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代谢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作者:沈小梅;张有友;阴文杰;张巨艳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06至2013-01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冠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MS组(85例)与非MS组(125例),进而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血管分布、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差异,分析MS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
      结果:一般资料比较,MS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S组(P<0.001);两组患者左主干及左前降支病变分布、冠脉正常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Gensini积分、左回旋支及右冠脉病变分布及冠脉病变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MS组,其中冠脉病变患者中以三支病变所占比例差异为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于其单一组分。
      结论: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且影响程度高于单一高血压。

  • 超重和肥胖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的影响

    作者:郑黎晖;姚焰;陈文生;包静汝;张澍

    目的:近来有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状态可影响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超重和肥胖是否影响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尚少见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
      方法:连续入选239例因房颤于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记录临床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将患者分为超重和肥胖组(BMI≥25 kg/m2)及非超重和肥胖组(BMI<25 kg/m2)。比较两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别,分析LogNT-proBNP与BMI的相关性。
      结果:239例中超重和肥胖组129例(54%)。比较非超重和肥胖组,超重和肥胖组的年龄更轻,非阵发性房颤、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超重和肥胖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低于非超重和肥胖组[(456±201) fmol/ml vs (601±266) fmol/ml(P<0.001)],且在不同年龄、性别及合并高血压组中超重和肥胖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非超重和肥胖者(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I与LogNT-proBNP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6,P<0.001),而且这一负相关性在不同性别及不同体重组内仍然存在(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是LogNT-proBNP的独立预测因子(t=-10.159,P<0.001)。
      结论:房颤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BMI呈负相关。

  • 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比较研究

    作者:华潞;杜海燕;牛云枫;王志民;陶永康;闫丽荣;樊朝美;李一石

    目的:比较研究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和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HTN-LV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
      方法:入选HHCME患者47例为HHCME组, HTN-LVH患者44例为HTN-LVH组。以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口E波流速(VE)及A波流速(V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
      结果:①HHCME组患者与HTN-LVH组患者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01),两组VE/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T-proBNP水平在HHCME组显著升高(P<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以及左心腔内经、室壁厚度及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后,HHCME组血浆NT-proBNP水平(1317.19 fmol/ml)仍显著高于HTN-LVH组(526.19 fmol/ml),P<0.01。
      结论: HHCME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HTN-LVH患者,预示HHCME患者预后较HTN-LVH患者差。血浆NT-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HHCME的鉴别诊断。

  •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及近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世军;岳庆雄;王苏平;潘晓芳;赵红玲;王琳;庞占琪;董赫;杨健;李亚文;马奔;孙喜琢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情况。
      方法:对24例卵圆孔未闭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包括偏头痛15例,其中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双侧皮层及皮层下多发小灶脑梗死3例,不明原因卒中9例,偏头痛合并卒中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术后第6个月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头颅电子C T检查。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
      结果:共21例成功封堵,3例不明原因卒中患者未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放弃封堵治疗。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提示右向左残余分流分别为7例、4例、3例、3例。封堵术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提示残余分流少量、中量、大量封堵术后即刻分别为8例、1例、0例和6个月分别为1例、1例、1例。所有患者复查头颅电子CT无新发梗死病灶。21例中有15例出现偏头痛,其中14例患者封堵术后6个月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P<0.001)。所有封堵患者无卒中再发。
      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可预防卒中再发及改善偏头痛症状,但短期内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采用时间序列泊松回归分析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

    作者:王德征;江国虹;顾清;张辉;徐忠良;宋桂德;张颖;沈成凤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急性影响,探索早期预警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物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气象局和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采用时间序列的泊松回归GAM进行天津市每日大气污染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险度分析,同时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以及人口数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进行单污染物和多污染物分析。
      结果:单因素GAM分析显示大气中SO2、NO2、PM10效应在当日达到大,风险RR值分别增加1.13%[95%CI (0.76~1.51)%]、0.78%[95%CI(0.41~1.15)%]和0.61%[95%CI(0.51~0.71)%];SO2、NO2、PM10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0~5日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RR值分别增加0.70%[95%CI(0.47~0.94)]%,0.51%[95%CI (0.27~0.74)%]和0.16%[95%CI(0.06~0.27)%];多因素分析显示,SO2、NO2、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RR值分别增加0.77%[95%CI(0.58~0.97)%],0.41%[95%CI(0.05~0.78)%]和0.38%[95%CI (0.12~0.64)%]。
      结论:天津市大气污染物能增加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起到诱导作用,有必要开展大气污染物治理,建立预警系统,合理分配卫生资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危害。

  • 自体肺动脉补片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作者:王显悦;毕生辉;童光;董文鹏;王晓武;梁爱琼;徐宇;张卫达

    目的:观察自体肺动脉补片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COA)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手术效果。
      方法:自2009-05至2013-05于我中心就诊的COA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22例,均经心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所有患儿均行肺动脉补片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主动脉弓部操作时给予选择性低流量脑灌注,同期矫治心内畸形。
      结果:全组患儿无围术期死亡。6例患儿手术操作完成时上肢压力高于下肢,压力阶差小于30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压力阶差逐渐减少,至转出监护室时2例患儿上肢压力仍高于下肢,压力阶差小于15 mmHg;其余16例患儿下肢压力均高于上肢。全组患儿无脑部并发症。2例患儿存在高血压,口服药物治疗;术后患儿右上肢血压(105±16)mmHg,左上肢血压(107±19)mmHg,下肢血压(113±20)mmHg。全组随访2~50个月,所有患儿经心脏彩超检查心内畸形和主动脉病变矫治理想,8例复查心脏CTA,主动脉形态良好。
      结论:自体肺动脉补片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病变解除良好,并发症少,手术后早中期效果理想。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陆玉琴;李应东;赵信科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相应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BPV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286例高血压病患者AASI、AASI-BPVR以及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AD,计算左心室质量、LVMI、相对室壁厚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24 h AASI>中位数(即>0.51)者为A组(n=133),24 hAASI<中位数(即≤0.51)者为B组(n=153)。
      结果:A组较B组LVM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质量虽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经Pearson相关分析,LVMI、LAD与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无明显相关,其中24 h AASI-BPVR与LAD相关系数r=0.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结论:AASI、AASI-BPVR不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尚不能作为高血压心脏损害的预测因子。

  •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

    作者:徐俊青;卢晓娟;司富雨;余红;贾崇富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
      结果:1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 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资料分析

    作者:王靖;楚建民;郭琦;李烨;陈旭华;浦介麟;华伟;张澍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
      方法:入选2006-01至2010-12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MVA的患者224例,平均年龄(60.2±12.1)岁,男性173例。分为存活出院组和院内死亡组。对比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存活出院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两组基线状态对比显示,存活出院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轻,心功能更好,合并糖尿病及有心绞痛病史者更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MVA间隔时间更短,肌酐平均水平更低,血清钾正常范围但平均水平更低,体表心电图中J波的检出率更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高于I级(危险比:5.67;95%CI:1.46~22.03;P=0.01),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危险比:5.26;95%CI:2.10~13.17;P<0.01),心电图存在J波(危险比:4.37;95%CI:1.82~10.48;P=0.0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MVA间隔时间超过24小时(1~13天危险比:3.00;95%CI:1.29~6.93;P=0.01。14~30天危险比:3.41;95%CI:1.40~8.31;P<0.01),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MVA患者的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MVA患者临床心功能越差,合并肾功能不全,体表心电图检出J波,以及MVA发作距离心肌梗死的时间超过24小时,都意味着院内死亡率增加。

  • 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及径线正常值的定量研究

    作者:任向杰;李彩英;刘晓伟;王伟;马国景;于晨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和径线,为临床诊治冠状动脉疾病提供正常参考值。
      方法:①收集30例先后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根部径线及截面积,并作对照分析。②收集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心病患者180例,男68例,女112例,按年龄分为24~40岁组(n=25),41~60岁组(n=127),61~76岁组(n=28),测量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根部径线及截面积,分析其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①30例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及CAG患者,MSCT与CAG所测左冠状动脉分支夹角、径线及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80例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MSCT所测男性各项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但按体表面积进行标化,男性各项指标与女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正常参考值范围(95%参考值范围):夹角为29.53°~135.42°,不论性别,均按身高、体重标化后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径线及截面积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12~2.41 mm,2.06~9.22 mm2;0.95~2.07 mm,1.82~7.11 mm2;1.24~2.70 mm,2.39~11.10 mm2。
      结论:MS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状动脉夹角及径线,在诊断冠状动脉径线狭窄及左冠状动脉夹角增大时可以做为参考值。

  • “一站式”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疗效

    作者:王浩然;胡盛寿;乔树宾;吴永健;陈珏;徐波;李立环;熊辉

    目的:探索“一站式”复合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中期疗效。
      方法:2007-06至2010-12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14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为包括左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均完成“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依据患者造影资料计算SYNTAX评分,其中有52例患者评分≥30分纳入本研究。研究终点为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存率。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施行“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全部行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血管移植,置入药物洗脱支架89枚。全组无手术相关及院内死亡。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年,其中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患者出现脑血管事件。全组无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结论“: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 云南农村自然人群冠状动脉钙化与脉压差的关系

    作者:王议;吴新华;杨瑛;陈章荣;欧阳天昭;匡时权;董瑜;李利华;吕滨;曹慧丽;Robert Detrano

    目的:在了解云南农村自然人群冠状动脉钙化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的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冠状动脉钙化及CACS与脉压差的关系。
      方法:对云南农村自然人群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采用1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对212名受试者进行冠状动脉扫描,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并应用Agatston积分法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性别、年龄、钙化积分等分组,比较各组间脉压差,探讨冠状动脉钙化及CACS与脉压差相关性。
      结果:51~60岁组的平均脉压差为(44.67±13.87)mmHg(1 mmHg=0.133 kPa),61~71岁年龄组平均脉压差为(50.00±17.4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且发现脉压差与年龄呈正相关(rs=0.202,P=0.003)。按CACS分组,CACS≥100组的平均脉压差[(55.22±18.79) mmHg]大于CACS<1组[(46.87±15.46) mmHg]和1≤CACS<100组[(45.20±15.8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S≥100组的脉压差增大的患者比例(47.1%)同样大于CACS<1组(17.3%)和1≤CACS<100组(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钙化阳性受试者中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脉压差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脉压差与CAC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0.282),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且在考虑年龄、胆固醇等混杂因素后仍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β=0.887)。
      结论:云南省农村自然人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脉压差与CACS有关,在冠状动脉钙化者中CACS随脉压差的增大而增大。

  •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尤宏钊(综述);张健(审校)

    近年来,利用干细胞移植替代受损、坏死的心肌细胞逐步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途径。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类型包括胚胎干细胞、可诱导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目前主要的临床研究对象是骨髓源性单核细胞。虽然目前对于移植的时间及窗口期的尚存在争议,但是多项Ⅰ/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改善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小梗死面积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心肌缺血后适应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昌琳(综述);乔树宾(审校)

    过去十年中,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心肌再灌注损伤在终心肌梗死面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再灌注时的缺血后适应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前景的措施之一。本文将就缺血后适应在动物心肌梗死模型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帮助未来关于缺血后适应的研究尽快获得成功,并促使该项充满希望的技术早日广泛应用于导管室再灌注治疗过程中。

  •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致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一例

    作者:刘娜娜;楚建民;浦介麟;邵春丽;陈旭华;杨跃进;张澍

    1病历资料
      男性患者,36岁,因“发作性心悸1年余,晕厥2次”入院。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2012-06-19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后急诊至当地医院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此后在当地住院期间,行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预激综合征”,成功行右侧显性旁路射频消融术,术后心电图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仍反复发作心悸,性质同前,并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当地医院怀疑依然存在旁路前传,再次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无旁路存在,第1次射频消融术成功,但同时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行室速消融。2013-01患者因“心悸”于我院就诊,回顾患者外院心电监测提示一过性Ⅰ、Ⅱ、aVF、V3~V6导联ST段压低≥0.1mV、aVR导联ST段抬高≥0.1mV的心肌缺血性改变(图1),继而发作宽QRS心动过速(图2)。既往危险因素:吸烟15年,约20支/天。

  • 巨大腹主动脉瘤为特征的大动脉炎一例

    作者:才·孟更图亚;张慧敏;徐樱;杨丽睿;邹玉宝;刘亚欣;许连军;蒋雄京;周宪梁;宋雷;吴海英

    1患者资料
      患者女、26岁,因反复头痛头晕3年伴活动后胸闷、咳嗽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3年前妊娠晚期时出现血压增高,当时血压(BP)160/110 mmHg(1 mmHg=0.133 kPa),未行治疗。2年前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测BP180/110 mmHg,间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1次/日,BP控制不理想。半月前因咳嗽、活动后胸闷于当地就诊,胸片示双肺感染并胸腔积液,血沉:19 mm/h,CT提示:腹主动脉瘤,双肾动脉开口近端闭塞。为进一步诊治来上级医院。查体:体温36.2℃,心率103次/分,呼吸20次/分,BP左上肢196/140 mmHg,右上肢196/130 mmHg,左下肢血压208/135 mmHg,右下肢血压203/128 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闻及Ⅱ级收缩期血管杂音。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经:4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 mm、射血分数67.9%。化验检查: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及抗核抗体均正常;尿微量白蛋白107.50 mg/L;肌酐100.19μmol/L,尿素氮4.37 mmol/L;D-二聚体2.32μg/L, CRP3.70 mg/L,血沉8 mm/h。外周血管造影:腹主动脉中上段巨大动脉瘤,双肾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瘤并近端闭塞;远端侧枝循环形成,左颈总动脉弥漫性狭窄50%;左颈外动脉99%狭窄(图1)。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腹主动脉瘤,双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目前治疗给予醋酸泼尼松片25 mg Q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 BID,硝苯地平缓释片40 mg BID;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 QN;氢氯噻嗪片12.5 mg QD口服。血压控制欠佳,建议外科手术治疗(自体肾移植、肾动脉搭桥术或腹主动脉覆膜支架)。

  • 不同浓度药物PTC124和G418对HERG通道无义突变体的作用

    作者:于海云;姚艳;张银辉;龚菁;黄健;浦介麟

    目的:通过对HERG基因无义突变体应用不同剂量PTC124和G418来观察其通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
      方法:制备HERG基因R1014X突变体,将野生型(WT)HERG及R1014X分别瞬时转染至HEK293细胞,转染24 h后将其置入含不同浓度的PTC124和G418的培养液中孵育24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HERG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野生型和R1014X给药前后通道蛋白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以评价HERG基因编码通道的功能性表达。
      结果:与野生型相比,R1014X突变体编码的通道蛋白的蛋白条带变短,蛋白量及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PTC124和G418均能恢复R1014X完整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变化(P<0.05),PTC124的作用弱于G418(P<0.05)。药物干预后,R1014X突变体HERG通道的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大尾电流密度由(4.75±0.88) pA/pF分别增加至(9.62±0.73) pA/pF (PTC124,P<0.05)和(22.57±2.26) pA/pF (G418,P<0.05),G418作用使通道的半激活电压得到恢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药物PTC124和G418能不同程度恢复HERG基因无义突变的结构和功能性表达,其恢复HERG基因的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变化。

  • 脂多糖诱导高脂家兔动脉血管重塑的研究

    作者:韩琼;李燕燕;杜菲;冯津萍

    目的:探讨高血脂和慢性炎症导致高脂血兔血管重塑的病生理机制。
      方法:建立高血脂和慢性炎症动物模型,随机分4组:对照组(n=5)、高脂组(n=10)、脂多糖组(n=10)和高脂+脂多糖组(n=10)。Masson染色,观察动脉壁结构变化;测量内膜厚度(IT)和中膜厚度(MT),计算IT/MT比值;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I型胶原C末端肽(CTX-1)。
      结果:高脂+脂多糖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内膜明显增厚,内弹力板中断甚至消失,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脂质及炎细胞浸润,可见多量平滑肌细胞,胶原沉积;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中膜明显萎缩。高脂+脂多糖组与其他三组比较,IT和IT/MT的比值均增加;进食高脂饲料8周后,高脂组、高脂+脂多糖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和脂多糖组均增高;进食高脂饲料16周后,高脂+脂多糖组较其他三组MMP-9、TIMP-1浓度明显升高,脂多糖组、高脂+脂多糖组较对照组CTX-1显著升高。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脂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管重塑的共同致病因素,在二者的交互作用下AS和血管重塑过程可以同时启动和进展。

  • China PEACE研究的启示--我国迫切需要进行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善研究

    作者:蒋立新

    2014年6月24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EACE)”的主要结果。研究发现,2001~2011年十年间,我国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的人数翻了两番;与此同时,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和氯吡格雷等新药的使用比率增加数倍,甚至十数倍。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的诊疗不规范现象,尤其是与预后关系为密切的再灌注治疗总体情况令人堪忧,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需要开展医疗质量改善研究,通过可靠的研究数据,调整和完善现行诊疗质量的评价、考核和报告机制等,以大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 心血管急症救治(8)晕厥诊断与鉴别诊断新概念(续7)

    作者:刘文玲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晕厥预后从大多数的良性过程到少数患者的猝死后果相差很大。近年来,国际上对晕厥的评估有了一些新概念,强调从两方面评估晕厥患者:一是找出确切的原因,以便进行有效的针对病理机制的治疗;二是识别患者的风险,这种风险常取决于潜在的疾病而不是晕厥本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不同体位血压)及心电图等初步评估后,23%~50%晕厥可以明确原因。如原因仍未明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况进一步评估,如40岁以上患者应首先进行颈动脉窦按摩;对于有心脏病病史或怀疑此次晕厥与结构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怀疑因心律失常而导致晕厥的患者,应给予实时心电监测;若晕厥与体位变化有关或怀疑反射性晕厥时,检查卧立位试验和(或)直立倾斜试验;仅在怀疑非晕厥原因造成的短暂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进行神经科检查或血液检查。

    关键词: 晕厥 诊断 危险分层
  • 欢迎关注《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和微博

    作者: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本有着近30年历史的,以专业、严谨、务实态度,刊登高质量、高水准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个标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的符号,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心血管专业信息的平台。
      与时俱进,也是一本有品质的学术期刊所必备的特征之一。随着互联网在媒介传播领域的渗透,当前已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微信和微博等各种新颖、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席卷而来。为了不让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上的优秀论文束之高阁、尘封暗室,为了让更多的医生了解全球心血管领域的新进展,杂志的官方新浪微博(中国循环杂志官博V)、官方微信(微信号:zhongguoxunhuanzazhi)也陆续上线。

  • 本刊已启用稿件管理系统

    作者: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循环杂志》社于2014年1月正式启用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方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进程、缩短稿件处理周期。

  • 《中国循环杂志》在《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评价指标

    作者:

    1《中国循环杂志》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2012年主要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2年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本刊核心影响因子0.700,核心总被引频次824次,在19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5位,核心总被引频次排名第8位。

  • 心房颤动口服抗凝药进展

    作者:钱方毅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发生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多年来应用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预防房颤卒中有良好的效果,但该药有许多缺点,在我国的使用率很低。近年来研制出4种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即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及依多沙班,并已完成4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RE-LY、ROCKET-AF、ARISTOTLE和ENGAGE-AF TIMI 48。研究表明,新药在预防房颤卒中和系统性栓塞与华法林比较有相似的疗效。安全性也较好,现对其进展作简要讨论。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四)

    作者:陈在嘉

    病例72哑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导致误诊
      国棉厂工人,男性,45岁。患者于1971年开始经常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有时咳嗽,痰中带血丝,逐渐加重。1972-04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称心脏扩大。同年8月在本院门诊诊为“心肌病”,予服地高辛、利尿剂,以后在当地医院取药。1974-01发热一周。体温39℃,之后,心慌、气短、下肢浮肿、不能平卧、消瘦。1974-09-28至本院住院诊治。

  • SYMPLICITY HTN-3结果阴性不能否定经导管肾神经消融理念

    作者:蒋雄京;董徽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SYMPLICITY HTN-3研究结果,Symplicity消融导管系统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虽然安全,但术后6个月时消融组较假手术组诊室收缩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致该阴性结果的原因或为经导管肾神经消融术的患者入选标准不合理、治疗环节不规范或肾神经消融器械存在不足,因此尚需要更多类似研究进一步证实。不能因为SYMPLICITY HTN-3阴性结果就全盘否定经导管肾神经消融术。

  • 国内大规模的对比剂安全性研究公布

    作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徐亚伟教授近期公布了一项大规模的碘克沙醇安全性研究,证实对于中国人群,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该研究的公布,为临床医生从“选择性使用”碘克沙醇,转变为“常规使用”碘克沙醇提供了依据。
      这项前瞻、非干预、开放设计的碘克沙醇上市后监测研究显示,碘克沙醇给药后,仅有2例(0.01%)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1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另1例发生急性过敏性反应并发冠状动脉痉挛。此项研究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2%,给药后1小时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而在7天之内,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等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

  •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十大要点

    作者:胡大一;郭艺芳;陈红;范维琥;郭晓惠;何青;华琦;纪立农;荆志成;李虹伟;李建军;李为民;李勇;刘冰;刘梅林;陆宗良;孟晓萍;潘长玉;史旭波;孙艺红;田慧;万征;吴平生;吴学思;谢良地;鄢盛恺;杨新春;叶平;赵冬;赵水平;朱宁

    血脂异常的治疗成为2013年下半年心血管医学界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继先前发布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指南之后,2013年7月和12月分别公布了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的建议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的指南。AHA/ACC 2013年底发表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虽然该指南针对美国患者而制定,但仍可能对我国现行的降脂治疗理念产生一定影响。如何评价该指南、并在我国积极合理的开展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规范我国的血脂异常临床防治实践,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旨在针对当前血脂异常防治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