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腹膜透析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应用

    作者:宋振江;李晓峰;柏松;沈磊;赵宇东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1-12至2014-12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儿分为观察组(24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和对照组(24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血电解质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a2+、HCO-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愈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与腹膜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
      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肾功能,优化血电解质及炎症因子水平。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建刚;席建堂;李劲松;刘雅静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至2014-12期间收入院的18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n=120例)和单纯房颤组(n=6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左心房内径(LAD)、血脂水平和肾功能等之间的差异。
      结果: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单纯房颤组患者在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是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用于卒中危险分层与CHADS2评分比较有差异。
      结论: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除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系统外,联合测定HCY、FIB和LAD预测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使筛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工作操作更加方便、客观。CHA2DS2-VASc适宜筛查低危人群,CHADS2适宜筛查高危人群。

  • 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性别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的差异

    作者:王新洁;梁岩;朱俊;杨艳敏;马文芳;刘明名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国急诊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中有心房颤动诊断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按性别将患者分成男女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评估采用CHADS2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
      结果:2015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女性组1104例,男性组911例。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平均年龄较高[(69.11±12.96)岁 vs (67.67±13.63)岁,P=0.015]、体重指数偏低[(23.24±3.73)kg/m2vs (23.89±3.47)kg/m2, P=0.000],合并心力衰竭(39.7% vs 34.6%,P=0.019)、瓣膜病(26.6% vs 12.4%,P=0.000)的比例高,而男性患者吸烟(41.4% vs 5.1%,P=0.000)和合并冠心病(45.1% vs 39.1%,P=0.007)及既往心肌梗死(9.5% vs 5.5%,P=0.001)的比例较女性高。女性非瓣膜病患者CHADS2评分高于男性[(2.0±1.4)分 vs (1.8±1.4)分,P=0.008],且CHADS2评分≥2分比例高于男性(58.0% vs 51%,P=0.005)。407例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167例(41%)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女性119例(40.5%),男性48例(42.5%)(P=0.713);160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中,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仅有105例(12.0%),其中女性54例(11.5%),男性51例(12.5%)(P=0.636)。
      结论:中国急诊心房颤动的男、女患者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存在差异。女性患者中合并瓣膜病及心力衰竭者较多,男性患者中吸烟及合并冠心病者较多。在抗凝治疗方面,心率快及心力衰竭影响女性使用华法林,合并高血压影响男性使用华法林。

  •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湘斌;逄坤静;欧阳文斌;王首正;刘垚;张大伟;张凤文;胡盛寿;李守军

    目的:传统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存在放射线及造影剂损伤,本文探讨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经皮VSD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于2014-02至2014-10期间入选先天性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平均体重(31.3±7.7)kg,平均VSD直径(4.6±0.9)mm。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经皮VSD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3、6、12个月在门诊随访。
      结果:26例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成功完成经皮VSD封堵术,1例患者因导管未能沿导丝通过VSD,改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1例患者因残余分流大于2 mm,改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3.3±11.7)min,对称型VSD封堵器直径(6.6±1.0)mm;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7±1.3)d。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2±3.4)个月,随访1个月时2例患者微量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房室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
      结论: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

  •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丽稳;李星星;顾若曦;王效增;荆全民;王耿;赵昕;韩雅玲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1-10至2012-10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94例HOCM患者,回顾分析接受PTSMA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跟踪随访。
      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102.7±47.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6个月) LVOTG分别为(33.9±30.2) mmHg、(29.7±25.4)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0.1士3.6) mm,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IVS厚度分别为(17.5±2.9) mm、(16.4±3.6)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01)。随访间期1~11年,平均随访(63.8±28.5)个月,失访26例,死亡2例(1例猝死,1例脑出血死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7例(17.5%),患者偶有胸闷、气短症状。存活38例患者均无心脏移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其它恶性心律失常。
      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术后时间延长,PTSMA效果逐年显著,远期疗效可靠。

  • 手振50%葡萄糖溶液右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毕秋香;王寒梅;巨兰;杨姣;梁冬梅;吕建楠

    目的:总结各种心内、心外分流性疾病右心声学造影的不同表现,明确右心声学造影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4年期间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的102例受检者的超声表现。造影剂为9 ml 50%葡萄糖注射液与1ml空气混合形成的手振50%葡萄糖溶液。
      结果:检出分流性疾病49例,包括右向左或双向分流房间隔缺损8例、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缺损7例、卵圆孔未闭伴功能性右向左分流9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13例、肺动静脉瘘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8例、引流入左心房1例。
      结论:右心声学造影能够简便、有效地检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内、心外异常分流,提高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是一项重要且实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 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道宇;汪蕾;杨勇;马兴鸿;闫朝武;赵世华;方纬

    目的: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发射型正电子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34例连续入选的DCM患者均行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参照Herrero法,获得校正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cRV)标准化摄取值( SUV)、左心室游离壁心肌(cLV )SUV和两者的比值(cR/L);34例患者均在7 d之内完成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通过Simpson’s 原则自动计算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收缩压。
      结果:校正的cRVSUV和cR/L均与cMRI 测得的RVEF有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r=-0.513,P<0.01和r=-0.463, P<0.01),cRVSUV和cR/L同时也与LV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387,P<0.01和r=-0.362,P<0.01)。
      结论: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增强与右心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利用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检测右心室18F-FDG摄取,有可能成为评价DCM右心功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 探讨甲状腺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相关性

    作者:刘晨;袁晓晨;张振刚;骆秋平;严俊峰;龚开政;秦建华;周桂建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01-01至2012-10-01期间收住我院的非瓣膜性心脏病致慢性心衰患者共322例,根据既往有无房颤史及入院后心电图检查分为房颤组187例和窦性心律组135例。入院后24 h内记录患者病史,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影响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
      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房颤组的FT4水平明显增加[以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间距(Q1,Q3)表示,14.52(12.74,15.85) pmol/L vs 13.11(11.68,14.85) pmol/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T3水平两组比较[4.06(3.76,4.44)pmol/L vs 4.1(3.80,4.52)pmol/L,P=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FT4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134,P=0.016),FT3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0.235,P<0.001),FT3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8,P<0.001)。将FT4以连续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FT4水平[比值比(OR):1.227,95%可信区间(CI)1.112~1.354,P<0.001]、左心房内径[OR:1.154,95%CI (1.105~1.205),P<0.001]、年龄[OR:1.038,95%CI(1.012~1.064),P=0.003]、心衰持续时间[OR:1.111,95%CI (1.021~1.209),P=0.015]、LDL-C水平[OR:0.689,95%CI (0.493~0.963),P=0.029]与心衰患者房颤的发生率相关。
      结论:高FT4水平可能增加了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

  •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围术期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原因及远期效果分析

    作者:张浩;张涛;李守军;张惠丽;花中东

    目的:本研究总结回顾了单中心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围手术期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经验和远期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4年间我院33例8岁以下先心病患儿外科围术期植入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先天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医源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患儿平均年龄(23.2±26.9)个月,平均体重(9.7±5.6) kg。除6例术中即植入起搏器外,其余均于术后(26.0±13.1) d植入起搏器。起搏导线植入于右心室膈面,起搏器均放置于腹直肌后的囊袋。术中收集起搏器植入时间、类型、植入后即刻心室夺获阈值,电极电阻等电生理学信息。随访期间,收集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起搏器电程控信息和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术后随访(46.8±33.9)个月。
      结果:除2例因先天性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外,其余均植入单腔起搏器。起搏器植入后即刻心室夺获阈值(1.34±0.72)V,而末次随访时未见心室夺获阈值明显增加[(1.37±0.81)V,P=0.93]。与植入起搏器即刻比,末次随访时的心室电极电阻[(366.7±88)Ω vs (331.9±95.9)Ω,P=0.32]和R波振幅[(12.3±3.5) mV vs(11.4±4.9) mV,P=0.635]均无明显升高。随访期间4例患儿术后因电池耗竭行起搏器置换术;21.2%(7/33)患儿出现心力衰竭或猝死的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患儿的年龄和体重与预后良好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囊袋感染及起搏器电极折断的情况。
      结论:医源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目前先心病外科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首位原因。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有较好的远期随访效果,但是起搏器类型的选择仍需进一步优化。

  • 中国人群右心室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白明;庞军;李强;汪涛;邓爱云;陈长源;赵存瑞;王世杰;药素毓;葛均波;杨跃进;张钲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右心室室间隔(RV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5-01。纳入有关中国人群RVS与RVA的临床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纳入研究质量。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 RevMan5.0软件进行 Meta分析。
      结果: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共包括1199例患者,RVS起搏患者602例(RVS组),RVA起搏患者597例(RVA组)。两组疗效判断指标Meta 分析结果: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均数差(MD)=1.90,95%CI:0.75~3.05,P=0.001]、每搏输出量(SV)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7.08,95%CI:2.39~11.76,P=0.003)、QRS波宽度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29.13,95%CI:5.71~52.54,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2.04,95%CI:-4.22~8.31,P<0.0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2.64,95%CI:1.80~3.49,P<0.00001)、B型利钠肽(BNP)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68.00,95%CI:57.57~78.43,P<0.00001)、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运动延迟时限(SPWMD)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22.68,95%CI:16.91~28.45,P<0.00001)、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大充盈速度比值(E/A)(合并值MD=0.49,95%CI:0.41~0.57,P<0.00001)、左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差值(LRVPEI)术后与术前差值(合并值MD=14.06,95%CI:12.36~15.75,P<0.00001)、电极阻抗(合并值MD=-67.02,95%CI:-119.96~-14.08,P=0.01)、起搏阈值(合并值MD=0.09,95%CI:0.00~0.18,P=0.04)方面RVS组优于RVA组。手术时间RVS组相对于R V A组更长(合并值M D=-11.76,95%CI:-14.69~-8.82,P<0.00001)。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后与术前差值、Tei指数和X线曝光时间方面RVS组与RV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VS起搏相对于RVA起搏可更佳改善中国人群LVEF、SV、QRS波宽度、LVESV、LVEDV、B型利钠肽(BNP)等指标,RVS组LVEDD、Tei指数和X线曝光时间与RVA组相似,手术时间长于RVA组。综合考虑,RVS起搏是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起搏方法。

  • 腔内修复治疗36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郑江华;陈开;朱彦斌;汪海飞;陈志龙;雍熙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至2014-06期间行腔内修复治疗的36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情况及术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随访情况),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41~62(平均43.7)岁。
      结果:36例患者的腔内修复均获成功。22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0例结合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行主动脉腔内修复,2例先实施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后再行腔内修复,2例先实施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近心端结扎)后再行主动脉腔内修复。内脏动脉及下肢动脉缺血逐渐恢复,无内漏等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中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3.33%,随访时间1年。术后1年主动脉夹层全部假腔内血栓形成者10例,部分假腔内血栓形成者20例。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无论是全部假腔内血栓形成者,还是部分假腔内血栓形成者,胸主动脉真腔体积均显著增大[(190.0±68.7)ml vs(125.3±63.4) ml和(166.2±71.8) ml vs(110.1±6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胸主动脉假腔体积均显著缩小[(65.0±67.4)ml vs(185.3±66.6)ml和(132.3±62.6) ml vs(224.5±72.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全部假腔内血栓形成者,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腹主动脉真腔体积显著增大[(55.5±12.4)ml vs(48.6±12.2)ml, P<0.01];部分假腔内血栓形成者,术后1年腹主动脉假腔体积也显著增大[(58.2±21.5)ml vs(42.5±18.5)ml, 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中结合覆盖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以及小切口的杂交技术等方法可延长锚定区,拓展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范围,提高腔内修复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短期疗效良好。

  • 儿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亮;陈贝贝;崔洁;刘立飞;徐红珍;唐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028例接受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院内死亡及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028例患儿中,术后院内死亡45例(4.4%),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43例(13.9%),急性肾功能衰竭43例(4.2%),肺衰竭26例(2.5%),感染17例(1.7%),神经系统并发症28例(2.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PB时间、CPB低温度、术后24 h儿童死亡风险(PRISM-Ⅲ)评分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中位输注量(20.3 ml/kg),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PB时间、术后24 h PRISM-Ⅲ评分、术后6 h纵膈引流量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20.3 ml/kg。
      结论:儿童CPB心脏直视手术中输注大量红细胞增加术后院内死亡及并发症风险,减少术中红细胞输注可能会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术后预后。

  •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

    作者:高华炜;郑哲;赵延延;王杨;徐波;许亮;李卫;胡盛寿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冠脉)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再血管化治疗(REV)和保守治疗(MT)的长期预后。
      方法:连续入选我院在2007-01至2008-12间经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4875例三支病变患者。其中705例(14.4%)患者为MT组,4170例(85.6%)患者接受了REV为REV组。经倾向评分的逆概率加权方法调整使其基线均衡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全因死亡率以及再血管化率。
      结果:在4875例患者中,3962例(81.2%)为单纯三支(右冠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913例(18.8%)患者为三支合并左主干病变。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7,95%可信区间(CI):0.3~1.4;P=0.30]。随访中位数为1年,MT组经校正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REV组[风险比(HR)=8.3,95%CI:6.7~11.1;P<0.001],再血管化率也显著高于REV组(HR=1.4,95%CI :1.1~1.6;P<0.001)。无论是否合并左主干病变,与REV相比,MT组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较高(合并左主干:HR=10.4,95%CI:7.1~15.4,P<0.001;单纯三支:HR=7.1,95%CI:5.3~10.0;P<0.001)。
      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择期冠脉造影发现的伴或不伴左主干病变的三支病变患者,经REV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MT。

  • 比伐芦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佳纬;马礼坤;杨喆;范海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1-09至2014-01期间因急性STEMI就诊于我院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比伐芦定随机分为两组:比伐芦定组及肝素组。术中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即替罗非班的应用由术者评估患者病情特点决定是否合并应用。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冠脉影像特点等一系列基线资料,并对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内的出血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比较其中差异。
      结果:在终完成研究的153例样本中,比伐芦定组(n=72)与肝素组(n=81)比较,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6.5%比11.0%、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0%比1.2%以及术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9.7%比13.5%、 MACE发生率1.4%比7.4%均有所下降,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且其具有降低出血及MACE发生率的趋势。

  • 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评估

    作者:张韶辉;刘立新;魏广和;王铁成;王建军;安毅;杨国良;陈安勇;郭莹;蔺跃栋

    目的:明确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4-01住院诊断为NSTE-ACS的患者共784例,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410例,支架组325例,CABG组49例。计算患者的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按照评分分为低、中、高危三组。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预测方法的优劣性。
      结果:研究完成随访784例,随访中位时间为47.7个月。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存在较弱的正相关(r=0.40,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GRACE评分得出的低、中、高危三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依次为13.81%、23.64%和36.55%,P<0.001);SYNTAX评分得出的中、高危组的MACE 发生率(分别为39.29%和37.93%)均高于低危组(23.99%),但中危组和高危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和ROC分析显示,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对NSTE-ACS的长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将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GRACE和SYNTAX联合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后发现,三者对NSTE-ACS患者远期MACE风险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但三者的95%可信区间明显重叠,预测价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GRACE评分和SYNTAX评分存在相关性,二者对NSTE-ACS的远期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价值,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即使两者联合也并不提高预测价值。利用GRACE评分对NSTE-ACS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低、中、高危分层是适宜的。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

    作者:袁勋;王文尧;张阔;杨敏;张璇;陈静;窦克非;颜红兵;吴永健;乔树宾;杨跃进;唐熠达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HADS2及HAS-BLED评分。按照CHADS2评分<2分或≥2分及是否使用华法林,将患者分为:CHADS2评分<2卒中低危患者(n=339),其中包括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n=309)、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n=30例);CHADS2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患者(n=231),其中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n=200)、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n=31)。随访15个月比较不同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在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缺血事件、出血事件方面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卒中低危患者相比,卒中高危的患者MACCE发生率更高[P<0.001,风险比(HR)=2.667,95%可信区间(CI):1.535~4.635],缺血事件更多(P=0.013,HR=2.080,95%CI:1.167~3.709)。570例患者随访结果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MACCE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增加(P=0.001, HR=2.985,95%CI:1.532~5.816;P=0.026,HR=2.068,95%CI:1.090~3.925)。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及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的MACCE事件、缺血事件分别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华法林患者大出血事件多于未用华法林,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低危和卒中高危患者,用华法林均增加小出血风险[P<0.001,比值比(OR)=4.458,95%CI:1.934~10.277;P=0.002,OR=4.155,95%CI:1.717~10.055]。
      结论:华法林能够显著的降低卒中高危房颤患者的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于卒中低危的房颤患者,华法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卒中低危还是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华法林均增加了小出血风险,但并没有显著性增加大出血风险。

  • 5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杨旭;黄晓青;华潞;孙慧;张海华;王林平;张炜;王莉;庞会敏;张云;党爱民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发生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02至2013-09期间我中心应用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25例,其中发生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52例,男性47例(90.38%),女性5例(9.62%)。碘克沙醇、碘海醇、碘帕醇、碘普罗胺4种含碘对比剂导致的过敏不良反应患者分别为34、3、3、12例。通过对比4种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对含碘对比剂的应用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52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中,轻度过敏不良反应40例(76.92%);中度11例(21.15%);重度1例(1.92%)。13例过敏不良反应发生于接触含碘对比剂后1 h内,39例过敏不良反应发生于接触含碘对比剂后1 h~3 d。经对症及抗过敏治疗后治愈34例,包括1例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
      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有无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发生,及时正确救治;使用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行冠状动脉造影较安全。

  • 伪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

    作者:曹邦明

    对于严重的、有症状的发作性高血压容易被怀疑嗜铬细胞瘤(PHEO),但确诊PHEO者不到2%。伪PHEO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发作性高血压,区别于PHEO及一系列酷似PHEO的临床状况,认知治疗、心理治疗、行为干预,联合β、α1受体阻滞剂,必要时联合抗抑郁、抗焦虑药、结合精心护理有效。无或可疑亚临床心理障碍的发作性高血压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行为心血管病学在伪PHEO诊治中有重要作用。现将伪PHEO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予以综述。

  • 以T淋巴细胞为靶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

    作者:李梦豪;卢浩;熊浩伟;刘季晨(综述);郭志刚(审校)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与免疫反应交互作用的过程,近年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自始至终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近年研究表明,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诱导活化细胞的凋亡及减少T淋巴细胞在血管内皮的黏附等,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既往以T淋巴细胞为靶点,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实验进行综述,阐述当前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心房颤动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祁玉璟(综述);郭雪娅(审校)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可发生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在形态学和心电生理方面的改变相互促进其发生,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神经体液的激活等引起“心房重构”,使得房颤更易于发生及维持。既往的研究显示许多生物学因子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甚至死亡等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合新的研究进展,现将与房颤有关的生物学标记物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及附壁血栓形成、神经体液激素、遗传因素6个方面进行综述。

  • 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

    作者:易茜(综述);马瑞彦(审校)

    心房颤动(房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征,但其确切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关键环节,而结构重构在其中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综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氧化应激、MicroRNA、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MT)、遗传基因多态性等参与结构重构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探讨房颤的发生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碘对比剂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司海龙(综述);秦勤(审校)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病人群不断增加,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与微创介入手术的应用日益普遍,更多的患者需要体内注射含碘对比剂。一次静脉推注含碘对比剂后,进入血液中的碘原子数量是人体每日基础需要量的数万倍,维持高水平达1周以上。超生理剂量单次碘负荷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迄今未见一致报道。国内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成人接受体内注射含碘对比剂后3~6个月甲状腺功能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而国外的研究则显示该人群罹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风险升高,肾功能不全者为高危人群。对于孕妇及新生儿,国外多项研究均认为体内注射含碘对比剂对孕妇及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对比剂 甲状腺
  • 3D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韩宇;高传玉;郑宏;彭帮田;程兆云(综述);范太兵(审校)

    国外,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治方面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先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及心血管造影等检查,缺乏直观和立体实物效果。3D打印技术在先心病尤其复杂先心病的诊治方面有独特优势,3D打印模型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供术前模拟操作,但国内尚处于尝试阶段,其应用前景广阔。

  • 全身多发血栓栓塞一例

    作者:魏钟海;张婷;吉文庆;徐标

    1临床资料
      女性,55岁,2013-09-09因“脑栓塞、心房颤动(房颤)”入住我院神经内科。09-16晚间19:30患者突发胸闷、心慌、气短,心电图提示窦性节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右冠脉未见明显狭窄,考虑房颤引起的一过性冠脉栓塞。09-22凌晨7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心电图示房颤,急性前壁、下壁心梗,遂转入心脏科。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 P:88次/分,R:20次/分,血压:118/65 mmHg;神志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房颤心律,心室率147次/分,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诊断(:1)冠心病①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②心功能I级(Killips分级);(2)阵发性房颤(;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4)脑栓塞。再次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左前降支(LAD)远段完全闭塞。予LAD行血栓抽吸后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无残余狭窄。术后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81.4%,血红蛋白118 g/L,血小板117×109/L,血生化无明显异常;B型尿钠肽807 pg/ml。复查心电图房颤节律转为窦性节律,下壁、胸前导联抬高的ST段较术前明显回落。心脏超声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尖部圆钝,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主动脉瓣根部增厚伴中、重度反流,主动脉瓣根部条絮状物,考虑主动脉瓣根部絮状物为血栓。予依诺肝素、倍他乐克、可达龙、呋塞米、螺内酯、雅施达等治疗。09-24凌晨患者心电监护显示窦性节律,可见窦性停搏,长R-R间期5.5秒,诊断病窦综合征,于09-30行埋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血小板波动在20×109/L ~33×109/L之间。

  •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

    作者:晋金兰;韦建瑞;尹海燕;梁艳雯;郭键;吕荣贵;刘喜鸿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梗模型,建好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心梗对照组和盐酸小檗碱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盐酸小檗碱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盐酸小檗碱20 mg/kg,假手术组和心梗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8 W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和心脏结构,马松(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心肌细胞核因子-κB活化情况。
      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扩大[(7.28±0.29) mm比(6.86±0.36)mm,P <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扩大[(5.88±0.33)mm比(4.61±0.31)mm,P <0.01]、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Ts)增厚[(1.81±0.85)mm比(1.67±0.16)mm,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45.77±3.17)%比(67.28±4.15)%,P <0.01];盐酸小檗碱组与心梗对照组相比:LVDs[(4.68±1.17)mm]缩小,LVPWTs[(1.65±0.14)mm]下降,LVEF[(64.64±5.82)%]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LVDd[(6.89±0.99)mm]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胶原容积分数增加[(11.39±0.45)%比(2.65±0.45)%,P <0.01],盐酸小檗碱组[(7.00±0.87)%]较心梗对照组减少(P <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21.31±2.34比0.99±0.38,P <0.01),盐酸小檗碱组(14.15±1.62)较心梗对照组减少(P <0.01)。核因子-κB活化情况检测结果示,术后8 W时,心梗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细胞核内的p65含量增加[(0.14±0.02)ng/ml比(0.06±0.01) ng/ml],盐酸小檗碱组[(0.10±0.02)ng/ml]较心梗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盐酸小檗碱可改善大鼠心梗模型心室重塑和心功能,其机制考虑与其部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活化、降低非心梗区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抗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 急性缺氧对环匹阿尼酸诱导的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影响

    作者:彭公永;胡国平;赵祝香;胡锦兴;邹义敏;彭芳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Ca2+-ATPase抑制剂——环匹阿尼酸(CPA)诱导的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内钙浓度([Ca2+]i)升高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选用6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培养大鼠PVSMC,运用荧光显微镜和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CPA及急性缺氧(4%O2)对PVSMC的[Ca2+]i影响及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C)阻断剂氯化镍(NiCl2)和SKF96365的干预作用。
      结果:含5μmol/L硝苯地平(电压依赖钙通道阻断剂)的无钙Krebs溶液孵育PVSMC,10μmol/L CPA使PVSMC的[Ca2+]i小幅度升高,急性缺氧能使[Ca2+]i升高幅度增加;恢复细胞外Ca2+至2.5 mmol/L后,10μmol/L CPA使[Ca2+]i显著升高,急性缺氧可导致CPA诱导的[Ca2+]i升高显著增强;SOCC阻断剂NiCl2(500μmol/L)和SKF96365(5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急性缺氧条件下CPA诱导的[Ca2+]i升高,但对高钾(60 mmol/L KCl)Krebs溶液引起的[Ca2+]i反应无影响。
      结论:急性缺氧能够使CPA诱导的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增强,[Ca2+]i升高可被SOCC阻断剂阻断,提示急性缺氧能够增强SOCC活性,使细胞外Ca2+通过SOCC内流增强,从而导致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策略

    作者:党爱民;吕纳强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并存的心血管危害性更大。我国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卒中高发的国家,降压达标是降低此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关键,严格的血压目标值更有利于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在强调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RASI)或以RASI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是优选的降压方案;干预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强调全面管理患者并存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临床疾病,以大限度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患病率和病死率。

  • 欢迎关注《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和微博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 编辑部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本有着近30年历史的,以专业、严谨、务实态度,刊登高质量、高水准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是一个标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的符号,一个让医者捕捉更多心血管专业信息的平台。
      与时俱进,也是一本有品质的学术期刊所必备的特征之一。随着互联网在媒介传播领域的渗透,当前已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微信和微博等各种新颖、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席卷而来。为了不让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上的优秀论文束之高阁、尘封暗室,为了让更多的医生了解全球心血管领域的新进展,杂志的官方新浪微博(中国循环杂志官博V)、官方微信(微信号:zhongguoxunhuanzazhi)也陆续上线。

  • 《中国循环杂志》在《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评价指标

    作者:

    1《中国循环杂志》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2013年主要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3年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本刊核心影响因子0.881,核心总被引频次905次,在20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4位,核心总被引频次排名第9位。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四十七)

    作者:陈在嘉

    病例88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心尖部室间隔穿孔,严重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工程师,男性,59岁,1970-10-222 pm觉心前区剧痛,向两侧颈部及左臂放射,自己步行至附近门诊部就诊,嘱患者应即刻去医院就诊。患者未遵医嘱,回到家中大汗淋漓,于5:50 pm才到本院急诊,颜面紫绀,心律齐,心音弱,心率快130~140次/min,左乳头内侧有Ⅲ级吹风性收缩期杂音,音调尖锐,两肺有湿性啰音,肝未及,下肢不肿,肢端冰凉,血压低70/50 mmHg (1mmHg=0.133kPa),心电图检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用大量升压药,强心剂,循环不能改善。一直在急诊室急救。10-23零点心搏停止。既往史:1957年发现血压高,不得其详,无心绞痛病史。

  • 中国心血管疾病领域医患临床共同决策研究开启新篇章

    作者:黄榕翀

    近年来,有关医患纠纷导致伤医事件频发,成为国内外医疗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除了需要理顺医疗体制问题、加强医患人文沟通等环节外,越来越多医疗界也注意到医疗决策模式对医疗过程、患者就医满意度以及医疗结局的可能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医患临床共同决策研究(Shared-decision Making,SDM)首先在英国出现,并由Charles等完善这一理论体系。早在1998年,大连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专家赵明杰教授首次向国内同行介绍了医患临床共同决策这一概念,强调患者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