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中国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Network,MLN)的运转状况.方法 分析全国2008年MLN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 Measles Laboratory,NML)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M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①血清学监测:全国2008年1~9月报告共采集麻疹血清学标本107 160份,标本采集率为77.93%;采集合格标本并有IgM阳性实验室结果 的53 778份,实验室确诊率为50.2%.②病毒学监测:2008年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287株麻疹病毒,经证实全部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亚型;4个省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29株阳性风疹病毒,均为1E基因型.③MLN质量控制:同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参比实验室的NML,2008年通过了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天津、山西、山东、浙江、吉林、广西、湖北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WHO专家组的实验室现场认证;31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由NML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和职能考核.结论 中国2008年MLN运转良好,为疑似麻疹病例的实验事诊断和麻疹流行的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土麻疹和风疹流行株,积累了大量中国的麻疹和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
一起水痘爆发的病毒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析
目的 对上海市闸北区2007年一起水痘爆发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分析.方法 对采集的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gM和IgG抗体检测,采用疫苗生产用的VZV敏感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对采集的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以及标准血清中和鉴定,并通过特异性的引物对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结果 采集到的5例病人的双份血清中,急性期血清IgM阳性2份,IgG阳性1份,灰区2份;恢复期血清IgG均为阳性,其中4份标本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从采集的5份疱疹液标本中均分离到致细胞病变的病毒,经VZV标准血清中和鉴定,证实为VZV.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显示,在目的 条带处均有单一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该次爆发是由VZV引起的,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作用已被证实,但该次水痘爆发中,47.4%的患者在出生后3年内曾接种过国产或者进口VarV,应深入研究VarV的免疫策略.
-
中国社区顾问委员会在艾滋病科学研究及防治工作中的状况分析
目的 调查中国现有社区顾问委员会(Community Advisory Boards,CABs)的工作实施情况,研究CAB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guirc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科学研究及防治工作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伦理学视角讨论和分析,提出建议(结论 ). 方法 对CABs成立不同时间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进行调查,分别是中国早(2001年7月)成立CAB的广西横县,2004年4月成立CAB的安徽阜阳市,2004年7月和2005年9月成立CABs的云南开远、个旧市.对全部CABs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CABs工作人员及现场的工作伙伴一对一进行访谈.结果 CABs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中能执行其职责;工作意愿是积极和正面的;能完成交给的工作任务,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结论 CABs的建立和存在,从社区和参与者角度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在弱势群体的保护、多元文化的尊重、知识传播、知情权的保护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者、病人和社区的参与是必要和势在必行的.
-
2005年中国3个县1~6岁儿童人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2005年中国3个县儿童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抗体水平及HEV71在儿童中的自然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儿童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9月进行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时,在3个省各1个县共371名1~6岁儿童中所采集的血清标本,使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HEV71中和抗体,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儿童HEV71中和抗体阳性164人,阳性率为44.2%.抗体阳性率分布与儿童年龄和所在地区有关,1岁儿童抗体阳性率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升高,各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5.73,P<0.05).3个县儿童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不同,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11,P>0.0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岁较低,2、3岁升高,4~6岁下降.3个县儿童HEV71中和抗体水平构成一致,以抗体阴性或低抗体水平为主.结论 2005年以前3个县儿童曾发生HEV71感染;1~6岁儿童尤其是≤3岁儿童,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低,是HEV71导致HFMD的易感人群,应加强预防由HEV71引起的HFMD在≤3岁儿童中的流行或传播.
-
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再免疫抗体应答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剂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再免疫抗体应答.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按地域分布选取东莞市5个镇2~4、6~8、13~15、16-40岁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均为阴性,且有3剂HepB免疫史的人作为再免疫研究对象.采用5μg重组HepB(酵母)(HepB Made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in Yeast,HepB-Y)、10pg HepB-Y、10pg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 Made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in CHO Cell,HepB-CHO)、10μg重组HepB(汉逊酵母)(HepB Made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in Hansenula Yeast,HepB-HY)、20μg HepB-CHO和20μg HepB-Y,均按0、1、6个月程序再免疫3剂.结果 不同类型不同剂量HepB在人群中的再免疫成功率和抗体水平中位数[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分别为:5μg HepB-Y 94.34%和226.53,10pg HepB-Y 86.46%和175.36,10μg HepB-CHO 97.39%和331.44,10μg HepB-HY 91.30%和439.01,20μg HepB-CHO 99.20%和386.66,20μgHepB-Y 89.04%和372.97.各年龄组的再免疫成功率和抗体水平中位数(mIU/ml)分别是:2~4岁98.25%和353.42,6~8岁96.80%和320.31,13~15岁94.67%和282.12,16~40岁87.76%和305.24.结论 年龄,疫苗种类和剂量是影响再免疫抗体应答的主要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再免疫抗体应答下降,更换疫苗种类可提高再免疫抗体应答.
-
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鉴定和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描述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dved Poliovirus,VDPV)的基因特征,分析该VDPV的来源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 对山西省2007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采集的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CHN11061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Ⅰ型VDPV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 从该AFP病例的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Ⅰ+Ⅱ+Ⅲ混合型脊灰病毒,其中Ⅰ型毒株的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PI/赛宾(Sabin)疫苗株相比变异率≥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鉴定为Ⅰ型VDPV.VP1>码区基因进化树图表明,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其它VDPV进化距离较远,是新发现的VDPV,不属于循环着的(Circulating)VDPV(cVDPVs),同时无证据证明患儿为免疫缺陷患者,因此将这2株VDPV归类为Ⅰ型未分类的(Ambiguous)VDPV(aVDPV).结论 结合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的基因特征和当地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覆盖率情况,推测在当地存在1例免疫缺陷患者,由他/她长期携带并向外排泄变异的脊灰病毒,引起了山西省2007年VDPV感染事件.在脊灰消灭后期,应加强对可能存在的长期排毒者的发现和管理.
-
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控制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腮腺炎发病资料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的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中国2004~2006年腮腺炎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45/10万、22.40/10万、20.76/10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15岁儿童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9.77%、87.87%,85.15%,其中5~9岁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9.16%、46.90%、43.26%.中国2004~2006年MuV为F基因型,MuV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4%~100%.结论 应加强腮腺炎病毒学、流行病学监测,预防控制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
-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原核表达与抗原性鉴定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麻疹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并将表达产物应用于麻疹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 从麻疹病毒株MVi/Zhejiang.CHN/7.05/4中提取核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H基因,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B3)中进行表达;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和抗原性:通过Ni-NTA亲和层析获得的高纯度目的 蛋白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RT-PCR获得的H基因外段约长1700bp,经测序确证无突变.转化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在SDS-PAGE中出现与目的 蛋白分子量相一致的条带,且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构建麻疹病毒H基因的原核表达体系,纯化的重组蛋白可用作麻疹病毒检测的抗原.
-
鲁甘湘三省2007年水痘发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山东、甘肃、湖南省2007年水痘发病率.方法 山东、湖南、甘肃省各选择1个城区街道和1个乡进行人户水痘发病率调查,研究对象是所选择街道、乡的所有≤14儿童及2007年临床诊断水痘病例.结果 共调查≤14岁儿童34 578人,2007年临床诊断水痘1213例,≤14岁水痘调整发病率为1836.72/10万,估算全人口发病率为357.95/10万,2007年全国水痘病例约470.52万例.5~9岁的调整发病率高(2978.01/10万).结论 目前水痘的发病率较高,各地区存在差异,有明显的年龄发病高峰.
-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和亚型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993~2006年本土麻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 依据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库,分析中国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1993~2006年,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748株麻疹病毒,其中743株为H.基因型,1株为H2基因型,1株为A基因型,3株为疫苗相关A基因型.在H1基因型中,684株为H1a基因亚型,50株为H1b基因亚型,9株为H1c基因亚型.从29个省分离到H1a基因亚型(西藏、湖北省未开展),H1b基因亚型只从10个省分离到,H1c基因亚型在1993~1994年从4个省分离到.自2000年以来,H1a基因亚型逐年成为优势流行亚型,并呈上升趋势;H1b基因亚型逐年转为弱势,其传播于2006年被阻断;而H1c基因亚型的流行自1995年已经消失.结论 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29个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在麻疹控制和加速控制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变异规律,以及病毒基因型别在地域和年代上的分布,证实H1基因型是中国近14年麻疹病毒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其中H1a逐渐成为中国近几年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亚型.
-
山东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情况,为完善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06年,对全省1~59岁人群HepB接种情况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确定调查对象,通过查阅预防接种证/卡(对1~14岁儿童)或被调查者回忆获得免疫史,计算权重调整后接种率.结果 全省1~59岁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为27.0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2.56%~31.59%],其中1~4岁儿童为99.66%(95%CI 99.72%~100.00%),5~14岁儿童为89.95%(95%CI 87.69%~92.20%),15~59岁人群为13.21%(95%CI 7.78%~18.65%),各年龄组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居住地人群HepB全程接种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14岁儿童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为65.41%(95%CI55.56%~75.25%);HepB1>时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岁儿童高为93.07%(95%CI 88.43%~97.70%).结论 为进一步加强乙肝控制,山东省需对大年龄儿童开展HepB查漏补种,同时加强高危人群接种.
-
中国黄热疫苗减毒株和世界卫生组织黄热疫苗标准株基因全序列分析
目的 研究中国黄热疫苗生产用减毒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黄热疫苗标准株的基因序列,了解其核苷酸序列变异程度,和与其相关的氨基酸是否发生突变.方法 根据基因库(GenBank)中收录的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17D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该两株YFV的核酸,逆转录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病毒各部分基因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5'和3'端TA克隆后进行测序,然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经序列测定后,进行两株YFV的序列比对,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相关YFV17D疫苗株和野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中国黄热疫苗生产株与WHO黄热疫苗标准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并未发生较大变异,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约为99%和99%.其重要病毒抗原E蛋白也未发生较大突变,但发现E区与毒力密切相关的173位氨基酸发生回复突变,进一步通过系统发生分析说明两者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结论 传代过程中,中国黄热疫苗株和WHO黄热疫苗标准株在基因水平上除个别外未发生较大改变,其基因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贵州省2007年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状况分析
目的 评价贵州省2007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运转情况.方法 对贵州省2007年MLN的检测结果和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清学监测:贵州省2007年MSS共报告疑似麻疹1645例,其中1454例采集了血标本,标本采集率88.4%.麻疹病例915例,其中临床诊断191例,实验室确诊724例(占79.1%).28起麻疹爆发中27起经实验室证实,占96.4%.监测健康人群血清麻疹IgG标本726份,阳性率70.3%,几何平均滴度为1∶492.6.②病毒学监测:2007年共收集35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经鉴定为H1a基因亚型.③MLN质量控制:2007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职能考核、再证实试验及现场认证;9个地区级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省CDC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全省复核血清标本215份,202份与省CDC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4.0%.结论 贵州省2007年MLN运转良好,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在麻疹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一起预防接种差错事故的调查报告
2008年4月6日为某村冷链运转预防接种日,当日共为14名适龄儿童提供了免疫服务,其中11名儿童的预防接种符合要求,但有3名儿童(均为男性,1.5岁)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Live Vaccine,MV)复种时误种了卡介苗,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3ml.误种使用的卡介苗1支0.25m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120602,有效期至2008-12-19;稀释液为1ml灭菌注射用水,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0408,有效期至2009-03-31.
-
接种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致双侧臀部无菌性脓肿1例报告
患儿,女,2008年1月20日出生.2008年4月25日、5)425日、6月25日按免疫程序在镇卫生院分别于两侧臀部外上1/4处,肌内注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DTaP)0.5m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分别为:20070921-1、20070921-1、20071024-4,有效期分别为:2009-09-28、2009-09-28、2009-10-15).接种前查体无禁忌证.
-
兰州铁路局辖区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为探讨兰州铁路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和流行病学特征,现对1900~2006年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 兰州铁路地区有居民170 608人,199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所报病例,均经医疗单位诊断,并经卫生防疫人员个案调查核实.同期人口资料来源于兰州铁路地区公安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用Excel 2003软件对报告病例进行分析.
-
铁岭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为了解铁岭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于2007年7月对所辖7个县(区,下同)7个年龄组人群进行了监测,现简报如下.
-
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发生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患儿,女,2001年10月23日出生,出生后按常规免疫程序完成了基础免疫.2007年11月10日上午,按常规操作,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50401,失效期2008-11-22)0.5ml.
-
2006年全球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m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所有国家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另外,在围产期HBV感染占主要原因的国家,尤其是HBV感染高流行国家(HBV慢性感染率≥8%),WHO建议HepB首针(HepB<,1>)应尽快在出生后24h内接种,以控制围产期HBV传播.
关键词: -
全球2000~2007年控制和降低麻疹死亡率的进展
尽管自1963年就有安全有效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 Live Vaccine,MY),但麻疹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死因(估计2000年造成75万人死亡),主要原因是未充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在2008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有成员国再次重申了到2010年麻疹死亡率与2000年相比下降90%的目标,这一目标是2005年作为全球免疫建议和策略的一部分提出的.
关键词: -
2009年美国推荐的≤18岁人群免疫程序
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The Advjsory committee on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每年都公布免疫程序,该免疫程序汇总了推荐用于≤18岁人群的目前已注册的疫苗.与2008年的免疫程序相比,变化如下:
关键词: -
2008年12月17~18日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会议
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The Glob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Vaccine Safety, GACVS),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的临床和科研咨询专家团体.
关键词: -
2003~2008年西半球国家消除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在加强消除麻疹时,突显出西半球国家的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Syndrome,CRS)发病率较高.2003年,第44届泛美卫生组织(PAHO)执行理事会通过决议:2010年在WHO美洲区消除风疹和CRS.WHO美洲区消除风疹和CRS的定义为,在WHO美洲区所有国家阻断风疹病毒的传播>12个月,同时无风疹病毒传播造成CRS的发生.
关键词: -
世界卫生组织对使用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指导意见
1 背景1.1 流行病学肺炎球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的评估,全世界每年约有160万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严重病例,绝大多数是儿童和老人.目前,关于肺炎球菌性疾病造成疾病负担的评估资料很少,尤其是大年龄儿童和中低收入成人中的相关资料很少.
关键词: -
病毒样颗粒技术的研究进展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不含病毒基因组的空壳或包膜状颗粒结构,与天然病毒颗粒结构相似.VLPs技术在病毒的组装与形态多样性等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LPs作为疫苗,可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VLPs具有独特的免疫学特性,不但能通过影响抗原递呈细胞发挥佐剂效应,还可以作为其它佐剂、多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整合平台设计多种形式的疫苗.在适宜条件下,VLPs可以包裹核酸或其它小分子物质,因此可以作为分子运载工具靶向性地递送基因或药物.VLPs还可以替代天然病毒在免疫学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不可分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分为有荚膜的可分型(a~f型)和无荚膜的不可分型菌株,有荚膜的b型Hi(Hi Type b,Hib)是引起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Hib的感染有疫苗可以预防.不可分型Hi是导致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中耳炎等,目前无疫苗预防.现将国内外对不可分型Hi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为疫苗的研制、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帮助.
-
《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第三版出版预告
关键词: -
关于使用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建议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有效措施是接苗.目前我国使用的有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ingococeal Polysaecharide Vaecine,MPV),A+C,A、C、Y,W135群MPV和A+C群脑膜炎球菌合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anigateMCV)4个品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是A群
-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控制脊髓灰质炎中的作用
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 Attenuate Live Vaccine,OPV),在控制脊灰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脊灰发病大幅度下降,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还有脊灰野病毒循环.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