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중국종합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315
- 国内刊号: 12-136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可吸收棒联合可吸收线捆绑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跖骨骨折
目的 分析可吸收棒联合可吸收线捆绑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跖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以来采用可吸收棒联合可吸收线捆绑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跖骨骨折21例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 ~ 24个月,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X射线检查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16例,良5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可吸收棒联合可吸收线捆绑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跖骨骨折,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舒血宁缩短腹部皮瓣断蒂时间及改善皮瓣血运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部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应用舒血宁静脉滴注改善皮瓣血运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外伤后四肢创面行腹部皮瓣创面修复的64例患者,伤前均无明显的全身疾患及血管病变等.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术后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比较.观察两组皮瓣成活率,毛细血管反应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体积、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2周断蒂,对照组术后3.7周断蒂;断蒂后治疗组3d内皮瓣毛细血管反应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6.25%、术后1周皮瓣边缘坏死率3.13%均低于对照组(40.63%、2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效果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6.8%,71.8%,治疗组好于对照组(x2=7.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体积、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4.31±0.72)、(10.11±1.25)、(1.21±0.13) mPa.s、(2.14±0.16) g/L、(22.64±5.34) mm/1 h]低于对照组[(5.87±1.16)、(12.37±1.82)、(3.14±0.37) mPa.s、(3.13±0.24) g/L、(39.27±5.46) mm/1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6、5.79、27.83、19.41、12.32,P均<0.01).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皮瓣血运,缩短腹部皮瓣断蒂时间.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DN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的总有效率(x2=4.62,P=0.03).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7.9±2.3)mmol/L与(11.5±2.7) mmol/L,t=7.86,P=0.00]、血肌酐(SCr)[(110.7±19.9)μmol/L与(163.4±20.8)μmol/L,t=14.18,P=0.00]、尿总蛋白[(2.2±0.5)g/24 h与(2.9±0.5) g/24 h,t=7.67,P=0.00]、氧化应激指标MDA[(3.5±0.4) μmol/L与(6.7±0.3)μmol/L,t=49.57,P=0.00]、AOPPs[(50.7±4.8) mmol/L与(89.5±5.6) mmol/L,t=40.75,P=0.00]、SOD[(56.7±3.8) kU/L与(35.4±4.0) kU/L,t=29.90,P=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不良发生率(10.0%与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77).结论 疏血通联合阿卡波糖是2型DN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肾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肠道病毒71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治疗肠道病毒71感染重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病情转归.方法 根据卫生部《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分期标准,将病情处于第3期的病例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对于收缩压高于同年龄组正常收缩压2个标准差以上的给予硝普钠泵入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未应用硝普钠)的基础上给予持续微量泵静脉输入酚妥拉明[2~3 μg/(kg·min)],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心率、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EF)、静脉血乳酸的变化,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及临床转归.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率(177±19)、(168±15)次/min,静脉血乳酸(5.6±2.2)、(4.7±2.2)mmol/L,左心室射血分数(47±9)、(49±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2、0.73、0.84).收缩压(124±7)、(111±9) mmH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心率(188±21)、(143± 18)次/min,静脉血乳酸(6.4±2.1)、(3.0±1.1) mmol/L,血压(126±6)、(100±9) mmHg/L,左心室射血分数(48±10)、(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中16例病情好转,4例病情进展到第4期,其中2例死亡.治疗组无一例发展到第4期,终全部治愈.结论 肠道病毒71感染患儿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功能以及血乳酸情况,一旦病情进入第3期,早期应用酚妥拉明可以拮抗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血管兴奋作用,以利于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
-
ABCD3评分法指导内囊预警综合征分层抗栓治疗
目的 观察采用ABCD3评分法指导内囊预警综合征(CWS)分层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WS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ABCD3评分法进行卒中危险分层,并指导抗栓治疗.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90 d后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CWS发病率占全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2.51%(15/597);平均年龄(70.27±8.29)岁;首次TIA发作时间10~ 30 min平均(17.33±1.53) min,ABCD3评分5.0~9.0分,平均(7.00±0.26)分,24 h内共发作51次,持续时间3.0~60.0min,平均(18.13±15.36) min.主要临床表现为偏侧肢体中枢性瘫痪,9例伴构音障碍,5例伴同侧中枢性面瘫,均未表现皮层功能受损体征.发作时NIHSS评分为1.0~6.0分,平均(3.20±0.31)分.14例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其中2例患者首剂量接受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顿服;1例患者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平均住院(7.67±0.29)d,出院时NIHSS评分0分.随访90 d时,所有患者均无TIA或卒中发作,亦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或死亡事件.结论 CWS容易进展至脑梗死,ABCD3评分指导抗栓治疗可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改善CWS临床预后.
-
全身麻醉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希望为临床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科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74例.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手术后第1天[全身麻醉组(18.4±1.6)分、硬膜外麻醉组(21.2±2.5)分]、第7天[全身麻醉组(20.5±2.3)分、硬膜外麻醉组(23.4±2.1)分]均比手术前[全身麻醉组(24.4±2.2)分、硬膜外麻醉组(24.5±2.1)分]降低(F组内=13.56,P<0.01;F组间=12.46,P<0.01;F交互=11.80,P<0.01.硬膜外麻醉组手术后第1、7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小于全身麻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硬模外麻醉都会对骨科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但全身麻醉的影响较大.
-
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治疗癫痫儿童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 评估新型抗癫痫药物唑尼沙胺作为单药治疗癫痫儿童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随机留取我院新诊断癫痫患儿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6岁,监测患儿用药前、用药3个月及6个月的血清免疫球蛋白、CD3、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 癫痫患儿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及对照组血清IgA、IgG、CD8、CD3、CD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0.94、262.66、539.09、634.36、164.27,P均<0.05);癫痫患儿用药前血清IgA、IgG及CD8水平升高,CD3、CD4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癫痫患儿经过唑尼沙胺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血清IgA、IgG、CD8水平降低,CD3、CD4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唑尼沙胺可能通过改善癫痫患儿的免疫功能的机制发挥其抗癫痫作用.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在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对食管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方法建立MTA1敲降的食管癌细胞系LV3-shMTA1-KYSE410及MTA1过表达的食管癌细胞系LV5-MTA1-KYSE450;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食管癌细胞系中MTA1蛋白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上述食管癌细胞系中EMT相关蛋白分子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定位以及表达水平的变化;后应用划痕实验明确MTA1表达水平改变后对食管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KYSE450细胞系过表达MTA1后,EMT相关蛋白标志物中的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而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迁移能力增强,细胞迁移率为0.91±0.00,对照组为0.23±0.04;食管癌KYSE410细胞系敲降MTA1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而Vimentin 表达水平降低,迁移能力降低,细胞迁移率为0.19±0.01,对照组为0.5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TA1过表达可促进食管癌细胞的间质化、提高食管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72例,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根据颈围3分位数分别将男、女性划分为3组,男性Q1<38.8 cm、Q2为38.8~ 41.3 cm、Q3≥41.4 cm;女性Q1 <34.0 cm、Q2为34.0 ~ 36.3 cm、Q3≥36.4 cm.分析颈围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系,应用ROC曲线确定颈围预测MS的佳切点.结果 MS组颈围、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尿酸均高于非MS组[(38.3±3.2)、(36.1±3.7) cm,(94.1±8.4)、(82.7±10.8) cm,0.93±0.06、0.88±0.08,(26.2±2.9)、(23.9±3.5) kg/m2,9.0(6.7~11.5)、7.7(5.9~ 10.2)mmol/L,140(130~ 150)、130(120~ 130) mmHg,80(80~90)、80(75~85) mmHg,1.9(1.4~2.8)、1.2(0.9~1.5) mmol/L,(3.3±1.0)、(3.0±0.9) mmol/L,(322.7±90.1)、(270.3±82.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Z值分别为-4.843、-8.622、-5.157、-5.592、-2.729、-5.723、-3.847、-6.856、-2.123、-4.545,P均<0.05),而MS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MS组[(2.7±2.8)、(4.9±1.3)mmol/L,1.0(0.8~1.2)、1.2(1,1~1.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Z值分别为-2.269、-7.068,P均<0.05).(2)按颈围分组,男性Q3(颈围≥41.4 cm)组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尿酸高于Q1(<38.8 cm)组[(97.8±8.6)、(89.9±8.5) cm,0.96±0.07、0.93±0.06,(27.4±2.1)、(23.8±2.3)kg/m2,(374.0±85.6)、(305.8±73.6)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及HDL-C低于Q1组[(52.1±10.7)、(60.4±11.8)岁,(1.0±0.3)、(1.2±0.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Q3(≥36.4 cm)组腰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尿酸及MS频率高于Q1 (<34.0 cm)组[(96.8±10.1)、(79.5±8.5) cm,0.94±0.07、0.86±0.06,(28.5±3.1)、(21.9±2.2) kg/m2,(295.2±94.3)、(244.6±62.3)mmol/L,83.3% (40/48)、21.7%(1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围(β=0.187,P<0.001)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y=0.187x-6.613).(4)男、女性预测MS的颈围合适切点分别为40.1 cm(AUC=0.682,P=0.008)和35.3 cm(AUC=0.766,P<0.001).结论 伴MS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明显增大,颈围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MS的良好指标.
-
进展期肝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生存期预估相关研究
目的 明确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在进展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对初始治疗患者的预后进行科学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单纯行TAIT的具有完整病历的进展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计算中位生存期,并计算ALCPS评分,观察ALCPS评分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患者行经肝动脉介入治疗1~12次,中位治疗次数为3次.生存时间为1~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ALCPS评分为0~21分,中位评分为10分.该组患者生存时间与ALCPS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1,P=0.000.结论 对于进展期肝细胞癌,TAIT可以获得较好疗效;ALCPS评分可以较准确预估进展期肝癌患者TAIT后的生存时间,19分以上的患者不建议行TAIT治疗.
-
骨化三醇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肾内科就诊的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77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分别应用骨化三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和动态血压指标的变化.结果 应用骨化三醇治疗3个月后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甲状旁腺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3.408,P=0.001;Z=6.846,P=0.000);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增加(Z=2.518,P=0.012),24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动脉压下降(Z=2.420,P=0.016;Z=2.596,P=0.009).结论 骨化三醇在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有助于改善血压节律.
-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患者的易感性研究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各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OSAHS肥胖患者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PSG监测的男性OSAHS患者为病例组(183例),其中肥胖OSAHS组(A组,90例),非肥胖OSAHS组(B组,93例);同期查体的男性健康人为对照组(201例),其中肥胖对照组(C组,105例)及正常对照组(D组,96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的基因型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4组Gln223Arg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2,P=0.873);4组Gln223Ar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7,P=0.893),但Gln223Arg中GG基因型患者颈围大于AA/AG患者颈围[(41.66±2.87) cm与(39.93±3.00) cm,t=3.045,P=0.042).结论 Gln223Arg变异可能参与调节OSAHS患者颈部脂肪的分布,但未发现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OSAHS肥胖患者发病相关.
-
腹腔镜下处理复杂胆囊炎伴胆囊结石9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处理复杂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手术经验,为临床复杂困难胆囊行腹腔镜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94例复杂病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处理方式.结果 94例患者包括胆囊周围严重粘连17例,胆囊严重萎缩9例,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39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1例,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14例,胆囊结石合并血吸虫性或肝炎后肝硬化、肝体积变异19例,其中部分病例上述两种或以上因素并存.顺利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91例(其中胆囊大部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3例.无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复杂胆囊结石出现的不同术中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操作技巧与处理方法,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
诱发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诱发排卵障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排卵药物(CC/HCG)诱发PCOS患者(89例)进行排卵,在诱发排卵的月经周期中,根据卵泡生长大小及是否成功排卵分为两组,排卵成功组49例、排卵障碍组40例,检测卵泡生长不同时期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卵泡生长至5、10、15 mm时,排卵障碍组与排卵成功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泡生长至20 mm时[F组间分别为(4.38、50.34、48.65) P组间均<0.05],T3、T4、T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排卵成功组T3、T4水平高于障碍组[T3:(2.69±0.15) nmol/L与(1.97±0.17) nmol/L,T4:(124.38±0.29) nmol/L与(97.43±0.16) nmol/L],排卵成功组TSH水平低于障碍组[TSH:(1.38±0.18) mU/L与(3.43±0.10) mU/L] (P均<0.05).结论 排卵成功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卵泡成熟时处于正常水平,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可影响PCOS患者的正常排卵.
-
手术治疗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辅助外科手术在治疗多重和广泛耐药肺结核(multi-and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XDR-PTB)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胸外科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病75例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均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多重耐药(MDR) 52例,广泛耐药(XDR) 23例,全肺切除术(10%),肺叶切除术(51%),肺段切除术(33%).术前接受M/XDR-PTB药物治疗时间平均为350d.中位年龄是30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为372d.经随访72例患者资料完整,可行评估,结果59例(82%)预后较好(包括90%多重耐药患者和68%广泛耐药患者).无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9%).在单变量分析中,与预后好的患者相比预后差的患者多为双侧病变,双侧空洞性肺结核(62%与27%,P=0.02);与预后好的患者相比,预后差的具有更高概率患XDR(62%与27%,P=0.02)和术前痰培养阳性(77%与14%,P<0.001);与预后好的患者相比预后差的患者接受敏感药物的药物较少(1.9%与2.8%,P=0.03),并且易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23%与5%,P=0.03).结论 对于M/XDR-PTB的患者辅助手术治疗的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无手术直接相关死亡,预后较好.
-
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不同时机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不同时机行气管插管的疗效,确认气管插管佳时机.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诊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22例,按其心肺复苏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1例.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3 min后行气管插管,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同时(<3 min)行气管插管.观察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窦性心率恢复情况、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以及2周后是否存活等.结果 研究组平均动脉压(54.35±5.17) mmHg、SpO2(75.24±4.28)%、窦性心率恢复率(62.30%)、心肺复苏成功率(45.90%)及2周后存活率(27.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25±4.28) mmHg、(45.33±3.04)%、(19.35)%、(14.75)%、(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或x2值分别为4.285、4.195、6.892、5.431、3.942,P<0.05或P<0.01).结论 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早期气管插管可维持良好的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恢复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8例急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CI后有、无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未发生无复流组和发生无复流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能够预测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结果 268例患者中有32例(11.9%)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发生无复流组),未发生无复流组236例(88.1%).发生无复流组患者梗死前胸痛、白细胞计数(WBC)、服用他汀类药物史、术前使用600 mg氯吡格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冠状动脉开通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Killip≥2级与未发生无复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2级[OR=1.237,95%CI为1.049~2.264,P=0.021]、无服用他汀类药物史(OR=2.355,95%CI为1.547~ 3.438,P<0.001)、WBC≥12×109/L(OR=4.139,95% CI为2.273 ~ 8.451,P<0.001)、术前未服用600 mg氯吡格雷(OR=2.645,95% CI为1.628~5.246,P=0.005)和无梗死前胸痛(OR=1.413,95%CI为1.150~2.426,P<0.001)是导致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Killip≥2级、WBC≥12× 109/L、无服用他汀类药物史、术前未服用600 mg氯吡格雷和无梗死前胸痛是引起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浆脑钠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子痫前期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入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0例和子痫前期轻、重度住院患者46、83例,另选择我院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3例(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孕女性31名(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组研究对象血浆脑钠肽,同时行尿蛋白定性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子痫前期轻、重度患者脑钠肽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收缩压、舒张压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子痫前期轻、重度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48.54±18.27)、(79.46±32.18)、(292.24±213.08) ng/L与(27.84±14.58)、(20.63±8.28) ng/L,F=49.58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脑钠肽中位数值(199 ng/L)对子痫前期重度组分组,脑钠肽≥199 ng/L组42例,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5.46±2.68)g、(174.55±13.58) mmHg、(113.74±9.91) mmHg,显著高于脑钠肽<199 ng/L组[n=41,(4.34±1.95)g、(165.31±11.12) mmHg、(106.05±8.0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3、P=0.010,t=3.396、P=0.001,t=2.308、P=0.024);以脑钠肽中位数值(86 ng/L)对子痫前期轻度组分组,脑钠肽≥86 ng/L组20例,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68±0.27)g、(163.69±8.29) mmHg、(105.45±6.71)mmHg,显著高于脑钠肽<86 ng/L组[n=26,(1.16±0.31)g、(152.90±7.32) mmHg、(99.19±5.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0、P=0.010,t=2.508、P=0.016,t=2.323、P=0.0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脑钠肽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r=0.29、P<0.01,r=0.30、P<0.01);子痫前期轻度组患者脑钠肽与收缩压、舒张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39、P<0.01,r=0.37、P<0.01,r=0.40、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患者脑钠肽与收缩压、舒张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4、P<0.01,r=0.42、P<0.01,r=0.53、P<0.01).结论 脑钠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轻度和子痫前期重度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脑钠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可能独立于尿蛋白和高血压.
-
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了解TSP-1、VEGF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患者(试验组)与40例COPD稳定期没有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SP-1、VEGF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TSP-1、VEGF、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P-1:(54.124±10.049)μg/L与(41.323±9.819)μg/L、VEGF:(261.4±49.2)μg/L与(178.2±43.9) μg/L、ET-1:(173.37±39.21) ng/L与(96.33±29.2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3,P=0.032;t=16.805,P<0.001;t=13.167,P<0.001);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5±20.37) μmol/L与(86.43±10.37) μmol/L,t=7.863,P<0.001].试验组ET-1和NO呈负相关(r=-0.779,P<0.01);VEGF、TSP-1与ET-1均呈正相关(r=0.857,P<0.01;r=0.623,P<0.01);VEGF、TSP-1与NO呈负相关(r=-0.891,P<0.01:r=-0.577,P<0.01);VEGF、TSP-1与FEV1(r=-0.765,P<0.01;r=-0.513,P<0.05)及FEVl/FVC均呈负相关(r=-0.467,P<0.05;r=-0.581,P<0.01);VEGF和TSP-l水平呈负相关(r=-0.366,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TSP-1、VEGF异常表达,且与ET-1/NO失衡相关,阻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调节TSP-1和VEGF表达及其比例失调,可能会改善慢性肺心病预后.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镜像反映”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镜像反映”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初发STEMI患者167例,根据梗死区域导联对侧对应导联ST段振幅分4组,即Ⅰ组(33例),对应区域导联ST段无下移;Ⅱ组(97例),其对应区域导联ST段下移振幅小于或等于梗死区ST段抬高振幅;Ⅲ组(25例),其对应区域导联ST段下移振幅大于梗死区ST段抬高振幅;Ⅳ组(12例):其对应区域导联ST段与梗死区ST段均抬高.分析4种类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4组间病变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9,P<0.05),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4,P<0.01),第Ⅳ组患者近期发生泵衰竭、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50%及住院病死率较其他各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STEMI患者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不同类型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临床近期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