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贺东;吴清玉;许建屏;沈向东

    目的:评价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室缺)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1年6月,13例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者接受应用同种带瓣外管道矫治手术,9例应用同种带瓣肺动脉,4例应用同种带瓣主动脉,同时修补室缺.患者平均年龄10.0±5.1(5.0~27.0)岁,平均体重28.5±14.6(15.0~52.0)kg.结果:无手术死亡,6例手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平均29.7±24.4(9~90)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4.6±6.7(7~26)天.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同种带瓣外管道手术治疗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狭窄可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蔡衡;万征;林青;李晓春;张文娟;袁文利;丁春华;刘博江;张殿芬;赵俊雪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47例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38例,采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系统软件对心肌桥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8例均为前降支肌桥,在冠脉投照位中以左肩位及右肩位收缩期狭窄严重,肌桥长度平均18.8±5.1 mm,肌桥近端距第一对角支距离平均20.1±7.6 mm,距前降支起始部距离平均31.3±9.7 mm,距左冠脉起始部距离平均45.1±10.4 mm.肌桥前有动脉硬化或狭窄表现者11例(29%),合并冠脉瘘3例(8%),合并肥厚性心肌病2例(5%).结论: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左肩位造影发现率高,严重心肌桥可以造成心肌缺血.

  •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金岩;朱鲜阳;张玉威

    目的:分析75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75例住院患者中各类先天性心脏病IE的并发率、临床特点、心内膜受累、血培养和治疗情况.结果: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主动脉瓣受累的发生率高;②手术证实心内膜可有多个瓣膜及多种病变的损坏;③本组中尿检查改变、肝大和脾大的发生率及血培养阳性率下降,可能是抗生素广泛应用的结果;④75例患者中手术治疗45例,治愈44例,死亡1例,其余内科治愈13例,因动脉栓塞或心功能恶化而出院14例,死亡3例.结论:①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结合临床心功能的状况,早期手术根治,是减少IE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②赘生物侵犯主动脉瓣的机率高于二尖瓣,多起病急,短期进展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唯有尽早行瓣膜替换术.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

    作者:于伟勇;王尔松;张宝仁;王连才;金海;侯明君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显著肥大左心室的逆转和收缩功能的恢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32例左心室显著肥大患者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结果: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形态呈进行性缩小、心肌肥厚显著减轻.影响显著肥大左心室术后完全逆转的主要术前因素是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6.0 cm、舒张末容积指数≥210 ml/m2和重量指数≥150 g/m2(P<0.01).术前射血分数≥0.40者术后射血分数和短轴内径缩短率的恢复显著优于术前射血分数<0.40者(P<0.05~0.01).术后射血分数≥0.50或短轴内径缩短率≥25%与术后恢复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前左心室收缩末内径≥6.0 cm呈负相关(R2=0.55,P<0.01).结论:在左心室的收缩末内径≥6.0 cm或舒张末容积指数≥210 ml/m2、重量指数≥150 g/m2和射血分数<0.40前手术,有利于术后左心室逆转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术后6个月~1年是恢复的关键期.

  • 开博通介入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丽萍;刘秀杰;史蓉芳;何作祥;田月琴;张晓丽;杨敏福;方纬;蒋雄京

    目的:评价开博通介人肾显像对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31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并在行肾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行基础肾显像+开博通肾显像.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24(12.5±9.4)个月.结果:各种指标对再血管化治疗患者的疗效预测价值不同.从准确性方面看:开博通肾显像对再血管化治疗疗效的预测准确性为87.0%,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为89.0%,高于其他几种指标的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开博通肾显像对肾动脉的再血管化治疗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分析

    作者:李靖;刘延玲;王浩;吕秀章;程克正;段福建;杨洪昌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研究二尖瓣环舒缩速度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问的相关性,以及观察二尖瓣环舒缩速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间是否存在直线回归关系.方法:转换多普勒组织成像速度模式,取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收缩期峰值速度(S).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与二尖瓣环前间隔S、E与肺静脉D波比值(E/D),后间隔S,前壁与后壁的E/D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舒缩速度可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并且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仅与二尖瓣环收缩速度有关,而且与舒张速度也相关.二尖瓣环前间隔是反映这一现象的好位点.

  • 青年夜尿游离皮质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叶涛;刘治全;傅西汉;牟建军;杨军;高保林;纪华春;张晓红

    目的:研究青年夜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88名青年进行血压及相关因素、夜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测定.结果:青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者夜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21.57±6.28μg/8h对10.54±5.46μg/8h,P<0.05);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显著高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者,在男、女性中分别为16.90±6.50μg/8h对9.44±4.95 μg/8h(P<0.05),10.54±5.46 μg/8h对6.22±3.18μg/8h(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12.73±5.85μg/8h对7.80±4.15 μg/8h(P<0.05).结论:青年男性高血压者夜8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夜尿游离皮质醇的排泄量与高血压的家族史相关联,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提示青年高血压患者及其易感者中已存在皮质醇代谢的异常,糖皮质激素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 静脉心肌声学造影在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及血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永太;朱文玲;郑豪义

    目的:探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效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以及预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采用Hp 5500型超声心动仪,综合应用二次谐波、间歇成像和能量多普勒成像并采用高能量的超声波发射,对35例患者静脉注射利声显行MCE,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5例患者完成MCE.1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再灌注治疗患者MCE图象评分与保守治疗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共63个血管重建术相关的心肌节段,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介入治疗前MCE显示心肌有灌注(1分或0.5分)的心肌节段存活性及术后灌注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MCE无灌注(0分)的心肌节段(P<0.05),在心肌梗死陈旧期,介入治疗前MCE显示心肌灌注良好(1分)的心肌节段的存活性及术后灌注改善的可能性显著高于MCE灌注不佳(0分或0.5分)的心肌节段(P<0.05).结论:结合多种成像技术,利声显可行静脉MCE.MCE可以评估AMI再灌注治疗的疗效,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判断心肌存活性.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长江;胡申江;郑霞;武垚森;陈治奎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35例ACS病人(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病人(SAP组)及2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平均水平,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而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血清可溶性Fas配体平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血清可溶性Fas水平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γ=0.457,P<0.01).结论:研究表明ACS病人血清可溶性Fas、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有关.血清可溶性Fas可能通过维持自身免疫炎性反应而导致ACS的发生发展.

  • 别嘌呤醇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立中;江志平;黄志;徐新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冠心病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1例,对其中46例冠心病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组n=23),别嘌呤醇组给予别嘌呤醇0.4 g/d,安慰剂组给予谷维素60 mg/d;另25例冠心病尿酸正常患者为尿酸正常组,给予别嘌呤醇0.4 g/d,均观察4周,采用高精度血管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峰减速时间、峰减速率;收缩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内径缩短率,同时测定血清尿酸、血浆丙二醛水平.结果:仅别嘌呤醇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血清尿酸、血浆丙二醛水平降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增强,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E/A、峰减速率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内径缩短率有增加趋势(P>0.05),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血清尿酸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A、△峰减速率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39、-0.41(P<0.05),与△射血分数、△短轴内径缩短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25,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别嘌呤醇降低尿酸的同时,可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及其血清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戴研;高润霖;叶珏;陈纪林;吴永健;刘海波;秦学文;贾云香

    目的:从分子遗传水平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345例患者包括对照患者95例、心绞痛患者100例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确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并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为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将心绞痛患者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合称冠心病患者,对照患者与心绞痛患者合称非心肌梗死患者.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在对照患者、心绞痛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DI和II型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经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与D等位基因数目存在等级相关,相关系数0.225,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在对照患者与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患者与非心肌梗死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然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与II型相比,对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2.29及1.68(P<0.05),提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血清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呈显著相关,DD型水平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血清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均无预测价值.

  • 用介入方法获得的两个参数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陈炤炤;齐国先;贾大林

    目的:利用心脏介入技术测定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室腔硬度常数(K)和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并与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比较,旨在了解介入方法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64例接受心导管检查的可疑心绞痛患者按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10例),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12例),三支病变组(16例).行左心室造影,连续同步记录心电图、左心室压力曲线和主动脉压力曲线.根据公式计算出K值和T值.所有研究对象术前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收缩晚期峰值速度(A)、E/A值并与T值比较.结果:各病变组随着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多T值和K值逐渐增加,A值也呈递增趋势,而E值和E/A值则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A值、E值、E/A值与T值的相关性良好.结论: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用介入方法获得的T值和K值可以较敏感、客观、全面地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

  • 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效果

    作者:贾志梅;曲娜;齐国先;曾定尹

    目的:评价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预后的影响,探讨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确诊为老年UAP病人79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39)和常规药物加立普妥(lipitor)组(立普妥组,n=40),立普妥初始剂量10 mg/d,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情况(<2.6 mmol/L)增量,大剂量40 mg/d.以12导联ST段压低数值总和(∑ST)和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作为心肌缺血指标,空腹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反应蛋白、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6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同时观察半年内心脑血管事件.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压、心率、吸烟、空腹血糖及危险分层比例无明显差异.结果:6个月后共纳入病人76例(常规组,n=38;立普妥组,n=38).用药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ST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立普妥组下降更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立普妥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一氧化氮明显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反应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普妥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均少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及心原性猝死者也较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普妥组中有3例病人出现一过性血清转氨酶(ALT)轻度升高,2例病人出现腹胀.结论:①强化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UAP病人的临床预后,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及抗炎作用可能是立普妥的作用机制.②立普妥是一种疗效确切而安全的降脂药物.

  •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 Ⅱ~Ⅲ级患者的预后评价

    作者:刘晓堃;郝国桢;刘君;傅向华;张强;李世强;谷新顺;吴伟力;尚小明;姜玉如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30天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Killip Ⅰ级组91例,其中接受PCI治疗38例;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77例,其中接受PCI治疗44例.分别比较第1个月、第2~12个月患者死亡率.结果:在心功能KillipⅡ~Ⅲ级组中,接受PCI治疗患者第1个月、第2-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明显下降(6.8%vs.18.2%、9.1%vs.12.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心功能KillipⅠ级组中,接受PCI治疗患者第1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下降(2.6%vs.5.7%),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2-12个月死亡率较非PCI治疗患者无显著差别.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KillipⅡ~Ⅲ级患者1个月内行PCI治疗能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

  • 计帧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韩玮;李志坚;盖鲁粤;王立军;杜洛山

    目的:评价计帧法测定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有心脏不良事件组(26例)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64例),用计帧法测定梗死相关动脉的CTFC,以CTFC 30帧为界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者和血流缓慢者两部分,观察两部分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CTFC平均为36.78±16.32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TFC负相关(γ=-0.64 P=0.01),住院期间有心脏不良事件组CTFC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51.91±18.21 vs.25.73±7.79),有显著性差异(P=0.00).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和心脏不良事件有良好的相关性[OR=-1.73,95%可信限(CI)=-1.34~-2.23,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CTFC能较好地预测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血流正常和血流缓慢患者问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计帧法测定CTFC是一种较好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其结果和心功能、临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姚青海;崔长琮

    术后靶血管管腔再狭窄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主要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再狭窄已成为目前介人心脏医学界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雷帕霉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强调了以支架为平台的给药方式,同时也提出了应用中尚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 冠心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窦克非;杨跃进

    作为冠心病主要病理基础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常被肤浅的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脂质沉积性疾病.本义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冠心病的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冠心病 免疫学机制
  • 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波;张元震;李惠丽;黄定九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包括Ang Ⅱ的致炎症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促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取、产生氧自由基及影响纤溶功能等,本文现将AngⅡ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进展予以综述.

  • 镜面右位心主动脉瓣下隔膜型狭窄的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

    作者:周渊;戴汝平;吴清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易感冒,无发绀及晕厥史.体检心尖搏动位于右侧,胸骨右缘第2~5肋间及左缘第3、4肋间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 白塞病并发冠状动脉和腋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熊长明;蒙淑红;戴军;陈白屏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因"间断发热3月余"入院.患者于2002年4月10日出现间断畏寒、发热,抗炎治疗无效.4月16日突发意识不清,血压下降[60/50mmHg(1mmHg=0.133kPa)],超声心动图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内肿物,紧急开胸心脏探查术.

  • 射频导管消融左侧房室旁路过程中致左心室穿孔一例

    作者:杨东辉;杨延宗;骆铁波;夏云龙

    左心室穿孔是射频导管消融术的罕见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在消融左侧房室旁路过程中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左心室穿孔,并抢救成功.供临床医生借鉴.

  • 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作者:陈颖;阮英茆;李莉;徐新林;褚雁;王清峙;李晓惠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HO)-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正常(10只,正常组)和常压问断缺氧6周大鼠(10只,模型组)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肺小动脉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HO-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与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HO-1在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可作为间接反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结构重塑的参考指标.缺氧导致肺小动脉HO-1增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减少,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影响.

  • 聚-消旋乳酸-乙醇酸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损伤处愈合过程的观察

    作者:王春宁;高润霖;程树军;宋来风;郑金刚;訾振军;阮英茆;孟亮;胡文伟

    目的:了解聚-消旋乳酸-乙醇酸(PLGA)涂层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后损伤处的愈合过程.方法:用摩尔比60:40的消旋乳酸与乙醇酸共混聚合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作为涂层组,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支架置人小型猪冠状动脉,7日期与1个月期各8只猪,每只置入两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处死动物后分离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固定并制备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与组织学检查.结果:7日期1只于支架置入右冠状动脉后3 h、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5 h时死亡,组织学示损伤后1.5 h已经有血细胞附着,3 h见到纤维素附着.所有支架置入成功.SEM示7日期两组均完全内皮化,制备标本时撕裂处见内皮下为纤维素.组织学示7日期对照组2支、涂层组1支支架血管段形成血栓;7日期内膜组织成份主要为附着的纤维素,偶见到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表面为一层内皮细胞,两组间无差异;1个月期内膜组分主要为纤维素样肌性组织及细胞外基质,内膜增生的程度两组间无差异.各组1个月期内膜均较7日期的明显增厚.结论:冠状动脉损伤+支架置人后的愈合过程为,血小板附着于损伤处→纤维素附着→内皮细胞与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增生,内膜增生.纤维素附着可能是内皮化的基础.猪冠状动脉损伤后对PLGA涂层的Dragon支架与Dragon支架的应答反应在1个月以内基本相同.猪模型冠状动脉损伤处完全内皮化并不能抑制内膜的继续增生.

  • 重视心肌的组织灌注

    作者:郭静萱;张福春

    再灌注治疗--实现充分心肌灌注是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要选择.GUSTO试验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的患者在4~6周内病死率为3.7%,TIMI 2级为7%,TIMI0级和1级为8.8%.

  •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

    作者:秦纲;李茹香;贾永平;刘虹;习玲;高云

    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收入我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4.4±10.1(53~89)岁.随机分成基本治疗组20例,舒降之(辛伐他汀)+基本治疗组30例(用药组).

  •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预适应效应的影响

    作者:谷剑;齐晓勇;李树仁;吴雅伦;党懿;王天红

    1 资料与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收入我院心脏中心的糖尿病合并首次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9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1.0±9.6岁.住院期间及发病后6个月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和二维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 经剑突下穿刺猪尾导管心包引流并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九龙;戴天华;陈健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恶性心包积液逐渐增多.如能有效控制心包积液,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延长生存期.我们自1998年1月~2001年2月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剑突下途径置入猪尾导管行心包引流同时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取得较好效果.

  • (4)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作者:沈卫峰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迅猛发展,随着操作技术和相关器材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冠脉)复杂病变得到介入治疗.冠脉复杂病变通常是指慢性冠脉完全阻塞、分叉病变、开口病变、长病变、左主干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

  • (5)冠心病左心室功能低下和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作者:贾国良

    长期以来,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的患者是否应该接受介入治疗,临床医生一直犹豫不决.首先是对手术的风险性和成功率心存顾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手术的远期效果没有把握.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二)

    作者:陈在嘉

    例4 胃溃疡导致左心室破裂患者男,70岁,1980年因消化道出血入院,追溯既往史于8年前发现胃喷门腺癌,行胃大部分和食管远端切除,食管与胃残留部行吻合术,以后无消化道症状,过两年查体时心电图发现陈旧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发病时间不详,患者追忆在此前数月曾有阵发性胸部刺痛、气短约1个月,自后从无心绞痛症状,本次入院前突然大量呕血3次,共计约1000 ml左右.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循证医学

    作者:朱文玲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罪犯血管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致使梗死相关血管完全堵塞而致,心肌坏死引起左心室重塑,扩大.如合并泵衰竭或心电不稳可致死亡.

  • 第七届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暨示教演示会议纪要

    作者:唐熠达

    中国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日本镰仓综合病院和香港心脏病学院已连续6次成功联合举办国际介人心脏病学研讨会暨示教演示会,2002年11月7日~10日存北京又召开了第七届国际介人心脏病学研讨会暨示教演示会,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百余名国外专家和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专家参加了本次大会,特别是众多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界的"巨星"云聚北京,如美国TCT主席GreggW.Stone、欧洲PCR兼欧洲心脏病学会副主席Morice M.Claude、意大利Antonio Colombo、美国哈佛大学Jeffrey J.Popma、斯坦福大学Alan C.Yeung、巴西J.Eduardo Sousa、德国Eberhard Grube、韩国Scung J.Park等教授均应邀作专题演讲和手术演示,给大会增色不少.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