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8
  • 曾用名: 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肿瘤临床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郝希山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关系研究

    作者:张红丹;崔燕海;李伟雄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有无淋巴管侵犯分为两组(LVI(+)组89例,LVI(-)组67例),比较不同N分期、T分期、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情况下,淋巴管侵犯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比较LVI(+)组与LVI(-)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别(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个数的情况(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VI(-)组与LVI(+)组,LN(+)发生率分别为61.2%和95.5%,LV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者与LN(+)者,LVI(+)发生率分别为13.3%和67.5%,LN(+)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T1期均为LVI(-);T2及T3期LV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4期LVI(+)者显著高于LVI(-)者.3)分化好组与分化差组的LV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化差组中低分化腺癌LVI(+)明显高于LVI(-).4)LVI(+)组平均肿瘤大小和平均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别为(6.09+3.40)cm和(9.75+7.82)枚,LVI(-)组分别为(4.34+2.07)cm和(2.63+2.00)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管侵犯发生与N分期、T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多种病理学因素显著相关.

  • 空肠双管造口治疗胸腔吻合口瘘15例

    作者:卢昌超;林辉;温昭科

    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5%,且治疗困难,病死率高[1].我院1998年4月~2007年7月先后为15例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严重食管胸腔瘘患者行空肠上段造口放置双管术,分别为由空肠向胃上行的持续引流胃液管和空肠下行的营养造口管,同时行胸腔引流,该方法为三管疗法(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空肠营养管)的改良,15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 320例胃癌根治术后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潘源;薛强;梁寒;张汝鹏;崔青皓;刘宁

    目的:胃癌根治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的根治度并不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唯一因素.本文旨在探求胃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5年320例胃癌根治性切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D1式98例(30.6%),D2式205例(64.1%),D3式13例(4.1%),D4式4例(1.3%).155例患者行围手术期腹腔活性碳加丝裂霉素化疗.除术后病理证实为Ⅰ期和不能耐受化疗者,所有病例均行术后常规化疗(草酸铂加替加氟加四氢叶酸).以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Log-rank检验用于评估组间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14例,复发和转移25例;行腹腔化疗患者中有6例出现复发及转移.生存率曲线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0.001)、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范围(P<0.001)、联合脏器切除(P<0.001)以及腹腔化疗(P<0.05)与术后远期生存有关.而性别、年龄、症状出现时间、手术根治度和病理类型则与胃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无关.结论:手术方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范围、联合脏器切除和腹腔化疗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强调早诊早治,施行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预后
  • 奥施康定用于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广华;李锦成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4.21±12.26)岁.无重要并发症及肝肾损害,无药物滥用史.疼痛类型:主要为骨痛,其次为胸痛、腹痛、神经疼痛、髋骶部疼痛等.奥施康定剂型为10mg,由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时给药,且均为首次服用奥施康定.奥施康定必须整片吞服,不得掰开、咀嚼或研磨.初始剂量10mg·12h-1,服用24小时如疼痛分级下降不到1级,则第二天加量至20mg·12-1.服用24小时如疼痛分级仍下降不到1级,第三天加量至30mg·12h-1,以此类推,多至60mg·12h-1.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结果:50例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患者使用的奥施康定小剂量10mg·12h-1,大剂量60mg·12h-1.治疗效果:完全缓解19例(38.0%).部分缓解29例(58.0%),轻度缓解2例(4.0%).其中中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100.0%(7/7).重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95.3%(41/43),全部患者总的显效率为96.0%(48/50).不良反应有:便秘9例,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厌食2例,嗜睡2例,头晕1例.结论:奥施康定治疗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 卵巢上皮性癌和血小板计数增高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致怡;张虹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与血小板(PLT)计数增高的相关性以及PLT计数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1月至2007年7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和50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取患者术前、术后晨起空腹静脉血化验PLT和CA125,与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PLT计数234.55±71.51(×109/L),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PLT计数308.12±111.95(×109/L),对照组PLT计数206.28±52.62(×109/L),三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计数增高患者手术残留癌灶≥2cm发生率高(P<0.05),手术后PLT计数下降(P<0.05).早期卵巢上皮性癌不同病理类型与血PLT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卵巢上皮性癌不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CA125、腹水量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PLT计数无相关性.结论:卵巢上皮性癌PUT计数增高,手术后PLT降低;PLT增高患者手术困难、预后差,PLT计数与CA125升高无关,PLT计数增高可作为CA125之外的肿瘤标志物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和推测预后.

  • 晚期宫颈癌单纯放疗配合动脉栓塞化疗的探讨

    作者:赵月霞;韩东亮;刘峰

    晚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但由于晚期宫颈癌盆腔内转移,宫旁侵犯严重,单纯放疗疗效不甚理想,有近一半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和盆内转移,我们从1998年5月至2001年12月采用放疗配合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改善盆腔控制率,从而提高治愈率.

  • 体质指数与贲门腺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贲门癌关系分析

    作者:陈志峰;侯俊;贺宇彤;宋国慧;靳国良;郭翠兰;白文龙;温登瑰;王士杰

    目的:探讨北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早期贲门腺癌和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2004年3月和2006年7月,选择磁县两个乡25个自然村40~65岁为内镜筛查队列样本,应筛查5331例,实际内镜筛查4078例.筛查率76.5%,其中男性2012例,女性2066例,性别比0.97,中位年龄47.0岁.以WH02000年消化道肿瘤病理诊断标准,贲门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划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粘膜内癌.本队列共检出贲门LIN 55例、HIN 31例和早期浸润腺癌17例.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18.5体重过低、18.5~23.9正常、24.0~27.9超重、≥28.0肥胖共计4个切点,与病理诊断正常人群、贲门腺上皮内瘤变(LIN、HIN)和早期浸润癌,建立RxC列联袁,分析BMI与责门腺上皮内瘤变和贲门腺癌关联性.结果:男性在BMI正常切点,病理诊断正常、LIN、HIN和浸润癌分别占62.3%、64.1%、81.0%和83.0%;在BMI>24.0以上分别占34.5%、33.3%、19.0%和16.7%,X2=6.675,P>0.05;女性分别为51.7%、56.3%、70.0%和40.0%;45.4%、43.8%、30.0%和60.0%,X2=5.387,P>0.05.结论:中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贲门LIN、HIN及早期浸润癌在BMI不同切点的变化无关联性.BMI可能不是贲门癌主要危险因素.

  • 肝管汇合变异在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价值

    作者:徐志远;郭剑民;周立新;张则伟

    目的:评价肝管汇合变异在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本院就诊的肝门胆管癌(或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检查,发现存在左、右肝管汇合方式变异患者24例,其中16例评价有潜在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行手术探查,对该1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前MRCP检查发现的肝管汇合变异均经手术证实,MRCP诊断肝管汇合方式变异的准确性为100%;16例患者中右后叶支直接汇入左肝管7例(43.8%),呈"三又戟"状5例(31.3%),右后叶支直接汇入肝总管2例(12.5%),右前叶支直接汇入左肝管2例(12.5%);手术切除9例(56.3%),其中R0切除5例(31.3%),R1切除3例(18.8%),R2切除1例(6.3%);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1例患者死于术后胆漏.结论: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肝管汇合变异较常见,术前MRCP检查能较准确的发现这种变异;有些肝管汇合变异是对手术有利的,通过合理的手术入路,利用这些变异,能提高部分患者、尤其是Ⅲ和Ⅳ型等高位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并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胆肠吻合方式及避免术中胆道误损伤,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 放射外科的发展(从头架到影像引导)

    作者:王晓光;刘群;王平

    放射外科自Leksell发明伽玛刀以来,应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治疗了数百万患者,使之避免了直接手术的痛苦.早期的放射外科是以框架为基础的,主要用于颅内病变的治疗,获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基于直线加速器的放射外科,放射外科进入了无框架的时代,减轻了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并且使颅外放射外科成为可能,但因为缺乏框架,其精确性受到影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进入90年代,随着影像技术及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了影像引导、多叶光栅、动态准直器、图像融合、扫描射线技术、逆向治疗计划系统等新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精度更高,适形性更好,治疗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好.1994年放射外科手术平台射波刀初次用于临床.紧凑轻量的直线加速器安装在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6关节机械臂上,可以从不同方位沿不同轨道围绕患者自由运动.始终对准靶区.并且在治疗中可以利用X光照相机和同步呼吸追踪系统连续监测病灶的活动,并相应的调整加速器的位置来确保治疗的精确性.2001年获得了FDA批准,现已广泛地在世界各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极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放射外科的发展历程作一综述,同时着重介绍射波刀的治疗原理和临床应用.

  • 肾细胞癌靶向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王绍其;王绍祥;王娟

    肾细胞癌被认为是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对肾细胞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晚期肾细胞的治疗中出现了一系列成功范例.在过去20年,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晚期肾细胞癌治疗标准.近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同时由于对肾细胞癌进一步了解,肾细胞癌的治疗已开始转向抗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相关通路研究,大量的临床研究试验,证明了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其中Sorafenib(索拉非尼)和Stmitinib(舒尼替尼)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本文将围绕VEGF在肾细胞癌的重要性和Bevacizumab(贝伐单抗)、Sunitinib和Sorafenib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研究进展等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 内皮祖细胞作为干扰素基因载体靶向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鈜;刘广贤;徐建明;宋三泰

    目的: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成内皮祖细胞(EPCs),作为携带人伽玛干扰素(hγIFN)基因的载体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和培养人MSCs,在体外经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20ng/ml)诱导2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检测腺病毒载体(Ad5-EGFP)对EPCs的感染效率.AdS-hγIFN转染EPCs(EPcs-hγIFN),ELISA法检测EPCs-hγIFN培养上清液中hγIFN浓度.体外EPCs-hγIFN与Lovo结肠癌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给荷瘤裸鼠静脉注射EPCs-EGFP,观察EPCs的体内分布特点.给荷瘤裸鼠静脉注射EPCs-hγIFN,观察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存活期的影响.结果:MSCs用VEGF165诱导2周后,分化成CD133、KDR和CD34阳性的EPCs.AdS-EGFP在感染复数(MOI)为150pfu/EPC时,EGFP阳性的EPCs可达95%以上.EPCs-hγIFN培养液中测得hγIFN,浓度达1400pg/ml以上,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浓度保持稳定.EPCs-hγIFN与Lovo细胞按照1:5的浓度混合培养4天,对Lovo细胞的抑制率为30.48%±3.78%(P<0.05).通过静脉注射的EPCs-EGFP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而非其他器官组织.尾静脉注射EPCs-hγIFN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重量:EPCs-hγIFN组0.48±0.78g,空白对照组2.47±2.58g,P<0.05),而皮下注射hγyIFN和静脉注射EPCs-EGFY对肿瘤无抑制作用.尾静脉注射EPCs-hγIFN延长荷瘤裸鼠的存活时间(中位存活时间:EPCs-hγIFN组为35天,空白对照组为32夭,P<0.05).结论:EPCs可以靶向性的分布到肿瘤局部,可以作为免疫性基因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DNA复基因XRCC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刘德媛;徐晔;李文林;欧阳涛;李金锋;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林本耀;解云涛

    目的:研究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潜在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XRCC1基因Arg194Trp、Arg399Gln多态性分析,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雌激素受体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该多态位点与乳腺癌患者的孕激素受体(PR)状态和C-erbB2蛋白表达显著相关.携带194纯合突变型的患者PR阴性率(81.0%)显著高于携带194野生型和杂合型患者(55.4%),(P=0.034);携带399纯含突变型的患者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1.1%)显著高于携带399野生型和杂合型的患者(29.3%),(P=0.006).结论:PR阴性和(或)C-erbB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常提示预后不良.XRCC1基因多态性与PR阴性或C-erbB2高表达显著相关,提示携带XRCC1纯合突变(194或399)乳腺癌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 结直肠癌VEGF和MMP-9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卫东;姚庆娟;刘刚;刘天舒;朱理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以明确其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肿瘤及切端结肠组织中VEGF、MMP-9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17/30)、73.33%(22/30).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无论是在mRNA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组织VEGF与MMP-9两基因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VEGF和MMP-9在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者肿瘤易于侵袭、转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进程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胃体腺癌合并胃间质瘤1例

    作者:陈亮

    患者,男,67岁.于两年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发作,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自服胃药缓解.2008年1月2日人院一周前无诱因出现黑便,呈柏油状,2次/日,量中等.

    关键词: 腺癌 胃间质瘤
  • 骨原发性脂肪肉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于慧玲;杨绍英;张连郁

    骨内脂肪肉瘤(Liposarcoma of bone)是原发于骨髓内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度很高的骨肿瘤.自1931年stewort首先报告3例以来,国外迄今报道50余例,其发病率占原发肿瘤的0.04%,国内对此也有少量报道[1,2],发病率0.31%.

    关键词: 脂肪肉瘤 原发性
  • 腹壁外韧带样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卢绪菁;王建华;邓平刚

    韧带样瘤又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复发性纤维瘤.本病起源于肌腱膜,具有进行性局部浸润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的特点.按其发生部位不同,分成腹壁和腹壁外两类.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争进;殷平;洪东旭;陈春成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形态上表现为单一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易与多种肿瘤混淆,为提高认识避免误诊,对我院收治的1例肝EAML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相关文献.

中国肿瘤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