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18
  • 曾用名: 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肿瘤临床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郝希山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GDP 与CHOP 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明智;邢朋涛;李玲

    目的:探讨GD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PTCL-U患者29例.14例患者应用GDP方案,15例应用CHOP方案.采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接受GDP方案化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总有效率(RR)为78.57%,而CHOP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79个月,总生存期(OS)为17.36个月;CHOP组PFS为4.2个月,OS为1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其中GDP方案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57.14%,CHOP方案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33.33%.结论:GD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优于传统CHOP方案,虽然血液学毒性稍重,仍值得临床推广,并有望成为PTCL治疗的一线方案.

  • 吡柔比星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研究

    作者:冯佳;柳金;庞丽萍;温娟娟;钟凤鸾;张倩;孟庆祥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APL患者72例,完全缓解58例,分为TA组(吡柔比星+阿糖胞苷)26例和DA组(柔红霉素+阿糖胞苷)32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中复发5例,其中TA组1例,DA组4例,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TA组比DA组2年复发率更低(5.0% vs.13.0%),3年无病生存率更高(93.3% vs.76.5%).两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似.但心脏毒性方面,TA组仅9.2%(11例)出现轻微短暂心电图T波改变,无1例出现ST-T改变、心律失常或心肌酶升高.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DA组.结论:TA与DA方案巩固治疗APL疗效相似,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吡柔比星心脏毒性更低.TA方案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巩固治疗化疗方案之一.

  • 磁共振全身成像在初诊鼻咽癌远处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友平;陈韵彬;潘建基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成像对鼻咽癌初诊患者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对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91 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在治疗前一周内行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 Bo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B-MRI)、X线胸片、肝脏超声和99mTc-MDP核素骨扫描,记录每例患者检出的骨、肺、肝转移灶数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几种影像方法各自检出的骨、肺、肝转移灶数目行McNemar's检验,比较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本组研究共检出骨转移者24例,共发现骨转移灶95个,其中WB-MRI和骨扫描分别检出71个和36个,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WB-MRI诊断出肺转移6例,而X线胸片诊断出3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WB-MRI诊断出肝转移6例,而肝脏超声诊断处4例,两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WB-MRI和超声分别检出肝血管瘤12例和24例(P<0.01),以及肝囊肿34例和16例(P<0.005).结论:WB-MRI在检测鼻咽癌全身远处转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其M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 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LunX 基因定量检测鉴定肺癌淋巴结转移

    作者:余小琴;方勇;王同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合LunX mRNA定量检测在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鳞癌22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4例,低分化癌不能明确类型3例;同期20例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利用细针吸取细胞学穿刺取材,结合细胞学和应用逆转录PCR定量检测穿刺样本LunX mRNA表达水平,确定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肺癌组穿刺标本中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84.8%,对照组穿刺标本的阳性率仅为5%,两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7.16,P<0.01),并且肺癌转移组与对照组相比较,LunX mRNA平均拷贝数具有显著性差异(Z=-5.807,P<0.01).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转移性鳞癌86.4%(19/22)、腺癌70.6%(12/17)、小细胞癌75.0%(3/4)、低分化癌66.7%(2/3),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82),且各组间LunX mRNA平均拷贝数亦无显著性差异(F=0.377,P=0.77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LunX mRNA定量检测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微创、快速、准确的手段,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11例

    作者:廖智超;邢汝维;赵军;韩秀鑫;杨吉龙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1例对一线化疗药物耐药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剂量为900 mg/m2,第1和第8天)联合多西他赛(剂量为100 mg/m2,第8天)每3周重复给药.如患者曾经接受放疗,吉西他滨剂量减为675 mg/m2,多西他赛剂量减为75 mg/m2.结果:接受化疗的患者总有效率(CR+PR+SD)为54.5%.中位随访时间为19(1~3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5.4个月(95%CI:8.012~21.598)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4个月(95%CI:7.342~8.768).12个月和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是81.8%和27.3%.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软组织肉瘤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是黏膜炎,对症处理明显好转.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二线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结论为该方案的大样本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的不良事件观察

    作者:李燕;李洁;张晓东;张小田;陆明;沈琳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Bev)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良事件,以便合理、安全的使用贝伐珠单抗,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胃肠肿瘤77例,收集整理患者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开始直至停止治疗后8周或死亡期间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在胃肠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结果:患者均为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和结直肠癌,其中结直肠癌65例,胃癌12例,均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男性36例,女性41例,中位年龄49岁.77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6%(69/77),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AE)及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SAE)发生率为26.0%(20/77).分层分析不同情况下3/4级AE和SAE发生率,高龄组(≥65岁)为44.4%(4/9),低龄组(<65岁)为23.5%(16/68);男性为25%(9/36),女性为26.8%(11/41);一线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患者组为30.6%(11/36),二线及以上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22.0%(9/41),均无统计学差异.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方案,其AE均以以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恶性、呕吐)为主,发生率50%~60%.贝伐珠单抗联合单药化疗AE发生率5%~8%.高血压、蛋白尿、出血及伤口愈合不良均为偶发、轻度.SAE 1例.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恶性肿瘤AE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性别、年龄以及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时机(一线或二线及以上使用)等,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患者耐受性良好.

  • 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 的典型病例分析

    作者:孙婧华;张阳;赵金波;刘芳;戴朝霞;蒋葵;冯仲珉;孙秀华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中位居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肺癌人群的85%左右,其中70%~8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肿瘤内科为主,包括姑息化疗、生物靶向治疗、镇痛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方案,但各化疗方案的总生存期并无显著性差异,且不良反应较大.随着IPASS[1]、OPTIMAL[2]、ICOGEN[3]等一系列研究结果的报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越来越受到肿瘤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报告了23例埃克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初步疗效,以供同道分享.

  • 唑来膦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俊彦;Zhehai WANG

    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恶性实体瘤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进一步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焦磷酸合酶的活性,使异戊烯焦磷酸大量蓄积,同时异戊烯焦磷酸与细胞内一磷酸腺苷结合形成三磷酸腺苷分解类似物蓄积于细胞中,从而改变细胞周期蛋白和凋亡蛋白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具有一定的直接和/或间接抗肿瘤作用.有关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等前期临床试验提示唑来膦酸与细胞毒药物、内分泌药物及靶向药物联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在抗肿瘤药物之后序贯应用效果更好.一些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 Gli 转录因子与肿瘤

    作者:盛晓琳;洪璇

    Hedgehog(HH)信号通路参与胚胎发育、成人组织再生及修复,且在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li是HH通路直接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因子,是该通路不同水平激活的后共同通道,在致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Gli受多通路多因素调节,故抑制Gli靶向性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对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Gli转录活性的调控及致瘤作用、Gli转录因子的靶向治疗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缓激肽诱发胶质瘤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血瘤屏障的影响

    作者:秦丽娟;薛一雪;张田;谷艳婷;张文丽;孙娜;王建军;贾永森;郭静

    目的: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诱发胶质瘤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血瘤屏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缓激肽和生理盐水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后,放射免疫法检测0、5、10、15、30和60 min时培养液内TNF-α的浓度.用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和C6细胞共培养构建血瘤屏障模型.将缓激肽处理C6细胞不同时间点的条件培养液(C6CM)作用于屏障模型后,动态观察屏障的通透性及跨内皮阻抗(TER)的改变,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RT-PCR法检测屏障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结果:缓激肽作用于C6细胞后,培养液内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神经胶质细胞无明显变化.C6CM作用于血瘤屏障模型后,血瘤屏障通透性增加,跨内皮阻抗减小,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和核因子-κB的转录水平降低,直至30 min后NF-κB转录水平逐渐增强.结论:缓激肽诱发了胶质瘤细胞释放TNF-α,释放的TNF-α可通过NF-κB影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而影响血瘤屏障通透性.

  • 抑制ERK 和Akt 激酶对曲古柳菌素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莉;郝权;包乐纹;付欣

    目的:探讨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和蛋白激酶B(Akt)对曲古柳菌素(TSA)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OVCAR-3卵巢癌细胞株,分为对照、TSA、TSA+PD98059和TSA+Y294002 四组,其中TSA组为TSA 2.5 μM 处理24 h,TSA+PD98059组和TSA+Y294002组采用5 μM PD98059或Y294002预处理1 h后,2.5 μMTSA处理24 h.MTT法分析各组细胞生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及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结果:MT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SA处理后显著降低OVCAR-3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TSA单独处理比较,采用5 μM PD98059或Y294002预处理可以进一步降低OVCAR-3细胞的存活率(P<0.05).Western bot分析结果显示T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OVCAR-3细胞中P53及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增加OVCAR-3细胞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对比TSA单独处理,TSA和Y294002联合应用可以增加OVCAR-3细胞中P53及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提高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P<0.05),而TSA和PD98059联合应用无这种效果.结论:TSA可以诱导卵巢癌OVCAR-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及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9、Caspase-8、Caspase-3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抑制Akt可以通过以上机制进一步促进TSA诱导的细胞凋亡.

  • 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VAP33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肉瘤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文晶;杨振丽;顾蓓;冯海凉;张敏;刘艳艳;李占稳;刘玉琴

    目的:探讨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VAP33)过表达对小鼠树突状肉瘤细胞DG6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获得VAP33 cDNA,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VAP33-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pWPXL-VAP33),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与辅助质粒(PsPAX2、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重组慢病毒.取病毒上清感染内源性低表达VAP33的DG6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挑选、Western-blot鉴定获得VAP33稳定过表达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DG6-VAP3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和集落形成检测肿瘤细胞体外侵袭、成瘤能力.同时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连续6周观察VAP33过表达对活体内肿瘤细胞生长、成瘤、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WPXL-VAP33构建成功,包装滴度达6×107IU/mL,感染DG6细胞后筛选到VAP33稳定过表达细胞株(DG6-VAP33).与DG6细胞相比,DG6-VAP33细胞体外增殖减慢,每孔集落数分别为(52±8)个和(36±5)个(P<0.05);Transwell方法观察到,DG6-VAP3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穿膜细胞数(14±11)个少于DG6(36±17)个(P<0.01).通过6周的连续观察,DG6-VAP33组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DG6组,成瘤率50%(5/10)、肺转移率(0)也明显降低(DG6组成瘤率100%、肺转移率80%).结论:VAP33过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成瘤及侵袭转移能力.

  • IFT20蛋白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姜容;刘贵勇;陈鹏;汪长东

    目的:探讨IFT20(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蛋白在人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小肠癌、前列腺癌、骨癌、胃癌和乳腺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分布情况,为人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FT20蛋白在人的八种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IFT20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大量表达,在卵巢癌癌旁组织低量表达.IFT20蛋白在小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组织中中量表达,在小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癌旁组织中低量表达.IFT20蛋白在胰腺癌,骨癌,肺癌癌组织中低量表达,在胰腺癌、骨癌、肺癌癌旁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FT20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表达.结论:实验结果证实,IFT20蛋白可能经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调节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小肠癌、骨癌、胃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IFT20可能是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小肠癌、骨癌、胃癌和乳腺癌肿瘤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 BCL-6P-gp 在初诊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IPI 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为民;朱秋晨;魏天南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活检淋巴组织BCL-6、P-gp的表达,探讨初诊DLBCL患者上述指标表达的临床意义以及与IPI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首次确诊DLBCL且接受化疗(CHOP或R-CHOP方案)≥2个疗程患者标本34例(其中27例完成6个疗程化疗),检测BCL-6、P-gp的表达.入选病例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分别与所检测指标的表达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患者2、6个疗程化疗疗效分别与IPI评分、BLL-6、P-gp表达进行分析.结果:BCL-6、P-gp高表达与IPI评分密切相关,其中BCL-6高表达与IPI评分呈负相关,P-gp阳性表达与IPI评分呈正相关;2个疗程化疗疗效与IPI评分无相关性,与BCL-6高表达呈负相关,与P-gp呈正相关;6个疗程化疗疗效与BCL-6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P-gp呈正相关.结论:在初诊DLBCL患者中,BCL-6高表达与良好预后相关,P-gp高表达则提示预后不良.

  • 219例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作者:管冰心;潘毅;房爱菊;梁艳;霍颖颖;孙保存;王华庆;付凯;孟斌

    目的:探讨国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技术对219例DLBCL的免疫表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进行检测,根据Hans法进行分型;并收集国内7家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结果:219例DLBCL中,非GCB型(165例,75.3%)显著高于GCB型(54例,24.7%)(P<0.001).BCL-2基因异常共49例(25.8%),其中t(14;18)5例(2.6%)均为GCB型;BCL-2基因扩增44例(23.2%),GCB型4例(8.5%),非GCB型40例(28.0%),有显著性差异(P=0.013).BCL-6基因重排共42例(22.1%),GCB型7例(14.9%),非GCB型35例(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BCL-2基因扩增和BCL-6基因重排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3).8组综合分析:1 259例中非GCB型(879例,69.8%)明显高于GCB型(380例,30.2%)(P<0.001);免疫表型中CD10和MUM1阳性率组间差异较小(P=0.047和P=0.048),而BCL-6及BCL-2阳性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我国DLBCL患者在主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面具有独特性,对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Th17和FOXP3+T 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陈广侠;姜葵;周璐;徐东波;王邦茂

    目的:探讨Th17和FOXP3+T(Treg)阳性细胞在慢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慢性胃炎、17例淋巴细胞性胃炎和18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Th17及FOXP3+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Th17在慢性胃炎组、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和胃MALT淋巴瘤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2±2.4)、(15.1±5.3)和(16.8±5.4)个/每高倍镜视野,胃MALT淋巴瘤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MALT淋巴瘤与淋巴细胞性胃炎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T在慢性胃炎组、淋巴细胞性胃炎组和胃MALT淋巴瘤组的细胞数分别为(5.1±2.7)、(22.4±4.0)和(30.8±7.2)个/每高倍镜视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T和Th17细胞数量改变在胃MALT淋巴瘤组呈正相关(r=0.308,P<0.05).结论:FOXP3+T和Th17细胞数量在淋巴细胞性胃炎和胃MALT淋巴瘤组织中增多,可能在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中国肿瘤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