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江淮地区汉族Rh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及其防治措施的评价
本文探讨江淮地区汉族Rh(D)阴性的概率、Rh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及其防治措施.作者在产前免疫学检查6085对夫妇中鉴定出41例Rh(D)阴性,Rh(D)阴性占0.337%, Rh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为0.986‰,认为RhHDN是可预防和治疗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
-
肝炎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瘦素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肝炎后肝硬化和26例对照者采用ELISA法测定瘦素水平并通过身体脂肪仪测定体重指数和脂肪率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按Child-Pugh分级,A、B和C级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回归分析发现瘦素水平只随Child-Pugh分级而变化.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
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探讨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困难(不包括ERCP插管失败者)的原因及对策,提高取石成功率.作者分析本院近4年来内镜下取石出现困难19例的原因及处置.认为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前应掌握好适应证,术中发生困难时采取正确的对策可以提高取石成功率.
-
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3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Dieulafoy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33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其中26例诊断为Dieulafoy病,其余7例通过血管造影诊断;19例内镜下止血,7例血管栓塞,7例手术治疗均成功止血.结论该病临床特点为突发性、间歇性、难治性出血,应尽早行胃镜检查,治疗以内镜下止血、血管栓塞及手术治疗为主.
-
恙虫病多脏器损害95例分析
本文对120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95例,发生率79%.认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高, 其中以肝脏、心肌、肺损害多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氯霉素、强力霉素治疗有效.
-
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附36例报告)
笔者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表明36例患儿中,保守治疗7例,保脾性手术4例,脾切除+脾片移植术25例,均获治愈;术后并发肠粘连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认为结合患儿自身条件、脾破裂程度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二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黄疸出现率的分析
本文探讨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黄疸的出现率.作者选取本院产科出生体重>2500g、孕周>37周,其母妊期未患病、无胎膜早破、无新生儿溶血症、无肝炎综合症等的正常出生新生儿935例,其中男523例、女412例,专人用Minolta-JM102经皮测胆仪,于每日洗澡后眉心处测取TCB(经皮测胆红素)系数值.结果显示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出现率高于自然分娩者.
-
内镜下射频治疗138例消化道疾病的临床体会
本文比较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疣状胃炎与微波、电凝电切治疗的优缺点.认为该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疣状胃炎、出血安全性能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子宫颈锥切术50例临床分析
本文回顾分析50例宫颈锥切术患者的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活检、颈管诊刮、宫颈锥切病理及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并分析并发症的防治及随诊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的结果.认为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中能明确病变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方式,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 Ⅲ(包括CIS)患者是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法.
-
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的改进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其排除CO2能力明显优于半规管式反喷装置及高频单向喷射通气, PaO2基本稳定, 不产生气道内负压, 无明显循环干扰.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临床价值.方法 46例急性肝衰竭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检测两组血浆中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每次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IL-2水平明显上升,血浆ET、TNF-α、IL-6、IL-8水平明显下降.治疗组治愈好转率为83.3%,对照组为3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危重病人并发ALF早期作ALSS治疗,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是促进衰竭脏器恢复的重要手段.
-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消化道为主要表现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对1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易被误诊,肠道血管炎是引起SLE消化道症状的主要原因.
-
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治疗方法的比较(附511例报告)
本文总结与比较三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说明,ESWL组结石直径<10mm的与>10mm在碎石有效率及结石清除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直径>10mm的结石,URL治疗组及PCNL治疗组要显著地优于ESWL组(P<0.01).故输尿管上段结石适宜微创治疗,治疗方法要根据结石情况综合考虑.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心肌酶谱与左心室结构的改变
目的探讨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以及心室结构的改变.方法将23例甲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和心脏超声检测值与正常人对照,并将心肌酶谱作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结果甲减组治疗前血清心肌酶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经激素替代治疗,各心肌酶逐渐下降.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直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甲减可以引起心肌酶谱的增高以及左室结构的改变,经激素替代治疗后,心肌酶谱逐渐恢复.
-
危重病人45°半卧与平卧时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择66例置有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测量其平卧位和45°半卧位时的中心静脉压(CVP)(各154次),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45°半卧位时的CVP与平卧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二者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8852,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平卧位CVP=3.36+0.59×45°半卧位CVP.据此,通过监测45°半卧位时的CVP数值和动态变化,可以得出相应的平卧时CVP数值和变化趋势.
-
改良面罩通气下同步行纤支镜引导的困难气管插管
本文探讨在改良面罩通气下同步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能性.作者应用改良面罩接呼吸机行正压通气,其侧孔处套入气管导管,将纤支镜从气管插管末端延长接头处插入气管后引导气管导管置入.结果表明改良面罩下同步行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很大程度上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安全性,保证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垂体腺瘤11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本文探讨垂体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作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4 例垂体腺瘤的GH、PRL、ACTH、LH、TSH、FSH.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垂体腺瘤的功能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本文对4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通常是多种原因同时或相继作用所至,其中保存及再灌注损伤、胆道并发症、急性排斥以及感染并发症是常见的四大原因.早期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
102例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102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主要误诊为肝炎、感染性疾病、梗阻性黄疸,误诊率依次为50.00%、13.73%、11.76%.主要表现为反复疲乏、纳差、尿黄(28.43%),发热或伴右上腹痛(17.65%)、肝区不适、隐痛(10.78%).肝功能以轻度损害为主(71.57%).B超以肝内回声增粗为多见(占47.06%),其次为肝内胆管显露、管壁增强(占29.41%),脾大(占19.61%).血清HA、LN、Ⅳ、PⅢNP水平在B超不同声像改变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检查B超和血清HA、LN、Ⅳ、PⅢNP水平有助于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
-
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联合切开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附67例报告)
本文探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唇联合切开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结果表明67例顺利取出结石.术后残余结石6例,经ESWL治疗5例排出.继发性出血2例,并发尿漏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认为该方法具有显露充分、损伤小、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复杂肾结石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6例报告)
为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5-06~2001-12收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36例的诊治经过.结果表明:术后早期肠梗阻常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首选保守治疗.
-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代谢特点.方法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DF)和正常对照组(C)的体重指数、腹围、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肥胖者为60.85%,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9.53%,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5.65%. 72.12%的脂肪肝患者存在着高血压病、冠心病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无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DF)与对照者(C)相比,体重指数(BMI)、腹围(W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HOMA-IR均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肥胖现象;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
-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35例报告)
本文对35例紫癜性肾炎(HSN)患儿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表明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血尿和蛋白尿、急性肾炎型在病理分级上以Ⅰ、Ⅱ级多见,肾病综合征型以Ⅲ级以上多见.肾功能损害者均为Ⅲ、Ⅳ级.认为掌握肾穿刺指证, 明确病理类型, 综合分析病情,才能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
滑石粉胸膜固定治疗COPD气胸的疗效观察
作者采用滑石粉悬液胸腔内灌注和局麻下应用胸腔镜肺表面喷撒滑石粉进行胸膜固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病人. 结果显示滑石粉悬液胸膜固定18例, 滑石粉喷撒术20例, 两组病人3例死亡.认为胸膜固定术可以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死亡率低, 适用于晚期COPD病人.
-
闭合性脾破裂61例诊治分析
本文探讨闭合性脾破裂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结果表明:非手术治愈23例,手术治愈36例,死亡2例.故早期诊断,准确掌握治疗方式的适应症,手术及时,术式得当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小瞳孔下"削梨法"超声乳化白内障的应用技术
目的探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各种病因所致瞳孔≤4mm 53眼采用双手切线轮转"削梨法"超声乳化手术.结果术后视力0.3~1.0者44眼(83.01%),并发症少,基本能保持生理性圆瞳孔.结论小瞳孔状态下施行"削梨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手术安全性高,使眼部条件较差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
本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发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女性、低血钾浓度及高血糖水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QTc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肾移植手术中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两种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拟行肾移植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点硬膜外麻醉组(E组)及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组(C组),每组23人,围麻醉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病例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与E组比较,C组麻醉效果优、显效时间短、肌松程度佳、首次注药后麻醉维持时间长、局麻药用量少、术中肌震颤及牵拉反射发生率低.结论采用等比重腰麻液的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更适合于肾移植手术.
-
超声引导注入乙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和卵巢浆液性肿瘤
作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吸引内容液及乙醇注入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37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肿瘤13例.术后随访7个月至2年,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结果显著该疗法有有效,安全,并降低了治疗费用及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妊娠率.
-
无血尿表现的膀胱肿瘤9例分析
为探讨无血尿表现膀胱肿瘤与肿瘤类型关系.本文分析9例无血尿表现的膀胱肿瘤的临床症状、术中所见情况、病理结果以及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无血尿表现的膀胱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无临床症状.对有泌尿系症状患者作全面系统检查及对高危人群定群查体,以达到早期诊治,提高治疗效果.
-
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的体会(附53例报告)
本文介绍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术治疗食管中段和贲门癌53例.除1例食管中段和贲门双源癌行颈部吻合外,其余病例均行弓下吻合术.腺癌48例,鳞癌4例,鳞、腺双源癌1例.全组病例无死亡,无吻合瘘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9例3个月至3年6个月,肿瘤转移死亡26例,其余病例均良好.
关键词: 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Roux-Y端侧吻合 -
直视微创胆道手术310例报告
为探讨直视微创胆道手术的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适应证.作者利用带光源的特殊手术器械,在3.5-4.0cm的手术切口下完成直视微创胆道手术310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术式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症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附1280例报告)
为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处理技能.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年来施行的1280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阐述术者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处理的经验体会.结果发现1280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1例中转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其他均成功完成,无1例发生副损伤及并发症.随着腹腔镜技术提高和经验积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不仅可行,而且将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主要方法之一.
-
负压病区在急诊科的应用
本文讨论在急诊科建立急诊负压病区的意义以及负压病区的构造和负压病区的日常运作;总结负压病区启用以来对呼吸道疾病隔离的体会以及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负压病区在急诊第一关上对防止病毒扩散,防止交叉感染的实际作用.
-
糖尿病肾病并低血糖症的诊治体会
本文分析和总结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发生低血糖主要的原因与使用降糖药物有关,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样,半数以上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治疗低血糖尤其是服用半衰期较长的降糖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状好转、血糖正常后仍需观察48h.
-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发病情况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连续收集问卷普通内科门诊及消化专科门诊IBS 826例.结果 IBS患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25~55岁;中等文化水平者(60.2%)患病就医比例高.结论 IBS 患者的高峰年龄段较国外报道提前,IBS 患病率高低与患者受教育程度不成正比例关系,不同于国外报道.
-
胆囊癌及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中穿刺置放外引流导管的临床意义
本文探讨术中穿刺置放外引流导管的临床意义,统计1998-08~2003-08本院晚期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各种姑息性手术及剖腹探查术患者共83例,分组后回顾性分析手术死亡率、胆瘘发生率、退黄时间、胆道感染发生率、半年生存率等.结果认为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明显,有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能性和更大程度上扩大手术适应症的可能性.
-
胃上皮异型增生并结肠及小肠上皮化生中p53、Cdk4和Survivin的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胃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并结肠及小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53、Cdk4和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结肠性化生(其中低度异型增生27例,高度异型增生17例)和51例小肠性化生(其中低度异型增生42例,高度异型增生9例)胃活检组织中p53、Cdk4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p53、Cdk4和Survivin蛋白在胃上皮异型增生并结肠性化生与小肠性化生间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间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Cdk4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53、Cdk4和Survivin基因的改变不仅与肠上皮化生的类型有关,而且与胃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密切相关.p53、Cdk4和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胃异型增生上皮并肠上皮化生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指标.
-
淋巴细胞CD28分子和sCD27在抗HIV-1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的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和血桨CD27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HIV-1感染者28例,经HAART一年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24和48周,采血检测其血浆HIV RNA病毒载量、CD3+CD4+、CD3+CD8+、CD4+CD45RA+CD62L+、CD4+CD28+、CD8+CD28+和血浆可溶性的CD27(sCD27)分子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升降趋向和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HIV RNA病毒载量从治疗前的平均5.25 logs,在治疗12、24和48周时分别降至平均3.30 logs,1.92 logs和1.74 logs;CD3+CD4+、CD3+CD8+、CD4+CD45RA+ CD62L+、CD4+CD28+、CD8+CD28+细胞计数由治疗前的(236±85)个/μl、(917±345)个/μl、(58±15)个/μl、(175±63)个/μl、(285±87)个/μl分别变化为治疗48周时的(327±112)个/μl、(803±343)个/μl、(114±25)个/μl、(286±132)个/μl、(387±201)个/μl;sCD27水平从治疗前的(475±123)u/ml降至治疗48周时的(174±77)u/ml.这些变化显示:HIV RNA病毒载量的变化与CD4+T、CD4+CD28+、CD8+CD2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sCD27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按治疗中感染者病毒载量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分为完全应答组(FR)和部分应答组(PR),两组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间的比较,FR比PR显示出更快和更显著的变化.结论 HIV-1感染者HIV RNA载量和CD4+T细胞数量是HAART病毒学反应和免疫学反应的代表性指标.CD4+CD28+、CD8+CD28+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与病毒载量在治疗中显示同步变化,是预测HIV-1感染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观察抗病毒效果和免疫学效果的有效指标.特别是ELISA方法检测的sCD27水平和病毒载量呈明显正相关,和CD4+T细胞计数呈明显负相关,由于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且价格低廉,可考虑作为医疗资源不足地区判断HIV/AIDS病情和监测HAART疗效的重要替代指标.
-
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肥胖及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21岁~60岁人群共21578人进行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及血压(HP)测量,按体重指数(BMI)将其分成三大组:正常非肥胖组(BMI≤24kg/m2)共14817人;超重组(24<BMI<28 kg/m2)共6241人和肥胖组(BMI≥28 kg/m2) 共520人.肥胖组按血压水平又分单纯性肥胖组(404人)和高血压病肥胖组(116人).调查三大组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抽样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分析BMI、WC、WHR、HP与脂联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BMI≤24kg/m2的人群为30‰;在24<BMI<28 kg/m2的人群为113‰;在BMI≥28kg/m2的人群为223‰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WC≤85cm的人群为28‰;在WC 86~95cm的人群为92‰;在WC>95cm的人群为133‰.(χ12=821.26,P<0.005),(χ22=500.16,P<0.005).血清脂联素浓度在肥胖人群及高血压病肥胖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脂联素:单纯性肥胖组( 7.16±1.41) mg/L,高血压病肥胖组( 7.18±1.45 )mg/L vs. 正常非肥胖组( 9.22±0.61 )mg/L, F=3.217,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在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脂联素:超重组(7.71±1.73 )mg/L vs. 正常非肥胖组( 9.22±0.61 )mg/L, P=0.097>0.05].在高血压病肥胖患者中,脂联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围比、、收缩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与肥胖、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保持BMI和WC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
中心静脉压监测下加压快速扩容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采用加压袋装液体快速扩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运用及效果.方法 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Ⅰ组n=20)和对照组(Ⅱ组n=20),Ⅰ组在CVP监测下,采用血压计袖带加压软性袋装液体快速静脉输注法;Ⅱ组用传统输液方式处理.结果Ⅰ组病例在30min内平均输入量为(1271±170)ml,在围术期平均总输入量为(5311±410)ml;Ⅱ组分别为(721±140)ml与(3273±330)ml P<0.01,SBP、DBP、CVP、SpO2指标恢复,排尿恢复时间,治愈率明显优于Ⅱ组;死亡率下降.结论在CVP监测下,实施加压快速扩容法是救治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可迅速恢复病人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器官组织细胞的灌注,提高抢救成功率.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检测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及Flt-4的表达情况.结果 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89.66% (78/87), Flt-4阳性率为81.61% (71/87),且VEGF-C与Flt-4表达呈正相关.VEGF-C阳性表达在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P<0.005).随着癌细胞VEGF-C表达强度增强,F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6.56±3.64)高于未转移组(11.82±2.89)(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C、Flt-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Flt-4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的早期预测指标探讨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68例急性呼衰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上机前的APACHE II评分和意识水平以及上机前后的pH值及PaCO2值.结果两组中BiPAP呼吸机治疗后1h的pH值、PaCO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后1h的pH值、PaCO2值,是预测早期疗效的较好指标,若二者无改善,应考虑及时插管行有创通气治疗.
-
三种血清标记物对染色体病胎儿的筛查价值研究
目的比较母体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妊娠中晚期对非整倍体胎儿的筛查价值,探讨妊娠中晚期筛查染色体病胎儿的合适方案.方法分析2807例单胎妊娠13周~36周孕妇的血清PAPP-A、AFP、β-hCG水平及其胎儿染色体核型,对三种标记物的检出率和假阳性率进行ROC分析及χ2检验.结果⑴以假阳性率5%为水准,3种标记物单项筛查、联合筛查或3种标记物联合孕妇年龄(mAGE )筛查,检出率以单项PAPP-A及PAPP-A+AFP+β-hCG高(58.33%)、PAPP-A+AFP+β-hCG+mAGE次之(50.00%)、单项β-hCG随后(37.50%)、单项AFP低(8.33%);⑵5种筛查方案的检出率比较提示,单项PAPP-A、PAPP-A+AFP+β-hCG、PAPP-A+AFP+β-hCG+mAGE、单项β-hCG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单项AFP(P<0.05).结论 PAPP-A、AFP、β-hCG在妊娠中晚期均可作为非整倍体胎儿的筛查标记物;单项PAPP-A筛查能取得与联合方案相似的筛查效果.
-
糖尿病大鼠肾脏Cox-2表达及洛沙坦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环氧化酶-2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洛沙坦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未干预组和洛沙坦干预组,每组各14只,另将12只鼠龄及体重相等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0周后,收集24h尿液及血标本,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OX-2蛋白水平以及尿TXB2浓度大幅增加(P<0.01),洛沙坦能显著抑制COX-2表达以及尿TXB2排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表达COX-2蛋白水平与尿TXB2排泄明显增多,洛沙坦下调COX-2表达,减少TXB2产生, 可能是其肾保护机制之一.
-
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目的探讨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胃癌根治标本中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胃癌根治切除后阴性的淋巴结及胃周软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用S-P法进行AE1/AE3染色标记.结果 64例118枚淋巴结中,根据HE染色阴性再经AE1/AE3标记发现,8例患者1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12.5%(8/64),淋巴结总阳性率11.02%(13/118).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P<0.05),弥漫型胃癌微转移率(62.50%)明显高于肠型胃癌(5.3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胃癌周围阴性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AE1/AE3染色标记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
骨髓非清除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干细胞输注治疗非肿瘤性血液病的探讨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移植(NST)治疗移植排斥高风险的非肿瘤性血液病的植入效果、并发症.方法对2例重型再障(SAA)和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患者实施NST.2例SAA患者采用G-CSF动员的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预处理方案: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减低剂量的环磷酰胺;TM患者实施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氟达拉滨联合减低剂量的马利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环孢素A联合甲基强的松龙;于+78d、+99d和+44d行供者干细胞输注(DSI).结果移植后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3例白细胞低值:0.26×109/L、0.50×109/L、1.26×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Plt>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d、+3d、0d和+1d、+5d、0d;3例经过DSI,造血和嵌合体有改善.均无感染、GVHD发生.结论 NST后行DSI治疗排斥高风险非肿瘤性血液病,可以获得造血干细胞成功植入,减少并发症.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COX-2和VEGF 的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⑴NSCLC组织中COX-2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6.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均<0.05);⑵有淋巴结转移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病理分级中Ⅱ-Ⅲ级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组;肺腺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鳞癌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⑶T分期中T3-4 期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1-2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病理分级中Ⅱ-Ⅲ级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组;临床分期中Ⅲ-Ⅳ期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⑷COX-2与VEGF、MVD,VEGF与MVD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0.696、0.673、0.571, P均<0.01).结论 COX-2和VEGF的增强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性发展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
冻干前负载海藻糖对血小板体外激活和聚集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小板在温度37℃条件下, 负载海藻糖4h后,其体外激活程度和聚集反应性的变化.方法分别以凝血酶、ADP、胶原、瑞斯托霉素4种物质作为血小板激活诱导剂,用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检测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前后的聚集反应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前后其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PAC-1的表达率,加可逆性激活抑制剂PGE-1、腺苷后血小板激活被抑制的程度.结果同负载前相比较,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对四种激活诱导剂的大聚集率均无显著性差别(p>0.01),经4h负载海藻糖后,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升高,但联合添加可逆性激活抑制剂PGE-1、腺苷后,CD62p表达率显著下降,PAC-1表达率始终维持恒定.结论加可逆性激活抑制剂后,冻干前预处理血小板过程对血小板的功能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
血清和前列腺液中四种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68例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进行IL-2、IL-4、IL-8、TNF-α检测,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正常对照,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的IL-2、IL-8、TNF-α,以及患者血清IL-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2、IL-8、TNF-α水平可能在CAP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CAP症状间无相关关系(r=0.28,P>0.05),说明CAP的局部免疫反应可能不是以体液免疫为主,IL-4在其发病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患者血清中的IL-4水平与CAP间存在相关性(r=0.48,P<0.05),可能是细胞因子间网络样调节作用的结果.
-
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肺癌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2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及血清中ICAM-1 (s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III+IV期患者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II期,腺癌组织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s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腺癌的sICA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ICAM-1表达阳性的患者的sICAM-1浓度显著高于ICAM-1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 ICAM-1可能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血清sICAM-1的水平可以反映肺癌组织ICAM-1的表达,故sICAM-1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
弹力纤维及Ⅳ型胶原和CD44v6表达与肺腺癌转移的研究
目的探讨弹力纤维、Ⅳ型胶原、CD44v6表达与肺腺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弹力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6例肺腺癌,了解弹力纤维、Ⅳ型胶原、CD44v6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肺腺癌转移的关系.结果弹力纤维、Ⅳ型胶原、CD44v6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皆有显著差异(P=0.000);并与淋巴结有否转移显著相关(r=-0.581、0.476、0.635;P<0.01).结论弹力纤维、Ⅳ型胶原、CD44v6表达与肺腺癌转移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对肺腺癌转移及预后做出判断.
-
食管癌p63mRNA及MDM-2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p63mRNA、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形成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8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组织中p63mRNA和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ΔNp63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15%和52.63%,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中低分化食管鳞癌组ΔNp63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食管鳞癌组,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3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仅有1例呈TAp63 mRNA阳性表达,正常组织样品中未检出有TAp63 mRNA阳性表达.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低分化食管鳞癌组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而且随临床分期的程度增高而阳性表达率升高,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随着MDM-2蛋白表达率的增加,ΔNp63mRNA的表达率相应增加,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63基因在食管鳞癌和食管上皮中表达的亚型主要是ΔNp63,ΔNp63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食管鳞癌的预后相关;TAp63不是食管鳞癌和食管上皮中主要的表达亚型,与食管鳞癌的形成基本无关;MDM-2蛋白的表达异常在食管鳞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鳞癌的预后相关;ΔNp63通过MDM-2发挥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节作用,进而导致食管鳞癌的形成是其主要的分子机制.
-
高渗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长期咸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盐水灌胃(25℃ 15%盐水灌胃,1次/d, 2.5ml/次)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腺胃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扫描电镜观察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见高渗盐水灌胃后第24周,大鼠胃黏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束状增生插入黏膜固有层中.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黏膜宽度变窄.扫描电镜见正常组大鼠胃黏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胃小凹(胃腺开口)壁衬有圆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体积基本一致,有短而稀的微绒毛.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粘液.盐水组大鼠在24周时胃黏膜表面扁平,腺细胞表面粗糙,腺腔间黏膜变宽;并见局限性黏膜剥脱,剥脱后的黏膜腺体萎缩,腺腔增大;到32周时,见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腺腔直径增大、细胞表面破溃,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糜烂面并见纤维性渗出.结论盐水灌胃可引起胃黏膜组织细胞损害,长期过咸刺激可损伤胃黏膜诱发黏膜萎缩.
-
国产与进口头孢他啶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本文对合并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分别采用国产头孢他啶和进口头孢他啶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国产组和进口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药物均疗效确切,总体效果相当,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
传统抗癫痫药加用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临床观察
本文观察71例老年癫痫患者在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或丙戊酸钠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后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现各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卡马西平+托吡酯组73.1%,苯妥英钠+托吡酯组70.8%,丙戊酸钠+托吡酯组71.4%,3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出现率较高的副作用为胃纳差和体重减轻,表明加用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
加替沙星在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应用(附61例报告)
本文对61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急性阑尾炎术后应用加替沙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奥尔芬与曲马多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奥尔芬与曲马多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按急诊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曲马多针剂100mg肌肉注射,B组给予奥尔芬(双氯芬酸钠)75m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药物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结果奥尔芬较曲马多显示了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副反应较少.结论奥尔芬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副作用少.
-
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CRP的影响
本文分析氟伐他汀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作者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感CRP(hsCRP).结果显示氟伐他汀不仅可以调节血脂,而且可降低血浆CRP水平.
-
草分枝杆菌辅助抗结核药治疗合并糖尿病老年肺结核
本文报道草分枝杆菌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辅助抗痨治疗中的疗效.作者将5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抗痨治疗的同时给予草分枝杆菌针治疗,对照组26例只单纯给予抗结核治疗.结果表明,强化治疗2月末治疗组细胞免疫水平、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好转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
-
盖诺加顺铂联合序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将37例局部晚期NSCLC行NP方案化疗3~4周期,终末化疗后两周随机分为A(常规放疗)、B(常规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两组.结果表明,A、B组有效率分别为50%和84.2%(P<0.05).认为NP方案化疗序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疗效满意,耐受性好.
-
凯时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44例疗效观察
本文观察凯时(前列地尔)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凯时组以10μ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对照组以川芎嗪30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疗程.同时控制血糖,尿量.结果表明,凯时组经2周治疗,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川芎嗪组经2周治疗,上述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均可用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但凯时组优于川芎嗪组.
-
丹参联合Lipo-PGE1预防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肝静脉闭塞病临床观察
本文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以丹参联合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闭塞病,结果8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也无其他副作用,认为丹参联合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闭塞病是安全可行的.
-
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观察
本文观察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疗效.作者将72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黄芪注射液(A组)、丹参注射液(B组)及两者合用(C组)进行治疗,比较各组尿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PT和APTT变化.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与上述两者单用比较,PT和APTT显著延长(P<0.05),尿蛋白减少更显著(P<0.05).认为两药合用可有效减少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
-
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评价
作者将初发2型糖尿病73例,随机分成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治疗组,强化治疗.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早期用胰岛素治疗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
-
2型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白细胞变化
为研究2型糖尿病病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血WBC变化,作者选择健康成人45例,高血压病人36例,2型糖尿病病人74例,测定各组人群CRP及WBC水平在各组人群中的差异.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病人炎症介质水平明显升高,2型糖尿病存在炎症反应.
-
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及意义
作者选择首次肾活检病例34例,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所有病例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进行肾脏病理评分.结果表明尿TGF-β1水平可作为反映肾脏硬化的非创伤指标.
-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测
本文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54例患者临床资料、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和后诊断.结果表明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阳性率分别为50%、27.8%、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身免疫性肝炎(AIH)检出率分别为31.5%、5.5%,未检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BC患者AMA-M2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认为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类.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检测意义
本文探讨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临床意义.作者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30例健康者及65例UC患者PMN凋亡指数, 分析其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UC患者外周血PMN凋亡指数可作为病情活动性、严重性的评价指标.
-
冠心病外周血单核细胞肺炎衣原体包涵体的检测
本文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包涵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选择150例冠心病(冠心病组)及55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使用低渗溶血法制备PBMC,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pn包涵体.结果表明,Cpn包涵体阳性反映患者体内存在Cpn感染状态.
-
125例广西壮族慢性肝病HBV YMDD自然变异研究
本文对广西壮族HBV感染肝病患者YMDD自然变异状态及与年龄、性别、ALT、HBeAg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广西壮族HBV感染肝病患者YMDD自然变异发生率高,呈多种变异状态,男性较女性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YMDD自然变异与年龄、HBeAg、HBV慢性化无关,可能与民族、性别、肝损害有关.
-
临床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趋势
本文对近6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种常见细菌2789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显著,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次之.认为, 临床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形势严峻;有指征地合理使用该类药物、适时启用新一代喹诺酮类刻不容缓.
-
结核生物蛋白芯片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作者采用CCD原理结合视频采集技术,将蛋白生物芯片标本信息输入计算机,通过分析软件对结核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检测信号的定量分析和定性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1623人的三项指标中住院病人检出率53.2%(396/744);门诊病人30.0%(264/879).认为蛋白芯片检测对诊治结核病有一定价值.
-
ICU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病人血清CTnI升高与死亡率的关系
本文探讨观察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对预后的判断价值.将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病人68例入住ICU,按APACHEII评分分为危重组(APACHEII≥16)和普通组(APACHEII<16) 以化学发光法检测入ICU 24h内及48h CTnI.另21例留察病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CTnI 可以用于判断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病人心肌损伤程度和预后.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测定MS患者血清TNF-α及BMI、血压、FPG、2hPG、HbA1c、TG、TC、HDL-C、LDL-C、UA、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将TNF-α与MS各特征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血清TNF-α(ng/L): MS组29.55±4.06,对照组10.94±3.49(P<0.01);TNF-α与BMI、FPG、SBP、TG、UA、FINS呈正相关,TNF-α与HDL-C、ISI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血清TNF-α升高,TNF-α在M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智力低下小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及意义
本文通过对89例智力低下患儿与3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探讨其与MR病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智力低下组患儿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小儿智力低下的病因之一.
-
肾病综合征合并乳糜性腹水3例报告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合并胸、腹水,腹水一般为漏出液,并发乳糜性腹水较为少见,至2002年国内仅报道3例.本院2002-06~2004-06收治3例,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术中联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黑斑-息肉病1例报告
男,26岁,农民.因间歇性上腹痛1年余,加重伴呕吐10d于2003-12-15入院.患者自2002-10中旬出现间歇性上腹胀,不影响日常生活,未在意.2002-12初出现反复呕吐,12-15来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大弯侧近胃底处一直径约1.2cm半球状广基隆起,胃底后壁2枚直径分别约0.4cm、0.6cm广基隆起,十二指肠降段散在息肉,较大者直径3.4cm×2.4cm、1.3cm×1.0cm,肠腔狭窄.
-
肺放线菌病2例报告
肺放线菌病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特殊肺部感染,国内报道不足20例,本院近10年来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
氧化锌中毒致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
男性患者,23岁,电焊工.因寒战、头痛、恶心、呕吐3h,胸闷、心悸1h入院.患者在通风较差的室内连续电焊切割镀锌水管14h,3h前出现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呕吐为非喷射性,并逐渐出现烦躁、精神差,1h前出现胸闷、心悸.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近期无感冒病史.查体:体温38.4℃,脉搏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不振.口唇轻度紫绀,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8次/min,心音有力,律不齐,可闻及早搏22次/min,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6.7×109/L,中性粒细胞85.6%.急查血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胸片提示两肺纹理稍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
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调节与肿瘤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组至少包括25种以上多功能细胞生长调节蛋白组成的细胞素超家族,主要包括TGFβs、活动素(activins)、抑制素(inhibins)、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抗Müllerian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等.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II 型受体 (TβR-II)的突变被证实在病人中与非息肉病克隆癌 (HNPCC)有关[1];TGFβ信号传导的下游分子Smad4被发现在患者中与高分化肿瘤有关[2].转化生长因子β可以诱导细胞外基质的聚集、新生血管形成及免疫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促进肿瘤的进程[3].本文就TGFβ的信号传递通路以及TGFβ信号传递通路中的调节因子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人类白细胞抗原交叉反应组配型及临床研究
良好的HLA配型对移植肾成功及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配型HLA-A、B、DR位点0错配(MM)的绝佳肾移植效果已收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公认,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布存在高度多态性,要在无关人群中找到两个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概率非常低,据美国国立网络器官分配中心(UNOS)统计,在1987-10~1995-08的12536例尸肾移植中,仅有7.6%的白人和不到1.8%的非白人享受到了HLA-A,B,DR六个位点0MM的移植肾[1],因此要为移植受者找到HLA完全相同的供肾非常困难,若是致敏受者,还需要避免与受者抗体特异性相对应的抗原,找到合适供肾的难度更大,这使得许多肾移植研究学者转而寻求更好的配型方法,希望在达到与传统配型相同移植效果同时,能够提高供受者HLA位点相配率[2].
-
用脉冲震荡法检测肺功能作为评价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的研究
本文探讨脉冲震荡法(IOS)肺功能检测对儿童哮喘病情评价和治疗效果的意义.作者采用IOS对31例急性期哮喘患儿进行检测,观察治疗期间患儿肺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法对儿童哮喘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儿童哮喘 肺功能检测 疗效分析 -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房间隔缺损面积的探讨
本文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对3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三维成像,测量房间隔缺损的面积,并与手术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测值与手术测值相关良好. 认为实时三维超声技术测量房间隔缺损面积准确可靠.
-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负荷变化
本文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压负荷特征.作者将高血压病人128例分为:有症状脑梗死40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对照组50例.全部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三组间各动态血压负荷值的差异.结果显示,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脑梗死患者同样重要,血压负荷值的过高、昼夜节律减弱有同样价值临床意义.
-
薯蓣皂甙对缺氧心肌细胞肌钙蛋白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薯蓣皂甙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心肌细胞培养基础上制备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损伤组和薯蓣皂甙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FURA2/AM荧光探针法).结果缺氧损伤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的LDH(7.225±1.129u/L)和cTnI 的含量(0.851±0.149μg/ml)以及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716.15±164.11 n 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P均<0.01),经薯蓣皂甙干预后LDH(4.534 ±0.872u/L)和cTnI(0.682±0.091μg/ml)的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479.99±57.94 n mol/L)均较损伤组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薯蓣皂甙可以保护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
-
采用氟碳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家兔误吸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误吸性肺损伤的家兔行氟碳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评价其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灌洗组(B组),氟碳液灌洗组(C组).采用胃液灌洗的方法制作误吸性肺损伤模型,分别在模型制作前、后60min(0时间点),治疗后30、60、90、120min观察动脉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心率;肺顺应性;血浆IL-8浓度和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与0min数值相比,C组家兔PO2呈持续升高, 在60min时的顺应性已经有明显的改善,在90min时血浆IL-8浓度显著下降.肺组织的smith评分C组与A组的差异显著.三组家兔之间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氟碳液支气管肺泡灌洗能够有效改善误吸性肺损伤家兔的气体交换和肺顺应性,减少肺损伤,对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影响.
-
胃癌和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多癌基因过度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大肠癌中多种癌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与大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p53、p170、C-erbB-2、EGFR、Bcl-2、Nm23、PCNA、Ki-67多基因的表达.结果 EGFR基因的过度表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1);Nm23基因的过度表达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1).不同基因的过度表达对胃癌、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影响,相互之间并无一致性.任意二项或多项基因过度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率无相关性.结论同一基因过度表达对胃癌、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的预示作用无一致性,不同基因的过度表达对同一癌肿的淋巴结转移的预示作用无一致性.任意二项或多项基因过度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率无相关性.
-
Captopril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captopril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干预治疗组;从心肌组织中抽提mRNA,经逆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 获得两组动物来源的cDNA探针;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线粒体电子质子偶联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肌动蛋白基因、NADP依赖的白三烯B4羟基脱氢酶基因在干预治疗组中表达明显上调;二甲基精氨酸水解酶基因、整合素β1基因、细胞周期D2基因、核因子κB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在干预治疗组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Captopril通过改善病变心肌的能量供应、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抗增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的作用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组织起保护作用.
-
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状况对阿霉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的关系
目的探讨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状况对阿霉素(ADR)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S)凋亡和抑制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ADR对MCF-7/S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应用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ADR诱导MCF-7/S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去磷酸化RB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ADR抑制MCF-7/S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28mg*L-1;ADR作用组MCF-7/S细胞的凋亡率及去磷酸化RB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明显增高.结论去磷酸化RB蛋白的表达量与ADR抑制MCF-7/S细胞增殖和诱导MCF-7/S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巨噬细胞(ED1)的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ICAM-1和 ED1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以辛伐他汀处理6周后,ICAM-1和 ED1的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辛伐他汀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与其不依赖降胆固醇作用的,减少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