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Mckenzie力学诊断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验证两种疗法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90例符合PLDD治疗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PLDD,以及PLDD联合M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4个时段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价方法:(1)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1)PLDD组与PLDD联合Mckenzie治疗组,术后1个月两者的优良率分别为65%和73%(P>0.05),两组间无差异;术后1年单纯PLDD组的优良率为60%,明显低于PLDD联合Mckenzie治疗组86%(P<0.05).结论:PLDD围术期须重视腰椎旁软组织功能障碍的治疗.PLDD术后联合M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可明显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
-
不同浓度喷他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剖宫产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六组(n=20),P1组:0.1%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2组:0.1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P3组~P6组分别给予0.14%、0.16%、0.18%、0.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各组镇痛药液总量共100ml.均采用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2ml·h-1,单次追加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24h.观察和记录术后第1h、2h、4h、8h、16h及24h的静息疼痛、动态疼痛、子宫收缩痛VAS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及实际有效次数(D2),Rame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六组产妇术后各时点静息镇痛效果良好,各组随着喷他佐辛的剂量增大而VAS评分降低,即P1组≈P2组>P3组≈P4组>P5组≈P6组,其中动态疼痛及官缩痛术后4h、8h及16h明显降低;PCA按压次数及D1/D2比值P5组和P6组小于P1组~P4组(P<0.05);六组产妇中恶心发生情况:P1组、P2组、P4组及P6组各1例(5%),P3组及P5组各2例(10%),(P>0.05),各组未出现呕吐、瘙痒、呼吸抑制、低血压或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0.18%或0.2%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PCEA的效果良好,优于0.1%、0.12%、0.14%或0.16%喷他佐辛复合0.2%左旋布比卡因,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可作为剖宫产术后首选镇痛方案之一.
-
颈交感神经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血管扩张的影响
目的:研究颈交感神经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血管扩张的影响,初步探讨交感神经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颈交感神经切断术与假手术.术后12天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制造偏头痛模型,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电刺激前与电刺激后的硬脑膜血流量和颈静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两组大鼠硬脑膜血流量及颈静脉血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假手术组的硬脑膜血流量升高明显高于颈交感神经切断组(P<0.05),两组之间的CGRP水平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神经源性血管扩张中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不依赖于CGRP水平的.
-
乙酰胆碱及其M受体在吗啡成瘾大鼠蓝斑核痛觉调制的作用
目的:研究蓝斑核(LC)在吗啡成瘾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侧脑室(icv)注射给药的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式观察LC中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并观察ACh、阿托品或毛果芸香碱对吗啡成瘾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1)icv注入ACh能使吗啡成瘾大鼠LC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潜伏期缩短,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完全抑制时程延长;(2)icv注入ACh的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够阻断ACh的上述效应;(3)icv注入ACh的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可使PEN和PIN产生与ACh作用相似的效应.结论:(1)外源性ACh或毛果芸香碱可使吗啡成瘾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为致痛效应;(2)阿托品能使吗啡成瘾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表现为镇痛效应.上述结果提示,LC在吗啡成瘾大鼠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通过M受体介导而实现的.
-
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20)、加巴喷丁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加巴喷丁1200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900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3月内的预后.结果: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B组遗留为长期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2/100Hz疏密波治疗慢性疼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2/100Hz疏密波经皮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临床18例包括颈、腰、骶部疾患在内的慢性疼痛患者进行HANS 2/100Hz疏密波经皮电刺激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VAS),以VAS加权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慢性疼痛患者经HANS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100%;8例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显效率为44.4%;10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5.6%.结论:HANS 2/100Hz疏密波经皮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短期疗效显著.
-
高强度聚焦超声损毁腹腔神经节治疗胰腺癌疼痛
目的: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用于腹腔神经节的损毁治疗胰腺癌疼痛,观察疗效并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6例病人随意分成A、B两组,A组16例为单纯行局部肿块HIFU治疗,B组10例用HIFU局部肿块治疗+腹腔神经节损毁.结果:26例患者在HIFU治疗中和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副反应和并发症,A组治疗后早期(15天内)疼痛缓解率为13%,20天后疼痛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B组治疗后即刻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后3~5天疼痛缓解率为83.2%,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B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损毁腹腔神经节对晚期胰腺癌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新方法.
-
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目的:观察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60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在X线片测量引导下行双侧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用药分别为1%盐酸利多卡因(内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甲钴铵注射液500μg)和1%盐酸利多卡因.评价患者阻滞前、阻滞后5min、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记录阻滞中和阻滞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阻滞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阻滞后5min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C组阻滞后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阻滞前无明显差异(P>0.05),B组VAS评分仍明显低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B组阻滞后5min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C组相近,但阻滞后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门诊缺少X线透视设备的情况下,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脊椎管病变及转移性骨肿瘤误诊、误治病例分析
腰腿痛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疼痛科病人前来就诊的常见原因.然而,导致腰腿痛的原因很多,且可能为多种原因并存,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回顾了我科1年来因腰腿痛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而予以"臭氧椎间盘消融术"或"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或无缓解,进一步检查诊断为"骨肿瘤或椎管占位"的病例.这提示我们:对于顽固性腰腿痛需高度怀疑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及椎管占位病变可能.
-
纳洛酮成功逆转吗啡耐药一例
患者,男性,56岁.2005年10月出现全程肉眼血尿,CT示左输尿管、膀胱占位性病变,2005年11月于某医院行左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移行细胞癌,术后行MVAC(甲氨蝶呤+长春碱+多柔比星+顺铂)方案静脉化疗4周期及表柔吡星30mg/次膀胱灌注化疗12周期.
-
颈神经阻滞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顽固性肘关节外侧疼痛的临床观察
顽固性肘关节外侧疼痛病人除肘关节症状并伴有同侧颈部不适、酸痛、肩部无力,检查发现颈部有明显的压痛点.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FOLFOX4方案化疗致周围神经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周围神经病是肿瘤临床化疗过程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常见于化疗新药奥沙利铂.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是第3代铂族金属抗肿瘤药物.FOLFOX4方案已成为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奥沙利铂具有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遇寒加重,甚至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针剂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
-
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缓解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临床观察
我院对2008年6月-10月行硬膜外穿刺后发生腰背痛的病人采用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来缓解穿刺后腰背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在带状疱疹未出疹时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及疼痛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不同部位以疼痛或麻木不适及异感为首发症状而未出疹的带状疱疹早期患者,在医院常被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和经济损失.
-
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剑突炎的临床观察
剑突炎是剑突的一种无菌性炎症,病因不明,目前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往往出现误诊、漏诊,即使确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不同时间胸部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影响的Meta分析
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PTPS)又称开胸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CPP),其定义为:开胸手术后2个月以上,手术切口已愈合而切口部位疼痛症状持续存在或再发作[1].疼痛为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的慢性痛,常为术后急性疼痛迁延而成,而诸多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开胸术后镇痛对病人恢复及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对大多数病人能提供很好的术后镇痛,但有个别病人可出现镇痛不完全.本研究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取得优异疗效.现报告如下.
-
C臂引导下椎间孔阻滞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40例胸腰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愈合自然病程结束后仍存在后遗皮肤疼痛[1],多发于老年人,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疼痛程度剧烈,多呈烧灼样刺痛,顽固难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我科自2004年~2008年,应用椎间孔神经阻滞联合红外线偏振光治疗胸腰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的首选方法,适用于经药物或其它外科治疗无效的ITN患者,但术前必须排除占位性病变等所致的继发性TN.
-
放疗及唑来膦酸治疗对肺癌癌性骨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探讨
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异环型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改善癌症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如顽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放射治疗与唑来膦酸综合治疗对比单纯放射治疗NSCLC骨转移癌性骨痛患者,观察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特别在镇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多种类型的大麻素受体参与调节疼痛.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外周、脊髓、脑内等多个水平均对疼痛有调制作用.因此对其镇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开辟缓解疼痛的新道路.本文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背根节交感芽生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总结和思考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和痛觉过敏等慢性痛症状.背根神经节交感芽生现象现已被认为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就DRG交感芽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解剖结构基础、交感芽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假说进行总结,并针对交感芽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机制进行思考.
-
持续性癌症痛引发的临床问题
美国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确诊为癌症病例超过1400万,因癌症死亡病例超过55万.20~50%的癌症患者其首发症状为疼痛,75~90%的中晚期癌症病人因化疗、手术失败或病情恶化不得不承受慢性痛的折磨.疼痛可发生于多个部位,程度与发作频率各不一致.疼痛性质也较复杂,可以描述为急性痛、慢性痛、躯体痛、内脏痛及神经病理痛等.
-
电针治疗使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分泌产生变化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针灸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而内源性阿片系统又与垂体-肾上腺轴的关系密切.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通知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