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63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n=80)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n=83).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68)、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12)、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70)、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13).测定每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所有偏头痛患者中,偏头痛发作期PCT水平明显高于发作间期(P<0.01).在无先兆偏头痛或先兆偏头痛患者中,偏头痛发作期PCT水平也分别明显高于发作间期(P<0.01).结论:PCT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个炎症标志,是偏头痛发作的潜在机制之一.
-
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及硬膜外腔置管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和硬膜外腔置管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6),假手术组(n=12)和空白组(n=12),分别行模型制作,假手术,不做任何处理.每组6只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14、21、28天做一般行为学观察及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 PWT)测定.每组6只大鼠于术后第7天检测术侧L5背根神经节(DRG)中NOS和COX-2的表达.模型组中另外24只大鼠于术后第2、6、13、20夭各取6只行导管位置和硬膜外腔药液扩散程度的确定.结果:所有大鼠均未出现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模型组术后各观测点50%PWT比术前,空白组和假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术后第7天术侧L5 DRG的NOS和COX-2阳性细胞数比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所有导管均位于硬膜外腔内,术后第6天后扩散节段稳定(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制作简便,机械痛敏稳定,炎症反应确切,硬膜外腔置管方法可行.
-
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和吗啡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和吗啡在大鼠切口痛抗伤害作用时的半效有效剂量( ED50)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两者联合用药时的相互作用及镇痛机制.方法:用序贯法求出奈福泮与吗啡单独使用时ED50,再分别求两药ED50的1/2,1/4,1/8,1/16合用时各自的ED50.用两药合用时的ED50与单独使用时的ED50作等效曲线及免疫组化测量1/2 ED50剂量时奈福泮和/或吗啡对FLI-N产生的抑制率来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1)奈福泮对切口镇痛作用的ED50值为88.5 μg,吗啡的ED50为5.30 μg;两者联合用药时奈福泮的ED50值为10μg,吗啡的ED50为0.60 μg.(2)在Isobologram图见奈福泮与吗啡合用时的ED50实测值落在理论值的下方,两点作t检验的P< 0.05.(3)1/2ED50量的两药联合对脊髓背角FLI-N抑制率均比单用药的抑制率大(P<0.05).结论:鞘内注射奈福泮和吗啡的抗伤害作用与脊髓内c-Fos基因的表达有关,两药在等效剂量附近表现出协同效应.
-
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27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经诊断性颈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DSA影像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副作用.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217天,B组为27夭(P<0.0l).在第27周(治疗后200天),A组36名患者完全无痛,B组为1名.A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3例病人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9例病人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副作用很少.
-
三叉神经半月节阻滞与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三叉神经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受累部位,多数患者伴有头面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可延续成为疱疹后神经痛.为了大限度地消除疼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临床上及早控制疼痛尤为重要.我们对有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干阻滞的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
以胸背痛为主要表现的左后纵隔血管畸形1例
患者,男,44岁,因"胸闷3年,加重伴胸背痛2月"于2009年3月人院;人院前3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为间歇性,持续时间不等,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无胸痛,无心慌气紧,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未予特殊重视及治疗.2月1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伴胸背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缓解,VAS评分4~6分.无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症状;遂于外院就诊,行CT检查示:左后纵隔包块(见图1),考虑诊断:纵隔肿瘤,建议活检,遂予我科诊治:否认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病史和外伤史,有胃溃疡史4年.体检:脉搏76次/min,血压125/60mm Hg,体温36.9℃,心尖搏动正常,未闻及杂音,两肺无特殊,胸背部无畸形,压痛不明显.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无异常,肌力V级,无明显活动受限;阅片后考虑包块非实性病变,复查增强CT及MRA示:左后纵隔大小为5.5×4cm增强血管影,考虑为血管畸形(见图2),降主动脉异常分支动脉膨大,相应引流静脉椎静脉,椎间静脉增粗(见图3);于我科行介入栓塞治疗,术中行血管造影示:降主动脉分支左侧第6肋间动脉膨大畸形血管团(见图4),明确病变血管后超选择至畸形血管开口处,予COOK弹簧圈栓塞(12 mm一支,8mm,5mm各一对),栓塞后造影,畸形动脉未显影(见图5),栓塞成功.术后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好转,VAS评分0分,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术后一周复查,胸部增强CT见血管团无增强,体积减小,周围少许渗出(见图6).
-
神经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剧烈疼痛为特征,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是疼痛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科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与单用神经沮滞疗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对比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临床表现为慢性下腰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目前在中轴关节受累患者传统DMARDs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由于研究发现在AS患者骶髂关节部位,存在明显的在ASAS的发病中起重要关键作用的TNF-α,而益赛普是Ⅱ型TNF受体p75受体的膜外区与IgG的Fc段扩建的融合蛋白,可与膜表面受体竞争结合TNF-α,因此可溶性TNF受体可以作为TNF-α的抑制剂发挥治疗作用.
-
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与吗啡硬膜外镇痛在爆发性癌痛治疗中的比较
疼痛和焦虑严重地影响了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的镇痛尤其重要.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止痛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晚期癌痛患者应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和吗啡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镇痛效果和副作用,选择更适合控制爆发性癌痛的镇痛方案.
-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探讨——射频技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是由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导致.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受体)的存在;(2)炎症反应[2].
-
深部脑刺激治疗疼痛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中枢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功能型手术疗法,其用于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临床实践证实,DBS能够有效缓解多种顽固性疼痛,包括神经损伤性痛、患肢痛、丛集性头痛以及因手术治疗失败而致的腰背痛等,总体有效率约为50%到60%,部分高达80%.虽然其适应症、刺激部位及参数选择都存在一定争议,产生镇痛作用的神经机制也不完全清楚,导致其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但对于那些各类镇痛药物都无法控制或患者自身无法承受药物副作用的顽同性疼痛,选择DBS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摆脱疼痛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替代选择.本文将围绕DBS镇痛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概括性介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完备的理论支持.
-
椎弓根、椎体射频热凝联合椎体成形术减轻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椎弓根、椎体射频热凝术(RFA)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转移患者常规治疗失败后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过常规治疗如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止痛药物等后仍有剧烈疼痛的椎体骨转移患者,给予椎弓根、椎体RFA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在影像学引导下,选择疼痛明显一侧椎弓根外侧缘为穿刺点给予射频热凝治疗,然后行转移椎体RFA联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应用VAS评分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变化及药物调整情况.结果: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例患者于术后3月死于其他部位转移.术前全部患者的VAS评分为7.40±0.99,术后第1夭、1周、1月、3月、6月时VAS评分分别为3.06±0.99,3.30±0.45,2.92±0.53,3.20±0.78,2.75±0.31(与术前相比,P值均小于0.01).患者术后4周服用止痛药物减量.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骨转移患者常规治疗失败后可行椎弓根、椎体RFA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
-
椎旁神经根毁损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截瘫患者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毁损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截瘫患者顽固性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俯卧位,选择骨转移截瘫患者疼痛所累及脊神经椎间隙,在C形臂的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穿刺,先注入碘海醇3ml,观察造影剂分布确定针尖邻近神经根,再给予0.5%罗哌卡因3~5ml,观察15min,如果疼痛缓解超过50%,给予95%乙醇2~4ml.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天、7天、1个月、2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吗啡消耗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5例患者进行了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治疗后各时点患者VAS评分及吗啡日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根毁损可以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截瘫患者的顽固性癌痛,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者的较佳选择.
-
骨转移癌痛的机制和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疼痛学会已经确定癌痛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肿瘤疼痛感受被广泛认为是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问题,并且缓解疼痛已经显示出在抗肿瘤治疗中需要优先考虑问题[1].骨转移是导致与肿瘤相关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癌性骨痛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
1987年国外学者Galibert等[1]首先报道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血管瘤的疼痛,取得了很好的止痛效果,随后该介入技术迅速推广.1989年Kae-mmerlen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癌,1990年Galibert等又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性肿瘤[2].
-
小鼠神经损伤后慢性痛的早期机制
通常,神经病理痛由手术恢复后的行为学检测来鉴定.而一般手术的恢复需要几天甚至一周之久,所以神经病理痛的早期机制很少受到关注.Katsuei Shibuki等从脊髓和大脑皮层可塑性改变的角度,深入探讨神经损伤早期的触诱发痛机制.作者首先从解剖结构方面进行研究.利用经颅黄素蛋白荧光成像发现,切断正中神经/尺神经(M/U)后,用足底毛刷刺激其感受野,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层反应减弱,而邻近桡神经/肌皮神经(R/Mc)所对应的皮层区域开始出现反应,而且在3小时后反应增强,持续1~2周.切断R/Mc后,该现象消失.说明在一侧神经损伤后,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层活动降低,而邻近神经支配区域的皮层活动增强,即皮层发生了可塑性改变.切断脊髓背柱后该现象不受影响,但在切断脊髓丘脑束后该现象消失.
-
外照射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作用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骨髓抑制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放射治疗是控制骨转移、减轻疼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主要介绍放射治疗的原理,对放疗的不同方法及其疗效进行评价,并介绍了适形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新技术在治疗骨转移中的应用.
-
应重视骨转移癌痛的治疗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和受累部位,有时是转移的唯一部位.各种肿瘤均可以转移到骨骼,其中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胃癌、是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前5位原发性肿瘤.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包括脊柱、骨盆、肋骨为常见,四肢骨低发.转移对骨组织损伤模式可分为溶骨型(70%)、成骨型(10%)及混合型(20%).其实与患者为相关的是骨破坏在骨骼的部位和程度,尤其是骨破坏对神经的压迫(放散性疼痛、被动体位)、对躯体稳定性的影响(活动性疼痛).这些患者疼痛发生率50~ 90%,疼痛一般多很严重,持续存在间断加重,有些会因日常活动而加重.
-
当代分娩镇痛
尽管在美国,分娩过程与瑞士、阿富汗、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非常不同,但对女性而言分娩仍然是一生中面临的大的身体和精神考验,甚至有时危及生命.分娩无疑是一件无比幸福和令人渴望的大事,然而它却能夺走母亲的生命.2009年,美国每生产100,000例就有11位产妇死亡,在塞拉利昂这个比例达到2900/100,000.生产既是一份由丈夫、家人和月嫂陪伴的安静、私密和亲密的体验,同时还是一份由助产士、护士、产科医生以及产科麻醉师陪同的医疗体验.因此,在这二者之间达成一个平衡十分不易,并且这种平衡还受传统习俗、文化、对女性健康的认识和资源分配的制约.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