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摘要)

    作者:李毓萍;何秉贤;张源明

    近20年来,心力衰竭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在于发现了左心室舒张功能(LVDF)不全.我们旨在通过无创性检查早期认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LVDF及运动耐量的异常,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摘要)

    作者:王欣;杨学萍;李玉光;王伟;王东明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反应物,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我们观察了各类冠心病患者CRP的水平.

  • 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朱铁兵;杨志键;马根山;尹航;钱卫冲;张馥敏;曹克将;马文珠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人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年龄≤55岁的CHD患者为CHD1组、136例年龄≥65岁的CHD患者为CHD2组及136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HhaI内切酶消化及聚丙烯胺疑胶电泳的方法确定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ApoE3/4基因型频率和E4等位基因频率在CHD1组明显高于CHD2组和对照组(P<0.01),CHD2组和对照组无差别.CHD1组与对照组血脂水平无差别,而CHD2组的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CHD1组和对照组(P<0.01).不同的apoE基因型其TC、LDL-C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是影响TC、LDL-C水平的重要遗传因素之一;ApoE4与CHD有明显的相关性,即apoE4可能是早发CHD独立的易患遗传危险因素.

  • 缬沙坦与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上的比较

    作者:谭慧琼;朱俊;于丽天;章晏;郭素芳;黄永麟;关德明

    目的:评价缬沙坦(valsartan)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4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缬沙坦组(n=75)和赖诺普利(lisinopril)组(n=71),分别接受缬沙坦80mg/d或赖诺普利10mg/d,4周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接受缬沙坦160mg/d或赖诺普利20mg/d.结果:缬沙坦与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3%和64.1%,降压程度及治疗有效率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干咳现象,而赖诺普利组干咳发生率达5.6%.结论:缬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 血管内超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理变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苏俊武;刘迎龙;徐波;谢若兰;朱文玲;凌坚

    目的:探索血管内超声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肺动脉内检查的可行性并评价肺血管病理变化.方法:对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进行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观测其管腔大小、内膜和中层的厚度以及血管的搏动性,同时与右心导管血液动力学在吸氧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肺动脉内超声能够清晰观测到其管壁的三层组织学变化,中层增厚,吸氧后肺动脉搏动性明显增强,与右心导管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有高度相关性.结论:血管内超声对肺动脉的检查安全可靠,检查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肺动脉形态学变化.

  • 无支架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术后左心功能评价

    作者:宋智钢;徐志云;张宝仁;朱家麟;郝家骅;王尔松;王连才

    目的:评价无支架自体心包瓣植入后血液动力学特性.方法:观察无支架自体心包瓣(自体心包瓣组)置换主动脉瓣病人10例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术后近期左心功能变化,并与双叶机械瓣(双叶机械瓣组)置换主动脉瓣病人比较.结果:自体心包瓣组病人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优于双叶机械瓣组,而且术后瓣膜有效开口面积大,跨瓣压差小,病人左心室功能和构型恢复较快,2年心包瓣膜功能良好.结论:无支架自体心包瓣具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特性,手术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经皮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张梅;张运;李贵双;葛志明;张薇;郑兆伦;季晓平;钟敬泉;张园园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钢丝测量冠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储备(CFR)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1例冠脉狭窄患者(冠脉狭窄组)和12例正常冠脉者(对照组)中,利用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钢丝和冠脉内注射罂粟碱测量了冠脉的血流速度和CFR.结果:左前降支冠脉狭窄远端的平均大血流速度、舒张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值和C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测值.结论:应用冠脉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测量正常和冠脉狭窄患者的冠脉血流速度和CFR,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安全、可靠,这一方法的临床应用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液动力学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内皮素受体基因在心功能不全心肌中的表达

    作者:张奎星;刘同宝;吕晓霞;朱鼎良;薛瑞贤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受体基因亚型在心功能不全心肌中的表达,并探讨它和心功能分级及心肌肥大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功能不全病人心肌500mg,同时取10例健康心肌组织作为对照.提取组织总核糖核酸并逆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后,加入特定的寡聚核苷酸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观察ET不同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ET受体基因在正常心肌组织中未见表达,而在病变心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结论:心功能不全时血浆ET水平升高,其受体并不呈反应性下调,而是表达增多,并与左心收缩功能下降程度有关.

  • 运动高血压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摘要)

    作者:黄海云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压正常者出现运动高血压即运动触发的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 48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宏;李占全;关汝明;张明;邓重信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LM)病变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及治疗.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48例LM病变(LM病变组)的临床资料与50例非LM病变(非LM病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M病变以LM远端多发,多合并多支血管病变.LM病变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心肌梗塞、室壁瘤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非LM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LM病变组不稳定性心绞痛39例,占81.25%,心电图广泛ST段缺血下移20例,占41.67%,ST段下移≥0.2mV16例,占33.33%,均较非LM病变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LM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论:LM病变有其临床特殊性:心绞痛症状重,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高,发作时心电图ST段缺血改变累及导联广泛且程度较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较好的改善症状和预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 冠状动脉内麦角新碱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旭晨;刘俊;郑晓群;吕田;朱皓;方唯一;宋道岭;柯若仪

    目的:探讨选择性麦角新碱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EMPT)方法学,诊断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射麦角新碱生理盐水,测量注药及注入硝酸异山梨酯后冠状动脉管径变化,求出冠状动脉缩窄率(EPCNR).对35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麦角新碱负荷试验,1组为20例不典型胸痛、无心电图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组为15例有胸痛伴心电图ST段上抬或下降,其中13例有20%~50%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结果:1组20例患者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管径变化显著,但EPCNR均小于50%.2组15例患者EPCNR均大于50%,其中7例诱发出了冠状动脉的100%闭塞.结论:EPCNR在50%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异性、敏感性高.当选择性麦角新碱给药诱发出冠状动脉100%痉挛性闭塞时,小剂量硝酸异山梨酯冠状动脉内注射可立即使其缓解,安全性大.

  •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2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摘要)

    作者:邓蔚;姜德谦

    本文对1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1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患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肾功能储备临床意义评价

    作者:李琮辉;田梅;王丕荣;鄢江华;尹书田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肾功能储备(renal function reserve,RFR)以及某些影响因素.方法:27例EH病人(EH组),采血、留尿后,2小时内输入复方氨基酸500ml,1小时后再采血、留尿.测定氨基酸负荷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血及尿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及尿一氧化氮、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EH组输氨基酸前,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分别为17例、16例、25例,尿一氧化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氨基酸负荷后肌酐清除率、血与尿一氧化氮明显增加(P<0.05),RFR未减少,仍达到负荷前的30%.其他指标与负荷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①作为监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RFR不如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敏感.②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氨基酸负荷后并无明显变化,说明短期的高滤过没有加重肾损害.③EH病人一氧化氮合成不足,尿一氧化氮明显降低;输入氨基酸后血与尿一氧化氮均显著上升,提示一氧化氮参与了氨基酸诱导的肾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侯嵘;刘治全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采用候选基因策略迄今已鉴定了数十种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基因.本文对其中研究为深入的8种基因在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贵双;张运

    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的活化受多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是检测标示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有用方法.

  •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张新超;徐成斌

    近年来的临床试验与基础研究表明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除肯定的降低血浆胆固醇(主要作用)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肮粥样硬化机制如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抗炎症反应、促进斑块稳定、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探讨他汀类药调脂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中所居的地位.

  • 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张新霞;崔长琮

    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儿童和年轻人发作性晕厥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对遗传性LQTS的分子遗传机制、离子通道生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的新研究予以总结.

  • Ⅰ型主动脉夹层"象鼻"手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一例

    作者:吴清玉;孙立忠;吴洪斌;吴信

    1 资料和方法患者男性,39岁.因患原发性高血压10年,发作性心前区痛3年,于1998年10月首次入我院.近半年心前区绞痛频繁发作,多于休息后自行缓解.心电图正常,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检查显示:自升主动脉近端至腹主动脉远端形成夹层,病变累及主动脉窦部.

  • Brugada综合征一例

    作者:何国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睡眠中晕厥于1999年8月31日入院.入院2.5小时左右再发晕厥,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室颤),电复律后转为心房颤动(房颤)伴发室性早博,4分后由室性早搏诱发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图1).

  • 心房间隔缺损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右上腔静脉缺如二例

    作者:钱向阳;王东进;王巍

    我们近期遇到心房间隔缺损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右上腔静脉缺如2例,现报道如下:

  • 特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一例

    作者:周泉;李志梁;付向阳;童键;欧阳伟;孙晓春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咳嗽、胸闷、气促8个月.不发烧,红细胞沉降率正常.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及超声心动图提示:两下肺片状阴影及心包积液:心包液性暗区5.4cm.

  • 旁路前传室端单向阻滞一例

    作者:楚建民;马坚;王方正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频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年,体表心电图无预激表现.入院后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继往接收2次射频导管消融术,包括心室面标测和心房间隔穿刺心房面标测消融均失败.

  • 主动脉缩窄型豹皮综合征一例

    作者:杨可平;杨彦平;袁清如;盖鲁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1999年2月发现左上肢血压190/100mmHg(1mmHg=0.133 kPa)收住心内科.患者系第二胎足月顺产,智力低下,体重较正常儿童低.6岁时右足内翻畸型明显.8岁时出现左侧肢体瘫痪,疑诊脑出血.16岁时发现右足内踝部肿物,呈进行性增大,病理诊断为神经纤维瘤.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深低温停循环后脑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管玉龙;杜月河;何美玲;杨( );万彩红;杜顺平;董培青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后脑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只幼猪随机分为实验组(n=4)和对照组(n=4),建立体外循环(CPB),行DHCA90分后恢复灌流120分,实验组动物静脉注射L-NAME1.5mg/kg,随后在60分内再给予相同的剂量.结果:实验组Na+-K+三磷酸腺苷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病理检查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损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AME对DHCA后脑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心肌细胞形态观察(摘要)

    作者:孙秀梅;于存涛;胡小琴;吕锋;刘迎龙

    法乐四联症(F4)病人随年龄增加右心室肥厚程度相应加重,我们观察了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年龄性变化.

  • 索他洛尔诱导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运田;张存泰;陆再英;吴杰;王晨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诱导在体心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同步记录12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内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探讨TdP的发生机制.结果:12只兔共诱发了19次TdP,TdP的第1个室性激动均起自单相动作电位上早期后除极(EAD)的峰值,其中10次TdP其后的室性激动均由前一个室性激动的EAD引起,后一个室性激动复极电位降至阈下后TdP终止;其余9次TdP第1个室性激动之后的室性激动在与之相应的各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上均无EAD.结论:EAD是TdP发生的始动因素,EAD产生的触发活动和三层心肌间复极离散度的明显增加在TdP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李法琦;陈运贞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细胞调亡的关系.方法:将17只SHR分为3组:1月龄SHR组(n=6)、10月龄SHR组(n=6)和18~20月龄SHR组(n=5).每组均等数按鼠龄、体重及雌雄配对配予WKY大鼠做对照.采用同位素法、电镜技术和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SHR左心室心肌细胞PKC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确定PKC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①1月龄SHR组和18~20月龄SHR组心肌细胞膜PKC活性显著低于同龄WKY大鼠组,而心肌细胞凋亡却显著高于同龄WKY大鼠组(P均<0.01);但10月龄SHR组心肌细胞膜PKC活性显著高于同龄WKY大鼠组、1月龄SHR组和18~20月龄SHR组而心肌细胞凋亡却显著低于同龄WKY大鼠组(P均<0.01);各组间心肌细胞浆PKC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SHR心肌细胞膜PKC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心肌细胞浆PKC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不相关(P>0.05).结论:心肌细胞膜PKC活性降低可能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而心肌细胞膜PKC活性增加可能与SHR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和左心室肥厚有关.因此,心肌细胞膜PKC活性的动态变化可能在SHR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重塑中起重要作用.

  • 磁场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吕安林;高歌;贾国良;郭文怡;王海昌;王小燕;杨省莉

    目的:探讨不同场强、不同作用时间的低频电磁场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新西兰白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3~7代与含5%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的混悬液100μl加入96孔板中培养,按照实验分组,每日磁场作用1次,共2日.72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和氚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数量.结果:20mT、40mT和60mT各磁场组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0min、40mT磁场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数量的降低显著(P<0.001).结论:磁场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具有强度敏感性和时间依赖性.

  • 关于微创伤心脏外科的讨论

    作者:胡盛寿

    九十年代特别是近五年微创伤心脏外科(Minimally in 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同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一样,MICS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并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学术上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科而呈现于心脏外科领域,它的出现是现代心脏外科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产物:①环心脏直视手术技术日益完善使绝大多数心脏手术得以安全、从容、成功地进行,在此基础上,使心脏手术创伤更小、减少体外循环以及输血所带来的并发症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②减少医疗费用、节省资源的思想改变着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心脏外科也不例外;③介入治疗的出现和逐渐完善,使其应用领域在心外科治疗的疾病范畴中迅速扩展,迫使心脏外科向同样的微创伤方向发展;④新的技术和器械的出现和不断更新使得MUCS发展成为可能.

  • (4)起搏器综合征

    作者:张澍

    起搏器综合征定义及发生率:起搏器综合征是指植入了永久心室抑制型起搏(VVI)后,由于心室起搏引起血液动力学不正常产生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Mitsui等于1969年首次报道1例植入VVI起搏器的患者心室起搏时有明显不适症状,表现为头晕、胸痛、气短、面部潮红、冷汗,他们称这种情况为起搏器综合征.当时作者认为这些症状是由起搏频率不正常引起,而并不知道与起搏方式有关.此后人们才逐步地认识到是由于心室起搏时房室不同步血液动力学不正常引起.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约5%~7%不等,只有血压降低而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型可达20%.1990年Heldman等报道了一组40例房室全自动双腔起搏(DDD)病人从DDD程控到VVI方式观察1周,有83%病人出现新的不适症状,有42%的病人不能忍受心室起搏.另一组报道VVI病人更换起搏器时升级为DDD后,尽管病人自觉以前的起搏方式并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不再愿意回到先前的VVI方式.因此实际上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比估计的要高.

  • 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3)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方正

    早在1970年,Mirowski和Schuder就提出安装全自动脉冲发生器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设想.直至1980年2月,美国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安装了第一台自动除颤器.10余年来,除颤器的临床应用发展迅速,病例数直线上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数十万例患者安装了除颤器,显著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 右胸外侧小切口--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

    作者:刘迎龙

    近年来,某些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几乎为零,术后生存年龄及活动量也与健康人相似,因此,如何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美观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传统胸正中切口术野显露好,易于处理术中意外情况,成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常规入路,但纵劈胸骨创伤大、出血多、易感染、遗留鸡胸及前胸瘢痕等,导致患儿的身体痛苦,产生心灵创伤.

  • 2000年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国际研讨会心血管论坛简报

    作者:戴军

    中国工程院生物医学学部主办的2000年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国际医学研讨会于4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其中心血管病论坛187篇论文涉及目前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领域.陶寿淇教授报告了中国20年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变化,其中后15年间城市居民体重指数、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男性摄入酒精、饮食总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均增高,与国人冠心病死亡率明显升高一致.

  •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116例

    作者:李守军;吴清玉;吕锋;沈向东;苏俊武;王小启;刘永民;凤伟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胸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16例,年龄3个月~50岁(5.7±6.8)岁,其中室间隔缺损66例,房间隔缺损33例,法乐四联症13例,肺动脉闭锁、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及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各1例.结果:全组1例二次开胸止血,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可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胸骨入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

  • 电视胸腔镜下动脉导管钳闭手术方法及疗效探讨

    作者:翁国星;谢琦;王欢;齐娟;姚祖武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钳闭动脉导管的手术方法,总结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36例患者,平均年龄9.08±4.96岁,平均动脉导管直径0.62±0.25cm,73.0%为管状型,其余为漏斗型,均采用大号钛夹钳闭.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在电视胸腔镜下完全钳闭动脉导管,无导管损伤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无残余分流.术后长已随访3年,均未发现导管再通现象.结论:电视胸腔镜下钳闭动脉导管可取得良好的近期与远期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作者:孙立忠;常谦;唐跃;冯钧;孙晓刚;朱晓东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方法:1999年7月至9月,对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头连线水平纵切口,长约10~13cm,"J"形纵劈上段部分胸骨,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结果:心肌阻断时间58(54~67)分,体外循环时间78(70~90)分,总手术时间4小时15分(3小时20分~4小时45分),术后住院时间12(9~25)天,输血量400(0~1600)ml,2例患者未输库血.全部患者康复出院.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术野显露良好,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右腋下剖胸小儿心内直视术

    作者:王明海;曹素文;徐振海;王建明;陆志楷

    目的:探讨右侧剖胸小切口的手术要点及手术指征.方法:本组102例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及体外循环下行小儿心内直视术,其中房间隔缺损24例,室间隔缺损68例,法乐四联症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右心室双出口、Ebstein畸形各1例.合并畸形:左上腔静脉4例,右心室双腔及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切口的正确选择是术野良好显露的前提,主动脉插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切口适用于大部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 右胸外侧小切口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793例体会

    作者:刘迎龙;张宏家;孙寒松;李守军;闫军;苏俊武;于存涛

    目的:介绍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经右外侧第4或第3肋间入胸,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793例.修补房间隔缺损180例,室间隔缺损45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2例,法乐四联症95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1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及其他畸形10例;合并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左上腔静脉,肺静脉畸形引流,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单冠状动脉畸形等.结果:本组患儿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0.38%),1例因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1例因气管插管故障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其它患儿术后并发症少.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剖胸矫治某些小儿常见的心脏畸形,它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7例临床报道

    作者:胡盛寿;郑哲;孟强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方法: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经4~6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直视下完成内乳动脉和左前降支的吻合,其中2例双支病变的患者围术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处理另外血管的病变.结果:游离内乳动脉的平均时间为55分,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1例二次开胸止血,余6例胸液量均少于20ml,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5小时,其中3例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除上述1例二次开胸止血外,其他均于术后7~10天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推广.

  •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例临床经验体会

    作者:胡盛寿;吴清玉;宋云虎;周玉燕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并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6年5月~1999年12月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例,包括经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76例和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组25例,其中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获取内乳动脉.结果:OPCAB组76例,旁路移植支数平均2.59支,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出血二次开胸3例,胸部切口感染2例,肺部并发症2例,肾部并发症1例;MIDCAB组25例,旁路移植支数平均1.10支,无手术死亡,围术期心肌梗塞行再次旁路移植手术1例,出血二次开胸1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 <中国循环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 循环
  • 医心网CCheart.com.cn--心血管专业网站

    作者:

    关键词: 心血管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