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중국소독학잡지
- 主管单位: 消毒与灭菌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672/R
- 国内刊号: 杨华明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2015-2017年郑州市某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连续3年现患率调查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8月5日、2016年7月13日、2017年7月20日所有住院患者,并对3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12%、2.38%和1.90%,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分别为2.22%、2.53%和2.06%.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现患率高,其次是内科和外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为手术部位和泌尿道.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18.97%),鲍曼不动杆菌10株(17.24%)、铜绿假单胞菌9株(15.52%).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应加强对感染高发科室、部位以及病原菌的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
尿道口清洁消毒方法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效果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尿道口的不同清洁消毒方法 对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医疗机构不同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方法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的部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0篇,涉及患者19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氯己定消毒液、碘伏消毒液、无菌水和生理盐水等不同方法擦拭清洗尿道口,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以概率排序氯己定消毒液居首位.结论 不同清洁消毒方法处理尿道口对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没有差别.
-
医院神经外科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颅内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专项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65例,发生术后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0%,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年龄>55岁、插管和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和住院15 d以上构成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颅内手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危险因素明确,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该医院住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0例,感染率为34.9%.从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8株、革兰阳性菌9株和真菌3株.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高龄、术后低温、进食及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体温、引流时间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疤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疤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和病原菌检验技术,对某医院行第二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及其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行剖宫产的产妇4132例,行第二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初次剖宫产产妇;第二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属.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35岁、体质指数≥25 kg/m2、与第一胎间隔时间<5年、胎膜早破、急诊手术、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生殖道感染、阴道及肛检次数≥3次等因素,构成行第二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疤痕子宫产妇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的产妇,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消毒剂中多种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
目的 研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同时对不同消毒剂中的多种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C18柱作为分离柱的反相高液相色谱法,通过梯度洗脱,对复方化学消毒剂中苄索氯铵、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生、氯己定、度米芬和5中长链及短链苯扎氯铵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等10种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在本研究建立的条件下,10种消毒剂有效成分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值>0.9995),低浓度加标回收率82.8% ~113.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 ~8.9%;高浓度加标回收率92.3% ~107.5%,RSD为1.5% ~5.4%.方法检出限为0.6 mg/L~10 mg/L,定量限为2 mg/L~30 mg/L.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
一种氯己定醇碘复方消毒液的相关性能研究
目的 观察氯己定醇碘复方消毒液的消毒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氯己定醇碘复方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其相关毒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液由浓度为1970 mg/L有效碘、2230 mg/L醋酸氯己定与体积分数30%乙醇组成.以该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1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4.00.擦拭消毒1 min,对受试者手和皮肤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该复方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方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使用安全.
-
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器械模块化处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模块化处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器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评估消毒灭菌消耗和提高各处理节点的速度,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使用模块化处理手术器械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模块化处理后器械包的总件数和质量问题明显减少;器械清点时间、消毒灭菌消耗以及差错率都明显降低.医护人员满意度则明显提高.结论 模块化处理冠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器械不仅能减轻护理工作量,且可节约费用、减少器械损耗和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
微生物一次性过滤效率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研究微生物一次性过滤效率检测方法 .方法在空气动力测试平台采用PLG 2000气溶胶发生器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黑曲霉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性能和浓度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使用PLG 2000气溶胶发生器发生黑曲霉孢子气溶胶时,黑曲霉菌菌数的80%被采样器第3、4级捕获,其粒径主要分布在2.1μm~4.7μm之间;理论初始浓度3.53×103 cfu/m3~3.53×104 cfu/m3.白色葡萄球菌菌数80%被采样器第5、6级捕获,粒径分布在0.65μm~2.1μm之间,理论初始浓度7.06×103cfu/m3~7.06×104cfu/m3.结论 PLG2000气溶胶发生器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可用于风道式净化装置除微生物净化性能的评价.
-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化,为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11-2016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 该医院连续6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504株,主要分离自痰标本,构成比为73.48%.该医院临床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量逐年递增,而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逐年降低;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3种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从趋势图上看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建议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谨慎选择.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毒液中柠檬酸等有机酸的含量
目的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消毒液中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消毒液中柠檬酸、L-苹果酸和乳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观察.结果 在本研究建立的液相色谱条件下,检测消毒液中柠檬酸、L-苹果酸和乳酸线性相关性好,相关系数r>0.995,平均回收率为99.6% ~99.8%,RSD均小于1.0%.结论 HPLC法测定消毒液中柠檬酸等3种有机酸含量柠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普外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实施手术的所有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两年间共实施手术127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3例,感染率为1.02%,年龄、住院天数、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无糖尿病均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60岁)患者的身体免疫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合理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0.5 h~2 h)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
新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医疗器械消毒性能研究
目的 研究新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医疗器械消毒相关性能.方法 通过医疗器械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对该新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医疗器械实际消毒效果和连续使用稳定性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加速试验观察原液稳定性,并进行金属腐蚀性试验.结果 含过氧化氢59.4 g/L的该新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浸泡作用5 min,对污染在医疗器械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浸泡作用15 min,对污染在医疗器械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达到完全杀灭.该新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医疗器械连续浸泡使用14 d后,作用10 min对医疗器械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为3.54.该消毒液密封包装37℃储存3个月,过氧化氢含量下降率<10%.结论 该新复方过氧化氢消毒液性能较稳定,可用于医疗器械高水平消毒.
-
某部腺病毒55型暴发疫情的消毒处置经验与思考
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可导致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和肝脏等感染,且易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腺病毒55型是由腺病毒11型与14型基因重组产生的重组腺病毒,近年来,军营中已有多起55型腺病毒暴发疫情〔1,2〕.2018年2月,某部发生腺病毒暴发疫情,在多部门组织协调、严密防控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反思疫情处置措施,对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
流动采血车消毒状况探讨
在血站采血过程中,流动采血车是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的主要场所.流动采血车每年采集血量占血站采集血液总数的90%以上,承担着血液采集的主要任务,为临床求治和治疗病人提供安全与充分的血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除去初筛不合格人员,每年通过血站采集回来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的还有4%左右.因此,进入流动采血车的人员健康状况复杂多样,加之人员流动频繁,非常有可能将一些有传染性的病毒或细菌带入到车内.因此,流动采血车作为特殊医疗环境,其日常有效的清洁消毒至关重要.这对如何保证流动采血车内的生物安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
消化内镜安全储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消化内镜(以下简称内镜)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诊疗精密医疗仪器,在20世纪中期逐渐发展起来,并随着疾病诊断与治疗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涌现,消化内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1〕,但通过内镜引起的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已成为新的问题而备受关注.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加州大学洛杉矶医疗中心(UCLA)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发生从污染内镜获得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造成2名患者死亡,7名患者确诊为 CRE感染阳性,超过170名患者因为ERCP诊疗的原因暴露在感染风险之下〔2〕.2016年美国急救医疗研究所公布的十大医疗技术危害中,内窥镜感染位居首位〔3〕.在美国和加拿大相关内镜再处理21例失败事件中有2例是内镜储存的原因造成的〔4〕,但内镜储存这个重要的环节在国内被很多人忽视〔2〕.清洗消毒合格的内镜在储存后再使用的安全性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现就消化内镜安全储存作一概述.
-
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的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超声诊断的广泛应用,医用超声探头因频繁接触不同患者导致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存在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薄膜隔离法或采用保鲜袋包裹探头〔1〕、化学消毒法包括用75%乙醇擦拭探头〔2〕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法〔3〕等方法 预防和阻断超声探头的交叉污染.由于这些消毒方法 操作繁琐、易损伤探头、消毒时间长,所以依从性较差.近年来,不断有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进入市场,此类具有消毒功能的耦合剂具有杀菌快捷、使用方便、能同时对探头和患者皮肤一步消毒到位等诸多优点而被超声科医生广泛接受〔4,5〕.本文就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陕西省144所医院眼科手术器械处置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处理眼科手术器械的现状,加强相关器械消毒规范化管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陕西省所属144家医院CSSD处理眼科手术器械的实际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调研.结果 有112家医院CSSD在处理眼科手术器械时发生器械损坏;有半数以上CSSD眼科器械处置人员培训不到位;有103家医院未匹配专用的清洗工具和设备;69家CSSD没有建立眼科精密器械处理流程.结论 陕西省半数以上医院CSSD存在处理眼科器械不专业、不规范和设备不配套问题,应加强专业人员培训,配备专用清洗工具和设备,建立眼科器械标准的处置操作流程,提高眼科手术器械质量.
-
某三甲中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风险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探讨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三甲中医院2014-2016年间159例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3间每年的锐器伤发生例数及既往暴露例数呈稳定趋势,既往暴露例数占15.1%;159例锐器伤中,多集中在普通病房、急诊和手术室,分别占47.1%、17.6%和14.5%;职业类别显示护士的发生率高,其次是实习生,分别占49.7%和26.4%;暴露程度发生率高的是表皮层受损,占60.4%.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多集中在拔针、处理锐器、缝合,分别占27.1%、17.6%和11.9%;右手锐器伤发生率高;导致锐器伤发生的暴露器材主要为头皮针、注射器和缝合针,分别占44%、24.5%和10.7%.暴露源血源性病原体分布中,乙肝占49.7%.结论 锐器伤对该院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较大,医务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强化标准预防,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完善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
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感染控制现状调查与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感染控制现状,为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控措施,对某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感染控制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 强化干预后,不同岗位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从干预前的60.2%提升至干预后的87.4%;各项感染控制措施落实合格率从干预前的58.4%提升至干预后的95.7%,表面消毒正确性和洗手正确性均达到100%,采集用具的安全性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各项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血小板采集全过程的感染控制质量均明显提高.
-
新型轴节器械清洗架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自行设计制作轴节器械清洗架,在保证轴节器械清洗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支出.方法 针对轴节类器械的结构特点,设计专用的清洗固定架,应用于轴节类器械的机械清洗.结果 使用轴节器械清洗架,可保证轴节器械的清洗质量,同时提升了2.8倍的装载量,节约了65%成本支出.结论 自制轴节器械清洗架操作简便,可按需分隔,方便清点、核对和检查,省时节力,能显著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
集中管理模式下质量控制指标对消毒供应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集中管理模式下,质控指标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评价,为完善改进质控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2016年2-12月和2017年2-12月主要质控指标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待灭菌器械清洗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2017年较2016年均提高,湿包发生率有所下降,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待灭菌包包装不合格80%以上的原因为包内器械数量种类及功能错误、包装完好性差与闭合完好性差、标识完整性差;不良事件以无菌物品发错科室为主,占比近65%.结论 集中管理模式下,复用诊疗器械的清洗、灭菌和供应质量在质控指标监督下有所提高,评价指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质量持续改进.
-
微血管减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调查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对某医院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微血管减压术患者377例,手术部位感染21例,感染率为5.57%,其中器官腔隙感染15例,占总感染例数的71.43%;表浅切口感染5例,占23.8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洗头、术前高血糖、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 min等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
-
不同型号人工鼻防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型号人工鼻防菌效果,探讨其对防控感染的意义.方法 通过细菌培养方法,对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不同型号人工鼻防菌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经对每组20例患者观察结果显示,用疏水性人工鼻滤菌效果好,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结论 以疏水型人工鼻综合防控呼吸机相关肺炎更有意义.
-
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特殊污染物骨粘固剂的清洗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 对手术器械上特殊污染物骨粘固剂的清洗效果,以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抽取2017年4月1日-6月1日期间,污染手术器械上附着有骨粘固剂材料的换药碗、骨膜剥离子等手术器械共计480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0件,在相同时间内,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器械清洗方法,试验组采用75%乙醇及压力蒸汽喷枪进行处理.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器械清洗结果 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目测结果对照组清洗合格204件,清洗合格率为85.00%;试验组清洗合格228件,清洗合格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75%乙醇和压力蒸汽喷枪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粘固剂污染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
-
2011-2016年天水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天水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及变化趋势.方法 2011-2016年对天水市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采样监测和分析.结果 6年共采样8082份,总合格率为95.69%,2011-2016年合格率分别为91.50%、92.51%、95.79%、97.39%、97.15%和9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7.35%和88.74%;灭菌器械、内窥镜、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和高压锅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6.28%、96.72%、97.06%、97.96%、99.70%和100.00%,空气、物体表面、灭菌器械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天水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提高消毒质量.
-
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医院手卫生设施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福田区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及管理现状,查找手卫生设施不足原因,提出有效对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手卫生设施要求设计调查内容,调查辖区14家综合医院98个手卫生设施情况.结果 92.85%的医院执行消毒效果监测;90.81%的科室制定了手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手设施方面,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干手物品与设施、速干手消毒剂配备率分别为82.14%、96.43%、86.90%和98.81%;外科手设施方面,78.57%洗手池池面能保持光滑无死角,做到每日清洗与消毒,水龙头设置达标率为71.43%,清洁剂及干手物品配备率100%.78.57%外科手消毒剂采用非手触式,外科洗手流程图及计时装置配备率均为78.57%.结论 辖区医院手卫生设施在较为良好的情况下,仍需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监督指导.
-
泌尿外科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泌尿外科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81株,其中有31.5%分离自男性患者,65.5%分离自女性患者;产ESBLS菌株由2013年占比为77.8%下降到2016年的47.4%.泌尿外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均比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但也检出2株耐碳青酶烯类大肠埃希菌.结论 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普遍耐药,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评价控制效果,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某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发病率为2.9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52%;患者日感染发病率为10.60‰,患者日例次感染发病率为12.77‰;千日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25.23‰,千日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1.54‰,千日血导管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4.2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22%.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生率高,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应继续加强目标性监测,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措施和管理理念.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8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