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冯晶晶;王增武;王馨;向全永;王小万;潘恩春;仲四清;冯芮华

    目的:评价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作为规范化培训教材,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对全体参与项目的医生及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受训医务人员按照方案要求管理高血压患者,主要进行非药物和药物干预、分级管理,每例患者至少管理1年.本文对项目实施1年后的血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为高血压控制率.结果:本研究资料齐全且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患者共10 163例,其中男性患者占42.3%,平均年龄为(58.4±7.8)岁.所有患者在规范化管理前血压均未控制.规范化管理后,所有患者的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9.2%、7.6%和15.1/9.8 mmHg,无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有显著改善.规范化管理1年后高血压控制率达64.0%,其中女性患者高血压控制率(64.5%)略高于男性患者(6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OR(95%CI):0.89(0.81~0.98) /0.77(0.69~0.86)]、基线高血压2/3级[OR(95%CI):0.66(0.60~0.72)/0.39(0.33~0.46)]、高血压家族史[OR(95%CI):0.79(0.71~0.87)]以及膳食偏咸[OR(95%CI):0.91(0.83~0.99)]是高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 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樊森;陈纪春;黄建凤;李建新;曹杰;俞玲;邓颖;陈娜萦;徐丽华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以参加2000年~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15 540名成人受试者作为基线,获得其每日看电视时间、身体活动情况和其他各项调查数据,2007年~2008年对该人群进行随访.将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8 174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男性3 807人,女性4 367人.将研究对象按照看电视时间的长短分为0~1 h/d组、1.1~2 h/d组、2.1~4 h/d组和>4 h/d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7.0年的随访(57 541.0人年),共发生2型糖尿病548例.调整年龄、性别、南北方、城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和身体活动水平后,0~1 h/d组、1.1~2 h/d组、2.1~4 h/d组和>4 h/d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95%可信区间汾别为1.00(参照组)、1.12(0.90~1.40)、1.14(0.90~1.44)和1.62(1.14~2.29).将看电视时间作为连续性变量代入模型,结果显示,每日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h,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9.2%(95%可信区间:3.1%~15.7%).结论:每日长时间看电视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为减少糖尿病发生,成年人应控制或减少看电视时间,尤其是每日超过4h的人群.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付敏敏;周炳凤;高斐;高瑛;汪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代谢综合征(MS)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明确诊断为EH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及肌酐检测.以夜间收缩压较日间收缩压下降率≥10%为正常杓型血压,<10%则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即非杓型血压.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96例,非杓型血压组90例.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MS的定义,按EH患者是否合并MS,将患者分为EH伴MS组94例,单纯EH组92例.分析EH患者中MS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H伴MS组较单纯EH组,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TG),尿酸、24h收缩压、24h脉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及非杓型血压比例均有增高趋势(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男性比例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杓型血压组与杓型血压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腰围、TG、餐后2h血糖、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MS比例均升高,而HDL-C水平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MS组分数目增加,非杓型血压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显示昼夜收缩压下降百分比与年龄(β =-0.095,P<0.001)、餐后2h血糖(β=-1.025,P<0.001)、腰围(β=-0.151,P<0.001)、TG(β=-0.123,P<0.001)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⑤校正高龄、腰围、TG、HDL-C、餐后2h血糖等因素后,MS仍与非杓型血压独立相关,比值比(OR)值为1.382(95%可信区间为1.121,2.725).结论:EH患者中,MS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关系

    作者:江华;李青;李菊香;李根林;徐旺;俞建华;陈琦;鲍慧慧;胡建新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冰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126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81例,持续性房颤45例.采用循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并根据HCY水平分成正常组(HCY 5~13.μmol/L,n=57)、升高组(HCY 13~18μmol/L,n=46)和极高组(HCY>18 μ mol/L,n=23).观察三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极高组房颤复发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6个月、12个月极高组房颤复发率高于升高组(P<0.05),而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患者6个月、12个月极高组及升高组房颤复发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对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与HCY水平进行相关分析,显示房颤复发情况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血浆HCY水平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独立相关(比值比:1.17,95%可信区间1.01~1.36,P=0.04)结论:血浆HCY水平对房颤导管消融复发有预测作用,是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邓宇鲲;闫冰;陈涛;马志刚;邱爽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2012-06-01至2013-06-01在我院神经内科263例≥40岁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正常组(n=139)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组(n=124),并采用超声测定所有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在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了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优势比=1.89,95%可信区间1.01~3.55,P=0.047).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真实世界中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的寿命分析

    作者:牛红霞;华伟;王靖;丁立刚;刘志敏;陈柯萍;王方正;张澍

    目的:评估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寿命.方法:入选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电池原因成功施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更换的病例,调阅更换术前程控报告,分析更换术前电池状态、右/左心室电极导线的输出电压和脉宽等.电池状态分为已达电池更换指标(elective replacement indicator,ERI)和电量下降.已达ERI者,电池实际寿命为植入至实际达ERI的时间间隔;电量下降者,电池实际寿命为植入至提示电量下降的时间间隔与预期使用寿命之和.结果:1999-08至2013-09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成功施行CRT更换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首次植入时平均年龄(61.9±9.7)岁.11台被更换CRT的体内埋置时间平均(5.8±1.6)年(2.6~7.7年),CRT实际寿命平均(5.8±1.4)年(3~7.8年).更换原因包括5例(45.5%)已达ERI,6例(54.5%)为电池电量下降.使用寿命长于4年者共9例,占81.8%.使用寿命不足质保4年者仅2例(18.2%),其左心室输出能量为4.0 V/1.0 ms和5.0 V/1.0 ms.右心室输出设置平均(3.1 ±0.9) V/0.4 ms(2.0~5.0 V/0.4 ms),左心室输出电压设置平均(4.6±0.6)V(3.5~5.0 V),脉宽平均(0.5±0.2)ms(0.4~1.0 ms).结论:在体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8年,其中使用寿命长于4年者占80%.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上调白细胞介素-8受体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

    作者:谢启应;钟巧青;谢秀梅;杨天伦;陈美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对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Ang Ⅱ (10-6M)培养人单核细胞株4h或24h,并加入氯沙坦(1,3,10 μM)或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10μM),检测单核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单核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受体(CXCR2) mRNA表达以及核转录因子κB (NF-κ B)和活化蛋白(AP-1)的活性.结果:Ang Ⅱ (10-6M)孵育单核细胞后显著增加细胞内ROS水平、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d水平,单核细胞内核转录因子κB和AP-1的活性以及上调CXCR2 mRNA表达,促进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预先给予氯沙坦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ng Ⅱ诱导的上述反应,抗氧化剂PDTC同样抑制Ang Ⅱ诱导的氧化应激和单核细胞黏附.结论:Ang Ⅱ通过上调CXCR2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活化单核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一过程涉及ROS-NF-κ B/AP-1通路.

  • 217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伟宪;杨铮;窦克非;李一平;吴永健;乔树宾;杨跃进;陈纪林

    目的:近年来我国青年冠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比较,为探索早发冠心病机制提供方向与思路.方法:选取2006-07至2006-12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年龄≤40岁)患者217例为青年组,随机抽取同期≥60岁的冠心病患者220例作为老年组.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诊断,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和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男性比例更高(94.0%比73.7%,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更多(31.8%比12.5%,P=0.01),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56.2%比20.9%,P=0.01),三支病变少(23.5%比45.5%,P=0.01);并且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48.2%比34.9%,P=0.01).青年组传统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44.2%比76.4%,P<0.001)和2型糖尿病患者(9.2%比26.3%,P<0.001)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体重指数[(26.6±3.4) kg/m2比(23.5±5.8) kg/m2,P=0.03],甘油三酯[(2.15±1.84) mmol/L比(1.49±0.97) mmol/L,P<0.001]和血尿酸[(359.9±100.1)μmol/L比(337.8±118.2),μmol/L,P<0.001],高敏C反应蛋白[(3.42±4.39) mg/L比(2.80±3.50)mg/L,P<0.001]和内皮素-1水平[(1.41±1.50) fmol/ml比(0.31±0.22) fmol/ml),P<0.001],青年组均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ACS比例高、男性多、超重、吸烟、脂代谢异常、血尿酸高,以及与炎症相关的指标明显升高,而传统危险因素中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如老年患者.提示炎症反应、代谢异常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青年冠心病的发病以及多表现为ACS更为密切相关.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累及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沛;支爱华;戴汝平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累及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01至2013-11我院经临床诊断为FH的14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8~39[(平均(24.43±9.88)]岁.14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增强扫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4例患者均有黄色瘤和(或)腱黄瘤,其中10例为纯合子,4例为杂合子.病变累及左主干10例、前降支8例、回旋支4例、右冠状动脉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4例患者中6例左心室壁普遍肥厚,6例左心室增大,4例左心室功能减低.所有患者主动脉均呈粥样硬化性改变,13例表现为主动脉根窦部管壁明显增厚、钙化斑块形成;7例患者主动脉瓣受累;10例主动脉瓣上狭窄;8例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管腔不规则、多发狭窄;1例表现为主动脉全程明显扩张,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及大量附壁血栓形成.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共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主动脉瓣上狭窄矫正术(其中1例患者同时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结论:FH患者早发心血管系统受累,早期明确病变程度及特点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对预防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三磷酸腺苷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X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靖;王颖;高远;孙英贤;李亚明;王丽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在评价冠状动脉(冠脉臌血管病变(X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1例经冠脉造影或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及临床确诊为X综合征患者,行ATP负荷/静息99mTc-MIBIG-MPI,将左心室心肌分为13个节段,对每个节段的核素分布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0~3级),通过对比负荷和静息状态下核素分布情况来评价心肌缺血的部位和程度.结果:经ATP负荷99mTc-MIBI G-MPI X综合征51例患者中有48例(94.12%)为异常心肌灌注显像,其中34例(70.83%)为部分可逆性缺损,7例(14.58%)为可逆性缺损,4例(8.3%)为固定性缺损,3例(6.25%)为反向再分布;3例(5.88%)为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8例患者心肌灌注显示异常冠脉共107支,左前降支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高于冠脉左回旋支及右冠脉;全部663个左心室心肌节段中,360个(54.30%)节段表现为核素分布减低,前壁、间隔以及心尖部心肌灌注异常节段的比率均高于侧壁和下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心肌灌注异常的患者轻度心肌缺血较中度和重度心肌缺血的比率增加;单支冠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明显低于双支和三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P负荷99mTc-MIBI G-MPI对诊断X综合征及评价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ACCF/AHA发布新版指南对复杂冠心病治疗策略的影响

    作者:张博;饶辰飞;展丽娟;郑哲;乔晨晖

    目的:分析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F/AHA)发布冠心病再血管化实践指南对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登记我院单中心2011-07至2012-09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复杂病变并建议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依据指南发布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指南公布前组551例(2011-07至2011-11-15)和指南公布后组1 201例(2011-11-16至2012-09).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心脏团队”(外科会诊)情况,血运重建策略建议;并对血运重建策略建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 752例患者符合标准[指南发布前551例(31.3%)和指南发布后1 201例(68.7%)],指南发布前后建议CABG的比率分别为49.0%和55.6%(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指南发布是医生建议CABG比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直:1.31[95%可信区间(95%CI) 1.04~1.68];指南发布是心外科会诊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1.37(95%CI 1.10~1.71).结论:指南发布后“心脏团队”和医生建议CABG的数量有明显增加,血运重建建议更加符合指南.

  • 单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改善活动平板诱发的心肌缺血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娜琼;张晗晖;郭远林;徐瑞霞;朱成刚;唐熠达;蒋立新;李建军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单次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于24 h内能否改善活动平板所诱发的心肌缺血,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开放、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照的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且活动平板试验阳性的患者33例,随机接受单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的患者17例(80 mg组),低剂量阿托伐他汀1o mg的患者16例(10 mg组),24 h后再次行活动平板试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以观察单次大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活动平板试验中相关导联所提示的心肌缺血有无改善.结果:服药前后活动平板所提示的心肌缺血相关导联ST段压低大幅度:80 mg组服药后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组服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组和80 mg组患者服药前后血浆Hs-CRP、IL-6和IL-10以及ox-LDL和Lp-PLA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服用24h后可改善稳定心绞痛患者活动平板所诱发的心肌缺血,其作用似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无关,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胰升糖素样肽-1类降糖药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疗前景

    作者:王运红

    心力衰竭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40%,但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却面临极大挑战,因为传统降糖药物有些会加重心力衰竭,有些因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而应用受限.新型调节肠促胰素类降糖药在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包括胰升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或其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DPP-4)抑制剂.GLP-1受体表达于心血管及心肌组织,且在心力衰竭时表达上调,动物实验中已显示GLP-1可能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增加糖摄取改善心功能,亦有小型临床试验发现GLP-1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脑钠肽水平.以肠促胰素为靶点的降糖药物GLP-1及其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未来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新选择.

  •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作者:祁雨

    脑梗死是多发性大动脉炎少见的并发症.近些年,随着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报道的增多,大动脉炎作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病因诊断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文献报道,对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亚型及功能

    作者:白瑞娜;郗瑞席;冯志博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了疾病的进展,分泌促炎和抗炎的细胞因子,从而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其中,巨噬细胞作为炎性因子的主要来源和先天性免疫应答中的主要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既往观点认为炎症性巨噬细胞的聚集影响了斑块的不稳定性,但近年来,在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发现了促炎型(M1)和抗炎型(M2)巨噬细胞,二者之间平衡失调造成的炎症状态可能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干预巨噬细胞极化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新靶点.文章针对巨噬细胞不同亚型的功能、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并指出干预巨噬细胞极化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起到有利作用,为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蛋白S缺乏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一例

    作者:伏蕊;顾晴;赵智慧;熊长明;柳志红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于2009-10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活动耐量减退,平地步行100米即心慌气短.当地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高压,否认家族史.于2009-11-03入住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入院查体:心率100次/分,血压120/80mmHg(1 mmHg=0.133 kPa),P2亢进,未及杂音.

    关键词:
  • 经桡动脉介入成功封堵合并主动脉缩窄的室间隔缺损一例

    作者:范美群;马东星;陆强

    主动脉缩窄(COA)常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治疗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可同时达到关闭动脉导管,解除COA的效果,但合并房间隔缺损(ASD)和(或)室间隔缺损(VSD)的复合畸形较少见.近期,我们成功介入治疗1例COA+PDA+VSD的复合畸形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交感风暴一例

    作者:罗超杰;肖琼林

    1 临床资料女,45岁,因“胸闷、心悸2小时”入院.查体:血压168/98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焦虑,心率98次/分,闻及早搏,无杂音,余体查正常.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心率98次/分.入院诊断:心律失常,频发室早;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静注)后早搏消失,窦律69次/分,继以胺碘酮续滴,血生化示血钾2.43 mmol/L,其他正常.立即补钾.3小时后患者再诉胸闷、心悸,心率108~120次/分,室早(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静注胺碘酮75 mg后心电图正常,怀疑交感风暴?胺碘酮续滴,同时舌下含服美托洛尔50 mg(无针剂).次日08:20患者再发胸闷、心悸,瞬间意识丧失,监护示频发室早、心室颤动(室颤),立即胸外心脏按压,静注胺碘酮150 mg,患者意识恢复,窦律125次/分,有室早,血压160/100 mmHg,复查血钾3.97 mmol/L,患者精神紧张,地西泮5 mg静注镇静,24小时内胺碘酮使用1.825 g,氯化钾24 g(静脉4 g,口服20 g),患者再无心律失常.追问病史2年来因便秘自服番泻叶,腹泻较重时胸闷、心悸.继续口服美托洛尔、补钾补镁,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24小时心电图显示窦率,偶发房性早博;心脏彩超无异常,1周后出院,住院期间补钾39.5 g(静脉11.5 g,口服28 g),随访一年无胸部不适.

    关键词:
  • 缬沙坦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朱银川;康丹丹;汤建民;王琼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缬沙坦预处理组,每组10只.缬沙坦预处理组给予缬沙坦(30mg/kg),1次/天,灌胃治疗4周,其余二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功后,取血样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取相应的左心室区域,应用蛋白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解偶联蛋白2信使核糖核酸(UC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OD活性:缺血再灌注组、缬沙坦预处理组比假手术组均减少(P<0.01),缬沙坦预处理组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丙二醛含量:缺血再灌注组、缬沙坦预处理组比假手术组均升高(P<0.01),缬沙坦预处理组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iNOS和UC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缺血再灌注组、缬沙坦预处理组比假手术组均升高(P<0.01),缬沙坦预处理组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iNOS和UCP2蛋白的表达量:缺血再灌注组、缬沙坦预处理组比假手术组均升高(P<0.01),缬沙坦预处理组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缬沙坦可通过提高iNOS、UCP2的表达,减少和清除氧自由基起到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更新亮点解读

    作者:张健;邹长虹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近日出台,该指南对规范医师心力衰竭诊治的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价值.认真学习指南精神,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二者相辅相成,有助于真正提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整体防治水平.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指南
  • 心血管急症救治(7)心肺复苏推荐标准的循证依据与更迭(续6)

    作者:沈洪

    新心肺复苏推荐标准简化了基本生命支持(BLS)流程,使“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顺序更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认同单纯CPR的作用;提出确保高质量CPR.在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增加了新的“生存链”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救治的第五个环节,其主要目标:①维护及优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患者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的灌注;②转运至适合的医院或综合心脏骤停后救治的监护病房;③鉴别和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取干预性治疗;优化体温控制治疗,有益神经功能恢复.自2010指南发布后又不断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发表:①新推荐按压幅度并未带来理想的效果;②有效的按压部位可能是胸骨剑突联合部;③在心脏骤停复苏低温目标管理中,低温治疗的目标温度33℃组未必较36℃组更佳;④有关心脏骤停及复苏后损伤机制的研究,相关流行病学分析,低温治疗与微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各类辅助复苏方法的应用,对更新推荐标准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

  • 依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类型合理选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从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

    作者:刘健;郭静萱

    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复习循证医学证据和各类指南,以期为读者归纳和推荐如何依据患者特点合理选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类型.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三)

    作者:陈在嘉

    病例7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透明细胞肾癌本院研究员,女性,58岁.发现高血压7年,周身乏力和胸闷一周于1988-08-01入院.患者于7年前发现血压高,高为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无明显头痛、头晕,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近一年来规则服用每日一片,血压130~140/80~90mmHg.一周来感周身无力,胸前发闷,上保健室就诊,查血压1490mmHg,心率82次/分,血钾3.2 mmol/L,予服缓释钾0.5g,3次/日和15%枸橼酸钾5ml,3次/日,两天后查血钾3.3 mmol/L,仍觉乏力,睡眠、饮食尚可,夜尿多2~3次,无瘫痪、周身麻木感和周期性麻痹史,入院检查.

    关键词: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