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输血后血袋回收管理经验分析

    作者:谭春泽;李鹏社;杨雪;刘丽娟;禹亚丽;李聚林

    目的 调查了解输血后血袋及时回收情况,探讨影响血袋及时回收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血袋的回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各年度本院输血后血袋及时回收(输血后<2 d)与未及时回收(输血后>2 d)情况,探讨血袋及时回收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10月-2016年12月 血袋及时回收率为95.55%,各年度输血后血袋及时与未及时回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袋回收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对法律法规的充分认识、人员调整变动、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有重要关系.

    关键词: 输血 血袋回收 管理
  • 针对乡镇企业员工献血的招募方式探讨

    作者:周健;柳小萍;崔桂花;王霞;杨增凤;万恬

    目的 探讨通过献血模式的改变,对提高乡镇企业献血人数和献血量的作用.方法 收集改变献血模式前的2014、2015年乡镇企业献血人数、献血量,并与献血模式改变后的2016年的数据比较,评估新模式的招募效果.结果 献血模式改变后乡镇企业献血人数、献血量较原来的模式提高31.8%.结论 献血模式的改变,对乡镇企业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招募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模式.

  • 两种金标试纸条能效比对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黄伯泉;黄志健;王淏;姜津;杜荣松;李仲平;梁浩坚;谢君谋

    目的 探讨本中心HBsAg金标试纸条与HBsAg/TP联检金标试纸条筛查能效,分析无偿献血者采血前采用HBsAg/TP联检金标试纸条筛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方法 使用本中心在用HBsAg金标试纸条(A)与测评HB-sAg/TP联检金标试纸条(B)对2013-2016年ELISA双试剂检测HBsAg或TP阳性部分标本进行检测,比对两种试纸条对HBsAg检测能效,统计B对TP的检出率,以本中心为例分析B所产生经济效益.结果 A对HBsAg-ELISA阳性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53.2% (430/808),B对HBsAg-ELISA阳性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52.2%(422/808),P>0.05,无显著差异,效能一致;B能有效筛查出TP阳性标本(TPPA确证阳性),TP阳性检出率为90.4%(322/356);以本中心为例,使用HBsAg/TP联检金标试纸条作为献血者献血前的筛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HBsAg/TP联检金标试剂与HBsAg金标试纸条效能一致,而且能很好的筛查出TP,实际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明显,特向广大同行推广.

  • 分袋取样和整袋血液抽样质量抽检结果比较

    作者:王泰瑞;周静宇;黄成垠;陈新;纪云鹏

    目的 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分袋取样加大血液制剂的抽样量.方法 采用无菌接驳机接驳空袋将1.5U和2U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出0.5U供质控抽检使用,并将12个月上述分袋取样抽检结果和前12个月整袋血液抽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分袋取样12个月抽样袋数从48袋增加到120袋;抽样总量从69.5U下降到61.5 U;容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合格率分别从91.67%、97.92%、100%下降到88.33%、95.83%、99.17%;容量、血细胞比容2种抽样方式比较P>0.05.结论 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分袋取样既加大了血液制剂的抽样量,增加了血液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节省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 血清学检测中蛋白凝集现象的鉴定及特征分析

    作者:郑皆炜;刘曦;沈伟;金沙;陆琼;范亮峰;姜跃琴;谢军华;钱呈睿;向东

    目的 对各类产生蛋白凝集的患者血样进行调查研究,为临床解决蛋白凝集造成的检测困难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6-2015年本实验室84例蛋白凝集案例进行总结,分析血清学试验结果,包括盐水置换试验及显微镜观察影像.结果 临床上导致蛋白凝集的疾病主要是多发性骨髓瘤,绝对数(占41%);又以30岁以上的男性居多,男性绝对数(占67%),30岁以上患者绝对数(占99%).蛋白凝集主要以团块状为主,绝对数(占62.5%),凝集强度主要低于1+.结论 蛋白凝集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但与多种疾病可能存在关联性,蛋白凝集之间也存在凝集形态上的明显差异.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清或血浆中加入盐水后反应以及结合临床诊断的方法,可有效解决蛋白凝集造成的临床检测困难.

  • 普通血袋常温保存分离后富含血小板血浆24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观察

    作者:陈江敏;王裕红;兰霞;李淑清;廖燕

    目的 探讨普通血袋常温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后保存24h再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质量.方法 将采集的400 mL全血50袋,保存在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采集后<4 h经1次轻离心分离出PRP,容量(200±10) mL/份,再每份均分成2袋存放于普通血袋中,分别标识为实验组:将PRP放置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过夜,次日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24 h完成制备;对照组:将PRP立即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6 h完成制备.采集后24和48 h,分别检测2组PC中血小板、红细胞含量和pH值.结果 2组PC中红细胞混入量和pH值差异甚小(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1010/袋)分别为1.36±0.33和2.63±0.46(P<0.05);对照组3项指标均合格,实验组只有红细胞混入量与pH值合格.结论 分离PRP后,在普通血袋常温保存24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达不到《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

  • 献血者HIV1/2血清学ELISA检测初试灰区标本的结果分析

    作者:吕蒙恩;凌霞

    目的 分析杭州地区ELISA方法检测HIV 1/2初试呈现“灰区”的献血者检测结果,探讨初试“灰区”献血者的安全性及“灰区”设置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HIV1/2 ELISA初试“灰区”献血者的血液筛查及复试反应性标本的抗体确证结果,计算复试反应性“灰区”献血者的HIV阳性预测值(PPV).结果 在检测的404 43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中,286例(0.07%)为初试HIV 1/2 ELISA“灰区”标本(HIV RNA均为非反应性).国产和进口HIV1/2 ELISA试剂检出的初试“灰区”标本比例接近(0.04% vs 0.03%,P>0.05).53例(0.01%) HIV1/2抗原/抗体反应性“灰区”标本的抗体确证结果均为阴性,“灰区”献血者HIV阳性预测值为0.结论 核酸检测开展后,HIV1/2 ELISA“灰区”设置提升血液安全作用有限,反而增加日常工作量和献血者的误淘汰.

  •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调查西安地区高校中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的综合评价分析

    作者:谭姣;马永红;陶园;张华;李豪培;刘凯;袁其凤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水平、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3月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13个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指标,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西安市医学院校、工科院校、理科院校、体育院校、文科院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无偿献血政策知识(W=0.133),家人朋友意愿影响(W=0.117)、献血积极态度(W=0.109)是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因素.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优(WRS(R)=0.048),体育院校大学生在知识指标(WRSR=0.74)、意愿态度指标(WRSR=0.30)、行为指标得分(WRSR=0.021)均低,综合评价位于低档(WRS(R)=0.018).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知信行评价优,应借鉴医学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模式,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并建立我国高校大学校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是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 中国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的Meta分析

    作者:毕昊;余琴;余谨;李刚

    目的 为建立适合我国输血性巨细胞病毒感染(TT-CMV)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中有关我国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阳性率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时至2016年11月.由4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包含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献血人群,利用HCMV-IgG酶免方法检测、统计HCMV-IgG阳性率且能提供检测例数和阳性例数的文献,并排除小样本文献和剔重.在对纳入的文献资料做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使用R3.1.1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 从334篇初筛文献中终筛选出合格文献20篇,共计25 918例检测数据纳入Meta分析;获得纳入文献的资料包括题目、作者、发表时间、研究地区、HCMV-IgG检测例数、HCMV-IgG阳性例数、HCMV-IgG检测试剂来源;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文献的平均质量得分3.85,接近高质量研究标准(≥4,满分为5);Meta分析:我国献血人群HCMV-IgG阳性率的合并值为87.1%[95%CI(79.4%,93.2%)].分层分析: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6.6%vs 87.9%(P<0.01);≤24岁年龄组与>24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82.9%vs92.9%(P<0.01);≤25岁年龄组与>25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84.4% vs 89.3%(P<0.01).发表偏倚检测: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 本组除内蒙、青海2地,我国大部分地区献血人群HCMV-IgG阳性率较高,较难获得HCMV血清学阴性血液;本次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证实性别和年龄确为影响我国献血人群HCMV-IgG阳性率的因素.

  • 某院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Kell血型基因频率调查

    作者:陈伟;李菲;文军;兰炯采

    目的 对某院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群Kell血型基因频率调查,并对输血和妊娠中产生输血不良反应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单克隆血清检测红细胞Kell血型系统中K和k抗原.筛选方法采用盐水介质直接离心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 在调查914人中,维吾尔族757人,哈萨克族157人.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筛选到Kel(1-2+)742例,Kel(1+2+) 15例,未检测到Kel(1+2-)表现型;在哈萨克族人群中筛选到Kel(1-2+) 153例,Kel(1+2+)4例,未检测到Kel(1+2-)表现型.维吾尔族K基因频率为0.0099,k基因频率为0.990 1;哈萨克族K基因频率为0.012 7,k基因频率为0.987 3.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K基因频率有差异,并具有各自特点.

  • 肝硬化患者输血现状的调查

    作者:唐海平;张文龙;罗仪;陶洋;谭建国

    目的 了解肝硬化病例临床特征及其输血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肝硬化单病种输血方案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3年8月1日-10月30日住院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特征、输血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等,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178例肝硬化病例平均年龄50.63±12.26岁;男∶女>2∶1.其中,有52例病例输注各类血制品,占29.21%.在血制品输注方面,首次输注红细胞以治疗为目的的病例占69.57%,随Hb和Hct等级的增加,红细胞输注率呈下降趋势;首次输注血浆以预防为目的病例占60.86%.81例INR> 1.3肝硬化病例中,59.26% (48/81)未输注血浆;而97例INR≤1.3肝硬化病例中,有10.31%(10/97)输注了血浆.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输血特征以红细胞、血浆输注为主,其中预防性血浆输注比例较高.

  •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程玉根;梁启忠;费海燕

    目的 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ELISA法单试剂阳性检测结果假阳性情况,探讨其献血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地区2015年1月1 日-2016年12月31日,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确证试验;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的部分献血者再次采集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并及时关注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结果 对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31例确证试验为阳性(阳性率为12.35%);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且主动要求献血归队的87例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仍有11例没有符合献血归队条件,76例成功归队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利用ELISA试验和确证试验制定适合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能有效地保证受血者临床用血的安全,又能保障献血者无偿献血的合法权益.

  • 大连市血液中心献血者评估流程的探索与实现

    作者:邓雪莲;臧亮;刘健娣;高勇;徐爽;王黎;宫本兰;梁晓华

    献血者的评估工作是采供血服务体系中献血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献血者的合理评价、减少血源流失、保障血液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大连市血液中心自2013年起历经4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初步完成了献血者评估流程的建立,覆盖了从献血者告知、血样采集和交接、跟踪和/或回溯检测、判定到资格审核的全物理过程和电子信息流程,并在搭建好的流程框架下实现了献血者跟踪评估的基本功能.

  • 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制剂抽检模式介绍

    作者:周静宇;黄成垠

    简介近年来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制剂抽检模式与相关经验.

  • 一例AB型RhD(-)患者产后大出血异型输血救治

    作者:周晓花;王海娟;凤婧;朱凯;陈剑;赵虹

    目的 分享1例紧急情况下AB型RhD(-)产后大出血患者输注大量AB型RhD(+)红细胞而获得成功抢救的病例.方法 在AB型RhD(-)产妇因产后大出血而RhD(-)血液无法及时提供的情况下,医院紧急启动《临床用血应急处理预案》,为患者输注AB型RhD(+)红细胞悬液16 U和大量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以及辐照单采血小板.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的浓度,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抗体筛查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 患者在输入大量RhD(+)血制品后,住院期间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后d5,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输血后d9,患者抗体筛查仍为阴性,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结论 特殊危急情况下,在挽救RhD(-)患者的生命时可以输注RhD(+)血液,体现输血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 类抗-E自身抗体的分析与研究1例

    作者:范亮峰;叶珍;刘曦;向东

    目的 通过详细研究类抗-E案例,以及类似案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特点,了解类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减弱速率,探讨类抗体输血原则,为产生类抗体的患者提供检测方法和临床建议.方法 对1例产生类抗-E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血清学试验分析,包括抗体鉴定,直抗试验,类抗体效价,交叉配血等.分析试验所得数据,找寻相关规律.结果 该名严重贫血的患者在首次输血前就已产生类抗-E及广谱反应性自身抗体,患者在检测期内类抗体效价快速降低,在数次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快速回升,直抗试验结果一直维持强阳性.结论 类抗体在相应抗原阳性红细胞刺激后,可能不会明显增强,在缺乏相应抗原刺激时可能快速衰减.输血治疗时应尽量避开类抗体特异性,输注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会对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 低血压性输血反应1例

    作者:滕方;文爱清

    低血压性输血反应(hypotensive transfusion reactions,HyTR)的特点是发病迅速,血压迅速下降,与其它输血反应不同的是,一旦停止输血,无需特殊治疗,低血压即可迅速恢复[1].它可以以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输血反应综合征如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2].诊断HyTR必须排除与动脉血压下降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3].

  • 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患者输注异型洗涤红细胞的护理1例

    作者:韩桂杰;王苑;刘秀连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患者输注异型血的护理.方法 患者男,63岁,确诊肝移植术后PLS,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输注供体血型相同的洗涤红细胞治疗.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贫血明显改善.结论 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PLS,及时为患者输注供体血型相同的洗涤红细胞,并对输血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促进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RhD抗原减弱的原因分析1例

    作者:林智杰

    目的 分析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RhD抗原减弱的原因.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该例标本的ABO、Rh血型及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PCR-SSP方法扩增RH基因.结果 先证者为A型,RhD抗原盐水介质阴性,经间接2批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确认样本为RhD阳性,血清中检测抗-D.PCR-SSP检测RH基因为Dccee.结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RhD抗原减弱,产生类抗-D,导致RhD抗原检测及配血困难.

  • 连续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

    作者:杜红梅;刘家瑄;何天辉;张冰;杜玮璐;陈超华

    目的 评估间隔期≥14 d连续多次捐献血小板对献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自愿在1年内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86名,分别在其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连续捐献6及12个月时,检测其血常规和免疫指标的水平并做比对分析.结果 86名献血者在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前、连续捐献6个月及12个月时,主要血常规RBC(×109/L):4.85±0.41vs4.81±0.36vs4.83±0.37,Hb(g/L):142.98±10.64vs144.78±10.89vs143.69±10.76,Plt(×109/L):204.98±34.75vs 205.87±35.41 vs 209.69±36.58,MPV(fL):8.96±0.75 vs 8.87±0.71 vs 8.91±0.78),PDW(%):10.75± 1.30vs10.78±1.31 vs 10.72±1.29;免疫性指标IgG(g/L):12.89±1.31vs12.91±1.34vs12.84±1.27,IgM(g/L):1.12±0.32 vs 1.09±0.30 vs 1.11±0.29,IgA(g/L):2.35±0.33vs2.30±0.31 vs 2.31±0.28;T淋巴细胞亚群CD3(%):70.9±6.1vs 70.8±5.9vs71.1±6.3,CD4(%):45.9±5.3vs 45.7±5.3vs45.6±5.4,CD8(%):28.2±4.9vs 28.1±4.8vs28.1±4.8,CD4/CD8:1.62±0.31vs1.63±0.34vs1.60±0.29(P>0.05).结论 间隔期≥14d对连续1年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健康未造成不良影响.

  • Ax基因致血清型与基因型不符的家系遗传研究——附1例报告

    作者:于卫建;戚凝;段莹;张力;周世航;梁晓华

    目的 对一家系ABO血型不符合遗传规律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临床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分析ABO表型,采用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序列,分析家系ABO血型不符合遗传规律的原因.结果 血清学鉴定为父亲B型,母亲O型,孩子AB型.DNA直接测序结果:父亲Bw14(B1 10)/O01,母亲Ax26/O02,孩子Bw14(B110)/Ax26.表明母亲的Ax26基因没有表达A抗原.结论 Ax等位基因在不同杂合状态的个体中会呈现出不同血清表型.

  • 厌氧保存悬浮少白红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娜;赵广超;王淑君;栾建凤;朱培元

    目的 探讨厌氧保存条件减少悬浮少白红细胞溶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200 mL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袋常规采集和制备悬浮少白红细胞10(人份)袋,每袋红细胞采用无菌接驳机接驳均分为2袋,一半归入厌氧保存组:血(液)袋通过0.22 μm滤器完成与氮气无菌交换、排气,共交换3次后常规保存;另一半归为对照组:常规保存.2组血液(袋)均以4℃常规冷藏保存,但厌氧组以垛叠方式放置,于保存0、7、14、21、28和35 d分别取样,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溶血率(H50%).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厌氧组和对照组的H50%都呈递增趋势,但在相同保存时间下厌氧组的H50%低于常规保存组:保存28和35 d分别为0.489±0.008vs0.528±0.008和0.545±0.007vs0.578±0.009(P<0.05).结论 厌氧保存方法对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造成的红细胞溶血有效,有助于延长红细胞保存时间.

  • 血栓弹力图在单采血小板出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冯晴;吴乾波;俞丽;郑悦;李春燕;孔福仙

    目的 运用血栓弹力图仪(TEG)对单采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的出凝血功能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的150名单采献血者,采用TEG对血小板单采前后的出凝血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血小板采集量(1.0U、1.5U、2.0U)、抗凝剂使用量(<300 mL、300-400 mL、>400 mL)进行分组.比对3组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TEG各项参数的变化,评估献血者单采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献血者血小板采集前后R时间分别为(7.04±1.49) min和(7.40±1.35) min,K时间分别为(2.19±0.48) min和(2.36±0.49)min,Angle分别为(60.79±5.14)°和(58.84±5.44)°,MA分别为(61.52±3.82)mm和(58.67±3.52)mm,CI分别为-1.02±1.72和-1.78± 1.57,采集前后R、K、Angle、MA、CI均在正常范围,各指标采集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不同采集量和不同抗凝剂使用量的献血者采集前后TEG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监测可以动态、全面地监测单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出凝血功能的变化,献血者单采前后TEG指标有波动,但仍在机体正常的范围内,血小板单采对献血者凝血功能影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 静电自组装壳聚糖/肝素多层膜修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表面对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钟锐;贺曾;张学俊;韩玎玎;刘嘉馨;王红

    目的 评价静电自组装壳聚糖和肝素固定于聚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表面对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PBT浸泡于聚乙烯亚胺溶液中氨解使其表面带氨基呈正电性,然后多次交替吸附带负电的肝素和带正电的壳聚糖,形成以肝素为外层的多层膜结构;对该聚电解质多层膜的理化性能做表征,再做溶血率、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血小板黏附、血小板功能等评价实验.以未接触材料的红细胞或血小板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未改性PBT以及不同层数的静电自组装改性PBT膜,血小板黏附每组的标本数为5,其余指标每组标本数为9.结果 水接触角、zeta电位、原子力显微镜等测量观察:PBT膜表面壳聚糖/肝素多层膜逐渐形成;不同层数的多层膜溶血率<5%,随组装层数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增加,10层静电自组装PBT膜与对照组相近,分别为0.545 7±0.010 7 vs0.546 1±0.013 1(P>0.05);10层静电自组装PBT膜的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4.270 1±0.089 5 vs4.338 8±0.076 2(P<0.05),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增大.扫描电镜显示:未改性PBT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明显多于改性膜表面,且观察到明显的伪足,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血小板在多层膜表面的黏附数减少.未改性PBT膜与2/5/10层静电自组装PBT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分别为722 7±222 2 vs 468 2±158 5 vs 327 3±185 0vs 227 3±103 1(P<0.05),未改性PBT膜与对照组的血小板大聚集率(%)为82.36±2.11 vs87.22±2.10 (P<0.05),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HSR)(%)为77.12±1.09 vs 79.33±1.27(P<0.05),CD62p表达率(%)为17.45±1.25 vs9.78±0.58(P<0.05);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血小板大聚集率(%)增加,HSR增大,CD62p表达率降低.其中,10层静电自组装PBT膜与未改性PBT膜相比,血小板大聚集率(%)增加,分别为82.35±1.91 vs94.79±1.84(P<0.05),HSR相似,分别为77.32±0.95 vs 76.76±2.35(P>0.05),CD62p表达率降低,分别为17.67±1.25 vs 14.67±1.15(P<0.05).结论 壳聚糖/肝素静电自组装修饰PBT后,PTB膜亲水性改善,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且对血小板功能和红细胞无明显影响.

  • 某院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输注疗效分析

    作者:桂霞;梁静;郭琪;刘潇

    目的 通过对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输注疗效分析,探讨乌鲁木齐地区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我院2014-2016年304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与其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区分抗体类型,对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304例患者共检出血小板抗体104例.阳性率为34.2%.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8.5%和76.8%.血小板输注无效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输注有效组(P<0.05).所有血小板免疫性抗体中HLA抗体占81.7%,高于HPA抗体所占比例.单因素分析输血次数、民族、疾病部位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ABO血型因素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免疫性因素.输血次数增多可导致血小板抗体产生机率增高,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存在民族差异性,不同疾病中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也存在差别,血小板抗体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新疆多民族地域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应通过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实验、加强临床用血审核、普及去白血液制品等方式,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机率,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 血液病患儿过敏性输血反应与过敏史关系研究

    作者:杨博;李肖甫

    目的 研究血液病患儿输血史、过敏史和过敏性输血反应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血液病区住院输血治疗患儿,收集患儿既往输血史和既往过敏史.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进行血浆过敏原筛查,筛查结果阳性的患者按不同组别比较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低敏组(过敏原阳性项目数≤3)和高敏组(过敏原阳性项目数≥4)进行比较;吸入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食物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和混合组(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均阳性)进行比较.结果 789名患儿中有34人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其中28人在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时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6人在输注悬浮红细胞时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的34名患儿中有13人(38.24%)有既往输血史,有15人(44.12%)有既往过敏史;未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的755人中有153人(20.26%)有既往输血史,有83人(10.99%)有既往过敏史.789名患儿中有98人有既往过敏史,其中血浆过敏原筛查阳性患者48人:48人中低敏组和高敏组的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吸入组、食物组和混合组的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血浆、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多次输注和多个血浆过敏原项目阳性都会增加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详细的输血史、过敏史的了解以及必要的血浆过敏原项目的筛查对减少或避免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 输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现强;孙志强;高华炜;袁昕;纪宏文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输血对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20例成人CABG病例,根据围术期是否输注异体红细胞,分为输血组(n=464)和对照组(n=956);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输血对CABG后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术期输血及输血量是否为CABG后死亡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ABG后输血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08%(5/464)vs0.31%(3/956) (P>0.05),重大并发症发生率为49.14%(228/464) vs 27.72% (265/956)(P<0.05);住院时间(d)为9.24±6.32 vs7.63±-4.38(P<0.01),住院费用(万元)为10.23±4.90 vs 8.79±3.21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体输血是重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红细胞输血量是增加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BG围术期输异体血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输血量增加则会增加CABG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 某医院72例大量输血病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凤;李丹;王静;苏芝军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大量输血现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和安全用血水平.方法 调阅2016年大量输血病历,按照相关标准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有大量输血病例72例,其中7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总输注量995.5 U,平均13.8 U/例;69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总输注量100 670 mL,平均1 398.2 mI/例;43例输注冷沉淀,总输注量713.4 U,平均9.9 U/例;26例输注单采血小板,总输注量41治疗量,平均0.6治疗量/例.大量输血病例分布于12个科室,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心血管外科占45.83%、肝胆外科占12.5%、胃肠外科占8.34%.按疾病分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肿瘤、主动脉夹层、肝脾破裂、消化道出血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数占总数的65.28%,贫血者占总数的37.5%.发生死亡19例,死亡率为26.4%,死亡数较高的病例主要以心血管外科、肝胆外科为主.结论 大量输血时各成分的合理搭配使用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科室成分血合理输注指证与时机掌握的普遍不好,存在大量输血时冷沉淀和血小板使用不及时、使用量不够、“搭配血”中血小板和冷沉淀适应症合理性输注比率低;存在经验性、习惯性用血;围术期术前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未得到及时的纠正.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乾坤;陈李影慧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多次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和抗体强度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型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4例有3次以上输血史的临床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记录血小板抗体强度,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血小板配型相合率.结果 输血小板次数<3次组、3~5次组和>5次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产生率分别为19.23%、35.48%、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0.23%,与100例无输血史患者(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抗体强度(1+、2+、3+、4+)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分别为78.57%、47.37%、26.32%、1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的血小板随机1次配型相合率为38.57%,5次配型相合率为75.71%,与抗体阴性(1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配型相合组与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24 hCCI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其同种免疫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输血次数越多抗体强度越高,相应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越低.对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预测创伤患者启动大量输血方案的评分系统

    作者:尚玮;张凯

    大量失血及随后并发的创伤性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的主要死因,及时、准确的鉴别出需要进行大量输血的创伤患者,尽早启动大量输血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对MT概念的发展、现有的预测MT的临床评分系统及其预测性能进行了综述.

  • 红细胞输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不利影响及可能机制

    作者:张晗;文爱清

    在恶性肿瘤病人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中,输注异体的红细胞已经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尤其在危及生命的贫血或出血时,输血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然而有研究表明,红细胞输注可能对增加术后感染几率,降低恶性肿瘤病人总生存率等,给恶性肿瘤病人预后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这些研究证据级别不高,研究结果不一致.输血影响恶性肿瘤病人预后的可能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关键词: 输血 肿瘤 免疫
  • 术前自体储血技术:健康自体输血的新模式

    作者:欧阳锡林;陈冠伊

    血液是1个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血液安全保障与国计民生、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绝大多数手术,尤其是大手术和特大手术过度依赖无偿献血者捐献的同种异体血液,由于迄今为止血液的不可替代性和血源的稀缺性,使得临床用血始终供不应求.近5年,从我国大城市肇始的血源季节性短缺正转变为常态化短缺,并逐渐中小城市蔓延.当前无论在我国哪一级(类)医院,普通手术用血都需要排队,严重依赖血液的的手术受到严格限制,特殊血型患者的手术用血更成为棘手问题.血液供求矛盾的日益尖锐,使得“亲友互助献血”这一“中国特色”的无偿献血方式客观上造成了全国个别地方地下买卖血液难以杜绝,甚至滋长了“血头”和“血霸”作祟,不但对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是雪上加霜,而且未来(如果未能有效遏阻的话)可能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 英国小儿输血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续2)

    作者:郭永建;马春会

    4.5心脏手术在英国,大约有13%的小儿红细胞输注用来支持心脏手术.心脏手术用血多的原因包括手术性质以及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相关的凝血病.可按照WHO出血评估分级中的3-4级来界定小儿心脏手术相关的临床明显出血.一些先天性心脏疾病与T细胞免疫缺陷相关(包括Di Georg综合征),因此如果疑似存在免疫缺陷,在经过诊断试验排除之前,宜输注经过辐照的血液细胞成分.

  • 深度单采浓缩红细胞对机体造血功能影响的动物实验

    作者:王丽华;陈冠伊;吴靖辉;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目的 采用动物实验了解深度采集浓缩红细胞对于机体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16只健康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组法等分为深度采血(实验A)组:采集浓缩红细胞(150-250) mL/只;采集全血(对照B)组:常规采集全血150 mL/只.2组动物分别于采血前ld与采血后1、3、7、14、21 d各抽取静脉血10 mL/只,检查血常规、铁代谢指标及EPO等,观察、比较2组动物各项指标的变化;同时于采血前1d与采血后7、14、21 d做髂后上嵴骨髓穿刺术取骨髓涂片检查,观察、比较2组动物骨髓造血能力的变化.结果 A、B2组动物采血后1、3、7、14、21 d的Hb(g/L)分别为:97.9±9.2 vs 107.1±8.5、95.8±6.5 vs 106.1±10.6(P<0.05)、97.9±8.4 vs 105.4±12.0、107.5±8.9 vs 109.8±12.0、112.5±8.1 vs 114.0±17.9,其中2组动物采血后1、3d均明显低于采血前:97.9±9.2 vs 95.8±6.5vs105.5±11.8、107.1±8.5vs106.1±10.6 vs 112.4±11.7(P<0.05);2组动物采血前后铁代谢指标及EPO的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骨髓细胞均为增生活跃.结论 深度采血组动物造血启动速度、造血速度大大高于采集全血组动物.

  • 影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靖辉;陈冠伊;王丽华;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目的 分析择期手术患者深度采集自体浓缩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15.3-2016.4进行术前深度采集4U自体浓缩红细胞的117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血前后Hb、采血后至手术的时间间隔,通过t检验、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总结分析影响患者采血前后Hb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因素(女性)是影响采血前后Hb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01),采血前高Hb也是影响采血前后Hb变化的消极因素(P=0.001),而年龄、体质指数(BMI)、时间间隔均无影响作用.结论 符合自体储血适应证的择期手术患者,深度采集自体4U浓缩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变化量主要与性别密切相关,而不受年龄、体质指数、时间间隔的影响.

  • 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陈冠伊;王丽华;吴靖辉;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目的 探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advanced autologous apheresis,AAA)在择期特大手术中的节血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行巨大神经纤维瘤择期手术的15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AAA分为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前后Hb和Plt、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术前自体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采集量、术中异体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结果 1)2组患者基线水平一致,手术前后Hb和Plt、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 000 mL(1 200,3 500)vs2 600 mL(1 000,3 875)(P>0.05),术中自体血回收量为44 U vs 9U;3)2组术前自体浓缩红细胞和自体血小板采集总量分别为68U vs 4U、17 Uvs 0U;4)2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总量分别为18U vs53U、24 Uvs 66 U、2Uvs4U;5)深度自体组有5例患者避免了异体血输注,占55.6% (5/9).结论 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自体红细胞和自体血小板,具备避免特大择期手术患者使用异体红细胞和异体血小板的巨大潜力.

  • 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髋臼周围截骨术配对样本中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作者:陈冠伊;吴靖辉;王丽华;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刘圣娥;陈蕾;欧阳锡林

    目的 分析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AAA)在髋臼周围截骨术中避免输注异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2014年2月-2016年12月行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病例,采用配对研究方法,将未采用AAA技术(即常规贮存自体全血及未采集自体血)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AA技术进行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患者,按照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术前Hb和Plt、手术失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为条件,配对选择上述条件相似且均无统计学差异的45例患者作为深度自体组.配对比较分析2组患者自体浓缩红细胞采集量和采集率、异体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和输注率,围术期Hb和Plt变化,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采集自体红细胞量分别为146 U和14 U,自体血采集率分别为100.00%和17.78%;2组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量分别为4 U vs 40 U和0U vs24U,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率分别为4.44%vs40.00%、0.00vs26.67%;2组患者围术期Hb和Plt水平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0(9.5,12.0)vs12.0 (10.0,15.0) (P< 0.05);2组的总住院费用、治疗费用、检查检验费用和输血相关费用分别为4.01 (3.72,7.72) vs 4.47 (3.58,7.70) (P> 0.05),3.30 (2.98,6.95)vs4.00 (23.04,7.14)(P>0.05),0.48 (0.45,0.53)vs0.47 (0.44,0.50) (P>0.05),0.26 (0.25,0.28) vs0.06 (0.04,0.15) (P<0.05).结论 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周围截骨手术,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能使90%以上患者避免异体血输注,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负担.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