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应用零平衡超滤对患者围术期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朱贤;吉冰洋;孙燕华;王古岩;刘晋萍;龙村

    目的 希望能够通过系统评价的方式对零平衡超滤(Z-BUF)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由三人广泛检索成人和小儿Z-BUF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了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一共入选6项研究.成人组中,Z-BUF组和非超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上并无统计学差异.小儿组中仅入选一篇文献,显示Z-BUF组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入选的6篇文献中1篇文献报道有1例死亡病例.结论 分析结果认为Z-BUF临床应用的优势并不明显,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改良极化液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盈;赵堃;张明;赵荣;金振晓;陈敏;金艳;李红玲;吕珊珊

    目的 研究改良极化液(GIK)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760例患者随机分为GIK组(n=379)和对照组(n=381),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测定围术期血糖、乳酸及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CPB)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显著上升,在术后6h达到峰值,但GIK组在术后6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乳酸水平在CPB后均显著上升,GIK组在术后1h、6h和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钾离子浓度在各观察点均保持正常水平;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Ⅰ(cTnⅠ)均显著升高(P<0.05),GIK组患者AST、CK、LDH在术后24h、4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cTnI在术后24h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突发休克、新发房颤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GIK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 逆行自体血预充对围术期临床结果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孙鹏;吉冰洋;孙燕华;朱贤;刘晋萍;龙村

    目的 对逆行自体血预充(RAP)对围术期临床结果的影响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在成人患者中应用R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全面检索,观察的临床指标包括体外循环(CPB)中低红细胞比客(Hct)、术中输血的病例数、围术期输血的病例数、总的红细胞用量、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共10篇RCT入选.RAP组与对照组比较,CPB中低Hct(P<0.01)和术后24h胸液引流量(P<0.01)优于对照组,而总住院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因异质性较大(I2>50%),其临床效果无法评估.RAP组术中输血的患者数(P<0.01)、围术期输血的患者数(P<0.01)及红细胞用量(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P>0.05)和ICU留观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P可显著减少成人患者围术期输血,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传统预充方法无统计学差异.

  • 低温治疗在小儿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楼松;Warwick Butt

    目的 描述小儿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进行低温治疗的方法,比较低温和常温患者ECMO及低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ECMO期间低温治疗和院内死亡率及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1年ECMO患者临床资料,包括ECMO前情况、ECMO建立及管理信息、ECMO和低温的治疗过程以及相关并发症和预后.根据ECMO期间是否进行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并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间不一致的变量(P<0.1)纳入逻辑回归以评估低温治疗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在成功撤除ECMO的患者中,重复上述单因素分析.组间不一致的变量(P <0.1)纳入Cox回归以评价低温治疗对长期生存的影响.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210名患者,其中70名接受了低温治疗.低温治疗可以有效地通过膜肺整合的变温器进行.逻辑回归不能证实低温治疗和院内死亡相关(比值比0.85 95%置信区间0.30~2.39,P=0.762).Cox回归分析提示,校正ECMO前葡萄糖浓度(风险比0.92 95%置信区间0.85 ~0.99,P=0.040)和ECMO期间高血压(风险比2.59 95%置信区间1.23 ~ 5.46,P=0.013)后,低温组患者显示更高的长期生存率(风险比0.40 95%置信区间0.17~0.92,P=0.032).结论 ECMO期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低温治疗.低温组患者具有较好的长期生存率.在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情况下,尚无证据支持低温治疗在ECMO患者中的常规应用.

  • 两种不同超滤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影响输血量的研究

    作者:张鲁英;梁家立;张倩;姜冠华;卢金峰

    目的 探讨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节约用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滤;B组为实验组,采用常规超滤+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回输全部剩余机血.监测两组患者术前、超滤前、超滤后红细胞比容(Hc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超滤液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用库血量和血浆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或与体外循环(ECC)和超滤有关的并发症.术前Hct、COP无显著性差异;超滤后Hct、COP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超滤液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输入库血及血浆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超滤相比,应用常规超滤+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回输全部剩余机血,可减少库血用量,达到节约用血之目的,并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 两种心肌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比较的荟萃分析

    作者:方颖慧;龙村;管玉龙

    目的 因含血或晶体液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的优劣尚存争议,本文对使用这两种心肌保护液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检索策略为carioplegi和(pediatric或neonat或children或infant).入选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比较含血或晶体心肌保护液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血肌钙蛋白Ⅰ (cTnⅠ)水平、复跳后乳酸水平、拔气管导管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作为结局指标.采用均数差(或标准均数差)和95%置信区间(95% CI)作为心肌保护效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5项研究符合本文纳入标准,共323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含血停搏液可降低心脏复跳后乳酸水平(标准均数差1.1195%CI [0.14,2.08],P=0.03);cTnI在术后4~6h(P=0.09),12 h(P=0.53),24h (P=0.12)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0.42),ICU停留时间(P=0.25)两组停搏液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含血停搏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代谢,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可以减少心肌损伤或改善临床指标.

  •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动脉插管策略及评价——附85例报道

    作者:郭震;徐凌峰;常昕;李欣

    目的 回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动脉插管策略、并发症及转归,分析插管策略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9年至2011年,共对8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直视手术治疗,分析手术中经由升主动脉、股动脉、腋动脉直接插管和腋动脉人造血管吻合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优缺点及中枢神经系统事件、出血、脏器灌注不足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中升主动脉置换32例,半弓替换28例,全弓加“象鼻”替换17例,升主动脉替换加去分支技术8例.采用升主动脉、股动脉和右腋动脉插管分别为22(25.9%)、35(41.2%)和28(32.9%)例,其中腋动脉人造血管吻合插管11例.结果 住院期间共13例(15.3%)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无法控制的出血、低心排、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脑卒中.并发症中插管部位出血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仅股动脉插管患者有脏器灌注不足发生(3/35,8.5%).结论 根据病变范围和术式及患者的个体化情况慎重选择插管位置,股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均可成为可靠的插管部位,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 心脏二次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作者:李传文;李平萍;李宪卿;孙庆燕

    目的 总结心脏二次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体会.方法 实施心脏二次手术患者15例,其中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10例,股动-静脉插管4例,升主动脉-腔房管1例.均在浅中低温下行体外循环.15例均采用4∶1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20 min 6例,心脏自动复跳8例,除颤后复跳7例.术中行超滤10例.术后1例因脑出血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二次手术患者具有病史长,病情重,心功能差,ECC时间长等特点,采取综合的心肌保护措施,加强血液保护,及时的超滤是心脏二次手术的ECC管理的关键.

  • 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急性期的表达变化

    作者:魏珂;敖丽;刘力;闵苏

    目的 探讨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表达的特点.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鼠龄8~10周,体重200~30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单纯缺血组(I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术中监测左心血流动力学.S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仅穿线,不结扎,持续观察150 min后抽血取心肌标本;I组结扎LAD 30 min; I/R组结扎LAD 30 min后,复灌120 min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实验处理结束后在颈总动脉处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I/R组分别取左室和右室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GF的表达.各组取心尖组织心肌Westem-bloting测定NGF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NGF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组和I/R组在缺血和再灌注末期左心功能明显降低,血清LDH、CKMB浓度升高,心肌组织中NGF mRNA和NG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I/R组高于I组;在经历I/R的心脏中,缺血区NGF表达高于非缺血区(P<0.05).结论 心肌缺血能诱发内源性NGF的表达增加并持续至再灌注过程,这种NGF的高表达在缺血区心肌中尤其明显.

  • 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转流期间胎羊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李明亮;江文;周成斌;许刚;章晓华;陈寄梅;庄建

    目的 运用超声技术探讨静脉到静脉人工胎盘对胎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孕100~140 d的山羊5只,切开子宫,建立静脉到静脉的人工胎盘转流方式.血液从右颈内静脉引出,经过人工胎盘后从脐静脉回输到胎羊体内.胎羊脱离母体后放置在40℃生理盐水中.人工胎盘装置包括离心泵、新生儿膜式氧合器、小儿超滤器等.分别于转流前、转流3h、6h和9h对胎羊心功能进行超声评估,计算左、右心室的心排出量和Tei指数.采血监测血气、血浆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 胎羊体重0.9~2.0 (1.66±0.47) kg,胎龄100~ 140(128±16)d,转流时间11~14.5(13.1±1.47)h.转流期间,灌注流量恒定,胎羊血压、心率没有显著变化.左心室的心排量和Tei指数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心排量明显下降(P<0.01);Tei指数显著上升(P <0.05).转流过程中血浆肌钙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胎羊均死于心脏停搏.结论 颈内静脉到脐静脉的人工胎盘技术可行,但是人工胎盘转流影响胎羊右心功能.

  •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佳丹;易军;陈江;田洪榛;陈光辉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ADS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扩增,在大鼠AMI区域周围进行心外膜下移植.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AMI模型组,只给予前降支结扎;B组为细胞培养基(DMEM)移植组,结扎后心外膜注射DMEM;C组为ADSCs治疗组,结扎前降支后接受ADSCs移植治疗.术后7d、28 d各组大鼠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28 d超声检测后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压力大变化速率,评价ADSCs移植对AMI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心脏组织行TTC染色,观察AMI面积.结果 与AMI模型组比较,ADSCs治疗组的LVEF、F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提高(P<0.01).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ADSCs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 ADSCs可减少AMI的面积,改善心功能.

  • 改良下半身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兔模型的建立

    作者:吴树彬;邹丽华;刘晋萍;吉冰洋;唐跃;吴爱丽;戚家峰;龙村

    目的 探讨建立心脏停跳的改良下半身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兔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26只新西兰兔,平均体重3.0 kg,15~20周龄.13只用于建立模型,另13只作为供血兔.经右锁骨下动脉和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左锁骨下动脉置管于主动脉根部,在CPB降温至28℃时灌注St.Thomas液.降至肛温20℃时停循环,行选择性脑灌注60 min.围CPB期于4个时点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检测动脉血气,记录数值.结果 1只动物死于主动脉破裂,其余12只均顺利完成实验.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总体符合CPB的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该改良下半身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兔模型安全、稳定,可用于心、脑等器官保护机制的研究.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新进展

    作者:赵举;龙村

    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亚太体外生命支持组织(Asia-Pacific Chapter of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APELSO)授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hSECC)主办的首届亚太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学术大会(APELS0 2013)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隆重召开.16个国家的130余位外宾和650多位国内ECMO同行参加了本次大会.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有“ECMO之父”美誉的ECMO开拓者Dr.Robert Bartlett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现任APELSO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ICU主任Dr.Graeme MacLaren就亚太地区ECMO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详细剖析,为进一步区域性技术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0余位国际发言代表就目前ECMO治疗及研究进展做了深入探讨.

  •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与体外循环医师培训之路

    作者:李欣

    我国体外循环专业人才建设已经走过50余年历程,经过几代前辈多年的努力,已经打造了一支以临床医师为主体,医、技、护共同承担临床体外循环工作的专业队伍.中国体外循环学会在全国范围已推行数年的《体外循环专业技术合格证》,已被国家卫生部纳入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评价体系中,部分地区已经被地方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临床质量控制标准中.

  • 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

    作者:侯晓彤

    本文从我国心脏外科与体外循环专业发展严重失衡出发,分析目前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现状,提出对体外循环专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充分肯定目前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所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提出从明确目标、开辟新途径、逐步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完善体外循环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1 中国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现状1953年Gibbon医生使用自己发明的人工心肺机首次成功进行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拉开了世界心脏外科发展的序幕.紧接着1958年苏洪熙教授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心内直视手术,开创了我国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先河.此后,我国心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年开展心脏手术14万例,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

  • 中国体外循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作者:黑飞龙;龙村

    1 体外循环专业的职业特点和人员状况体外循环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专业性强、专业面窄、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度大等特点.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挂靠在外科、麻醉、危重症和护理等专业.但体外循环专业作为一门特殊的专业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风险性较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严重影响患者的诊治疗效.随着心脏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的指征不断放宽,高龄和低龄患者、危重患者及各种复杂病例越来越多,心脏手术的完成对体外循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普及,对体外循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问渠哪得清如许——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教育

    作者:李景文;龙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培养出具有医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既有临床经验、又有科研能力的优秀体外循环人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着手从新人科的医生、进修医生、徐州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等几个方面狠抓体外循环专业基础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体外循环教育的过去阜外医院由过去的部队医院转为地方医院,在几任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狠抓体外循环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教育资源及场地的限制,仅有短期的进修医生教育和有限的研究生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体外循环专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缓解了体外循环人才供需不足的矛盾,为体外循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体外循环教育和人材培养

    作者:章晓华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体外循环诞生以来,体外循环为心脏外科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体外循环相关设备、装置改进,以及对体外循环患者的病理生理认识不断深化,体外循环技术及其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心脏直视手术之外,体外循环在循环和呼吸辅助、心肺复苏、局部组织灌注、全身热疗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