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应用比率分析法进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趋势分析

    作者:李玲玲;于小棠;刘姗姗;迟镝;陈琳

    目的 采用比率分析法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控制抽检结果进行趋势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控抽检数据,对其关键项目进行比率换算,将各项目结果绘制在一张折线图中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除容量项目出现多次数据偏离外,其余项目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与全血正向而平稳的趋势相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容量趋势波动较大且呈负向偏离,64%数据超出区间.而血红蛋白(Hb)含量平稳且远离零基线.血细胞比容(HCT)趋势平稳且分布在基线两侧.白细胞残留量呈远离基线的负偏离,波动较大.储存期末溶血率相对全血波动较大.结论 采用比率分析法,可以将不同单位变量关系体现在一张趋势图中,通过比较同种血液项目间的横向关系,以及不同血液品种间的纵向关系,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有效地提升质控数据的应用效率.

  • 一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试剂检验性能的评价

    作者:杨显福;柏云;喻洪跃;彭世国

    目的 对1种国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试剂的检验性能作出评价.方法 同时采用该国产试剂与1种市售进口APTT试剂平行测定205例临床患者标本的APTT,比对2种试剂敏感性、重复性.通过检测不同水平质控血浆的批间差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基础检测指标:临床标本APTT测定、肝素监测、乏凝血因子血浆FⅧ∶C与FⅨ∶C工作曲线,该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间检验效能相近(P>0.05).部分检测指标:低浓度血浆敏感性、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重复性,该国产试剂优于进口试剂(敏感性/r:-0.998 vs-0.986,重复性/CV(%):1.64 vs4.26).结论 该国产APTT试剂能够有效、稳定地应用于临床对APTT的测定.

  • 拉萨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TP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加央扎西;谭振军;次仁央金;达珍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分布情况,分析拉萨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血源传染性标志物HBsAg、抗-HCV和抗-TP的检出率,为调整和优化血液筛查、保证血液安全提供对策.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24 617份标本采用ELISA双试剂检测HBsAg、抗-HCV、抗-TP,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拉萨地区24 617例检测结果中,HBsAg(1.06%)、抗-HCV(0.32%)和抗-TP(1.32%)不合格共占2.71%,年间检测结果分布差异仅HBsA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5-2010年检测结果相比,各项检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同期银川、南京、海南等地区相比,检出结果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和献血前健康征询,尽量减少高危人群参加无偿献血,同时提高血液检测质量是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方法.

  • 石家庄地区用血医院红细胞过期报废情况分析

    作者:赵凤绵;杨建强;安伟;常缨;李文策;张燕;崔玉兰;卢丽芬;李玮

    目的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2013-2017年用血医院过期报废红细胞趋势分析,找出造成过期报废的原因,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红细胞在医院过期报废量,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性建议.方法 2013-2017年通过血液中心与医院血库联网的TMIS系统,计算101家所有用血医院过期报废血的单位数,5年过期报废血共计4 427 U,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2013-2015年医院过期报废血单位数和报废血千分率均呈下降趋势(965 U,666 U,436 U;3.52%,2.32%,1.50%),2016年开始回升(562 U;1.86%),2017年达到高(1748U;5.69%).2013-2017年,省市级医院用血量大并逐年增加(193 369 U,202 563 U,204 408 U,216671U,223 964U);县市级医院用血量次之,2013-2016年呈逐年增加(50 747 U,63 574 U,67 599 U,68 361 U),2017年出现下降(51 378 U);与县市级医院相对应的是其他医院,2013-2016年逐年下降(30 419 U,21 230 U,18 314 U,17 528 U),2017年猛增至历年高(31 876 U).历年过期报废血中,郊县医院位居第一(892 U,550 U,410 U,490 U,1 205 U),其次是省市级医院(65 U,102 U,46 U,44U,132 U),其他医院在2013-2016年间均位居低(8U,14 U,30 U,28U),但2017年猛增至第2位,是省市级医院3倍之多(411 U).结论 为保护血液资源避免过期报废,本中心供血科与医院应在1个平台上,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做好血液的管理,对减少过期报废至关重要.

  • 滨州市无偿献血者构成变化分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李洪波;王静;孙春莲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滨州市无偿献血人口比例和献血者构成变化情况,研究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开展针对性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06-2015年滨州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者信息,分别对10年的献血人数、献血者性别、职业、年龄、学历等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滨州市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长,2013年出现下降,2014、2015年基本未增长.献血人口比例年平均为9.5%.男性献血者多于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学生和工人献血人数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农民献血人数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三者的变化均有显著性.10年以来,献血者平均年龄增加.26岁以下献血人数呈下降的趋势,46岁以上献血人数逐年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初中学历献血人数构成比增加,无学历献血人数构成比减少.结论 滨州市近几年献血人数增长缓慢.献血者平均年龄增加和学生献血人数显著下降是滨州市无偿献血者构成变化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些变化,应研究制定针对性工作策略.

  • 福州地区全血献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

    作者:褚晓凌;涂东晋;刘少娟;王明

    目的 分析福州地区全血献血者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不合格人群特性,以期识别低风险人群,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2012-2016年364 002份全血献血者血液检测标本中感染性指标,包括HBsAg、抗-HCV、抗-HIV、抗-TP、NAT不合格的人群特性,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12-2016年全血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HIV、抗-TP、NAT阳性率和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98%、0.18%、0.12%、0.63%、1.03%、2.20%,其中HBsAg、抗-TP、NAT阳性率和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女性HBsAg、NAT阳性率和总不合格率低于男性;HBsAg、抗-TP、NAT阳性率和总不合格率4项指标,18-25岁低于除≥56岁外其它年龄段献血者,高校献血低于其它献血点;不同性别、年龄段、献血地点来源血液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献血血液所有检测指标阳性率均低于初次献血,总不合格率(0.90%)显著低于初次献血(3.11%).结论 本地区献血者中女性、18-25岁、高校学生是相对低风险献血群体,而自愿无偿定期献血者血液感染发病率低,是安全献血人群,应着重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鼓励更多适宜的献血者成为定期献血者,降低输血传播感染风险.

  • 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TLV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陈善华;朱丽莉;李慧晓;吕冬冬;孙雪梅

    目的 了解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HTLV)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0月22日期间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34 009份.对于筛查中发现的反应性标本(s/co≥1)再用核酸试验(PCR)和免疫印迹(WB)的检测方法进行确认.结果 用ELISA方法共检出5份反应性标本,初筛反应率为0.015%,再用PCR和WB方法检测5份初筛反应性标本,确认阳性结果0份,确认阳性率为0%.结论 从目前检测结果来看,暂未发现洛阳地区献血人群中有HTLV感染阳性,这可能与正常无偿献血者人群和绝大部分献血者属内陆地区人员等因素有关.

  • “1+1”同伴招募机制运用成效分析

    作者:兰凯翔;孔福仙;冯晴

    目的 通过对杭州地区2014-2017年工作人员电话和“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人群统计,分析两种机制下的初次成分献血者在献血稳定性、捐献合格率上的差异,并探讨“1+1”同伴招募机制的优势,利用现有的固定成分献血人群,完善“1+1”同伴招募工作,壮大固定成分献血队伍,更好的满足临床血液供给.方法 对2014-2017年工作人员电话和“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人群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种机制下献血人群的捐献合格率、平均献血频次,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4-2017年“1+1”同伴招募成分献血者的平均献血合格率为90.7%,显著大干电话招募成分献血者的平均献血合格率63.2% (P<0.001).“1+1”同伴招募成分献血者平均献血频次为3.98人次,大于所有初次成分献血者平均献血频次1.69人次.结论 “1+1”同伴招募初次成分献血者在捐献合格率和献血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工作人员电话招募,能够较大程度发挥同伴带动、宣传的作用,但目前通过“1+1”同伴招募的献血者占比仍旧较低,推广力度不够,应充分发挥同伴招募的优势,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推广应用,满足临床充足、安全的血液供应需求.

  • 辽宁省临床用血管理及输血科(血库)建设现状分析

    作者:金晶纯;李晓丰;郝一文;李剑平

    目的 调查本省近几年的临床用血管理及输血科(血库)建设情况,为进一步促进本省输血行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我们于2014年、2016年分别从专业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科室工作及临床用血现状等对本省用血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进行了调研,并依托各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完成了对全省三级及二级医院的临床用血管理的督查.结果 调研及督查结果表明:本省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专业水平逐年提升;高学历从业人员的比例低,2016年,学历以本科和专科的医技类毕业生为主(占比83.9%),技术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占比90.98%);约80%的科室工作仍以储血、配发血工作为主,开展治疗类及诊断类实验项目的科室仍为少数,约20%.临床各种制品的使用情况逐年呈现递增趋势.结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对输血专业发展及管理的重视,科室建设及临床用血管理呈现1种好的态势,但也存在输血医学专业人才缺乏,岗前培训缺乏、血液管理规范性及血液保护技术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科室乃至行业发展的制约问题提供了依据.

  • 分娩后产妇血清中B型抗体暂时性减弱现象1例分析

    作者:陈旭升;曹绪梅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重要的血型系统,其血型鉴定的正确性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环节.临床中由于疾病的原因,常常干扰ABO血型的正确鉴定,其主要原因有抗原减弱及抗体减弱2种情况发生[1],本科发现1例迟发型羊水栓塞产妇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其体内ABO血型抗体出现暂时性减弱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 艾滋病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作者:胡塔;陈绛青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ne AIDS)可造成多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也很常见.但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病例并不多.现将本院诊疗的1例艾滋病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重度贫血报道如下.

  • 实时荧光PCR检测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细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燕;方建华;李建斌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便于开展的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细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NCBI中查找血小板中八种常见细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出保守区域的引物和探针,将设计好的引物在基因库中进行比对,确认无交叉再进行合成.将合成好的引物和探针通过扩增血小板常见细菌实验,确定佳引物和探针,同时确定佳扩增条件,终建立完整的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的PCR方法.结果 通过多种引物的实验,确定了实验方案,本实验中共有8组特异性引物,终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检到10 CFU/mL,铜绿假单胞菌可以检到10 CFU/mL,蜡状芽孢杆菌可以检到10 CFU/mL,鲍曼不动杆菌可以检到10 CFU/mL,奇异变形杆菌可以检到20 CFU/mL,白色念珠菌可以检到10 CFU/mL,白喉杆菌可以检到30CFU/mL,肺炎克雷伯菌可以检到20 CFU/mL.整个检测过程从血小板制品取样到核酸的提取,再到扩增结束,需要4-5 h.结论 本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制品中的常见细菌,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常见菌以外的细菌无法检出,因此,需要加大样本检测量来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

  • 两家化学发光系统用于血液筛查HIV的性能评价

    作者:陈剑锋;李英莲;常乐;李文超;刘虹;呼娜;张传兴

    目的 对2家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用于血液筛查HIV项目进行评估.方法 使用1种化学发光试剂(CLIA试剂)、1种电化学发光试剂(ECLIA试剂)和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国产第3代HIV ELISA试剂、进口第4代HIVELISA试剂)同时检测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HIV血清盘,分别将2种化学发光试剂和ELISA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1)4种试剂的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CLIA(100%)=进口ELISA(100%)>CLIA(96.64%)=国产ELISA(96.64%).2)4种试剂的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LIA (98.72%)>国产ELISA(97.44%)>进口ELISA(92.30%) >ECLIA(87.18%).3)4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很好,准确率均较高(AUC为0.989 2-0.999 9).4)稀释灵敏度:ECLIA试剂能检出稀释比例为1:800的HIV抗体稀释样本,其余3种试剂能检出的高稀释比例为1:400.5) ECLIA试剂可以检出浓度为1 IU/mL的HIV p24抗原,检出5份窗口期核酸阳性样本(5/7),与进口第4代ELISA试剂的结果一致.第3代试剂均未能检出.6)ECLIA试剂的批内精密度CV为3.03%-6.34%,批间精密度为7.52%和15.76%,精密性总体优于2种ELISA试剂;CLIA试剂的批内精密度CV为3.39%-7.12%,批间精密度为10.28%和11.41%,精密性总体优于2种ELISA试剂.结论 4种评估试剂的检测性能相似,化学发光试剂的准确性与ELISA试剂相近,检测结果一致性好.ECLIA试剂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提高早期感染样本的检出能力,能缩短HIV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风险.

  • 早产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志敏;李向红;徐佳鑫;姜红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探讨TA-NEC(Transfusion Associated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TA-NEC)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自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NE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TA-NEC组(NEC发病前48 h内有输血史)和非输血相关NEC组(NEC发病前48h内无输血史),从临床特点、输血因素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结局和预后.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2 775名早产儿,共有46例(1.66%)发生了NEC,其中12例为TA-NEC,占总NEC的26%(12/46).TA-NEC组胎龄、出生体重较非输血相关NEC组要低,而发病日龄更晚,差别显著[胎龄(29.26±0.38)/(31.55±0.42)周],出生体重[(1 200±58.17)/(1 513.24±86.78)g],发病日龄[(28.67±6.65)/(17.03±9.90)d].TA-NEC组发病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更低[(93.83±6.81) g/(119.18±27.39)g;(28.69±3.59)%/(34.72±7.39)%,P<0.05)].TA-NEC组发病前均相对稳定,无机械通气、全部达到完全肠内喂养.两组患儿母亲年龄及孕期合并疾病、窒息史、宫内生长发育受限、性别及生产方式、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应用、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等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输注红细胞类型、次数、储存时间、是否来自同一供体及是否辐照没有显著差异.两组间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非输血相关NEC相比,早产儿TA-NEC胎龄更不成熟,出生体重更低,发病日龄偏晚,发病前贫血程度重.但贫血、输血与NEC独立相关性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微聚体滤器对自体血液回输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琳;陈梅珠;高韵婷

    目的 评价微聚体滤器对自体血液回输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自体血液回输的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20)和微聚体滤器组(F组,n=20).两组术中均采用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时F组使用微聚体滤器,而C组不用.分别取术前体内血(T0)、自体回收血(T1)、洗涤自体血(T2)、过滤自体血(T3)(F组)、回输前血(T4)回输后2h、12 h、24 h(T5-7)时体内血各5 mL,检测血中白细胞计数(WBC)、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IL-10含量;同时记录各时点呼吸参数、动脉血气,计算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在T5-7时血中WBC和血清TNF-α、IL-6、MDA浓度和RI均降低,血清SOD浓度和Cstat、OI增高(P<0.05);与T2比较,在F组T3时血中WBC明显减低(P<0.05).结论 微聚体滤器用于自体血液回输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

  • 130例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甘珊;王佳;徐春芬;陈鑫;胡红兵

    目的 通过对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探讨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降低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7 268名儿童患者输血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对输血不良反应分级评估.结果 在输血14 347人次中不良反应130例,不良反应率为0.91%;各种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率中单采血小板高,为3.6%,高于其它血液成分;不良反应类型中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占85.4%,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占9.2%;儿童在不同年龄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4岁及以上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级评估:轻中度输血不良反应占96%(125例),自行缓解或临床干预后迅速缓解;与输血相关性极高的占92.3%(120例),基本确定患者症状由输血原因导致.结论 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成人,应严格掌握儿童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增加不良反应分级评估,可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判断的准确性及严谨性,保证用血安全.

  • 血浆透析滤过模式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血液净化配合应用

    作者:饶美英;孙珂;喻蓉艳;刘翠芸;陈明发;罗杰;刘燕;杨文龙;席文娜;高珍;姚雪兵;孙水林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模式应用在重症肝炎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9例本院住院的重型肝炎肝衰竭应用PDF模式的临床资料,包括应用前后的临床表现、血生化等主要指标,院内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等次要指标,做回顾性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1)重症肝炎患者应用PDF模式后,乏力、纳差、黄疸症状缓解(改善)87.5% (14/16)、75% (12/16)、100.0% (16/16),表现为食欲增加、尿色变淡、黄疸消退以及精神好转等;2)应用PDF模式前后,ALT(U/L)、AST(U/L)、TBIL(μmoL/L)、DBIL(μmol/L)及GLB (g/L)分别为221.8±221.7vs 114.1±121.7、109.5±104.7 vs 58.0±57.7、370.3±118.8 vs 223.8±91.9、230.0±76.9 vs 133.8±58.7及24.1±4.2vs 26.1±3.8 (P<0.05),ALB (g/L)为30.6±2.1 vs 29.4±2.9 (P>0.05);3)应用PDF模式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P<0.05);4) PDF治疗后,血Na+、Ca2+、C1-均有所上升(P<0.05),血Mg2+稍有下降、K+稍有上升(P>0.05).5)应用PDF模式后,院内感染率0(0/9),荨麻疹率11.1% (1/9).结论 PDF模式是重症肝炎治疗中1种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可大大减少患者血浆用量,适用于临床应用推广.

  • 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叶昱坪;王艳;王书锋;郝宝岚;郝新建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TEG与常规凝血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其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PT(10.67±1.00)、APTT(30.45±4.59)、TT(16.74±1.67)明显缩短,FIB(2.79±0.56)及Plt(2.79±0.56)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TEG参数R(3.63±0.85)、K值显著减小(1.43±0.41),Angle(69.93±4.88)、MA(64.20±4.22)、CI(2.46±1.19)值则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分组分析发现:Ⅳ期乳腺癌患者Angle(74.78±2.50)、MA(68.68±3.30)、CI(3.78±0.50)值明显较Ⅰ期、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高,K值(1.00±0.22)明显较Ⅰ、Ⅱ、Ⅲ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乳腺癌患者Angle(71.23±4.17)、MA (65.43±4.37)、CI值(2.81±1.09)明显较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高,K值(1.33±0.35)明显较Ⅰ、Ⅱ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乳腺癌患者R值(3.61±0.81)明显较Ⅰ期乳腺癌患者低(P<0.05).T3-4组分别与T1组、T2组比较,Angle(72.05±3.82)、MA(65.25±4.36)、CI(3.06±1.11)值明显增高,K值(1.28±0.35)明显较T1、T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组与T1组比较,Angle(70.12±4.50)明显增高,R值(3.58±0.8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2、N3组乳腺癌患者与N0组乳腺癌患者比较,Angle增高(71.27±3.77和70.03±4.69),CI值增高(2.83±1.08和2.8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凝血相关指标或可在临床上作为预测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 心脏疾病患者围术期输血策略:限制性或宽松性

    作者:陈长伟;杜磊

    心脏疾病患者,特别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常合并贫血.由于心脏代偿能力的下降,患者的贫血风险可能高于心脏功能正常的患者.为降低贫血风险,这些患者常在围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然而输血也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甚至影响远期预后.因此采用合适的输血策略,以平衡缺血风险和输血风险成为心脏疾病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输血策略的不同,目前几个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限制性输血和宽松性输血对患者的影响,但仍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回顾了RCT研究中这2种输血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HIV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尹云弟;欧国进;李玲;刘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对血液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血液筛查技术是保障血液安全的关键措施.尽管目前HIV血液筛查技术已经得到飞速发展,从初不敏感的抗体检测,到灵敏度提高的核酸检测,使HIV经输血传播得到很好控制,但由于HIV感染早期抗体浓度低,核酸检测不能检测出变异株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避免HIV检测窗口期输血感染是一个挑战,受血者仍有感染HIV的风险.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HIV检测技术的发展,并讨论了HIV检测技术在中国血液筛查应用中的新变化,为我国HIV血液筛查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HIV检测 输血安全
  • 血液保护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梁延霄;刘广涛;王文生;李东玉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复杂的心脏手术得以开展,然而术中及术后出血仍是心脏外科手术所面临的难题,特别是术中体外循环的非生理灌注、低温或深低温等因素对血液成分的破坏,导致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增加.因此异体血输注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见现象.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异体血输注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随着近年来血液资源紧张,做好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或避免异体血输注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及减少异体血输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取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英国非大量出血患者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输注指南的推荐意见及其启示

    作者:黄雪原;吴斌;董航;郭永建;桂嵘

    英国血液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Haematology,BSH)新近发布了《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种类、处理和除了大出血以外的各类患者输注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对2004年发布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应用指南》[2](以下简称《2004版指南》)做了修订和更新,针对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冷沉淀的质量要求、制备、保存和处理、血浆成分的选择、非出血患者侵入性操作前的凝血试验结果异常与FFP输注的作用、血浆输注适应证与非适应证,给出了30余条推荐意见或临床要点.《指南》以循证输血医学实践为基础,将循证输血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输血指南,全面系统、科学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指南》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弱凝集标本对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的意义

    作者:何屹;赵洁;林嘉;袁红;饶绍琴

    目的 探讨弱凝集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变试验条件,模拟在试验过程中使用非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模拟微柱卡质量问题、检测仪器失控等问题,对比弱凝集样品与目前使用的室内质控样品之间的差异.结果 模拟试验条件改变时,存在弱凝集检测失效而室内质控标本检测正常的情况.结论 弱阳性的室内质控标本对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具有重要意义,商品化的室内质控品中应加入弱阳性标本,有助于监控检测过程是否失控.

    关键词: 弱凝集 室内质控
  • 罕见抗-Jk3合并抗-cE的鉴定

    作者:秦华;程菲;胡江;高小文;孙小敏;王宝燕;王红;徐华;SUN Xiaomin

    目的 对罕见的抗-Jk3合并抗-cE的标本进行鉴定.方法 对被检标本分别做ABO血型、Rh血型和Kidd血型鉴定,并作Kidd血型的基因分型;尿素溶血实验以辅助鉴定Jk(a-b-)表型;血清学实验包括自身对照实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因实验室抗体鉴定用Jk(a-b-)表型红细胞为A型,故采用吸收放散实验鉴定标本是否有抗-Jk3.结果 被检患者血型为B型,DCCee,自身对照阴性,抗体筛查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血清学和基因分型鉴定标本kidd血型为Jk(a-b-);尿素溶血实验结果为尿素抵抗.标本检出有抗-Jk3合并抗-cE抗体.结论 对罕见的抗高频抗原抗体,应采用灵活的血清学技术手段并细致分析,以达到鉴定的目的.

  • 罕见抗-Dib的鉴定及其临床输血策略探讨

    作者:褚晓月;左琴琴;毛娟;吴大洲;姜侠;王红;张薇薇;徐华

    目的 对送检的2例疑难抗体筛查阳性血样进行抗体鉴定,依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输血策略.方法 使用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抗体鉴定,使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 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两位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抗-Dib同时合并其他抗体;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两位患者Diego基因型均为Di(a+b-);结合上述两种方法,鉴定出两位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抗-Dib.结论 将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可以提高血型参比实验室和临床输血科室解决输血疑难问题的能力,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解决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的患者的输血难题,应寻求多种方式的输血保障策略.

  • 多次输血产生多种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分析

    作者:张薇薇;左琴琴;吴大洲;王满妮;徐华

    目的 鉴定1例多次输血后患者血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并寻找相合的血液输注.方法 鉴定红细胞血型,进行抗体筛查并采用2种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 患者血型为A,CCDee,Jk(a+b-),M-N+,血清中陆续检出IgG-E、IgG-c、IgG-Jkb及IgM-M 4种不规则抗体.结论 输血实验室有必要采用灵敏度高的血清学实验方法以及配备2种或2种以上谱细胞,以便准确鉴定出抗体和避免漏检,保证输血安全;对于需要反复输血者或是有预见性多次输血者,应筛选多种血型系统抗原与患者血型抗原相符的血液输注.

  • Rh抗体致输血效果不佳的案例分析

    作者:褚晓月;吴大洲;左琴琴;毛娟;张薇薇;王红;徐华

    目的 对1例输血效果不佳的血液标本进行抗体鉴定与分析,并依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合的血液.方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采用血清学试验做血型鉴定、抗体鉴定;基因检测做RH血型基因分型;根据供血者献血编码对前期输入的血样追溯其RH血型.结果 光镜下C、c、E、e抗原凝集强度相当,均为混合凝集视野;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患者抗体筛查为阴性;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RH基因分型结果为RHcE/ RhcE.结论 将多种试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组合,可以大大提高血型参比实验室解决输血难题的能力,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输血策略的探讨

    作者:吴继博;马峰;岳彦伟;许亚莉;万春晶;徐华;王红;王宝燕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及特殊个体的输血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拟输血的23 000例患者使用抗球蛋白试剂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筛阳性的标本采用盐水法和抗球蛋白试管法做进一步抗体鉴定.结果 在23 000例标本中,共检出抗筛阳性标本157例,阳性率0.68%.检出的不规则抗体包含Rh、Lewis、MNS、Kidd、Duffy、Diego血型系统,自身抗体29例,混合抗体6例,以Rh系统和Lewis系统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比例高,阳性率分别为45.8%和13.4%,抗筛阳性患者均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输注;检出少见的Rh系统联合Duffy系统的混合抗体1例,通过药物治疗使得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根据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结果,为抗筛阳性患者选择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相合性输注,所有输血患者获得了较好的输血疗效,临床上均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对特殊案例针对患者病情选择药物性治疗,也可以起到纠正贫血的效果.

  • 多中心联合筛查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大数据分析

    作者:许亚莉;吴继博;徐华;方晓蕾;张养民;高晓文;王宝燕

    目的 收集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阳性率及其在临床输血患者中分布特点的大数据.方法 2016年01月-2017年11月,在5家临床医院采用微柱凝集法对79 403名临床申请输/备血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筛),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标本统一送血型参比实验室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总体阳性率、男女患者阳性比例,不同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抗体所占比例.结果 本组患者不规则抗体初筛阳性率0.64%(507/79403),确认阳性率0.51%(409/79 403).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中,女性与男性分别占72.13% (295/409)vs 27.87%(114/409) (P<0.01);有输血或/和妊娠史者占75.55%(309/409);妇产疾病和肝脏疾病患者的抗筛阳性比例较高,合计占总抗筛阳性患者的50.13% (205/409).Rh血型抗体占53.79%(220/409),其中抗-E为36.43%(149/409);LEWIS血型抗体占14.67% (60/409),其中抗-Lea为13.94% (57/409);MNS血型抗体占7.09% (29/409),其中抗-M为6.36% (26/409);自身抗体占10:76% (44/409),混合抗体占4.16%(17/409),Diego血型抗体占4.65%(19/409),Kidd血型抗体占2.20% (9/220),Duffy血型抗体占1.46%(6/409),P血型抗体占0.49%(2/409),冷抗体占0.24%(1/409);因血清量少,未鉴定出抗体特异性2例,占0.49% (2/409).结论 所获得的临床申请输/备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及抗体特异性的第一手大数据证明在患者(尤其是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的患者)输血前做抗筛的必要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提供了科学依据.

  • 32例孕产妇IgG型不规则抗体的分析

    作者:章昊;苏宇清;周华友;张印则

    目的 通过分析32例孕产妇检出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部分新生儿的临床信息,阐述孕产妇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方法 2015-2017年对医院送检的新生儿溶血病标本采用血型抗体鉴定其血型抗原,抗体筛查和鉴定(采用Liss-IAT方法),通过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来确定特异性;总结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值以及治疗信息.结果 在此32例标本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以抗-E特异性为多,共21例(占65.6%);其次为IgG-Jka,共6例(占18.8%);IgG-Dia为3例,IgG-D为2例,IgG-Lea为1例;12例新生儿标本均出现了放散试验结果阳性并具有特异性,除2例外,其余10例均进行了换血治疗.结论 在本研究中,发现的不规则抗体涉及多个血型系统,提示在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中,应注意加强对多个血型系统的抗体的检出能力;如果孕产妇的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做好子宫内输血或者新生儿换血的准备,尽可能保障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