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abismus &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중국사시여소아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8X
- 国内刊号: 11-325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332例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结果分析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所造成的,常见者为鼻泪管的下端被先天性残膜或上皮细胞屑阻塞,极少数因鼻部畸形,鼻泪管骨性腔狭窄所至.因泪液和泪囊内分泌物无法排出,微生物得以在盲端堆积和繁殖,遂形成泪囊炎[1].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按摩、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我们自2002年6月~2006年9月治疗332例352眼先天性泪囊炎,首选按摩、加压冲洗,无效者行泪道探通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热烧灼止血法在下斜肌减弱术中的应用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常见的麻痹性斜视[1],常伴代偿头位,不及时治疗,除了影响视觉发育外,还会引起面部、脊柱畸形.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主要方式.下斜肌减弱术包括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后徙及下斜肌断腱术等[2].本文报告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8月手术治疗的上斜肌麻痹患者4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
水平肌斜视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目的 了解水平肌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的变化及不同术式对屈光的影响,旨在掌握斜视术后屈光状态改变的一般规律.方法 用散瞳验光和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对56例81眼水平斜视患者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4周、8周的屈光状态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各组的角膜曲率及散光值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Ⅰ组柱镜屈光度术后差异有显著性;Ⅱ组球镜、柱镜屈光度术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向年龄组比较术后散光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水平斜视手术对眼球屈光状态的改变主要是对角膜的影响,手术早期可导致角膜屈光度增加,散光加大,这种改变可恢复,不会对视功能造成远期影响.不同术式、不同年龄对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同,所需恢复时间也不同.
-
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前后立体视觉的临床初步观察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对43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愈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其立体视锐度以及同视机三级功能的检测.结果 (1)弱视患者治愈前(矫正视力0.1~0.8)后(矫正视力0.9~1.5)黄斑视锐度和周边立体视锐度的结果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弱视患者治愈前后融合范围和定性远立体视的结果在统计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屈光不正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发育同时也影响整体立体视的发育.(2)随着视力的治愈整体立体视锐度也有显著的改善.(3)在弱视的诊断治疗中注意整体立体视的变化.
-
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疗效方法对我院24例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病人根据中间带、头位扭转角、斜视的性质以及主导眼之间的关系设计手术. 结果 24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手术效果与处理好中间带、扭转角、斜视度及主导眼之间的关系有关.
-
两种上斜肌减弱术治疗A型斜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上斜肌减弱手术即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在A型斜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分别行上斜肌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并矫正水平斜视,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上斜肌减弱手术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上斜肌减弱手术对第一眼位及下方水平斜视度的影响、上斜肌的功能状况和双眼单视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32例中,正位27例(84.4%),内斜5例(15.6%);A征消失26例(81.3%).术后上、下转25.时斜视度差平均6.9△;上斜肌减弱术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平均11.10±4.90.;术后上斜肌功能不足发生率断腱术高于延长术;残留上斜肌亢进发生率延长术高于断腱术;两种减弱手术对A征矫正没有明显差别(P>0.05).双眼上斜肌减弱手术对A征矫正量平均26.94±10.39△;对下方外斜视矫正量平均23.61±10.51△;对第一眼位水平斜视影响+14△~-11△.结论 两种上斜肌减弱术矫正A型斜视伴上斜肌亢进安全有效;上斜肌减弱手术方式应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A征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综合考虑;上斜肌腱延长术可以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适当定量,针对性较好;双眼单视功能较好,上斜肌亢进程度较轻行延长术比较安全;当A征<20△时行双眼上斜肌减弱术应慎重.
-
羊膜移植治疗结膜色素痣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结膜色素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切除19眼结膜色素痣并行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6~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羊膜移植可治疗结膜色素痣.
-
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病因、方法、疗效.方法 对40例共同性外斜视手术后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28人,欠矫8人,过矫1人.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与年龄、双眼单视功能、手术矫正程度等因素有关.
-
闭合式眼外肌定量调整缝线技术治疗儿童斜视
近年来,随着儿童斜视早期手术矫正以及各种复杂儿童斜视一次性手术矫正理念的引入,儿童斜视手术采用调整缝线技术已经被大家所重视,自1986年始我们一直在使用眼外肌调整缝线技术,调整缝线手术提高了儿童斜视矫正术后正位率[1 2],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传统调整缝线技术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技术问题[1 2],其中包括调整缝线的巩膜隧道如何预留;如何解决调整缝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所造成次日调整缝线操作困难;调整缝线手术切口的位置;调整缝线区域巩膜裸露的外观问题;采用何种品质的调整缝线;以及手术后欠矫经过调整后形成双侧眼肌运动的不协调性等问题.
-
间歇性外斜视与儿童少年近视发展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与儿童少年近视发展的关系.方法 比较间歇性外斜视组患者122例244眼与对照组患者122例244眼的连续3年的屈光变化.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组较对照组在各年龄段均向近视方向发展快,且两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组平均每年近视增长较外展过强型组及基本型外斜视组快,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可能促进儿童少年近视的进展,其中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更明显.
-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手术时机,手术过矫等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手术年龄愈小,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愈好,结论 建议≥20△的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应早期手术,有利于重建双眼单视功能.
-
显微镜下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麻痹1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采用显微技术行直肌联结术治疗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显微镜下行直肌联结术联合同侧内直肌后退矫正13例15眼完全性或近完全性外直肌麻痹的手术效果.随访时间1个月至2年.结果 一次手术后正位7例8眼,4例5眼欠矫<10°,2例2眼欠矫15°.术后平均外转过中线达11°(5°~20°)大部分病例外观满意,外转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现眼前节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直肌联结联合同侧内直肌后徒术治疗外直麻痹效果理想,显微镜下分离睫状血管降低了眼前节缺血发生的风险.
-
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方法 对84例(102眼)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应用异体阔筋膜悬吊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24月,平均15月. 结果 上睑下垂矫正满意73 眼(71.57%),良好26眼(25.49%),矫正不足3眼(2.94%). 结论 利用异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双重睑形态满意,弧度优美.
-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联合药物的对比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综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疗程.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思利巴或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随访3年后,判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4.48%,对照组有效率81.95%,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疗法优于综合疗法.
-
先天性黄斑缺损二例
黄斑缺损是少见的先天性眼底异常,现报告2例如下.患者,男,16岁.自幼双眼视物不清,近半年加重,来我院就诊.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同类患者,查体:发育正常,无指趾畸形,视力:右眼0.08,左眼0.04,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双眼视乳头边界清楚色泽正常,黄斑区均可见直径4PD大小横椭圆形脉络膜缺损区,边界清晰,缺损区内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无间断,底部可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并见不规则散在色素沉着斑.
-
小儿眼眶巨大神经鞘瘤一例
谭××,女性,9岁.住院号372600,湖北籍,无任何不适,左眼球渐进性突出半年,在当地医院诊治无效于2003年6月25日来我院门诊,CT及MRI提示左眼眶约3×3×2.5CM,圆形边界清楚肿物,诊断为左眼眶脑膜瘤收住人院.人院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球活动正常,平视时左眼球较右眼球突出约28,双眼底检查无异常,眼压正常,全身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于7月2日在全麻下,作眼眶前路外侧开眶,顺利取出一灰白色、质中、圆形约3×2×2.5cm肿块.术后对症治疗,1周后拆除缝线,CT复查眼眶肿块已消除.出院时左右眼视力1.0,双眼球活动正常.左眼球突出与术前无变化(封3图1).肿块病理诊断:左眼眶神经鞘瘤俯理号23179).1年后复查,CT正常,左眼球突出较术前缩小1mm.
-
泪道探通术中发现双泪点单泪道一例
宋某,女性,3岁.自出生后右眼流泪、分泌物多为主诉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从未诊治,症状一直未能自行缓解.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右眼溢泪状,睑结膜稍充血,裂隙灯下可清晰看到右下睑两个泪点.第-个泪点如正常形状,相邻第二个泪点成一约3mm长的沟状.询问病史,否认外伤及局部做过任何处置(封3图1).局部周围组织无红肿,挤压泪囊部有大量黄色脓液从泪小点排出,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左眼为单泪点单泪道.
-
甲状腺相关眼病误诊为外展神经麻痹和青光眼一例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的眼眶疾病.由于该类病人初诊时多以视力下降和复视为主诉,相关眼部症状还不是十分典型,容易导致误诊.我院曾遇一例将甲状腺相关眼病误诊为外展神经麻痹和青光眼,现报道如下.
-
双眼先天性部分虹膜缺损三例
无虹膜是少见的眼部先天畸型、表现为眼发育滞后.肉眼下能在前房周边看到小的虹膜结节者,称为部分性无虹膜,如需前房角镜才能发现虹膜残留组织者为临床上的无虹膜.无虹膜几乎都为双服受累,常合并角膜、前房、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异常,笔者见到3例报告如下:
-
早产儿的眼部异常(续)
三、弱视早产儿发生弱视的原因包括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斜视和晶状体摘除术后,这些因素在早产儿的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弱视的发生率随ROP严重程度而增高,Cats和Tan报道无ROP的早产儿弱视的发病率为2.5%,而ROP患儿可高达12%[33].CRYO-ROP研究表明阈值ROP弱视的发生率约为20%[23].
-
眼球运动动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续)
根据图1所示-2-3、-4层面,分别测量三个眼环的直径,根据右下图所示确定眼球旋转中心的位置.
-
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研究动态
自从1985年开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以来,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2000年我国学生近视率[1]分别达到:小学20.2%,初中48.2%,高中71.3%,大学73.0%.个别省市如山东省学生近视率哽高,分别达到:小学30.6%,初中65.8%,高中84.9%,大学89.7%.需要指出的是,山于未经散瞳验光,视力健康监测得山的近视率可能偏高.循证眼科学的研究[3-7]表明:近视眼目前尚无治愈措施,是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作为中华文化开端的<易经>即强调"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方针的核心内容.我国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即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近视眼防治具有特殊意义[8].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应及早综合干预[9].
-
知觉学习在弱视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弱视的常用治疗方法是遮盖疗法和阿托品压抑疗法,但它们并非对所有的弱视有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觉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觉学习在弱视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知觉学习可能会成为有效治疗弱视的一种新方法[1].本文就知觉学习在弱视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年 | 期数 |
2018 | 01 03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