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중국종류림상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1.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8179
- 国内刊号: 12-109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低磷血症对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对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56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磷组(血磷水平<0.8 mmol/L)、血磷正常组(血磷水平为0.8~1.5 mmol/L)和高磷组(血磷水平>1.5 mmol/L),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血磷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56例CRPC患者中低磷组13例(23.2%)、血磷正常组39例(69.6%)、高磷组4例(7.2%),三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27和24个月,低磷组与血磷正常组以及高磷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临床分期(χ2=3.940,P=0.047)、远处转移(χ2=5.369,P=0.020)及低磷血症(χ2=6.695,P=0.010)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低磷血症、高钙血症及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其HR分别为5.448、5.868及3.708,95%CI分别为1.532~19.379、1.897~18.147及1.300~10.578.结论:诊断为CRPC时血磷水平低的患者预后差,低磷血症、高钙血症和远处转移是CRPC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在肿瘤中的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istone deacetylase 9,HDAC9)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Ⅱa亚型,在体内通过催化组蛋白3(H3)、组蛋白4(H4)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改变染色体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HDAC9表达异常与肿瘤关系密切,但不同肿瘤中HDAC9的表达和功能不同,终造成促癌或抑癌的相反结果,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利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的表观遗传治疗已成为热点,研制特异性HDACIs并与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相结合已成为未来的方向,但靶向针对HDAC9的治疗研究非常有限.本文就HDAC9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两者联合治疗能否产生更佳的治疗效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总结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PD-L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抑制剂等不同免疫治疗方案分别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阐述联合治疗方案疗效增加可能的机制,同时对晚期NSCLC未来的治疗模式做出了展望.
-
老年食管癌的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加剧,老年食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往往有较多的合并症,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和治疗强度,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重要手段.本文以老年食管癌治疗为中心,从手术、放射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其他治疗手段的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肠道菌群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微生态及其代谢模式的改变可通过破坏正常组织细胞DNA、激活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产生促肿瘤代谢物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多因素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者们尝试利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和预防肿瘤.目前,以益生菌和排泄物移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及调节免疫系统来抗肿瘤.微生态制剂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目前肠道菌群微生态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深入探讨.本文就肠道菌群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探索新的方法.
-
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抗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肿瘤患者预后的改善,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日渐凸显.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传统化疗药物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甚至在治疗结束后数年,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出现,使得心脏毒性的发生更加复杂,限制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其生存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了解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风险评估,早期监测系统管理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减少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