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4±2)℃静置法不同静置时间分离脂肪血浆效果分析

    作者:李进才;宁振全

    目的 探讨(4±2)℃静置法分离脂肪血浆的静置时间对脂肪分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脂肪血浆(脂血指数>65%)300袋(200 mL/袋)放入(4±2)℃贮血冰箱中垂直静置,每24h记录分离情况及絮状物产生情况;测定分离前后总蛋白并对比评估分离效果.结果 脂肪总分离成功率87.3% (262/300),≤120 h分离成功率为87%(261/300)并且无絮状物出现,分离前后总蛋白含量(g/L)为63.1 ±3.7 vs 61.1±3.9(P>0.05).结论 4±2℃静置法分离脂肪血浆时间≤120 h不影响分离后血浆内总蛋白含量.

  • 滤除白细胞方法的改进对提高一次成浆的效果分析

    作者:宋燕

    目的 通过分析传统和改进的滤白方法,探讨改进后的滤白方法在减少血袋破损,提高一次成浆率方面产生的效果.方法 将全血滤除白细胞后,由母袋排尽空气的方法改为滤白之前将空母袋内空气排入采血袋内,对两种滤白方法离心后血袋破损率和一次成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滤白方法离心后的血袋破损率和一次成浆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改进简单易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利用率.

  • 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分析

    作者:张妍;宋玥;李娜;张凯

    目的 分析研究ABO疑难血型的产生原因,探讨正确的鉴定方法,以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微孔板法对本院住院患者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初筛检测.采用试管法对出现疑问的标本进行复检,并根据情况做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以及特异性鉴定等以进行确定患者血型.结果 本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共计45 681例,排除标本差错,共出现ABO血型正反不符标本56例(0.12%),其中:抗体减弱42例(75%),抗原减弱3例(5.4%),冷自身抗体2例(3.5%),同种抗体6例(10.7%)和亚型3例(B(A)型和B亚型5.4%).结论 排除标本差错与污染,当出现ABO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患者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选择正确的试验,进行重新检测,确保血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导致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查明原因,准确鉴定血型,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

  • 电话招募流失的成分献血者效果初探

    作者:蔡莉;冯晨晨;谢珊珊

    目的 了解成分献血者的流失原因,评估再次电话招募的效果.方法 对流失的1 467位成分献血者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其不再捐献的原因并动员其再次献血,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江苏省血液中心成分献血者总流失率为46.1%,年平均流失率为29.7%.流失原因主要有电话失联、在外地、没时间、不想献等.共有209(14.2%)位献血者经电话沟通同意再次捐献,但终成功捐献的人数为87人(5.9%),且流失时间越长,再次成功捐献的比率越低.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成分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献血的满意度,保持与献血者的适度联系与沟通,不断改进献血服务工作,建立一支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成分献血者队伍.

  • 金属热合头与陶瓷热合头对采血管热合牢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晓斌;廖剑锋;何博;苏玮;戚艳萍;曾四海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材质的热合头对采血导管热合牢固度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血液中心2016年12月-2017年2月采集的部分全血共14 352袋,用同一型号热合机的2种材质热合头进行热合,比较两者离心后采血导管热合口的渗血率.结果 金属热合头离心渗血率为1.65‰ (12/7263),显著低于陶瓷热合头的4.80‰(34/7089,P<0.05).结论 金属热合头比陶瓷热合头渗血率更低,采血导管热合牢固度更高,可以考虑把现有热合机的陶瓷热合头换成金属热合头,从而减少血液报废.

  • 野生菌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浆置换效果分析

    作者:吴雪萍;李焰;杨文勇;陆兴热;高仕萍;何磊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野生菌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14年5月1日-2017年8月31日期间实施血浆置换的野生菌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例,收集患者血浆置换次数、数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肝脏、肾脏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例野生菌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经及时有效的血浆置换治疗,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明显下降,心脏、肝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损伤后恢复相对较心、肝缓慢,1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血浆置换期间有升高趋势,但经过后续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野生菌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早期及时有效的进行血浆置换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有毒物质,有利于各个器官功能得到及时恢复,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

  • 核酸检测无效结果原因分析

    作者:王艺芳;李俊英;葛文超;方建华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筛查Cobas's 201核酸检测系统结果无效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减少试验失败和重复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统计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2月核酸检测结果无效的类型.结果 共计检测核酸标本52 415个pools(306 208份),总的pools无效率为2.62%,2013年(2.01%)和2014年(2.03%),2015年升到3.92%,2016年降到2.74%,各年份结果无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质控未起反应无效类型占比例大(38.78%);MPX2.0(3.35%)结果无效率高于MPX(1.85%) (P<0.05);MPX2.0不同批号试剂之间的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剂批号1(10.45%)导致结果无效率较高;仪器运行故障率占比次之(34.55%),其中CAP试剂针探测报错和液路报错故障类型较高(38.82%);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系统结果无效率较高(2.84%).结论 结果的无效与不同检测系统和不同批次之间有关,对实验结果无效率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实验室的问题所在,监控核酸检测的试验性能.

  • 辽宁省医疗机构儿科输血安全调查分析

    作者:康丹;郝一文

    目的 了解辽宁省医疗机构的儿科输血现状,为制定儿科输血的技术规范及行业指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表式调查的方式,对辽宁省内43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及儿科、儿童医院的临床输血情况、开展临床输血相关治疗情况、输血相关安全问题、输血科服务能力、输血新技术应用以及节约用血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各级医院为儿科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输血安全管理及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输血专业高级人才,特别是医师系列人才匮乏,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科室发展滞后.结论 目前本省输血专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仍很多.一方面籍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对儿科输血的重视及投入,另一方面希望专业学术团体为行业发展筹谋划策,制定行业管理及技术标准,更希望输血人自身加强管理及提高技术及服务水平,为儿科输血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 儿科输血 安全调查
  • 单采血小板后男性献血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变化分析

    作者:于晶;苏倩;何欣;石盈;刘洪斌;胡艳文

    目的 研究分析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情况,以保障献血者安全.方法 选择50名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血小板采集前、血小板采集后1h、24 h、48 h及72 h采集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数量相关项目检测.结果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各检测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并随时间发生变化,且捐献不同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采前水平所需的时间不同.不同采集量对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0.007)、平均血小板体积(P=0.015)及大血小板比率(P=0.017)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不同机型、体重和年龄对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差值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献血者在捐献单采血小板后,机体对外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进行调节,使其外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及功能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并逐渐恢复至单采血小板采集前水平.

  • 张掖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尚龙业;赵金光

    目的 统计张掖市2010-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数据,为开展本市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前干预,保障血液供应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市2010-2016年无偿献血者标本用ELISA法检测,有反应性标本送本市疾控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无反应性标本NAT检测.结果 2010-2016年本市共献血64 733人次,其中HIV初筛有反应性89例(占0.137%),确证有反应性10例(占0.015%).HIV感染者中男性9例(占90%),女性1例(占10%);40岁以下7例(占70%),40岁以上3例(占30%);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40%,其他占30%,职员占20%,学生占10%.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随着献血人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血站应加强献血前干预,从低危、固定、健康人群中采集血液,才能充分保证血液质量安全,杜绝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

  • 多举措推进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

    作者:孔福仙;冯晴;郑悦;林彩霞;李春燕

    目的 对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举措包括工作人员多角色扮演机制建立、献血流程优化无缝对接、献血服务规范专人整体护理、人性化的献血后延伸服务机制建设、精准招募和预约献血实施、多种关爱激励保留机制建立、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及开展多项目的创新和研究等,对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献血量,新增成分献血人数、人次,当年重复献血人数、人次,流失成分献血人数、流失比例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3 333人增加至4 268人,构成比由41.7%上升至67.5%(P<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9 798人次增加至18 641人次,构成比由66.5%上升至89.4% (P<0.001),固定献血量由13 605.8 U增加至28 195.6 U,构成比由69.0%上升至91.6%(P<0.001);新增成分献血者固定献血人次由1 178人次增加至2 578人次,构成比由17.6%上升至45.0% (P<0.001);1年内献血3次以上的成分献血人次由7 112人次增加至15 599人次,构成比由48.2%上升至74.8%(P<0.001);成分献血流失人数由4 767人下降至3 348人,构成比由64.3%下降至51.7%(P<0.001);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71.1%上升至85.5%(P<0.001),血液检测合格率由99.11%上升至99.64%(P<0.001).结论 多措并举的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实施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步增长,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基础.

  • 云南壮族、苗族、纳西族人群HNA-3基因多态性分布

    作者:于浩;苏品璨;欧国进;纪欣;罗臻;姚富柱;刘忠;王珏;陈强

    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献血者中少数民族人群的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3(HNA-3)的分布频率.方法 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昆明血液中心献血的云南本地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献血者外周血标本中,筛选出壮族196(人)份、苗族209(人)份和纳西族187(人)份,采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其DNA,以PCR-SBT方法对其HNA-3作基因分型,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3个民族的HNA-3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本组云南壮族、苗族和纳西族献血人群的HNA-3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9(115/196)、0.48(101/209)和0.45(85/187),HNA-3a/b分别为0.35(69/196)、0.43 (90/209)和0.46(86/187),HNA-3b/b分别为0.06(12/196)、0.09(18/209)和0.09(16/187),HNA-3a分别为0.76(298/392)、0.66(276/418)和0.68(254/374),HNA-3b分别为0.24 (94/392)、0.34(142/418)和0.32(120/374);云南壮族HNA-3b/b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云南苗族和纳西族人群(P<0.05).结论 本组云南3个目标民族人群中HNA-3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存在多态性;云南本地苗族和纳西族人产生抗-HNA-3a的风险可能要高于壮族人.

  • 四川省无偿献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刘胡;李文惠;黄晓倩;王娅;刘欣欣;刘彬;刘忠;刘毅

    目的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四川省无偿献血工作的现状,并与全国总体情况进行对比,找出目前工作的薄弱点,并提出建议.方法 围绕2016年四川省献血量,献血人次,千人口献血率、400 mL献血者比例等指标,及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特征展开分析,并与上年度四川省数据和全国同期数据作对比.结果 四川省无偿献血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46-55岁年龄段献血者增福较大,献血人群有年龄老化的趋势;献血人群中学生、工人的献血比例低,献血主力为中低教育程度者.结论 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精准识别潜在献血人群,以明确学生、工人、18-35岁群体为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招募工作;丰富宣传手段,营造良好氛围.

  • 某医学院校学生无偿献血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苏丽丽;李忠;赵轶伦;王梦圆;林振平;蔡旭兵;屠小明;曾彦英

    目的 了解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关于无偿献血的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干预大学生献血行为,扩大并稳定大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以自行开发的《无偿献血动机评价量表》为研究工具,于2014-2015年2次学校集体献血期间,对该校649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未献血的原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献血者和非献血者在献血动机各因子上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献血动机对献血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 1)未参与献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学习太忙(23.3%)、对血液采集过程感到恐惧(23.1%)、从没想过要去献血(12.9%)等;2)献血者的压力(P<0.001)、内部奖励(P<0.05)、外部奖励(P<0.05)、自我效能(P<0.001)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献血者,恐惧水平(P<0.05)低于非献血者;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恐惧、自我效能、外部奖励为影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因素.结论 采血机构需进一步提高献血服务的质量,缓解献血过程的恐惧感,有针对性地调整无偿献血的激励政策,并开展相应的宣教活动,促进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 中国汉族群体36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突变研究

    作者:刘亚举;孙现锋;岳俊涛;李瑾;胡萌;金海英;石美森

    目的 调查36个Y-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137名中国汉族无关男性个体血样和1 075对父子血样(由多实验室搜集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采用SureID(C) PathFinder扩增体系对标本进行扩增,并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型,统计相关遗传多态性参数,观察Y-STR基因座突变情况.结果 在1 137名无关男性个体中共观察到1 130种单体型,其中1 123种单体型为唯一单体型,7种单体型分别出现2次.单体型多样性(HD)为0.999 989 1,系统识别能力(DC)为0.993 843 4.36个Y-STR基因座基因多态性(GD)在0.399 6(DYS391)~0.967 7(DYS385a/b)之间.在1 075个父子对共38 700次等位基因传递中共观察到142次突变事件,其中137次突变事件为一步突变,5次突变事件为二步突变.10个父子对观察到2个基因座同时突变,1个父子对发生3个基因座同时突变.平均突变率为3.7× 10-3(95%,CI:3.1×10-3~4.3× 10-3).结论 本文36个Y-STR基因座中大多数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适合法医学应用,高突变率基因座在Y-STR数据库家系查询与父系鉴定应用中应予以关注.

  • 云南石林和红河地区彝族献血人群HNA-3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

    作者:刘帆;欧国进;王志江;罗臻;姚富柱;赵杨;王珏;苏品璨

    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彝族人群的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3 (HNA-3)的分布频率.方法 从昆明血液中心2012年8月-2012年11月采集的无关健康献血者标本中,选出云南石林彝族标本83例、红河彝族人标本120例,应用PCR-SBT法对其HNA-3系统做基因测序分型,使用SPSS20.0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HNA-3a/a、3a/b和3b/b基因型频率在石林彝族献血人群中分别为47%(39/83)、40% (33/83)、13%(11/83),在红河彝族献血人群中分别为51%(61/120)、44% (53/120)、5%(6/120),其中红河彝族人群HNA-3b/6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石林彝族(P<0.05);石林彝族和红河彝族献血人群HNA-3a同种免疫风险分别为9.63%和6.94%(P>0.05).结论 云南不同地区彝族人群HNA-3基因分布具有差异.

  • 开展核酸检测后南阳地区献血者HBV/HCV/HIV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菲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 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 中国献血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徐敏;黄杨;侯颖;毛伟;马红丽;万建华;何伟兰;黄梅;刘鱼;王憬惺;何苗

    目的 了解中国献血人群中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情况,应用Q-PCR方法对中国部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CMV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病毒载量及抗体.方法 构建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调查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自乌鲁木齐、柳州、洛阳、重庆、绵阳5个地区,3 794人份献血者血浆标本中CMV的DNA流行率,并测定CMV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同时随机抽取5个地区标本292(人)份,用ELISA法检测抗-IgG和-IgM的流行情况.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CMV的检测下限为5× 101 copies/mL.在5个地区的健康献血人群中,共发现6份标本为CMV核酸阳性,DNA阳性率占0.16% (6/3794).CMV的抗-IgG阳性率37.3%(109/292),抗-IgM阳性率为8.9% (26/292),抗-IgG和-IgM双阳性率为1.71%(5/292).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巨细胞病毒CMV在我国5个地区献血人群中的核酸流行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检出的CMV病毒载量均在103 copies/mL以下,由于CMV在免疫正常的个体中为无症状感染,是否需要对免疫力较低下的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中CMV的检测值得进一步探讨.

  • 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马靓;吴继云;于杰;李东亮;周晓敏;唐冰;胡晓艳;李中鹏;王恩波

    目的 探讨安全输血系统在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按所在病区将160例行单一输注红细胞的普通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接受安全输血系统进行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输血流程进行临床输血操作.分别调查2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及血液取回后4h完成输注率、统计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及护士备血所用时间,同时进行护士工作压力测量.结果 试验组血液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97.5%)及4h完成输注率(95%)均高于对照组取回后30 min内输注率(77.5%)及4h完成输注率(76.25%)(P<0.01);试验组护理输血质量考核评分(97.18±3.24)分优于对照组质量考核评分(92.27±2.06)分(P<0.01);试验组护士工作压力(8.67±3.56)分小于对照组护士工作压力(16.93±4.25)分(P<0.01).结论 安全输血系统能够提高输血内涵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护士效率,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促进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关键词: 输血 移动护理 安全
  • FOUCS-PDCA循环法在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的价值分析

    作者:高琳;相莲;姜萍;袁小华

    目的 探讨FOCUS-PDCA循环法在提高输血申请单合格率中的意义.方法 将本院2017年1-3月输血申请单合格率作为对照组,运用“FOCUS-PDCA”循环法,于2017年4-6月对本院输血申请单合格率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通过FOUCS-PDCA循环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平均合格率由65.7%上升至91.4%,2组相比x2=169.09,P<0.05.不规范例数明显减少,由303例减少至87例.结论 运用FOUCS-PDCA循环法明显提高了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胎母输血综合症影响产妇ABO血型鉴定1例

    作者:李杨;何燕京;白英哲;高娃;王秋实

    目的 研究胎母血型不合时,胎母输血综合症对产妇ABO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 产妇因可疑胎儿宫内窘迫进行急诊手术,术前备血时柱凝集法中发现产妇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抗-B血清孔为0.5+;试管法中抗-B血清管为1+混合视野.新生儿重度贫血,血型鉴定柱凝集法和试管法结果均为B型RhD阳性.结果 结合产妇在妊娠初期的血型鉴定结果判断该产妇血型为A型RhD阳性,因胎母输血综合症,使产妇ABO血型鉴定的正定型中出现额外的阳性结果.结论 在ABO血型鉴定时不能忽略任何非常弱的凝集;分析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时,也要考虑到患者所处的特殊状态,做出正确的血型结果以保障输血安全.

  • 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血细胞比容和酸碱度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赖冬;田艳;龙敏;姬长甫;林姝婷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失血患者血细胞比容(Hct)和酸碱度(p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急诊科和ICU救治的创伤后大出血的多发伤危重病例中,选择符合创伤评分和大量失血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108例.用血液分析仪检测并分别统计Hct(%)≤10、10-20和>20-30,以及pH≤7.20、>7.20-7.35、>7.35-7.45和>7.45的患者所占比例;用血凝仪(凝固法)检测各不同Hct组和pH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R、Angle和MA值,收集患者各预后指标做相关法分析.结果 Hct(%)各组中,20-30的患者比例高48.2% (52/108),≤10所占者比例低14.8%(16/108);各pH组中,7.20-7.35和≤7.20的患者比例占前2位,分别为40.7%(44/108),和30.6% (33/108).随着Hct降低,PT(s)、APTT (s)、TT(s)和R(min)值逐渐增高,分别从16.86±5.55,46.13±23.26,21.21±9.72,10.21±3.91上升到25.01±9.84,94.44±43.84,27.83±11.07,17.6±4.86(P<0.05或<0.01),Fib(g/L)、Angle(.)和MA(mm)值却逐渐降低,分别从1.43±0.97,43.74±9.05,46.52±10.27下降到0.83±0.63,32.52±8.46,26.88±10.21(P<0.05或<0.01);pH<7.45时,随着酸度增加,PT、APTT、TT逐渐增高,分别从14.84±3.79,35.06±16.68,16.24±4.11上升到25.1±10.38,86.9±39.61,29.5±12.75,MA、Angle值逐渐降低,分别从46.77±14.21,43.74±9.05下降到33.3±11.07,30.52±9.46(P<0.01或<0.05).相关性分析:pH和Hct呈正相关(P<0.01);R值、PT、APTT及预后指标与Hct、pH呈负相关(P<0.05或<0.01),Angle和MA值与Hct、pH呈正相关(P<0.05或<0.01);Fib与pH呈正相关(P<0.01),TT与pH呈负相关(P<0.01).结论 随着创伤性失血患者Hct和pH的下降,其凝血功能障碍逐渐加重,且Hct水平越低其酸中毒越严重,预后越差;Hct和pH都是影响创伤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

  • T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自免溶贫患者中应用的意义

    作者:李正峰;陈鑫;陈萍;段灵;王佳;甘珊;胡红兵

    目的 探讨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CD4+ T/CD8+T比值在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87例来自武汉儿童医院血液科2015-2016年间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标本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 T/CD8+T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患者组中抗人球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细胞亚群结果差异.结果 自免溶贫患儿外周血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均明显异常(P<0.01);患者组较组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占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细胞占比增高(P<0.05);CD4+T/CD8+T比值明显减低(P<0.01);患者组内直抗试验阳性(DAT+)组与直抗试验阴性(DAT-)组在网织红细胞百分比、CD4+T、CD8+T百分比和CD4+ T/CD8+T比值上均无差异(P>0.05),两组中CD4+T/CD8+T比值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9.167,P=0.009),(r=-19.542,P=O.001).结论 CD4+T/CD8+T比值异常,可能参与儿童自免溶贫疾病细胞免疫紊乱方面的发病机制,较传统抗球蛋白试验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病情.

  • 院科管控实施3年对降低手术超申请量用血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珂;张兆辉;张海宇;王海清;吴春霖;张桂华

    目的 探讨四川省肿瘤医院院科二级管理实施3年对降低手术超申请量用血的影响.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中心和中心血库每月统计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回顾分析统计2014-2016年手术用血人次,超申请量用血人次、全院手术总台数.结果 近3年手术用血人次占比分别为7.3%(765/10 428)、6.4%(751/11 665)、5.7%(761/13 411),超申请量用血率为:0.98%(102/10 428)、0.83%(97/11 665)、0.54%(73/13 411),P<0.05;超申请量用血人次占比为13.33%(102/765)、12.92%(97/751)、9.59%(73/761),P<0.05.结论 通过院科二级管理,超申请量用血人次及超申请量用血率逐年降低,总体控制效果较好,继续贯彻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 HIV感染继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附HIV感染继发罕见灰区淋巴瘤案例分析1例

    作者:侯理;李建军

    目的 探讨HIV感染继发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收治的1名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的HIV感染继发罕见灰区淋巴瘤患者,以3TC+AZT+NVP标准方案抗逆转录治疗同时采用长春地辛4 mg×l d、环磷酰胺600 mg×1 d、地塞米松10 mg×3 d减瘤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该患者接受紧急的减低剂量的化疗后,肿瘤迅速缩小,基础疾病及并发症迅速改善;但停药后肿瘤快速复发,患者终放弃治疗.结论 化疗同时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是治疗危重的HIV相关灰区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患者2次手术出血死亡原因思考

    作者:杨俊龙;肖洁;赵景岚;黎欢;张利;甘新宇;彭涛

    目的 分析本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2次手术出血死亡的原因,为该疾病的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查阅本病例相关病程记录、输血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患者死亡原因.结果 患者在手术前未发现凝血功能障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手术部位大量出血,行2次开胸探查止血手术,疑似凝血功能障碍,经过大量输血等抢救措施,患者终抢救无效死亡.结合实验室凝血结果、TEG和凝血因子检查,明确患者为FⅪ缺乏症.结论 FⅪ缺乏症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和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定详尽的输血方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 血栓弹力图评价体外循环下单、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

    作者:程高;邬薇薇;张循善;李元海

    目的 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体外循环下单、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85例,性别不限,年龄40~76岁,体重34~86 kg,ASA分级Ⅱ~Ⅲ级,NYHA分级Ⅱ级,其中双瓣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41例,单瓣置换(主动脉瓣或二尖瓣)44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气管插管全麻,在肝素化前和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 min抽取中心静脉血行TEG不合肝素酶杯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前后TEG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肝素化前TEG各项指标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中和肝素后R、MA、CI值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自身前后对比,单瓣组R、K、Angle、MA、CI变化具统计学意义(P<0.05);双瓣组各项数值(R、K、Angle、MA、CI、LY30)变化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在体外循环后有明显改变,且双瓣置换术患者比单瓣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更大,本评价方法可行.

  • 血栓弹力图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

    作者:周长平;王义桥;李元海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TEG指导输血组(TEG组)和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组(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血液成分的输注率和输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G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36.6%和冷沉淀输注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和40%,血小板的输注率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均为P>0.01);而红细胞输注量(mL)为50.3±31.4 vs 64.7±46.8,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量(mL)为25.5±34.2 vs 63.6±50.8,冷沉淀输注量(U)为0.13±0.33 vs 0.35±0.45,血小板输注量(U)为0.93±1.17 vs 0.37±0.89 U(均为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mL)为59.07±10.13 vs 72.57±15.29(P<0.05);2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TEG指导婴幼儿CPB直视手术围术期的输血明显减少输血(成分)量和术后出血量.

  • 5508例血小板输注疗效回顾性多因素分析

    作者:陆华;徐小敏;戚超;宋敏;喻荷莲

    目的 探讨以血小板计数(Plt)为基础的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各临床科室输注血小板的5 508例病例,按照患者性别、病种、输注血小板的种类、输注量、输血史以及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复查时间做多因素分组,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各因素与血小板输注前后Plt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回归分析:与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Ph变化值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包括血小板种类(P<0.01)、病种(P<0.05)、输血史(P<0.01);2)多因素方差分析:独立因素之间、独立因素与非独立因素之间以及非独立力量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明显的规律,呈现处错综复杂的关系.结论 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Plt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Ph为基础的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指标(血小板回收率以及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血小板输注疗效.

  • 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方程指导肝移植术前合理预备血

    作者:许育兵;刘广亚;朱展鸿;单桂秋

    目的 通过收集肝移植患者输血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中后各种成分的输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来指导术前备血方案的制定.方法 收集13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血常规、凝血5项及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手术出血量和术中各成分血输注量等数据,使用回归分析作出预测曲线.结果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各血液成分输注率红细胞为21.02U(15.05%),血浆41.65U(29.83%),冷沉淀42.51U(30.45%),血小板34.42U(24.65%),围术期患者输血率分别是术前23.08%、术中100%和术后66.67%;术中4种成分血的输注量都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相关(P<0.05),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前RBC、Hb、HCT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血浆输注量与术前PT及K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冷沉淀与FIB及K值具有相关性(P<0.05);血小板输注量与术前Plt和MA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输血干预与术中用血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病诊断对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也存在较大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较好的相关性资料得回归方程:1)红细胞备血量(U)=8.506+0.003术中出血量+1.430×手术持续时间+0.646×术前RBC值+0.085×术前Hb值-74.124×术前HCT值;2)血浆备血量=-3 085.251+770.620×手术时间+45.706×术前PT+ 121.989×K值-2 254.014术前HCT;3)冷沉淀备血量(U)=62.880+2.942×手术时间+0.345×术前PT-85.533×术前HCT-7.167×术前FIB-4.216×K值;4)血小板备血量=-3.773+0.612×手术时间-0.012术前Plt+0.038×MA值.结论 本研究所得的预备血回归方程,可为临床肝移植患者的预备血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 类孟买血型鉴定与输血策略研究

    作者:杨晓俊;谢海花;彭迎霞;陈荇;陈发文

    目的 研究类孟买血型的鉴定方法、血清学特点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四妹采用凝胶微柱法和试管法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证实红细胞上弱表达的ABO抗原,测定唾液中的ABH物质,筛查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应用PCR-SSP技术进行ABO基因和FUT1基因分型,并扩增ABO基因的第6、第7外显子和FUT1编码区序列后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为先证者筛选适宜输注的红细胞.结果 先证者和其四妹血清学鉴定为Bmh和Omh,血清中有抗-H,ABO基因分型结果为BO2、O1O2,FUT1基因分型结果均为h1h1型.先证者ABO基因测序结果为B101/O02,FUT1基因测序结果为第547-552位AG 2碱基缺失的纯合突变.结论 血型血清学联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准确鉴定类孟买血型;类孟买血型个体输血时应采取特殊输血策略,以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特殊需求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炜鑫;黄远帅

    输血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支持疗法,特别是在手术患者和贫血患者中应用广泛.常见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等.其中,红细胞制品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殊需要,可以做一些处理,比如去白细胞,洗涤或者辐照后,得到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辐照红细胞.红细胞悬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过敏反应,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还需要对红细胞制品进行CMV和HbS检测,来确保该类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本文对这几种特殊处理后的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合理用血有所帮助,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产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作者:余旭琦;陈俊妍;严海雅

    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已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不仅可以避免或减少异体血输注,更是作为大出血的急救措施之一.由于担心羊水栓塞和胎儿红细胞同种免疫等风险,IOCS在产科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对产科IOCS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并结合本单位5年1 600余例的实践经验,对产科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体会进行介绍.

  •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治疗与术前备血

    作者:王赞滔;柴宁莉;李振国;王秉东;高飞;令狐恩强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以其在适应证内可以达到对消化道浅表肿瘤的完整性切除和根治性治疗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浅表肿瘤的标准手段,确定适宜的ESD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及术前合理备血对降低ESD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医学网络教学内部质量保证建立的初探

    作者:高蕾;刘忠;汪强

    初步探究输血医学网络课程内部质量保证的方法,建立耶鲁远程课程学习专用网站,以进一步完善协和医学院输血医学高等教育资源.以ICDE评审的理念建立1个完整的基于“制定-实施-检查-反馈-整改”的闭环式结构的输血医学网络教学内部质量保证,具体从目的与目标,课程设计与学习资源,教职工队伍,教学过程和考核测评等5个方面进行摸索.初步构建了输血医学网络课程内部质量保证,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输血医学网络课程内容是协和医学院输血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质量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有利输血医学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 英国血小板输注应用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续)

    作者:周丽;马春会;梁惠兰;余卓丽;郭永建

    4 血小板输注推荐意见的证据说明4.1 查明血小板减少的病因4.1.1 推荐意见推荐1:如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不明,需要进一步查明其原因方能对症管理(1A).4.1.2 证据说明 只有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4.2 恢复可期的可逆性骨髓衰竭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本身或者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证据为基础,给出这类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推荐意见,其他类别患者的血小板输注见《指南》其他章节.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 指南 英国
  •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的构建

    作者:孟庆宝;胡锋兰;戴芳;邓超干;张印则

    按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制定标准化输血和质量监控流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临床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初步建成了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和审批、标本采集和运输、血液库存管理、血型复检和输血相容性试验、发血和取血、输血前准备和核查、输血过程巡查、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血袋回收等全程各节点的闭环式管理和监控体系.经多家医疗机构试运行,可为临床输血提供高效、安全、可溯源的临床输血管理模式.

  •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桂花;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模式对临床用血过程管理规范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根据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对临床输血过程中各节点的控制流程,分析各功能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在输血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可科学监控临床输血全程关键节点.医师模块实现了申请过程中输血指征智能评估和临床症状强制性评估、监控输血知情告知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医师申请权限管理、门诊输血的自动划价、输血申请单的完整性并实现了患者标本有效性提示等功能.护理功能模块实现了各时间节点扫码记录、患者身份和血袋信息扫码识别、输血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等功能.输血科功能模块实现从血液入库到血袋回收的全程监控、输血相容性试验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输血科主界面一键登录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合理用血等功能.大量输血审批模块实现了远程电子审批且未审批的常规输血申请单禁止打印.自体输血治疗模块从采血前评估、输血方式选择、血液管理到输血后评估通过智能信息检索与路径实时控制,实现了质量和安全前馈控制.结论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的输血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性和输血质量管理水平.

  • 临床输血电子病历及首页管理模式的建立

    作者:王雷萍;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孟庆宝

    在临床输血路径引导下的输血闭环式管理中,将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相关记录自动生成可编辑的输血病历电子文档,汇总成临床输血病历.借鉴病历首页的管理模式设计输血病历首页,通过输血病历首页监控输血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和病历的完整性,通过输血病历的上传和汇总分析获得区域性临床输血大数据.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使输血病历更趋规范化、减少项目遗漏和书写不及时现象,还可避免医务人员重复记录的问题.

  • 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下的用血趋势分析

    作者:孙亚纯;孟庆宝;邓超干;戴芳;胡锋兰;张印则

    目的 通过构建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体系,分析实施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趋势.方法 采用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系统与三级组织管理构架,实施临床输血全程闭环路径管理体系,实现输血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与统计分析.结果 1)成功构建科学、安全、规范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能对输血过程中各节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使临床输血全程质量及安全得到实时控制及质量持续改进.2)应用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我院2016年在出院人次及手术人次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总输血量控制良好;出院人均总用血量、手术人均总用血量、出院患者人均红细胞用量等指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结论 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下我院用血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系统对提升血液质量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和输血数据的区域性汇总、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 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

    作者:张印则;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邵超鹏

    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建立以输血治疗预期目标为导向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采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对输血前评估、输血预期目标、输血剂量、输血后效果评价进行全程控制.以输血预期为目标的输血管理系统确保了输血治疗目标明确、输血剂量合理并实现输血全过程密闭管理.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合理性以及输血治疗过程信息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