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50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大部分位于腰骶部。5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1例,近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9例,囊肿造瘘1例。病检表皮样囊肿10例、皮样囊肿8例、成熟畸胎瘤13例、脂肪瘤9例(血管脂肪瘤2例)、肠源性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3例、胶质室管膜囊肿1例、错构瘤1例、未获得病理诊断1例。手术并发症包括脑(脊)膜炎1例,切口感染1例。其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3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肿瘤显露及切除满意,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
免疫相关细胞水平在乳腺癌中的预测及预后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使其死亡率较前明显降低。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或将成为除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外的新的治疗手段。乳腺癌的相关免疫指标对乳腺癌化疗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结果将为乳腺癌个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乳腺癌的相关免疫细胞水平的预测及预后价值进行综述。
-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
近十年来,由于多个抗HER-2药物成功研发上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成为证据级别高、治疗方案成熟的晚期乳腺癌生物学亚型,抑制HER-2通路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及一线治疗进展后的基础治疗。《中国肿瘤临床》2016年第10期“专家共识”栏目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张频教授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治疗指南/共识,介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关键临床研究、指南推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 -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发病率很低,既往较少受到关注。但是随着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手段的提高,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出现脑转移的几率逐渐增加。目前国内外报道大多来自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描述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转移机制和治疗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索。结直肠癌脑转移好发于左半结肠,多发生在病程晚期,多数合并肺转移。血行转移是主要的转移途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对高危患者进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筛查。这部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治疗方式的选择通常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状态、脑转移瘤的数量和部位、颅外转移情况、预期生存时间等,而针对特定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本文将从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转移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分别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非泛素化蛋白降解体系靶向敲减KRAS癌蛋白的初步研究
目的:尝试构建能与KRAS癌蛋白相互作用的“RBD+ODC”融合蛋白,经由“鸟苷酸脱羧酶/抗酶”系统(onithine decarboxyl?ase/antizyme,ODC/AZ)在蛋白水平直接实现对KRAS癌蛋白的降解。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Z、ODC、“RBD+ODC”、突变体“RBD+ODC”、突变体KRAS等真核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人HEK293T和胰腺癌细胞PANC-1,应用Western blot法在蛋白水平直接检测外源性和内源性KRAS表达水平的改变,应用Co-IP法检测到“RBD+ODC”能够与KRAS癌蛋白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AZ、ODC、“RBD+ODC”、突变体“RBD+ODC”、突变体KRAS等多个真核表达质粒,相较于对照组,“RBD+ODC”能够在蛋白水平直接实现对外源性和内源性KRAS癌蛋白的“敲减”,并且能够与KRAS有效结合。结论:靶向敲减KRAS癌蛋白的非泛素化蛋白降解体系的构建,为下一步功能试验奠定了基础。
-
Nrf2在EGCG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是否影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凋亡。方法:应用MTT方法在ECA-109的Nrf2干扰细胞(si-RNA)与阴性对照细胞(si-NC)和空白对照细胞(control)中计算EGCG的半数致死量(IC50)。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EGCG对3组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分析EGCG对3组细胞Nrf2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食管癌ECA-109细胞中,EGCG能够诱导Nrf2的表达,而Nrf2的缺失明显降低了EGCG的IC50、增加了凋亡率、上调了其对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影响。结论:EGCG对Nrf2的诱导减弱了其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手术治疗气管巨大腺样囊性癌1例
患者男,39岁,因“刺激性干咳9个月余,活动后气紧2个月余”入院。查体: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稍弱,可闻及哮鸣音。CT:气管中段右侧壁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大小约1.9 cm×1.8 cm×1.9 cm,病变紧贴气管壁,表面凹凸不平,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气管周围结构清晰,考虑气管肿瘤(图1)。内镜:气管距声门下约5.0 cm处可见一大小约1.8 cm×1.5 cm肿物,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血管丰富,气管重度狭窄,外径2.8 mm的纤支镜能通过,气管下段管腔通畅,腔内无肿物,软骨环清晰(图2)。肺功能:以限制性为主的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通气储备功能中度下降,肺功能重度受损。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完善检查,患者气管肿物巨大,表面血管丰富,充分术前准备,于手术室局麻下建立股静脉-颈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行纤支镜活检,快速冰冻病理提示恶性肿瘤,全麻喉罩下经右胸行气管肿瘤切除及气管重建术。术中切除气管约4cm,剖见直径约2.0 cm菜花状新生物,表面凹凸不平,基底较宽,约占据管腔1/2环周。病检:表面气管黏膜上皮未见异型增生,上皮下核异型细胞呈小巢状、腺样排列,考虑腺样囊性癌,肿瘤大直径2.5 cm,切缘无癌累及。第1、2、4组淋巴结无癌转移。术后ICU治疗20 h后撤离ECMO,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治疗5天后出院。目前随访患者术后恢复好。
-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进展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13%。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具有早期转移倾向及对一线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敏感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胸部及脑部放疗和化疗。以铂类联合依托泊苷为标准一线化疗,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中国肿瘤临床》2016年第10期来“专家共识”栏目中,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的张力教授结合近年临床工作,对SCLC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
恶性肿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感染、风湿免疫和恶性肿瘤等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高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恶性肿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MAHS)起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之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尚未达成共识。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2015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对MAHS的认识达成专家共识。本文将结合近些年MAHS的研究进展和2015年MAHS专家共识做一综述。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再认识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深入,该治疗手段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提高具有较大肿瘤体积患者的保乳率,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中国肿瘤临床》2016年第15期“特约综述”栏目中,特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黄焰教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对新辅助化疗的再认识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食管癌发病水平及变化趋势
食管癌在世界癌症发病中占第8位,位居全球癌症死因的第6位。食管癌预后较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严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新发病例多的国家。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从上世纪70代开始许多西方国家的食管鳞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反食管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增加,成为增长速度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人群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状上皮细胞癌为主,该组织学类型占我国食管癌发病的90%以上。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呈明显的地区差异,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的发病水平、地理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发病危险因素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阐述食管癌发病水平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食道癌预防和控制策略制定、实施与效果评估提供基础信息。
-
恶性肿瘤的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
光学分子影像是利用生物体自发荧光和荧光素酶的探针对分子和分子作用途径监测的一种无创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即时性、高敏感性、成像价格低的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常用的光学分子影像研究的荧光探针主要有内源性的荧光素酶、外源性的绿色荧光蛋白及近红外荧光染料等。外科手术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如何在手术中实时动态检测前哨淋巴结、确定肿瘤浸润和转移范围、判定肿瘤切缘是否安全及保护神经等功能是肿瘤外科医生面临的临床挑战。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正在逐步应用到以上领域,期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终可以使恶性肿瘤被精准切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光学分子影像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导航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