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8
  • 曾用名: 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肿瘤临床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郝希山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细支气管肺泡癌

    作者:徐美林;杨霞;张志尧

    目的:探讨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形态学测量法、免疫组化及电镜对7例BAC、4例轻度AAH、5例重度AAH进行检测。结果:重度AAH与BAC的核区平均值比轻度AAH明显增大(P<0.05);p53蛋白在轻度AAH不表达(0/4),重度AAH和BAC的阳性率分别为40%(2/5),57%(4/7)。结论:BAC的发生是多步骤、多阶段逐步形成的,AAH与BAC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可能是其真正的癌前病变。

  • 22年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及发病年龄趋势变化

    作者:高恭兴;祁冀

    目的:分析探讨该院22年来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趋势的变化。方法: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将22年来该院收治的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共3 127例,其中宫颈癌2 245例,子宫内膜癌882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逐年统计,将发病年龄分布情况经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所占比例从1978年初至1999年呈下降趋势,而子宫内膜癌与之相反呈上升趋势。两种癌症≤40岁的患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结论:对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上升趋势及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年轻化予以警惕。

  • 盐酸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和晚期卵巢癌的Ⅱ期临床观察

    作者:阎昭;李丽庆;赵文华;潘良熹;彭素蓉;张沂平;宋恕平;何泽明;康平;林忠;张幸平;吴昌平

    目的:本研究为国产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Ⅱ期临床研究。评价国产拓扑替康单药治疗小细胞肺癌及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病例115例,可评价疗效111例,小细胞肺癌77例,晚期卵巢癌34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者115例。拓扑替康每日1次,1.2mg/m2,静脉滴注,连续5日,21天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小细胞肺癌有效率 27.27% (21/77),初治有效率39.29%(11/28),复治有效率20.41%(10/49)。晚期卵巢癌有效率23.53%(8/34),初治有效病例2例(2/4),复治有效率20%(6/30)。盐酸拓扑替康主要毒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调整剂量或辅助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受试患者非血液学毒性较轻。结论:通过Ⅱ期临床试验证实注射用盐酸拓扑替康为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参照国外文献报道的结果,本试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与国外同品种基本一致。

  • HER-2/neu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分析

    作者:唐利立;刘少华;李景和;冯雪萍

    目的:检测并分析HER-2/neu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中HER-2/neu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HER-2/neu在165例新辅助化疗及73例未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统计分析HER-2/neu表达与化疗、病理类型及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组HER-2/neu表达低于未化疗组(29.7%比43.8%,P<0.05);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HER-2/neu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型(粘液腺癌0/4),但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之间HER-2/neu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腋淋巴结转移组HER-2/neu表达明显高于腋淋巴结阴性组(40.1%比25.0%,P<0.05)。结论:HER-2/neu可能成为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优于淋巴结状况的一个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治疗效果指导综合治疗方案制定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标志。

  • 乳腺癌围手术期突发心肺事件及猝死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情;宁连胜;李锦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抢救措施。方法:对1991年至2000年底乳腺癌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的猝死及心肺事件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多因素分折。结果:猝死原因:1)急性心肌梗死;2)急性肺梗塞;3)原发性室颤。结论:乳腺癌患者术中、术后猝死及突发心肺重症疾患与术前诸危险因素有关:心肌缺血、高血压、QTd增加、血高凝状态、心脏病史。

  • 20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作者:朱元喜;孙保存;马淑资;方志沂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2~1999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PBL 2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予化疗,肿块切除+化疗,肿块切除+化疗+放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放疗等不同治疗方式。结果:本组PB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9岁,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18%,均为B细胞来源,绝大多数为中度恶性,低度和高度恶性较少。PBL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5%、31.25%、12.50%;Ⅰ+Ⅱ期PBL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33.33%、22.22%;Ⅳ期分别为28.57%、28.57%、0;Ⅰ+Ⅱ期PBL不同治疗方式1、3、5年生存情况:肿块切除+化疗和(或)放疗:4/4,2/4,1/4;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和(或)放疗:5/5,2/5,1/5。结论:PBL预后较差,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有关,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对PBL预后无意义,甚至可能有害无益,化疗及放疗对其预后有利,尤其是巩固化疗对改善PBL预后非常有益。

  • 毫米波辐射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袁淑兰;王艳萍;陈晓禾;杨燕;宋毅;陈念永

    目的:探讨毫米波(millimeter wave)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B4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瓶,24小时后应用波长7.1mm、功率密度分别为1mW/cm2和5mW/cm2的毫米波辐射培养细胞30分钟,连续4天,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p53、p21、c-myc、c-fos及TGF-β1表达的改变。结果:1mW/cm2和5mW/cm2毫米波辐射能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辐射4天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25.8%,1mW/cm2毫米波可诱导NB4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率为45.0%,主要为中、晚幼粒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经1mW/cm2毫米波辐射后,NB4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p53、p21、c-fos表达增加,而c-myc和TGF-β1表达降低。结论:毫米波辐射能抑制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 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附4例报告)

    作者:姚欣;李文录;张莉;董立新;孙保存;刘素香;马腾骧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临床所见4例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并总结国内外39例病例文献资料。结果:消瘦、肿块是肾MFH的常见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肾MFH病理诊断率,肾MFH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及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肾MFH是极罕见的高度恶性肾原发肿瘤,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对预后无明显改善。

  •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 p16、p27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季加孚;焦春宇;王怡;苏向前;徐卫国;张霁;谢玉泉;吕有勇;徐光炜

    目的:探索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7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16、p27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作出评价。结果:p16表达降低与胃癌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27表达降低与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晚期胃癌、弥漫型胃癌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结论:p16、p27异常表达与胃癌不良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预后指标,有利于个体化治疗及提高胃癌的疗效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测定的意义

    作者:李立人;刘久敏;唐安戊;卢百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与病情及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I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并以3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IGF-I(148±49.6)μg/L明显高于BPH和健康组(均为P<0.001)。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6例(53.3%)血清IGF-I升高,A期与D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GF-I水平升高则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也升高。结论:IGF-I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旭东;魏熙胤;邱志强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有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明显低于无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nm23-H1阴性表达伴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 NIP和CA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对比观察

    作者:韩福才;杨卫华;郭沁香;郭伟;周华;朱海波

    目的:对比观察NIP和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0例,以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NIP和CAP方案化疗组,对比观察两者间疗效、缓解期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NIP组(32例)有效率43.8%与CAP组(48例)有效率35.4%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IP方案的中位缓解期5个月较CAP方案的4个月有所延长,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二组的主要毒性反应都是骨髓抑制,但NIP方案对骨髓造血组织的影响,特别是对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较CAP方案为重,另外其周围神经炎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也较高。结论:NIP和CAP方案都是治疗晚期NSCLC的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但NIP方案的中位缓解期较长,毒性反应均可以耐受,如辅以G-CSF防治重度骨髓抑制,NIP方案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作者:赵理乐;杨玉山;姚鑫;周煜;张昕;闫庆娜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增殖活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98例脑膜瘤(其中复发38例)中的表达,同时进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析脑膜瘤64例(其中复发组34例,非复发组30例)术后复发与DNA含量的关系。结果:脑膜瘤术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PCNA标记指数(PCNA LI)分别为11.65±12.49与1.54±2.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脑膜瘤术后复发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复发性脑膜瘤的异倍体率(52.3%)、DNA指数DI(1.17±0.12)和增殖指数PI(26.74±10.89)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异倍体率(6.7%),DI(1.01±0.11)和PI(14.06±7.68)(P<0.01)。结论:通过PCNA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DNA含量分析可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增殖潜能,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 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胃泌素及NSE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丽萍;阮翘;巩艳萍;梅其达;高国谦;王瑞林

    目的:对肺癌患者进行4项血清学指标测定,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对肺癌组(51例)、肺良性疾病组(32例)、正常对照组(68例)进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胃泌素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测定。两组均数差别显著性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患者4项指标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P<0.001)其增高的程度与肺癌TNM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CEA、CA125、胃泌素、NSE测定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16%、62.75%、70.58%、49.02%特异性分别为97.00%、99.00%、82.00%、98.00%。结论:结果提示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胃泌素及NSE水平明显增高血清CEA、CA125水平测定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而胃泌素及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较大。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于肺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马毅;孟刚

    目的:探讨隐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对1984年至1999年收治的22例隐性甲状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以甲状腺其它疾病手术发现1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7例。22例均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进一步证实,淋巴结转移率36.4%。随访病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3年复发并予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4.5年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本病,其余各例均恢复满意。结论:隐性甲状腺癌的预后一般较好,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方法,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而无须做预防性颈清扫术。

  • 颅底骨巨细胞瘤(附4例报告)

    作者:阎学江;李建国;尹绍雅

    目的:对颅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ar of bone,GCT)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治疗及预后加强了解。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回顾分析了13年来经手术治疗的4例GCT。结果:肿瘤根治性切除2例,邻界切除2例。术后头痛症状缓解,颅神经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随访1年至4年,患者情况良好。结论:颅底GCT虽然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瘤,如果做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可有望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

  • CIK细胞-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

    作者:于津浦;任秀宝;郝希山

    1 概述 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如抗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1,故又被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因此,应用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 小肠恶性间质瘤误诊1例

    作者:李楠;朱超慧;董立国;杨波

    患者男性,33岁,于2000年10月18日上午因反复出现黑便5年,加重伴乏力3天入我院消化科。患者自1995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黑便,曾于1998年7月28日、1999年4月9日、2000年8月19日、2000年10月18日因黑便反复发作多次入院,行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全消化道钡餐共6次检查均未见异常,两次 DSA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第一次检查示:肠系膜上动脉出血(先天性血管畸形、炎症所致)并行栓塞术。术后停止解黑便,出院诊断为:小肠血管畸形。本次入院检查患者有明显乏力、冷汗、心悸,无腹痛、腹泻。当日下午行DSA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见回结肠动脉及右半结肠动脉血管畸形并出血,行部分栓塞术治疗。放射科诊断:回结肠动脉及右半结肠动脉血管畸形。栓塞术后因仍持续解黑便转普外科。于2000年11月8日行手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10cm处,小肠结节状包块,约7cm×6cm×6cm,质硬,与回盲部明显粘连,肠系膜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切除后送病理示:小肠恶性间质瘤,向神经分化。上、下切缘未见肿瘤、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Vimentin(+),ChromograninA(+),Synaptophysin(+),S100(+),Actin、Desmin、CK(-),网织、Marsson染色支持间质组织来源。

  • 羟基喜树碱、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宋向群;于起涛;吴英德;李志革;刘志辉;谢伟敏

    喜树碱类药物是目前医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它是迄今唯一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抗癌药,与其它抗癌药无交叉耐药1。羟基喜树碱(HCPT)是我国研制生产的喜树碱天然衍生物,为了探索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有较好疗效的化疗方案,我们于1997年采用了HCPT与顺铂(DDP)联合方案治疗晚期NSCLC,以观察该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晚期NSCLC患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4.32±9.51岁,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鳞癌16例,占52%;腺癌12例,占39%;腺鳞癌1例占3%,肺泡癌2例占6%。按 TNM分期:Ⅲa 2例,Ⅲb 11例,Ⅳ期1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经胸片或胸部CT检查有客观可测量的病灶,活动状态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大于3个月,主要器官(心、肝、肾、肺等)功能正常,近4周内未做过化疗。

  • 远外侧经髁入路切除颅颈区肿瘤17例

    作者:葛明;张俊廷;吴震;贾桂军

    颅颈区肿瘤的手术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延颈髓腹侧,手术显露困难,是神经外科高难度、高危险的手术,死亡率、致残率较高。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远外侧经髁入路切除位于颅颈区腹侧及腹外侧的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系1998年3月~1999年12月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采用远外侧经髁入路治疗颅颈区肿瘤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7~65岁,平均39.5岁。

  • 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例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关泉林;王文辉

    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其药理作用为迅速进入肿瘤细胞,阻止肿瘤细胞DNA的合成。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深圳万乐药业公司生产的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经动脉插管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9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96例患者,男72例,女24例;年龄32~81岁,平均46岁。原发性肝癌90例,根据AFP、B超、CT等检查确认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且每例血管造影检查都有明确的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Ⅱ期64例,Ⅲ期26例,AFP阳性占69.79%。转移性肝癌6例,来自胃癌、胰腺癌各2例,来自乳腺癌、胆囊癌各1例。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78例。全部患者Karnofsky评分在50分以上,无明显心肺肾及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AFP、影像学检查(B超,CT)。

  • rhTNFα加rhIL-2诱导小鼠CNE3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焦伟;刘时才;莫祥兰;黄振录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对鼻咽癌细胞敏感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协同抗瘤效应及抗瘤机理。方法:利用我室建立的鼻咽癌细胞株(CNE3)制成的裸鼠鼻咽癌模型,rhTNFα通过与rhIL-2配伍瘤内注射以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经治疗后出现坏死、体积缩小、甚至消失;超微结构观察凋亡细胞缩皱,核内异染色质边集;免疫组化研究发现:rhTNF-α有下调(突变型)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其可能与rhTNF-α的抗癌机理有关;rhIL-2能增强rhTNF-α的抗瘤作用。结论:rhIL-2增强rhTNF-α的抗瘤机理可能与IL-2诱导癌细胞表达TNF受体作用有关,该研究为临床在鼻咽镜下进行TNF局部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治疗中心第七届疼痛研讨学习班

    作者:

中国肿瘤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