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探讨SinoSCORE系统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评估的价值

    作者:郑宝荣;王联群;刘建实;郭志刚;姜楠;张金芳;王金江

    目的:通过SinoSCORE系统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早期效果,探讨该系统对OPCAB风险的评估.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0-01至2011-08施行单独OPCAB患者1 347例围手术期资料,年龄36~81岁(61.33±7.74)岁.应用SinoSCORE系统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低危组(评分≤1分,n=724),中危组(评分2~5分,n=436),高危组(评分≥6分,n=187),将患者的术前、术中资料和术后早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监护时间较长,延长辅助通气时间和延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及死亡的发生率均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比低危组的主动脉球囊反搏及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脑卒中、肾功能衰竭、二次气管插管的发生率均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347例患者术后死亡12例.低危组死亡1例,中危组死亡5例,高危组死亡6例.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死亡率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运用SinoSCORE系统将高风险冠心病患者与中危组患者相比,同样能够较好的接受OPCAB,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SinoSCORE系统能够较好的区分不同层次的病例,并预测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手术疗效.

  • 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圆锥支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致心电图改变的观察

    作者:马玉良;王伟民;刘建;卢明瑜;李琪

    目的:探讨在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圆锥动脉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致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8至2012-12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病例,发现3例患者在于预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过程中,圆锥支或右心室支急性闭塞,术中出现胸前导联J点和ST段抬高,其中1例呈典型的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总结3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冠状动脉影像与心电图变化.结果: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分支(2例圆锥动脉、1例右心室支)急性闭塞可以诱发胸前导联J点和ST段穹窿型抬高,甚至呈现典型的Ⅰ型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其中1例患者右心室支持续性闭塞,心电图呈持续性J点和ST段抬高,随后发生了心室颤动.结论:右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分支急性闭塞可以导致胸前导联J点和ST段抬高,甚至继发恶性心律失常.

  • 高血压患者强化管理与常规管理的比较研究

    作者:贾荣波;刘永选;王兆红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强化管理(MUST模式)与常规管理的比较研究.方法:建立高血压患者MUST管理模式,并与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分析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血压监测、防治知识四个方面的依从性.21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入MUST强化管理模式的为干预组(n=105),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为对照组(n=105),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监测.分析比较两组血压控制和依从性的改进情况.结果:对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血压监测、防治知识四个分项依从性的分析,干预组上述四项指标依从性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均分别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更多;干预组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监测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监测后干预组患者第12个月时完全从医比例为75.8%;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始终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5.87~20.15,P<0.05).干预组在第3、6、9、12个月四个监测点的从医比例均分别高于对照组;而完全不从医比例每个监测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12.32~18.45,P<0.05)结论:MUST模式强调家属作为监督者的身份参与高血压教育的重要性,可显著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和依从性.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药物洗脱支架贴壁情况

    作者:刘小宁;杨跃进;吴永健;颜红兵;陈珏;袁晋青;钱杰;邱洪;杨伟宪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择期PCI治疗术后即刻药物洗脱支架(DES)贴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6至2010-06介入治疗前、后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50例患者资料,其中STEMI行直接PCI治疗者18例(STEMI组),择期PCI治疗的UAP16例(UAP组)、SAP 16例(SAP组),评价术后即刻支架贴壁情况.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和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对术后即刻贴壁不良的影响.结果:术后即刻支架丝总贴壁不良发生率为(7.78±4.11)%,其中STEMI组(9.13±3.34)%,UAP组(8.52±4.79)%,SAP组(5.52±3.78)%,STEMI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与STEMI组和SA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ES组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发生率高于ZES组[(9.91±4.01)%vs(4.81±3.3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ES(β系数7.4%,95%CI:5.2%~9.6%,P<0.001)、STEMI(β系数6.7%,95%CI:4.2%~9.2%,P<0.001)、UAP(β系数3.4%,95%CI:0.8%~6.1%,P<0.05)为术后即刻支架丝贴壁不良的预测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STEMI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发生率高于SAP,SES术后即刻贴壁不良发生率高于ZES.其相关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与稳定型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瑞霞;李莎;郭远林;刘俊;孙静;朱成刚;蒋立新;李建军

    目的:本文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与稳定型冠心病(冠心病湘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颗粒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大小HDL颗粒(检测结果分别以大颗粒HDL-C、中等颗粒HDL-C和小颗粒HDL-C的浓度数值表示)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HDL颗粒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HDL-C、大颗粒HDL-C浓度和中等颗粒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小颗粒HDL-C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大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的百分比降低,中等颗粒HDL-C浓度和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4,95% CI:1.042~1.71,P=0.001)和体质指数(OR=1.228,95% CI:1.003~1.504,P-0.046)是冠心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大颗粒HDL与冠心病呈负相关性(OR=0.91,95%CI:0.836~0.991,P=0.03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冠脉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相比,大颗粒HDL-C浓度明显降低,小颗粒HDL-C浓度占HDL-C浓度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颗粒HDL减少与冠心病明显相关,大颗粒HDL减少及小颗粒HDL浓度百分比增加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 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网络系统平台——新型的综合转诊系统的应用

    作者:洪亮;张慧丽;王旭;杜军保;许煊;张巍;李瑛;刘芳超;王德

    目的:检验新建立的全国首个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救治网络系统在网络远程会诊、综合转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先心病救治网络系统(系统组96例)和传统转诊途径(传统组148例),完成了244例复杂、危重症先心病的地区内、区域性转诊,分析、比较通过两组途径转诊患儿的基本数据、临床资料、院外停留周期、围手术期恢复状况.结果:系统组患儿年龄12 (10~19)个月,传统组患儿年龄12 (9.3~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系统组复杂先心病的比例高于传统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儿科重症监护室(PIUC)停留时间长于传统组患儿(P=0.002和P<0.001),但系统组的住院总天数少于传统组(P=0.023).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447).但系统组患儿院外停留周期明显短于传统组(1.5±0.5)d vs(5.5±2.5)d,P<0.001),系统组的院外停留总花费明显低于传统组[(464.3±97.4)元vs(1 023.6±231.4)元,P<0.001].结论:与传统就诊途径的患儿相比,经过先心病救治网络系统转诊的患儿存在复杂先心病的比例较高,住院天数和院前停留时间较短,院前发生费用较低.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

  •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

    作者:王天松;冯旭霞;姚震

    目的:通过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探讨斑块成分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入选60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35例(NSTE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25例(SCAD组).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检查评价再狭窄处病变.结果:2组随访时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NSTEACS组比,SCAD组除随访时间较短、薄层纤维帽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 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不同随访时间的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随访时间>20个月比,随访时间<20个月除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 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TCFA的形成和破裂可能是DES术后发生NSTEACS的重要机制之一.

  • 健康成人碎裂QRS波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迅英;王蒙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碎裂QRS波的发生率、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1 491名健康成年体检者,年龄20~88岁,其中男性878名,女性613名,采集静息状态下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碎裂QRS波发生率及性别差异.将入选者分为<50岁者和≥50岁者两个年龄段,分析其碎裂QRS波的发生率、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碎裂QRS波发生率:①1 494名发生率9.66%(144/1 491),男、女性发生率分别为11.50%(101/878)和7.01%(43/613);②≥50岁者碎裂QRS波发生率明显高于<50岁者(13.29% vs 7.88%),女性发生率增加尤为明显(11.73%vs 4.50%),男性不明显(13.33% vs 10.55%);③碎裂QRS波发生在下壁导联的比例为90.97% (131/144),发生在胸前导联的比例为8.33%(12/144),均多在V1~V3导联.高侧壁导联发生率7.64%(11/144),几乎均伴随下壁导联发生.结论:①碎裂QRS波在健康成人中比较常见,并且多发生在下壁导联;②碎裂QRS波发生与年龄和性别相关.

  • 冠状动脉旋磨及药物洗脱支架在左主干钙化狭窄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崔锦钢;杨跃进;吴永健;乔树宾;徐波;袁晋青;陈珏;刘海波;尤世杰

    目的:通过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球囊扩张术及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窄病变,观察旋磨及药物支架治疗对无保护左主干钙化狭窄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8例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窄病变的患者先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然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例诊断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其他心脏病事件.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与药物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钙化狭病变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选择的介入治疗方法.

  •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及预后

    作者:郭潇

    儿童心肌病是儿童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其中扩张型心肌病约占各类儿童心肌病的50%,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高.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炎、神经肌肉疾病、家族性心肌病、遗传代谢病等.起病时年龄<6岁,射血分数较高和诊断心肌炎提示预后较好.

  • 微小核糖核酸-21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强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可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约18 ~ 25个核苷酸,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免疫调节、凋亡、机体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小RNA-21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呈现差异性表达,可以通过负调节第10染色体去除的磷酸酶和弹力蛋白同工异构体(PTEN)、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Sprouty 1/2等靶基因在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纤维化、支架内再狭窄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微小RNA-21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应用的前景进行综述.

  •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李文鹏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防治等方面的进展.

  • 肱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李彬;毛静远;牛子长;邵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右上肢乏力伴发凉1年,加重1个月伴疼痛,于2012-08-03人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20/70mmHg(1mmHg=0.133 Pka),右上肢测不到,心率64次/min,律齐,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腋动脉搏动良好,但右侧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搏动未触及,右手及前臂皮温减低,皮肤颜色正常,右前臂肌张力、肌力、痛觉均正常.吸烟20余年,每日20余支.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3.58 mmol/L,甘油三酯2.1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3 mmol/L;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右上肢动脉超声提示:右侧肱动脉渐进性狭窄,中段闭塞;右侧桡动脉、尺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右上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提示:右侧肱动脉中段闭塞.诊断:右侧肱动脉闭塞,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手术过程:经右股动脉路径行血管造影示:右侧肱动脉中段完全闭塞,由桥侧枝为远端血管供血,远端管腔未见狭窄.置入6F JR 4.0指引导管至腋动脉,使用Miracle 6导丝,Finecross MG微导管作为支撑,导丝通过病变到达尺动脉,先后予Ryujin 1.25 mm×15.0 mm、Sprinter Legend 2.0mm×15 mm球囊10标准大气压(atm),60 sec扩张,肱动脉血流开通,残余狭窄.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右肱动脉搏动良好.术后5个月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成功修补一例

    作者:周晓辉;许建屏

    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66岁,7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于外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因引流管持续引出血性液体故给予二次手术(具体不详).术后恢复顺利,日常生活不受限,平时坚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两月前咳嗽后突发左侧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晕厥,当地医院肺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遂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共引流出血性液体3 000毫升.引流液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结核抗体阴性.为进一步诊治于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00/65 mmHg,心室率62次/分,心房颤动,心尖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及中度舒张期杂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肢中度浮肿.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心尖部向外膨凸,后壁回声中断,大小约10 mm,与心脏右后下缘成一囊袋样结构交通,该囊袋大小约139 mm×63mm;多普勒提示左心室心尖部与囊袋状物之间可见双向血流信号,收缩期血流进入囊袋,舒张期血流回到左心室腔.

  • 焦虑致冠状动脉反复痉挛一例

    作者:许蓓;鲁锦国;王炜;刘会霖;苏晞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主诉为"间断胸闷、胸痛10个月".患者10个月前因故高度焦虑,反复于清晨睡眠中出现胸痛,呈紧缩感,伴出汗.外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狭窄80%~90%,置入1枚支架,术后患者坚持药物.术后2个月因听同事谈到冠心病支架不利情况,担心病变进展,反复于清晨睡眠中胸痛.有高血压病史28年;有室性早搏病史多年.查体:心率76次/分,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k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律不齐,可闻及早搏,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入院后血常规、血生化等化验未见异常.

  • 模拟肽L-4F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应如;袁勇;秦亚飞;冯力;田迪;郭志刚;李明星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A-1 (Apo A-1)模拟肽L-4F(L-4F)与辛伐他汀比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8周龄雄性Apo E-/-小鼠,分为3组:①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单纯高脂饮食;②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③L-4F组:高脂饮食基础上予L-4F治疗.在实验第16周末取标本.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血脂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poA-1浓度;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同时用液闪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率;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标记法(Western blot)分析肝脏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6周末血脂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的ApoA-1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流出率:L-4F组与辛伐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胆固醇流出率均增高(P<0.001),而辛伐他汀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胆固醇流出率也增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L-4F组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3种蛋白的表达:辛伐他汀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1、ABCG1蛋白表达增加(P<0.001),L-4F组较动脉粥样硬化组ABCA1、SR-BI和ABCG1蛋白表达增加(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4F可能通过上调肝脏ABCA1、SR-BI和ABCG1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有效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法舒地尔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子新;余陆娇;张立敏;李莎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应用法舒地尔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25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法舒地尔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另两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模后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法舒地尔治疗4周.实验末对大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取血分别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处死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示,模型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而法舒地尔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②生化检验示模型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的vWF、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P<0.05,而法舒地尔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③病理学结果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水肿、间质充血、坏死;法舒地尔组心肌病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存在心肌损伤,左心室重构.法舒地尔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室重构.

  • 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研究进展

    作者:姚焰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经被多个临床证实具有和华法林相同的治疗功效,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卒中高危以及有药物禁忌证的房颤患者.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无需服抗凝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不过,鉴于左心耳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封堵后远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开展左心耳封堵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 心房颤动(7)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续完)

    作者:周胜华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临床上约有1/3的房颤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对于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的目标.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抗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而冠心病则依靠抗血小板的药物来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的难点则是这两种药物无法被完全的替代,而两种药物联用则又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如何在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又取得大的疗效是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治疗方案的关键.根据目前的临床证据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前首先要评估其血栓栓塞的风险和抗凝导致出血风险,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冠心病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二十五)

    作者:陈在嘉

    病例61 多动脉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男性,21岁,农民.发现高血压4年,气短浮肿1年余.患者1963年查体发现高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 kPa),伴有头痛,眼花,未经特殊诊治,仍参加挖河重体力劳动,一年多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尿少、色红,全身浮肿,心悸,气短,慢步行走也有症状.在当地医院予用洋地黄制剂和降压药两月余,血压不降,症状依旧,且出现左足第4、5趾尖发红疼痛,皮肤紫红色花纹,继以上两趾发黑,疼痛加重,彻夜难眠,遂于1967-01-13转来我院.

  • 长期右心室起搏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升级三腔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探讨

    作者:李岚;吴忠东;赵勤英;帕尔哈提;姜述斌;许力舒

    目的:针对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观察采用双腔起搏器升级三腔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植入永久双腔起搏器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术中保留原心房和右心室心尖部永久起搏导管,并经左锁骨下静脉植入左心室永久起搏导管至左心室侧静脉或侧后静脉起搏左心室.观察三腔起搏术后0.5、1、2、3年10例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六分钟步行试验、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三腔起搏术后0.5、1、2、3年的随访,10例患者无死亡发生,因心力衰竭住院次数明显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长期维持在Ⅱ~Ⅲ级、六分钟步行试验显著延长、左心室舒张末径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结论:长期右心室心尖起搏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双腔起搏器升级三腔起搏可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

  • 显性旁道与发作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研究——食管心房调搏术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照再评价

    作者:徐金义;吴蕊;邱妍妍

    目的: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术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照再评价,探讨显性旁道与发作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既往有心动过速发作史且体表心电图显示心室预激的40例患者,依其心电图特点分为左侧旁道组19例,右侧旁道组21例,均行食管心房调搏术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法诱发心动过速31例(77.5%),心内电生理检查法诱发心动过速35例(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旁道组食管心房调搏术15例诱发心动过速,其中12例显性左旁道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1例隐匿性右旁道参与OAVRT,2例房室结双径路伴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心内电生理法16例诱发心动过速,其中13例显性左旁道参与的OAVRT,2例房室结双径路伴SFAVNRT,1例隐匿性右旁道参与的OAVRT.右侧旁道组食管心房调搏术16例诱发心动过速,其中10例显性右旁道参与OAVRT,5例隐匿性左旁道参与OAVRT,1例右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RIART);心内电生理法19例诱发心动过速,其中13例显性右旁道参与OAVRT,5例隐匿性左旁道参与OAVRT,1例RIART.两组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显性旁道参与折返形成的OAVRT诱发率(经食管心房调搏术55%;心内电生理65%)较其它机制心动过速的诱发率(经食管心房调搏术22.5%;心内电生理22.5%)高(P<0.05).结论:显性旁道与心动过速的发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所有患者的显性旁道与其发作性心动过速必然相关.当患者存在显性房室旁道且伴有心动过速发作史时,建议先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若诱发心动过速的机制不能用显性旁道来解释,即出现“矛盾”现象时,说明该患者同时存在其他机制的心动过速.

  •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作者:黄静涵;孙兴国;赵世华;陆敏杰;王浩;张澍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确诊年龄为(35.5±13.4)岁.63例(98.4%)临床症状为心悸,14(21.9%)例患者发生晕厥,3例有ARVC家族史.64例患者均记录到心电图异常,其中52例(81.3%)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VT),38例(59.4%)为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25例(39.1%)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包括:①37例(57.8%)存在主要在右胸导联的T波倒置(V1、V2、V3);②18例(28.1%)可见Epsilon波;③23例(35.9%)患者V1~3导联QRS平均时程≥110 ms,大于左胸导联;④22例(34.4%)有右束支传导阻滞.48例(75.0%)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其中4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累及左心室.18例(28.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ARVC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未出现Epsilon波患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累及左心室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显示ARVC亦能累及左心室.

  • 时间散点图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

    作者:张芳芳;刘儒;王永生;潘运萍;李世锋;李中健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时间散点图,寻找简单、直观、快速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 900例AECG中340例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单纯持续性房颤组(A组,n=280)、持续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组(B组,n=20)、持续性房颤+心室起搏组(C组,n=40).结果:①A组时间散点图条带增宽,上缘呈“云雾状”,下缘呈有界限的“带状或波浪状”;②B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界线”位于RR间期1.5~1.8s区间内,下缘呈“点状或云雾状”;③C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而“界线”位于RR间期<1.2 s区间内,下缘呈“云雾状”;④三组比较,形态特征:B组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且“界线”位于RR间期1.5~1.8s区间内;年龄比较:C组平均年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结论:AECG时间散点图有明显上界,且“界线”位于RR间期1.5~1.8 s区间内的特征性改变,可以作为持续房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的依据.

  • 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

    作者:郭继鸿

    中国心脏性猝死的现状严峻而不容乐观,这不仅因每年猝死总人数居世界之首,而且引发猝死的多种因素未被有效控制并有加重趋势,包括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各种心血管病发病有升高趋势等.此外,心脏性猝死防治的关键性环节仍薄弱,就预防而言,猝死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脂血症远未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病与发病后的管理效果不佳,猝死的一级与二级预防措施,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的植入数量与世界水平相差仍然很大.公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在公众场所的配备虽已启动,但实际使用率仍为零,主要原因是理念的落后,以及缺少相应的法律与法规保护.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肺复苏的新流程普及与培训,公众知晓率还远远不够,这些都强烈地告诫我们:中国猝死的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猝死 防治 流行病学
  •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干预战线前移

    作者:庄建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防治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的重点先从临床开始,然后逐步发展到先心病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先心痛防治战线正在前移.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先心病临床诊疗技术,包括术前影像学、分子遗传学诊断;复杂先心病外科技术及相关的麻醉、体外循环技术;简单先心痛介入治疗技术和内外科结合的镶嵌治疗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我国先心痛临床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我国一些大的医学中心,复杂的大动脉调转术、房室双调转术、Fontan手术已成为常规[1],手术死亡率已从过去的20%~30%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复杂先心病手术趋向低龄化低体重化[2],有些单位新生儿手术比例从1%提高到6%.在手术的总量上也有了大幅提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数据显示[3]:2010年我国心脏手术总数已达170 491例,比2003年的76 319例增长了223.2%,平均每年增长15.42%,其中先心病手术约占55%~60%,每年完成已超10万例,居心脏手术首位.

  •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用激素可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一项来自希腊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提示,对于需要应用升压药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与单用肾上腺素相比,心肺复苏(CPR)期间同时用肾上腺素和激素且复苏后仍休克者继续用激素有助于改善神经结局.

  • 美国心脏协会呼吁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挽救更多生命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2013年6月25日,美国心脏学会发布心肺复苏(CPR)质量共识声明,以改善院内和院外心脏复苏后结局.(Circulation.2013,128:417-435.)该声明强调,高质量CPR有五大关键要素,即大限度地减少胸外心脏按压的中断、心脏按压时保证足够的频率和按压深度、心脏按压时避免屈身以及避免过度通气.该声明指出,美国每年有50余万人出现心脏骤停,但存活者比例不超过15%,心脏骤停成为美国致命的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声明强调,CPR是复苏的基石,提高CPR质量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然而,目前的CPR质量差强人意.

  • 美专家呼吁应处方他汀不应基于整体心血管风险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JUPITER主要研究者PaulMRidker和美国埃默里临床心血管病研究所Peter W.F.Wilson共同撰文指出,以心血管风险为基础的他汀治疗原则已不再合乎适宜,而应根据临床研究证据来选择他汀治疗方案.

  • 欧美影像学会建议癌症患者胸部放疗后应定期筛查心脏病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近期,欧洲心血管影像学学会和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发布共识,建议因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癌症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每5~10年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是否存在放射损伤性心脏病(RIHD),后者包括心包炎、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损伤、微血管功能障碍、冠脉疾病、心肌缺血和限制性心肌病等.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