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중국소독학잡지
- 主管单位: 消毒与灭菌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672/R
- 国内刊号: 杨华明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两种即用型过氧乙酸消毒剂消毒相关性能研究
目的 观察两种即用型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消毒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对两种即用型过氧乙酸消毒液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和腐蚀性进行实验室和模拟现场消毒实验.结果 甲乙两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含过氧乙酸分别为74.3 g/L和74.6 g/L,含过氧化氢分别为128 g/L和321 g/L.以浓度为2000 mg/L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甲作用1.5 min,对悬液中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止血钳和内镜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全部合格.用浓度2000 mg/L的过氧乙酸消毒液乙作用5.0 min,对悬液中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止血钳和内镜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多数不合格.甲乙两种过氧乙酸对金属腐蚀性存在差异,后者对碳钢基本无腐蚀.结论 两种即用型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腐蚀性均存在差异,此可能与产品中附加物有关.
-
不同手卫生方法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影响
目的 了解3种不同手卫生方法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的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方法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 用含氯己定醇快速手消毒剂擦拭手,手卫生效果合格率为82.47%;用洗手液洗手后,再用氯己定醇快速手消毒剂擦拭手,手卫生效果合格率为81.03%;单独用洗手液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手卫生效果合格率为49.48%.结论 氯己定醇快速手消毒剂在手卫生处理中起主要消毒作用,单独使用洗手液进行手处理,手卫生效果较差.
-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现状与防控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某院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污染状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消毒和冲洗方法对DUWL进行处理,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监测常态工作下DUWL水样132份,合格率为24.24%,菌落总数中位值为595 cfu/ml;使用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消毒后即时和1 d(24 h)检测水样菌落数中位值均为0 cfu/ml,与消毒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7、14 d水样菌落数中位值分别为190 cfu/ml、445 cfu/ml、430 cfu/ml、450 cfu/ml,与消毒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态工作下DUWL存在污染,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可有效控制污染;建议应从口腔综合治疗台的生产、材料选择、安装、使用等环节制定防控感染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制度.
-
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微生物学监测与空气消毒方法效果的研究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空气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帮助制定个性化环境消毒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设作实验对象,按照不同时间段对重症监护病房空气环境微生物学分布情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毒方案,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空气消毒改善效果.结果 实施消毒监管后,重症监护病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明显降低.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可以用于病房空气环境消毒方案的调整,从而改善病房消毒效果,避免致病菌的传播,对由空气传播的医院感染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
度米芬复方手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研究
目的 观察度米芬复方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和毒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实验方法,对该手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 该手消毒剂由十二烷基二甲基二苯氧乙基溴化铵(度米芬)1000 mg/L与中草药提取物复配而成.以该手消毒剂原液对悬液内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对悬液内的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4.0.用该手消毒剂的原液擦拭受试者手部皮肤作用1 min,对手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86.该手消毒剂原液对豚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手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皮肤无刺激.
-
北京市某区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影响手卫生的各种因素,为加强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和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某区辖区内40所托幼机构人员手卫生管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40所托幼机构采集288名人员手标本,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50.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洗手水源水、洗手搓揉方法、洗手液和肥皂盒污染是影响手卫生质量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揉搓方法和清洁剂污染成为影响手卫生的独立因素.结论 揉搓方法和清洁剂污染是手卫生不合格的危险因素,因此托幼机构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
ATP生物荧光法在洗手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ATP生物荧光法在洗手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与菌落计数法作平行比较.结果 编号A、B、C等3种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分别检测108例、96例、108例医务人员洗手效果,洗手后RLU值下降率中位数依次为96.46%、94.34%和96.61%;菌落计数法检测洗手后细菌菌落数下降率中位数为99.61%.经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各种仪器/方法洗手后RLU值/细菌菌落数的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洗手后RLU值/细菌菌落数的下降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来评价洗手效果具有可行性,本研究推荐洗手后ATP生物荧光法检测RLU值下降率≥90%作为评价标准.
-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和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控制院内感染和传染病发生.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灭菌参数实时监测方法,对哨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哨点医院各种类型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肉眼裸视法与放大镜法合格率均为88.28%,ATP含量中位数值为1937 amol/件;医院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指标均合格,物理参数监测问题突出,灭菌器中温度均匀度≤2℃的仅占33.33%,灭菌温度实测值高于设定值+3℃的占80%以上,灭菌时间实测值符合要求的仅占38.09%;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指标均合格.结论 医院清洗灭菌控制措施存在薄弱环节与感染风险,应加强清洗消毒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医护人员相关培训.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展趋势分析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发展趋势,为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某综合医院患者送检标本MDR-AB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和防控措施.结果 MDR-AB月检出率的ARIMA预测模型为▽12xt=μ+0.7622εt-1+εt;模型预测2016年MDR-AB月检出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32%,预测值与实际值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MDR-AB检出率存在周期变化和长期增长趋势,适用于ARIMA模型进行预测,可为临床早期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军队疗养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部队疗养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状况,为疗养机构监督管理及制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军队部分疗养机构卫生管理与卫生消毒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本次监测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手、拖鞋、被服、茶具和车辆等7种对象中,选择疗养机构工作人员手和复用拖鞋监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军队疗养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仅为22.16%,复用拖鞋携带真菌数高值达2500 cfu/cm2,真菌卫生指标合格率仅为7.71%.结论 军队疗养机构卫生质量总体较差,工作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较低,应当建立疗养机构卫生标准.
-
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手卫生工作的落实情况,规范手卫生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督导的方式,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采用Epidata3.1录入,应用Excel、SPSS16.0进行资料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所有医护人员中,护士在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度及依从性、正确性高,保洁人员手卫生的知识知晓率、依从性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二级医疗机构要低于三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结论 应加大手卫生的培训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备设施的配备,提升医护人员整体手卫生执行水平,保障清洁的手,以提供安全的诊疗服务.
-
综合评价法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结果 传统的单因素评价只能对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而综合评价方法能结合多个指标从总体上对对象进行评价和优劣比较.结论 综合评价够从总体上对涉及多个评价指标的不同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实现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评价工作的目的;优劣解距离法和层次分析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评价方法,也可以通过序号总和理论来综合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
-
2014-2016年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实时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布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控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某医院微生物室分离的CRAB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47株鲍曼不动杆菌(AB)中CRAB检出率为39.7%,院内感染的CRAB占感染总数的73.4%;CRAB多见于老年患者,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和分泌物,分别占78.0%和16.3%;其科室分布主要是综合ICU、含专科ICU的急诊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19.5%、15.2%、12.6%和12.4%;3年药敏结果统计显示,CRAB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头孢替坦耐药率均为100.0%,C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AB(P均<0.05).结论 CRAB检出率较高,感染主要来自院内,分布相对集中,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高危人群CRAB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干预.
-
不同清洗剂对呼吸道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
呼吸道感染是医院常见的流行性感染,多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1〕.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呼吸道手术治疗器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呼吸道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对其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若清洗不彻底,残留在器械上的血渍等有机物会阻碍消毒灭菌因子的穿透,大大影响灭菌质量〔2〕,很容易造成侵入性操作及手术的感染风险. 对手术器械的有效清洗是确保灭菌效果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为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比较了不同清洗剂对污染的呼吸道腔镜和管镜等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
-
苏州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口腔科诊疗环境特殊,牙科器械的高速旋转以及大量有创操作,导致其环境中存在大量致病微生物和气雾〔1〕. 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容易引起医患间以及患者间发生交叉感染〔2〕,医院感染风险巨大. 做好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对于保证医患诊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苏州市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2015年9月,苏州市卫计委委托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口腔专业质控中心及卫生监督所,专门对72家机构进行了现场督查.
-
中国消毒新技术发展近况
消毒技术应用广泛,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传染病控制、医院感染控制、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等凡需进行微生物控制的领域和行业都离不开消毒.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消毒学发展迅速,消毒新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单过硫酸氢钾、微酸性电解水、茶多酚等新消毒剂以及低温灭菌器、空气消毒器及新型热力消毒器等消毒设备的研究进展.
-
抗生素锁封技术用于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置入导管已成为危重症病人救治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液体、营养素及血液制品等的输注,并可用于检测急危重症患者的在血流动力学上的变化. 但导管使用同时也常伴随出现相关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特别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 CS-BSI/CR-BSI )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天数,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会统计发现,在ICU中每年发生CR-BSI感染约为8万,在整个医疗系统范围内,预计每年发生的病例数可达25万〔2〕. 多项分析显示由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的发病率升高以及医疗费的增加,其花费已经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2〕. 为此对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护人员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抗生素封管技术( Antibiotic Locke Tenchnique ,ALT)在防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有研究和报道证实抗生素锁封技术( ALT)可以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 -BSI ) ,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明显下降,进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据此,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抗生素锁封技术的产生及使用现状等方面论述抗生素锁封技术防治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医院感染病原体研究进展
根据2002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感染事件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1〕.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处理、治疗和上报这整套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尤其重要,其中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分析研究又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基层医院的感染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抗菌治疗往往是经验治疗. 因此,了解当地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规律对前瞻性地防治医院感染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
一起腺病毒疫情控制的现场处置与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腺病毒疫情控制现场的消毒隔离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核实诊断、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腺病毒疫情控制现场的消毒隔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对现场实施空气、饮用水、餐饮具、生活用品、粪便污物和环境物品等连续消毒处理以及实施隔离治疗等应急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结论 采取的各项措施是有效的,对控制腺病毒疫情具有借鉴意义.
-
某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某国产一元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消毒效果等性能,并对其临床适用性做出预判.方法 以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相关检验方法、评价判定为依据,对该消毒液实验室及模拟现场消毒和灭菌效果等进行检测.结果 该消毒液含过氧乙酸为1.52 g/L,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性;对枯黑芽孢作用2 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作用15 min,可达到灭菌效果;以手工或机洗方式对模拟内镜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5 min,可达到消毒要求;以手工清洗方式对模拟内镜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5 min,可达灭菌效果;连续使用时间可达7d.结论 该过氧乙酸消毒液与传统二元过氧乙酸消毒液相比,具有使用方便、对不锈钢及碳钢无腐蚀性、储存稳定性良好、消毒灭菌效果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精密仪器内窥镜等的消毒和灭菌.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ICU住院天数、插导尿管的时间、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使用三联以上抗菌药物,检出CRAB前使用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抗菌药物的天数在CRAB和CSAB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将低蛋白血症(OR=7.78,P=0.005)、碳青霉烯类(OR=51.71,P=0.005)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OR=7.57,P=0.023)纳入危险因素模型.结论 C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低蛋白血症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CRAB组在治疗和防控的医疗成本高于CSAB组.
-
一种新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装载架对灭菌循环的影响
目的 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装载架,提高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的成功率和灭菌物品的装载量.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对腹腔镜、输尿管镜和泌尿外科腔镜等灭菌物品进行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过氧化氢浓度低、压力检查失败、操作者取消和电源故障等灭菌取消原因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中由过氧化氢浓度低和压力检查失败所引起的灭菌取消的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新型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装载架,能够有效提高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的成功率.
-
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硬式内镜清洗效果的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使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测定硬式内镜预冲洗前、酶液浸泡刷洗后、干燥柜干燥后器械上ATP残留量,以评价硬式内镜的清洗效果,为改进和规范硬式内镜清洗流程,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和感染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带光源的放大镜观察法和细菌培养计数法观察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结果 两组在酶液浸泡刷洗后、干燥柜干燥后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与预冲洗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预冲洗前、酶液浸泡刷洗后、干燥柜干燥后器械合格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细菌计数法比较两组在干燥柜干燥后器械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带光源的放大镜目测法有误差;实验组硬式内镜器械的管腔内、钳齿处检测到的ATP含量较高,根据ATP含量有针对性的清洗,可以提高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结论 硬式内镜的清洗效果可以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进行评价,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
-
西安市部分医院口腔科物体表面消毒与手卫生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西安市市管医院口腔科物体表面消毒与手卫生情况,探讨提高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方法 参照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2015年对西安市52所口腔诊室的环境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分析菌落总数和致病菌情况.结果 共检测样品197份,2014-2015年环境卫生学不合格率为11.9%和15.5%,低于2012-2013年的27.1%和22.4%(χ2=4.199,P=0.242);6份物体表面不合格样品和3份致病菌检出样品均来自二级医院.结论 西安市口腔科应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和合格率;并应加强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培训,确保诊疗环境安全.
-
持续佩戴一次性医用无菌手套时手部原有残留细菌增殖调查
目的 了解持续佩戴一次性医用无菌手套后手部原有残留细菌的增殖情况及医务人员对该情况的认知程度.方法 选择静脉采血护士作为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不洗手直接戴无菌手套,另一组规范洗手后戴无菌手套;2组志愿者分别于戴手套前、戴手套后0.5~3.0 h采样,进行手部细菌学监测,计数菌落数.随机抽取全省8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持续佩戴手套后手部残留细菌增殖情况的认知程度.结果 未洗手直接戴手套及洗手后戴手套,手部平均菌落数均随戴手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未洗手直接戴手套后手部细菌增殖较洗手后戴手套更加明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持续佩戴手套后手部残留细菌的增殖情况知之甚少.结论 长时间佩戴手套后手部细菌将不断增殖,应对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其规范使用医用手套.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8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