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小剂量红细胞的质量评价

    作者:张雪松;刘微;刘爽爽;王惟;韩瑜;陈琳

    目的 实现小剂量红细胞制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方法 将小剂量去白红细胞制备关键控制点,融入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的控制软件中,进行编程,从而实现成分分离机来制备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结果 使用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分装后的小剂量产品容量稳定,分别为(50.77±7.68)和(50.30±6.22)mL(P>0.05);血红蛋白含量均匀,分别为(10.01±1.79)和(9.97±1.59) g(P>0.05);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后,患儿血红蛋白的实际升高值和理论值,分别为(83.50±9.53)和(80.50±5.46) g/L(P>0.0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使用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能够保证质量且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 血浆灭活穿刺方法的改进

    作者:黄应选

    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血浆灭活技术[1]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操作,改进出一种相对安全系数增高的方法.方法 采用血浆病毒灭活转移袋穿刺辅助设备进行穿刺的方法,利用辅助设备代替了纯手工穿刺,改进为单手穿刺,防止了制备人员在血浆病毒灭活耗材穿刺连接环节的穿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结果 杜绝了操作人员穿刺环节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穿刺的精度,减少了因穿漏而导致血浆溢出报废并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的机率.结论 利于血站和个人,不失为一种可以采用的安全方法.

  • 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状况调查

    作者:李鹏;柳红梅;张红;李秦

    目的 探讨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制定招募策略和发展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开封地区3 054名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封地区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71%,远高于女性;献血者年龄集中在26-55岁,占总人数的89.5%;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献血者A型、B型、O型3个血型人数分布较均匀,B型>A型>O型>AB型;献血频次在1-2次的占54%;单份血小板献血人数自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而双份献血人数逐年增长.结论 开封地区中年农民和工人为本地区献血主力,应认真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发展年轻大学生和固定献血者献血潜力较大.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的、结构合理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队伍,以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和血小板质量安全.

  • 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告知情况分析及改进对策

    作者:曹晓莉;杨华;童昕;薛斌利;李晓玲;宋王洁;丁筱芳;沈春梅

    目的 为了更好地做好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告知工作,促进本地区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方法 献血后1月内,由中心工作人员,使用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0,对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液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电话反馈,除空号、错号、非本人,未留联系方式等一次性联系不上外,其余3次不同时间段联系不上者,视为告知失败,采取邮寄挂号信件处理.结果 2015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共计3 695人,告知成功3 302人,告知成功率为89.36%;告知失败393人,告知失败率为10.64%,失败原因为停机、关机、未接听,空号、错话、非本人,未留联系方式等.结论 确保献血者献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源头把好告知成功率;加强实验室建设,排除人为干扰;提高告知方法和技巧,增强献血者满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中国输血杂志》2006-2015年红细胞血型参比文献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晓华;刘衍春;李兴华;王恩波

    目的 分析《中国输血杂志》10年来红细胞血型的参比文献,了解其现状,以期对临床血型工作提供方案.方法 统计、分析本刊2006-2015年有关红细胞血型参比的个例报告、个案型论著等文献,所选文献的报告例数均≤3例.结果 符合本文遴选标准的文献共计231篇,计251例,共涉及10个血型系统.其中血型抗原报道的有112例,以ABO系统为主;血型抗体报道的有139例,以Rh系统为主.应用三氯乙酸、乙醚等对红细胞有损伤的单一化学试剂的放散试验近年来已很少采用.血型基因检测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结论 从本刊10年发表的血型参比文献可以发现引起临床输血反应等主要是ABO、Rh等10个血型系统,新技术、新方法逐渐在血型参比中得到应用,这对于研究疑难血型及其分子机制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血型 抗原 抗体 统计
  • 北京地区稀有血型库的运行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燕华;陈兰兰;姚莹;张会颖;李天君;张嘉洪

    目的 了解北京市RhD阴性血使用及稀有血型筛选情况,更好地完善稀有血型库,保障稀有血型患者的紧急用血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RhD阴性血使用及2014年1月-2016年7月RhD阴性确认、Duffy血型表现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Rh表现型检测情况.结果 2009-2015年共向临床医院供应RhD阴性全血4U,洗涤红细胞11U,悬浮红细胞3 098 U,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1 584 U,单采血小板223 U,新鲜冰冻血浆7 210 U;不同年份悬浮红细胞与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05,P<0.05).2014年1月-2016年7月检验科使用IgM抗-D试剂检测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1 075份,RhD阴性确认试验检出Rh弱D型65例(6.05%),其中ccEe 31例(47.69%),CCee 13例(20.00%),Ccee 11例(19.62%)、CcEe 10例(15.38%);1 010例RhD阴性标本表型频率以ccee 629例(62.28%)、Ccee 267例(26.44%)2种表型为主;617例RhD阴性标本Duffy血型表现型检测Fy(a+b-)499例(80.88%),Fy(a+b+) 99例(16.05%),Fy(a-b+) 19例(3.08%).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制定RhD阴性悬浮红细胞基础库存量,联合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为应急保障的稀有血型供应模式,并不断增加稀有血型的筛选,完善稀有血型库,以满足稀有血型血液临床需求.

  • 影响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傅钰斌;汤静儿;李锦城;杨穗群;林昌周

    目的 分析广州市全血献血者中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人群特征分析,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对应招募策略.方法 以2015年在广州血液中心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软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进行描述、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结果 36岁以上、大专或以上学历的重复全血献血者更可能捐献机采血小板.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都是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全血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捐献的关注度、知识和愿望有关.结论 从全血献血者中招募单采献血者时,建议宣传工作可重点选在固定献血点和高校发动资深重复献血者.

  • 北京地区HIV血液筛查结果的分析

    作者:张微;李天君;钟思程;康康

    目的 对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本站2014年8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血液HIV初筛及确证数据.结果 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样本的ELISA筛查S/CO值均>6,确证阳性率达92.0%;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样本确证无阳性,不确定占32.4%,确证阴性占67.6%.不确定及阴性样本的两种试剂S/CO值大部分<6.索林HIV试剂初筛阳性率为0.21%,确证阳性率为20.5%,确证不确定率为26.5%,确证阴性率为53.0%,初筛假阳性率为0.11%;伯乐HIV试剂初筛阳性率为0.11%,确证阳性率为38.8%,确证不确定率为21.9%,确证阴性率为39.3%,初筛假阳性率为0.04%.结论 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样本的确证阳性率与其他地区数据有所不同.本研究所使用2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 HIV 血液筛查 确证
  • 西安地区住院患者与健康人群Rh血型分布特征

    作者:万春晶;王宝燕;徐华;季延红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住院患者与健康人群Rh血型分布特征,探讨Rh抗原分型检测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0 898例住院患者和5 121例健康人做Rh抗原分型检测,并对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 住院患者与健康人群的RhD阳性表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构成比中,住院患者表型Dccee(0.42%)>DCcEE(0.12%),而健康人DCcEE(0.33%)>Dccee(0.21%);在RhD阳性患者中,Rh表型以CCee和CcEe为优势表型,在RhD阴性患者中,Rh表型以ccee和Ccee为优势表型;Rh 5种抗原的阴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51.24%)>c(41.42%)>C(12.04)>e(7.82%)>D(0.83%);在检出的37例同种抗体中,Rh抗体28例,占75.7%,其中抗-El7例,抗-cE4例,抗-D3例,抗-Ce2例,抗-C1例,抗-c1例.结论 应用Rh抗原分型检测技术,选择与患者Rh表型相匹配的献血员红细胞输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同种抗体的产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血清学检测柳州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D变异体结果分析

    作者:李雄英;李聚林;许建荣;孔庆芳;谭庆芬;杨珊;徐阳曦

    目的 研究柳州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D变异体分布.方法 425例经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献血者标本采用IAT试验确认弱D,对IAT阴性的血样进一步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型和真实D阴性.采用单克隆lgM抗-C,c,E和e血清以盐水法检测Rh表型.参照文献方法计算RhD阴性献血者Rh基因频率、单体型频率和Rh表型期望值,并进行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结果 425例RhD初筛阴性献血者中共检出D变异体99例(23.29%),其中弱D18例(4.24%),Del型81例(19.05%);确认真实D阴性326例(76.71%).18例弱D表型分布:Ccee 9例(50.00%) >CCee 4例(22.22%) >ccEe 3例(16.67%) >CCEe 1例(5.56%)=ccee 1例(5.56%).81例Del型表型分布:Ccee 47例(58.03%) >CCee 17例(20.99%) >ccee 11例(13.58%) >ccEe 5例(6.17%) >ccEE 1例(1.23%).326例真实D阴性表型分布:ccee 199例(61.04%) >Ccee 83例(25.46%) >CCee 22例(6.75%) >ccEe 16例(4.91%) >ccEE 3例(0.92%) >CcEe 2例(0.61%) >CCEe 1例(0.31%).本文Rh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良好.单体型频率特点:cde(0.696 7)> Cde(0.261 6)> cdE(0.0417)> CdE(0.000 0).基因频率特点:c(0.739 5)>C(0.260 5),e(0.960 7) >E(0.039 3).结论 柳州地区RhD初筛阴性献血者D变异体检出率较高,将弱D和Del型献血者认定为RhD阳性,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 2016年度辽宁省三级医院临床用血及输血科(血库)管理情况的调查及汇总分析

    作者:金晶纯;郝一文

    目的 调查分析2016年辽宁省三级医院临床用血及输血科(血库)的管理现状,为更好地规范及完善本省的临床用血及输血科(血库)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辽宁省临床用血质控中心组织制定的《2016年度辽宁省市级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检查细则》及《2016年度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检查评分细则》,对辽宁省48家三级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及输血科(血库)科室管理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汇总后应用SPSS软件分析各城市三级医院总分及单项平均分.结果 以百分制计算,全省48家三级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科室管理总分平均分为83分,单项平均分分别为组织与管理(4.6分)、功能与任务(3.7分)、科室设置(7.6分)、人员配置(3.6分)、仪器设备(7.7分)、试剂与耗材(9.6分)、安全与卫生(4.4分)以及科室业务管理(41.8分);临床用血管理总分平均分为86.5分,单项平均分分别为组织与职责(8.8分)、医务部(17.8分)、护理部(8.9分)、输血科(4.3分)、麻醉科(2.9分)以及临床科室(43.8分).结论 总体上本省三级医院的临床用血及输血科(血库)管理比较规范,但仍存在监督、管理及制度落实不到位,输血科基础建设及人才配备欠缺等诸多问题.

  • 基于期望理论的无偿献血客服平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作者:张进

    合理运用期望理论,以无偿献血志愿者需求为导向构建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充分满足志愿者精神层面的需求,适时适当地表彰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有的放矢地对参与无偿献血客服平台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实施充分、有效的激励,调动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实现激发力量大化,为无偿献血客服平台志愿服务工作增添生机和活力.

  • 海南中职中学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工作实践

    作者:屈璐

    提高中职中学在校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培养正确的献血理念及公益意识,为成为固定献血者打下基础.着重从校园资源、微信平台、活动开展、组织建设4个方面进行在校期间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后,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有大幅度提升,在校学生献血人数逐年增长.对于即将步入成年(或已成者)的中职中学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献血理念及培养热心公益的意识至关重要,他们将作为无偿献血的潜力军,推进本省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 应急供电保障演练在采供血业务中的作用

    作者:谭帮财;丛培芳;丁慧;张树军

    通过开展应急供电实战演练,检验供电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析应急供电保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完善应急供电保障预案,保障供电突发事件发生时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和临床供应等业务正常开展.

  • 一例O型RhD阴性的紧急抢救输血

    作者:李捷;韩红梅;岳超;陆坤;韩雪;陈静;刘利祥;樊晶

    目的 按照《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的指导内容及操作流程,启动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并分析《推荐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O型RhD阴性紧急输血病例的临床特征,申请用血的启动指征、流程、采取措施及效果.结果 O型RhD阴性外伤患者共输入O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3.5U、冰冻红细胞11.5U、新鲜冰冻血浆1 430 mL,因血液供应及时、充足,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紧急抢救中具有指导意义,输血科与临床医师共同遵循《推荐方案》,为稀有血型患者做到精准输血.

  • P1PK血型不合引起习惯性流产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1例

    作者:吕小英;陈涌泉;王厚照;李凌波

    目的 对1例疑为P1PK血型不合引起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患者血型及抗体特异性,阐述其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患者及3个家系成员ABO、P1PK血型及血清中意外抗体;PCR扩增编码P1PK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α1,4-galactosyltransferase gene,A4GALT)第3外显子编码区序列,测序分析DNA序列,并做家系调查.结果 血清学试验证实患者及其姐姐均为P1PK血型系统的p表型,患者血清中存在抗-PP1PK(抗-Tja)抗体,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及其姐姐均在第3外显子出现903C>G(CCC>CCG)的等位基因突变.结论 患者为罕见的p表型,由P1PK血型不合导致血清中产生的抗-PP1PK抗体引起患者习惯性流产,A4GALT基因第3外显子的903C>G突变可能是患者p表型形成的分子基础.

  • 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与IgG抗体亚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玉涛;童书青;刘凯;李超楠;苗天红

    目的 探讨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Rh-HDN)与IgG抗体亚类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孕妇产前抗体鉴定为Rh系统同种抗体,患儿出生后抽静脉血做Rh血型、直接coombs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直抗IgG亚类检测,将抗-D存在时分为1组与其他抗体组比较血清胆红素值,将IgG1、3同时存时分为1组与IgG1或IgG3单独存在时比较血清胆红素值.结果 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相应抗体均可以引起Rh-HDN,其中抗-D(34%)、抗-E(28%)是常见的抗体,抗-D较其他Rh抗体引起的HDN严重.新生儿直接coombs试验≥2+,游离抗体试验W+-3+,直抗IgG亚类主要为IgG1 (38%)或IgG1、3(48%),IgG1、3同时存在时较单种IgG引起的HDN严重,同时发现IgG2和IgG4也能通过胎盘,结合在红细胞上引起HDN.结论 抗-D、抗-E是常见的引起Rh-HDN的Rh抗体,抗-D引起的HDN较严重;引起HDN的IgG亚类主要为IgG1或IgG1、3,IgG1、3同时存在时引起的HDN较严重.

  • 输注聚合人胎盘血红蛋白对大鼠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伟楠;周文涛;李燊;李遥金;王红;杨成民;刘嘉馨

    目的 探讨输注不同浓度聚合人胎盘血红蛋白(PolyPHb)对大鼠造成的氧化损伤.方法 建立动物换血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仅做股动/静脉插管处理;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股动/静脉插管,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行换血实验;2%、4%及6%PolyPHb 3个实验组:股动/静脉插管,分别输注相应浓度的PolyPHb行换血实验.分别在大鼠换血前、换血70%后即刻观测平均动脉压(MAP),换血完成后即刻从大鼠股动脉取血0.5 mL/只,做动脉血血气分析,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浓度、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浓度.结果 1)大鼠换血70%后,2%、4%及6%PolyPHb组与对照组相比,GSH(μmol/L)分别为33.76±14.33、47.98±21.88、39.73± 15.54及10.25±5.70(P<0.01);SOD (U/mL)分别为238.07±27.39、355.73±35.42、405.26±45.01及138.46±57.16(P<0.01);T-AOC (U/mL)分别为20.50±7.87、32.65±4.38、38.03±4.50及5.40±2.22(P<0.01).2)大鼠换血70%后,2%、4%及6% PolyPHb组与对照组相比,MDA浓度(nmol/mL)随着PolyPHb浓度的增高而增高:45.08±4.12、54.39±3.16、58.52±6.33及2.85±0.59(P<0.01).3)大鼠换血70%后,2%、4%及6% PolyPHb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浆8-OHDG浓度(nmoVmL)未发生明显变化:2.54 ±0.90、2.76 ±0.99、2.79±0.82及2.26 ±0.42(P>0.05).结论 PolyPHb对大鼠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且氧化损伤程度随着PolyPHb浓度的增高而加重,但并未对大鼠DNA造成损伤.

  • 羟乙基淀粉加多聚人胎盘血红蛋白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桑培培;李遥金;段炼;李燊;周文涛;王红;刘嘉馨

    目的 探讨应用羟乙基淀粉(HES)溶液中添加多聚人胎盘血红蛋白(PolyHb)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肠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失血至全身血容量(大鼠体重的6.5%)的60%,分别将大鼠股动静脉插管后,从股动脉端开始放血直至放血量达到大鼠全身血容量的60%,然后随机均分为4组(8只/组),包括3个人工胶体液组,即HES组:6% HES130/0.4氯化钠注射液;红细胞+HES(RBC+HES)组:将大鼠自身血液反复离心洗涤3次,留取红细胞,加入到HES溶液中,使Hb浓度达到20 g/L;PolyHb+ HES组:将PolyPHb加入到HES溶液中,使Hb浓度为20 g/L;1个假手术组:只做常规手术,不放血不复苏.将大鼠行等容量液体复苏,分别在各组大鼠休克前、后,输液末、输液后1h、2h观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乳酸(La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在复苏2h取各组大鼠肠组织制备成10%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HES、RBC+HES和PolyHb+HES 3组大鼠输液后MAP (mmHg)分别为88.00±9.90 vs 100.57±7.69粥112.16±17.05(P <0.05);输液后2h,乳酸(mmol/L)分别为3.71±0.91 vs 2.30±0.97 vs 2.50±0.65(P <0.05),PaO2(mmHg)分别为126.5±10.40 vs 111.16±9.64 vs 111.00±13.98(P<0.05),PaCO2 (mmHg)分别为30.00±3.16 vs 42.66±5.31 vs 34.66±1.50(P <0.05);输液后2h,RBC+HES、HES组MDA、MPO活性,分别为:0.47±0.34 vs0.99±0.81,0.23±0.29 vs O.57±0.32(P <0.05);PolyHb+ HES与HES组MPO活性、TNF-α分别为0.32±0.19 vs 0.57±0.32,89.42±21.03 vs 208.45±62.80(P <0.05).结论 HES溶液添加多PolyHb可以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组织氧供和酸中毒现象,减轻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 生长分化因子11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系HT22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窦苗苗;王宗奎;林方昭;李长清

    目的 分析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在体外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系HT22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GDF 11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完全培养基(含5%马血清、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将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系HT22在37℃和5% CO2条件下培养过夜后,更换为饥饿培养基(含1%胎牛血清和0.5%马血清的高糖DMEM)继续培养6h后,分为实验组:弃去原有培养基,加入含有不同浓度GDF11(12.5、25、50、100 ng/mL)的饥饿培养基培养6、24或48 h;对照组:弃去原有培养基,加入与实验组相同体积的饥饿培养基培养6、24或48 h.采用增强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及增殖情况,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gD2、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神经元标志蛋白βⅢ-Tubulin、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Notch1等信号通路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GDF11对HT22细胞的Smad2/3、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蛋白的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处理24h,实验组HT22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近(P>0.05);处理48 h,25ng/mL rGDF11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活力(%)为74.50 ±1.45 vs 69.17 ±0.73(P<0.05),其他实验组(rGDF11浓度分别为12.5、50和100 ng/mL)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qRT-PCR检测:实验组βⅢ-Tubulin基因表达上调明显(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Nestin基因表达下调(P>0.05);GFAP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Cy-clingD2基因、EGFR基因和Notch1基因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Western blot分析:实验组Smad2/3蛋白和Creb蛋白的磷酸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P<0.05).结论 GDF11可能通过抑制Notch、EGFR信号通路,激活TGF-β、CREB信号通路等抑制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系HT22的增殖、促进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

  • 冻干红细胞残余水的测定及其分布研究

    作者:洪树青;宋宁;李文慧;孔玉洁;尹湧华;陶芳标;刘忠

    目的 建立并比较冻干红细胞残余水含量测定方法,探讨冻干红细胞残余水的分布情况.方法 一次性冻干等量(500 μL)的含保护剂(主要成分12%甘油)的红细胞、无保护剂的红细胞,含保护剂(同前)的血影细胞、无保护剂的血影细胞及保护剂,用热重分析法及Karl-Fisher滴定法结合卡武炉法测定其残余水含量,同时用含水量固定的标准品(水分含量4.9%-5.2%)做检验,每组样品重复测量6次;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冻干血影细胞及冻干红细胞残余水含量.结果 热重分析法测定残余水含量(%):冻干红细胞、无保护剂冻干红细胞、冻干血影细胞、无保护剂冻干血影细胞、单纯冻干保护剂、标准品分别为19.01±2.18、4.60±0.78、18.95±1.89、4.87± 1.01、16.12±1.04、5.28±0.16;冻干保护剂及含保护剂冻干红细胞的热重(TG)曲线走势接近,无保护剂冻干红细胞与前二者曲线走势差异明显;Karl-Fisher法测定残余水含量(%):冻干红细胞、无保护剂冻干红细胞、冻干血影细胞、无保护剂冻干血影细胞、单纯冻干保护剂、标准品分别为3.21±0.23、1.22±0.09、3.16±0.26、1.25±0.07、2.63±0.41、5.14±0.13.结论 热重分析法测定含保护剂的冻干品残余水含量时的结果偏高,Karl-Fisher滴定法结合卡式炉法能够准确反映冻干红细胞的残余水含量;初步判断冻干红细胞残余水主要分布于细胞膜.

  • 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与安全输血

    作者:李志静

    目的 观察住院患者输注红细胞的效果,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为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3月486例红细胞输患者的临床病志、输血资料以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86例住院患者共输注红细胞1 028次,其中无效输血有182次,输注无效率为17.7%,既往输血次数>3次、输血量>16 U红细胞输注无效率分别为42.7%与39.4%,比输血次数<3次、输血量<16 U红细胞输注无效率发生高;有妊娠史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率为22.19%,比无妊娠史发生率高;恶性肿瘤患者与血液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率分别为35.8%与25%,相比其他疾病发病率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31.6%)比阴性发生红细胞输注无效(14.1%)的几率增高.结论 患者的疾病种类、既往输血次数、输血量、妊娠史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对输血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临床医生应严格执行科学合理输血,尽量减少输血次数、重视直接抗球蛋白阳性结果,分析其阳性的原因,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 一家三甲医院近7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作者:王向明;柏灵灵;王珏;尹湧华;王旭;宋宁;田力;康凯;练正秋;刘忠

    目的 全面了解该院7年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可能的相关性因素,为深入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手工查阅2010年以来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记录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的输血管理系统查阅2013年来所有悬浮红细胞的有效期和发血日期.结果 2010年以来,从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总体发生率为2.38±0.86‰(349次/151 605 U),血小板为5.64‰,红细胞为3.17‰,血浆为1.28‰,冷沉淀为0.94‰.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RBC占64%(172/212);过敏反应中血浆占38.1%(40/105),血小板占28.6%(30/105).消化内科和血液内科分别占输血反应总数的32%和21%(110/349和72/349);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RBC占93%(63/68);肝病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血浆占71%(17/24);白血病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血小板占57%(20/35).储存期为第1、2、3和第4周的悬浮RB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6‰、4.49‰、3.65‰和4.89‰.结论 RBC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为主,其他血液成分以过敏反应为主;随着悬浮RBC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本研究不能完全排除疾病类型和相关血液成分之间发生特定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 乳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

    作者:叶昱坪;王艳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的相关性,评价2种方法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7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将TEG检测的各参数结果与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 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TEG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对诊断乳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PT(10.61±0.83)svs(11.02±0.91)s和APTT(30.37±4.60)s vs(32.70±5.07)s,明显缩短;FIB(2.75±0.55) g/L vs(2.50±0.47) g/L及Plt(250.33±65.34)×109 L-1 vs(233.74±51.83)×109 L-1明显升高,P均<0.05;乳腺癌组R值(3.69±0.92)min vs(4.30±1.00) min和K值(1.47±0.50)minvs(1.70±0.39) min明显缩短,Angle角(69.54±5.38) deg vs (66.55±4.37) deg、MA值(64.29±4.37) mm vs(62.24±3.58) mm和CI值(2.39±1.35)vs(1.42±1.18)明显增大,P均<0.05,表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呈正相关性,与Ph呈负相关性(P<0.05);K值与APTT 、TT呈正相关性,与FIB、Plt呈负相关性(P<0.05);Angle角与APTT、TT呈负相关性,与FIB、Ph呈正相关性(P< 0.05);MA与PT 、APTT 、TT呈负相关性,与FIB 、Plt呈正相关性(P< 0.05);CI与APTT、TT呈负相关,与FIB 、Plt呈正相关性(P<0.05).TEG和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对乳腺癌高凝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一致性差.结论 TEG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乳腺癌患者体内的凝血状况,而且与常规凝血试验具有相关性,二者结合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凝血状况.

  • 临床输血红细胞O∶T比值分析

    作者:魏少平;樊凤艳;李翠莹

    目的 统计分析本院血液申请/实际输血(O∶T)比值,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通过血液管理系统按照时间顺序统计本院所有临床科室的血液申请和实际输血的量(悬浮红细胞以单位血U表示),时间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共6年期间全院临床科室血液申请和实际输血量,按照科室进行列表,全部科室分为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2部分,计算全院、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以及每个科室6年O∶T均值;同时计算血液申请和实际输血之间的差(O-T,单位U),根据实际合血的成本计算O-T部分产生的成本费用.结果 全院6年期间的O∶T为2.043±0.189,每年期间无明显规律;手术科室O∶T比值(3.061±0.362)显著高于全部科室(2.043±0.189)(P<0.01)和非手术科室(1.534±0.160) (P<0.0l).手术科室中O∶T比值高的科室为胸外科,其次为神经外科、妇产科和眼科,均显著高于手术科室均值(P<0.01),O∶T比值低的科室为烧伤整形科,显著低于手术科室均值(P<0.0l).非手术科室O∶T比值高的为消化内科,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的均值(P<0.01).全院6年期间每年平均O-T差值近9千U,每年其直接耗费的检测费用在40万左右.结论 全院O∶T比值接近AABB高限,非手术科室O∶T比值相对合理,手术科室O∶T比值显著升高,手术科室合理用血还需输血科和手术科室之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 360例紧急输血预案病例的输血情况分析

    作者:黄春妍;魏曾珍;谭金哲;谭斌

    目的 探讨紧急情况下不同输血预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2016年启动紧急输血预案的360例输血病例,A预案为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后立即发放O型RhD阳性血和/或AB型血浆,B预案为发放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的ABO同型的血液,统计分析2种预案的血液发放时间、死亡率、红细胞及血浆用量、输血前血液指标,同种抗体检出情况以及溶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A预案组平均发血时间为5 min,B预案组平均发血时间为16 min,2组死亡率、用血量、输血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预案有2例患者查出抗-E,全部病例均为Rh阳性,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2种紧急输血预案对不同临床情况的紧急失血患者的输血抢救均提供了保障,验证了O型RhD阳性血作为紧急失血患者的输血抢救通用血(universal bloo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紧急输血 预案
  • 16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评估分级研究

    作者:田雪;田力;孔玉洁;王向明;欧国进;李文慧;张嵘;刘忠

    目的 参考美国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对四川省20家三级医院2014年部分上报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对输血不良反应分级评估方法进行初步尝试,希望为日后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评估标准的制定和输血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省19个地市20家三级医院2014年上报输血不良反应166例,根据患者输血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重新诊断评估,从“不良反应类型的肯定程度”、“反应的严重程度”以及“反应与输血相关可能性的大小”3个方面进行分级.结果 1)从“反应类型的肯定程度”方面分析,98.14%(158例)的输血不良反应能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较为准确的类型判断;1.86%(3例)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未出现符合定义标准的明确临床表现,评估结果为“疑似”.2)从“反应严重程度”方面分析,93.98%(156例)为轻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或于临床干预后迅速缓解;6.02%(10例)为重度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严重,虽然于对症处理后缓解,但普遍缺少相关后续检查和原因追踪.3)从“反应与输血相关可能性的大小”方面分析,93.37%(155例)的不良反应经评估后“输血相关性极高”,患者症状肯定是由输血原因导致;6.63%(11例)的不良反应则可能是由输血以外的其它原因导致的,存在并非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评估分级能够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后续检查和原因分析,避免输血不良反应错报漏报,提高输血安全,进而为日后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和输血预警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 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六)——产后出血预防和管理指南(续)

    作者:马春会;梁惠兰;余卓丽;黄懿;郭永建

    5 PPH管理推荐意见的证据5.1确定出血严重程度[推荐12]临床医生宜认识到以肉眼估计围产期出血量是不精确的,PPH评估宜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C).[证据]1)肉眼观察常低估了出血量.可采用更精确的出血量估计方法,如阴道血液收集袋和吸血纱布称重.然而1项研究发现,在降低PPH风险方面,使用阴道血液收集袋并不比肉眼估计更为有效.参加临床模拟演练有助于掌握PPH早期诊断和快速治疗的技能.书面和图示指南有助于产房工作人员评估出血量(2+级).2)PPH评估宜包括低血容量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然而临床医生宜认识到,由于妊娠期间循环血容量增加,产妇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时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不明显.出血量<1 000 mL时,产妇脉搏和血压常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出血量1 000-1 500 mL时,产妇可出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收缩压略有下降.

  • 输血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体会

    作者:阙文君;余泽波

    目的 作为全国首批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输血医师之一,分享规培获益与经验,为输血医师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从规培科室选择、输血科与临床关系建立、临床思维、科研教学、临床沟通方面分享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年临床科室轮转经历与体会,获益与不足.结果 输血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增进输血科与临床联系、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科研教学能力、增进临床沟通能力,但是通过临床轮转发现临床输血观念滞后、临床医师输血知识欠缺、输血医师培养标准有待细化.结论 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输血医学切实与临床接轨的重要一步,为输血科落实其新职责创造了条件,值得继续延续和推广.

  • 2016年辽宁省医疗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康丹;郝一文

    目的 了解辽宁省医疗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情况,规范临床输血检验质量管理,提高我省整体输血实验的检测水平.方法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方案,对全省241家参评实验室的ABO/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实验的检测能力与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全年两次质评结果发现:三甲医院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等方面的检测水平,检测方法的应用以及检测质量的控制明显好于二甲和一级医院.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中选择微柱凝集卡式法检测合格率(94.3%)高于试管法(90%).结论 建立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有利于发现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实验室提高检测准确度及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 2015-2016年江苏地区采供血机构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冯晨晨;周静宇;纪云鹏;王泰瑞

    目的 对2015-2016年江苏地区12家采供血机构参加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项目的4个项目批次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评价室间质评项目效果.方法 从2015年7月开始,江苏省内12家采供血机构以相对独立的方式,整体参加CITIC血液成分细菌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评实验室将检测结果汇总至本中心,经初步分析后上报项目组.将4次室间质评结果与项目总评报告结合,回顾分析参评以来各单位细菌检测能力提升情况.结果 到2016年7月,共开展了4次细菌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每次检测10个质评标本.共发现2例假阳性和3例假阴性检测结果,阳性样本检出时间CV值范围为9%-27%.总体检出符合率从96.67%提高至100%.结论 通过参加细菌室间质评,建立评价血站对于血液样品中细菌检测水平的能力验证试验项目,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帮助.

  • 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管理的现状调研

    作者:李宁;孟庆丽;毕晓琳;张芝远;安万新;范亚欣;梁晓华

    目的 调研全国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用血监管现状.方法 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所在城市2012~2014年的相关临床用血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内容包括:采供血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管理现状、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合作情况等,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采供血机构供血医院总数超过21 343个,170家血站所在城市设立中心储血室863个,对中心储血室进行体系化管理、定期检查、血液调剂的血站分别达89%(151/170)、96% (164/170)、87% (148/170),全国40% (140/350)的血站成为各地输血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开展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的血站达41% (142/350).2012-2014年临床向采供血机构反馈输血不良反应例数、采供血机构为临床解决疑难配血数目均不断增长.结论 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应有良好的沟通,建立互助合作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加强输血监管,确保用血安全.

  • 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献血投诉纠纷的情况调查

    作者:范亚欣;吴洁玲;刘健娣;安万新;梁晓华

    目的 调查2012-2014年期间全国采供血机构献血投诉纠纷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4家采供血机构(含32家血液中心和322家中心血站)进行调研.计数资料使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217家采供血机构(含24家血液中心,193家中心血站)反馈了有效的调研数据.2012-2014年献血投诉率分别为0.032%、0.031%和0.027%(x2=41.171,P<0.05),献血投诉的主要原因为对纪念品不满意、献血后不适和对服务态度、技术等不满意;2012-2014年每例纠纷平均赔偿金额为2 695元、1 869元和1 863元.24家血液中心的献血投诉率和平均每例纠纷赔偿金额均低于193家中心血站.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采血操作技术,改善献血环境和纪念品的质量,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提升献血者对服务质量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的感受,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应规范献血投诉接待流程,及时有效地处理投诉和纠纷,持续改进问题和不足,将负面影响小化.

  • 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梁晓华;周世航;孟庆丽;高勇;范亚欣;安万新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全国献血情况.方法 以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2012-2014年全国350个采供血机构的献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2-2014年,全国献血人次分别为1 235.12万人、1 256.54万人和1 280.55万人.人口献血率分别为9.16‰、9.34‰和9.40‰.献血量分别为4 119.40吨、4 197.66吨和4 273.97吨.人均献血量分别为3.06 mL、3.12 mL和3.14 mL.捐献全血人次分别为1 168.61万人、1 182.25万人和1 199.66万人,献血量分别为1 965.51万U、1 990.05万U和2 016.24万U.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次分别为66.50万人、74.30万人和80.47万人,献血量分别为93.88万治疗量、108.56万治疗量和119.74万治疗量.2012-2014年,我国捐献全血的献血形式是以个人无偿为主,所占比例超过70%,而团体无偿所占比例为20%左右.捐献全血的个人无偿献血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团体无偿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形式以个人无偿为主,所占比例超过90%.结论 2012-2014年,我国的献血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献血
  • 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献血纪念品的现状与探讨

    作者:徐爽;孟庆丽;吴洁玲;安万新;范亚欣;梁晓华

    目的 为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纪念品经费的投入和来源、纪念品标准及单采血小板其他补助标准等现状,以便为将来公民无偿献血活动的纪念或答谢指明方向,从而促进全国的无偿献血工作.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于2015年7月1日下发,截至8月31日共收回339份,回收率为95.76%.回收数据经确认全部为有效数据.结果 从全国采供血机构纪念品经费各来源上看,机构自筹所占比例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财政拨款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他来源略有增加,这说明各级政府较之以前对采供血事业逐步加大关注程度;按照采血量吨数划分看,血液中心的采血量越大,财政拨款所占比例越大,机构自筹所占比例越小;中心血站采血量越大,机构自筹所占比例越大,财政拨款所占比例越小;从采供血机构的纪念品标准、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其他补助标准等方面看,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总体标准、均值差异不大.结论 不能一味地依靠高额献血纪念品或另类补助来吸引献血者参与献血,必须通过对献血者服务的质量、血站软环境的提升和切实关爱献血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全力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社会地位,引导献血者从关注物质奖励过渡到把献血作为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使其具有较高的无偿献血参与度和忠诚度,才是血液安全的有效保证.

  • 全国省市两级血站献血点设置现状与思考

    作者:宫本兰;孟庆丽;周世航;高勇;安万新;梁晓华

    目的 了解我国献血点建设现状.方法 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对全国省市两级血站献血点设置、分布及献血设施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至2014年底,全国总计拥有献血设施2617个,3年间增幅达到了16.3%.献血设施仍以献血车为主(占比53.4%).与2011年相比,献血车总量有所减少,但献血房车和献血屋的数量却大幅提升,尤以献血房车的增量为可观(占比由2011年9.42%增至2014年的20.1%).血液中心平均拥有献血设施17个,中心血站平均拥有6.5个.江苏省是拥有献血设施多的省份.献血设施的数量与供血量成正比.各种献血设施的配比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至2014年底,全国各级血站设置的献血点达到7 808个.血液中心平均设置的献血点数远多于中心血站(分别为32.8个和21.3个),血液中心设置的固定献血点数也远多于中心血站(分别为11.4个和5.5个).血液中心献血点分布以市内为主(占58.7%),郊县为辅,中心血站献血点的设置以郊县为主(59.3%),市内为辅.同种献血设施之间的面积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献血点的设置直接影响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3年间,全国血站献血设施增幅显著,献血点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全国无偿献血网络已初步形成,但献血屋的规划和设置仍有较大阻力,献血点的建设仍有较大缺口.

  • 全国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叶萍;孟庆丽;高勇;宫本兰;安万新;梁晓华

    目的 通过对全国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现状调查,分析全国无偿献血者用血费用返还总体发展趋势.方法 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血费返还标准、资金来源情况,献血者本人及亲属返还比例及金额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采供血机构全血返还标准主要集中在(200-240)元/200 mL之间(94.65%),其中75%为220元/200 mL,而红细胞返还标准以(200-230)元/U之间多(87.93%),机采血小板血费返还标准主要集中在1400元/治疗量(占61.28%),血浆返还标准主要集中在40元/100 mL(占50.44%).全国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及其他亲属用血后的血费返还人次和返还金额均逐年递增.其中返还金额中80.74%为献血者亲属用血.血费返还金来源主要为机构自筹(56.81%).结论 随着无偿献血深入开展,享受用血返还政策的人数可能会持续增长,目前国内返还标准和政策差异较大,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机构自筹,血费返还主要用于亲属互助用血.

  • 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组织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高勇;孟庆丽;安万新;范亚欣;梁晓华

    目的 通过对全国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组织现状调查,找出我国目前献血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探索适合我国献血者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方法 对全国296家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服务组织数量、在册人数、有效运行人数和有效运行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服务组织有效运行率略低于中心血站(46.61% vs 4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献血者服务组织有效运行率远低于2011年(48.93% vs 6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不断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建立健全献血志愿服务机制;加大对献血者志愿服务的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志愿服务事业法制化进程,才能增加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使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增加无偿献血人数,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证临床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

  • 我国血液收回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作者:张丽;孟庆丽;安万新;梁晓华

    目的 通过对血液收回工作的全面分析,甄别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的方法.方法 对血液收回活动进行分类,对引发血液收回活动的原因进行汇总,对中国输血协会2015年相关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我国不同采供血机构对血液收回工作的认识、理解及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对由同一原因引发的血液收回活动,不同采供血机构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各不相同.结论 目前我国缺少能够指导采供血机构具体开展血液收回工作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这意味着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血液不能被全部及时识别和有效处理.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血液收回工作,对更好地构建输血安全体系、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