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地西泮直肠灌注剂的研制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摘要: 目的研制适宜儿童用药的地西泮直肠输入制剂(diazepam rectal delivery system)--直肠灌注剂,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适宜复合溶媒系统和工艺溶解主药,通过处方筛选和考察制剂在室温、高温(40℃,60℃)、强光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处方.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并对含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研究.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检测波长254 nm,以萘为内标物.结果确定的丙二醇-乙醇复合溶媒对地西泮直肠灌注剂起到较好的溶解和助稳定作用,建立的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在25~35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8),回收率为98.97%~100.45%,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平均为1.76%和0.65%.结论研究的儿科用地西泮直肠灌注剂稳定、方便、可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含量简便、精确.
-
胸腺体液因子(THF-γ2)的合成和活性测定
目的化学合成胸腺体液因子(THF-γ2),并建立纯化、分析和活性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SPPS)合成了胸腺体液因子,用中压液相(MPLC)反相柱一步纯化,经HPLC分析纯度,通过质谱和氨基酸序列测定鉴定合成产物.根据THF-γ2促进T细胞产生IL-2的特性检测合成产物的体外活性.结果化学合成胸腺体液因子的产率为95.8%.纯化后其纯度达到95.92%.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18,与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相符.氨基酸序列测定为NH2/Leu-Glu-Asp-Gly-Pro-Lvs-Phe-Leu,与设计序列一致.当THF-γ2浓度为300μg·L-1时,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浓度高,为空白对照的1.9倍.结论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胸腺体液因子(THF-γ2)从合成、纯化、分析到活性测定的方法,为胸腺体液因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
葛根素与血浆蛋白非共价结合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
目的 研究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之间的非共价结合特性.方法 应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别测定葛根素、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及其所形成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结合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计算复合物化学计量比;通过Scatchard方程拟合计算复合物结合常数(K);根据热力学常数△H、△S推测复合物间的作用力类型.结果 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分别为7.59 × 104和8.01×104 mol·L-1,大表观化学结合计量比分别为1∶5和1∶8.葛根素与人血清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结论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是一种研究药物与蛋白间非共价结合的灵敏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栓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采用HPLC测定吲哚美辛栓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Waters-C18(4.6 mm×25c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 mol·L-1冰醋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两种杂质的小检出量均为0.1 ng.在5.2~516 mg·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6%,n=9).结论该方法测定灵敏、选择性、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查.
-
RP-HPLC测定木通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 建立木通药材中2种皂苷类成分同时用HPLC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mm,5μm)柱,以甲醇-乙腈-水-磷酸(20∶20∶60∶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结果 saponin PJ1和mutongsaponin C分别在0.25~4.0μg、0.21~3.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和101.19%.对3个基源(三叶、五叶、白木通)的木通药材共30个样品进行了含量测定,并比较了两者在原植物根、茎、叶、果实(共10个样品)中的分布.结论 白木通和三叶木通中均含有2种被测成分,五叶木通大部分样品未检出.
-
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方法 分别对大鼠尾静脉、肝门静脉、灌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给予黄芩苷,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计算其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芩苷肝门静脉、灌胃、十二指肠和结肠给药后的绝时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3.2 ±25.3)%,(23.67 ±2.70)%,(31.58 ±2.42)%和(25.64 ±3.01)%.结论 黄芩苷无肝脏首过效应,胃肠道是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屏障所在;结肠是其在大鼠胃肠道的主要吸收部位.
-
小鼠血浆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 建立血浆中姜黄素含量测定的HPLC,并研究姜黄素静注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Lichrospher-C18分析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5%醋酸溶液(85:15);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420 nm.结果 本法可将姜黄素与其他内源性干扰成分成功分离.在0.25~10.0 mg·L-1内,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萃取回收率为64.91%,加样回收率为93.1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小鼠静注姜黄素后药动学行为符合三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pi 0.42 min,t1/2α 16.2 min,t1/2β 73.82 h,CL 1.22 L·h-1.结论 所建立的姜黄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可行,姜黄素静注后在小鼠体内分布消除迅速.
-
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将制备的聚苯乙烯/聚氧乙烯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用于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吸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磁性微球在磁场作用下易于分离的特性和两亲微球在有机相和水相都易于分散的特点,考察吸附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和H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pH的升高,微球对HSA的吸附量下降;延长时间有利于HSA的吸附,两亲磁性微球对HSA的吸附不具有温敏性.结论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可作为分离人血清白蛋白的有效手段.
-
空心莲子草类盐抗汉坦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明确空心莲子草类盐抗汉坦病毒(HV)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IF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滴度和病毒核酸,以确定空心莲子草类盐细胞内抗HV作用.结果 空心莲子草类盐对HV无直接灭活作用,也不能阻止HV的吸附,这表现在各药物浓度组病毒滴度均在5.7以上;空心莲子草类盐有抑制HV生物合成作用,在质量浓度为40~320 mg·L-1内,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病毒滴度、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核酸的阳性稀释度逐渐降低,抗病毒指数逐渐增加,并表现出量效关系,药物治疗组的病毒滴度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结论 空心莲子草类盐在体外通过抑制病毒生物合成而发挥抗HV作用.
-
利用MMDL评价尼麦角林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1-甲基-10α-甲氧基-9,10-二氢麦角醇(MMDL)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以MMDL体内的水平为指标研究尼麦角林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二氯甲烷-异丙醇(9:1)为萃取液,美索巴莫为内标,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浓缩后,经Diamonsil C18柱分离,以乙腈-2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22:78)为流动相,在225 nm波长处检测.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po 6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不同时间点采血,用HPLC测定血浆中MMDL,比较二者生物利用度.结果 MMDL和内标分离良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测定,在浓度为1.7~207μg·L-1内,MMDL浓度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1.7%~101.8%.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9.7%(n=5)、11.6%(n=15).单剂量po受试制刑或参比制荆60 mg后,MMDL的Pmax分别为(97.9±54.6)和(103.0±6.05)μg·L-1;tmax分别为(1.2±0.4)和(1.2±0.4)h;t1/2分别为(3.7±2.6)和(4.4±3.0)h;AUC0→12h分别为(283.7±218.4)和(305.3±244.6)μ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3.8±6.4)%.结论 此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尼麦角林体内过程研究.国产尼麦角林和国外产品的体内过程无显著性差别,两者为生物等效性制荆.
-
马齿苋总黄酮对氧自由基引发人红细胞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马齿苋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O-2)引发的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O-2引发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模型,研究马齿苋总黄酮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O-2能引起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自氧化速率显著增加,膜脂流动性及膜封闭度下降.而红细胞膜经一定量马齿苋总黄酮(60,120,240,480 μg·mL-1)预先处理后,膜MDA含量明显减少,自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膜脂流动性和膜封闭度显著增高.结论马齿苋对氧自由基引发的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