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중국의사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1372
- 国内刊号: 43-12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在显微手外科术后对血管吻合成活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在显微手外科术后对血管吻合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显微手外科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对照组45例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患者相关状态和生活质量、再植断指血管吻合成活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提升,疼痛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再植断指血管吻合成活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显微手外科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再植断指的血管吻合成活率.
-
食管心房调搏术转复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转复心房扑动(AFL)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采用S1S1基础程序刺激法(Burst法)超速抑制转复20例AFL患者.结果 20例AFL患者中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75%;其中Ⅰ型AFL共12例,有效12例,有效率100%;Ⅱ型AFL 8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37.5%;Ⅰ型AFL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AFL(P <0.01).结论 TEAP转复Ⅰ型AFL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不失为AFL转复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使用.
-
带蒂肋间肌瓣在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中的早期应用.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本科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BPF 7例.均行支气管镜确诊,瘘口1.5 ~5 mm,在72 h内再次手术,术中闭合支气管残端瘘口,再游离肋间肌包埋残端,术后胸腔冲洗,使之无菌化,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全组均拔引流管痊愈出院,留置术后冲洗平均1周.随访1个月至1年无发烧咳嗽症状.结论 全肺切除术后一旦发生BPF,如胸腔无感染,应早期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在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
-
不同糖耐量老年人群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老年人群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择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耐量异常(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各30例老年男性患者,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PBG)、HbA1c、血脂、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并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IGR和T2DM组患者的全天平均血糖水平、全天血糖标准差(SD)、日间血糖绝对差值(MODD)、餐后血糖>7.8 mmol/L的时间百分比.结果 IGR组、T2DM组的FBG、2 h PBG、HbA1c均高于NGT组,T2DM组高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BUN、C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T2DM组ALP、PTH大于NGT组,T2DM组大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T2DM组25(OH)D小于NGT组,T2DM组小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Ca、血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全天平均血糖水平、SD、MODD、餐后血糖>7.8 mmol/L的时间百分比均大于I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均对骨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均应及早开展必要的糖尿病教育及相关骨代谢检测,严格控制血糖及其波动,从而减少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A2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A2(HBA2)在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内科、产科门诊地贫筛查受检者318例,202例确诊地贫基因携带者为地贫组(α地贫96例、β地贫102例、αβ复合型地贫4例);116例确诊非地贫基因携带者为非地贫组,所有受检者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度宽度标准差(RDW-SD)、HBA2检查及地贫基因检测,分析上述指标单项或联合筛查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MCV、MCH、RDW-CV、HBA2平行联合筛查地贫灵敏度高(100%),MCV、MCH、RDW-SD系列联合筛查地贫特异度高(96.6%);在α地贫筛查中MCH、MCV、RDW-CV平行联合灵敏度高(100%),在β地贫筛查中HBA2灵敏度高(100%),MCV、MCH、HBA2系列联合特异度高(98.3%).结论 红细胞参数和HBA2联合筛查地贫效果较好,MCV、MCH、HbA2联合筛查β地贫效果优,对红细胞参数筛查阳性、HBA2筛查阴性对象可考虑仅行α地贫基因检查,减少患者检查成本.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复合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评估腹腔镜及剖腹探查术治疗复合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1例复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36例,剖腹探查术45例,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流产(<28周终孕)率、新生儿畸形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流产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胎儿畸形2例,两组患者新生儿均无出生时窒息及出生缺陷.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复合妊娠患者效果好,不增加流产率及畸形等风险,安全可靠,是治疗复合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s)的变化,探讨VEGF及CECs在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组)及多西紫杉醇(对照组)治疗晚期乳腺癌64例,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ECs水平.结果 63例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组临床受益率(CB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生存时间(OS)延长(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和CEC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49).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 vs 6.7%,P>0.05),其他相似.结论 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优于单纯化疗,VEGF和CECs的水平可评估晚期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
-
56例肠神经发育异常患儿结肠旷置后的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婴儿肠神经发育异常病例结肠旷置后的诊疗流程及手术方案选择.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一期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神经发育异常且结肠旷置病例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为5d至3个月,平均(17.5±17.2)d].结果 根据二期手术病检的肠神经发育情况分为:改善组46例,无改善组10例.对二期手术患儿进行术前结肠功能评价:直肠肛管测压结果与直肠黏膜吸允活检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钡灌肠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35,P<0.01).改善组40例在距一期手术3个月左右如期关瘘,6例延期关瘘;无改善组7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行巨结肠根治术,3例诊断为肠神经发育不良,其中2例关瘘成功,1例关瘘后出现肠瘘,终行结肠次全切除.结论 婴儿期肠神经发育异常,表现为发育不成熟的病例,随年龄增长,神经细胞的发育有逐渐成熟的趋势,并且能够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钡灌肠检查对于婴儿结肠旷置的肠神经异常的病例在二期处理前的初步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诊断困难病例,适当延期观察以及再次手术时多处肠壁浆肌层活检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很有必要.
-
止嗽散加减联合万托林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联合万托林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40例给予万托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其症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改善.结果 治疗组患者4周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u=-2.927,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PEF%、MMEF%及EC均优于对照组(t=10.49,15.46,5.74,P<0.01),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8.79,P<0.01).结论 止嗽散加减联合万托林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单用万托林气雾剂效果好,可明显降低气道高反应,改善肺通气症状显著,不良反应更少.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肌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肌电图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取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肌电图测定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还测定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及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另外选取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112例糖尿病者中,临床诊断周围神经病变者为40例(35.71%),肌电图检查确诊周围神经病变者为83例(7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者中,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及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中,只有正中神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来说,临床采用肌电图检测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更好的效果,对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研究NSE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水平,分析NSE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的NSE水平显著高于无损伤对照组(P<0.05);重度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损伤患者(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NSE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颅脑损伤预后恢复评估的重要指标.
-
曲马多和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对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曲马多和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改良式乳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曲马多组(T组)和酒石酸布托啡诺(B组),每组50例,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o)、术后3 h(T1)、6h(T2)、24h(T3)的VAS评分,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2和IL-6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6、2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血清IL-2水平术后3h明显升高,持续上升至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IL-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均可有效抑制术后IL-6水平升高,对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12导动态心电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目的 以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评估12导动态心电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入院1周内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CAG)和12导动态心电图(DCG)检查.通过CAG和DCG结果对比,评价12导DCG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ST段下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CAG比较,12导DCG诊断UAPST段下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和84.2%.与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ST段下移幅度及TIB增加(P均<0.01).结论 12导DCG能对心肌缺血部位提供较准确评估,是诊断UAP无创经济的一种检查手段.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25个)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法(VRT)成像等后处理,分析比较各种图像显示骨折详细情况的能力,并将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准确显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塌陷崩解程度、后缘骨块突入椎管程度、局部椎管受累椎管狭窄程度和三维立体空间关系;能清楚显示内固定术后胸腰椎内固定器的三维立体形态.CT与手术符合率100%.结论 联合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图像,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服药方式的疗程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予以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不同服药方式的疗程完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制定控制肺结核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4 69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方法分为观察组(每日治疗方案组)2 164例,对照组(隔日治疗方案组)2 533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段疗程完成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年龄段的疗程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变态反应,胃肠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青年组、中年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以及合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以接受每日治疗方案为佳;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时调整药物,重视用药个体化.
-
不同分娩方式对肝硬化合并妊娠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合并肝硬化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院2006年至2014年收治的75例孕晚期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代偿期4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0例,分别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比分娩前、分娩后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肝硬化代偿期分娩前、分娩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计数(PLT)、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肝性脑病、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硬化失代偿期分娩前ALT、TBIL、ALB、PTA、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后ALT、TBIL、PTA、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肝硬化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时机可根据肝硬化的分期来选择,代偿期孕妇可阴道试产且母婴结局良好,对严重的失代偿期患者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预后.
-
6638例风湿病患者五种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RA33抗体、磷酸6葡萄糖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在不同风湿病中的分布,评价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6 638例接受五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的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计数资料比较应用x2检验.结果 6 638例确诊风湿病患者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AKA、GPI的阳性率分别为:55.30%(3 671/6 638)、39.71% (2 636/6 638)、14.49%(962/6 638)、12.34%(819/6 638)、41.29%(2 741/6 638),其中RA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88.39%(3 289/3 721)、68.63%(2 554/3 721)、16.52% (615/3 721)、21.50%(800/3 721)、62.13%(2 312/3 721),除抗RA33抗体,余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P<0.01).结论 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AKA、GPI对R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意义,但是上述标志物也可出现在其他风湿病中,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需综合分析,避免片面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所致误诊.
-
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膀胱镜检查的疼痛评分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局麻下膀胱镜检查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差异性.方法 收集本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与膀胱镜检查患者各60例进行对比,评价方法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局麻下膀胱镜检查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引起的疼痛是在患者耐受范围之内的,这为局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血清B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B因子水平,探讨B因子在SLE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78例SLE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用散浊比色法检测78例SLE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B因子水平,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将SLE患者分为SLE活动组和SLE稳定组,分析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B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SLE患者间的B因子水平差异;比较SLE活动组与SLE稳定组间B因子水平和其他实验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同时对B因子与其他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血清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7.13±8.98) mg/dl vs(36.73±5.47) mg/dl,t=7.4,P<0.01],SLE组中病情活动组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病情稳定组[(21.70±7.41) mg/dl vs(35.80±8.89) mg/dl,t=7.63,P<0.01],SLE组B因子与C3、C4呈正相关(P<0.01),与CRP、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ESR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B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检测BF水平对SLE的诊断及疾病的活动性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
快速集束化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 设计针对脓毒症的快速集束化评分,比较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Ⅱ(APACHEⅡ)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判断及死亡预测价值.方法 以益阳市人民医院ICU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3例脓毒症患者研究对象,选取入科30 min内的降钙素原(PCT)、乳酸(LAC)、D-二聚体(DD)和剩余碱(BE)为评分标准,借鉴APACHEⅡ评分的评分方法设计出评估脓毒症预后的“快速集束化评分”.结果 33例患者中,存活17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48.5%.快速集束化指标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1%.快速集束化评分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高于APACHEⅡ评分的0.721.结论 快速集束化评分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判断及死亡预测有临床指导价值.
-
黄芪多糖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对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200、300、400 mg/L浓度黄芪多糖处理肝癌HepG2细胞后分别培养12、24、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种浓度的黄芪多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300 mg/L浓度的黄芪多糖较200 mg/L的黄芪多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5);而400 mg/L与300 mg/L的黄芪多糖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各种浓度黄芪多糖均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P<0.05),其中300 mg/L的黄芪多糖较200 mg/L作用显著(P<0.05);而400 mg/L与300 mg/L的黄芪多糖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能够增加p-AMPK的表达(P<0.05),并抑制其下游p-mTOR蛋白表达(P<0.05).AMPK阻断剂compound C处理后黄芪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被阻断.结论 黄芪多糖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与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
LIG4及HSP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LIG4和HSP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 real-time PCR对168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相对危险度;单变量分析用Long-rank检验,多变量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纳入年龄、性别、吸烟状态、饮酒、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LIG4 C/T(rs1805388)和HSPB1 C/G(rs2868371)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复发、转移及总生存无关.结论 LIG4 rs1805388和HSPB1 rs2868371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预后无关.
-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患儿的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特征以及智商与视觉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本院康复科门诊就诊及住院行康复治疗的MR患儿30例为MR组,另选同期本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正常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在本院儿童保健科的智力测试室行韦氏智力测试,同时进行视觉P300的检测,比较两组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并行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值与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R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波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潜伏期与智商呈负相关(P<0.05).P300的波幅与IQ无相关(P>0.05).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客观地反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认知功能的变化,可作为评价MR患儿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协助诊断的意义.
-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不同年龄段患者静脉血栓诊断界值的研究
目的 比较住院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两组D-D水平的变化特点,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年龄段血浆D-D诊断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5 798例(对照组)和住院患者3 756例(观察组)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并测定、分析血浆D-D水平.结果 ≤50岁健康对照和住院患者间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两组研究对象的D-D水平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D-D水平与VTE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 =0.9189,P<0.05);≤50岁组的住院患者依据D-D诊断VT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随年龄增长,D-D诊断VT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下降.结论 血浆D-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D-D诊断老年人VTE的敏感度显著下降,对于老年人应结合多种指标综合诊断VTE.
-
过表达NDRG1对TGF-β诱导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逆转作用
目的 探讨NDRG1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转染NDRG1过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采用5 μg/L TGF-β1处理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549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DRGl mRNA、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标志物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EMT相关信号分子Snail、AKT、Smad的表达.结果 TGF-131可诱导A549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表型转化,上调间质样标志物Vimentin表达和下调上皮样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并增强细胞侵袭能力;过表达NDRG1可逆转TGF-131的上述作用;且过表达NDRG1能够抑制AKT的磷酸化,下调EMT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结论 NDRG1能够逆转TGF-B1对人肺癌A549细胞上皮一间质转化的诱导作用,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NDRG1抑制AKT/Snail信号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265例因AMI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将患者分为CRS1组和无CRS1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S1的危险因素.结果 265例AMI患者中发生CRS1共59例,发生率为22.3%.Logistic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基础肌酐值、基础eGFR、尿素氮、尿酸、左室射血分数、前降支病变、血清Na+、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药物应用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基础eG-FR、低钠血症、前降支病变、未行急诊PCI、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AMI患者发生CRS1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CRS1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提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检测,降低CRS1的发生率.
-
白介素-10对硫代乙酰胺诱发小鼠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IL-10(白介素-10)基因治疗是否具有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于饮水中添加硫代乙酰胺以诱发小鼠肝纤维化形成,随后经由电穿孔基因传送法将人类IL-10表达载体导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0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采用Sircol胶原蛋白测定法检测肝脏中胶原蛋白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α1(collagen α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连分子-1(ICAM-1)、纤连蛋白(Fibronectin)、血管细胞间黏连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0基因治疗可降低肝纤维化程度.Sircol胶原蛋白测定法显示,IL-10基因治疗可减少胶原蛋白的含量(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IL-10基因治疗可降低TGF-β1、TNF-α、ICAM-1和TIMPs mRNA的表达.结论 电穿孔IL-10基因治疗可提供肝硬化一个新颖的治疗途径,并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p38MAPK参与胰蛋白酶诱导的食管上皮细胞炎症
目的 研究p38 MAPK在胰蛋白酶(trypsin)诱导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食管黏膜上皮细胞,使用胰蛋白酶进行刺激,观察p38 MAPK磷酸化程度;给予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1、10 μmol/L)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胰蛋白酶刺激剂量依赖地增加了p38 MAPK磷酸化,提示胰蛋白酶激活了食管黏膜上皮细胞中的p38MAPK通路;SB203580治疗抑制了胰蛋白酶诱导的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环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抑制了胰蛋白酶诱导的食管上皮细胞中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和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生成.结论 p38 MAPK通过调节IL-8、COX2、TNFα、iNOS等炎症相关因子参与了胰蛋白酶诱导的食管黏膜上皮损伤.
-
富硒大蒜治疗少精弱精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恩施富硒大蒜对少精、弱精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男性少精弱精导致不育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富硒大蒜组.常规治疗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生精胶囊4粒/次,3次/d;维生素E 100 mg/次,3次/d;复合维生素B0.2 g/次,3次/d;连服3个月),富硒大蒜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常规治疗组)同时食用富硒大蒜(40g/次,3次/d,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精液质量指标(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精液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富硒大蒜组精液的各项参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男性少精弱精患者引起不孕不育的患者,运用口服恩施富硒大蒜并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精液质量.
-
特异性miRNA-200b抑制剂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特异性miRNA-200b抑制剂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miR-200b抑制剂,利用脂质体将miRNA-200b抑制剂转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48 h后,收集肝星状细胞和上清液,采用qRT-PCR探针的方法检测miR-200b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200b抑制剂转染48 h后HSC-T6细胞miR-200b组表达下调82%;α-SMA蛋白表达降低(19±3)%(P<0.05);细胞增殖活性降低(33±5)%(P<0.01);培养上清中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分别降低(35±4)%和(31±2)%(均P <0.01).结论 miRNA-200b抑制剂下调HSC-T6细胞中miR-200b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
-
短期培训及配备肺功能仪对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期培训对提高基层内科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认识水平的作用,及其结合配备肺功能仪后对基层医院COPD诊断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湖南某市的6家未配备有肺功能仪的二级医院,并随机分为干预及对照组(n=3).干预组内科医师进行短期COPD知识培训并免费配备肺功能仪,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培训前后对干预组内科医师进行COPD问卷调查,每题1分,总分10分.比较培训前后医师个人得分及各题答题正确率,比较干预前及干预后两组医院40岁以上内科住院患者中COPD可能病例比例及COPD诊断病例比例.结果 (1)干预组培训前、后医师个人得分中位数为5分与9分(U=734.500,P=0.000),及格率分别为43.0%与95.2%(x2=52.764,P=0.000),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COPD可能病例比例分别为0.69%及0.84%(x2=0.428,P=0.513),COPD诊断病例比例均为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与干预组COPD可能病例比例分别为0.67%及14.40%(x2=404.017,P=0.000),对照组与干预组COPD诊断病例比例分别为0及2.87%(x2=86.954,P=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医师短期培训并结合配备肺功能仪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的COPD诊断水平;(2)短期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内科医师对COPD的认识水平.
-
沉默叉头盒O类转录因子-3a对卵巢癌SKOV3细胞系肿瘤球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沉默叉头盒O类转录因子-3a(FoxO3a)活性是否影响人卵巢癌SKOV3细胞系肿瘤球形成能力.方法 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悬浮培养法得到SKOV3细胞系球形成细胞.FoxO3a特异性siRNA转染SKOV3细胞,Western blot分析FoxO3a磷酸化水平和Bmi1蛋白表达,肿瘤球形成法检测肿瘤球形成率.结果 与亲本细胞相比,SKOV3细胞系球形成细胞具有更高肿瘤球形成率并高表达磷酸化FoxO3a和Bmi1蛋白.FoxO3a特异性siRNA转染抑制FoxO3a蛋白表达,并上调Bmi1蛋白表达,增强肿瘤球形成能力.结论 沉默FoxO3a导致SKOV3细胞系肿瘤球形成能力增强.
-
肺癌皮肤转移一例
患者,男,71岁.因咳嗽、咳血、伴气促2个月,右颊部肿块1个月于2013年12月11日收住干部病房.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气促,自行口服抗炎、止咳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后,自觉症状有所缓解,1个月后右颊部出现0.4cm×0.7 cm大小痛性结节,自用皮炎平软膏涂患处,无明显效果.近1周皮损明显增大,疼痛加剧.吸烟44年,每天抽烟1.5 ~20支.
-
7d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手术的麻醉管理一例
足月剖宫产男患儿,出生后2d,体质量3 kg,以发现口周紫绀2d于2014年7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心率126次/min,血压62/24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60次/min,未闻及心脏杂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SDD型)、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动脉导管开放、卵圆孔未闭(左向右分流)、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术前血红蛋白(Hb) 127 g/L,红细胞压积(Hct) 36.5%,氧饱和度(SpO2)84%.入院诊断:先天性大动脉转位.入院5d后行大动脉转位(SWITCH)手术治疗.
-
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误诊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24岁.主因“发现右眼肿物3个月”于2013年3月25日就诊.12年前,患者右眼因手指碰伤致外伤性白内障,于当地医院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无恢复.3个月前患者到当地医院复诊,发现右眼球肿物,遂来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手动,左眼1.0,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 =0.133 kPa),左眼13 mmHg,右眼鼻侧虹膜膨隆,瞳孔不圆,人工晶体偏位,余前节未见异常.右眼底窥不入.
-
IFN-λ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03年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报道了一个新的干扰素家族IFN-λ(Interferon lambda,λ干扰素),也称Ⅲ型干扰素.随后IFN-λ被国际人类基因组织分别命名为IL-29(Interleukin 29,白细胞介素29),IL-28A(Interleukin 28A,白细胞介素28A)和IL-28B(Interleukin 28B,白细胞介素28B).因为IFN-λ基因结构与IL-10(Interleukin 10,白细胞介素10)相近似,但氨基酸水平及生物学功能与干扰素更接近,故也将它们相应地称为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3(IL-28B).
-
乌苯美司国内临床应用概况
乌苯美司是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ofivoreticuli)的培养液中分离所得的二肽化合物,可竞争性地抑制氨肽酶B(aminopeptidase B)及亮氨酸肽酶(Leucineamino peptidas).增强T细胞的功能,使NK细胞的杀伤力增强,且可使集落刺激因子合成增加而刺激骨髓细胞的再生及分化.本品可能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使肿瘤细胞凋亡,并激活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抗肿瘤效应细胞的产生和增殖.临床上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关键词: 亮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治疗应用 综述 -
动机访谈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以刻意减少食量、明显消瘦且伴有心理、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进食障碍.患者采取多种方法减轻体重,对自身消瘦及异常进食行为缺乏自知力,拒绝接受治疗.心理教育、认知行为及家庭等心理治疗对患者起一定的作用[1],但患者对治疗的矛盾心理、康复动机的缺乏和对行为改变的阻抗可影响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2].有研究认为,应用以促发或提高行为改变动机为特点的动机访谈,或许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3].笔者就动机访谈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脑钠肽在儿童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家族之一,具有利钠、利尿及扩血管作用,其浓度与心室压力呈正相关,是成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记物[1].近年发现BNP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原(amino-N-terminal-proBNP,NT-proBNP)的浓度测定在儿童各类心血管病中亦有广泛应用,其人工合成产品也应用于治疗,笔者就近年脑钠肽在儿科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患儿静息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儿机械通气后的能量代谢与营养支持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改善生存,还可减少死亡率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而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感染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
鹿茸多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鹿茸为雄性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未骨化的幼角,其主要功能有:温肾壮阳、益精补血、强筋健骨等[1].鹿茸多肽是从鹿茸中提取的混合多肽类蛋白质,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是鹿茸的主要活性成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证实鹿茸的化学成分有多肽类、多糖类、脂类、酶类等,其药理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防治骨质疏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强性功能等作用[2-3].
-
促血管生成素-1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34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按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按Gensini评分)的不同分别检测血清Ang-1水平.结果 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Ang-1浓度增高,单支、两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高分数组Ang-1水平明显高于低分数组(P<0.05);Ang-1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0.674,P=0.032).结论 血清Ang-1水平随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或可促进缺血心肌的冠脉血管新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凝素-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半乳凝素-3(Gal-3)的水平动态变化以及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2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MI组发病24h内、第3、7天的血清Gal-3及发病24h内的NT-proBNP、hs-CRP水平,记录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AMI组Gal-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Gal-3水平24h内高于第3天,第3天高于第7天(均P<0.01);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5、0.492,均P<0.01);NT-ProBNP、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1),且Gal-3、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升高,并在发病24 h内升高明显;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
Glisson鞘综合征-胆管梗阻导致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目的 构建并验证胆道梗阻致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探讨胆道梗阻致门脉高压的病理征象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构建家猪胆道梗阻模型.术后第5周再次剖腹手术,通过有创血压监测胆管压力(BDP)和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检测肝脏及胆管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 家猪胆道梗阻5周后,BDP与PVP的压力较正常组高出4.5倍和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减压后,PVP可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肝脏及胆管组织病理学显示:肝小叶局灶性梗死并胆汁湖形成;肝内胆管增生和胆管周围水肿;胶原纤维增生致肝小叶不完全性分割.胆管内大量黏液腺潴留并杯状细胞增生,弹性纤维断裂和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胆道梗阻可以导致门静脉高压,短期内这种胆源性门静脉高压是可逆的.胆源性门静脉高压出现不可逆的基础可能是肝脏及胆管病理结构的改变.
-
不同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室重塑疗效的观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室重塑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324例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0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日2次、每次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10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20mg,加用依折麦布10mg,1次/d,二甲双胍0.85 g,每日一次口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08例,阿托伐他汀20 mg,睡前口服.随访3个月后,检测并比较三组血脂、一氧化氮、血栓素A2水平的差异;比较三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差异,并观察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一氧化氮均显著增高,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栓素A2水平显著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显著增高,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P<0.05).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治疗对转氨酶均无明显影响,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明显升高转氨酶.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较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更显著的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室重塑效果,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
-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巧囊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患者142例为研究组,另选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50例为对照组,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前检测基础内分泌水平及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术后分析囊壁组织病理切片、计数残留卵巢及卵泡组织的改变;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巧囊剔除后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囊肿直径、基础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及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MH水平低于对照组[(2.48±1.05)ng/ml vs (3.35 ±1.15)ng/ml,P<0.05].Ⅲ、Ⅳ期患者AMH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2.28±1.17)ng/ml vs (2.96±1.76) ng/ml,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血清AMH水平低于对照组[(2.05±0.89) ng/ml vs(2.98±1.27) ng/ml,P<0.05].研究组病理切片囊壁残留组织及卵泡残留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巧囊本身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其病理分期级别越高对卵巢储备影响越大;腹腔镜巧囊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仍有一定的影响.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原因.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宁波市妇儿医院分娩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产妇16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99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均进行产后抑郁问卷调查,统计及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阳性率(37.0%)显著高于对照组(26.6%,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产妇、家庭月收入及是否母婴阻断成功是诱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产后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高年龄产妇、家庭月经济收入及是否母婴阻断成功有关.
-
广州市城郊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城郊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情况,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市南沙区25 ~ 56岁10 902例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PV-HC2)检测CIN,利用阴道镜检查下活检,以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本市妇女CIN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市3年妇女CIN的发病率分别为4.7%,4.3%和4.2%;35~<45岁组发病率(5.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x2=22.285,P<0.01);HR-HPV感染、孕次、初次性交年龄与低经济收入是CIN危险因素,同房前性伴清洗生殖器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孕次、不良性行为或性卫生行为和低经济收入是患CIN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的性行为或性卫生行为具有防病作用,加强性卫生健康教育及生殖健康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完善CIN筛查与随访制度,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
胃癌微创外科治疗策略及新进展
根据2012年全球肿瘤发病率评估报告,胃癌居于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发病率大约934 000例/年,70%的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50%的新发病例在东南亚国家,主要在中国;胃癌居于肿瘤死亡率的第三位,死亡率大约723 000例/年[1].近年来,全球胃癌的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超过80%的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即为进展期[2].
-
Galectin-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随着国内外对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的研究增多,Galectin-1作为半乳糖凝集家族中的一员日益受到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的关注.Galectin-1分布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内,参与细胞的黏附、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期研究发现,Galectin-1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并很有可能成为肿瘤和炎症治疗的新的作用靶点.本文就Galectin-1与肿瘤进展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双镜联合治疗早期结直肠肿瘤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结直肠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手术治疗的26例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 162(93.7 ±22.5)min,手术出血量15 ~ 120(35.9±24.2)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8 ~ 120(73.2±14.5)h,住院时间5~ 13(7.4± 1.8)d.术后无吻合口漏、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复查肠镜未见肿瘤残留与复发.结论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早期结直肠肿瘤,具有准确定位、切除范围合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白介素36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生存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白介素36α(IL-36α)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9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IL-36α的表达情况,根据IL-36α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在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L-36α低表达组和IL-36α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3%、77.2%和66.3%、65.3%(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36α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均P <0.05).结论 IL-36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相关,并且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
蛋白水解诱导因子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在胃癌患者腹直肌及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PIF在胃癌患者腹直肌和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IF在胃癌组患者腹直肌组织中的表达较腹腔良性疾病组显著升高(P<0.05).在胃癌组中,60% (32/53)腹直肌组织中PIF呈高表达,PIF表达的升高与患者体质量丢失、血清白蛋白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PIF在腹腔良性疾病组血清中表达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PIF高表达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PIF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F在胃癌患者腹直肌和血清中呈高表达,PIF表达水平与患者体质量减轻、血清白蛋白、TNM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PIF可能在胃癌患者的恶病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腹腔镜一期切除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一期行腹腔镜与开放肝转移灶切除术者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切除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腹腔镜同时切除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灶手术(TL组,20例)及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同期行开放肝转移灶切除术(AL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TL组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生存率相近.结论 腹腔镜一期切除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安全可行.腹腔镜一期切除结直肠癌伴肝转移较开放切除肝转移灶,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科行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患者41例(L组),并比较同期开腹手术患者33例(O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管放置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出血量[(105.39±19.91)ml vs(133.67±12.38) ml]、住院时间[(7.44±0.92)d vs (10.21±1.34)d]、胃管放置时间[(1.93 ±0.65)d vs (3.73 ±0.84)d]、引流管放置时间[(3.68±0.61)dvs (5.70±0.81)d]、术后恢复饮食时间[(7.12±1.05)d vs (8.98±0.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与手术前相比,开腹手术组与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PT均显著缩短(P<0.05),D-二聚体及FIB含量显著增高,且以腔镜手术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GIST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拔管时间早等优势,但其可导致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可能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应予以重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适当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