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观察(摘要)

    作者:余宏伟;郝冬琴;柴建文

    钙拮抗剂作为常用的降压药物,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尚有争论[1,2].本文观察非洛地平(felodipine)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IR的影响.

  • 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洪小苏;吾柏铭;方中良;陈建昌;江建良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S)患者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接受倾斜试验的42例VS患者基础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基础阳性组)14例,异丙肾上腺素(ISO)激发阳性反应(ISO阳性组)21例,阴性反应(ISO阴性组)7例.11例正常健康人倾斜试验呈阴性反应(对照组).在倾斜试验前,倾斜后5、20、45分及试验结束或阳性反应时采集外周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结果:ISO阳性组阳性反应时血压显著下降,ISO阴性组血压始终稳定.试验前有晕厥史者3组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倾斜后5分,各组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20分又明显下降(P均<0.01),与倾斜前相似(P均>0.05).阳性反应时或试验结束时,各组血浆ET水平与45分时相似,但仍明显高于倾斜前.结论:VS患者倾斜前基础状态下血浆ET水平升高.倾斜后血浆ET水平的变化与倾斜试验结果无直接关系,只是机体对体位改变或长时间倾斜后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关键词: 倾斜试验 内皮素
  • 超声心动图诊断马凡综合征(摘要)

    作者:杨冰;周启昌;范平;周新民;胡建国

    1 资料与方法我院1992年2月至1998年12月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马凡综合征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6岁.均经心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使用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3.5 MHz.嘱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心脏各切面扫查,并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右心房心室大小,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肺动脉内径及心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1的改变

    作者:蒋立新;孙宁玲;唐朝枢;庞永正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1(ET-1)的改变.方法: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Ⅰ期(高血压Ⅰ期组)25例,Ⅱ期(高血压Ⅱ期组)16例,Ⅲ期(高血压Ⅲ期组)11例]血浆ADM、ET-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Ⅲ期组血浆ADM、ET-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Ⅱ期组、高血压Ⅰ期组(P<0.01),高血压Ⅱ期组、高血压Ⅰ期组两者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高血压Ⅰ期组与高血压Ⅱ期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时血管细胞为抵消或减轻ET-1等缩血管物质的过度分泌而代偿性的合成和分泌ADM增多.

  •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张东亚;胡小琴;刘进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观察术前和术后吸入40 ppm一氧化氮(NO)其血液动力学效应,以及体外循环对其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行择期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体外循环前、后吸入40 ppm NO气体.结果:术前肺血管阻力(PVR)为20~135 kPa*s/L,肺动脉压为28/17~87/45 mmHg (1 mmHg=0.133 kPa).吸入40 ppm NO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及PVR在体外循环前、后均明显降低(P均<0.001).在体外循环前、后肺血管阻力差值(△PVR)/PVR分别为(53.2±18.5)%(P<0.001)和(22.7±22.2)%(P<0.01),体外循环前、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01).吸入NO治疗前、后肺毛细血管楔压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心排血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40 ppm NO,可选择性地扩张肺动脉,体外循环可明显减弱其效应.

  • 氨甲苯酸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作用

    作者:王浩;彭一培;汤祖辉;张忠平;张悦;章志龙;刘勇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甲苯酸在体外循环术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方法:22例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苯酸组(n=14)和对照组(n=8).氨甲苯酸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滴注和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氨甲苯酸各15 mg/kg(共30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30分和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浆凝血烷(TXB2)、前列腺素E2(PGE2)、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浓度,并记录24小时纵隔心包引流量以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测定的TXB2、PGE2、GMP-140的浓度在转流30分和手术结束时段显著高于氨甲苯酸组(P<0.01)术后24小时纵隔心包引流量氨甲苯酸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预防性大剂量氨甲苯酸在体外循环中能有效地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 混合预充液吸入麻醉药液/气分配系数的推算值

    作者:于荣国;周建新;赵伟;刘进

    目的:测定晶体与胶体混合预充液的液/气分配系数,比较液/气分配系数的推算值与实测值.方法: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将乳酸林格液、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佳乐施)、库血和人体血浆4种体外循环预充液排列组合后,随机抽取样本10份,采用注射器2次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混合预充液在37℃、33℃、29℃、25℃、21℃和17℃6个不同温度点的液/气分配系数,并与推算值比较.结果:混合预充液3种吸入麻醉药的液/气分配系数均与温度呈负相关,6个不同温度液/气分配系数的推算值与实测值呈直线关系(P<0.05,地氟醚r=0.94,异氟烷(异氟醚)r=0.95,氟烷r=0.93).结论:由公式推算吸入麻醉药混合预充液的液/气分配系数是可行的.

  • 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心包炎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

    作者:周旭辉;李向民;孟悛非

    近年来影像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心包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探讨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在心包炎诊断中的价值.

  • 联合应用普罗帕酮、安他唑啉、阿替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秋甫;王小丹;李艳芳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普罗帕酮、安他唑啉、阿替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26例单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无效的住院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男25例,女1例;停用上述药物后,联合服用普罗帕酮400~450 mg/d,分3~4次,安他唑啉300~400 mg/d,分3~4次,阿替洛尔3.125~12.5 mg/d,分1~2次,近期终点为2个月.结果:显效38.5%(10/26),有效50.0%(13/26),无效11.5%(3/26),总有效率为88.5%.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普罗帕酮、安他唑啉、阿替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 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节段动脉缓冲功能临床研究(摘要)

    作者:王宏宇;张维忠;龚兰生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测定能敏感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变化.我们应用PWV自动测量系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和外周动脉PWV进行测定,评价高血压时不同节段动脉扩张性的变化.

  • 声学定量技术对法乐四联症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摘要)

    作者:李芹;汪太平;史学功

    本文应用超声声学定量AQ技术对法乐四联症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病变组为1995年5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法乐四联症患者共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3岁~23岁,平均9.6±5.6岁.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检查并与病变组相匹配的健康者,经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共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2岁~20岁,平均10.3±5.0岁.

  • 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作者:卓德华;唐丽萍;张维忠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

  • 血流机械应力在肺血管构建重组中的作用

    作者:韩林;张宝仁

    肺血管构形重建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共同的病理特征,本文分析肺循环血管的结构特征和肺动脉高压的动脉血管所受血流机械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血流力学角度讨论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构形重建中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 预激综合征追踪13年转变为完全性房室阻滞一例

    作者:幸志强;易春涛;丁春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13年前因心动过速入院.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次/分.经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心律平)心动过速终止,心电图示:窦性P波,RR间期0.60秒,PR间期0.11秒,QRS波0.12秒,有delta波,诊断:预激综合征(B型),见图1.

  • 子宫全切术后急性肺栓塞一例

    作者:张金铎;高丽华;许静;胡亚力;马桂英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于1999年1月19日在我院妇科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手术后第2天上午平卧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带血丝,发病1小时后下床活动时突发晕厥,大、小便失禁,约10分后症状自行缓解.

  • 乳糜心包手术一例

    作者:吴忠仕;胡建国;詹樾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月,因呼吸气促就诊,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抽出乳糜样液体150 ml.后行心包内置管引流4天,共引流出300 ml乳白色液体,乳糜试验强阳性.拨除引流管后2天,超声心动图复查心包内又大量积液.

  • 变异型心绞痛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一例

    作者:高润芝;尚小明;姜玉茹;刘志陶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个月,加重5小时伴意识丧失于1999年1月20日入院.缘于1个月前,患者始有发作性胸闷,伴有咽部梗噎感及出汗,每次持续约2~3分钟,多于凌晨3~5时发作.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内血栓二例

    作者:张薇;黎莉;张运;钟明

    1 临床资料例1,女性,48岁,肺动脉高压病史3年,为排除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右心房明显扩大,右心房内可探及分布广泛的三尖瓣反流束,连续波多普勒测三尖瓣大反流压差120 mmHg(1 mmHg=0.133 kPa).在食管上段深度(距门齿约25 cm)的降主动脉短轴切面,位于降主动脉之前的左肺动脉内可探及血栓回声,约20 mm×12 mm(图1).未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左肺动脉内血栓形成,肺动脉高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结果:左肺动脉内血栓.应用尿激酶治疗3天,华法林治疗1个月后复查TEE,左肺动脉内血栓明显减小,三尖瓣大反流压差降低至60 mmHg.

  • 口服奎尼丁致额颞硬脑膜下血肿一例

    作者:袁贤奇;王国干;朱俊;宋有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1960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阵发性心房颤动(AF).1996年5月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服用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利尿补钾等药物.1998年10月,患者出现持续性AF,为转复心律,12月13日再次入院,化验:血小板233×109/L.

  • Down's综合征并二叶主动脉瓣畸形一例

    作者:曾向村;任品曾;王军;唐少华

    Downs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病.常合并心血管畸形,但合并二叶主动脉瓣畸形甚罕见,本院发现1例,报道如下.

  • 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反复心室颤动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例

    作者:陈鑫;徐明;高岩;郭子黄;肖立琼;唐建伟;蒋英硕;陈振强;秦星;鲍红光;穆心伟

    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我们对2例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反复心室颤动患者成功施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满意.

  • 单电极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心脏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一例

    作者:陈锐华;彭永平;江时森;周娟;刘保军

    我科近期应用单根电极导线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VDD)治疗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获得良好效果,国内迄今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 巯甲丙脯酸防治心肌肥厚对血液动力学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扬;马玉华;刘霞;吴翔;祝玉成

    目的:研究巯甲丙脯酸(captopril)在防治心肌肥厚过程中,对大鼠血液动力学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3组即:对照组(n=17)、心肌肥厚组(n=19)、心肌肥厚+巯甲丙脯酸组(n=24),观察巯甲丙脯酸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血液动力学以及左心室心肌α-MHC和β-MHC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①心肌肥厚组大鼠全心重/体重值及心肌Ang 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压力变化速率大值(+dp/dtmax)显著升高;α-MHC基因表达减弱,β-MHC基因表达增强.②巯甲丙脯酸组大鼠的全心重/体重值及心肌Ang Ⅱ的含量显著低于心肌肥厚组;使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使心肌α-MHC基因表达增强,β-MHC基因表达减弱.结论:巯甲丙脯酸通过抑制Ang Ⅱ的生成,逆转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心肌MHC表型的转化,有效地防治了心肌肥厚的发生,改善了心脏功能.

  • 成人动脉和心脏cDNA文库的构建及新全长cDNAs的克隆

    作者:魏英杰;丁金凤;赵勇;王新日;刘玉清;许有元;熊辉;周严;惠汝太;高润霖;强伯勤

    目的:构建成人动脉和心脏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文库,克隆多个新的全长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s).方法:应用成人动脉和心脏组织,采用Stratagene的建库试剂盒构建cDNA文库.将随机克隆5'端表达序列标签序列与GenBank/EMBL/DDBJ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新的全长cDNAs采用步移法完成全序列测定获得.结果:所建动脉cDNA文库包含2.4×106个独立重组克隆,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2.0 kb;心脏cDNA文库包含1.0×106个独立重组克隆,平均长度为1.8 kb.首批得到了8条新的全长cDNAs,已在GenBank登记注册.结论:构建符合要求的cDNA文库是克隆新的全长cDNAs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 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基质胶原重构的影响

    作者:李隆贵;林先河;耿召华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基质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高血压组(H组),安体舒通干预组(A组)、培哚普利干预组(P组)、培哚普利+安体舒通干预组(PA组)以及对照组(C组).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2月H组收缩期左心室压力下降速率(-dp/dt)显著降低;左心室重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显著增高;H组、P组、A组3组心肌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比值(Ⅰ/Ⅲ)均显著高于C组,而PA组Ⅰ/Ⅲ显著低于P组和A组.Ⅰ/Ⅲ与左心室-dp/dt显著相关.各药物干预组间血清钾、肌酐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联用能同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作用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

  • 心脏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应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在嘉

    近年来心脏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倍受人们关注.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 心血管病与基因突变(4)心房间隔缺损和心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迎龙;杜茗

    心房间隔缺损(ASD)和心室间隔缺损(VSD)的外科治疗例数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例数之首,50余年来,经历了闭式手术、低温麻醉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到目前方兴未艾的微创外科手术几个阶段.

  • 临床实践中触类旁通的经验

    作者:陈在嘉

    记得在1968年我治疗一个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年龄28岁男性工人,为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寒战高热而入院,中毒症状较重,多次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 医技创新,患者福音

    作者:孙瑞龙

    在多年来的医疗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治疗效果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创新关系极为密切.在我从事较多的心律失常治疗范围内,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多见的病情之一,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常并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而其频繁发作使患者非常痛苦,症状难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都下降,也有患者会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者有一些患者如发作过分频繁,而且年长日久,可能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预后更为严重.

  • β受体阻断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

    作者:钱学贤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为多数器质性心脏病难以避免的结局.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的广泛临床应用已使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改观,在北欧依那普利多中心协作生存研究(The Cooperative North Scandinavian Enalapril Survival Stadg,CONSESUS)中,即使用ACE抑制剂,严重心力衰竭第一年的死亡率仍高达36%,中度心力衰竭4年内死亡率为35%.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期间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雅琴;王陆建;李志苓;张水旺;曹静;张钧华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价值及意义.方法:29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n=21),未溶栓组(n=8);溶栓组根据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是否开通又分为溶栓再通组(n=12),溶栓未通组(n=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AMI未溶栓组血浆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溶栓组血浆D-二聚体较未溶栓组显著升高(P<0.05),溶栓后血浆D-二聚体较溶栓前显著升高(P<0.01),于溶栓后6小时达高峰;溶栓再通组血浆D-二聚体较溶栓未通组显著升高,溶栓前及溶栓后6小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早期已有纤溶系统亢进,应用溶栓药后进一步激活纤溶系统而发挥作用,且以溶栓再通组更显著.

  •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心室容积参数与收缩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水旺;郭文玲;陈还珍;李丽;王陆建;阎晓梅;李思进;张承刚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每搏搏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7例为患者全组,平均年龄61.2±10.0岁,平均发病时间6.6±5.8小时,其中前壁组22例,下壁组1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1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采集心肌显像资料,由计算机内已设程序自动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各容积参数.结果:①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患者全组为110.0±45.2 ml,其中前壁组和下壁组分别为125.4±43.9 ml和87.9±38.3 ml,正常对照组为74.7±12.2 ml,患者全组与正常对照组、下壁组和前壁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②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正常对照组,患者全组,前壁组和下壁组分别为25.3±5.8 ml,64.0±35.9 ml,79.0±33.7 ml和42.0±27.3 ml.正常对照组与患者全组之间差异十分显著(P<0.001),前壁组与下壁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③每搏搏出量:正常对照组,患者全组,前壁组和下壁组四者两两之间均无差异.④左心室射血分数:患者全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66±0.05比0.45±0.13,P<0.001),前壁组低于下壁组(0.38±0.08比0.55±0.11,P<0.001).⑤在患者全组,前壁组和下壁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和每搏搏出量,均呈高度正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显著负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高度负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每搏搏出量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左心室即发生重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每搏搏出量保持相对正常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每搏搏出量无关.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仅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侧面,在对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研究时,除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外,还应参考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及每搏搏出量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 依那普利抗兔心肌梗塞后心室颤动作用及其机制(摘要)

    作者:张燕;张旭明;伍卫;聂如琼;方昶;周淑娴;陈筱潮

    本实验通过观察依那普利对心肌梗塞(MI)后兔心肌电生理特性和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室颤)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的相关性,了解依那普利(悦宁定,renitec)抗MI后室颤作用及其机制.

  • 硝酸异山梨酯改善冠心病缺血区域血流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繁波;杨平;徐文贵;赵林阳;张木兰

    目的:临床上应用一种较客观简单方法评价硝酸异山梨酯改善冠心病缺血区域血流量的作用.方法:采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展开图法评价药物治疗前后缺血心肌的面积变化,以面积变化来反应缺血区域血流量的变化.结果:阈值65%:治疗前缺血心肌面积61±4 cm2,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的(32±6)%,治疗后缺血心肌面积53±7 cm2,占左心室面积的(26±7)%;阈值55%:治疗前缺血面积32±6 cm2,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的(17±6)%,治疗后缺血心肌面积29±3 cm2,占左心室面积的(15±3)%.核素面积的改变与心绞痛和缺血ST-T的变化相一致.结论:硝酸异山梨酯可以改善冠心病病人缺血区域血流量;灌注断层显像展开图是评价其作用的可行方法.

  •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肌钙蛋白T变化的比较

    作者:吴永健;陈纪林;谭晓燕;蔡强军;邱罡;朱洪;姚康宝;陈在嘉

    目的:比较不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T(TnT)变化.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UAP)、Q波型和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急诊就诊时、住院后第2、第3和第6日取血测定TnT水平.结果:35%的UAP患者TnT表现为升高,其升高的幅度(均<3.0 ng/ml)明显<非Q波型AMI(24%>3.0 ng/ml)和Q波型AMI(90%>3.0 ng/ml),且一般3天后即转为阴性,而AMI患者6天后多数仍为阳性.非Q波型AMI和Q波型AMI急诊就诊时TnT的阳性率分别为79.1%和90.7%,住院后第2日均达100%,均明显高于同时间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阳性率,两组TnT阳性在持续时间上相似,但在升高幅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灌注治疗可能会影响Q波型AMI患者TnT的自然变化规律.结论:UAP患者TnT的变化与非Q波型AMI和Q波型AMI有显著的不同.

  • 人巨细胞病毒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从新;王德胜;杨波;尹丽娅;王晶;江洪;李庚山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了人 CMV对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本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组,无血清培养细胞凋亡组,CMV感染+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组,CMV感染+无血清培养细胞凋亡组.结果:实验发现无血清培养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CMV感染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计数的结果表明CMV感染后3天的HUVEC细胞数是未感染的5倍.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表明:CMV感染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MV可使细胞耐受无血清培养条件,保持细胞增殖.结论:人CMV感染HUVEC后能够改变HUVEC的细胞增殖过程,抑制细胞凋亡,HUVEC的过度增生及HUVEC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可能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甚至破坏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脂质代谢紊乱,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 急性心肌梗塞运动异常的自发改善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跃进;胡奉环;尤士杰;刘剑萍;王燕武;武玉兰;白东峰;姚康宝;陈纪林;高润霖;陈在嘉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运动异常节段功能的自发性改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的预测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7例,于梗塞后7~14(10±3)天行基础2DE和小剂量[5μg/(kg.min)和10 μg/(kg.min)]Dob-2DE试验,6个月左右行2DE复查.用16-节段半定量分析法对左心室各节段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给予分级记分.观察随诊时运动异常节段收缩功能改善情况,并将试验时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与此对比,计算小剂量Dob-2DE试验预测急性心肌梗塞运动异常节段收缩功能自发改善的准确性,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4个异常节段中,51个节段(38.1%)收缩功能有自发改善,小剂量Dob[5 μg/(kg.min)和10 μg/(kg.min)]2DE试验对此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0.4%~88.2%、83.1%~86.7%、74.5%~80.4%、87.3%~92.3%和82.1%~87.3%,1例在Dob 10 μg时出现胸痛伴ST段抬高.无运动节段功能自发改善率和Dob-2DE预测敏感性比运动低下节段均显著为低(19.2%对42.3%和40.0%~60.0%对84.8%~91.3%;P均<0.05).结论:①急性心肌梗塞异常节段中约38.1%可发生功能自发性改善,小剂量[5 μg/(kg.min)和10 μg/(kg.min)]Dob-2DE试验对此有较准确地预测价值,仅在Dob 10 μg时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②无运动比运动低下节段的功能自发改善和Dob-2DE的预测敏感性更低.

  • 胸前导联ST段压低范围和幅度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意义

    作者:秦学文;陈淑清;陈纪林;姚康宝;杨跃进;乔树宾;姚民;刘海波;吴永健;高润霖

    目的:评价胸前导联ST段压低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及探讨其可能发生机理.方法:回顾分析了1992年~1997年期间首次住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183例.将患者分为4组: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Ⅰ组,n=56);胸前导联ST段V1~3压低组(Ⅱ组,n=31);胸前导联ST段V4~6压低组(Ⅲ组,n=23);胸前导联ST段V1~6压低组(Ⅳ组,n=73).资料分析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比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存在较大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较高.广泛ST段压低时更显著,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5.0%、12.3%(P<0.05)和8.2%(P<0.01).胸前导联ST段广泛压低总和≥0.8 mV显示预后更差,住院病死率9.4%,同ST段压低<0.2mV比差异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存在左前降支病变或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Ⅰ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布范围和压低幅度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可能提示心肌梗塞范围较大,或同时存在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关键词: 心肌梗塞 ST段压低
  • 早发心肌梗塞患者健康子代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

    作者:赵水平;李江;周启昌;高梅

    目的:了解早发心肌梗塞家族史对健康子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了20例有早发心肌梗塞家族史的健康子代(心肌梗塞子代组)和20例无心血管病家族史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肱动脉在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发现心肌梗塞子代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7.8±4.6)%比(14.9±3.3)%,P<0.001],而2组对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24.3±8.1)%比(25.2±4.1)%,P=0.186].结论:早发心肌梗塞健康子代可能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 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珏;姚民;吴元;乔树宾;陈纪林;姚康宝;杨跃进;秦学文;高润霖

    目的:探讨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及治疗方法.方法:①确立左主干狭窄≥50%,而其它三大主要冠状动脉支及其分支均无明显狭窄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②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Judkin's法完成,于右前斜位30°投照行左心室造影,观察左心室壁运动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4942例中检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17例,占0.34%.②16例(94.1%)表现为劳力型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0例(58.8%)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V3~5导联ST段下移0.2~0.4 mV,3例(17.6%)有心肌梗塞史.③左心室造影5例(29.4%)有轻度节段性心室壁运动障碍,平均LVEF 0.69±0.08.④左主干狭窄部位:开口部9例(52.9%),中段3例(17.6%),分叉前5例(29.4%).⑤12例(70.6%)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11例(91.7%)心绞痛消失.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ICS),取得良好效果.2例内科保守治疗,1例造影后死亡.结论:临床上孤立性左主干狭窄非常少见,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治疗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佳.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入网办法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