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120例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PNDs患者120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追踪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因以慢性鼻窦炎和(或)鼻息肉为主(30%),其次是变应性鼻炎(28.33%);经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改善黏液纤毛功能、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后,本组120例患者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88.33%,有效率11.67%;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2±0.89)年,仅有3例复发(2.50%).结论 PNDs病因复杂,但通过系统的综合治疗仍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
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36例(36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随访与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年外耳道与鼓膜形态完整,听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未见感染与复发病例.结论 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是彻底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保全耳部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方法.
-
深静脉穿刺套装用于危重病人经皮气管切开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深静脉穿刺套装在危重病人经皮气管切开术中的效果.方法 本科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深静脉穿刺套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0例,随机抽取同期常规经皮气管切开术20例,对比分析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结果 ICU危重病人中,采用深静脉穿刺套装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与常规经皮气管切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深静脉穿刺套装经皮气管切开术同样具有简单、快速、出血少的特点,且价格便宜,取材容易,可以作为经皮气管切开包缺乏的替代品.
-
Nuss技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体会
目的 介绍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46例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2例合并肺部病变同时开胸行肺切除.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手术时间30~60 min;所有病儿均应用钢支撑架;术中出血量(4.7±0.8)ml;术后住院(5.5±0.5)d;随访3~1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胸腔积液1例(2.2%);2例出现晚期并发症(4.4%),间断疼痛2个月、持续性疼痛后导致获得性脊柱侧弯、皮肤溃烂各1例.预后良好.术后1年内、2年内及取支架后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均好.结论 微创矫正小儿漏斗胸的Nuss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活动早、不需游离胸壁肌肉皮瓣,不需肋软骨或胸骨的切除、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扩张性、柔韧性和弹性等优点.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广泛对称性的漏斗胸尤其合并扁平胸是Nuss手术的佳选择.手术的优越性在于微创、美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矫形满意,值得推广.
-
儿童慢性咳嗽92例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呼吸科诊治的92例慢性咳嗽患者.结果 慢性咳嗽病因中以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多,占38.04%,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占21.74%,CVA、UACS和胃食道返流性咳嗽(GERC)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三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而不同年龄阶段慢性咳嗽的病因亦不相同,1~3岁以感染后咳嗽和GERC为主,3~6岁则感染后咳嗽、CVA、UACS、GERC均好发,6~14岁以CVA、UACS为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结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以CVA、UACS、GERC常见,应重视不同年龄阶段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咳嗽/病因学/诊断/治疗 -
喉罩在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TIVA)和单纯TIVA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乳腺手术40例,分为喉罩TIVA组(A组)和单纯TIVA组(B组),每组20例,常规监测MAP、HR、SPO2、RR、ECG,每组随机取10例于麻醉前、切皮后20 min,术毕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A组术中后MAP、HR、SPO2、PH、PCO2与麻醉前比无明显变化(P>0.05),PO2比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B组术中MAP升高,HR增加、SPO2降低、PH下降、PO2、PCO2升高,与麻醉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 2组术中各指标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PO2、PCO2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喉罩TIVA组能更好地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便于呼吸道管理,提示单纯刑A下乳腺手术不容忽视CO2潴留,通气不足,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发生.
-
肝衰竭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诱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86例患者年龄16~71(46.7±14.6)岁,其中男72例,女14例.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43.75%),其次为肠道(22.32%).主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74.42%),易感因素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侵袭性操作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82.56%)明显高于对照组(3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积极改善肝功能,严格掌握应用抗生素指征,减少侵袭性操作等对于预防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对感染患者尽量早诊断,早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
上颌前牵引对安氏Ⅲ类反《牙合》形态结构的影响
目的 评估应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高峰期因上颌骨发育不足而牙列轻度拥挤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1±1.2)岁],使用前方牵引5.8个月促上颌骨发育,对治疗前后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上颌前牵引矫治后,发现上颌骨长度Ptm-A明显增加,上颌相对颅底位置(Ptm-S)稳定,上下颌骨矢状位置明显改善,上牙列向前下移动,下颌及下牙列向后下移动,前牙反<牙合>解除,颅底及下颌基骨无明显改变.结论 上颌前牵引矫治能有效辅助上颌骨前后向发育不足且牙列轻度拥挤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
-
高压氧对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出血非手术病人的疗效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出血非手术病人176例,并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158例比较,分析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病人的疗效、时机及疗程.结果 高压氧配合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7.73%,单纯应用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8%.发病2周内接受高压氧治疗者治愈率达46.99%,3~4周接受高压氧治疗者治愈率为19.40%.4周接受高压氧治疗者治愈率为7.69%.结论 早期应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脑出血非手术病人,神志清醒快,症状改善明显,肢体运动及功能恢复较完善.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对低射血分数(EF)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低射血分数患者行OPCAB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EF、左室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末内径(LVDD)与术后一周和三月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死亡1例(2.4%);出现并发症5例(12.2%),治疗后均痊愈.术后一周LVD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术后三个月EF值明显增高(P<0.05),LVDD减少(P<0.05);34例(82.9%)心功能NYHA分级较术前有1~2级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低EF冠心痛患者实施OPCAB安全、可靠;OPCAB减少了手术创伤、体外循环并发症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分阶段治疗胫骨干骺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阶段治疗严重的胫骨干骺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重度开放性胫骨干骺端骨折一期清创复位,超膝关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8~34(23.5±2.1)个月.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周,3例患者延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 本手术方法安全,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并发症低,功能恢复迅速.对严重的胫骨干骺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
连续性超滤在快通道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超滤用于快通道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常规体外循环)和实验组(20例,连续性超滤).分别检测并记录两组病例诱导后、超滤停止(对照组为停机后15 min)、术后2 h、术后6 h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以及停机15 min时红细胞压积、呼吸机辅助时间(h).结果 超滤后Hct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术后6 h A-aDO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超滤停止、术后2 h、术后6 h TNF-α浓度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连续性超滤能有效降低术后炎性介质的浓度,浓缩血液,促进心肺功能恢复,有利于早期脱机拔管.
-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和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有效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经过两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各项评价指标亦明显改善,ADL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配合及时的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愈后.
-
三种材料修复老年人根面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根面龋修复的较理想的材料.方法 老年根面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omposan ceram瓷粉充填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观察1~2年内疗效.结果 观察期内,三种材料修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mposan ceram瓷粉充填材料成功率(98.8%)高,均明显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成功率(82.9%)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成功率(84.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mposan ceram瓷粉充填材料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老年根面龋的充填材料.
-
围产期巨幼细胞性贫血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围产期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及预后等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例围产期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有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病史,临床表现以贫血的表现为主,有4例患者合并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被误诊.11例经综合治疗痊愈,10例新生儿预后良好,1例死胎.结论 膳食异常是围产期孕妇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生应加强时该病的认识,防止漏诊误诊.该病经及时治疗母婴预后良好.
-
8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感染前均有接受人工肝治疗和使用广谱抗生素史.起病后均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的临床表现,咳黄白色黏液脓性痰多见;有左心衰表现6例,I型呼吸衰竭5例;白细胞升高6例,胸部x线表现多为片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迅速发展到双肺野广泛实变.确诊依靠痰或肺泡灌洗液培养毛霉菌阳性.毛霉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87.5%).7例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5例需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100%,存活时间为(6±3.5)d.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起病急骤、进展快,呼吸道症状明显,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单用氟康唑治疗无效,预后差.临床上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重型肝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应警惕肺毛霉菌病,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消除真菌感染的诱因.
-
二次剖宫产2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选择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方法 对本院254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54例二次割宫产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B、C组,观察腹壁切口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下腹横切口第二次开腹从剖宫产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更长,但腹壁切口愈合良好,瘢痕纤细率高,未缝合腹膜者重度粘连发生率高.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后重度粘连发生率高,下腹纵切口瘢痕不美观,佳选择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即术中缝合腹膜.
-
喙锁间螺钉加钢丝内固定与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研究锁骨钩钢板与喙锁间螺钉加钢丝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42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用喙锁间螺钉加钢丝固定治疗,B组20例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5%和95.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很好的运用了生物力学原理,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一期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 2002年2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26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15例,后路内固定11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闭塞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临床与影像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其与临床关系.结果 150例患者中,134例发现动脉狭窄,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6.0%,59.3%),在<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为47.6%,高于单纯颅外动脉、颅内-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26.9%,19.1%),侧枝循环建立53.9%,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2.9%,颅内.外狭窄或闭塞31.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32.2%),侧枝循环建立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病因与颅内血管的侧枝循环有关.结论 DSA检查是TIA的重要病因学诊断方法.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53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及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对不孕症病因进行诊治.结果 输卵管病变和盆腔粘连是不孕症的主要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也是主要病因,其次为子宫因素.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可诊断不孕症病因,治疗远端输卵管阻塞的复通治疗效果好,近端复通率效果稍差,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后牙烤瓷冠龈上冠边缘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烤瓷冠边缘位置与牙龈健康的关系.方法 追踪观察1999年1月以来后牙瓷金修复体龈下冠边缘、龈上冠边缘以<4年各137颗,4~8年各151颗,修复后对牙龈色泽、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4年龈上冠边缘有牙龈病变的6颗、龈下冠边缘有牙龈病变的18颗;4~8年龈上冠边缘有病变牙龈的10颗、龈下冠边缘有牙龈病变的24颗.结论 发现冠边缘位置与牙龈健康具有一定关系,临床效果龈上冠边缘优于龈下冠边缘,并且随观察时间的增加临床效果呈上升趋势.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开放复位、植骨以及Y型钢板内固定与撬拨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切开复位、植骨、Y型钢板内固定16例,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4例,观察术后X线平片、CT扫描、Maryland功能评分.结果 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优良率72.4%,开放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82.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的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尤其是跟骨压缩性骨折,采用开放复位、植骨加内固定可以取得稳定的解剖复位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
大鼠慢性肾缺血时心肌组织ET-1、CGRP、NO含量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肾动脉狭窄时心肌组织ET-1、CGRP和NO含量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狭窄组(n=30)和假手术组(n=10),其中狭窄组在左右肾动脉之间结扎腹主动脉(狭窄程度50%).于术后16周测定大鼠血液动力学指标,分析心肌组织中ET-1、CGRP和NO含量变化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大鼠左右肾动脉之间结扎腹主动脉使狭窄组单侧肾脏萎缩、血压持续升高,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左室重量指数增加.术后16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狭窄组心肌组织ET-1含量明显增高(P<0.01),CGRP含量明显下降(P<0.01),NO含量略下降(P>0.05);心肌组织ET-1含量与左室+dp/dt max呈负相关(r=-0.37,P<0.05).结论 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导致的慢性肾缺血,可使心肌组织ET-1含量增高、CGRP和NO含量下降,其中ET-1含量与大鼠左室收缩呈负相关.
-
全人源抗鼻咽癌噬菌体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 从全人源抗鼻咽癌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把ScFv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以鼻咽癌细胞作为抗原,用抗原递减法,通过"吸附-洗脱-扩增"过程筛选并富集特异性抗体,及ELISA筛选,获得特异阳性克隆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并测序.结果 通过对抗体库进行三轮正负淘洗和富集后,随机挑选4212个克隆进行ELISA,发现3个克隆对CNE2呈强阳性反应,而与人正常细胞系HUVEC等呈弱阳性反应或不反应.对克隆HNSAO33进一步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验证,结果与ELISA反应一致;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表明克隆HNSAO33与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组织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淘选富集、ELISA和免疫化学鉴定获得特异性较强的噬菌体克隆,为鼻咽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变化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为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将94例PCOS患者和100例年龄与体重指数(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按BMI≥25 kg/m2或<25 kg/m2分为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内脂素、CRP、MCP-1水平,并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其性激素水平以及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 (1)PCOS组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以及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2)PCOS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内脂素、CRP、MCP-1、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肥胖亚组和非肥胖亚组(P<0.01).(3)PCOS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内脂素、CRP、MCP-1水平均与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r=0.323~0.675,P<0.01);在控制BMI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CO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491,P<0.01),PCOS组的MCP-1水平与LH呈正相关(r=0.267,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较高的内脂素、CRP和MCP-1水平,且内脂素水平与P-COS的胰岛素抵抗相关联.肥胖可能加重了PCOS的慢性炎症过程.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80例CHB患者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及HOMA-IR的检测,并将其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胰岛素抵抗(IR)随着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递增而加重.胰岛素水平(FINS)与HOMA-IR在G3级(15.24±7.41,3.51±1.91)高于G2级(10.33±6.28,2.25±1.39);在S3期(16.65±6.46,3.79±1.50)高于S2期(9.06±4.61,2.02±1.11).HOMA-IR与年龄、ALT呈正相关(r=0.273,0.224,P<0.05).结论 CHB患者IR的发生、发展与年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SGC 7901细胞与1×108、5×107、1×107、5×106 cfu/ml浓度梯度的HP NCTC 11637标准菌株共孵育,分别在24、48、72 h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和TUNEL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survivin在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urvivi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1×108、5×107、1×107、5×106 cfu/ml浓度梯度的HP菌对SGC 7901细胞作用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5%、58.9%、67.6%、72.9%.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HP菌处理7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51%、45.67%、48.57%、54.61%与49.51%、51.26%、59.41%、62.46.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survivin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这些作用均随幽门螺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降低survivin的表达,在体外抑制SGC 790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效应.
-
茶氨酸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茶氨酸在体内外对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凋亡效应、抗肿瘤生成及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观察茶氨酸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FCM检测茶氨酸对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茶氨酸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观察茶氨酸对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茶氨酸显著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荼氨酸使A549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17.8%.茶氨酸组治疗2周后,移植瘤瘤体体积变化和瘤体重量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瘤率为47.2%.茶氨酸组瘤体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降低,因此,茶氨酸显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结论 茶氨酸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
hURAT1基因启动子-45位C→G突变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尿酸盐阴离子交换器(hURAT1)基因启动子-45位C→G突变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217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UA组)及491例健康对照者(CON组)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 片段,PCR产物以限制性内切酶Mva I进行酶切后行2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结果 (1)UA组病人G等位基因和C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CON组(P分别为0.031,0.031).(2)所有入组者具有CG基因型者(突变型)血尿酸(UA)及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CC基因型(野生型)(t=3.058,3.699,P<0.01),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Cr)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RAT1基因启动子-45位C→G突变可能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有关.
-
肝硬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及与门静脉形态学的相关研究
目的 利用多层CT灌注成像探讨肝硬化血流灌注变化及与门静脉径线的相关性.方法 肝硬化31例,选取第一肝门层面作为CT灌注扫描靶层面,采用彩色灌注图法获得各肝脏灌注参数并对门静脉径线进行均值测量;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正常组与肝硬化组肝脏灌注参数分别为:肝动脉灌注量(HAP)(24.80±5.84)、(19.49±7.30)ml/(min·100ml),门静脉灌注量(PVP)(104.91±21.70)、(79.17±23.05)ml/(min·100ml),总肝灌注量(TLP)(129.90±25.19)、(98.67±22.74)ml/(min·100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灌注指数(HPI)(19.13±3.33)%、(20.61±8.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的TLP与门静脉前后径呈负相关(r=-0.46,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评价肝硬化血流灌注变化的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肝硬化时门静脉前后径的变化反映其肝脏血流灌注状况.
-
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糖高脂环境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对纤维连接蛋白(Fn)产生的影响及PAF在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作用的地位.方法 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和系膜细胞单独培养,分为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高脂组、BN52021组,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Fn、PAF含量.结果 高糖高脂促进共培养和单培养Fn和PAF升高(P<0.05);高糖高脂条件下,共培养组Fn和PAF均较单培养组升高(P<0.05),BN52021可抑制高糖高脂刺激的Fn升高(P<0.05).结论 高糖高脂条件下,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存在异常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促进Fn、PAF产生,高糖高脂刺激的Fn分泌增加部分与PAF有关.
-
c-Ski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c-Ski表达,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意义.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模型组(n=12)和干预组[大黄酸100 mg/(kg·d),n=12].第16周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Ski的表达.结果 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c-Ski表达与TGF-β1、α-SMA表达呈负相关;干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c-Ski表达较模型组高.结论 c-Ski是TEMT的一个重要保护性因子.
-
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左室球形指数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心肌功能与左室几何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左室球形指数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MI)左室几何形态学变化与左室局部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技术(QTVI)测量62例MI患者及30例正常人左心室几何形态学及其左室整体和局部心功能指标,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作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指标,以肺静脉D峰速度(PVd)与a峰速度(PVa)比值PVd/PVa为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指标;以不同室壁中间部心肌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加速度(a)、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的速度(Ve和Va)作为左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以左室球形指数(SI)即左室长径/短径比值(L/D)包括以左室收缩末球形指数(SIs)及舒张末球形指数(SId)作为反映左心室几何构型变化的指标,比较MI患者及正常人上述各参数差异,并分析各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MI患者Ve、Va、a、Vs、PVd/PVa比值、SIs、SId较正常人低;a与SIs呈正相关(r=0.602,P<0.05),Ve/Va与SId呈正相关(r=0.635,P<0.05).结论 MI左室几何形态学变化与其心功能相关,左心功能越好,左室球形化程度越轻.
-
甲亢方对甲亢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甲亢方(益气滋阴方)对实验性甲亢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甲状腺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甲亢模型组、甲亢方组、西药对照组,后三组用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灌服建立甲亢大鼠模型,甲亢方组以甲亢方对模型进行干预,西药对照组以丙基硫氧嘧啶对模型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甲状腺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甲亢方组血清T3、T4、FT3、FT4含量降低(P<0.01),TSH含量增高(P<0.05);甲亢方能改善甲亢大鼠甲状腺病理改变.结论 甲亢方能明显改善甲亢大鼠甲状腺功能.
-
辐照氟银脐动脉移植于兔颈动脉后内膜增生及ki-67表达研究
目的 观察辐照氧银脐动脉移植到兔颈动脉后的内膜增生情况及ki-67的表达.为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提供新的血管材料源.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人胎儿脐动脉20条制成辐照氟银脐动脉.30只兔的左、右两侧颈动脉同时分别植入辐照氟银脐动脉(实验组)和自体颈动脉(对照组),作为自身对照,术后2周和6周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取材作大体、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对吻合口通畅血管段内膜厚度及ki-67的阳性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1)移植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再生良好,总通畅率为89.6%.(2)光镜检查移植段血管壁三层结构均存在,管壁有少量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内腔由内皮细胞覆盖.(3)移植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实验组的内膜增生比对照组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实验组的ki-67的表达较对照组高,术后2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辐照氟银脐动脉的内膜增生与自体动脉差异无显著性,有望在冠状血管外科成为比较理想小口径血管移植物.
-
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蛋白的细胞膜上提纯和结晶
目的 从细胞膜上提纯禽流感病毒H5N1的血凝素蛋白H5 I151F和H5 I151F+A134V+E186D,并使蛋白结晶.方法 细胞内大量增殖重组牛痘病毒,去垢剂提取细胞膜中的HA蛋白,连续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Western印迹检测,菠萝蛋白酶等裂解HA,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电泳并染色检测蛋白纯度,坐滴气象扩散法结晶.结果 从细胞膜中提取了高纯度的血凝素蛋白H5 I151F和H5 I151F+A134V+E186D,并得到了H5 I151F蛋白晶体.结论 首次获得了禽流感病毒H5N1的H5 I151F蛋白晶体,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人传人的可能性打下基础.
-
丙型肝炎病毒总核心抗原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丙型肝炎病毒总核心抗原(总HCV-cAg)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并对相关的临床样品进行测定.方法 通过对样品进行裂解处理,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检测总HCV-cAg,对201名抗-HCV阳性者血清进行总HCV-cAg检测,同时进一步作HCV-RNA检测,其中17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25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HCV-RNA.结果 共检测201份血清标本,其中经PCR测定HCV RNA阳性88人份,阳性率43.8%;总HCV-cAg阳性71份,阳性率35.3%.经统计学分析,总HCV-cAg检测和HCV RNA检测的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的总HCV-cAg酶联免疫测定方法适合临床应用,尤其适合在缺少RT-PCR或荧光定量PCR的中小医院使用.
-
Lewis肺癌细胞构建小鼠股骨骨癌痛行为模型
目的 观察骨癌痛行为模型小鼠影像学改变和骨质损害程度.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雄性C57BL/6小鼠股骨骨髓腔,构建骨癌痛动物行为模型.术后7 d始隔日观察小鼠自发痛反应、测定行走评分与热缩腿反射潜伏期.术后第7、15、23天,行双侧后肢X线摄片,评估肿瘤诱发的骨组织破坏程度.同时取术侧后肢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骨质破坏情况,术后23 d另取腰段脊髓做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实验组接种后第11d左右出现明显自发痛行为,表现为自发抬足时间延长;第13天左右出现明显行走诱发患肢痛和热痛敏现象,表现为使用评分持续下降与缩腿潜伏期显著降低.术后23 d放射学结果显示,术侧股骨下段骨髓腔消失,骨皮质中断.同时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充满骨髓腔,且穿破骨皮质向外生长,侵犯周围肌肉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示术侧腰段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结论 采用Lewis肺癌细胞构建小鼠骨癌痛模型是可行的.
-
汗宁方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30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法及其组方汗宁方治疗冠心痛介入术后汗证(气阴两虚夹热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汗宁方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硫酸阿托品,治疗1周后,评定其临床疗效,检测全血真性胆碱酯酶(AchE)含量,作为治疗汗证的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达56.67%,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0%及73.33%(P<0.01).2组日汗出时间、日汗出量及Ach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之汗宁方不仅能改善气阴两虚夹热型冠心病介入术后汗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明显改善汗出的客观指标,疗效确切.
-
曲马多和氯诺昔康用于神经外科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采用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观察神经外科术后分别采用曲马多和氯诺昔康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应用氯诺昔康对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39例,年龄18~65岁,ASA 1~2级,无心肺肝肾疾患,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异常出血.随机分为2组:曲马多组(T组,n=20)、氯诺昔康组(L组,n=19).入手术室后开放足背静脉点滴,依次静注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内插管,IPPV控制呼吸.术中吸入异氟烷并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调节吸入药浓度,使血压控制在基础平均动脉压的-20%~+10%之间.手术缝皮结束或卸头架后,停止吸入异氟烷.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镇痛(PCA),药物配方:曲马多500 mg,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1 ml,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氯诺昔康40 mg,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1 ml,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48 h内定时观察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用量.测定术前及氯诺昔康镇痛结束后凝血象和血小板.结果 (1)2组病人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 h 2组之间PCA总量和按压次数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24 h和44~48 h曲马多组PCA总量和按压次数均大于氯诺昔康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诺昔康组镇痛后PT,FIB,TT和PLT较术前轻度增加,APTT则稍有减少,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应用曲马多和氯诺昔康进行术后镇痛均可有效抑制术后疼痛反应,但氯诺昔康在不同的时间点的用药量低于曲马多.术后应用氯诺昔康镇痛对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无影响.
-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附76例报告)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偏头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病例,Ⅱ组为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病例.结果 Ⅰ组总有效率为86.8%,Ⅱ组总有效率为47.4%,Ⅰ组的疗效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太阳穴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止痛效果确切,止痛时间长,疗效满意.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儿童再发性腹痛转归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83例Hp阳性的RAP儿童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根治组(91例):给予抗Hp三联法治疗2周,对照组(92例):给予中药调理,随访1年,观察2组RAP儿童腹痛复发率以及胃黏膜炎症程度、Hp根除率对RAP复发的影响.结果 根治组与对照组RAP复发率分别为32%和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黏膜中-重度炎症者复发率为73%,胃黏膜轻度炎症者复发率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治组中Hp已根除与Hp根除失败或再感染的腹痛复发率分别为12%、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与RAP发生有关,根除Hp可显著降低RAP复发率,改善RAP患儿的预后.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加连续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咪唑安定-异氟醚组(B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后15 min氧饱和度和潮气量的差异以及拔管后5 min、20 min意识状态评分情况;随访术后疼痛程度、追加镇痛药情况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咪唑安定的用量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15 min后的SPO2%和潮气量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意识恢复在拔管后5 min和20 min均明显快于B组;A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手术,麻醉效果好,综合质量较高,不仅可安全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而且可能更有利于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
-
左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检测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2月,根据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表(MLWHF)评分.结果 治疗及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MLWH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疗效显著.
-
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在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0例全麻下术中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ASA Ⅰ级或Ⅱ级,使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程度,随机分成2组(n=15):使用小剂量肌松药维持组(R组)和对照组(C组),R组麻醉诱导后泵入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TOF=3,C组诱导后至面神经监测结束不再使用肌松药,观察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观察有无术中体动反应,术后第1天回访患者,测定面神经功能H-B分级.结果 所有病人均满意完成面神经监测,C组有3例患者术中发生体动,R组无术中体动发生,2组病人术后面神经功能优良率(H-B分级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松监测下,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用于面神经监测手术麻醉,并能减少术中体动的发生.
-
RUNX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RUNX3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RuNX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结果 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表达较正常脑组织中明显下降(P<0.05),并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进行性降低(rs=-0.478,P<0.01),但是RUNX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胶质瘤中RUNX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提示RUNX3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筛查价值.方法 选择妇科门诊630例临床可疑宫颈癌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将630例按检测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22例)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活检,对照组(308例)妇女直接行阴道镜检活检,比较2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符合率(75.8%)高于对照组(5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1).结论 TCT检查异常的病例联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病变,对早期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
D2-40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胃腺癌淋巴管浸润检测中的价值及其与胃癌手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65例胃腺癌淋巴管浸润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胃癌手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浸润至胃壁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病理组织中D2-40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到肌层、浆膜层甚至突破浆膜层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高,溃疡型和浸润型肿瘤组织中D2-40阳性表达率高于结节型,D2-40表达阳性组1、3、5年生成率和1、3、5年转移复发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中位转移复发试验D2-40阳性组为15个月而阴性组为38个月.结论 D2-40的表达能反映出病程的早晚、肿瘤浸润的深度及恶性程度的高低,D2-40可作为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生物学标记物.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例,无视网膜病变者34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62p和CD63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间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结论 活化血小板的测定对于判断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提示在血管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血液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性心绞痛16例)与30例健康体检者TNF-α、NO和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TNF-α和E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NO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TNF-α、NO和ET均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及发生发展,ET与其他两个指标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三个指标水平的高低变化与病情轻重均呈现出一定的关系.
-
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产产妇60例,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即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即未接受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开始后,观察组产妇硬膜外腔注入0.125%的布比卡因分娩镇痛,穿刺间隙选择腰3-4,宫口开全后停止用药.分别于产程开始、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宫口开全及胎儿娩出时抽取产妇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的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与产程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硬膜外低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无痛分娩,可消除或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痛引发的应激反应,明显降低产妇体内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含量.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浆含量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过敏性紫癜(AP)急性期血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儿童急性期紫癜性肾炎(APN)为APN组和无肾损害的AP组各24例.并选同期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ELISA)检测3组血浆VCAM-1.含量.分析其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APN组、AP组和对照组血浆VCAM-1含量分别为(1741.70±284.83)μg/L、(1299.57±292.84)μg/L和(801.90±282.58)μg/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1,P<0.01),APN组及AP组高于对照组(q=497.67,939.80,P<0.01),APN组高于AP组(q=497.67,P<0.01).结论 儿童急性期AP血浆VCAM-1含量增高,APN比无肾损害的AP更高.
-
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分析
目的 探讨PICU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实施机械通气>48 h的212例患儿,临床诊断49例VAP,并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发生VAP36例,发生率为73.5%;49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株(29.3%),革兰阴性杆菌22株(53.7%),白色念珠菌7株(17.0%).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68.3%,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总敏感性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100.0%,但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结节性黄瘤病合并心脏损害二例报告
例1,患者,女,14岁,因周身关节处包块3年余于2007年1月25日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骶尾部出现包块,约花生米大小、渗液,不伴红肿、瘙痒、疼痛及发热,包块逐渐长大,增多.多生长于关节附近,不影响关节活动.近3月来活动后常感心悸及胸闷,休息后好转.
-
小儿术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
近年来,术后恶心呕吐(PONV)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虽然PONV并非麻醉后严重并发症,但是严重的PONV可致切口裂开,反流误吸,出血,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即使轻度的PONV也可致出院延迟,家长满意度下降,资源消耗增加.在小儿非住院手术,PONV是造成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
-
螺旋CT结合术中针刺定位支取颌面部软组织异物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螺旋CT结合术中针刺定位支取颌面部软组织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5例颌面软组织异物残留的患者利用螺旋CT结合术中针刺定位方法实施手术治疗.结果 45例异物病人手术均成功,仅3例因异物较多,较大异物支取后,个别特别小的异物因穿刺探查不到,患者无明显症状放弃支取.结论 螺旋CT结合术中针刺定位对支取颌面部软组织异物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多层螺旋CT对PTCA术后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PTCA术后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21例PTCA术后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CA),利用随机软件对所选心动周期各"时相点"上相应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筛选出CT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者用于对冠状动脉血管情况的评价;其中6例与传统冠状动脉DSA对照.结果 21例患者(187段冠状动脉)92.6%的冠状动脉段得到较好的显示;以传统冠状动脉DSA作为参照标准,6例患者(49段冠状动脉)CTCA图像与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冠状动脉CT成像能够满足临床对PTCA术后疗效的初步评估,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但是,由于金属伪影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留置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的判定方面,冠状动脉CT成像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
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及表观弥散系数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塞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的MRI、DWI和ADC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24例,亚急性期41例.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均表现为低信号.DWI和ADC图较常规MRI序列显示梗死灶有明显优势.结论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能对急性脑梗塞死作出诊断,尤其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速度矢量成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速度矢量成像(VVI)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亚临床左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心脏动态数字化超声图像,用VVI软件脱机分析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舒张期的心肌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SLE组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应变、应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VVI技术能够客观、敏感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亚临床左室长轴功能不全.
-
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及后遗症评估
目的 讨论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分型、CT诊断及后遗症评估.方法 对52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 52例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全部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35例为重型,17例为超重型,2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合并脑实质出血,17例死亡;随访35中,5例未见明显异常,17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4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0例为脑软化灶,11例为脑积水.结论 CT能准确诊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