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洛阳地区2013-2015年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分析

    作者:王锐锋;马红丽;李会侠

    目的 调查分析洛阳地区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检验科用微量板法经血型初检、复检后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血型室进行系统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对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223 981例标本中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有48例,发生频率为0.021%,其中特异性抗体19例(抗-M 18例、抗-Lea1例),占39.58%;非特异性抗体14例(冷凝集素),占29.17%;抗体减弱13例,占27.08%;ABO亚型2例,占4.17%.性别比较女性占0.31%、男性占0.18%,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岁以上年龄组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频率高,占39.58%.血型分布以B 型(43.75%)多,其次为AB 型(20.83%)、O 型(18.75%)、A 型(16.67%).结论根据本地区献血人群中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情况的分布特点,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准确判断献血者的ABO 血型,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 微直播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作者:赵冬梅;杨金本;谢小冬;黄潇;李雅静;齐慧芳;黄海龙;张金彩;赵贵起;王娇;赵云珠

    目的 探讨利用微直播宣传无偿献血效果,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开辟新思路.方法2017年6月14日秦皇岛市中心血站借助本市广播电视台"爱秦皇岛"、"丽蕊说事"2个微信公众平台微直播窗口,在机采科同时向社会直播捐献单采血小板等全过程,直播时长100min,知名主播丽蕊等献血者参与了直播.结果微直播当日观众达48620人次,直播后24h、第10日和第20日观众分别增至51 016人次、60 629人次和61 294人次.共收到评论105条.结论利用微直播在"互联网+无偿献血"宣传中应用,能迅速扩大无偿献血宣传受众面,提升无偿献血者招募效率,可作为传统宣传招募模式的重要补充.

  • 应用Excel软件进行"即刻法"室内质控

    作者:王珂;吴志丹

    目的 探讨应用Excel软件进行"即刻法"室内质控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12月ELISA法检测抗-HIV结果为例,介绍如何应用Excel软件及其统计计算功能进行"即刻法"室内质控,并绘制室内质控图.结果在新建Excel空表中输入检测结果后,可自动计算出离散指数(SI)值,从而判断结果是否在控.结论应用Excel软件进行"即刻法"室内质控可提高工作效率.

  • 献血者K抗原血清学筛选结果分析

    作者:隋丽丽;李美霖;李琳琳;王鹏;车进;李天君

    目的 对献血者进行K抗原血清学筛查,并分析结果.方法采用96孔板法对3784例献血者进行K抗原检测,抗-K 阳性者采用试管法进行确认.结果3784名献血者中共筛选出K 抗原阳性3例,均为汉族,96孔板法凝集均阳性,试管法结果均为2+.结论北京地区献血者人群中有K 抗原存在,不排除给患者输注后产生抗-K的可能.

  • 331名患儿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尹明伟;徐军;曾智;金小波;陈学军

    目的 探讨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2016年输血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各输血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5—2016年共计成分输血37652人(86 175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31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其中发热83.08%(275 /331),过敏14.80% (49 /331),发热合并过敏0.30%(1 /331),其他1.81%(6 /331);常用输血成分中,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15 /13 320),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9%(185 /18 776),洗涤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5% (3 /1 329),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 (128 /4 217),冷沉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 /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组与无不良反应组儿童年龄、原发性疾病、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其中单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年龄、输血成分、输血次数是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调查分析

    作者:孔福仙;郑悦;俞丽;冯晴;来海凤

    目的 通过对杭州地区近年来固定无偿成分献血人群情况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现状,探讨改进策略,为十三五期间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6年杭州地区固定成分献血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固定成分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段、血型、学历、献血人数和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2016年5年成分采集人次和采集量分别增长41.5%和56.1%;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和人次均明显上升(P<0.001),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所献血液占总血量的91.6%,比2012年增长107.2%;新增固定献血人次构成比由17.6%上升至45.0%(P<0.001);固定成分献血者血型分布为O 型>A 型> B 型>AB 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平均为3.3 ∶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学历多占48.1%,其次是高中学历,并呈现向高学历层次发展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21—45岁年龄段占83.5%,在21—3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下降趋势,41~ 50岁年龄段比例分布呈现增长趋势,固定成分献血者年内单次献血人数和人次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次以上献血人数、人次平均占63.1%和90.3%,以献3~ 5次人数多占38.3%,5年献10次以上人数和人次增长显著,分别增长269.7%和357.3%,其次是6~ 9次,增长45.0%和46.6%.结论虽然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应有针对性的对目标人群做好招募、保留和维护工作,促进固定成分献血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献血者标本因"凝块"导致核酸检测失败的原因分析

    作者: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

    目的 比较献血者标本出现"凝块"而导致核酸检测失败在不同献血时间、不同采集部门和不同品牌采血试管的失败率,分析"凝块"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10月—2017月4月献血者标本在Hamilton STAR加样仪出现"reject"报警的条形码,在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0)查询相应信息,并按献血时间[秋冬季(10、11、12、1、2、3月份)与春夏季(4、5、6、7、8、9月份)]、采集部门[流动献血车(A、B、C、D、E车)、固定献血屋(F、G、H、I、J、K、L 屋)]和采血试管(M、N 试管)分类比较各检测失败率.结果198 113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因出现"凝块"而混样失败的共有461人次,总失败率为0.23%(461 /198 113);各流动献血车之间的失败率不同(χ2 =14.078,P<0.05),其中以C 车0.33%高,而各固定献血屋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541,P>0.05);流动献血车总失败率(0.25%)高于固定献血屋(0.18%)(χ2 =7.113,P<0.05);M 试管的失败率0.35%高于N 试管0.18%(χ2 =46.772,P<0.05);2种试管在秋冬季使用时: M 试管(0.30%)高于N 试管(0.24%)(P<0.05),在春夏季使用时: M 试管(0.42%)高于N 试管(0.11%)更加明显(P< 0.05);此外,M 试管在春夏季(0.42%)高于秋冬季(0.30%),(χ2 =5.633,P<0.05);而N 试管在春夏季(0.11%)却低于秋冬季(0.24%)(χ2 =28.861,P<0.05);流动献血车使用M 试管的失败率(0.37%)高于N 试管(0.19%)(χ2 =40.844,P<0.05).结论影响核酸标本出现"凝块"的因素有采血试管分离胶的性状、试管的保存温度和标本采集部门的操作等;为提高核酸标本的质量,有必要加强采血试管使用前的性能确认、采血车的物品储存管理和标本的离心效果评价.

  • 乌鲁木齐地区哈萨克族献血人群红细胞稀有血型系统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作者:何智;乔艳辉;周琼秀

    目的 研究乌鲁木齐地区哈萨克族献血人群5个红细胞稀有血型系统13个抗原基因多态性分布,提高配合性输注的能力.方法应用PCR-SSP方法对128份乌鲁木齐地区哈萨克族无血缘关系献血者开展Kell(Kel)、Diego(Di)、Dombrock(Do)、Kidd(Jk)、Duffy(Fy)5种红细胞稀有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乌鲁木齐地区128名健康哈萨克族红细胞Kell、Duffy、Diego、Kidd、Dombroek血型系统各抗原基因频率分别为:k =0.988 3、K =0.011 7、Jsb =1.000 0、Jsa =0,Fya =0.668 0、Fyb =0.332 0、Fy =0,Dia =0.031 3、Dib =0.968 7,Jka =0.484 4、Jkb =0.515 6,Doa =0.273 4、Dob =0.726 6;各血型系统抗原不合率分别是2.29,34.52,5.88,37.48,31.84.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Kell、Diego、Dombrock系统稀有血型系统基因型分布的观测值与期望值基本符合,但Duffy和Kidd系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哈萨克族献血人群5个红细胞稀有血型系统基因分型中Duffy和Kidd的2个血型系统基因型分布的观测值与期望值相差较大,这为乌鲁木齐地区哈萨克族安全输血提供了有力保障.

  • 普洱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旭;杨爽

    目的 了解本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检测情况,为检测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本血站2007-2015年未开展核酸检测之前的HIV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7-2015年HIV检测判为不合格比率为0.783%,2种试剂或者其中1种试剂检测结果S/CO值≥1送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确认阳性率为0.077%.结论本站无偿献血者HIV 检测不合格比例远大于确认阳性占检测总数比例,灰区设置范围过大,双孔复核判读规则缺乏依据,检测结果处灰区的血液报废过多,献血者流失较大,低危招募血液无明显效果,血站亟待研究检测判定及血液招募策略,合理设置HIV 检测灰区.

  • 临床用血闭环式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实效

    作者:姚洁;王欣;姚远;沈芳妮;陈惠欣;梁海燕;赵正;李春华

    目的 建立医院可以对临床用血全过程实时监控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方法由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委会)整合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移动护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输血管理系统以及临床用血评估系统,输血科应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输血申请与审核、库存预警、血清学相容性检测、血液发放、临床输血、自体输血管理、输血不良事件上报、申请用血评估以及输血后评价各个步骤,使全院的临床用血全过程处于临床用血管委会和输血科实时监控的闭环管理中.结果临床用血过程闭环管理实施前后3年的平均数据显示住院患者人数增加15.11%的情况下,临床用血总量减少4.44%,人均用血量减少14.64%;手术台数增加14.09%的情况下,手术用红细胞减少18.45%,手术科室自体血输血比例增加9.02%;临床用血过程闭环管理规范医院临床科室的用血行为,规范了输血科的用血管理,减少了手工录入环节导致的人为误差,保障了临床用血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可控性.结论临床用血闭环式管理有效提高了医院临床用血安全性、可控性会和适用性.

  • "10S"管理在血液库存质量管理中的优势探讨

    作者:李洁;樊晶;张利祥

    目的 探讨"10S"管理在血液库存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2014年全年2015年1月-8月,2015年9月-2016年6月3个时间段的量表,实施"10S"管理前、实施8个月、实施1年半后,对发血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共计380例次,分别从血液制品放置规范率、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率、冷链监控系统达标率、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率、临床医院对发血科满意率、工作效率提高率和医务人员素养达标率7方面进行1次评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8个月后血液制品放置规范率为87.11%,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为84.74%,冷链监控系统达标率为96.05%,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率为95.26%,临床医院对发血科满意率94.21%,工作效率提高率为85.00%,医务人员素养达标率为93.42%,其中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率为P<0.01,其余6项均为P<0.05.实施1年半后,血液制品放置规范率为98.16%,血液制品取放流程合理率为96.05%,冷链监控系统达标率为99.21%,消毒隔离工作规范率为98.95%,临床医院对发血科满意率为99.47%,工作效率提高率为95.00%,医务人员素养达标率为97.63%,均为P<0.01.结论"10S"管理应用于血液库存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患者及临床各大医院的满意度,提高了血液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协作力.

  • 抗-Jkb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救治成功1例

    作者:贺丽颖;王菊香;钱呈睿;李碧娟

    目的 探究抗-Jkb引起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强调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筛选相合的血液输注对临床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例溶血反应患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谱细胞鉴定结果为IgG抗-Jkb,筛选Jk(a+b-)或Jk(a-b-)的血液输注,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成功救治患者.结论抗-Jkb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说明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及选择配合的血液输注,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抗-M+抗-E合并自身抗体鉴定1例

    作者:李义深;李妤蓉;王娜

    目的 鉴定1例同时存在的多系统血型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筛选和鉴定IgM类抗体,用LISS-Coombs卡和盐水介质-IAT 筛选和鉴定IgG 类抗体,同时采用巯基试剂DTT 破坏IgM 抗体及酶处理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浆中除存在自身抗体外,还同时存在Rh系统的IgG 抗体的抗-E 和MNS系统的IgM+IgG抗体的抗-M.结论多种血清学方法联合使用能准确鉴定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意外抗体.

  • 170例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傅明玮;吴瑛;李聚林

    目的 了解本院近年来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应用情况,为下一步PABD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6年本院5个临床科室所有开展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170例,计算择期手术患者PABD 的使用比例,比较年龄、体重、采血量、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采血前后和手术前后RBC、Hb、Hct、Plt数量变化,以及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择期手术患者PABD 的应用比例较低,患者手术前后的RBC 数与采血前后Plt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经皮肾镜碎石术、穿刺取石术和造瘘取石等术3类患者采血量、采血前Hb、手术后Hb、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间隔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100 g /L 者占88.52%(117 /136).3例患者在采集自体血时出现轻度献血反应.44例患者将贮存的自体血在术中或术后全部回输,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1名患者自体贮血量不够,使用了同种异体血.结论PABD 相对安全与节约血液资源,本院在促进PABD 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与空间,有关部门可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应用与管理力度,使我院PABD 更好地健康发展.

  •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输血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李兰芳;方开云;何祥;刚绍鹏;彭林;马熠;蒋玲;朱焱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筛选适用于临床术前评估患者输血的风险指标,为患者提供精细化输血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成人患者1283例,其中有721例成人患者在CPB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性别不限,年龄18—72岁.以体外循环(CPB)结束时点为截点进行分组: CPB 时段输血组(整个CPB 过程中接受异体输血治疗)和CPB 后时段输血组(在CPB 结束至出院期间接受异体输血治疗).采用组间单因素分析P<0.1的参数及临床上与输血相关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721例患者中,围术期480例(66.57%)接受输血治疗,CPB 过程中185例(25.66%)接受输血,CPB 结束至出院时段422例(58.53%)接受输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1)、老年(60—74岁)(P<0.01)、BMI[(18.5—23)Kg /m2 ](P<0.01)、BMI[(24—27)Kg / m2](P<0.01)、BMI(>28 Kg /m2 )(P<0.01)、术前合并房颤房扑(P<0.01)、双瓣(P<0.01)、三瓣(P<0.05)、NYHAⅣ级(P<0.01)、术前贫血(P<0.01)、糖尿病(P<0.05)是CPB 时段输血的影响因素;年龄(P<0.01)、BMI(P<0.01)、术前贫血(P<0.01)、手术时间(P<0.01)、术中失血量(P<0.01)是CPB 后时段输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高龄、低BMI、术前未合并房颤房扑、2个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贫血、NYHAⅣ级、糖尿病是CPB 时段接受输血治疗的风险因素;高龄、低BMI、术前贫血、长时间手术、大量术中失血是CPB 后时段接受输血治疗风险因素.

  • 优化重症外科监护室术后患者用血结构的探索

    作者:杨晓亮;谭兵;李鑫;阙文君;余泽波

    目的 探索输血科优化重症外科监护室对术后患者用血结构的实践.方法以重症外科监护室为试点,细化各血液成分的发放标准,以专人发血加强发血审核,每月抽查合理用血病历,对临床合理用血进行监管和指导,分析2015和2016年数据,比较加强监管前后用血结构的变化.结果与2015年比较,2016年重症外科监护室患者输血比例下降3.92%(P<0.01),用血总量、血浆用量占全院用量的比例分别下降1.9%(P<0.01)和4.8%(P<0.01);红细胞和冷沉淀用量占全院用量的比例分别上升1.3%(P<0.01),2.4%(P<0.01);用血结构分析可见,普通冰冻血浆用量占该科室用血总量的比例下降21.6%(P<0.01),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红细胞用量占该科室用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上升4.9%(P<0.01)、8.7%(P<0.01)和7.8%(P<0.01).结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监管和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可优化临床用血结构,提高血液合理使用率.

  • 红细胞输注量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肖昆;乐爱平;刘威;杨丽云;胡飘萍

    目的 探讨红细胞输注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日利用自行开发的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检索出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ALL患儿678例,从中共筛选纳入初治年龄<15岁输注红细胞的ALL患儿101人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年龄、初诊外周血WBC、免疫学分型、临床危险度、红细胞输注量及缓解6个观察指标作COX 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红细胞输注量对ALL 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1)101名ALL 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显示: 输注红细胞<0.21 U/kg组中1—10岁患儿的初诊外周血WBC、T 系及复发率均低于输注红细胞≥0.21 U/kg组中同龄患儿: 5 /50 vs 19 /51、3 /50 vs 16 /51、5 /50 vs 19 /51与4 /50 vs 18 /51(P<0.05);而2组患儿性别、初诊外周血Hb、临床危险度、输注红细胞后感染、缓解与死亡率相似(P>0.05);2)COX 单因素回归分析: 年龄、免疫学分型、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 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均具有影响(P<0.05);而初诊外周血WBC 及病情缓解均未见明显影响(P>0.05);3)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临床危险度和红细胞输注量对ALL 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P<0.05);而年龄、免疫学分型的影响不大(P>0.05);4)生存曲线分析: 不同临床危险度(低度、中度与高度危险)的ALL 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 vs 0.84 vs 0.42(P<0.01);不同红细胞输注量(≥0.21U/kg与<0.21 U/kg)的ALL 患儿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0.58 vs 0.91 (P<0.05).结论临床危险度与红细胞输注量均为ALL 患儿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ALL 患儿治疗期间宜减少红细胞输注.

  • 血站实验室能力建设

    作者:王露楠

    随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血液检测策略、检测方法、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对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血站实验室能力建设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指标、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与评估评价和室间质量评价与室内质控3个方面作了评述.

  • 血液核酸检测试剂UltrioPlus与Ultrio检测结果分析及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

    作者:杜荣松;王淏;梁浩坚;李仲平;林诗雅;谢君谋;黄志健;蓝岚茵;郑优荣

    目的 分析TIGRIS血液筛查系统采用新旧两代试剂及新一代试剂不同检测模式核酸单反应性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6年血液标本采用Ultrio或UltrioPlus核酸检测(NAT)试剂与酶免疫法(EIA)试剂平行血液检测(NAT/EIA平行检测模式),以及血液标本先采用EIA 试剂检测,后采用UltrioPlus NAT 试剂检测EIA 合格标本(先EIA 后NAT 检测模式),2种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结果2011—2015年,采用NAT/EIA 平行检测模式,Ultrio试剂检测血液标本1 412 43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 检出率分别为: 0.23%、29.20%和0.07%,各年份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差异分别为P<0.05(χ2 =9.80)和P<0.05 (χ2 =3.91);Ultrio试剂检测1 465 864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22%和29.21%,UltrioPlus试剂检测261 238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阳性率和鉴别阳性率分别为0.33%、39.12%,两指标与Ultrio试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2.58,P<0.01;χ2 =31.07,P<0.01);2016年2—3月,采用NAT/EIA 平行检测模式,UltrioPlus试剂检测血液标本51 686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 检出率分别为: 0.57% 、22.90% 和0.13%;2016年4—12月,采用先EIA后NAT 检测模式,UltrioPlus核酸试剂检测血液标本208 96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 检出率分别为: 0.27%、47.73% 和0.13%,2种血液检测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7.90,P<0.01;χ2 =50.15,P<0.01),HBV DNA 检出率相同(0.13%).结论新一代核酸试剂Ultrio-Plus相比Ultiro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先EIA 后NAT 检测模式较EIA/NAT 平行检测模式能有效减低实验室污染,减少血液核酸检测假阳性的发生.

  • 冻存前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的去留对解冻后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比较

    作者:林豪;黄文华;江伟梅;林建霞;陈灯锦

    目的 探讨甘油化红细胞冻存前保留或去除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对解冻后红细胞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取配对设计的方法,以甘油化红细胞冻存前保留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为试验组,去除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为对照组,制备生成6对红细胞添加液(甘露醇-腺嘌呤-磷酸盐,简称MAP)悬浮和6对0.9%NaCl悬浮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比较分析其新鲜制备后甘油残留量、血红蛋白含量和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的差异,以及保存期间FHb含量和上清钾离子(K+)浓度的差异.结果新鲜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FHb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甘油残留量,FH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实验过程留样损失的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H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存期间MAP 悬浮和0.9%NaCl悬浮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上清K+浓度和FHb含量均呈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的总体趋势,其中MAP 悬浮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后21 d、28 d,试验组与对照组FHb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备后7 d上清K+ 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9%NaCl悬浮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后12 h、24 h试验组与对照组FHb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备后6 h 、12 h、24 h上清K+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化红细胞冻存前保留或去除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对新鲜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前者表现出更有利于红细胞稳定性保持的特点.

  • 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DPB1与rs9277534等位基因频率及其连锁关系的分析

    作者:于浩;王春艳;欧国进;纪欣;刘忠;王珏;陈强

    目的 探讨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HLA-DPB1和rs9277534等位基因分布及其之间的连锁关系.方法从四川骨髓库中随机选取200例无血缘关系的四川汉族志愿者标本,采用PCR-SBT方法对其HLA-DPB1等位基因分型,TaqMan探针法对其rs9277534等位基因分型并通过测序验证结果.利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HLA-DPB1与rs9277534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本组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中的DPB1等位基因:以DPB1* 05 ∶01 ∶01G 频率为高: 0.412 5(165 /400);rs9277534等位基因: A 和G 的频率分别为0.4(160 /400)和0.6(240 /400),AA、GG、A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5(33 /200)、0.375(75 /200)和0.46(92 /200).有10种HLA-DPB1等位基因型与rs9277534等位基因A、G 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DPB1* 04 ∶02 ∶01G、DPB1* 02 ∶01 ∶02G、DPB1* 02 ∶02 ∶01G 和DPB1* 17 ∶01 ∶01G与rs9277534A 完全连锁,DPB1* 05 ∶01 ∶01G、DPB1* 03 ∶01 ∶01G、DPB1* 13 ∶01 ∶01G、DPB1* 14 ∶01 ∶01G 和DPB1* 21 ∶01与rs9277534G 完全连锁.DPB1* 04 ∶01 ∶01G 与rs9277534A 等位基因之间呈高度连锁不平衡(|D' | =0.95,P<0.01).结论四川骨髓库汉族人群的HLA-DPB1部分等位基因与rs9277534A/G 等位基因连锁,对临床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有参考价值.

  • 利用新型激光三维成像显微技术分析静止条件下纯化血小板的聚集行为

    作者:丁玲;赵广德;欧阳熊妍;邓素容;夏加薇;李远

    目的 探索利用新型激光三维成像显微技术建立静止条件下纯化血小板聚集行为分析新方法.方法于2017年5月10-15日随机招募12名健康志愿献血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纯化血小板;将血小板悬液滴加在Ⅰ型胶原蛋白表面静止孵育诱导形成血小板聚集体;通过激光三维成像显微系统观察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并测量血小板聚集体体积.结果激光三维成像显微系统能够直观地获取胶原蛋白表面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高度分布及体积参数;静止条件下,当血小板密度从20×108/L增加至500×109 /L 时,血小板聚集体体积从(547.8±30.4)μm3增加至(5477.8±1106.8)μm3,但两者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实验对照组、阿司匹林处理组和盐酸替罗非班处理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分别为(1679.9±49.6)μm3、(959.9±43.2)μm3和(645.1±25.1)μm3,相比对照组,阿司匹林和盐酸替罗非班处理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体形成,并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体体积(P<0.01),且盐酸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功效强于阿司匹林,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2名不同个体来源的血小板对阿司匹林和盐酸替罗非班的药效响应存在差异(P<0.01).结论本文成功建立了静止条件下纯化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激光三维成像分析策略,该技术下一步将用于研究血小板活性、聚集机制和抗血小板药物药效响应的个性化分析.

  • 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传播中的风险研究

    作者:陈锦艳;王敏;蓝琴;陈小萍;黎世杰;许茹;廖峭;王淏;单振刚;黄杰庭;黄珂;戎霞;付涌水

    目的 探讨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V感染和传播中的风险.方法联系2009年10月—2013年7月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HCV RNA 检测为阳性,且已经完成基因分型的献血者153名,邀请其动员性伴侣知情同意后参加研究.抽取静脉血检测参与研究的献血者及其性伴侣的抗-HCV、HCV RNA,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生活行为方式.若献血者的性伴侣检测为HCV RNA 阳性,则进一步作基因分型;对比基因进化距离以判断感染是否来源于对方.对成功动员性伴侣参加研究的献血者感染HCV 的风险因素按年龄分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成功随访了48位献血者的性伴侣,这48名献血者的HCV RNA 阳性分型: HCV-1b占56.25%(27 /48)、2a 4.16%(2 /48)、3a 10.41%(5 /48)、3b 4.16%(2 /48)和6a 25%(12 /48);不同年龄组献血者的HCV 感染风险因素的年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P>0.05).48名HCV RNA 阳性献血者的性伴侣抗-HCV ELISA、HCV RNA 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性传播途径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CV 感染及传播中的风险低.

  • 基因分型结合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亚型

    作者:马晓莉;马宏伟;金新莉;陈赞;耿明璐;张伯伟

    目的 准确鉴定红细胞ABO亚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12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结合PCR-SSP基因定型方法作检测鉴定,并对其中9例作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ABO 基因分型结果与血型血清检测结果一致率为66.67%(8 /12);其余不相符的4例: 2例为B(A),1例为CisAB,1例为新基因(新基因血型血清学结果不确定,PCR-SSP 结果为A1 /O02,测序结果为A102 /O02型).结论ABO 血型基因分型技术结合血清学定型可用于ABO 亚型鉴定及ABO 血型的正确定型.

  • 两种进口试剂盒在福建汉族人群STR基因分型中的一致性验证及应用

    作者:冉鹏;宋秀宇;周娟娟;谢金镇;洪素云;裴斌

    目的 确认PowerPlex Fusion与GlobalFiler试剂盒基因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410名福建地区无关汉族个体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owerPlex Fusion与GlobalFiler试剂盒检测个体的STR座位,观察20个重叠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及1个Y(DYS391)基因座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分析这2个试剂盒在日本、韩国人群应用评价的结果.结果所有20个重叠常染色体STR 基因座除D21S11、D22S1045和D5S818基因座观察到4例标本基因分型结果不一致外(占标本总数的0.17%),其他17个常染色体STR 和DYS391基因分型结果均一致.2个试剂盒20个相同STR 常染色体基因座基因型一致率为99.992%.2个试剂盒的杂合基因座峰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lex Fusion与GlobalFiler试剂盒基因分型一致性较好,在需要确认是否为无效等位基因时可互为补充.

  • 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在固定供血浆者血红蛋白筛查中的探讨

    作者:黄敬;陈飞;魏娟;杨寿强;杨渝睫

    目的 探讨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在固定供血浆者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硫酸铜比重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对120例供血浆者静脉血标本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分别与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其差异性;应用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对血红蛋白高、中、低值的供血浆者进行重复测定,检测该方法的精密度.结果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与硫酸铜比重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05);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615,P>0.05);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的精密度CV<5%.结论无创血红蛋白测定法适于固定供血浆者再次献血浆前复查.

  • 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对血小板体外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红宜;单桂秋;施琳颖;周谋;李荣娟

    目的 研究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处理血小板后其体外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白膜法提取血小板,将血小板重悬于PPP、SSP+混合溶液中,调血小板计数约1000×109/L.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血小板,辐照剂量为0.220 J /cm2.照射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的变化,d1、d3、d5、d7取样检测血小板体外功能相关指标,评估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对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短波紫外线照射后血小板外形极不规则,伪足伸出,有激活的趋势.实验组血小板相较于对照组计数下降、MPV 增加、P-LCR 增加,HSR 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观察血小板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实验组吸光度值稍低于对照组,d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激活标志PAC-1、CD62p,凋亡标志Annexin V 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ROS 中的超氧阴离子含量稍高于对照组,d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波紫外线病毒灭活技术处理血小板导致其活化、凋亡增加,HSR 下降,ROS 生成增加,该灭活技术对血小板体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HCV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钟丽梅;周旋;胡亮杉;林茂锐;王婷;曹东林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临床的常见HCV基因型的快速、敏感、有效的核酸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方法根据不同HCV亚型的标准序列设计HCV-1b、2a、3b和6a型特异性引物,建立及优化针对各HCV亚型的RT-LAMP试验方法;收集55例已确认为HCV RNA阳性的临床标本做检测及分型.结果本组HCV-RNA阳性标本,运用LAMP法的检出率为94.55%(52 /55),其中HCV-1b型占40.38%(21 /52)、2a型占9.62%(5 /52)、3b型占23.08%(12 /52)、6a型占26.92%(14 /52).结论建立了针对不同HCV 基因型的LAMP 检测方法,该法快速、敏感,适合于在临床应用.

  • 献血者ALT与HBV、HCV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研究

    作者:任本春;卓孝福;周晓真;王长青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HBV、HCV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探讨ALT 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83 618名献血者标本进行ALT、HBsAg、HBV-DNA、抗-HCV、HCV-RNA 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83 618名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2284份ALT 异常值标本(ALT>50 U/L),不合格率为2.73%;HBsAg阳性520份,抗-HCV 阳性220份;NAT 共检出822份,经鉴别试验,其中HBV-DNA 阳性516份,HCV-RNA 阳性20份.HBsAg阳性合并ALT 异常15份,HBV-DNA阳性合并ALT 异常16份;抗-HCV 阳性合并ALT 异常8份,HCV-RNA 阳性合并ALT 异常4份;ALT 检测值与HBsAg、HBV-DNA、抗-HCV 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ALT 异常组HCV-RNA 阳性率与ALT 正常组HCV-RNA 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绝大部分HBV、HCV 标志物阳性献血者中,其ALT 检测值处于50 U/L 以内.结论ALT 检测效用很小,大量ALT 异常值的正常血液被报废处理,影响了无偿献血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不宜将ALT 活性检测作为献血者强制筛查项目.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对活化凝血因子Ⅺ残留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欧阳平;夏云空;李伟;王清磊;杨宇

    目的 评估本公司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生产工艺对活化凝血因子Ⅺ(FⅪa)的去除能力,以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基团显色法,对9个投浆批次制品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纯化阶段,和对应3个批次制品组分Ⅱ(FⅡ)沉淀合并精制,以及制剂阶段的各工艺步骤中,在制品的FⅪa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温乙醇分离工艺过程中,FⅠ+Ⅲ过滤步骤将FⅪa含量由(8.1±1.3)mU/mL(FⅠ+Ⅱ+Ⅲ沉淀溶解液),降到低于2.0mU/mL的检测下限(FⅠ+Ⅲ上清液);制剂阶段中低pH 孵放步骤,则将原液和半成品的FⅪa含量由(15.4±1.7)mU/mL(原液超滤配制前),分别降至(2.9±0.9)mU/mL 和(2.8±0.6)mU/mL.结论本公司IVIG 制品中FⅪa含量较低,现有的生产工艺可以有效确保FⅪa的去除,从而进一步降低了IVIG 潜在的致血栓风险.

  •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作者:何子毅;陈庆恺;陈少彬;王庆;邹姣丽;余霖;陈静文;车嘉琳

    目的 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 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 和HCV 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 /5 429和1 /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 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低(1 /546 448);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 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 /7 405、1 /346 020和1 /473 934.结论HBV 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 中英血液输注安全管理与实践的比较(二)——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解读(续)

    作者:王凌峰;王亚玲;卢尧;郭永建;文爱清

    4.4 输血申请4.4.1 推荐意见 推荐12: 医疗机构宜制定政策或指南,详细规定常规和紧急输血申请单的低要求以及输血申请单不符合要求时输血实验室宜采取的措施(1C) .4.4.2 证据说明1) 输血申请是为了使输血实验室能够选择和发放临床所需的血液成分,需要申请者与输血实验室之间清晰、明确和及时的沟通,只要可能,宜采用书面或电子形式沟通,以减少口头沟通产生误解或抄录差错的风险;宜建立紧急输血申请的沟通机制,通知输血实验室做好随时用血的准备工作,并实时沟通;有关大量失血救治时如何做好临床与输血实验室沟通的具体推荐见BSH《大出血患者血液管理实用指南》.

  • 使用相同抗-HCV ELISA试剂的6家血站实验室灰区设定分析

    作者:王瑞;葛红卫;黄力勤;胡京辉;王露楠;常乐;潘彤;韩卫;魏超;方建华;王芳;郑伟

    目的 探讨6家实验室对相同抗-HCV ELISA试剂盒灰区设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相同试剂对同一组标本(n=1 053)进行抗-HCV 检测,并通过WB 试验明确标本真实血清学状态.1)分析灰区设定的必要性: 计算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2)分析灰区设定的适宜性: 通过绘制ROC 曲线确定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 试验的佳临界值,分析3种不同临界值(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的逻辑关系,并比较不同临界值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变化.结果1)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25%、97.37%、97.37%、97.81%、89.47%、98.25%;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分别为5.88%(1 /17)、0、0、25.00%(1 /4)、0、0.2)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 试验佳临界值均高于厂商推荐临界值、更高于实验室工作临界值,设置灰区的5家血站实验室对抗-HCV ELISA 试验灵敏度提高有限、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1)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厂商推荐临界值可获得较高灵敏度、满足血液检测要求,研究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2)实验室应在综合评估试验性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判定策略.

  • 献血者抗-HIV ELISA检测屏蔽界限值的确定

    作者:孙婧;王露楠;葛红卫;王瑞;常乐;黄力勤;胡京辉;王鹏;韩卫;朱海峰;朱绍汶

    目的 确定抗-HIV ELISA检测试剂高特异性且高阳性预期值的S/CO屏蔽界限,用以甄别适宜进入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抗-HIV反应性献血者,提高抗-HIV ELISA 反应性献血者管理的效率.方法4家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使用5种不同抗-HIV ELISA试剂(2种第3代试剂分别以试剂1和试剂5代表,3种第4代试剂分别以试剂2、试剂3及试剂4代表)同时对1 036(人)份献血者标本作抗-HIV 检测;检测结果一致者直接判定标本的终状态为真阳性或真阴性;对结果有差异的标本均作核酸检测(NAT),NAT 阳性即判定为真阳性,NAT 阴性者再以WB 方法确认.分析检测结果: 1)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每种试剂受检标本中真阳性标本95%S /CO 值,作为该试剂95%的阳性预期值,并作为百分位数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2)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分别计算每种试剂ROC 曲线99%特异性所对应的S /CO 值,作为ROC 曲线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综合2种分析方法建立的初步屏蔽界限值,以同时满足≥95%阳性预期值和≥99%特异性的S /CO 值作为反应性献血者的屏蔽界限.结果终确认阳性标本136份,其余为真阴性标本.5种试剂分别检出真阳性标本中的134、136、135、135和133份.1)百分位数法分析: 5种ELISA 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5%阳性预期值)分别是10.70、5.87、6.24、5.18、10.73;2)ROC曲线拟合法分析: 5种ELISA 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9%特异性的S /CO 值)分别是10.72—10.99、5.11—6.51、5.54—6.89、5.05—6.83、10.30—10.92.综合2种方法终确定5种ELISA 试剂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为: 10.72、5.87、6.24、5.18、10.73.结论抗-HIV ELISA 试剂屏蔽界限的确定为有效地甄别抗-HIV 真阳性献血者提供了依据;不同代际的抗-HIV ELISA 试剂屏蔽界限值相差较大,因此建立屏蔽界限时应有所区分;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选用的检测方法建立适宜的抗-HIV ELISA 屏蔽界限,为优化献血者归队流程提供技术支持.

  • 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调查

    作者:张巧琳;王露楠;谢晓艳;尹丹;魏兰;葛红卫;韩卫;潘彤;方建华;释艳华;魏超;李维

    目的 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阳性的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4—9月来自全国16家采供血单位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888例,采用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进行检测,2种化学发光试剂均为反应性判为阳性,均为非反应性判为阴性,两者结果不统一时采用中和试验进行确认;多家采供血单位采用多种ELISA 试剂对这批标本进行检测,本研究对其中6家实验室,每1种试剂对应3家实验室,3种试剂(试剂1、2、3)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88例ELISA 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中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为301例,占33.9%;3种ELISA 试剂在相应被用于检测的3家实验室之间的假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实验室同时使用2种ELISA 试剂有3家,其中2家实验室使用试剂1和试剂2的假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1家实验室使用试剂2和试剂3的假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每种ELISA 试剂在3家实验室检测同一标本,可能是1家、2家或3家同时出现假阳性,计算每1种的频率,其中3种试剂3家实验室同时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1家或2家实验室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分析3种试剂所对应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为假阳性时的S /Co分布,其中位数及内四分位间距存在差异.结论不同ELISA 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存在差异,其假阳性检测结果的S /Co值分布不同,此数据可为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参考.

  • 5种ELIS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的差异分析

    作者:魏兰;王露楠;尹丹;张巧琳;谢晓艳;方建华;朱海峰;朱绍文;释艳华;魏超;李维

    目的 分析5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抗-HCV结果的差异,为血站血液筛查试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多中心评估项目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检测的数据,选取5种试剂进行评估,计算每种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准确度和漏检率,比较试剂的检测性能.结果1 074份标本经检测,确证结果阳性242份,阴性832份.5个实验室各自使用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A、B、C、D 实验室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E 实验室采用的试剂5和试剂4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E 实验室各自采用的2种试剂初筛反应性标本的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A 实验室采用的试剂2的准确度优于试剂1(P<0.05).A、B、C、E 实验室采用的2种试剂初筛非反应性标本的漏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 实验室采用的试剂5的漏检率低于试剂2(P<0.05).结论5个实验室各自使用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综合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准确度和漏检率得知,A 实验室试剂2优于试剂1、B 实验室试剂3优于试剂1、C 实验室试剂3优于试剂4、D 实验室试剂5优于试剂2、E 实验室试剂5优于试剂4.

  • 重庆地区近2年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谢晓艳;王露楠;张巧琳;尹丹;毕蕾静;魏兰;李维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市血液中心及重庆区县14家血站/库的血液标本,采用核酸检测试剂与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平行检测.对联检反应性标本进行鉴别试验.对重庆市血液中心及区县血站/库的的核酸检测的联检反应性率、单反应性率、鉴别率进行分析,并对疑似HIV"窗口期"献血者做追踪和随访.结果共检测中心标本20 9328例,区县标本11 0588例.中心联检反应性率、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72%(1497/20 9328)、0.34%(707 /20 9328)、30.98%(219 /707),区县分别为1.1%(1228 /11 0588)、0.61%(671 /11 0588)、36.81%(247 /671).对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的标本做鉴别试验,共检出HBV 反应性标本中心212例,区县血站/库246例;HIV 反应性: 中心检出3例,区县血站/库检出1例,并对这4例献血者进行了追踪随访,3例转阳确证为HIV"窗口期".而HCV 均未被检出.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及辖区内各区县核酸检测结果存在区域性差异.核酸检测敏感性高,可检测出标本中及其微量的核酸,显著缩短病毒"窗口期",有效降低了经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