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8
  • 曾用名: 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肿瘤临床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郝希山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TrkA基因的表达抑制神经母细胞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继红;张锦华;刘戈飞

    目的:探讨TrkA基因通过抑制神经母细胞瘤(NB)血管生成而阻止其生长、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培养对照组SY5Y细胞、TrkA基因高表达的实验组细胞(SY5Y-TrkA)和表达载体基因的空载体组细胞(SY5Y-Vec);比较三组细胞的裸鼠皮下致瘤性: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微血管面积计算检测并比较三种细胞所致的肿瘤瘤体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SY5Y-Trk A细胞在裸鼠皮下的致瘤性和其所致肿瘤的血管生成能力明显下降.肿瘤终体积:对照组1.736±0.485cm3,空载体组1.803±0.751cm3,实验组0.3945±0.015cm3(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别显著(P<0.01);微血管密度(MVD):对照组27.2l±14.58,空载体组27.76±14.15,实验组4.08±4.72(P<0.01).结论:TrkA基因能有效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为应用基因抗血管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

  • 26例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治

    作者:王永岗;张德超;石远凯;汪良骏;张汝刚;张大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治及外科手术的作用.方法:对26例收治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1例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例探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8.2%和9.1%,其中12例术后给予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4例予以放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为无性生殖细胞瘤12例,精原细胞瘤5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3例未成熟畸胎瘤及1例胚胎癌患者明确诊断后未手术而给予放疗或放、化疗.本组26例患者中仅2例精原细胞瘤生存满5年,17例已证实死亡,除2例手术死亡外均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应强调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切除只宜做为阶段性的辅助手段,手术时机把握应以具体患者情况而定.

  •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组织微阵列的初步研究

    作者:邱志强;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

    目的:通过MMP2、P27Kipl、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上述不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具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10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指数(staining index,阳性细胞百分数×染色强度)对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上述不同指标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结果:100例乳腺癌标本中,转移灶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的表达均高于原发灶肿瘤组织的表达,其中转移灶MMP2、P27Kipl、fibronectin、P21WAF1的表达与原发灶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表达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乳腺癌转移,肿瘤细胞表达MMP2、P27Kipl、fibronectin、MDM2、P21WAF1蛋白增加,可能更易于其转移和浸润.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在乳腺癌演进的过程中,肿瘤细胞获得侵袭能力可能不是由单个基因进行调控的,而是多个基因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 菲立磁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肖渤瀚;刘佩芳;鲍润贤

    目的: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或CT检查诊断困难的患者行菲立磁增强MR检查.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增强前后T1WI及T2WI图像上病灶信号强度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变化的显著性.结果:增强后肝脏实质T2WI信号明显降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变化不同.病变的检出量增加,显示更清楚.结论:菲立磁增强MR检查可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Ck-mit与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成继民;贺占国;刘艳丽;郭宏;张乃哲;陈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细胞中线粒体肌酸激酶(CK-mit)和Ki-67核抗原抗体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样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子宫内膜样癌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及2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殖标本的石蜡切片组织细胞中CK-mit和Ki-67的表达.结果:CK-mit和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均呈高表达.2种抗体表达结果一致.癌组织分化越低,其表达越高.子宫内膜样癌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差异不显著,癌与单纯性增殖差异非常显著(P<0.01).非典型单纯性增殖与单纯性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K-mit与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均呈高表达,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高.癌与单纯性增殖差异显著,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差异无显著性,说明非典型单纯性增殖属于癌前病变.以上结果提示CK-mit和Ki-67在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CK-mit是子宫内膜样癌的标志酶.2种抗体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早期发现、预后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 PCNA及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申彦;刘素香;孙保存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良性、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1)PCNA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7.6%),低于恶性肿瘤(89.6%,P<0.05);bcl-2与caspase-3的阳性率为60.0%和72.5%,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61.9%和76.2%、86.2%和44.8%,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良性、交界性有显著差异(P<0.05).2)PCNA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协同表达率为52.5%,与良性(28.6%)、恶性肿瘤(75.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bcl-2与caspase-3的协同表达率为72.7%,良性与交界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3)仅bcl-2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性(P<0.01);PCNA、caspase-3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CNA与bcl-2任一高表达尤其协同表达,并伴caspase-3低表达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恶性潜能增加的标志,应密切随访.

  • 纤维乳管内视镜在354例乳头溢液中的应用经验

    作者:张恒伟;杨桂芬;杨桦;刘法文;崔树德

    目的:利用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腔进行检查,直接观察乳腺导管内的病变,确定引起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的性质,提供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FVS-3000M系统对354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必要时用活检针取组织送病检,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性液和浆液血性液中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占72.3%,乳腺导管癌占5.2%,22.5%为导管炎、导管扩张等;水样液中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占56.0%,乳腺癌占8.0%;5例未发现异常的病例视为正常.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从而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 依班膦酸钠治疗97例骨转移瘤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戴广海;焦顺昌;李方;杨俊兰;姜少灏

    目的:评价国产依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恶性肿瘤高钙血症和骨转移骨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和帕米膦酸二钠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高钙血症患者应用依班膦酸钠4mg,单次静脉滴注,观察3周内血钙变化;骨痛患者随机分配至A组或B组,A组单次静脉滴注依班膦酸钠4mg,B组单次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90mg,观察3周内骨痛变化情况.结果:97例患者入组,可评价疗效93例,5例高钙血症患者依班膦酸钠治疗后血钙水平均明显下降,有效率为100%(5/5).骨转移疼痛患者中A组治疗有效率为73.5%,B组为59.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基本类似,B组发热发生率略高于A组.结论:依班膦酸钠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和高钙血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较轻,与帕米膦酸钠比较,骨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 胃癌线粒体DNA拷贝量降低: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韩琤波;李凡;杨雪飞;辛彦

    目的:比较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探究mtDNA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PCR分别扩增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各20例共40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两个高变区HV1(Hypervariable region)和HV2;并以核基因组的β-actin作为定量标准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v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银染比较mtDNA拷贝数在癌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结果:HV1和HV2拷贝量(用β-actin标准化)在胃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拷贝量与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PDE)和环鸟苷酸磷酸二酯酶(cGMP-PDE)表达有统计学联系,P<0.05.结论:胃癌发生与mtDNA拷贝量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 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4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程彦君;辛晓岚;濮德敏

    目的:探讨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是否绝经分为两组,未绝经组49例,绝经组10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未绝经组与绝经组相比,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比例高(分别为22.00%和9.92%),特殊病理类型较少(分别为2.04%和12.84%),组织分级低(G1分别占71.43%和43.12%),深肌层浸润少见(分别占18.37%和38.53%),5年生存率高(分别为91.11%和73.47%),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未绝经组合并肌瘤比例高,漏诊或误诊率高,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较好与临床病理特点有关;对未绝经者出现月经紊乱、经量过多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 绝经期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清激活素A和卵泡休止素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亮;张晓萌;尚涛;王雁玲

    目的:探讨激活素A和卵泡休止素在绝经期妇女卵巢上皮性肿瘤血清浓度变化和对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激活素A和卵泡休止素的浓度,其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48例,交界性肿瘤组12例,良性肿瘤组30例,40例正常健康的绝经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25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清中激活素A和卵泡休止素的浓度变化.结果:同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的对照组相比,在患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激活素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01),而卵泡休止素浓度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15).应用对照组的第90百分位数为界值,发现有72.2%的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激活素A升高,而卵泡休止素升高仅占11.2%.恶性组临床分期Ⅲ~Ⅳ期和低分化患者其血清激活素A的含量分别为1.02±0.81ng/ml和1.01±0.63mg/ml,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0.79±0.55ng/ml和高~中分化患者0.86±0.65ng/ml.但血清激活素A含量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激活素A浓度为1.01±0.57ng/ml,明显高于手术后0.59±0.32ng/ml(P<0.01).结论:在绝经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激活素A浓度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而卵泡休止素升高不明显.对于将血清激活素A作为绝经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应用于诊断和筛查,值得进一步研究.

  • 肾脏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作者:赵敏

    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onotyp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MEA)是血管周细胞发生的真性肿瘤,十分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报道如下.

  • 肢体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附61例报告)

    作者:杨荣利;郭义;徐万鹏;郭卫;李南;唐顺

    骨转移癌常发生于脊柱及骨盆,四肢也较常见,其发病率高于骨的原发恶性肿瘤,近20年来由于原发肿瘤治疗方法的改进和疗效的提高,延长了患者生存期,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四肢的骨转移癌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和病理性骨折,通常需要外科治疗.根据转移的部位,破坏程度,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可达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我们对1996年8月~2002年2月收治的肢体转移癌共61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mdm2及p53与bcl-2在大肠良性和恶性病变中表达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树梅;戴洁;左东升;范英昌

    大肠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突变复杂的过程,p53、bcl-2基因改变是大肠癌发生中常见的基因改变,mdm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癌基因,有人称之为p53的"Big brother"[1].

  • α-干扰素对BCML-TA299 小鼠乳腺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吴洁;孙慧

    钙离子(Ca2+)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它作为细胞第二信使参与细胞的几乎全部生物过程,包括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粘合和胞间通讯、细胞分裂及影响酶的活性,对细胞的生长、增殖起到了调节作用[1].α-干扰素(IFN-α)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和提後高机体免疫等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证实α-干扰素对肿瘤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2~4],而Ca2+的信使功能是通过调节钙离子浓度来实现的,因此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对研究α-干扰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 胃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继锋;邵晋晨;王道斌;秦蓉;张红

    绝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都处于失活状态,而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标本中几乎都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总表达率在85%,端粒酶可能是目前已知为广谱的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1].胃癌端粒酶研究多采用TRAP-PCR法测定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虽然敏感性较高,但需要新鲜组织及同位素标记,操作复杂、且不能进行定位观察.为此,我们选取能代表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RT)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旨在揭示胃癌组织中hTRT基因表达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寻找可靠的形态学指标.

  •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伴转移(附2例报告)

    作者:迪丽努尔;杨昕;孙振柱;玛尔哈巴;阿合买江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少见,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1~4],临床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即使是临床Ⅰ、Ⅱ期患者复发率也达82%[2].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伴有鼻咽、胸膜等转移的原发性睾丸NHL,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就本组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试图分析睾丸NHL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 DC肿瘤融合瘤苗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文刚;陈宪锐;李雅林;徐英萍;吴聪;秦庆亮

    目的:观察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和贴壁培养方法收集融合细胞,应用3H-TdR掺入法、4h51Cr释放法观察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和CTL活性,并观察瘤苗对荷瘤小鼠保护性免疫反应和免疫治疗作用.结果:DC肿瘤融合瘤苗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和抗原提呈的能力,在体外、体内诱导出更强的特异CTL细胞毒活性,使免疫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Hepa1-6肝癌细胞的再次攻击,使治疗的小鼠肿瘤的生长明显缓慢,具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进行体内免疫和治疗,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国肿瘤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