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介入性超声硬化治疗肾囊肿的远期疗效
本文对介入性超声硬化治疗肾囊肿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组58例62个囊肿除1个3个月后复发2次穿刺成功外,其余均1次完成.术后复查,总治愈率94.8%,总有效率100%,且方法简便、痛苦小,疗效好.
-
全营养素混合液在胃肠手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中疗效的观察
比较全营养素混合液(TNA)三升袋输入外周静脉和传统非三升袋外周静脉营养两种方式对胃肠手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TPN)疗效的影响.为此将117例胃肠手术后早期TPN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1例)采用以三升静脉营养输液袋将TNA均匀输入外周静脉的方式,B组(56例)则采用将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营养制剂分瓶相继连续由外周静脉输注的方式进行TPN.TPN的疗效采用肠外营养疗效的积分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TNA的三升袋(EVA)输入方式可显著提高TPN的疗效,并可有效减少TPN的并发症.
-
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体会(附53例报告)
为探索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本文对53例女性尿道综合征病人分别用安定加盐酸黄酮哌酯(泌尿灵),或α受体阻滞剂或雌激素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有一定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综合治疗.
-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抗高血压治疗情况探讨
为分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抗高血压治疗情况,探讨高血压病人近期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本文对因首次心脑血管事件来诊的1124例病人进行发病前降压治疗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不正确是近期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治疗应进行正规降压指导,规范病人的降压治疗行为,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有限内固定与单侧外固定器联合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附14例报告)
观察有限内固定与单侧外固定器联合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有限内固定联合单侧外固定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降低伤口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12例临床报告
评价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应用国产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关闭小儿继发性中央型ASD的临床疗效.应用深圳市先健科技生产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继发孔中央型ASD 12例,经胸心脏彩超及导管球囊测量均适合封堵闭.患者经临床、X线平片及经胸超声检查诊断为ASD.术前所有患儿胸骨左缘第2~3肋间均可闻及II~III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经胸心脏超声显示房间隔缺损直径7~32(平均15.2)mm,根据球囊大伸展直径选择≥1~2mm型号的ASD封堵器,在X线透视及床边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关闭ASD,记录术中、术后各相关检查指标,术后1d、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表明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小儿继发孔ASD是安全、有效的.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
为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本文对73例87支冠状动脉内植入91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45只,右冠状动脉37只左回旋支9只.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
-
电视胸腔镜手术75例分析
本文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在胸外科的应用,回顾分析了2001-01~2003-03我科75例VATS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VATS具有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
低温肾血流阻断肾盂肾后唇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56例
为探讨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方法,本文对256例复杂性肾结石,在低温肾血流阻断下行肾盂肾后唇切开取石术.结果表明,低温下阻断肾血流肾盂肾后唇切开术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减小术中出血,损伤小,恢复快.
-
肾盂旁囊肿(附16例报告)
本文总结16例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结果表明,肾盂旁囊肿经B超、IVU及CT检查可确诊.对囊肿小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对囊肿转较大局部有压迫症状,或伴有囊内结石,或患肾合并其他病变者可手术治疗.
-
弓上纵隔胸膜完整在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中的作用
研究食管癌手术中保持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完整在减少术后乳糜胸中的作用.在738例食管癌病人的手术过程中,改食管和胃经主动脉弓上左锁骨下动脉旁上颈部为食管和胃在主动脉弓下直接上颈部,不破坏主动脉弓上组织的完整.结果表明,食管癌手术保持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完整,能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
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报告)
探讨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为此,回顾性分析5例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为非闭塞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早期诊断的主要措施,术中准确判断肠管活性,完全切除坏死肠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本文探讨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42例单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分别植入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或裸金属支架,于术前、术后10min,术后6h采集冠状窦血,放免法测定血浆血小板GMP-140及TXB2浓度.结果表明,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植入后血小板激活较裸金属支架明显,提示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
-
十二指肠残端漏12例分析
本文探讨了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结果表明,本组12例病人,11例治愈,1例由于腹腔脓肿、败血症,终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认为⑴采用合理的十二指肠残端关闭方式,十二指肠残端是可以避免的.⑵十二指肠残端漏的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急性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探讨家庭康复治疗是否影响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急性脑卒中实行医院和家庭联合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非常有益.
-
心脏损伤52例治疗体会
为探讨影响心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因素,本文对52例心脏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损伤50例,闭合性损伤2例.伤及右心室33例,右心房15例,左心室4例.室间隔破裂3例,全组存活45例,死亡7例.作者认为迅速正确的诊断及及时开胸手术是心脏损伤挽救成功的关键.
-
高分子聚合材料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本文对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在腹壁疝、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术中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旨在减少疝术后的复发率,提高疗效.结果表明,该材料解决了传统疝修补术的强张力性所致患者术后的疼痛,没有因张力性修补造成的腹肌的损害原因导致的疝复发,患者术后可提早离床活动.且手术创伤轻,操作简单,适合各类疝的修补.
-
妊娠期胆石症的治疗探讨
为探讨妊娠合并胆石症的治疗对策,本文对我科1995-01~2004-01收治的39例妊娠胆石症患者的诊治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非手术治疗无效,尤其是妊娠中期合并胆石症者,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微创手术(LC、EST)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同时应注意保胎和胎儿监护,预防流产和早产.
-
闭合性腹部损伤中小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32例报告)
总结闭合性腹部损伤中小肠损伤的诊治经验.结果表明,32例均手术,其中31例治愈,1例死亡.腹穿阳性率75%,X线阳性率50%,B超阳性率69%.故通过详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是治疗小肠损伤的主要方法.
-
输尿管内支架管滞留探讨(附16例)
在泌尿外科尿路手术中各种内支架管的广泛应用的同时,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本文总结了我科2003年收治的16例输尿管支架管滞留病例,就其处理、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
小量多次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附27例报告)
随机将27例病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对血浆置换方法进行改进,先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1U及新鲜同型血浆400ml,然后行血浆置换,放出少于输入量(约100ml)患者血液置4℃冰箱中,让其自然沉淀,下次置换前弃去血浆,余下血液有形成份洗涤后输注,再少量放血及输同型血浆400ml,对照组使用血浆交换仪,中空纤维膜型血浆分离器,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血浆量2000~4000ml.结果表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少量多次同型血浆置换更安全、经济.
-
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治疗探讨(附34例报告)
本文总结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显示,20例行断流术并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组与14例单纯断流术组近期肝功能改善率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肝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单纯断流术组(P<0.05),再出血率<单纯断流术组(P<0.05).说明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预后较单纯断流术好,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闭合性肾脏损伤的诊治体会(附118例报告)
回顾分析1980~2002年间收治的闭合性肾损伤患者118例,其中血尿113例;行大剂量IVU检查20例,有异常发现15例;CT检查22例,其中9例诊断为III类肾损伤并经手术探查证实.对97例I、II类闭合性肾损伤患者行保守治疗,除2例随访发现高血压外,其它患者无并发症;手术探查21例,肾脏仅为挫伤者3例,肾深度裂伤10例,修复成功,8例伤情重者行肾切除术.118例中除1例死亡外,其它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
股骨髁上骨折及骨折不愈合的髓内钉治疗(附16例报告)
本文探讨GSH钉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及骨折不愈合的疗效.结果表明,16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Kolmert制定的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7.5%.故GSH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及骨折不愈合的好方法.
-
老年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本文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我院1993-08~2002-07 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泌尿系手术(包括开放和腔内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控制血糖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附17例报告)
为探讨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时机、方法及适应证,本文对17例C型骨盆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表明,C型骨盆骨折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大限度地重建骨盆的稳定性,提高治疗的效果.根据骨盆骨折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内固定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健.
-
固体硅胶隆鼻术后假体外露16例分析
分析固体硅胶隆鼻术后假体外露原因,探讨其防治办法.为此分析总结了近8年16例固体硅胶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结果表明为避免固体硅胶隆鼻术后假体外露,手术者应认真雕塑好假体、术中掌握好假体置入层次;受术者术后面部皮肤护理鼻部按摩可致假体下移外露;术后一旦出现明显局部反应,立即取出假体,避免穿破皮肤,防止瘢痕发生.
-
无切口瘢痕腋臭根治术48例
为探讨一种美观、实用、有效的腋臭根治术,本文采取沿腋窝皱褶线小切口根治腋臭.结果表明,采取沿腋窝皱褶线小切口根治腋臭术较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外形美观,无上肢活动障碍,是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法,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
5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肾移植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PRA阳性受者的肾移植效果,本文分析51例PRA阳性受者的肾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及人/肾1年成活率,并以同期161例PRA阴性受者作对照.结果表明,PRA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多,人/肾1年成活率较低,实施肾移植术应慎重.
-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分析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5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表明,乳头发育畸形是引起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重要原因;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病灶彻底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处理的失误与教训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因素,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高血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显微镜下操作,仔细止血是减少死亡及致残的关键.
-
取髂骨移植重建胫骨外髁治疗胫骨外髁严重粉碎性骨折(附12例)
探讨严重粉碎、塌陷、不可复位的胫骨外髁骨折的重建治疗.采用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外髁近端关节面.结果表明,对不可修复的胫骨外髁骨折,用自体髂骨重建治疗,可获得满意结果,优于髌骨重建及膝关节置换.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34例报告)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 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mini-PCNL治疗的资料.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均为一期取石,结石取净率91.2%,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50ml,平均住院天数6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mini-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取石效率高、患者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克氏针内固定并小腿皮瓣修复治疗IIIB型胫骨开放骨折(附34例报告)
本文总结IIIB型胫骨开放骨折行克氏针内固定并小腿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术后皮瓣、植皮、减张、缝合处均成活,骨折愈合,经随访4月~3年,骨折良好愈好,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供、受区外形美观.
-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分离性垂斜视的手术方式.本文对37例DVD病人术前术后分析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上直肌大量后徙或上直肌后徙+后固定能治疗DVD,伴有其它斜视时可以同时矫正,是较理想的方法.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观察(附46例报告)
通过对46例因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而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并行6个月~6年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表明,高龄患者以全髋置换为首选,对骨质疏松、活动量少、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
止血带在烧伤患者下肢削痂植皮术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烧伤患者双下肢削痂植皮手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方法.结果表明,改进组手术失血量比传统组明显减少(t=5.031,P<0.01),手术时间比传统组明显缩短(t=4.470,P<0.01),两组植皮成活率和皮下血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持续止血带技术有效地控制肢体削痂植皮手术的失血,可缩短手术时间.
-
糖尿病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附75例报告)
探讨糖尿病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胰岛素多次注射法(MS)及胰岛素泵法(CS),并找出围手术期胰岛素应用的时间.为此,从1997-08~2003-06,75例合并高血糖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病患者进行了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用多次皮下注射法或者胰岛素泵法控制血糖,并根据尿糖监测指导胰岛素的用量.结果表明,胰岛素应用是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控制血糖较好的方法,多次注射法及胰岛素泵法均可较好的控制血糖,尿糖监测是方便实用的间接血糖检测法,并可指导胰岛素用量.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远期移植肾功能损害
目的明确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远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6个月内CMV-pp65抗原血症指数不同,对13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分组,并于术后第7个月作移植肾穿活检,比较各组肾组织中关键的纤维发生因子即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3年后比较各组肾功不全的病例数和肌酐清除率(Ccr)有无差异;对肾功不全者通过活检排除有明确原因的特异性损害.结果长时间高抗原血症指数的患者,在术后第7个月时,肾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大于其他患者,该组在术后3年内Ccr减少了16.1±8.0ml/min、有53.8%(7/13)的患者肾功不全,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肾功能不全者病理显示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长时间高活动性的CMV感染是削弱移植肾远期功能、导致肾功不全的重要原因.
-
IGF-Ⅱ促进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结直肠腺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mRNA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探讨IGF-Ⅱ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蛋白,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以1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结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阳性细胞率(39.64%±7.32%)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23.21%±4.10%)(P<0.01);IGF-ⅡmRNA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IGF-ⅡmRNA的表达与PCNA、细胞凋亡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GF-Ⅱ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凋亡参与了肿瘤的进展.
-
老年人伴有心肺疾患的椎体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8例,术前、术后测量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及活动能力值.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前VAS 7.6±1.2,术后VAS 3.3±1.4,疼痛缓解(P<0.001).活动能力评分,术前3.1±03,术后1.6±0.2,得到改善(P<0.001).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 作为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新型微创技术,能迅速缓解疼痛,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
IL-2治疗对肝癌化疗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IL-2治疗与肝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4例术前有IL-2治疗史、12例术前没有IL-2治疗史的肝细胞癌存档石蜡包埋切片组织中MRP1、IL-2受体α链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IL-2治疗组中IL-2受体α链表达强度为:0.3019±0.04023,明显高于非治疗(0.2631±0.02224,P<0.01),IL-2治疗组IL-2治疗有效.IL-2治疗组中MRP1表达的强度为:0.3364±0.04467,非治疗组为:0.3008±0.0376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IL-2治疗HCC患者,在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同时增加了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因此,在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时,联合应用IL-2会降低治疗效果.
-
右心室射血分数评价高龄肺切除术危险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与高龄病人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对RVE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连续对118例高龄接受肺切除术的病人行术前RVEF测定,并对其中64例于术后3周再测定RVEF.结果有并发症组的术前RVEF较无并发症组显著降低(P<0.001).按术前RVEF值(<45%、≥45%)分组,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发症的发生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尤以RVEF>40%明显(P<0.001).64例病人术后RVEF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肺切除术可使右心功能减退,术前RVEF应列为高龄肺切除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术前超声测定RVEF>40%为肺切除术安全范围.
-
β-七叶皂甙钠对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双侧睾丸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青春期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组)、扭转/复位模型组(M组)(左侧睾丸扭转720°、2h后复位)和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T组).术后48h获取双侧睾丸,分别以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细胞和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M组双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bcl-2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增强(P<0.01), bcl-2/Bax比值降低.与M组比较,T组双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0.01)、病理损害减轻, Bax低表达(P<0.01),bcl-2/Bax比值增高.结论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后,双侧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加剧,bax、bcl-2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β-七叶皂甙钠通过抑制bax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逆转生精细胞凋亡增加而发挥保护作用.
-
微血管密度及PCNA在子宫颈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颈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3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D34和PCNA的表达,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指数(PI).结果 PI、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程度组和高FIGO临床分期组PI、MVD值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FIGO临床分期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PI、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MVD与PI密切相关.(r=0.861,P<0.01).结论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颈鳞癌的形成;MVD和PCNA与子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1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日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早晚各一次静脉点滴,连续应用7d.比较两组痂下组织细菌定量计数的变化、血培养阳性阴转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痂下组织细菌定量计数低于对照组,血细菌培养阳性阴转率高于对照组,生存率也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抑制烧伤脓毒症患者创面和血液中的细菌生长,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超声诊断与评估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对象和方法:83例(118个膝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61例(61个膝关节)对照组均接受了临床、实验室、X线、超声的检查.结果⑴超声显示出对照组和病例组的滑膜厚度和软骨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⑵超声显示出对照组中膝关节软骨厚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薄,这一变化趋势在60岁以后尤为明显;⑶高频超声检测出关节软骨轻度病变9个膝关节(7.63%)、中度病变56个膝关节(47.46%)、重度病变53个膝关节(44.92%),而X线无直接征象.结论高频超声因对关节软骨的清晰度、软骨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以及软骨厚度和软骨的完整性分辨力较高,可以显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表面粗糙、磨损、软骨变薄、软骨厚度改变、软骨透声变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因此认为,高频超声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检查工具.
-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新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2例,随访2~24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18min,住院日期3d.术后有效的解除了临床症状,患者大便成形,排出通畅,所有患者均达到了治疗目的.9例(21.4%)在切割吻合后吻合口有搏动性出血.术后无继发出血.17例(40.5%)有尿潴留,需要导尿.6例(14.3%)术后有肛门坠胀感.无复发.也无感染、直肠阴道瘘及感觉性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及微创等优点,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直肠黏膜内脱垂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白细胞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和T2DM合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白细胞和游离脂肪酸(FFAs)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白细胞和游离脂肪酸在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血细胞计数法测定38例T2DM伴血管并发症组、22例T2DM无血管并发症组及20例正常人组的白细胞数,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组病人的空腹血清FFAs水平,并将白细胞数与FFAs浓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⑴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白细胞计数、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⑵T2DM有血管并发症组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血白细胞计数、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⑶有并发症组白细胞数与FFAs呈显著正相关(r=0.366,P<0.05),FFAs与无并发症组亦呈正相关(r=0.424,P<0.05).结论 T2DM合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白细胞数、FFAs升高,白细胞可与FFAs一样作为非特异性炎症的生物标志物.
-
超声心动图计算机纹理分析法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图像纹理分析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超声图像的纹理特征进行定量描述.方法 11只犬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前间隔及乳头肌短轴切面前壁舒张末期声像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灰度共生矩阵法进行纹理分析,测量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的4种纹理参数,即二次角矩、对比度、熵和反差矩.结果四种纹理参数在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左心长轴切面与乳头肌短轴切面正常心肌的四种纹理参数比较,仅显示参数熵存在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左心长轴与乳头肌短轴梗死心肌四种纹理参数比较,二次角矩与反差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与梗死心肌超声图像纹理特征不同.不同的纹理参量对正常心肌结构与病变心肌在不同切面上的纹理差异敏感不同.计算机纹理分析法能对心肌超声图像纹理进行定量分析,可为评价病变心肌声学图像特征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黄斑前膜临床诊治的探讨
目的探讨黄斑区增殖膜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术后评估价值.方法对在我院眼底检查拟诊或诊断为黄斑部视网膜患者38例38眼术前及术后行OCT检查.结果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光带,或紧贴于黄斑表面,或与其部分相连.绝大多数黄斑中心凹变浅,厚度增加.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消失,部分病例黄斑区色素上皮损害或黄斑部水肿.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黄斑前膜及手术后黄斑部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为黄斑前膜的临床诊断、手术效果及治疗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
-
L-卡尼汀对大鼠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L-卡尼汀对大鼠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2组:L-卡尼汀组,对照组.再灌注2h测定心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以心肌凋亡阳性细胞数占总心肌细胞数的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L-卡尼汀组心肌线粒体等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心肌MDA明显减少(P<0.01),SOD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7.14±0.38)% vs (38.36±3.16)%,P<0.01)].结论 L-卡尼汀能有效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心肌线粒体,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SARS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9例SARS患者血清SO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SOD含量明显低于普通型.恢复期不同阶段患者血清SOD含量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SARS患者体内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分子,使SOD过度消耗.SOD含量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程度,检测血清SOD水平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加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能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
颅内肿瘤术中印片诊断价值和肿瘤细胞学特征的研究
目的评价颅内肿瘤手术中细胞学印片方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50例颅内肿瘤在手术中经印片细胞学诊断,印片方法是送检标本免沾水,用吸水纸进一步吸干水分,清洁载玻片在标本上稍加用力压数下后,固定和HE染色.诊断时先观察印片,得出结果,将结果与冰冻切片结果和常规石蜡切片结果对照.结果 150例细胞学诊断结果表明其在非胶质肿瘤中良恶性判断准确率达100%,对肿瘤粗略分类的准确率达91.3%,对胶质瘤分级判断准确率达88.3%.此外,对胶质瘤、脑膜瘤和垂体腺瘤等常见肿瘤的印片细胞学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结论细胞学印片诊断准确率与冰冻切片接近,且两者有互补的作用.
-
ICAM-1在胃癌患者腹水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MN分期的关系
目的探讨ICAM-1在胃癌细胞、胃癌患者腹腔液和血浆中的表达及水平与胃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35例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表面ICAM-1水平;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腹水及血浆中可溶性ICAM-1水平及其细胞阳性表达率.结果肿瘤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Ⅲ期显著高于Ⅱ期(P<0.05),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Ⅰ期与Ⅱ期间sI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手术切除肿瘤后,血浆中sICAM-1的水平下降, 并与TMN分期有关.结论肿瘤细胞表面ICAM-1阳性率及腹水和血浆中可溶性ICAM-1浓度随着胃癌TNM分期增高而有上升趋势,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断肿瘤发展程度、转移状况以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AngII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AP)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P组、AP+低剂量缬沙坦(5mg/kg)组、AP+高剂量缬沙坦组(8mg/kg)、低剂量缬沙坦组、高剂量缬沙坦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雨蛙肽建立AP动物模型;缬沙坦用灌胃针灌注.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评估胰腺水肿情况,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AP+缬沙坦的两组胰腺水肿程度、AMY、MPO与AP组比较均下降,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有所降低.结论应用AngII受体拮抗剂的AP动物模型可以明显减轻胰腺的炎症及损伤.
-
芬太尼对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CF-7细胞在不同浓度芬太尼、纳洛酮和两药联合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p53、p21/WAF1的表达.结果芬太尼浓度≥0.1μmol/L时,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效应与时间和浓度均呈正相关(P<0.01),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81±0.02μmol/L.随着芬太尼浓度增加,G0/G1期比例逐渐增加,(S+G2/M)期比例逐渐减少.芬太尼组浓度≥0.1μmol/L时,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较纳洛酮和芬太尼联合给药组差异无显著性.给予芬太尼10μmol/L后胞核内p53、p21/WAF1 AOD显著增加(P<0.05).结论芬太尼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主要是将细胞阻滞在G1期;其机制可能是上调野生型p53和p21/WAF1的表达.
-
CYP2B1新型自杀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瞬时表达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CYP2B1自杀基因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根据gene bank中鼠CYP2B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以 pc3/2B1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 CYP2B1基因产物定向插入到pcDNA3.0中,构建CYP2B1基因表达载体pcDNA3.0/CYP2B1;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体.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0/CYP2B1转染三种肿瘤细胞株,RT-PCR检测CYP2B1基因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目的片段均成功插入相应的载体中,CMV启动子调控下的CYP2B1基因在不同的肿瘤细胞株中实现了表达.结论 CMV启动子调控的CYP2B1真核基因表达载体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种新型、高效的治疗载体.
-
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bax和bcl-2蛋白在睾丸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bax和bcl-2蛋白在睾丸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NA末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6例睾丸肿瘤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Fas、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凋亡指数与肿瘤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37例(66.1%), bax阳性48例(85.7%),bcl-2阳性40例(71.4%); Fas、bax和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凋亡指数在Fas、bax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睾丸肿瘤发生中有重要作用.Fas、bax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尚不能成为睾丸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
HPV16和p53蛋白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p53蛋白在国人鼻腔鼻窦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鼻腔鼻窦肿瘤标本进行HPV16和p53蛋白检测.结果内翻性乳头状瘤(IP)中无p53蛋白阳性反应,HPV16感染率为62.5%;恶性肿瘤和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0%和44.4%,HPV16感染率为24.0%和66.7%;HPV16和p53蛋白同时阳性者在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占33.3%,明显高于恶性肿瘤(8.0%)和IP(0例).结论 HPV16感染可能是鼻腔鼻窦IP的主要致病因素,p53基因突变可能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二者可能协同使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发生恶性转化.
-
乳腺癌中CA125、CA15-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A125、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60例良性乳腺病患者及80例正常成人血清中的CA125、CA15-3水平.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中Ⅲ-Ⅳ期患者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CA125、CA15-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2表达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CA125、CA15-3对乳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且可作为监测乳腺癌病情进展、评估预后的指标.
-
胎儿胸腺移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胎儿胸腺移植对增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孕24~32周水囊引产死胎10例,胎儿娩出后立即将胸腺完整取出、修剪,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胸腺移植至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前臂上,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作IgA、IgG、IgM的测定,且术后均不用免疫抑制剂,术后随访1~2年.结果全部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IgA、IgG、IgM值均明显升高(t≥4.23 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胎儿胸腺移植对增加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力效果显著,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较好和可行性方法.
-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急性闭合性脑损伤患者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急性闭合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闭合性脑损伤病人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急性闭合性脑损伤SPECT检查结果发现54例呈脑灌注缺损或减低(90%);60例CT检查结果发现27例表现异常(45%), SPECT检出阳性率高于CT,差异有显著性(χ2=25.68,P<0.01).特别是在轻型脑损伤患者中,SPECT检出阳性率(86.7%)明显高于CT(26.7%),差异有显著性(χ2=30.59,P<0.01).26例CT与SPECT均为阳性的患者中,SPECT发现106个病灶,而CT仅检出50个.结论 SPECT脑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脑损伤灵敏度高,尤其对轻型脑损伤患者,可检出CT无法发现的病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微觉醒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微觉醒的临床意义及其在睡眠障碍性疾患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打鼾者均按国际标准方法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其中24例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1年复查PSG,在治疗前后均填写Epworth睡眠问卷(ESS)以评价患者嗜睡的改善程度.结果 24例患者术后1年的呼吸暂停基本消失,氧减指数(ODI4)由(52±26)次/h降至(10±8)次/h,微觉醒(MAI)由(28±16)次/h减至(14±6)次/h,主观(ESS)及客观睡眠潜伏期(SL)评价均显示白天嗜睡改善.结论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辅助分析OSAHS患者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变化,可以判读短持续时间达3s的微觉醒.MAI可以作为白天嗜睡的重要指标,在OSAHS诊断和手术疗效判断方面与AHI具有互补性.
-
外源性供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外源性供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护受损伤脊髓,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s法于兔L2椎体水平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对照组不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伤后30min开始给药.于伤后12h,测定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及SOD活性,四周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联合应用外源性供氧和SOD,在抑制MDA生成,增强SOD活性方面较单一用药显著(P<0.05).伤后四周末外源性供氧组(2.9±1.1)级,SOD组(2.8±1.2)级,联合用药组(3.1±0.8)级,对照组(1.1±0.9)级,三个治疗组的肌力恢复均好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联合用药组的病理改变较单一用药组轻.结论脊髓损伤后早期外源性供氧和SOD协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
骨髓单个核细胞缺血肢体局部移植对缺血组织血管再生作用的研究
目的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缺血组织血管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大鼠胫骨及股骨采集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切断近交系Wistar大鼠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分7点局部注射单个核细胞悬液(移植组)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术后第3、7、14d获取内收肌制作组织匀浆,ELISA法测定匀浆中bFGF、VEGF和IL-1β因子水平;术后第2、4周免疫组化法分析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术后第3d,移植组bF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7d,移植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2、4周移植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大鼠缺血后肢局部直接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泌bFGF、IL-1β等多种因子在局部直接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促进血管再生的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中风患者脉压特征及降压治疗后的变化和预后转归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脉压的变化特点和降压治疗的影响以及对预防中风再发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或安慰剂治疗4年,观察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及中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中风患者舒张压随着年龄并无继续上升,但脉压则显著增高(P<0.05),并与血钠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脉压下降,血钠浓度降低,中风和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值均<0.05).结论老年患者、尤其是出现动脉硬化后,应密切注重对脉压的控制,以达到大限度改善预后的目的,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是有效手段之一.
-
酞胺哌啶酮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肝原位移植性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模型,观察酞胺哌啶酮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自模型建立次日始两组分别给予200mg·kg-1·d-1剂量酞胺哌啶酮(混悬于0.5% CMC溶液)和等体积0.5% CMC腹腔注射,给药第30d处死裸小鼠,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检测癌组织CD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记录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MVD和VEGF mRNA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体积、重量及肝肺转移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肝肺转移灶数目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酞胺哌啶酮对HCC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明显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HCC的肝内转移和肺转移.
-
彩超照射后胎鼠耳蜗毛细胞的定量及形态学观察
目的通过琥珀酸脱氢酶(SDH)组化染色和图象分析和耳蜗基底膜扫描电镜观察来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对胎鼠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方法彩超分别照射受孕前期(前15d)及受孕后期(40~55d)豚鼠子宫,5min/次,1次/d.通过对毛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毛细胞记数定量分析彩超对胎鼠听觉发育的影响.结果⑴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毛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其中实验组以第2回,第3回和第4回损害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明显.⑵受孕前期照射组与受孕后期照射组相比较,毛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显著差异.⑶扫描电镜下毛细胞损害明显<SDH染色铺片毛细胞的损害数目.结论⑴医用超声在一定照射时间下影响胎鼠毛细胞发育.毛细胞损害以耳蜗底部区域为主.⑵超声对受孕前期胎鼠的毛细胞损害程度同于受孕后期.⑶超声波使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降低的程度高于细胞表面形态学改变.
-
吸入NO对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吸入NO对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及机理.材料与方法将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仅作剖胸手术,无肺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则在剖胸后结扎左肺动脉造成左肺缺血、停通气2h,继之开放左肺动脉、正常通气观察2h;吸入NO组分为2组,分别在再灌注第11min开始吸入20ppm或60ppmNO,连续30min.在术前及再灌注后监测Pa02、cGMP、slCAM-1、XOD和MDA, 并在再灌注2h测左肺含水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再灌注后Pa02、cGMP降低,sICAM-1、XOD、MDA及肺含水量增加,肺泡内明显渗出,肺泡II型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受损;而吸入20或60PPMNO能使cGMP含量恢复,肺形态和功能受损明显减轻.结论肺在体缺血2h,再灌注2h可形成明显的肺损伤,吸入NO能通过升高cGMP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改进方案构建人糖皮质激素受体α基因正、反义重组逆病毒载体
目的构建人糖皮质激素α(hGRα)cDNA的表达重组体,为较大DNA片段的克隆提供借鉴,并为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探讨hGRα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L-PCR扩增hGRα cDNA,克隆至T载体;随后通过改进的连接方案进行亚克隆.结果限制性酶增和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及亚克隆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于hGRα 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正义及反义重组子.
-
垂体卒中诱发因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有诱发因素垂体卒中和无诱发因素垂体卒中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结果方面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急性垂体卒中患者中有诱发因素(12例)与无诱发因素患者(30例)在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有诱发因素的患者与无诱发因素的患者:前者更多地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P=0.032)、视觉功能障碍(P=0.020)和视野缺损(P=0.046),诊断比后者更加延迟(P=0.015).结论垂体卒中患者常因诱发因素加重其病情,混杂其临床表现而使诊断和治疗延迟,使视觉功能恢复不佳.对头痛患者中突然出现视力衰退者应考虑到垂体卒中的可能性.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组气管插管及术毕拨管时的循环波动明显小于B组,全麻药用量低于B组,术毕苏醒时间短于B组,术毕躁动例数少于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胆囊切除术循环功能稳定,苏醒较快.
-
益气活血利水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
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左室功能的影响.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可靠的疗效,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
604例降压药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探讨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ADRs),加强ADRs的监测,降低ADRs的发生率.结果表明,降压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有待进一步加强.
-
乙肝患者血清前S1蛋白与HBV-M、HBV-DNA检测结果的分析
为探讨Pre-S1与乙肝标志物及HBV-DNA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Pre-S1的检测在判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本文检测了5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HBV-M、HBV-DNA,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Pre-S1能够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对病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
脑梗死患者内皮素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分析
本文探讨脑梗死患者内皮素(ET-1)、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并与30例同年龄组的健康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内皮素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明显升高,说明其与脑梗死的病理损伤有密切关系.
-
胃类癌2例
例1女,43岁.因"上腹不适10d"来诊,无面色潮红,腹泻、心悸病史.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于角切迹偏大弯侧可见一类圆形充盈缺损,约2cm×3cm大小,边缘光滑整齐,胃壁柔软.考虑良性占位,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行胃镜检查于胃体下段近角切迹后壁见黏膜广基隆起灶,与黏膜皱襞相连,不能吹开,黏膜光滑,柔软,活检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胆胰脾B超检查未见异常.
-
横纹肌样脑膜瘤1例
患者男,36岁,反复发作性前额胀痛半月.患者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抽搐.体检无阳性发现.CT及MRI检查示右额部及右侧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胶质瘤"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右额颞顶部硬膜张力较高,探查右额颞顶部可见一较大肿瘤,灰白灰红色,约3.5cm×4.0cm×4.5cm,质地较软,边界尚清,血供丰富,与侧脑室相连.
-
大肠癌系膜淋巴结检测的现状及进展
本综述旨在介绍当前大肠癌系膜淋巴结检测的现状,综合比较近年来检测大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几种方法.1 大肠癌标本淋巴结少数目的研究Scott等[1]经过对50例Dukes C期结直肠癌标本观察发现,如检测13个淋巴结,94%以上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可以被确定.Haemanek等根据分组研究后[2]也认为至少应检出12个淋巴结.此后以上述研究为基础,1990年世界胃肠大会及世界抗癌联盟均采用并强调至少检查12个淋巴结.我国则规定每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检出淋巴结总数不应少于10枚[3].
-
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脏保护
长期以来,心肌保护和心脏保存技术都是围绕保护心肌细胞方面改进,但目前许多实验证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手术后心肌水肿、早期心功能不全、移植排斥和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患者的存活率[1].因此,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损伤而影响供心保存及移植后存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现将其综述如下.
-
93例继发性肺结核发病部位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
为加深对继发性浸润型肺结核好发部位的认识与理解,本文搜集了浸润型肺结核93例,均经常规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及部分病人必要时作螺旋CT和MRI检查,分析其共同发病部位和影像表现.患者均经痰涂片阳性或支纤镜活检物培养出抗酸杆菌证实. 结果表明,83例发生于一侧或两侧上叶尖后段和或下叶背段,10例发生于右中叶和或双下叶各段.
-
肩胛骨肿瘤的CT和X线诊断分析
探讨肩胛骨肿瘤的病理类型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表明,肩钾骨肿瘤多为恶性,以软骨源性肿瘤及转移瘤多见.CT及平片检查能准确显示病变及判断良恶性,并可能提示病理类型.
-
P波离散度预测冠心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价值
本文探讨P波离散度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价值.结果表明,观察组的P波离散度,P波大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波离散度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一个可靠指标.
-
TaT蛋白转导生物活性蛋白在心脏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TaT融合蛋白在SD大鼠心脏组织的吸收及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蛋白转导"的方法,将源于人类免疫缺陷蛋白病毒HIV的TaT蛋白与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相连接,构建成分子量120KD的TaT-β-Gal融合蛋白.随机将72只SD大鼠分为3组(n=24)分别腹腔注射TaT-β-Gal、β-Gal及生理盐水,并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取心脏病理切片,用X-Gal染色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组织对TaT-β-Gal的吸收及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并进行Leica计算机图象分析,同时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经X-Gal染色后,TaT-β-Gal组0.5h显微镜下心脏组织即显示着色反应,表达酶活性,8h达到高峰,16h后逐渐下降,心脏组织结构无变化;β-Gal组出现极弱的着色反映;生理盐水组无着色反应.结论分子量120KD的TaT-β-Gal融合蛋白可以迅速被心脏组织吸收,同时不影响酶活性.TaT蛋白可作为载体蛋白转运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进入心肌细胞.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