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单中心早期经验

    作者:王墨扬;许亮;裴汉军;滕思勇;张海涛;吕滨;王浩;杨跃进;吴永健

    目的:15例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患者主动脉根部影像学与临床应用的单中心早期临床经验。
      方法:入选我院2011-03至2013-11拟行TAVI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别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主动脉根部解剖数据,并对比主动脉瓣环测量差异。根据CT测量结果选择植入瓣膜型号,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术前测量准确性。
      结果:15例患者术前CT测量主动脉瓣环短径(21.5±2.4)mm,主动脉瓣环长径(27.3±2.7)mm,瓣环平均内径(24.4±2.4)mm,左心室流出道长径(28.3±4.5)mm,左心室流出道平均内经(24.±3.5)mm;升主动脉内径(35.3±4.4) mm。置入A-Venus人工瓣膜26号瓣膜8例,29号瓣膜7例。CT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大于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环内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6个月随访,15例患者均未出现主动脉根部破裂、阻挡冠状动脉、主动脉瓣及瓣周中量及以上反流,有4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
      结论: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主动脉瓣环测量结果存在差异,CT测量可准确有效评估主动脉根部形态及毗邻,为TAVI提供有力支持。

  • 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齐书英;李洁;李育红;席爱雪;王晓晔;栾雪冰;许娜;王冬梅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18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按手术日期及电生理诊断以1:1的比例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各90例。三维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进行瓣环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二维组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月心动过速复发率、手术费用等指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三维组略延长[(58±16)min vs (54±2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3),但X线曝光时间三维组明显缩短[(2.1±0.7)min vs (7.8±3.6) min,P<0.0001],以右侧旁道组X线曝光时间的缩短显著[(3.4±0.7) min vs (20.2±7.1) min,P<0.0001],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三维组X线曝光时间也明显缩短[(1.1±0.3) min vs(5.5±1.7) min,P<0.0001]。三维组除1例希氏束旁旁道未消融外其余全部消融成功;二维组有3例(2例右侧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消融不成功,更换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组无并发症发生,也无复发病例。二维组有1例房室结双径路(男,9岁)消融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2个月动态心电图示II°~III°房室传导阻滞。二维组有2例复发,1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再次消融成功;1例为右侧旁道前传恢复,食道调搏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未再消融。而三维组会增加手术费用。
      结论:Carto3指导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大减少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电生理医生和患者,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成功率。

  • 西地那非治疗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作者:夏燕亮;马如海;陈宏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01至2013-10连续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西地那非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气、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肺动脉收缩压的下降程度、动脉血氧分压、左心室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氧合指数的上升程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平均体动脉压、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西地那非能有效降低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应用西地那非无不良反应,初步安全性评估良好。

  • 年龄和性别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结果的影响

    作者:姜雪;刘悦;刘俊;阿米娜·艾海提;王超;方丕华;黄建凤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HUTT包括30 min的基础试验阶段和(或)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试验阶段。根据阳性患者血压和心电学的变化,VVS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
      结果:HUTT阳性率为51%(624/1223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1%vs 39.9%,P=0.001)。四组阳性率依次为68.3%、49.1%、48.6%和47.9%。阳性患者中混合型占51.4%(321例),血管抑制型占28.7%(179例),心脏抑制型占19.9%(124例)。HUTT阳性类型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χ2=15.65, P=0.016;女性:χ2=18.84,P=0.00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试验阶段74.8%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22.5(17.5~27.5)min,但无年龄性别差异(P>0.05);药物试验阶段81.9%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7.5(5~10)min,女性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比男性提前(7.5 min vs 10 min,P=0.004),无年龄差异。
      结论:HUTT诊断VVS的阳性率、阳性分型和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琦;钟纯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并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探讨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LDL/HDL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LDL/HDL在脑卒中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有无合并高血压、血压、LDL、HDL、LDL/HDL、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LDL/HDL、TG水平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DL、LDL/HDL与脑卒中复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HDL水平与脑卒中复发呈负相关(P<0.05);LDL/HDL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16%和95.65%,均显著高于两种指标单独检测。
      结论:LDL/HDL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我们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高危患者,有利于临床进行早期的干预和预防。

  •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怡锦;范瑞新;曾嵘;熊卫萍;范小平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2010-01至2012-12在开胸手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49.2±11.6)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62)。记录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马凡综合征;术前急性或慢性夹层、二次手术、术前低氧、器官灌注不良、左心室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术中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右半弓或全弓替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动脉瓣替换或成形术出血(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浓缩红细胞或二次开胸止血);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永久性脑部并发症(昏迷或一侧偏瘫)、截瘫、肺部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停跳或重度低心排)、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败血症、伤口愈合不良,进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早期(<3天)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5.8%,其中18例死亡,占22.5%。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P=0.019);出血(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1);永久性脑部并发症(P=0.013);肺部感染(P=0.001);心脏不良事件(P=0.022);肾功能衰竭(P<0.01);肝功能不全(P<0.01);败血症(P=0.001);其中女性(P=0.019)和肾功能衰竭(P=0.001)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及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双龙;徐俊波;胡咏梅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410例,根据颈动脉血管彩超将其分为两组:颈动脉斑块阴性者为对照组(n=138),颈动脉斑块阳性者为试验组(n=272)。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使用Spearma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与心血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男性比例高、年龄大、血肌酐、脉压及血浆HCY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与颈动脉斑块呈独立相关(比数比为1.059,P=0.001)。
      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HCY与颈动脉斑块非独立正相关。

  •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黄国鹏;安素

    目的:研究老年(>60岁)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情况及NT-proBNP对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I~Ⅳ级组及对照组)血清NT-proBN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变化;同时比较收缩性心力衰竭者与舒张性心力衰竭者NT-proBNP及浓度变化,研究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相关性。
      结果:NT-proBNP对照组与心力衰竭I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各心力衰竭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I对照组、心力衰竭I级组及心力衰竭Ⅱ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力衰竭Ⅲ级组、心力衰竭Ⅳ级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平均NT-proBNP、LVEDD较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平均LVEF较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8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735,P<0.05)。
      结论:NT-proBNP能较好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左心房及肺静脉旋转造影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

    作者:田野;杨龙;周松;郑亚西;刘晓桥;蒋清安;刘启方

    目的:探讨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2011-04至2013-04连续入选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三维CARTO系统进行标测,治疗组(30例):术中用西门子ARTIS Zeego数字剪影系统行左心房及肺静脉旋转造影后,重建其立体影像并导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作为心房颤动消融过程中标测与消融电极的路标指导消融。对照组(30例):常规左右肺静脉造影指导消融。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60例入选心房颤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旋转造影重建左心房与肺静脉立体影像,嵌入实时X线透视系统指导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量及手术操作时间,对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出院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永;葛华;房玲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4至2012-07收治的325例老年STEMI患者,根据患者的HDL-C水平将其分为HDL-C高组(139例)与HDL-C低组(1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死亡情况、随访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HDL-C低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高于HDL-C高组(P<0.05),其中HDL-C低组紧急PCI的比例高于HDL-C高组(P<0.05);随访6个月及随访1年中,HDL-C高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均低于HDL-C低组(P<0.05);HDL-C高组随访6个月及1年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比例均低于HDL-C低组(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低HDL-C水平[危险比(HR)=0.558,P=0.024)],糖尿病(HR=1.528 P=0.040)是STEMI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HR=0.471,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入院时HDL-C水平低的STEMI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 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对比单一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庞军;张钲;白明;彭瑜;李强;张锦;张博;张静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03。纳入有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先冠状动脉(冠脉)后静脉给药组(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与单一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给药组(单一静脉给药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
      结果: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494例患者,包括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1258例,单一静脉给药组1236例)。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3级、术后ST段完全回落、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梗死面积变化(P均<0.01)、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生、PCI术后1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次靶血管重建(P均<0.05)均优于单一静脉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述前5个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1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术后出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脉联合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而并不提高术后出血、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用于STEMI患者。

  • 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涛;王乐丰;杨新春;王红石;孙浩;高京宏;夏昆;薛永利;薛静;徐超

    目的:评价重叠置入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所需置入支架长度总和>60 m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08至2012-05期间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重叠置入EXCEL支架的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71例,平均年龄为(62.85±10.26)岁,其中74.56%为男性患者。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和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结果:71例患者,平均每个靶病变置入支架(2.61±0.52)个,平均支架直径为(3.21±0.35)mm,平均每个病变总支架长度为(73.34±13.11)mm。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4.23%。院外2年随访期间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分别为9.86%和18.31%。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风险比:12.102,95%可信区间1.460~100.309,P=0.021)、既往心肌梗死史(风险比:11.948,95%可信区间1.144~124.726,P=0.038)和既往PCI史(风险比:0.097,95%可信区间0.010~0.990,P=0.049)是影响院外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EXCEL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但远期随访显示MACE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 分支型覆膜支架用于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的现状

    作者:晏明(综述);郗二平(审校);朱水波(审校)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和损伤一直是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一道障碍。目前,有些专家尝试以不同类型的覆膜支架修复该处的病损。本文就分支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主动脉弓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负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章维(综述);闫东(审校);赵新湘(审校)

    近年来,负荷磁共振(MR)心肌灌注成像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准确诊断冠心病并提供大量预后信息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它具有早期准确的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观察局部和整体的心功能、高空间分辨率、没有电离辐射等优势。本文对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左心耳介入封堵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俊(综述);李劲宏(审校);方丕华(审校)

    大多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OAC),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与卒中风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因素不能或不愿长期OAC治疗。由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90%的左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内,因此通过介入封堵左心耳的方法“堵住”栓子形成的根源,可预防栓塞与卒中发生。从基础动物试验到临床试验,大量的研究结果不断地验证着各种不同封堵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介入术后残腔形成、围手术期抗栓方案等问题尚需研究。目前仍需谨慎把握左心耳封堵介入治疗适应证。

  • 盐酸贝那普利致一过性视觉异常一例

    作者:侯婷婷;谢萍;高奋堂;苏鹏;邓建军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8岁,离休。主因间断胸闷气短、呼吸困难10年,加重1天于2013-11-01日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2℃,心率68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85/74 mmHg (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低调喘鸣音,双肺底均可闻及大水泡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无弥散,心前区无异常搏动。未闻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节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心脏浊音界正常。患有高血压20年,高血压180/100 mmHg,口服“波依定”等药物,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有冠心病史10余年,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治疗,疗效尚可。否认糖尿病、支气管炎、肾脏病、脑梗及眼科疾病史。2000年曾行“直肠癌根治术”,2006年因病窦综合征在外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有吸烟史30余年,5~7支/日,饮酒史20余年,白酒约150 g/d。家族中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7X109/L,中性粒细胞60.2%,尿、粪常规正常;生化全项未见明显异常;细菌感染两项:降钙素原(PCT)0.069 ng/ml,白细胞介素-6(IL-6)4 pg/ml;心电图:起搏心律,偶发室早;胸片提示:心脏扩大,心/胸>1/2;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硬化;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IV级;②病窦综合征,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③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型;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陶瓷主动脉一例

    作者:于文舟;王瑛;马海峰;郑建伟

    1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41岁,活动后心慌气短半年入院。入院时心脏彩色超声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大量返流),门诊以“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收入院,拟行主动脉瓣手术。既往病史:半年前始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可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无其它不适,高血压病史2年,18岁时曾因贫血住院治疗,24岁时流产进行过输血治疗,当时发生过皮肤过敏反应,无结核病等炎症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无发热病史。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浊音界扩大,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指标:血沉42 mm/h(正常值<20 mm/h),C反应蛋白9 mg/L (正常值<8 mg/L),免疫球蛋白IgM 3.56 g/L (正常值:0.4~2.74 g/L),抗心磷脂抗体IgM(+)。血常规示:红细胞2.98×1012/L,血红蛋白103 g/L,血小板74×109/L (正常:100~300)白细胞3.15×109/L。骨髓像正常。其他如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均正常。X线胸片正侧位片示:主动脉迂曲扩张,条状高密度影(图1)。心电图:左心室肥厚、劳损。心脏彩色超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大量返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4 mm,室壁、室间隔略肥厚。胸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全程管状钙化,冠状动脉钙化。

  •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疑似下壁心肌缺血两例

    作者:李汭傧;谢瑞芹;郑红梅;张亚楠;王倩;崔炜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39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余年,加重14 h入院。1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持续约10 min自行缓解,未予特殊诊治。后患者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持续约1~3h,行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心律平”静脉注射后均可转复,转复后心电图为:“预激综合征(B型)”。患者于入院前14 h饮酒后再次出现心悸。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168次/分”。诊断为:“心房颤动伴旁道前传”。给予同步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既往体健。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7次/分,预激综合征(B型)。电除颤前化验示:血常规:白细胞12.01×109/L,中性粒细胞60.54%。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63 U/L。肌钙蛋白I:0.517μg/L(<0.06),心肌酶: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正常。以“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B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疑似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入院后各项化验检查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心脏彩超、胸片等均未见异常,血常规、心肌酶、肌钙蛋白逐渐恢复正常。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3-01-27行旁道射频消融术(术前心电图如图1),术中诊断为心外膜旁道,使用盐水大头消融导管于心中静脉内距起始2 cm处成功消融患者心外膜旁道。手术顺利。返回病房后患者未诉胸闷、胸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术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δ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I、III、aVF导联T波倒置,酷似下壁心肌缺血(图2)。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症状,且患者冠脉CT未见狭窄,考虑患者术后T波改变为B型预激消融后T波记忆现象,嘱患者定期复查。

  • 低氧联合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赵艳霞;李玉红;王亚平;杨应忠;马兰;格日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氧联合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常氧组(南京,海拔10米)、低氧组(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经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4周后,留取外周血和心肌标本,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浓度,TBA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含量,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直接检测法和终点法检测血脂含量,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eNOS mRNA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eNOS蛋白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心肌NO代谢产物硝酸盐/亚硝酸盐(NOX)水平。
      结果:低氧组及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心肌eNOS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5),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心肌NOx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与低氧组比较,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血浆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对于单纯低氧,联合高脂饮食进一步降低大鼠心肌NOx水平,提示高脂饮食加重慢性重度低氧对心肌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血脂异常及抗氧化能力不足有关。

  • 运动预处理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影响

    作者:徐同毅;韩庆奇;张本;龚德军;袁扬;蔡成良;丁云;邹良建

    目的:探究运动预处理(EP)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
      方法:雄性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分为Sham组、主动脉缩窄(TAC)组和运动预处理+主动脉缩窄(EP+TAC)组,每组20只。分别在TAC术后4周和8周时行超声心功能评价、病理检查以及心衰标志物检测来探讨EP的作用。
      结果:超声心动图和病理检测提示两个手术组的检测指标相比Sham组均有明显变化,而且两手术组间比较, EP+TAC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TAC组,特别是在术后8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15%,心脏重量指数减少15.7%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减少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心衰标志物心钠肽和脑钠肽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来看,与Sham组比较,TAC组在两个时间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EP+TAC组的变化在TAC术后4周时不明显,但在术后8周时升高明显。与TAC组相比,EP+TAC组的mRNA表达量在术后4周时分别下降47%和62%,术后8周时减少44.0%和28.1%(P<0.05);蛋白表达量术后4周时下降42.3%和48.0%,术后8周时下降21.5%、38.3%(P<0.01),在术后8周时两手术组心衰标志物表达量差异较术后4周时减小。
      结论:EP能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且在早期的保护作用明显,能够延缓心衰的进程,为进一步探究作用机制提供模型基础。

  • 磷酸肌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魏子寒;王颖;杨国杰;孙丽娜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磷酸肌酸钠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20只Wistar乳鼠取出心脏,体外原代、传代培养CF。实验分4组(每组n=3),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CF;AngⅡ组:含AngⅡ1×10-6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磷酸肌酸钠组:含磷酸肌酸钠10 m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AngⅡ+磷酸肌酸钠组:含磷酸肌酸钠10 mmol/L 加AngⅡ1×10-6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Van Gieson(VG)氏染色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CF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G0/G1期、G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增加, p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磷酸肌酸钠组CF细胞周期、胶原含量和pERK1/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磷酸肌酸钠组pERK1/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细胞周期和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磷酸肌酸钠组G0/G1期、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S期百分率降低,胶原含量减少,pERK1/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磷酸肌酸钠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CF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过度激活有关。这提示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 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对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作者:熊爱琴;马萍;刘俊梅;徐烨华;王洋;徐清斌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对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代谢通路的影响。
      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建立各组模型。检测血清学相关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脑钠肽、肌钙蛋白I含量、血清ADMA和左心室大下降速率(-LVdP/dtmin)明显升高(P均<0.01);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均显著降低(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脑钠肽、肌钙蛋白I含量、ADMA水平和-LVdP/dtmin明显降低(P均<0.01);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LVdP/dtmax均显著升高(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的表达增多(P<0.01),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DDAH2)的表达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组PRMT1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DDAH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肌钙蛋白I、脑钠肽及调控ADMA代谢通路有关。

  • 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及血管新生的改善作用

    作者:董莉;孙佳音;康丽娜;罗倩;孙峰;顾明霞;印小荣;徐标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动员和血管新生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180~200g 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部分:糖尿病大鼠(n=40)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四周后,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非糖尿病大鼠(n=20)为正常饮食饲养。40只糖尿病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梗模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20),每日予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1ml灌胃,治疗组(n=20)每日予以氨氯地平2 mg/kg灌胃,继续高脂喂养四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第1、3、5、7、14和28 d)外周血CD45-/low+/CD133+/KDR+早期EPC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1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梗周围区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髓细胞中EPC动员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外周血CD45-/low+/CD133+/KDR+ EPC水平术后峰值治疗组(第7 d,112±30/106单核细胞)较对照组(第5 d,55±10/106单核细胞)升高;血浆VEGF水平在心梗后峰值治疗组[第7 d ,(5.63±1.33)ng/L]较对照组[第5 d,(3.68±0.98) ng/L]升高;骨髓细胞蛋白激酶B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化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增加;心梗周围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治疗组大鼠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结论:氨氯地平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缺血诱导的骨髓EPC动员障碍,缺血区血管新生以及心梗后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改善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通路活化而介导。

  • Ap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周颖;陈游洲;乔树宾

    目的:探讨Apel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培养1~3 d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细胞,给予AngⅡ刺激。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浓度Apelin。测定[3H]亮氨酸掺入量、细胞表面积以及总蛋白表达量评价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B型尿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3、钙调神经磷酸酶、磷酸化钙调神经磷酸酶、钙调蛋白激酶Ⅱ、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B型尿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
      结果:Apeli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时,Apeli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B型尿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B型尿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3、磷酸化钙调神经磷酸酶、钙调蛋白激酶Ⅱ和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均与Apelin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Apeli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与Ca2+依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的新进展

    作者:姚焰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是唯一有望根治房颤的疗法,但目前主流的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主要适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消融需要结合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但难以实现透壁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试图寻找新的机制理论来实现突破,转子学说应运而生但未得到检验。冷冻消融主要为不熟练的术者提供了简便的手段但只限于阵发性房颤。压力感知导管有望改善消融效果和安全性。分期或同期的内外科联合消融是值得推广的策略。

  • 心血管急症救治(11)电解质紊乱的常见心电图表现及处理(续10)

    作者:卢喜烈;丁芳

    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有赖于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电解质浓度大幅度变化将影响心肌除极及复极过程。虽然电解质紊乱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但有时在某些急重症患者的处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电图有提示意义,通过心电图判断并迅速纠正电解质紊乱,可尽快稳定患者病情。

  • 本刊已启用稿件管理系统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国循环杂志》社于2014年1月正式启用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方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进程、缩短稿件处理周期。

  • 《中国循环杂志》在《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评价指标

    作者:

    1《中国循环杂志》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2012年主要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2年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本刊核心影响因子0.700,核心总被引频次824次,在19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5位,核心总被引频次排名第8位。

  • 欢迎关注《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和微博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本有着近30年历史的,以专业、严谨、务实态度,刊登高质量、高水准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个标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的符号,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心血管专业信息的平台。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七)

    作者:陈在嘉

    病例76风湿性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频发多处体循环栓塞血栓堵在二尖瓣口导致心脏骤停
      干部,男性,42岁。1954年(当年17岁)查体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当时上五楼稍觉气短,休息后即恢复,全身无特殊不适。嗣后参加工作。1978年穿大衣走路即觉疲劳,上一层楼有心慌、气急、胸闷等症状,未就诊。1979-3-7突然发作心跳、气急、胸闷、心跳不齐,到某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收入该院。经用地高辛,心率减慢,予服奎尼丁0.2 g,3次/日,共4天,心律未转复,症状好转,1979-3-17出院。1979-3-29看中医时突然出冷汗,说不出话,予服氨茶碱、“心得宁”后送我院急诊,意识清楚,失语,右腿发麻,伴恶心、呕吐,吐出为胃内容物,并感腹部隐痛,予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等治疗,稍平稳,当日收入院。

  • 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成人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管理指南及执行摘要》解读

    作者:李晓;张海澄

    2014-03-03,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发布了《2014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及执行》,该指南正式刊登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和《循环》杂志[1]。这是自2008年来该指南的首次更新。该指南有诸多亮点:①新建四级疾病分期系统;②更新风险评估工具;③降低介入治疗门槛;④纳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⑤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另外,新指南对于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和治疗以及妊娠、心脏和非心脏外科手术等特殊情况也有详细推荐,内容全面、实用,更贴近临床。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指南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