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

中国输血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중국수혈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49X
  • 国内刊号: 51-13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王憬惺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对ITP患者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检测指标的影响

    作者:魏舒;李梅;魏佳旭;宿艳笋;曹海军;刘文芳

    目的 研究1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输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WG)后抗体水平变化,探讨输注IVIG对患者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7月12家医院合计18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上述患者输注IVIG前和输注IVIG后d 14-d 28、d 80---d 90乙肝病毒5项、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以及艾滋病毒抗体水平变化;若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采用核酸检测技术进一步确认.结果 18例患者输注IVIG 14 d后,抗-HBs效价显著升高,输注IVIG d 80-d 90,抗-HBs虽有降低,但和输注前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仅有少部分患者恢复至输注前水平,显示不同患者对被动转移的抗-HBs代谢能力差异明显.结论 短期内大剂量输注1VIG会引起ITP患者抗体水平升高,提示对1VIG输注患者进行抗体被动转移的排除具有重要意义.

  • 持续改进在核酸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作者:谢小琴;尹丹;魏兰;韩继姝;李维

    目的 探讨持续改进在核酸实验室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 应用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对核酸实验室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存在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应用质量监控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持续改进一年来实验室整体运行质量及效率逐渐提高: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人为差错及仪器可控故障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防污染措施的逐渐细化,鉴别反应性率逐渐提升(由25.84%逐渐提升至51.10%) (P<0.05),环境监控阳性率和室内质控失控率均为0.00%;监控指标、记录表格的设置趋于完善,填写更为规范.结论 持续改进在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应用后,有效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质量,提高了血液核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保障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 基于人口数的中远期用血量预测和血站面积规划方法研究

    作者:杨图深;罗力;陈锦艳;王长金;周奕男

    目的 建立基于人口数的中远期用血量预测和血站面积规划方法,为保障临床用血需要,并为血站的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南海区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中远期用血量预测和血站面积规划方法.结果 第一,相关分析得出:1)出院人次和用血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810 6.手术人次数和用血量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R2为0.673 5.宜选择相关系数较高的出院人次和用血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预测用血量.2)出院人数和人口数之间比例呈稳定上升趋势.拟通过7年内高的住院率7.961%测算出院人数.3)采血量和用血量关系分析之间比例关系较稳定,基本稳定在1.1左右水平.第二,建立了通过人口预测-出院人数预测-用血量预测-采血量预测-血站业务面积用房预测的一整套方法.结论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 不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常见酶ALT可比性评价

    作者:赵杨;李晓平;王惠民

    目的 保证血清常见酶类ALT在不同全自动生化测量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及溯源性.方法 以参考方法赋值血清为标准品、临床检验常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1)作为比对系统,评价2种市售的新型的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 24002及日立7600-020),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和预期偏移,判断是否具有可比性;通过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为不同系统做可比性验证.结果 作为比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24001评价另2种全自动分析仪.ALT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移Advia24002为Bc0.19的95%可接受区间[-0.49,3.25];7600--020为Bc0.69的95%可接受区间[-0.97,3.31].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质控品ALT3套系统进可比性验证通过.结论按照比对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符合性能评价标准,所评价的2套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符合临床要求;比对用极差检验方法简单,易实施.

  •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现状研究

    作者:王含柔;杨小丽;杨冬燕;肖云芳;赵明烽

    目的 了解重庆市无偿献血现状,分析无偿献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14-2016年重庆市16家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2016年重庆市共有28个固定、111个流动献血点,供血服务半径符合设置要求的机构仅5家;千人口献血率10.82%o;RhD阴性固定献血人次中心血站占比58%,血液中心仅26.73%;2016年全市采血量达50万U,同比增长10.10%;全血捐献形式以个人无偿为主,团体、高校无偿占比逐年上升,互助献血占比逐年下降;400 mL全血捐献占比高,达59.47%;13家采供血机构已开展机采血小板技术,机采血小板献血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个人与互助无偿捐献是机采血小板捐献的主要方式,团体无偿并未开展;2016年全市机采血小板捐献人次较2014年增长了22.30%,2个治疗量捐献人次增长达39.08%.结论 重庆市无偿献血工作稳步推进,但还存在固定采血点及机构设置不合理、千人口献血率低且区域间差异较大、RhD阴性血型采集区与供应区配置失衡等问题.

  • 梅毒螺旋体抗体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研究

    作者:王东;臧亮;陈辉;邓雪莲;梁晓华

    目的 通过跟踪复查,摸索抗-TP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方法 对抗-TP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多次跟踪复查,包括酶联免疫法(ELISA)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每次时间间隔≥3个月.献血者的复查判定:3种抗-TP检测试剂中≥2种呈反应性,献血者继续屏蔽,不再参与跟踪;其余的情况,献血者继续跟踪观察.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5年9月30日间,在415名抗-TP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中有65人(15.66%)参与了研究,跟踪时间跨度95-892 d(中位数371 d).全部跟踪检测的TPPA结果为无反应性,ELISA再次反应性的献血者有20人(30.77%):参与1次复查41人,再次反应性14人(34.15%);参与2次14人,再次反应性5人(35.71%);参与3次10人,再次反应性1人(10.00%);共有4人发生了跟踪结果反应性与无反应性交替出现的情况.结论 抗-TP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为:跟踪复查≥2次,每次时间间隔≥3个月,若末次结果中任意试剂出现反应性则继续屏蔽;若末次结果无反应性即可恢复献血资格.

  • 台州市中心血站2015-2017年血液报废主要成分及原因分析

    作者:张开文;王倩

    目的 分析本站2015-2017年血液报废情况,找出其中主要成分,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减少血液报废更好满足临床用血.方法 对2015-2017年浙江省血液信息系统Bis2.0的血液报废统计报表数据作因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其中载荷较高的报废项目作线图观察发展趋势.结果 梅毒(平均报废率0.535%)、脂血(平均3.623%)、不足量(平均0.313%)、破损(平均0.299%)在各自主成分里具有较高的因子载荷是本站主要报废原因.报废率呈上升趋势的有HBsAg、破损;呈下降趋势的有脂血、不足量.结论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加强体检征询和有针对性梅毒街头筛查;引入脂血的判断标准减少主观性,以及加强员工采血技术培训留住熟练员工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期减少血液报废,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 血站 血液报废 成分
  • 一家三甲妇幼保健院PICU血浆输注的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林鸿星;毛晓丹;翁斌;陈陆飞

    目的 了解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血浆输注的应用情况,总结血浆输注的经验,为血浆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5-2017年PICU收治的共计2 0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浆输注记录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近3年PICU成分输血中血浆的使用率高,平均为38.64%,近2年使用率稳定(36.05%vs38.30%,P>0.05),较2015年均减低(43.01%)(P<0.05).2)血浆输注人数与其收治人数相关性较小(r=0.369,P<0.05),血浆输注率为(10.96±4.08)%,危重/极危重组患儿的输注率高于非危重组(13.58%vs9.94%,P<0.05);人均输注量为(4.06±1.92)U,逐年增长(P<0.05).3)血浆需求量在儿科系、全院总用量中占比分别为(67.75±15.86)%、(25.16±11.63)%.4)血浆用量及输注人数列一、3位的病因均为各种感染及血液系统疾病,列第2位的分别是脏器功能衰竭和外科疾病.单病种中肺炎是血浆输注的主要病因.5)12.39% (28/226)患儿血浆输注前未检测凝血指标,非危重组未检测率低于危重/极危重组(P<0.05);27.88% (63/226)患儿血浆输注前后均检测凝血指标;33.63% (76/226)患儿有输注后检测值.6)血浆输注组患儿住PICU平均天数长于未输注组(7.12 dvs4.36 d,P<0.05);在非危重组及危重/极危重组的同级比较中,血浆输注组天数长于未输注组(7.00 d vs 4.34 d,7.44 d vs 4.42 d,P<0.05).7)血浆输注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0.44%(1/226),表现为过敏反应,停止输注后,经对症治疗缓解.结论 部分临床医生对血浆输注的指征把握不严,非危重组患儿血浆输注的不合理应用较多,有待改善.还需完善输注前的检查和输注后的疗效评估,进一步保障用浆疗效和安全.

    关键词: PICU 血浆输注
  • 某三甲医院互助献血者负性情绪的质性研究

    作者:马祖轩;熊乾;于昌

    目的 深入了解互助献血者的内心感受,寻找造成其负性情绪的根源,为进一步制定策略,使互助献血者主动自愿的参加到无偿献血中,营造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心脏手术患者的互助献血者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类属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产生3大主题:献血知识缺乏,担心自身健康;互助献血流程存在缺陷,被动参加献血;无偿献血与用血政策不完善,降低献血主动性.结论 通过探讨互助献血者负性情绪,剖析无偿献血主动性低的原因,提示医护工作者应通过加强献血知识宣教,优化流程,完善相关政策等措施,提高无偿献血主动性,改善医患关系.

  • 广西地区部分患者抗-Mur漏检及其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研究

    作者:莫柱宁;阳子骥;罗瑞献;朱春丽;廖湘成;李思娜;李豪;陶晨陈;谢慧琼;黎海澜

    目的 调查广西部分患者抗-Mur漏检频率及其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特点,为指导本地区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2017年本院申请输血患者的病历,收集抗筛阳性患者和其他输血相容性试验中意外发现的抗-Mur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966例患者病历中,抗筛阳性共224例(0.70%),抗筛阴性而意外发现的抗-Mur 16例(0.05%),这些患者均有孕产史和/或输血史,其中2人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广西部分患者抗-Mur漏检频率较高,该抗体的产生与患者多次妊娠和/或输血免疫刺激密切相关,可导致部分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为避免抗-Mur的漏检,保障安全输血,建议本地区抗体筛选细胞中增加GP.Mur表型红细胞.

  • 山东省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分布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淑荣;居兵;李志娟

    目的 了解山东省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完善无偿献血工作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山东省无偿献血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分布及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男性占70.53%,女性占29.47%,性别比为2.4∶1.45-60岁献血者的占比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11.52%上升到2016年的18.96%(P<0.01).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18.32%上升到2016年的26.36% (P<0.01).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3.35%下降到2016年的2.05% (P<0.01).结论 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完善献血前健康征询和体检,严格献血前快速筛查和实验室检测环节,确保血液供应安全.

  • 因妊娠产生抗-D的Rh部分D型基因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朱于莉;胡彬;韩斌;冯智慧;葛东梅

    目的 研究3例因妊娠产生抗-D Rh部分D型的RHD基因.方法 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进行RhD确证试验和抗体鉴定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和PCR直接测序方法对RHD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通过血清学试验初步确定3例标本为RhD变异型,同时均产生了抗-D;PCR-SSP试验检测标本1和标本2为3-6外显子缺失的RHDⅥtypeⅢ型;PCR测序确定标本3为697G>A RHD Va 3型.结论 Rh部分D型在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后,也存在产生抗体的可能性,以RHDⅥtypeⅢ型多见,在临床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诊断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在红细胞储存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子;查占山;李津婴;郭菲;韦燕萍;唐河山;钱宝华

    目的 探索酸化甘油溶血试验在红细胞储存损伤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随机采集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20份,4℃储存5d.分别于储存d1,d3和d5采用AGLT和EOFT来检测渗透脆性.AGLT计算50%未溶血率对应的时间,EOFT计算50%溶血率对应的NaCl浓度.比较2种试验方法在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上的差异.结果 AGLT 50%未溶血率所对应的时间从(34.60±1.40)s缩短到(28.71+±2.50)s(P<0.05),EOFT 50%溶血率所对应的NaCl浓度从(4.36±0.21)g/L增加到(4.89±0.26) g/L(P<0.05);AGLT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EOFT在性别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GLT计算结果精确,物料耗费少,操作耗时短,是一种可以用于红细胞储存损伤研究的检测方法.

  •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CD36缺失频率及其分子基础研究

    作者:刘静;徐秀章;丁浩强;邵媛;王嘉励;邓晶;陈扬凯;陈大伟;叶欣

    目的 了解正常无偿献血人群中CD36缺失频率及其分子基础.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选取广州地区1 000名18-55周岁,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标准的无偿捐献血小板的健康献血者,采集其外周血3-5mL/人(份),从中分离出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用以做CD36表达水平的流式检测,筛选出CD36缺失者并计算缺失率.提取单核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方法(PCR-SBT)扩增CD36基因的12个编码区序列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获取的CD36核酸序列(ACCESSION:NG_008192)做比对分析,确认有无新的基因突变.结果 本组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CD36缺失率为2.1%(21/1 000),其中CD缺失Ⅰ型占23.81%(5/21)、Ⅱ型占76.19%(16/21).将全部缺失型做测序分析后发现1个新的基因变异型:194-201del TTTGGATC;克隆测序确认该个体(标本)CD36 cDNA从第194位发生TTTGGATC碱基串的缺失;生物信息学分析:该突变型可能导致CD36阅读框发生框移,产生终止密码子,导致编码蛋白提前结束.结论 广州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CD36缺失频率.发现的1例CD36新突变(GenBank:KY972554),其可以促使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提前结束,可能是引起血小板CD36缺失的原因.

  • 柱层析法分离白蛋白在肝损伤大鼠中的保护效果研究

    作者:张英;林孝发;王妍;喇文军;陈献雄

    目的 研究采用柱层析工艺直接从血浆中分离的白蛋白在肝损伤大鼠中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血浆按1:4比例稀释后,按照柱层析工艺G25-DEAE-CM-S200获得白蛋白纯品.将其分为A组(5 mg/mL)、B组(2 mg/mL),另取市售低温乙醇法制备的白蛋白为C组(5 mg/mL).3组按尾静脉注射方式分别对肝损伤大鼠模型进行给药,并以正常组(未造模)及模型组(造模未给药)为参照,比较给药后大鼠肝体系数差异、生理学指标表达水平及肝脏病理损伤程度,以验证2种工艺对蛋白纯度和肝损伤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 柱层析工艺终获得终浓度5mg/mL、纯度98%以上白蛋白;A、B、C3组均能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并提高血清中白蛋白含量(P<0.05),但A组保护效果优于B、C组.病理结果进一步证实,A组大鼠仅轻微肝纤维化,B、C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A组严重.结论 不同分离工艺得到的白蛋白,对于小鼠肝损伤程度均有一定缓解,其中以柱层析法所得白蛋白效果较显著.

  • 储存红细胞与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性研究

    作者:金晶纯;郝一文

    目的 研究储存红细胞(PRBC)对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黏附性.方法 载玻片体外传代培养HUVEC细胞株,形成单层正常HUVECs(37℃、5%CO2条件下,RPMI1640培养液培养)及单层损伤HUVECs(0.5%H2O2溶液处理单层正常HUVECs)后,载玻片置于平板流动腔内.将对照组健康人新鲜红细胞(FR-BCs)悬液与实验组储存红细胞(PRBCs)悬液各1 mL通过注射器流入并充满平板流动腔.通过细胞低剪切力装置使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在连续不同切应力下[1、2、4、6、8、10(dynes/cm2)]流过平板流动腔,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FRBCs与PRBCs分别对正常、损伤HUVECs的黏附数量.结果 FRBCs与PRBCs比较:对正常HU-VECs的初始黏附数量(个)为14.1±4.3vs 38.2±7.6(P<0.05);对损伤HUVECs的初始黏附数量(个)为28.5±5.6vs76.8±9.7(P<0.05);施加低切应力2、4、6、8、10(dynes/c m2时,对正常HUVECs黏附率(%)分别为12.2±3.9vs25.6±5.3、10.5±3.1vs 23.2±5.1、4.3±2.8 vs 18.8±4.8、2.1±0.7 vs 10.2 ±3.3、1.2±0.3vs6.6±2.4(P<0.05);对损伤HUVECs黏附率(%)分别为30.8±6.7vs 72.2±8.1、28.3±5.8 vs 65.6±6.3、22.0±4.4vs 56.1±5.5、13.8±3.7 vs45.2±4.5,8.6±1.5vs 30.7±3.9(P<0.05).结论 无论是FRBC还是PRBCs对正常或损伤HUVECs的黏附率随着切应力升高而降低.损伤HUVECs加重了红细胞黏附,尤其对于PRBCs的黏附有促进作用.

  • 血小板抗原基因型与慢性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段莹;周世航;邵林楠;于卫建;刘铭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2、-3、-5、-15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TaqMan探针实时PCR方法检测CHC患者HPA-2 、-3、-5和-15系统的基因型以及血清HCV病毒载量.结果 基因型HPA-2aa和HPA-2ab/bb的CHC患者血清HCV载量分别为8.37× 106(1.07× 106-3.01×107) IU/mL和3.29× 107(1.22× 106-6.28× 107) IU/mL. HPA-3aa、ab、bb的CHC患者血清HCV载量分别为9.36× 106(9.6× 105-4.01×107) IU/mL 、9.44× 106(1.22× 106-4.2× 108) IU/mL和4.77× 106(8.3× 105-1.935×107) IU/mL. HPA-5aa和HPA-5ab/bb的CHC患者血清HCV载量分别为8.66× 106(1.08× 106-3.73× 107) IU/mL和1.28× 106(3.8× 105-2.26× 107) IU/mL. HPA-15aa、ab、bb的CHC患者血清HCV载量分别为1.55× 107(1.16× 106-4.655× 107) IU/mL、7.32× 106(1.07× 106-3.27× 107) IU/mL和1.023× 107(9.9× 105-6.198×107) IU/mL.携带不同HPA基因型的CHC患者血清HC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A-2、3、5和15基因型与CHC患者的HCV病毒载量无关.

  • 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的AIHA患者的临床分析和输血治疗

    作者:肖艳丽;赵一贺;李代红

    目的 探讨直接Coombs试验(DAT)阳性的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输血前试验,回顾性研究输血后综合疗效,寻找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 对本院88例DAT阳性的AIHA患者查阅病例,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对温抗体型AIHA病例进行DAT阳性凝集强度和溶血严重程度比较;按照输注不同血液制品种类,以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不同配血方式,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88例AIHA中有88.6% (78/88)为温反应性自身抗体.血液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和感染类疾病成为继发性AIHA的主要原因.DAT的凝集强度在2+及以上和2+以下和溶血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ABO同型悬浮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2组患者输血前后,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提高(P<0.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相合组和小不相容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治疗AIHA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贫血症状,但需要掌握严格的输血适应征,选择合适血制品输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万程;鲁显慧;孙俊杰;王顺奎;程兆云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心脏外科接受单纯CCABG治疗的394名患者,按围术期红细胞输血量分为大量输血组(Al组,>4U,n=223),少量或未输血组(A2组,≤4 U,n=171);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术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 21.0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回归分析CCABG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结果 CCABG输血比例为87.82%(346/394),其中大量输血56.60%(223/394),单因素分析显示A1组与A2组年龄、女性比例、BMI、吸烟史比例、术前静脉应用硝酸脂类药物、转机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x2=3.864,OR0.933,P<0.05)是CCABG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保护因素;女性(x2=6.368,OR2.163,P<0.05)、转机时间长(x2=11.087,OR 1.008,P<0.01)、术前静脉应用硝酸脂类药物(<24 h,x2=9.419,OR1.999,P<0.01)是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低BMI、术前静脉硝酸脂类药物(<24 h)、转机时间长是CCABG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

  • 血栓弹力图监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及其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艳红;刘磊;郑娅琼;江晓静;郑山根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应用于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监测并用于指导肝病患者临床输血的意义.方法 选取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感染内科2017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全部住院肝病患者(共54名)作为观察组,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肝功能不全患者(A组)、乙型肝炎患者(B组)、肝硬化患者(C组)、肝功能衰竭患者(D组);选择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EG检测并比较2组对象R、K、α、MA、LY30、EPL的差异.观察组同时采用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及血常规检测PT、APTT、TT、FIB、AT-Ⅲ、FⅧ活性、Plt计数,比较TEG检测参数与传统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EG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R值(min)分别为5.94±1.16 vs 7.18±1.73,MA值(min)分别为56.09±9.39 vs 61.03±3.92(P<0.01).观察组中的肝功能不全者(A组)R值(5.51±1.08) 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乙型肝炎(B组)和肝硬化(C组)R和MA值(min)分别为6.33±1.16、5.63±1.39和56.59±3.73、50.87±7.02,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衰竭(D组)MA值(37.96±10.75) 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传统凝血功能、血小板正常参考范围均值比较,观察组PT(13.27±3.28)s、APTT(39.00±6.97)s、T T(16.14±2.49)s明显延长(P<0.01);Fib(2.97±0.95) g、AT-Ⅲ(76.78±32.85)明显减低(P<0.01),FⅧ活性(124.90±38.45)增强(P<0.01).相关性分析:APT T与R值呈正相关(r=0.271,P<0.01);Plt与K值呈负相关(r=-0.388,P<0.01)、与α值成正相关(r=0.391,P<0.01)、与MA值呈正相关(r=0.549,P<0.01);Fib与K值呈负相关(r=-0.466,P<0.01)、与α值成正相关(r=0.432,P<0.01).结论 TEG检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对肝病患者治疗和成分输血有指导意义;TEG各指标结果与传统凝血功能试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何丽苇;王顺;陈会欣

    目的 观察与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 对武汉市第一医院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局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创面形成时间为2-6个月,治疗前都有长期换药或治疗不愈,抽取患者静脉血50 mL或者100 mL,经2次离心采取富血小板血浆,与凝血酶混合制成凝胶状填塞和覆盖于清创后的创面.观察d3、d5和d7后创面的愈合情况,面积大小,干燥程度.结果 d3创面均有新生肉芽产生,d7创面干燥,无炎性渗出液,面积减小.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促进难愈性创面的愈合,缩短治疗期,尤其是促进新生肉芽的产生效果明显好于上皮组织的生成速度.

  • 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邵长峰;董永;张少强;程聪;韩乐乐;孙波

    目的 探讨采取不同输血治疗方案抢救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的50例极重度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O血型、Rh表型及交叉配血结果进行分组:ABO血型和Rh表型确定及交叉配血结果相合,24h内输注4 U ABO和Rh表型均同型的洗涤红细胞,为A组(n=12);ABO血型和Rh表型不确定,选取大相合的O型洗涤红细胞4U,联合血浆进行血浆置换输注,为B组(n=18);ABO和Rh表型确定,交叉配血不相合,选取4U ABO和Rh表型均同型的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进行血浆置换输注,为C组(n=20);输注24h后,比较各组之间临床指标的改变、评估输注疗效以及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Hb、RBC计数明显升高,TBIL和Ret%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佳,血红蛋白上升的高(28.34±3.12vs48.68±7.80,t=50.89;P<0.05)、红细胞计数上升的高(1.98±0.49 vs2.66±0.37,t=7.02;P<0.05),网织红百分数下降的低(47.11±6.25 vs 20.17±3.66,t=25.45;P<0.05),胆红素下降的多(72.34±7.67vs33.16±6.02,t=23.85;P<0.05);C组患者输注全部有效,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 =4.97,P<0.05);3组患者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血浆置换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直接输注组.结论 针对极重度AIHA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采取ABO、Rh表型均同型的洗涤红细胞直接输注或者联合血浆置换进行输注,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控,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 自免溶贫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贫血程度及输血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秋会;胡兴斌;安群星;孙文利;张婧;安宁;常艳;严珺;尹文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与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自身抗体伴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凝集强度与贫血程度以及输血治疗的关系,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 应用试管法、抗球蛋白法与微柱凝胶法,对196例AIHA患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对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进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检测,利用谱细胞鉴定患者血清中和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体特异性;并分析自身抗体凝集强度和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强弱与贫血程度以及输血治疗的关系.结果 196例AIHA患者中,DAT和IAT均为阳性,且凝集强度为1+-4+不等,共检出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86例占43.9%(86/196),单独自身抗体65例占33.2% (65/196),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45例占23.0%(45/196).其中,自身抗体的强度与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自身抗体和红细胞DAT的凝集强度与贫血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 AIHA患者自身红细胞被致敏的强弱、贫血的严重程度、输血后的疗效与自身抗体和DAT的凝集强度均有关,其自身抗体凝集强度越强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越严重.对于此类患者输血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

  • 预防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少敏;王同显;马保凤

    健康成人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阳性率达40%-100%,CMV可经输血传播给免疫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接受宫内输血的胎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等,并导致严重播散性病变,甚至致命.因不同阶段受染献血者CMV可存在于血浆和/或白细胞中,预防输血传播CMV感染(TT-CMV)就变得相对复杂.长期以来,选择CMV血清学阴性血液作为“CMV安全血液”已成为广为接受的“标准策略”,但近核酸检测研究发现CMV-SN献血者的血浆或全血CMV DNA阳性率远高于CMV血清学阳性(CMV-SP)者,可能原因是CMV-SN献血者处于感染窗口期或血清学转换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已在全球广泛开展的保存前全面去除白细胞(ULR)策略降低TT-CMV效果可靠.所谓的“双保险”策略,即采自CMV-SN献血者的血液再经ULR(SN+ULR),被认为与单用CMV-SN或单用ULR相比并无优势,反倒是SP+ULR更优.现有数据显示选择长期血清学阳性献血者血液再经ULR是目前优方法.当然上述各种策略的优劣尚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血小板诱导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宪飞;胡兴斌

    肝脏能通过强大的再生能力进行自我修复.研究表明血小板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释放促有丝分裂因子,与肝窦内皮细胞、肝Kupffer细胞相互作用等多种机制参与肝再生.这种新发现的血小板功能为促进移植肝和肝部分切除后肝脏再生、急慢性肝损伤治疗等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由于高血小板的促血栓形成、易激发系统性炎症反应、促肿瘤生长等效应,通过提高循环血小板数量或功能从而促进肝再生的治疗方法是否应用于临床,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 血小板 肝脏 肝再生
  • 遵循质量管理原则推进京津冀3地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同质化工作

    作者:王鸿捷;刘江

    为创建京津冀地区区域化采供血保障体系,建立采供血协调发展联动机制,京津冀3地血站成立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能力指标比对工作组.该工作组通过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能力指标比对体系建立,实现3地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的同质化.本专栏研究文章为工作组阶段性成果,从实验室基本情况、关键设备配置、人力资源配备、检测策略选择、标本控制规则和试剂应用状况等要素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出针对3地血液检测实验室行之有效的同质化措施.

  • 改革输血医学人才教育模式的研究

    作者:禹莉;张军;郝艳梅;徐慧;张英杰;马芳;许涛;李玉云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对输血安全的高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培养和推出一批具备输血专业素养的输血医学专门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纳入到输血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中,促进资源共享,重点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高素质的应用型输血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

  • 大手术后贫血管理的国际共识声明的解读

    作者:李荣岩;薄禄龙;卞金俊;邓小明

    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是指应用循证医学证据来及时控制贫血、优化止血和大限度减少失血,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业已证明,PBM可减少输血,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尽管已有许多关于术后贫血患者管理的指南,但对其诊断及治疗仍缺乏具体指导方案.早期诊断和治疗术后贫血、铁缺乏是PBM中1项新的补充措施.2017年2月,来自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美国、丹麦、荷兰和瑞士10个国家的分别为外科、内科、麻醉及输血科医师的15位专家,制定并发布了《贫血与铁缺乏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国际共识声明》[1].2018年4月,该组医学专家通过为期2d的研讨,制定并发布《大手术后贫血管理的国际共识声明》(以下简称共识声明)——针对术后贫血及铁缺乏患者管理的一系列佳实践方案和具有理论依据的声明[2].鉴于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现就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

    作者:李莉华;黄力勤;韩雪峰;韩卫;葛红卫;王瑞;潘彤;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何路军;王鸿捷

    目的 调查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探讨人员结构差异对血站实验室发展的影响.为实现京津冀血站实验室能力比对和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采用会议集中讨论方式设计特定调查问卷,调研京津冀三地血站实验室人力资源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京津冀三地血站实验室现有员工220人,血液中心与中心血站实验室年人均检测标本数分别为18 278.90、8 878.67人份.按照标本检测数量将15家实验室划分为大中小3个规模.专业技术职务方面,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员工占比与实验室规模有关.随实验室规模增大,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占比逐渐增高.京津地区血站实验室人员专业专业技术职务占比高的为中级职务,为58.82%,河北地区血站实验室人员专业专业技术职务占比高的为初级职务,为46.71%;人员学历组成方面,京津冀三地实验室人员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比70.91%;研究生学历员工占比在京津与河北地区实验室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年人均检测标本量血液中心显著高于中心血站实验室,不同规模实验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员工占比及研究生学历员工占比均与实验室规模正相关.京津地区血站实验室人员学历及专业技术职务均优于河北地区,河北地区中心血站需优化实验室人员资源配置,为实现京津冀血站检测质量同质化打下基础.

  • 京津冀血站献血者及血液检测策略分析

    作者:潘彤;谢月娜;黄力勤;葛红卫;王瑞;韩卫;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刘军;王鸿捷

    目的 分析京津冀血站及其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采用的献血者献血前检测及献血后血液检测策略情况,比较各血站间检测策略的差异,探讨检测策略的差异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为实现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京津冀15家血站献血前献血者快速检测、献血后血液ALT、ELISA、NAT检测策略.结果 1)京津冀13家血站在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红蛋白(Hb)、ABO血型、ALT和HBsAg快速检测,其中1家血站在前述项目基础上还进行抗-TP快速检测.另2家只进行Hb、ABO血型、ALT检测;2)献血后血液检测,15家血站实验室有80%(12/15)使用1种试剂进行ALT检测.20%(3/15)实验室使用2种试剂进行ALT检测.53.3%(8/15)的实验室当ALT检测结果>50 U/L时,不再进行重复检测,直接报告ALT不合格.46.7%(7/15)的实验室当ALT检测结果>50 U/L时,进行重复检测;3)100%的实验室对ELISA单试剂反应性标本采取重复检测策略.但重复检测标本使用存在差异;4)14家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设定了灰区,范围从0.5-0.9不等;5)15家血站实验室NAT检测单检均采用TMA法检测、多人份混检均采用PCR法.结论 京津冀15家血站及其实验室在献血前检测、献血后ALT检测流程、ELISA单阳性标本重复检测策略以及核酸检测策略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京津冀各血站需持续评估各自血液检测策略的功效,通过质量指标比对实现实验室检测效能的比较,进一步提高血站实验室检测能力,促进血液检测同质化建设.

  • 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关键设备配置情况调查

    作者:黄力勤;葛红卫;王瑞;潘彤;韩卫;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刘江;王鸿捷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关键检测设备的配备情况.探讨不同血站实验室设备状况对血液检测能力的影响,为京津冀地区血液检测质量改进和检测质量同质化建设打下基础.方法 向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设备配置信息、设备的数目、使用年限和每台设备年承担检测量,分析各实验室血型、ALT、ELISA和核酸检测相关设备使用、设备负荷和更新情况.结果 对设备数目统计分析发现,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的血型、ALT、ELISA和核酸检测设备的配置,能够满足血液检测基本业务需求.但4类关键设备的备用设备配置率分别为33.3%、46.7%、80%和100%;血型检测设备使用年限差异大,检测量较少的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慢;个别实验室配备的设备年平均承担检测量高于同组.结论 京津冀地区血站实验室设备配置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备用设备、设备更新速度慢、设备数目与检测量不匹配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 京津冀血站血液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韩卫;张慧贤;王艳彬;黄力勤;葛红卫;王瑞;潘彤;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戚海;王鸿捷

    目的 分析京津冀血站血液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情况,探讨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策略的差异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为实现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京津冀三地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真空采血管的厂家规格和应用情况、标本采集数目和用途、核酸标本采集后处理方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家血站采用的血清学真空采血管来自9个厂家规格均为5 mL,核酸真空采血管来自3个厂家规格为5 mL和8 mL;13家血站采集2管标本,1管标本用于血型、ALT和ELISA检测,1管用于核酸检测,另外2家血站采集3管标本;13家血站采集核酸标本后4h内离心,另外2家中1家仅部分核酸标本4h内离心,1家全部核酸标本4-8 h内离心;13家血站采用全自动或半自动方式对核酸标本进行前处理,另外2家为手工方式处理.结论 京津冀15家血站血液检测前标本处理过程和质量控制机制存在差异.血清学真空采血管应用厂家较多但只有1种规格,核酸真空采血管应用厂家较少但有2种规格;在采集数目和用途上13家血站相同,2家不同;在核酸标本采集后的处理方式上,13家血站能达到4h内进行离心,2家达不到,13家血站采用自动、半自动方式处理核酸标本,2家为手工方式处理.因此需进一步分析以上差异对京津冀各个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质量带来的影响.为推进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基础数据.

  • 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ELISA室内质量控制策略调查

    作者:王瑞;葛红卫;黄力勤;潘彤;韩卫;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王鸿捷;刘江

    目的 通过调查京津冀地区15家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的ELISA室内质量控制(简称室内质控)策略,了解实验室过程稳定性监控模式的具体方式,甄别实验室间质控策略的差异,推进京津冀地区血站实验室同质化建设.方法 通过调查表分别收集各血站实验室ELISA室内质控信息,包括质控物种类及浓度、控制频次、控制方法(构图方法、质控规则)、控制方式及质控数据分析情况.结果 1)质控物种类及浓度: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均采用商品化的弱阳性质控品进行ELISA室内质控活动,但部分实验室无法达到S/CO值为2-5的技术要求;外部阴性质控品呈现多样性,其中6家实验室为商品化阴性质控品、3家实验室为自制阴性质控品、6家实验室未采用阴性质控品.2)控制频次: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在ELISA试验中均采用统一的质控批长度,即每一块酶标板作为一个质控批次.3)控制方法:15家实验室均采用SPC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采用外部阴性质控品的9家实验室均将其纳入结果有效性判定.15家实验室均使用外部弱阳性质控品绘制Levey-Jennings图(简称L-J图),但建立L-J图质控框架方法呈现多样性,其中2家实验室采用预实验、11家实验室采用即刻法、2家实验室采用数据累积法的方式.有5家血站实验室同时利用X-Bar图监控系统误差和趋势变化.15家实验室至少采用2种质控规则监控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违反质控规则时各实验室的处理策略呈现多样性.4)控制方式:15家实验室均在信息系统中设有独立的室内质控模块,实现对质控数据的自动判定及强行控制.5)质控数据分析情况:15家实验室均使用质控小组的模式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7家实验室支持对质控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论 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均在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行了有效的室内质控活动,但各实验室在ELISA室内质控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实验室仍有优化及改进的空间.应依据各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检测能力,选择适宜的质控品、使用适宜的质控方法,确保室内质控对试验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监控效果.

  • 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葛红卫;黄力勤;王瑞;潘彤;韩卫;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刘江;王鸿捷

    目的 探究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间运行模式的差别,为缩小各实验室关键环节的差距、推进京津冀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基本运行状况和运行模式为信息源.设计《京津冀血站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调查表》(简称调查表),涵盖按年度采集的实验室资源信息调查数据与按月份采集的血液检测业务过程监控数据.资源信息调查数据包括实验室年检测标本量、检测标本类型、检测周期、检测标本批次数及应急检测批次数等能够反映实验室基本运行状况的数据,也包括实验室人员、设备、试剂试用、检测策略等支持性过程信息.调查表经京津冀15个血站实验室主管和资深专业人员论证后投入试用.通过电子邮件发放调查表并收集数据.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简称北京血液中心)实验室负责数据汇集、整理、修正、确认,终形成可用于分析的有效数据源.使用EXCEL10软件统计各实验室报告的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各实验室血液检测量等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京津冀3地15家血站实验室2016年血液检测标本量高、低与中位数分别为609 889、42 236与143 550(人)份.3个血液中心年平均检测标本量426 474份,12个中心血站年平均检测标本量109 671份(P<0.05);检测标本类型,有27%(4/15)血站实验室承担血液集中化检测任务,73%(11/15)实验室仅承担本站全血和机采血小板2类标本检测;血站实验室检测周期(TAT),只有北京、天津血液中心和通州血站3个实验室当天(标本采集时间<ld)完成对血小板的检测,73%实验室(11/15)血小板TAT<2 d,33%实验室(5/15)全血TAT<2d,60%实验室(9/◇5)全血TAT≥2 d.检测批次方面,20%(3/15)实验室检测≥3批/d,53%(8/15)实验室每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应急检测.结论 目前京津冀各血站实验室检测规模、检测标本的种类、工作模式的复杂程度以及血液检测的时效性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差异指标对血液检测过程的时效性和顺畅性产生影响;因此亟需推进3地血站血液检测质量同质化建设的步伐.

  • 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检测试剂应用现状及分析

    作者:王艳彬;韩卫;张慧贤;黄力勤;葛红卫;王瑞;潘彤;王鹏;杨莉;孙绍秋;曹晓;崔立晔;魏超;于桂军;徐云鹏;房金娟;刘彩侠;王学刚;甄志军;刘晓杰;杜文功;王露楠;戚海;王鸿捷

    目的 针对京津冀血站血液筛查实验室(简称血站实验室)所使用检测试剂进行调查.探讨各实验室在试剂使用方面的差别及对血液检测过程的潜在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各实验室检测质量和实现血液检测质量管理同质化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特定问卷调查表,向区域内血站发放.调查内容包括各实验室检测试剂种类、质控品使用情况、试剂年使用批次等.整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血型试剂方面,京津冀15家血站实验室中仅有2家使用进口血型检测试剂,其余均使用国产试剂,上海血液、Immucor、北京金豪试剂检测量占比达到89%;12家实验室采用自行制备血型质控品,3家实验室选择购买商品化的血型质控品,保证RhD(-)自制质控品有一定难度;ELISA试剂方面,国产试剂检测量占80.6%,进口试剂占19.4%,集中在万泰、丽珠、科华和新创4家;存在相同ELISA试剂采用不同浓度质控品情况,使用相同试剂和质控值S/CO值存在明显差异.ELISA试剂年订货批次各家实验室有统计学差异.NAT检测试剂以Grifols试剂、华益美试剂和科华NAT试剂为主,区域内Grifols试剂检测量占38.2%,华益美试剂检测量占25%,科华NAT试剂检测量占23.4%.结论 区域内血型试剂和ELISA试剂以应用国产试剂为主;血型质控品以自制为主,ELISA质控品全部采用商品化质控品,应对质控品S/CO值存在较大差异进行分析;区域内NAT检测试剂相对集中,NAT检测外部质控品尚没有统一的应用浓度;应规范试剂订货批次,减少试剂质量抽检次数,提高实验室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京津冀血站实验室需分析差异对血液检测质量的影响,消除或减小差异,推进区域血站实验室的同质化建设.

中国输血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