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前的阿片类药物止痛回顾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前的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现状.方法:分析242例患者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基本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原发灶的阿片止痛情况.结果:176例(72.73%)用阿片止痛,其中134例(76.14%)用美施康定,28例(15.91%)用多瑞吉,14例(7.95%)用弱阿片,无阿片过量引起的死亡.日平均吗啡口服剂量:男性(166.67mg)明显高于女性(107.66mg),年龄增大,用量逐渐减小,但无显著差异,不同原发灶的患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止痛治疗合理、安全;男性止痛所需阿片量比女性大,年龄大的患者阿片用量较小,肿瘤原发灶与阿片止痛剂量无关.
-
水通道蛋白1及4在喉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喉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取喉癌组织2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15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及AQP4在喉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主要表达于正常喉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喉粘膜腺体.大量表达于喉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肿瘤上皮细胞和癌巢中.AQP4主要表达于正常喉粘膜鳞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及固有层粘膜腺体,表达于喉癌组织的肿瘤上皮细胞、癌巢及喉粘膜腺体上.结论:AQP1及AQP4分布于喉癌组织的不同部位,协同增加肿瘤上皮和血管对水的通透性运输,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及向周围基质浸润.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Ⅱ型受体(IGF-ⅡR)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胃癌、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CAGD)组织中IGF-Ⅱ和IGF-ⅡR的表达.结果:胃癌组IGF-Ⅱ阳性表达率为76.1%(51/67),较CAGD组及CAG组明显增高(P<0.05,P<0.01),且CAGD组较CAG组有明显差异(P<0.05),IGF-Ⅱ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0.01);胃癌组IGF-ⅡR阳性表达率为59.7%(40/67),较CAG组明显升高(P<0.01),与其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但与其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及TNM分期均无密切相关.结论:IGF-Ⅱ过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是胃癌发生过程中一个较早期的分子事件,并影响其生物学行为,而IGF-ⅡR过表达对胃癌发生、分化有促进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
食管肿瘤移动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制定食管肿瘤移动度的标准,以判断食管肿瘤的外侵程度,为临床提供手术的评估方法.方法:测量食管肿瘤在吞咽时的移动度.结果:食管肿瘤不能移动的定为0度;移动0.1~0.5cm定为科度,05~1.0cm定为Ⅱ度;而移动1.0cm以上为Ⅲ度.结论:食管肿瘤移动度与肿瘤外侵程度基本成负相关.即移动度越大,外侵程度越小.移动度为0度者,无手术指征;Ⅰ度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切除后易有肿瘤残留;Ⅱ度者食管肿瘤有外侵,但有手术探查指征;Ⅲ度者均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测定食管肿瘤移动度可作为食管肿瘤可否根治性切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较其它方法更为直观、准确、经济,具有推广性.
-
宫颈鳞癌组织中PD-ECGF C-erbB-2 Cath-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D-ECGF、C-erbB-2和Cath-D三种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宫颈鳞癌组织及23例对照组中PD-ECGF、C-erbB-2和Cath-D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三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PD-ECGF在宫颈鳞癌中表达率高且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2)C-erbB-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3)Cath-D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4)C-erbB-2与Cath-D之间阳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D-ECGF、C-erbB-2及Cath-D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IFNγ对TRAIL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IFNγ(γ-干扰素)对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凋亡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IFNγ作用前后SY5Y细胞Caspase 8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FNγ、TRAIL、IFNγ+TRAIL及IFNγ+Caspase 8抑制剂+TRAIL对SY5Y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对凋亡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SY5Y细胞不表达Caspase 8,IFNγ作用48h后的SY5Y细胞Caspase 8表达明显增加;SY5Y细胞对TRAIL不敏感,经IFNγ诱导表达Caspase 8的SY5Y细胞对TRAIL敏感,且与TRAIL浓度有关,Caspase 8抑制剂可明显降低TRAIL对表达Caspase 8的SY5Y细胞的杀伤作用;透射电镜可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IFNγ可逆转SY5Y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耐受,其发生机制可能是IFNγ通过上调SY5Y细胞Caspase 8表达而实现的.
-
乳腺癌NF-κB HER2 VEGF-C与VEGFR3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HER2、NF-κB、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HER2、ER、NF-κB、VEGF-C及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45.0%(18/40)和30.0%(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NF-κB与HER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2,P=0.004).Ⅲ级乳腺癌的NF-κB表达显著增强(P=0.018).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显著增强,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57.5%(23/40),两者呈正相关(r=0.761);NF-κB和HER2与VEGF-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和0.342).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阳性率分别等于90.0%和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5%和39.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8.44±2.5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2±3.75).结论:NF-κB与HER2的表达为正相关,NF-κB和HER2蛋白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
-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
BH3结构域拟似物BH3I-2′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机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BH3结构域拟似物BH3I-2′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潜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ELISA分析、Western Blotting印渍技术检测BH3I-2′作用后白血病细胞K562、CEM的凋亡情况、线粒体△ψm、ROS变化、NF-κB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BH3I-2′能显著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引起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下降、ROS生成并同时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及抗凋亡蛋白的上调.结论:BH3结构域拟似物BH3I-2′通过消耗线粒体跨膜电位,诱导细胞氧自由基ROS生成,进而造成线粒体内膜损伤,触发线粒体通路引起细胞凋亡;并且也同时诱导了NF-κB、抗凋亡蛋白激活表达,提示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启动了细胞自身的保护机制.
-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通过人体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动物实验及电镜观察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具有VM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进行PAS和CD31重复染色,观察VM的形态结构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构建恶性黑色素瘤B16动物模型,将活性炭注入小鼠循环系统内观察VM的结构,同时使用电镜技术观察VM的超微结构.结果:PAS阳性而CD31阴性的VM在肿瘤组织中呈片状分布,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和马赛克血管共同维持肿瘤组织血液供应,动物实验和电镜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VM的存在.结论:以活性炭作为示踪剂研究B16动物移植瘤组织内VM,表明VM与机体血循环相连通,是肿瘤组织内的功能性微循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血液供应模式,VM存在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可以通过VM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
-
腔镜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术腋窝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探讨
目的:分析腔镜乳腺癌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并为其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66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手术患者腋窝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其中腔镜组32例、常规组34例,并将其结果与临床参数对比分析.结果:脱落癌细胞阳性率,腔镜组与常规组分别为37.5%、29.6%(P>0.05);经过局部热低渗化疗后,其阳性率下降为6.3%(腔镜组)、2.9%(常规组)(P>0.05).在淋巴结转移>3枚的患者中,腔镜组脱落癌细胞阳性率(56.2%)明显高于≤3枚组(18.7%)(P<0.05).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微创、美观、安全性大;但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增多,脱落癌细胞检出率亦增加,腋窝创面采用杀灭脱落癌细胞的措施是必要的.
-
45例残胃癌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5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残胃癌位于吻合口28例,贲门9例,其它部位8例;组织学类型:未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36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1例.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8%、47.2%;非根治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和0.未切除的10例患者,均于2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各期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0%、Ⅱ期75.0%、Ⅲ期17.8%、Ⅳ期0.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癌的预后与病理分期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
-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42例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无法行根治手术患者42例,术中植入125Ⅰ粒子及姑息性手术.结果: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v评分显著提高(P<0.05),无明显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3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6.7%、33.3%.其中Ⅱ期6个月、12个月生存率为90.0%、55.5%,Ⅲ期6、12个月生存率为68.2%、13.6%(P<0.05).结论:125Ⅰ组织间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方法简单、安全,能较好改善疾病相关症状,近期疗效确切,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
易瑞沙(Iress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随着肿瘤基础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治疗领域,它是根据肿瘤组织有别于正常组织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特异的作用于和肿瘤组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受体,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系统从而达到阻断其增殖、转移、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凋亡.Iressa即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来达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目的,也是第一个被国内外正式批准用于治疗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本文将对此药的临床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
PET-CT引导放射治疗复发胸腺类癌异位ACTH综合征1例
男,56岁.因肥胖、双下肢水肿、夜尿增多半年,心悸1个月于1998年7月入院.患者呈向心性肥胖,双下肢胫前、足踝指压性水肿.血压偏高,波动于18~23/10~14kPa,生化检查提示持续性低血钾(2.0~3.0mmol/L),口服氯化钾不能纠正.皮质醇节律试验提示皮质醇普遍高于正常,节律消失,血、尿醛固醇水平均减低.
-
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利用端粒酶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达到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目的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1].以往人们对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术标本和经支气管镜刷落细胞或肺泡灌洗液上.虽然这些检查手段对肺癌的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是肯定的,但具有创伤性和诊断的滞后性,而常规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阳性率又明显较低.本文采用诱导痰技术获取痰标本并检测其端粒酶活性,以了解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
以捷佰舒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铂类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较好,但是顺铂的肾毒性和消化道毒性限制了其应用.捷佰舒作为新一代铂类抗癌药,对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并显著降低了肾毒性和消化道毒性[1],同时对顺铂或卡铂耐药患者,捷佰舒仍有一定疗效[1~3].我科自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捷佰舒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