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普瑞巴林对SNL模型大鼠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根神经节p-JNK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究普瑞巴林(pregabalin, PGB)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对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c-JunN-terminal kinase,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C组、SNL组、PGB治疗P1组、P2组和P3组,于术后第11天开始,PGB 3组分别每天一次灌胃PGB 15、30、60 mg/Kg,C组和SNL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4 d(Dll-D14).于术后第14天,测定给药前、给药后30、60、90、120、180 min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测定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L5 DRG,免疫荧光法测定p-JNK在DRG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术后第14天,SNL、P1、P2、P3组的机械痛阈值和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与SNL组相比,P1、P2、P3组的机械痛阈值和缩足反射潜伏期值逐渐增加,镇痛效果在100 min左右达到大,并呈剂量依赖.SNL组p-JNK存在高表达现象,P2组和P3组p-JNK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普瑞巴林可以抑制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痛敏现象,镇痛作用在给药后90~120 min达到大,并呈剂量依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JNK在DRG的表达而产生镇痛作用.
-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所致内脏炎症痛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甲醛溶液内脏炎症痛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膜转位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电针组(EA);内脏炎症痛组(VP);电针加内脏炎症痛组(EA+VP),每组大鼠18只.应用甲醛溶液大鼠直肠黏膜下注射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注射后120 min内观察疼痛反应,15 min为一个观察时间段,计算疼痛评分;注射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内取大鼠L6~S2阶段脊髓进行PKC膜转位水平检测.结果:VP组大鼠在甲醛溶液注射后,30 min内达疼痛反应的高峰,随后逐渐减轻;EA+VP组大鼠疼痛反应减轻,在前90 min内疼痛分数明显低于VP组,P<0.05或P<0.01.VP组大鼠在甲醛溶液注射后,30 min时PKC膜转位水平明显增加,随后膜转位水平明显降低;EA+VP组大鼠在前60 min内,PKC膜转位水平明显下降,与VP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明显减轻内脏炎症痛大鼠疼痛反应,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脊髓PKC膜转位水平起镇痛作用.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中的靶点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在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靶点选择.方法:首先对18例入组患者进行为期2周伪刺激,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取左侧运动区(M1)皮层及左侧额前背外侧区皮层(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为刺激靶点进行高频(10 Hz) rTMS治疗,采用FMS症状相关的多种量表评估,比较rTMS作用于不同靶点对FMS症状的治疗作用,并进行随访.结果:高频(10Hz) rTMS刺激L-M1与L-DLPFC靶点两周,均可缓解FMS疼痛症状.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痛点计数、纤维肌痛量表(Fibromyalgia Impact Questionnaire,FIQ)评价中,L-M1靶点治疗效果优于L-DLPFC靶点.对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刺激L-DLPFC靶点效果优于L-M1靶点.结论:高频(l0Hz) rTMS刺激L-M1靶点可以显著缓解FMS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伴随严重焦虑、抑郁症状的FMS患者,可以选择高频rTMS刺激L-DLPFC靶点治疗.
-
肌痛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研究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研究骨骼肌退交与肌痛的关系,探讨肌痛症的客观评定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不同阶段年龄肌痛症患者25例(包括纤维肌痛综合征及风湿性多肌痛)分为5组.所有肌病症患者均进行弹性运动功能锻炼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疼痛程度,应用统计参数图计算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显示激活区域的位置,大小以及激活强度.结果:各组肌痛症患者锻炼后VAS相比于锻炼前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功能锻炼后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各组激活脑区位置、强度表现无一致性,激活脑区大小与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表现.结论:年龄与骨骼肌退变所引起的疼痛呈正相关性,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成像脑区激活大小可以做为疼痛客观评定参考指标.
-
经皮内镜椎间孔内口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内口入路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 PE-M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并探讨应用PE-MFD技术治疗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Ⅰ组32例LDH患者接受了PE-MFD手术,平均随访10.1±7.6个月.分别于术前、出院前、术后3~~6月及末次随访时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疾患量表(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量表(oswer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进行评价疗效.同时,对照Ⅱ组接受TESSYS手术LDH患者41例,对比分析手术及住院期间观察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PE-MFD术后及随访时段VAS、 JOA及ODI分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JOA改善率评价疗效分级,短期随访优16例、良14例、一般2例,治疗满意率达93.75%.两组末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自我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方面,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PE-MFD治疗LDH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对椎管干扰少、神经根减压充分、易于掌握等特点.
-
校正后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多中心验证
目的:验证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Neuropathic Pain Questionnaire,NPQ).方法:三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伤害感受性疼痛患者60例.入选的患者自行填写中文版NPQ,必要时由经培训的研究人员为患者解释量表中的问题.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评价中文版NPQ的信度.使用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果:入组120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73例.中文版NPQ量表的信度好(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8,Guttman分半系数为0.818);中文版NPQ的内容效度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89.4%).结论:中文为母语的患者可以使用本研究验证的中文版NPQ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工具.
-
综合医院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1例报道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本病缺乏可以解释的躯体病变,但受社会心理因素或情绪冲突影响明显[1].长期疼痛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2],由于影响社会功能而出现新的情绪冲突可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本病患者多因疼痛求助于综合医院,但因我国医疗体系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医生心理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对本病识别率较低,导致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治以致病情迁延,由于反复检查也浪费了医疗资源.近日我科收治1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非特异性腰痛预测评分方法的构建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LBP的经历,是仅次于呼吸道疾患而就诊的第二位常见临床症状[2,3].据文献报道,急性LBP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7%~87%[4,6];同时,LBP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仅1998年英国就因腰痛疾病而支出超66亿英镑[7],腰痛己成为全球普遍的疾病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8].
关键词: -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患病率在1%左右(0.3%~2.1%)[1],主要表现为滑膜炎和关节破坏,若未采取治疗将导致严重残疾.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需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及镇痛药物,产生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希望有一种辅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避免长期服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
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痛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慢性疼痛伴活动障碍使患者长期卧床,加剧其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功能衰退[1],Kado等人报道,老年OVCF患者5年内病死率高达23%~34%,明显高于同龄人[2].传统的药物、理疗往往疗效不佳或康复时间较长.虽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方法,但由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高龄,骨质含量低,骨折概率高以及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等较多治疗上的难点,而且PVP术后仍有很多患者的疼痛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有些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3].
关键词: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补体相关神经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神经病理性改变为基础的顽固性疼痛,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痛觉异常.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疼痛治疗的难点.神经免疫反应是指免疫细胞、炎症细胞与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通过整合、释放炎性介质,对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产生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一个综合性的反应网络.补体级联反应参与免疫细胞和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活化,被认为是慢性疼痛神经免疫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阐述补体相关神经免疫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疼痛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病,大部分可由保守治疗而治愈,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常规开放性椎间盘摘除术仍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方法,但脊柱结构损伤和有症状的硬膜外瘢痕在开放性手术的发生率超过10%[2],并且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后瘢痕粘连及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等缺点刚.如何在微创基础上更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5].
关键词: -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在癌痛中的应用
癌痛是癌症患者面临的一个主要临床问题,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WHO)为癌痛患者制定了"三阶梯"镇痛治疗指南.非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辅助用药,广泛用于癌痛的治疗中.阿片类药物与非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在加强疗效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的镇痛对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进行综述.
-
偏头痛的多巴胺机制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基因、药理、大量临床证据及动物实验表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多巴胺受体,多巴胺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等方面阐述多巴胺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多巴胺受体高敏感性可能是机体在偏头痛发作时产生的一种保护因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是偏头痛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
脊髓电刺激疗法新进展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俗称镇痛起搏器.是指将刺激电极置入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疼痛的一种神经调控方法.SCS早己被美国FDA批准成为治疗躯干和四肢慢性疼痛的一种方法.SCS发展了近40年,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其可行性及高选择性有目共睹.然而,脊髓电刺激疗法仍然面临着其特有的一系列挑战,本文将就椎管内治疗策略、电刺激参数的选择、患者的选择、治疗的成本效益以及提高疗效的策略等问题进行详细描述.
关键词: -
肥胖增加三叉神经痛的畏光行为及其机制探讨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肥胖和慢性痛(比如头痛等)具有相关性.与正常体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的疼痛发作更加频繁,且疼痛症状更明显.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还有畏光的临床表现,即光敏感增强.本文目的:研究肥胖对三叉神经痛大鼠畏光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动物:雄性C57BL/6J大鼠.分组:高脂饮食的肥胖小鼠(obese HDF小鼠)、高脂饮食发胖前的瘦型小鼠(lean HDF小鼠)、普通饮食(RD)但瘦素基因突变的肥胖小鼠(ob/ob小鼠)、普通饮食的瘦型小鼠(lean RD小鼠).方法:(1)痛行为测试:胡须垫(三叉神经支配区域)注射10 μ1 0.01%(低剂量)或0.1%(高剂量)辣椒素.记录同侧面部搔抓次数、面部搔抓总数.(2)畏光行为测试小鼠在明室和暗室间自由活动20 min,测定小鼠在明室所占的时间比例.(3)辣椒素诱导畏光行为:小鼠胡须垫注射辣椒素(0.01%或0.1%),18~20 h后测试畏光行为.
关键词: -
臭氧治疗炎性痛的应用研究
炎性痛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进程中,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大,其治疗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现有临床各类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均因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对疼痛的有效治疗,因此,寻求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医用臭氧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具有抗炎镇痛、改善局部组织的缺氧情况和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操作简单、费用较少、创伤小、安全性高,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口腔疾病、血液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对于医用臭氧治疗炎性痛的临床疗效及发挥作用的机制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本文综述了臭氧在治疗脊柱相关性炎性痛、关节相关性炎性痛和软组织炎性痛等方面的临床疗效,为以后的临床炎性痛的治疗提供可行方向.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4].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5].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