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纤溶状态的临床比较观察(摘要)

    作者:孟涛;贾莉慧;张晋兰;胡凯;周春兰

    通过定量检测D-二聚体,了解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各亚型及急性心肌梗塞的纤溶状态,从血栓形成后继发性纤溶角度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差异.

  • 心脏原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摘要)

    作者:阎德民;修宗谊;谷春久;杨耀晨

    1 临床资料1980~1999年4月我院共收治心脏原发肿瘤病人159例,男59例,女100例,年龄10~70岁.其中良性粘液瘤152例,恶性粘液瘤3例,恶性间皮瘤2例,恶性血管内皮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起病至就诊时间3天~10年,首诊偏瘫者7例,首诊以右下肢动脉栓塞1例.

  • 三磷酸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剂量试验(摘要)

    作者:田智华;卢培欣;包学恩;王景乾;董丽华;孙玉霞;王艳萍;刘穗媛;崔友国;周春艳;鞠衍松

    1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1996年~1999年本院就诊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7~70岁,体重45~90 kg.其中冠心病5例,预激综合征3例,其余无明确病因.

  • 高脂蛋白(a)血症遗传模式及其遗传度的探讨

    作者:裴卫东;高岩;张健;吴锡桂;惠汝太;陈佰玲;王兴宇;孙余华;刘东海;徐晨;叶珏;刘力生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血症的家族聚集性、遗传模式及其遗传度.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3个高脂蛋白(a)血症家系(先证组,104人)及26个正常对照家系(对照组,153人)以二项分布(p+q)n的数学模型及χ2检验判定家族聚集性.以Penrose法和Falconer回归法进行遗传模式及其遗传度的估算.结果:先证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31.94%,与对照组8.82%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将其按父母、同胞、子女分组分析,调整其它影响因素,先证组同胞中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项分布显示,先证组实际频数大于二项分布的理论频数.结论:高脂蛋白(a)血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患性,遗传度为90.6%,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诊断分析(摘要)

    作者:朱鲜阳;张玉威;韩秀敏;盛晓棠

    1 临床资料我院从1966年7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28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47.0岁(平均14.2岁).有心悸、气短病史者16例,其中有晕厥和心力衰竭史者2例;平素无症状,因发现心脏杂音就诊者10例.

  • 心脏手术中用不同剂量抑肽酶动脉过滤网的电镜观察

    作者:曹新来;胡小琴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血细胞在动脉过滤网表面粘附、聚集及纤维蛋白沉积的情况,评价不同剂量抑肽酶的抗炎作用.方法:12例双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抑肽酶(aprotinin)全剂量组(n=6)及抑肽酶半剂量组(n=6).CPB结束时取动脉过滤网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抑肽酶全剂量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光洁,偶见白细胞粘附;抑肽酶半剂量组过滤网表面可见纤维蛋白沉积,大量白细胞粘附、细胞聚集、成簇,伴有多形态伪足.全剂量组粘附度为2.50±0.28,明显低于半剂量组5.30±0.51,两组粘附度计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剂量抑肽酶可减少白细胞在异物表面的粘附、聚集及纤维蛋白的沉积,抑制接触激活系统,减轻炎性反应;而半剂量抑肽酶效果不明显.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给糖量及血糖变化的观察(摘要)

    作者:吴蔚宇;高天华

    近年发现麻醉手术刺激引起应激可致血糖升高,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人工心肺机的不同预充又直接影响血糖值.为此我们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给糖量及血糖变化进行观察.

  • 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时红细胞免疫状态与过氧化脂质的改变

    作者:陈灿;李沛;王伟;陈建英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功能不全时红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将98例患者按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轻度心力衰竭(心衰)组36例、中度心衰组33例及重度心衰组29例,另有健康对照组48例,检测其红细胞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过氧化脂质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均显著下降(P<0.01),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过氧化脂质则明显升高(P<0.01),其变化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更加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受体花环率与红细胞免疫增强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1),与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过氧化脂质呈显著负相关(r=-0.87、-0.81,P<0.01).结论:提示风心病心功能不全时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与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改变及过氧化脂质增加有关.

  • 白细胞滤过器在心脏停搏液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军;徐志云;朱家麟;王志农;王连才;张宝仁

    目的:研究白细胞滤过器(LDF)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作用,探讨LDF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病人,心肌保护采用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顺行灌注,实验组(10例)于含血心肌保护液通路加用LDF,对照组(10例)未用LDF.测定滤过前后血细胞的变化、主动脉阻断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丙二醛、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滤过后白细胞滤除率为0.91±0.05(与滤过前比较P<0.05).对照组LDH由103±24 U/L升至365±89 U/L(P<0.01),实验组由110±34 U/L升至199±35 U/L(P<0.05).血清丙二醛对照组由5.55±0.34 nmol/ml增至17.31±0.58 nmol/ml(P<0.01),实验组由4.98±0.56 nmol/ml增至7.98±0.21 nmol/ml(P<0.05).主动脉阻断前全组病人心肌电镜显示肌原纤维排列整齐,肌节、肌带清楚,线粒体形态、结构尚完整,再灌注后可见电子密度降低,以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持续左心功能结果显示术后左心功能实验组较对照组恢复佳.结论:应用LDF能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起到了较好地心肌保护效果;使术后左心功能恢复加快.

  • 成人孤立性左心室肌型憩室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点

    作者:尤士杰;杨跃进;高润霖;胡奉环;王燕武;刘海波;姚民;姚康宝;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左心室肌型憩室的意义.方法:对2例经左心室造影和(或)心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UFCT)诊断为先天性孤立性左心室肌型憩室患者,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结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壁局限性瘤样膨出,其颈部明显小于扩张的瘤体和左心室腔,瘤颈处室壁异常突出,酷似心脏破裂的室壁残端,其改变与MRI或UFCT相符.但是多普勒于瘤颈处可探及收缩晚期出和舒张期入瘤体的血流频谱,说明瘤体有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非室壁破裂所致,从而构成了左心室肌型憩室的特征性改变.结论:左心室肌型憩室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所见与心脏MRI和UFCT影像结果一致.而多普勒技术对显示血流频谱特征性改变上有其诊断价值.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熊辉;吴清玉;胡盛寿;朱晓东;萧明第;许建屏;宋云虎;孙立忠

    目的:分析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AF)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在体外循环下进行CABG术患者686例,对可能与术后AF发生有关的诸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与CABG术后AF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686例患者中,140例(20.4%)并发了CABG术后AF.AF的发生与年龄,术前AF史及术前心房早搏关系密切(Logistic回归P=0.003,0.001,0.046).而与性别,心肌梗塞,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术后射血分数等诸因素无关(卡方检验及Logistic P>0.05).结论:AF同样是国人CABG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AF史及术前心房早搏是其高危因素.

  • 大动脉炎对心脏瓣膜的影响

    作者:蒋雄京;陈轶琨;吴海英;郑德裕;谢晋湘;明广华;党爱民;王静;王蕾礼;刘国仗;刘力生

    目的:研究评价290例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心脏瓣膜功能,以了解大动脉炎对心脏瓣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90例大动脉炎住院患者的病历.根据超声心动图报告了解心脏瓣膜功能.并结合临床表现如心脏杂音、脉压、心功能情况及X线胸片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对心脏瓣膜功能进行综合判断.结果:290例大动脉炎患者中,42例(14.5%)患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为头臂型或广泛型大动脉病例,其中19例(6.6%)有主动脉根部扩张,中到大量反流21例(7.2%).二尖瓣关闭不全24例(8.3%),其中中到大量反流者为6例(2.1%).轻度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分别为9例(3.1%)和13例(4.5%).结论:大动脉炎可以影响主动脉瓣及其他心脏瓣膜的功能,表现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系大动脉炎直接侵犯所致,而其他瓣膜关闭不全可能系继发损害.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心脏瓣膜
  • PQ段压低在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摘要)

    作者:洪霞;汤云法

    1 资料与方法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入我科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67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37~89岁,其中PQ段压低者36例,为PQ段压低组;无PQ段压低者31例,为无PQ段压低组.

  • 培哚普利和洛沙坦对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祥平;许顶立;贾满盈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结果:TNF-α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从时间变化看,以刺激6小时表达量高,但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量减少.培哚普利(10-6 mol/L,10-8 mol/L)和洛沙坦(10-6 mol/L,10-8 mol/L)均可明显抑制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结论:培哚普利和洛沙坦均可抑制培养的心肌细胞因子TNF-α诱导而上调的ICAM-1的表达,这可能是ACEI和AT1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时的心脏保护效应的重要原因.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进展

    作者:郭静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广泛用于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的主要方法,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但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限制了PCI的进一步临床应用.

  • 心血管病与基因突变(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

    作者:惠汝太

    心脑血管疾病传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明显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50%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没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因此寻找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素势在必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

  •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成功后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明;胡大一;王乐丰;陈方;贾三庆;李田昌;许玉韵

    目的:评价前壁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直接PTCA前后1小时记录心电图,测量ST段抬高幅度,根据术后1小时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移的幅度将29例AMI患者分为2组.A组(n=20):患者术后1小时抬高的ST段下移大于50%;B组(n=9):患者术后1小时抬高的ST段下移小于50%.左心室功能测定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急性期2组间无明显差异,在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A组较B组明显增高,分别为0.64±0.05及0.43±0.08(P<0.01),平均随访5±1个月,A组无心功能不全发生,B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结论:本研究表明,直接PTCA成功后1小时ST段持续抬高与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不佳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上应采用减轻心脏负荷措施,避免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术后随访

    作者:杨艳敏;朱俊;宋有城;任自文;袁贤奇;谭慧琼;章友华;贺丽霞;王国干;康连鸣;李建冬;章晏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次VT发作中,94.6%(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是发挥ICD有益作用的关键.

  •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和血栓前状态

    作者:谢培怡;彭放;安桂仙;李佩峰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栓前状态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20例有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根据其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n=8),和心房颤动心律组(n=12),并施行PBMV,观察PBMV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同时选择2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结果:在PBMV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的同时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下降(P<0.01).左心房血液成份在心房颤动心律组与窦性心律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0.01),其中D-二聚体和全血粘度的低切变差异显著(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基础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尤其是心房颤动者,应常规使用抗凝药.

  • 在小冠状动脉中置入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作者:党群;申翼均;孙民守;孙志元;吴世振;陈东奎;崔仁硕;高光坤

    目的: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操作者经验的积累,支架置入技术的提高和术前、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改进,已使大的冠状动脉(直径≥3.0 mm)置入支架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闭塞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但是在小血管中(直径<3.0 mm)置入支架是否也有同样好的结果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检验在小血管中置入支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我们在79例病人的83支小冠状动脉中置入了84个支架,采用的支架置入技术为支架置入后用稍大一点或相同大小的非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术前、术后予以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抵克力得)联合治疗.结果:成功的支架置入使病变直径狭窄从(79.07±15.59)%降至(-0.38±7.17)%,无支架内血栓形成,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6例病人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大部分病人(89.0%)仍保持无症状;在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中,支架内再狭窄率为29.6%.结论:在直径<3.0 mm的小冠状动脉中置入支架手术成功率高,有明显的即刻血管腔扩大,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并有可接受的再狭窄率,是安全有效的.

  • 急性心肌梗塞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摘要)

    作者:林杰;李庭富;白小涓

    本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1周内实施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临床意义.

  • 小型猪冠状动脉置入过大直径支架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

    作者:袁晋青;高润霖;宋来凤;李永利;唐承君;孟亮;袁卫民;董以谦;田毅;陈在嘉

    目的:用置入过大直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方法,在正常小型猪建立模拟人类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金属支架由316L医用不锈钢丝编织而成,将不锈钢支架固定在3.0mm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球囊上,然后通过8F大腔引导导管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为1.1~1.3∶1.结果:支架成功置入4只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在支架置入后3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发生再狭窄,平均管腔直径狭窄为(55.80±23.06)%.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内弹力板撕裂,广泛新生内膜增生及严重管腔狭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和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1.09±0.06 mm2和1.18±0.33mm2).平均百分狭窄面积为(86.80±9.24)%.结论:①使用直径过大的球囊扩张型支架可成功地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②该模型经济实用,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人类再狭窄结果十分相似,并可能有助于检测和评估再狭窄的预防措施.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春;吴宗贵;黄佐;仲人前;张玲珍;李莉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白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11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21例行单支冠状动脉选择性PTCA冠心病患者为PTCA组;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术前、术后30分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表面CD11b、CD49d和CD54表达.结果:PTCA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膜表面CD11b及CD49d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而CD54表达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PTCA可使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激活,并上调粘附分子CD11b及CD49d的表达.

  • 不同损伤时期血管内膜的增殖和凝血酶的影响

    作者:许俊堂;唐朝枢;张波;刘乃奎;侯琳;王小红;欧和生;李田昌;胡大一;翁心植

    目的:探讨内皮拉伤后血管内膜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和凝血酶对损伤血管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Fogarty导管拉伤大鼠主动脉,不同时期处死,病理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损伤血管的表达;并将离体的血管环在体外加入不同浓度的凝血酶[0 U/ml(对照组)、1 U/ml(1 U凝血酶组)和5 U/ml(5 U凝血酶组)]培养12小时,测定单位重量血管环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的掺入量.结果:拉伤后血管内膜/中膜面积值于4~6周达到高峰,7~8周增厚的内膜几乎完全消退.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血管内膜增殖反应基本一致.3H-TdR掺入于术后3日和3周出现2个高峰.加入凝血酶1 U/ml或5 U/ml,3日的3H-TdR掺入量增加,与0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3H-TdR掺入进入低反应期.结论:血管损伤后3日是细胞分裂为活跃的时期,对凝血酶促增殖作用也敏感,4周后为低反应期,因此及早有效抗凝对于控制血管增生和再狭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血管内窥镜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静;水野杏一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血栓形态与介入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应用血管内窥镜观察经介入治疗后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再通术(PTCR)组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组10例,支架置入组15例(其中8例行PTCA后支架置入)冠状动脉血栓形态.结果:在支架置入组均为附壁血栓,无一例是管腔内血栓;而在PTCR组和PTCA组中管腔内血栓分别占86%和90%,比支架置入组管腔内血栓有意义地增多(P<0.001).结论:3种AMI介入治疗中,支架植入术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PTCR和PTCA.

  • γ干扰素对兔血管内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c-myc癌基因表达和增生的影响

    作者:季军;方卫华;司履生;令文萍

    目的:阐明γ干扰素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防治再狭窄的体内机制.方法:建立兔再狭窄血管模型.将60只新西兰纯种兔分为实验组(n=30)术前1天给予重组γ干扰素和对照组(n=30)术前不给干扰素.每组分别于术后1周、2周和4周处死动物,每次10只.动态观察给予重组γ干扰素对损伤后不同时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原位表达c-myc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结果:γ干扰素显著抑制1周和4周时内膜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8.50%和58.89%;显著抑制新生内膜VSMC c-myc 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周91.45%、2周93.66%和4周52.92%.结论:γ干扰素抑制内膜VSMC增殖和再狭窄伴c-myc癌基因表达的下调,为防治再狭窄提供了一条途径.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与介入前病变形态学的关系

    作者:蔡煦;沈卫峰;于金德;张大东;张建盛;龚兰生

    目的:探讨国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类型、部位和病变血管数的关系.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选择其中65例(86个病变)术后3~16个月造影随访者,按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8),非再狭窄组(n=27),分析再狭窄与病变形态学的关系.结果:再狭窄与多个易患因子、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和前降支病变呈正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相关.再狭窄组C型、钙化病变多见,前降支病变内径丢失比回旋支、右冠脉病变大(P<0.05),半年内一支血管病变再狭窄率(10.27%)低于二支(41.10%)和三支(48.50%)血管病变再狭窄率(P<0.0001).结论:再狭窄与冠脉病变类型、部位和血管支数相关,C型及钙化、多支和前降支病变再狭窄率高.

  • 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蒋世良;曾筝;张戈军;赵世华;郑宏;金敬琳;张岩;崔炜;谢若兰;戴汝平

    目的:评价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初步疗效.方法:应用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PDA共12例.其中静脉法8例,动脉法4例.封堵前、后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PDA窄直径1.3~3.4mm,平均2.5±0.6mm.结果: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PDA,全组12例均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小PDA安全、有效,一枚弹簧栓子适用于封堵直径≤2.5mm的PDA.

  • 血管仿真形态计量技术在心血管病理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来凤;宋一昕

    血管是个中空的器官,离体后随着血液的流失,加之血管本身的弹性回缩,使离体血管腔的容积、内径和外径等明显不同于在体内时的状态.所以用目前针对一般实质器官的形态计量方法,均不适用于离体血管的形态计量,而要用离体血管的仿真形态计量技术才能使测量结果真正反映血管的生活状态.

  • <中国循环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 循环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