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婷;匡剑韧;魏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01例。(1)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血压组(80例)和非杓型血压组(160例);(2)根据有无CAS,分为硬化者(119例)和非硬化者(121例),比较组间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昼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昼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的差异,并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杓型血压组比较,非杓型血压组Hcy(μmol/L,16.41.0±8.08 vs 12.55±4.07)、CIMT(mm,1.00±0.59 vs 0.80±0.30)、24 hSBP[mmHg(1 mmHg=0.133 kPa),138.7±19.2 vs 127.5±15.6]、dSBP(mmHg,139.4±19.2 vs 132.0±16.2)、nSBP(mmHg,136.4±20.0 vs 113.8±15.0)、nDBP(mmHg,74.0±12.0 vs 64.9±9.8)均明显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Hcy(β=0.011;P<0.01)、nSBP(β=0.021;P<0.01)、nDBP(β=0.018;P<0.01)是血压节律改变的影响因素;与非硬化者比较,硬化者CIMT(mm,1.18±0.65 vs 0.69±0.72)、年龄(岁,62.33±12.02 vs 59.17±10.80)、24 hSBP(mmHg,138.2±18.2 vs 131.9±18.9)、dSBP(mmHg,139.5±18.4 vs 134.4±18.5)、nSBP (mmHg,133.9±20.7 vs 123.9±20.9)、nDBP(mmHg,73.3±12.8 vs 68.6±11.0)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硬化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4.00±7.89 vs 7.66±7.36)]、夜间舒张压下降率[DBPF(%),5.95±8.44 vs 10.19±8.67)]明显低于非硬化者(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比值比(OR)=2.204];P<0.05)、nDBP(OR=2.357;P<0.05)、SBPF (OR=2.562;P<0.01)是CAS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CIMT与年龄呈正相关(r=0.195,P<0.05),CIMT与SBPF呈负相关(r=-0.191,P<0.01)。结论:非杓型血压节律的T2DM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非杓型血压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恢复血压节律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 同种带瓣管道用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中期效果

    作者:胡小松;杨克明;李守军;唐跃;李巨波

    目的:评价同种带瓣管道用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10至2014-07应用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122例患者资料。随诊患者术后死亡、再次手术以及同种带瓣管道衰败情况。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oss手术组(n=38)和非Ross手术组(n=84);根据中位年龄分为≤6岁组(n=61)和>6岁组(n=61);按带瓣管道类型分为主动脉带瓣管道组(n=21)和肺动脉管道组(n=101);按管道直径大小分为≤19mm组(n=31)和>19mm组(n=91)。分析患者术前一般信息、不同管道类型、直径、应用病种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35.4±22.2)个月,有2例(1.6%)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全部患者术后1年、5年、7年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4.2%、81.2%、75.4%。肺动脉同种瓣组1年、5年、7年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6.2%、86.1%、79.9%,主动脉同种瓣组分别为80.0%、59.7%、5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Ross手术组1年、5年、7年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6.4%、89.0%、89.0%,非Ross组分别为91.3%、78.3%、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而患者年龄、不同管道直径、术前是否紫绀、是否二次及以上手术对于管道免于衰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同种带瓣管道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期效果良好,远期防止同种带瓣管道衰败是临床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 左心瓣膜替换术后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患者外科再次手术的远期预后分析

    作者:佟明汇;史艺;刘燊;骆翔;董超;杨研;王巍;许建屏

    目的:分析左心瓣膜替换(LSVR)术后出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患者行再次三尖瓣手术的远期预后,评估FTR患者再次外科手术的适宜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01至2013-01期间共59例既往LSVR术后出现FTR而再次进行三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5例(8.5%)于围术期内死亡,术后总死亡率为11.9%(7/59)。对围术期存活的54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1.1(21~188)个月,其中19例(35.2%)患者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30例(55.6%)患者术后心功能得以改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P=0.008)、术前右心室功能不全(P=0.037)、合并同期再次左心瓣膜手术(P=0.017)及行TVR术(P=0.002)是患者再次三尖瓣手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右心室功能不全是影响患者远期免于MACE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3.0;95%可信区间(CI):1.11~8.2;P=0.031],而再次TVR术(HR:12.80;95% CI:1.53~107.02;P=0.019)及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HR:5.31;95% CI:1.20~24.51;P=0.032)则是影响再次三尖瓣术后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右心功能仍处于代偿期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再次三尖瓣手术的远期手术效果较佳。在患者出现右心室功能不全之前积极地进行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病变,可能使患者获益。

  • 超声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婷;阚艳敏;马琳;白静;张军伟

    目的::探讨超声在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01至2015-04我院ICU收治的4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试验前后均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ΔIVC)、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ΔVpeakAO)、肱动脉大速度变异率(ΔVpeakBA)以及每搏量增加值(ΔSV),并记录临床各项指标。根据对试验的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与ΔSV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试验前各项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结果:42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47次,有反应组25例次,无反应组22例次。试验前,有反应组ΔIVC、ΔVpeakAO以及ΔVpeakBA的值均高于无反应组;ΔIVC、ΔVpeakAO以及ΔVpeakBA与ΔSV显著相关(r分别为0.631、0.668、0.619);ΔIVC、ΔVpeakAO以及ΔVpeakB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853、0.866,且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应用超声测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对ICU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进行预测,指导其液体治疗。

  • 以起搏除极积分刺激除极波检测法确认夺获与否的心室自动阈值管理的临床观察

    作者:司海龙;秦勤;陈刚;路雅茹;寇璐;林文华;任自文;赵炳让

    目的:通过对植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观察以起搏除极积分刺激除极波检测法(PDI)测算刺激除极波下面积方式确认夺获与否的心室自动阈值管理(VCM)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植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102例,术后即刻将心室电极设置为双极感知、双极起搏以满足PDI测算刺激除极波下面积的设置需要,观察患者术后第1 d、7 d及1、3、6、12个月时VCM功能的开启情况及工作情况,并将VCM阈值与手动测定阈值进行比较。观察随访患者有无胸大肌刺激、膈肌刺激及心悸感。结果:1例术后1个月时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余101例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内102例均于术后即刻成功开启VCM功能。101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无胸大肌刺激、膈肌刺激等症状出现,6例(5.9%)因不能耐受每日阈值自动测试过程引起的心悸感于术后7 d时关闭VCM功能,之后随访时临时测试并记录VCM阈值。VCM阈值与手动测定阈值临床符合率100%(临床符合定义为VCM阈值与手动测定阈值相差-0.125~+0.125 V)。VCM功能对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1d时阈值升高至2.125 V的情况亦能准确识别并自动调整输出为2.375 V。VCM功能开启时的心室起搏输出电压为(0.99±0.48) V(n=608),依焦耳定律算得,与普通电压起搏(2.5 V,0.4 ms)相比,VCM功能在心室起搏输出方面可节省84%的能量消耗,与高电压起搏(3.5 V,0.4 ms)相比,可节省92%的心室起搏能量消耗。随访期间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未见心室失夺获及感知不良。结论:Zephyr5826双腔起搏器通过新测算方法实现双极起搏模式下的VCM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低能量起搏心脏,少数患者因无法耐受自动测试过程中的心悸感无法开启VCM功能。

  • 欢迎关注《中国循环杂志》微信和微博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中国 循环
  •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生化标志物的特征

    作者:靳鹏;郑薇;顾文竹;赖亚宇;武晓静

    目的:对比分析合并和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左心疾病(LHD)患者的血清生化标志物差异,探讨在LHD患者中预测PH的敏感生化指标。方法:分析2014-01至2015-05在我院住院的LHD患者共计355例,其中不合并PH的LHD患者224例(LHD组),合并PH的LHD患者131例(PH-LHD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参照2009年欧洲肺动脉高压指南以PASP>50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诊断PH的依据。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静脉血生化标志物水平,分析LHD患者中生化标志物预测PH的准确性。结果:LHD患者的病因构成包括: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84例(51.83%)、扩张型心肌病90例(25.35%)和瓣膜性心脏病81例(22.81%)。与LHD组相比,PH-LHD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所占比例增高(89.31% vs 45.54%,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42.0(33.0,59.0)% vs 60.0(42.0,65.0)%,P<0.001]。与LHD组相比, PH-LHD组B型利钠肽(BNP)、胆红素、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01)。生化标志物中BNP、胆红素、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和胱抑素C等与PASP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PASP呈负相关。联合BNP、直接胆红素和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PH-LH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8,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708。结论:PH-LHD患者与单纯LHD患者之间的血清生化标志物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化标志物水平的改变程度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了合并PH的严重程度,在LHD患者中,联合BNP、直接胆红素和红细胞分布宽度预测PH的准确性较高。

  • 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改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的研究

    作者:高霞;刘敏;杨宁;杨新春;王广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无创性定量评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左心室心肌的弥漫性病变,以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对左心室心肌病变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初诊的临床甲减患者(甲减组)20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7例。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评价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左心室心肌T1值及左心功能的改变,并分别将T1值与甲状腺功能和左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甲减组患者左心室心肌T1值明显升高(P<0.01),并且心脏指数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显著降低(P<0.05);(2)甲减组患者左心室心肌T1值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r=-0.52, P=0.0006)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r=-0.43, P=0.0085)呈负相关;(3)给予甲减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后,与治疗前相比,左心室心肌T1值明显降低,并且心脏指数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甲减可以导致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以及左心功能异常,这种心肌弥漫性病变可以被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评估。而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甲减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继而改善左心功能。

  •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疑似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遇春;鲁锦国;尚健慧;陈鑫;陈燕;刘会霖;苏晞

    目的:研究心内科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的同时能否同时排除肺栓塞。方法:2013-01至2014-10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时疑诊肺栓塞患者,回顾性分析行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动脉造影(CT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PA上血栓分布特点。将诊断肺栓塞者设为肺栓塞组(n=261),无肺栓塞者为非肺栓塞组(n=142)。结果:403例患者中,肺栓塞患者261例(64.8%)。所有疑似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肺栓塞组中,女性、心悸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而胸痛的比例少于非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晕厥、胸闷患者比例高于非肺栓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5例(93.9%)肺栓塞患者于CTCA扫描区域均能发现血栓征象,余肺栓塞患者16例(6.1%)为小面积肺栓塞,其血栓仅位于两上肺动脉。结论:由于就诊心内科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似性,对心内科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的患者,需同时诊断有无冠心病及肺栓塞。CTCA扫描在诊断冠心病能同时基本明确诊断肺栓塞。

  • 合并符合新诊断标准的左束支阻滞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汤雪柏;徐伟;李晓宏;张宁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符合新诊断标准的左束支阻滞(LBBB)(真性LBBB)能否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更能获益。方法:研究入选2005-06至2013-05接受CRT的19例患者,依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的形态,符合新诊断标准即为真性LBBB组(n=13),符合传统诊断标准即为假性LBBB组(n=6);比较所有入选患者CRT术前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QRS波时限(QRSd)及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VEF、LVEDD、QRSd、IVMD、16节段达小收缩末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及16节段达小收缩末容积时间的大差值(Tmsv16-Dif)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CRT术后的LVEF、LVEDD、IVMD及QRSd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而且与假性LBBB组比,真性LBBB组的LVEDD[(5.95±0.72)mm vs (7.13±0.78) mm,P<0.01]、IVMD[(22.45±8.00)ms vs (27.63±13.09) ms,P<0.01]及QRSd[(140.38±5.80)ms vs (153.68±14.38)ms,P<0.01]改善更明显;术后两组患者的Tmsv16-SD、Tmsv16-Dif及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真性LBBB和假性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能从CRT中获益,合并真性LBBB的心力衰竭患者获益更明显。

  • 心血管中文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中国循环杂志》第二

    作者:《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表明:在全国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284,排名第2;学科影响指标0.95,排名并列第2;学科扩散指标13.14。

  •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作者:魏立侠;张英杰;翟桂兰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伴有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至2015-10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伴有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强心、利尿、纠正离子紊乱治疗。托伐普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15 mg/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肾功能指标、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1)托伐普坦组较对照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肺部湿性啰音减少(P<0.05),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P<0.01)。托伐普坦组较对照组患者24 h尿量显著增加(ml,2416.0±771.6 vs 1124.6±215.7,P<0.01)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g/ml,2678.04±537.09 vs 4051.34±306.07,P<0.01);血钠水平显著升高(mmol/L,139.08±6.18 vs 129.44±2.2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托伐普坦组有38例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明显,用药1天后与用药前相比,血尿素氮水平即开始明显下降(mmol/L,7.28±1.53 vs 10.39±1.23, P<0.01);另外12例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不明显,用药1天后与用药前比较,血尿素氮水平即开始显著升高(mmol/L,13.38±0.66 vs 10.39±1.23,P<0.01)。结论:托伐普坦能有效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血钠水平;可以通过早期尿素氮水平的变化评价托伐普坦的治疗效果。

  • 比较肌皮瓣平移与常规方式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的效果

    作者:张士举;宋学营;宋民;魏以桢;周晓辉;王水云

    目的:探讨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的肌皮瓣平移与常规方式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04到2014-04年间共36例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病人纳入研究。16例病人接受充分引流换药后的单纯间断缝合为常规组,20例病人接受“双侧胸大肌肌皮瓣边缘松解平移法”为改进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常规组病人有6人次在第一次清创后因愈合不良而再次拆开引流和重新缝合;改进组病人清创缝合后均愈合良好,无再次拆开引流病例(P<0.05)。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常规组病人和改进组病人伤口开放引流的时间分别为(7.2±3.2)天和(3.3±1.1)天(P<0.05)。常规组和改进组从第一次清创缝合到终出院的时间分别为(10.4±5.4)天和(8.2±1.9)天(P>0.05)。常规组和改进组从发现伤口问题到伤口愈合出院的时间中位数为13.0(10.75,19.5)天和12.0(10.0,13.0)天(P>0.05)。结论:对于胸骨正中切口不愈合,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双侧胸大肌肌皮瓣边缘松解平移法”只需较短的伤口开放引流时间,就能获得更高的伤口清创缝合成功率。

  •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世超;刘玉昊;武越;张纯全;王旭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预测价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错过时间窗(>12小时以上)半月以上仍有症状的34例患者,择期行PCI后,使用一根头端带有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进行IMR测定。以IMR=25 U为界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微循环正常组(n=16),微循环异常组(n=18)。比较两组患者PIC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对两组间有差异的指标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微循环异常组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B型脑钠肽(BNP)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hs-CRP (OR=2.41,95%CI:1.145~5.074,P<0.01)是影响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微循环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2)微循环正常组PCI术后3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术后3个月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微循环阻力指数是一种表示微血管完整性的新型指数,能够提早且可靠地确定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2)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中,hs-CRP是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hs-CRP高的患者即使是择期开通了闭塞血管,也会出现微循环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 直接旋磨和球囊预扩旋磨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婷;白静;王禹;苏绍萍;张然;杨霞;黄亚;彭亮;汤喆;申文彬;农京国

    目的:评价直接旋磨处理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至2014-09我院行冠状动脉旋磨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7例,其缺血相关病变均为钙化病变。根据旋磨前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分为直接旋磨组81例和预扩旋磨组56例。比较两组术中操作特征,术中即刻并发症,及患者院内和术后1年累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与预扩旋磨组比,直接旋磨组支架前使用球囊数量低(P=0.000)、大后扩压力高(P=0.004)。直接旋磨组术中并发症显著低于预扩旋磨组(14.8% vs 32.1%,P=0.016);且术后即刻管腔获得率显著高于预扩旋磨组[(128.52±75.77)% vs (77.12±27.01)%,P=0.004]。与预扩旋磨组相比,直接旋磨组有较低的1年MACCE事件发生率(7.3% vs 23.6%,P=0.006)。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旋磨处理钙化病变1年MACCE事件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旋磨前球囊扩张[风险比(HR)=8.166,95%可信区间(CI):1.872~35.614,P=0.005]、左主干病变(HR=13.649,95%CI:2.983~62.440,P=0.001)、术后小管腔面积(HR=0.583,95%CI:0.378~0.879,P=0.010)、后扩(HR=0.066,95%CI:0.013~0.332,P=0.001)、射血分数大于40%(HR=0.019,95%CI:0.002~0.158,P=0.000)。结论:直接旋磨有较低的1年MACCE事件发生率。这一获益可能与直接旋磨可以进行有效球囊扩张、减少术中并发症、并获得足够的管腔面积有关。

  • 2001年至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变化趋势--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作者:李静;李希;严小芳;胡爽;余苑;蒋立新

    目的:评价2001年~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在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式。第一阶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确定西部农村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病历样本,以5年为间隔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点作为研究年份,抽取三个年份的住院病历,提取临床诊疗信息。分别对每年度的研究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以调整不同抽样概率的影响。所有结果均为加权结果,反映西部农村的整体情况。结果:抽取确定35家西部农村医院中的32家,入选1028份STEMI病历。2001年~2011年,STEMI住院患者的中位年龄由64(54~70)岁升至67(56~75)岁(趋势P值<0.05),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在STEMI患者中的比例明显上升。在无相应禁忌证的患者中,入院24 h内阿司匹林使用率由2001年73.6%升至2011年89.9%,氯吡格雷使用率由0%升至66.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由25.4%升至64.3%,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由7.5%升至89.8%(趋势P值均<0.01)。10年间基本无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从2001年0%至2011年0.3%(趋势P值=0.51);溶栓治疗比例由33.4%升至55.4%(趋势P值<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再灌注治疗率分别是33.4%、50.7%和55.7%(趋势P值<0.01)。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住院7 d内病死率分别为3.0%、10.1%和6.7%,死亡加放弃治疗率分别为5.3%、12.3%和10.9%,调整后住院7 d内病死率和死亡加放弃治疗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01年~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的STEMI患者医疗质量取得了大幅改善,使其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显著缩小,但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

    作者:张志世(综述);王凌燕(审校)

    冠心病(CHD)是由多种危险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在CHD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不能完全解释CHD的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CHD的发生,甚至有人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CHD的新危险因素,并且Hcy水平还可能与CHD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补充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血浆Hcy水平,然而当前人们对降低Hcy水平能否预防CHD及心血管事件存在不同看法。部分研究结果提示,降低Hcy水平可预防CHD及心血管事件,然而更多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观点,本文就Hcy与CH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房颤动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黄锐(综述);黄从新(审校)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地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NLR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与NLR与房颤密切相关, NLR作为廉价和容易获得的生物标志物的代表,其在预测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中还具有更大的研究潜力。

  • 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铁威(综述);丛祥凤;陈曦(审校)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血管特异的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p-PLA2作为近年来热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得到了大量的组织病理学、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证实。但目前对于Lp-PLA2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仍存有一定的争议,如新近研究指出对于正常、低危人群以及服用降脂药物的人群,Lp-PLA2不具有风险预测价值。此外Lp-PLA2活性的特异性抑制剂Darapladib业已在人群中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本文将就目前有关Lp-PLA2在心血管疾病的价值、争议以及特异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纤维化性心房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凤丽;王世富(综述);任法新(审校)

    纤维化性心房心肌病(FACM)是一种以心房肌组织不明原因纤维化为病理特征,常表现为因纤维化并发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或)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关于FACM的报道较少,为加强对FACM的认识,本文就FACM的病理、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 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赵青;戴研;孙奇;陈柯萍

    患儿男,5岁8个月,主因“发现心跳慢5年8个月”入院。患者母亲孕38周产检时,胎心监测提示胎心偏慢,行剖宫产。出生时(2009-02-08)即发现患儿心率慢,心电图提示:心房率147 bpm,心室率49 bpm,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560 ms),X线胸片提示心影饱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19 mm,心内结构及心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儿5个月时复查心电图提示心室率38 bpm、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QT间期延长(647 ms)。1岁时化验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QT间期正常高限;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 39.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4.4%,左心室增大,卵圆孔未闭,左心收缩功能正常范围。患者平素经常“感冒、发热”,平均每年3~5次,曾发热39℃,出现抽搐,持续10余分钟,自行缓解。平时无头晕、黑曚、胸闷、气短,自觉体力与同龄儿童相仿,5岁7个月时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43 bpm,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前后径19.7 mm,LVEDD 48.0 mm,LVEF 66.0%,左心室内径重度增大,二、三尖瓣反流(少量),升主动脉内径轻度增宽,卵圆孔未闭;建议植入永久起搏器。5岁8个月求治于我院门诊,拟"心律失常、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收入我科。患儿母亲曾化验:抗ENA抗体-SSA(+++),抗ENA抗体-SSB(+++),余未见明显异常。父亲、姐姐体健。

  • 抗凝过度导致多发性颅内出血一例

    作者:朱鹏;郝晓斌;邱风

    患者男,45岁。主因“头痛1周,加重1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一周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主,呈隐痛,休息后可略好转,近1日加重,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等病史。当地初步诊断为“偏头痛”,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患者于二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房血栓”行“机械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每晚口服芬兰产华法林3 mg。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史。无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患者入院查体脑膜刺激征弱阳性。复查凝血常规提示凝血酶原时间35.9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98。头颅CT平扫提示:右侧硬膜下出血伴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初步考虑:抗凝过度所致多发性颅内出血。暂停华法林口服,同时给予适量利尿剂。患者头痛逐渐缓解,三日后未再发头痛。复查头颅CT及血管成像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止,硬膜下出血明显减小,未见颅内动脉瘤。患者每晚口服芬兰产华法林1.5 mg。一周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18秒,INR 1.54。复查头颅CT提示硬膜下出血基本吸收。患者每晚口服华法林1.5mg,三个月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21秒,INR 2.07。六个月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19秒,INR 1.89,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机械瓣功能良好,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左心收缩功能良好,患者无不良主诉。

  • 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嗜铬细胞瘤一例

    作者:魏明丽;丁怀玉

    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反复胸痛2年,再发加重2 h”入院。近2年来胸痛发作时伴有血压升高,可达200/12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时血压正常。入院前2 h,胸痛再发,持续不缓解,伴全身大汗。入院查体:躁动不安,全身大汗,呼吸急促,血压210/125 mmHg,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9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1~6 ST段明显压低,T波高尖。发病2 h心肌标志物正常。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病3级。入院后给予扩冠、降压治疗,由于血压升高显著,暂未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发病7 h复查心肌标志物明显升高:肌酸激酶251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64μg/L、高敏肌钙蛋白I 6.45μg/L。故补充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2级。患者胸痛无明显缓解,在硝酸异山梨酯8 mg/h静脉泵入的情况下血压仍波动在180/100 mmHg左右,心电图仍呈缺血改变。在发病8 h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未见狭窄。行主动脉、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检查除外主动脉脉夹层,及肺动脉栓塞。CT扫描意外发现左侧肾上腺肿块影,进一步行肾上腺CT(平扫+增强)示左侧肾上腺肿块影,大小约7.3 cm×3.7 cm。结合该患者血压明显升高且不易控制,考虑有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行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定量示VMA 42.18 mg/24 h。后补充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心肌梗死后8周于泌尿外科行左侧肾上腺肿块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理学检查实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1年,患者血压正常,无胸痛发作。

  • 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的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功能中酶蛋白和受体的影响

    作者:钟建开;吴焱贤;陈盈文;李琛;黎文生;郭志刚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的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功能中酶蛋白和受体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共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用普通饲料饲养;高脂组(n=8):用高脂饲料喂养;普罗布考组(n=8):在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喂养。饲养12周通过比色法测定血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壁斑块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清道夫受体-BI (SR-BI)表达水平。结果:实验后第12周(1)血脂指标: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总胆固醇[TC,(15.95±1.51)mmol/L vs (21.95±3.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01±2.28) mmol/L vs (17.90±3.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56±0.10) mmol/L vs(1.13±0.12)mmol/L]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LCAT和CETP:与对照组[CETP(2.07±0.64)μg/ml和LCAT(27.01±8.26)μg/ml]比较,高脂组[CETP(1.24±0.54)μg/ml和LCAT(15.02±3.81)μg/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CETP (3.43±1.01)μg/ml和LCAT(38.10±7.96)μg/m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动脉壁斑块ABCA1和SR-BI受体表达: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ABCA1阳性表达的面积(%)显著增加[(46.81±10.01)% vs (24.10±8.48)%,P<0.01];SR-B1阳性表达面积(%)亦显著增加[(48.04±10.90)% vs (18.61±6.77)%,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布考通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外周动脉受体ABCA1和SR-BI表达,增加LCAT和CETP的量,促进HDL的RCT功能,从而改善HDL的功能。

  • 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对肥大乳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离子通道重构的调控作用

    作者:夏桂玲;胥亚楠;杨龙;李隽;何炯红;邓娜;田龙海;田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信号通路对肥大乳鼠心房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离子通道重构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1天龄乳大鼠心房肌细胞,培养24 h分组:①对照组:不予牵张刺激;②牵张组:牵张增加12%硅胶模面积,培养24 h;③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μmol/L干预1 h,继之牵张24 h;④环孢素A(CsA)组:CsA 0.25μg/ml干预1 h,继之牵张24 h。定量分析牵张组与对照组细胞蛋白/DNA比值、心房钠尿肽(ANP) mRNA表达鉴定细胞肥大。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Ito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to离子通道α亚单位Kv4.3和CaNA亚基的蛋白表达。结果:牵张组较对照组,Ito电流密度显著降低;Kv4.3蛋白表达下调、促进CaNA蛋白表达;与牵张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和CSA组明显抑制牵张刺激上述反应。结论:AT1-CaN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肥大乳鼠心房肌细Ito离子通道重构。

  • 《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作者:袁晋青;宋莹

    《2015年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的公布,规范、更新及优化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疗流程。本文针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五十四)

    作者:陈在嘉

    病例96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丛状肺动脉病,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学生,女性,13岁,发现“心脏病”两年余,心悸气短,下肢浮肿4个月,于1978-10-14入我院。1975年其妹死于“心脏病”后,其母带她上医院检查,发现心脏大,性质未定。当时无症状可胜任各种体力活动,1978-06因吵架生气后觉心悸气短,下肢轻度浮肿,间断服用双氢克尿噻,病情逐日加重,曾至哈尔滨某些医院就诊。先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乐三联症”、“风湿性心脏病”,但诊断都不很确定,9月在家服用地高辛0.25 mg一日两次,仅服一天出现恶心呕吐,心难受,脉搏不齐,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未经治疗2~3 h后自行好转,10月上旬来京,在我院门诊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尚未确诊,入院当日晨7时又突然心难受,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手足发凉,脉搏微弱,肌注“强尔心”,尼可刹明后即来我院急诊,血压较低80~90/?mmHg(1mmHg=0.133 kPa),静滴多巴胺即收入院。

  • 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的建议(试行)

    作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的建议》工作组

    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手术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我国PCI治疗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