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血液安全风险分析

    作者:陈乐丹;陈李;郑盈盈;陈晓义;林皕

    目的 调查本市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方法 对2013-2015年本市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和非互助献血者的血液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同时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及血液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本市机采互助献血者血液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高于非互助献血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机采互助献血者血液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构成比顺序分别为:抗-HCV(0.39%)、HBsAg(0.37%)、抗-HIV(0.30%)、ALT(0.12%)、TP(0.10%),且其绝大部分为初次献血者(84.98%),而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结论 机采互助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低于非互助献血者,血液安全风险较高,不宜作为今后的招募方向,要建立低危固定的自愿无偿机采血小板队伍,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 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结果无效原因分析

    作者: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余霖;王庆;邹文涛

    目的 分析血液筛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无效产生的原因.方法 统计本室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次数和类型,结合扩增曲线图、报警信息和检测结果,探讨检测时间、检测系统(A、B和C系统)和试剂批号(批号1、批号2、批号3、批号4、批号5和批号6)与结果无效的发生的关系,以及各无效类型(内标扩增无效、阴阳对照扩增无效、扩增曲线异常和带标记的错误代码)的分布构成.结果 本室核酸检测总结果无效率为0.21%(47/22 284),内标扩增无效类型所占比例大(51.06%);各月份之间结果无效率有差异(P<0.05);不同检测系统(P<0.05)和不同批号试剂间(P<0.05)的结果无效率有差异,其中C检测系统(1.59%)和批号2试剂(2.11%)结果无效率较高.结论 核酸检测结果无效发生与不同检测系统和不同批号试剂有一定相关性,监测结果无效率有助于持续监控核酸试验性能.

  •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变化的观察

    作者:叶盛;郑珊峡;傅强

    目的 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连续2年捐献机采血小板且每年捐献16次以上的献血者54例,每献血3次取样1次,共12次,比较其献血前的外周血象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比较血小板(Plt)、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多次献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多次献血后和初次献血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以使献血者血红蛋白降低.

  • 输血科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与持续改进

    作者:徐荣华;秦雯;熊春花;赵惠菊;邢亚萍

    目的 对2013-2015年输血科拒收的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方案,不断持续改进,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输注.方法 分别列出2013-2015年各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计算各拒收原因占百分数比例,统计x2值与P值,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持续改进方案.结果 2013-2015年不合格标本数分别为251例(占2.53%)、185例(占1.39%)、157例(占0.91%),x22=1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分别为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血标本采集管用错、血标本采集管无标签或填写不清、血标本量<3 mL(儿科除外)、血标本被稀释、血标本溶血(溶血疾病除外)、血标本经肝素或大分子物质治疗过、申请单血型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输血史及妊娠史漏填或填错、申请单Hb、Hct及输血前4项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血液品种及血量漏填或填错、申请单预定用血日期漏填或填错、申请单两级医师签字漏填或填错.总共13项原因,前11项原因百分比都有逐年下降趋势,只有后两项百分比却逐年上升.结论 重视输血科标本接受核对问题,增强对护理人员“输血采集血标本的管理制度”的培训,输血科工作人员及临床送检标本人员严格执行“输血标本验收核对制度”,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宁夏血液中心2011-2015年临床供血调查及分析

    作者:柳芳梅;梁社玲;段彩红;李萍艳;巫芳;崔秀

    目的 调查统计宁夏血液中心2011-2015年全血及成分血液供应数量、种类及逐年变化情况,为成分血制备、临床合理用血提供资料.方法 搜集2011-2015年宁夏血液中心全血及成分血供应数据,分析各年度供血总量、全血及各种成分血的用量及增长比例.结果 2011-2015年供血总量逐年递增,供全血量比例明显少于成分血,且呈递减趋势,各类成分血供应量递增,5年平均成分输血率达到了99.83%,2015年成分输血率达到峰值,为99.98%.结论 成分输血理念深入临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安全性、有效性、节约性日益突出,成分输血已经成为银川地区输血基本模式.

  • 广州地区2010-2015年无偿献血来源及合格率分析

    作者:杜荣松;王淏;黄伯泉;姜津;李仲平;梁浩坚;郑优荣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3种主要无偿献血来源及其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优化采血来源,提高血液采集质量提供对策.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2010-2015年自愿无偿献血者全部献血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进行不同献血来源占献血总例的比例及其检测合格率的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广州地区自愿无偿献血中,互助献血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67%上升至2015年的5.22%,年均变化率(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0.6%(95%CI:0.3%-126%);个人献血比例显著下降,由56.53%降至46.4%,年均变化率为-4.4%(95% CI:-5.0%--3.7%);团体献血比例有所上升,但年均变化率未达显著水平(APC=1.3%,P=0.441).血液质量方面,团体献血与个人献血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分别由2010年的95.65%、94.41%上升至2015年的97.3%和96.65%,合格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互助献血的合格率在90.69%-98.08%之间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近年来广州地区团体和个人献血者的检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是献血人次增长缓慢,特别是个人献血者逐年减少导致采供血矛盾突出,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增加血液供应.

  • 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敏;毛伟;何涛;张春红;卫昱燕;高瞻;张玉;何苗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TOX)感染现状.方法 随机采集重庆市血液中心2015年3-8月半年间该地区的健康献血人群血清样本1001(人)份,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标本的TOX抗体,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献血者TOX阳性率.结果 本组重庆健康献血人群TOX抗体阳性率8.49%(85/1 001).其中检出TOX-IgG抗体阳性78例,阳性率7.80%(78/1 001);TOX-IgM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0.7%(7/1001).不同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间的献血人群中TOX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TOX感染率;应加强对献血者弓形虫感染的监测,对免疫缺陷等特殊受血者宜开展相应项目的血液筛查,以降低弓形虫感染可能引起的输血风险.

  • 广西造血干细胞骨髓库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黄惠妮;裴永峰;李恒聪;申卫东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人群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HLA-A、B、DRB1位点在高分辨水平上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基因频率及单体型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PCR-直接测序法(PCR-SBT)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广西分库,3 431名无个体血缘关系健康供者的HLA-A、B、DRB1等位基因进行高分辨分型.结果 共检出HLA-A等位基因43个,B等位基因80个和DRB1等位基因42个,HLA-A-B-DRB1单体型检测到1507种.其中频率>0.05的常见等位基因,包括5种HLA-A∶A *11∶01,A * 24∶02,A*02∶03,A * 02∶07,A* 33∶03;6种HLA-B∶B*46∶01,B*40∶01,B* 15∶02,B* 58∶01,B* 13∶01,B*38∶02;7种HLA-DRB1∶DRB1* 15∶01,DRB1*16∶02,DRB1*09∶01,DRB1* 03∶01,DRB1* 12∶02,DRB1* 14∶54,DRB1* 15∶02.487条HLA-A-B单体型中,79条单体型呈现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ALD>0,HF≥1.09×10-4,x2>3.84),5条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RLD>0.40),18条单体型的频率>0.01;597条HLA-B-DRB1单体型中,68条单体型呈现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ALD>0,HF≥1.09× 10-4,x2>3.84),8条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RLD>0.40),16条单体型的频率高于0.01;1 507条HLA-A-B-DRB1单体型中,统计分析三座位单体型常见的是A* 33∶03-B* 58∶01-DRB1* 03∶01 (0.058 8).结论 广西地区人群HLA-A、B、DRB1位点在高分辨水平上获得等位基因频率、单体型分布数据及相关遗传参数,为今后开展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人群CWD表的制订和骨髓库适库容的评估等研究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本地区信息.

  • Lewis血型系统抗体在备血患者中检出情况分析

    作者:吴思梦;王秋实;何燕京;海亚男

    目的 调查Lewis血型系统抗体在备血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方法 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标本做抗体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及盐水介质试管法;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抗原鉴定采用试管法;并回顾分析本院Lewis血型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存在Lewis血型系统抗体患者中,抗-Lea89例,抗-Leb4例,抗-Lea+Leb1例,检出率分别是5.69×10-4、0.26×10-4、0.06× 10-4;Lewis血型均为Le(a-b-);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P<0.01);妊娠期患者多见,共35例,占37.2%.17例输血患者,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结论 Lewis血型系统抗体意义值得探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抗球蛋白2种方法同时配血,可加强输血安全.

  • 2005-2014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淘汰情况

    作者:廖惠容;翁远桥;古锦萍;陈日明

    目的 统计分析2005-2014年江门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淘汰情况,并分析年龄与性别之间淘汰的差异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方法 对本市10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的每年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不同年龄段与性别之间的血液检测项目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淘汰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市2005-2014年无偿献血者因ALT,HBsAg,抗-HCV,抗-TP淘汰的情况总体呈递减趋势,而抗-HIV不合格呈上升趋势.血液检测5项项目淘汰的情况由高至低依次是ALT(5.72%),HBsAg(0.73%),抗-TP(0.41%),抗-HCV(0.28%),抗-HIV(0.01%).从构成比看,2005-2014年无偿献血者主力军的年龄段是18-34岁,而25-34岁男性献血者血液淘汰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献血者.结论 从低危人群中进行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加强献血前征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血液检测淘汰率,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真正做到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 北京地区RhD阴性献血人群Rh血型研究

    作者:闫芳;张磊;张烨;刘素芳;刘亚庆;苗天红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RhD阴性献血人群中Rh表型的分布情况及不同表型与D变异型的相关性.方法 用间接抗球方法(IAT)确认检验科初筛RHD阴性个体的Rh(D)血型,用血型分型卡确定Rh系统表型.结果 3795例初筛阴性标本中ccee 2139例(56.36%)、Ccee 1045例(27.54%)、ccEe 334例(8.80%)、CCee 157例(4.14%)、CcEe106例(2.79%)、ccEE 12例(0.32%)、CCEe 2例(0.05%);其中D变异型144例,各表型D变异型例数及占各自总数的比例为eeee 6例(0.28%)、Ccee 21例(2.01%)、ccEe 92例(27.54%)、CCee 14例(8.91%)、CcEe 9例(8.49%)、ccEE 2例(16.67%),CCEe 0例.结论 北京市RhD阴性献血者以ccee为主,含有E抗原的初筛Rh阴性个体为D变异型的可能性高于其他表型的个体.

    关键词: RhD阴性 D变异型 表型
  • 在校本科生再次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艳梅;窦东梅;李博

    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生无偿献血行为及其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1月,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随机抽取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共发放问卷236份,有效回收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93.6%.结果 参加过无偿献血的221名本科生中,首次献血者158名(71.5%),再次献血者63名(25.8%).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性别、专业、年级、无偿献血知识、无偿献血动机、朋友影响、无偿献血宣传是否到位及宣传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得分和朋友影响是本科生再次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无偿献血氛围,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能对在校本科生参加无偿献血产生积极影响.

  • 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宣传及团队无偿献血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万建华;张洪斌;陈羽;赵炜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团队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及管理工作的总结,探讨团队无偿献血招募的现状和新趋势.方法 分析和总结近年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团队招募工作采取的措施.结果 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工作坚持以宣传为导向,以团队招募为目的,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创新深化各种机制.群众无效献血知晓率不断提高.结论 为更好地为献血者服务,本中心在稳固现有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同时,在无偿献血招募方式中开辟了团队招募的献血形式,并收到明显成效.

  • 新等位基因HLA-B*15∶179∶02的确认和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吕蓉;邢昕;於娟;李素萍

    目的 鉴定并确认HLA新等位基因HLA-B* 15∶179∶02,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 使用磁珠法抽提标本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P)进行HLA高分辨分型常规检测,发现1个与HLA-B* 15∶179相关的异常等位基因,使用DNA测序分型技术(PCR-SBT)及使用组特异性GSSP引物Z74,直接测定其基因序列,分析其相关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 新等位基因与所有已知的HLA-B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高HLA-B* 15∶179∶01基因序列相比在第3外显子486位碱基发生突变(C>G).结论 发现1个新的HLA-B等位基因,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 15∶179∶02.

  • 维生素C和氮-乙酰半胱氨酸抑制悬浮红细胞氧化应激损伤量效关系的初步比较

    作者:杨琨;王红;桑培培;周洋;李伟楠;贺曾;钟锐;刘嘉馨

    目的 探讨维生素C(VC)和氮-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悬浮红细胞保存过程中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二者介入悬浮红细胞的量效关系.方法 取新鲜悬浮红细胞(采集制备至实验开始3d)8袋(2 U/袋),使每袋均分为9份(40 mL/份),用无菌方式转移至50 mL塑料血袋,设VC(实验组):取4份分别加入0.1、1、10和100mmol/L的VC溶液各约4.44 mL,使其终浓度为0.01、0.1、1和10 mmol/L;NAC(实验组):取4份分别加入0.1、1、10和100 mmol/L的NAC溶液各约4.44 mL,使其终浓度为0.01、0.1、1和10 mmol/L;对照组:剩余1份加入等体积的等渗PBS.3组红细胞置于(4±2)℃保存,分别于保存7、14、21、28及35 d取样(6 mL/次)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渗透脆性(g/L)、AT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RBC保存初期,与对照组相比,1和10 mmol/L VC实验组对200-1、1 000-1剪切率EI、渗透脆性(g/L)、胞内ATP(μmol/g Hb)、GSH-Px(U/L)这4个指标均有改善:0.290±0.022 vs0.297±0.018 vs 0.282±0.026、0.527±0.029 vs0.538±0.023vs 0.520±0.043、4.892±0.128 vs4.908±0.741 vs5.000±0.068、4.82±0.49 vs4.74±0.52 vs4.45±0.57、89.24±5.76vs 90.01±2.20 vs 75.51±16.03(P<0.05);1和10mmol/L NAC实验组在200-1、1 000-1剪切率EI值、渗透脆性、胞内ATP(μmol/g Hb)、GSH-Px(U/L)分别为:0.284±0.023 vs0.298±0.012 vs0.282±0.026、0.540±0.024 vs0.550±0.027 vs0.520±0.043、0.511±0.56vs5.000±0.068 vs4.45±0.57、90.59±9.9 vs 99.06±27.8 vs75.51±16.03,其他浓度实验组红细胞没有明显的改变或规律性;保存末期,与对照组相比,l mmol/L VC和NAC实验组对渗透脆性(g/L)及GSH-Px(U/L)这2个指标有改善:0.260±0.017vs0.257±0.027vs 0.241±0.024、0.507±0.019 vs0.491±0.027 vs0.485±0.036、87.89±10.83 vs 86.12±8.71 vs 77.75±8.17(P<0.05).结论 适宜浓度的VC和NAC能够抑制悬浮红细胞保存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

  • 混合浓缩血小板保存期质量变化研究

    作者:王世春;易中梅;张强;刁荣华;王泽蓉;赵树铭

    目的 探讨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PC)保存期质量变化.方法 对86例(份)(400 mL/份)新鲜全血采用白膜法制备PC,按相同血型汇集,汇集后血小板数>2.7× 1011个/治疗量,并经白细胞滤器系统(含混合PC保存袋)过滤,于滤后0、3、5d观察血小板存活率、pH、PO2、PCO2、GLU、Lac、HSR、聚集率及CD62p表达率.结果 13份混合PC保存0和5d的血小板计数(×1011个)为2.88±0.28 vs2.66±0.27(P>0.05),保存5d的PC血小板存活率达89.46%;0和3d的GLU (mmol/L)为18.75±0.47 vs 17.52±0.54,Lac(mmol/L)为4.30±0.46 vs 7.59±1.22,CD62p(%)为10.90±5.93 vs 32.74±8.12和AGG(%)为91.38±3.10 vs 52.42±21.68(P<0.01);0和5d的pH为7.01±0.13 vs 6.90±0.13(P>0.05);3和5d的AGG(%)为52.42±21.68 vs 36.29±27.46(P>0.05).结论 混合PC保存袋保存的混合PC质量在保存期存在下降趋势,但在保存5d仍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供临床输用.

  • ABO血型抗原检测胶体金试剂条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胡晶高

    目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1种ABO血型抗原检测胶体金试剂条.方法 对试剂条在研制过程中牵涉到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包括:标记抗体用量与包被NC膜抗体浓度筛选,加样量及反应时间确定等,并对500例常规全血标本进行检测,评估试剂条的临床准确性.结果 确定标记抗体浓度为24 μg/mL、抗-A包被浓度为1.2 mg/mL、抗-B包被浓度为1.0 mg/mL,加样量为10-20 μL、反应时间5-15 min,临床准确率100%.结论 试条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准确性高,无需仪器辅助等特点,检测样本不局限于人类新鲜全血,还可以是凝块血、血渍,将来甚至可以检测唾液、尿液的ABO血型,适合流动采血点、法医学现场检验和医院检验科室的血型初筛.

  • 载血小板复合生长因子明胶缓释微球制备及其体外缓释作用研究

    作者:王玲;单桂秋;张卫;马静;施琳颖;魏淑珍

    目的 制备载血小板复合生长因子明胶缓释微球,观察其一般特性,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 以明胶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以微球粒径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明胶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对其大小结构形貌等一般特性进行表征;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为代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含量,计算微球吸附生长因子率、载生长因子量,测定体外缓释效果.结果 当明胶溶液浓度为15%、Span8加入量为1.5 mL,搅拌速度为(750-855) r/min时可获得优的明胶微球制备方案,获得的明胶微球平均粒径为15.95±3.79 μm,其中7-20.5 μm的微球占88.23%.制备的PG上清中VEGF的含量为(694.45±1.13) pg/mL,微球吸附生长因子率为87.7%,载VEGF量为6.09 pg/mg,体外缓释7d累计释放量占总载药率的75.73%.结论 制备的明胶缓释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均匀,分散度良好,吸附生长因子率、载生长因子量及体外缓释效果良好,初步实现了载血小板复合生长因子明胶缓释微球冻干制品的研制.

  • 透明质酸水凝胶三维培养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红系细胞诱导分化

    作者:曾宪波;毛斌;赖默温;潘旭;孙文翠;周琼秀;马峰

    目的 探讨采用透明质酸材料的三维培养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hESCs)来源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细胞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 将hESCs与小鼠主动脉-性腺-中肾基质细胞(AGM-S3)共培养(37℃、5% CO2) 12 d的细胞(1.0×106)分别种植进海藻酸钠水凝胶、胶原蛋白水凝胶、透明质酸水凝胶内,并以悬浮法培养hESCs作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比较不同材料建立的三维培养的优劣,优化红系诱导分化的三维培养体系.结果 海藻酸钠组内细胞培养10 d的GPA+细胞为2.3%,GPA+ CD36+细胞仅为0.9%而悬浮培养分别为15.8%和6.1%.胶原蛋白组内细胞培养10 d的GPA+细胞为11.1%,GPA+ CD36+细胞为5.2%,而悬浮培养分别为35.7%和27.7%.透明质酸组内红系细胞GPA+细胞量和比率分别为2.06×105个和19.6%,而悬浮培养的红系细胞GPA+细胞量和比率分别为1.62×105个和15.7%,透明质酸组是悬浮培养的1.27倍,其中悬浮培养GPA+CD36-为9.7%,而透明质酸水凝胶为GPA+ CD36-为13.1%.结论 与悬浮培养相比,海藻酸钠水凝胶和胶原蛋白水凝胶未表现出明显的扩增红系细胞的效果.透明质酸凝胶建立的三维培养方法利于红系细胞生长,该培养方法诱导分化hESCs得到的红系细胞成熟度提高.

  • KIRs在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患者NK细胞上的分布

    作者:王东梅;王中梅;李冬妹;敬媛媛;王洁;倪蕾;单晓燕

    目的 研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s)在无关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患者的NK细胞上的分布差异.方法 用第一代测序(sequenced-base typing,SBT)的方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患者进行HLA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46组HLA全相合的供、患者进行KIR分型.结果 KIR基因型在46对供患者中都存在,16个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供患者分布无显著差异,KIR单体型中,AA的频率是29.34%,AB的频率是23.91%,BB的频率是46.75%,在供患者间的分布亦无差异.KIR-HLA错配11例,占24%.结论 KIR基因型在供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在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供患者间的KIR-HLA错配几率低.

  •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CD36抗原表达差异的研究

    作者:庄云龙;段志敏;陈蓉;蔡莉;肖建宇;黄成垠;李岷;陈青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上CD36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江苏地区140位汉族献血者血小板上CD36抗原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量.结果 本组江苏汉族献血者中,血小板上CD36抗原表达缺失型占比2.86%(4/140);非缺失型占比97.14%(136/140),其中低表达29例、中表达93例,高表达14例,三者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1 821.4±21.8 vs 3 920.4±10.0 vs 8 787.4±63.7(P <0.05).在CD36抗原表达的非缺失型中,男性127例、女性9例,其血小板上CD36抗原的MFI分别为3 678.36±13.5 vs5 296.0±314.4.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CD36抗原表达具有多样性.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立新;陈春霞;魏曾珍;谭金哲;吴秋月;秦莉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住院期间输血情况,评估不同血液制品输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入院的72名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按照接受交叉配血相合或者小不相合的血制品、输注的血制品种类评估输注的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2名患者中46名患者接受共计131次输血治疗,无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输血疗效可评估的89次,总有效率56.2%,部分有效率37.1%,无效率6.7%.按照交叉配血结果分为相合输注组与小不相合输注组,其中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4.5%,部分有效率41%,无效率4.5%,小不相合输注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35.8%,无效率7.5%,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输注的红细胞成分分为洗涤与非洗涤组,洗涤组有效率62.5%,部分有效率31.3%,无效率6.2%,非洗涤组有效率54.8%,部分有效率38.4%,无效率6.8%,2组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IHA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在临床药物起效前,应及时进行输血治疗.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不需等待洗涤红细胞悬液耽误抢救.另外,在无法鉴定同种抗体但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下,输注小不相合的血制品也是相对安全的.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作者:徐金格;陈令松;张秋荣;张桂华;刘凯歌;吴进燕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 观察96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临床出血情况,监测出血时血小板计数、化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疾病缓解状态的出血发生率;分析出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白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9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28例(ALL4例,AML(非M3型)16例,NHL1例,MM2例,HL1例,MDS4例),出血发生率为29.2%;≥55岁组出血发生率为44.2%(23/52),明显高于<55岁组(11.4%,5/44)(x2=12.462,P<0.05),而不同性别患者化疗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化疗后出血发生率为15.21%;未缓解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42.0%,较缓解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x2=8.318,P<0.05).出血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1-2级出血组和3-4级出血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8,P<0.01).白细胞计数≥50× 109/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患者3-4级的出血发生率高于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06,P<0.05).结论 年龄≥55岁、恶性血液病未缓解可能为出血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50× 109/L可能为急性白血病患者3-4级出血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与恶性血液病患者出血相关,血小板<20× 109/L时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

  • 膝关节手术患者临床用血分析

    作者:罗圆圆;陈麟凤;马春娅;张晓娟;付丽辉;王可;封彦楠;汪德清

    目的 了解本院骨科膝关节手术用血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上半年在本院行膝关节手术接受输血的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成分血及自体血使用情况,及对输血相关因素如性别、血型、年龄、凝血指标和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1例患者女性较多为141例,AB型患者少,不同性别和血型与平均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血量与手术类型和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双膝置换较单膝手术用血量大,50-70岁年龄段平均输血量大.备自体血患者输血后RBC、Hb和Hct值较输血前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未输血浆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均正常,随着输血总量的增加,平均住院天数增多.结论 年龄和手术类型与平均输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选择安全节约的用血方式.

  • 临床用血电子评估监控系统对临床用血的影响

    作者:蒋璐茜;张伟慧;谢一唯;梅梦寒;陈秉宇

    目的 评估临床用血电子评估监控系统对规范临床合理用血的成效.方法 本院自2013年1月推行用血前后电子评估监控系统,2015年1月推行输血过程监控系统.统计分析2012-2015年手术量,围手术期用血情况,2013-2015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12-2015年手术量持续增长,但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却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血液出库至输血开始间隔平均时间分别为34.38±11.15,35.35±10.56和28.21±5.262 min;2015年间隔时间较前2年显著缩短,P<0.05;2013-2015年2h内输血反馈率分别为41.2%,43.5%和72.3%,2015年较前2年反馈及时率明显升高,P<0.05;2013-2015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1.21%及0.81%,2015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建立信息化输血管理系统,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提高用血安全.

  • 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计划与实施符合性评价研究与应用

    作者:孙福廷;冀宝军;王立萍

    目的 分析手术患者术前用血计划与术中实际输血量符合率,为术前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用血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本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3年间用血量比较大的手术用血情况,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统计计划量与实际用血量的差异,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评价其符合性.结果 1)手术输血患者占手术患者比例逐年降低,手术患者人均红细胞输注量逐年降低.2)用血比例较大的几类手术3年间手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超计划输血占总手术用血人次的16.3%,超计划用血患者计划血量与实际用血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其他髋关节病变所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红细胞术前计划量与术中实际用血量分别为:2.97±1.01 U,4.77±2.33 U;3.26±0.99 U,5.42±3.91 U;3.16±1.07 U,6.08±4.80 U,计划量与实际输注量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制订有效的用血计划非常必要,对保障输血安全、手术安全意义重大,应尽量避免超计划用血,杜绝无计划用血,在综合评估患者个体情况下,术前红细胞用血计划可参考该类手术近3年平均用血量.

  • 新鲜冰冻血浆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亚杰;杜春红

    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lasma,FFP)是目前临床应用多的一种血浆制品.作为临床输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鲜冰冻血浆的研究一直在向前推进.本文结合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新鲜冰冻血浆的特性、解冻和保存的方法以及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指出了临床中不恰当的应用和输注的副作用,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使用FFP.

  • 储存红细胞输注导致机体损伤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樊凤艳;汪德清

    储存红细胞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形态、功能、新陈代谢的改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输注保 存期长的红细胞会导致多种临床不良预后事件,如感染风险增加、肾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深静脉血栓、死亡等,尤其是生理功能受累患者更易发生不良预后事件,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FHb对NO的清除作用、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免疫细胞功能抑制及铁超载等理论,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储存红细胞在体外长时间保存后对机体造成损伤的可能机制.

  •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产科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容晓莹;郭向阳;曾鸿;王军;王阳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不仅避免输血相关风险,减少血液浪费,且方便、快速,节省开支,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担心羊水栓塞及同种免疫反应发生,IOCS在产科的应用存在较大争议.已有研究证实加用白细胞滤器可有效滤过回收血液中的羊水成分,增加安全性,且抗-D免疫球蛋白也可阻止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目前欧美国家已将IOCS作为成功挽救妊娠妇女生命的应急措施,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本文将IOCS在产科患者的应用做一综述.

  • 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容灾措施浅析

    作者:李鹏;李秦

    目的 探索符合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现状的容灾措施,以保障采供血业务工作平稳运行.方法 通过异地容灾机房的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及中间件High Availability集群的组成等措施,初步建立血站血液信息系统的容灾体系.结果 血站容灾体系的建立和多次成功的操作实践及演练,实现了血站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结论 通过建立切合本站实际的信息容灾系统,保证了采供血业务的平稳运行,保障了血站业务数据的安全、可靠.

  • 英国和美国AABB红细胞输注指南推荐意见的比较

    作者:郭永建

    尽管红细胞输注作为挽救生命的1种常用治疗措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要权衡红细胞输注的效益与危害、稀缺性和成本仍然十分复杂和困难.近年来有不少关于红细胞输注阈值的临床试验研究已经完成,为输血指南的制(修)订提供了科学证据.英国国家健康与关怀优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于2015年1 1月发布了《输血指南》(以下简称英国指南)[1-2].美国AABB于2016年12月发布了《AABB临床实践指南——红细胞输注阈值和保存日》(以下简称AABB指南)[3].2份指南分别给出了红细胞输注的推荐意见,代表了国际输血界对红细胞输注的新和主流观点,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现将二者介绍和比较如下.

  • 血液标本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

    作者:黄雯;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剑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乐爱平

    目的 通过构建血液标本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以实现临床用血全程血液标本质量和安全智能路径信息化实时控制.方法 依据临床用血全程血液标本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用智能路径信息化实时控制手段对血液标本的操作和运行路径轨迹进行全程闭环构建.结果 1)通过对血液标本的路径生成、信息识别与核查核对、精确定位保存、有效期与免疫学状态、输血相容性检测状态与结果等操作和运行轨迹的信息智能检索与比对、操作提示与授权的路径化实时控制,实现了血液标本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质量和安全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涵盖了供者和患者血液标本;2)血液标本全程闭环路径与临床输血、血液制剂、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等路径间无缝对接,实现了全程信息智能共享,具备路径轨迹全程闭环性、实时性、溯源性、智能控制性及质量持续改进等特点,实现了输血检测项目和血液标本免疫学状态实时控制的智能路径化、标准化;3)输血相关项目检测率和血液标本时限符合率的持续改进成效显著(P<0.001).结论 血液标本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能有效保障临床用血全程血液标本质量和安全的实时控制,提升了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及其智能信息化水平.

  • 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

    作者: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剑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乐爱平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以建立科学化、标准化、全程闭环路径智能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输血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按照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临床转归,全程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做我所写、写我所做、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总体要求,采用NET框架的B/S/S和C/S/S相结合的模式,应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和SOA服务技术对临床用血的设备、人员、材料、环境、法则等要素进行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结果 1)成功构建了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信息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涵盖了临床用血全过程,包括了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异体输血、自体输血与用血数据库,血液标本,血液制剂,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等,实现了路径间无缝对接,信息智能共享,全程实时控制及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3)该路径具备了路径轨迹闭环化、过程溯源循证化、功能智能集成化、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化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功能特点.结论 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能有效实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提升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为医疗机构和行政部门输血管理决策提供循证依据,同时亦为探索单病种个体化精准输血治疗和大数据临床输血循证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 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及其应用

    作者:胡飘萍;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剑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乐爱平

    目的 通过构建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以实现单病种个体化循证输血评估评价,有效提升患者血液管理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方法 以三级组织管理和三级临床输血评估评价为基本架构,贯穿于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路径间无缝对接,智能实时控制与信息共享.结果 1)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涵盖了输血前、输血过程中评估与输血多学科诊疗,输血疗效评价及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2)具有全程组织管理、多部门全员参与,评估评价的个体化、系统性、全面性,过程控制的智能路径化与信息实时共享,质量持续改进智能化分析等特点,实现了临床输血评估评价的多部门全员参与、事前主动评价、全程闭环路径实时控制与质量持续改进.3)应用数据显示,医院输血前评估率、输血后评价率、输血合理率、自体输血率、术中自体输血率、微创手术率等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由2013年的93.30%、89.72%、96.01%、20.01%、57.77%、25.45%上升到2015年的98.60%、95.87%、99.43%、27.36%、75.59%、28.97% (P<0.01),医院出院患者输血率、异体输血率分别由2013年的9.13%.7.84%下降到2015年的5.92%,4.77%(P<0.01),出院患者均异体RBC量和均RBC量、手术台均异体RBC量和台均RBC量分别由2013年的0.26 U、0.36 U,0.18U、0.42 U下降到2015年的0.21U、0.29 U,0.08U、0.31 U,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对提升患者血液管理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减少患者输血需求,指导单病种个体化循证输血与质量持续改进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