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중국종류생물치료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85X
  • 国内刊号: 31-17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5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曹雪涛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G蛋白偶联受体54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辉;吴朝阳;林建华;张俐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54基因的表达与骨肉瘤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3种人骨肉瘤细胞(MG-63、Saos-2、U-2 OS细胞)和正常人成骨hF-OB1.19细胞中GPR54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4例骨肉瘤和12例骨软骨瘤组织中GPR54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不同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在人骨肉瘤MG-63、Saos-2、U-2 OS细胞和正常人成骨hF-OB1.19细胞中,GPR54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各组细胞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87±0.05)、(0.88±0.07)、(0.88±0.08)、(0.86±0.05),P>0.05].骨肉瘤MG-63、Saos-2、U-2 OS细胞侵袭、迁移细胞数逐渐降低[(61.00±7.15)vs(32.40±5.36)、(18.10±3.21)个,P<0.05或P<0.01].人骨肉瘤组织中GPR54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织(81.82%vs41.67%,P<0.05).GPR54蛋白阳性表达的骨肉瘤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短于GPR54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27.39±6.05)vs(40.33±4.88)月,P<0.05].结论:GPR54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增高,且与患者临床生存期呈负相关.

  • AntiMRP3(scFv) -sTRAIL靶向诱导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凋亡

    作者:倪长伟;郎悦;赵辰阳;苏静;乐媛;王梁华;尹剑

    目的:观察抗人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3,MRP3)的单链抗体与可溶性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sTRAIL)的融合蛋白antiMRP3( scFv) -sTRAIL对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ntiMRP3( scFv) -sTRAIL( 3.9063~250 nmol/L)作用后U251细胞的存活率.给予亲代antiMRP3( scFv)或TRAIL活性中和抗体mAb 2E5预孵育,应用IC50剂量的antiM RP3 (scFv) -sTRAIL作用U25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25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U251细胞中caspase-3的激活及其关键底物DNA裂解因子(DNA fragmentation factor,DFF)的降解.结果:随着antiMRP3( scFv) -sTRAIL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84.84±0.2)%~(19.93±1.8)%];IC50剂量(62.5 nmol/L)的antiMRP3(scFv) -sTRAIL单独或给予antiMRP3(scFv)、mAb 2E5预孵育后处理,致U25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8.0±1.3)%、(14.9±1.7)%和(17.4±3.0)%;amiMRP3 (scFv)或mAb 2E5预孵育均可阻断U251细胞中antiMRP3( scFv) -sTRAIL诱导的caspase-3的激活及DFF的裂解.结论:AntiMRP3 (scFv) -sTRAIL促进sTRAIL靶向识别并诱导GBM细胞凋亡,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 腺病毒介导microRNA-99a过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作者:张敬磊;金华君;刘辉;吕赛群;杨远;傅思源;钱其军;周伟平

    目的:利用腺病毒介导microrRNA-99a( miR-99a)的过表达,观察miR-99a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一种腺病毒介导miRNA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qRT-PCR检测正常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系HepG2、SMMC-7721、Hep3B和Huh7细胞中miR-99a的表达,构建含miR-99a的重组5型腺病毒Ad5-miR-99a.用空载腺病毒Ad-blank和Ad5-miR-99a分别感染Huh7细胞,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R-99a过表达对Huh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02和其他肝癌细胞相比,miR-99a在肝癌Huh7细胞中表达量相对低(P<0.01).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5-miR-99a,Ad5-miR-99a感染Huh7细胞后,miR-99a可在Huh7细胞中稳定高表达.集落形成实验和MTT实验显示,相对于Ad-blank组,Ad5 -miR-99a可显著抑制Huh7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P<0.01).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5-miR-99a,miR-99a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Ad5-miR-99a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新药物.

  • 单克隆抗体CH12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裸鼠种植瘤的生长

    作者:杨雅琼;李宗海;胡素文;蒋华

    目的:观察嵌合型单克隆抗体CH12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HNSCC)裸鼠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H12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5种HNSCC细胞系A253、CAL27、Detroit 562、FaDu和RPMI 2650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H12单抗同这5种细胞系的结合能力.皮下接种CAL27和A253细胞,建立HNSCC裸鼠种植瘤模型.模型鼠腹腔注射CH12单抗,以PBS作为阴性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EGFR在CAL27、A253、FaDu及Detroit 562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CAL27细胞中EGFR的表达水平高,A253细胞次之.CH12单抗与5种HNSCC细胞系的结合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CAL27、FaDu、A253、Detroit 562和RPMI 265细胞.CH12单抗对CAL27和A253细胞裸鼠种植瘤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6.8%(P=0.022)和59.7% (P =0.015).结论:单克隆抗体CH12对EGFR高表达的HNSCC细胞种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耐地塞米松B细胞淋巴瘤细胞逃逸同种异体NK细胞的杀伤及其机制

    作者:谢宁;周健;宋永平;高全立;张艳莉;符粤文;房佰俊;魏旭东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耐药的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μg/ml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诱导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SU-DHL-4(简称SU细胞)发生耐药,建立多药耐药细胞系SU/DXM.流式细胞术分选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效靶比20∶1时,NK细胞对SU和SU/DXM细胞的杀伤效应.实时定量PCR检测SU和SU/DXM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性受体(soluble NK group 2 member D,NKG2D)配体基因[可溶性MHC Ⅰ类分子相关A/B(MHC classⅠ chain-related molecules A/B,MICA/B)及人UL16结合蛋白(UL16 binding protein,ULBP)1、2、3]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多药耐药细胞系SU/DXM.与SU细胞相比,SU/DXM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明显下降[SU细胞为(11.38±3.51)%,SU/DXM细胞为(3.57±4.22)%,P<0.05],细胞表面NKG2D配体基因MICA、MICB、ULBP2 mRNA表达量降低(SU细胞分别为1.014±0.121、1.009 ±0.092、0.993 ±0.108,SU/DXM细胞分别为0.017±0.006、0.682±0.063、0.773±0.066,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诱导B细胞淋巴瘤SU细胞发生多药耐药,多药耐药SU/DXM细胞能够抵抗NK细胞的杀伤,其机制可能与NKG2D配体基因表达量下降有关.

  •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半相合CTL灭活后对小鼠移植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董小林;朱成英;王辉;王江涛;张俊萍

    目的:探讨60Co灭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的MHC半相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 Tlymphocyte,CTL)回输的抗小鼠移植肺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B6F1小鼠来源的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用CB6F1-DC诱导针对C57B L/6小鼠来源的转移性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LLC)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经60CO灭活的CTL回输给荷LLC瘤C57 BL/6小鼠.细胞毒实验检测CTL细胞的抗肺癌效应,病理检测荷瘤小鼠肝、脾、小肠、皮肤变化,观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发生及肺部肿瘤转移情况,观察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培养出成熟DC.DC诱导的CTL灭活后回输治疗LLC肺转移瘤小鼠后,小鼠肺质量显著降低[(0.27±0.06) vs (0.52±0.07)g,P <0.05],平均生存期显著延长[(78.10±16.50) vs(49.30±6.45)d,P<0.05].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对LLC细胞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逐渐增强,大杀伤率可达(32.7±1.694)%(效靶比100∶1).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荷瘤小鼠未见明显GVHD.结论:灭活的半相合CTL回输可以诱导机体抗肿瘤反应,降低小鼠移植肺癌转移,未出现明显的GVHD.

  • 靶向VEGF的不对称siRNA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立花;李鹏;夏雪飞;樊燕蓉

    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的siRNA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设计靶向VEGF的4种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包括对称siRNA( siRNA21/21,siRNA23/23)与不对称siRNA(asymmetric siRNA,aiRNA;aiRNA21/23,aiRNA19/21).siRNA转染人MCF-7细胞后,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RT-PCR、ELISA法检测MCF-7细胞中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RNA21/23、siRNA23/23、aiRNA19/21、siRNA21/21这4种siRNA都能有效抑制VEGF mRNA的表达[(71.4±5.01)%、(40.0±3.11)%、(37.2±2.79)%、(11.1±0.99)%vs (2.4±0.11)%,P<0.01],且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44.7±5.38)%、(38.5±5.67)%、(33.6±2.18)%、(33.1±3.18)%vs(2.2±0.28)%,P<0.01 ],其中以不对称aiRNA21/23的抑制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aiRNA21/23显著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49.9±4.02)%vs(4.7±0.91)%,P<0.01].结论:靶向VEGF基因的siRNA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尤以不对称siRNA的效果明显.

  • Toll样受体7及9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内的表达

    作者:段丽芳;张连生;岳玲玲;柴晔;曾鹏云;吴重阳;李莉娟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 mRNA及TLR9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内的表达及pDC分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能力.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0例CML患者(初诊未治组15例,缓解组15例)和体检中心的15例健康对照者,运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pDC,利用real time-PCR检测pDC内TLR7及TLR9 mRNA表达水平.CpG ODN 2216刺激pDC24 h后,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初诊组CML患者外周血pDC内TLR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34±0.11)vs(0.93±0.21),P<0.05],初诊CML患者TLR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0.44±0.15)vs (0.94±0.18),P<0.05].CpG ODN 2216刺激后,初诊组pDC产生的IFN-α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408.61 ±77.11)vs(611.39±84.86)、(651.67±93.39) ng/L,P<0.05].结论:CML患者pDC内TLR7和TLR9 mRNA明显降低可能是pDC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提示TLR7和TLR9可能参与CML的发病.

  • 重组可溶性MICA蛋白负调控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作者:杨新蔚;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李莉娟;郝正栋;李亮亮

    目的:体外研究重组可溶性MHC Ⅰ类分子相关A( soluble 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sMICA)蛋白对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 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的表达、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和分泌IFN-γ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重组sMICA组(200、500、800 μg/L三亚组),相互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NKG2D表达水平,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200、500、800 μg/L sMICA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均下调[ (68.79±6.87)%,(55.75±9.31)%、(45.14±5.70)%vs(92.75±6.91)%,P<0.05或P<0.01],均抑制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K562的活性[(18.67±2.35)%、(15.01±2.25)%、(7.33±2.52)% vs(36.33±2.51)%,P<0.05或P<0.01],均抑制IFN-γ的分泌[(164.48±22.48)、(112.71±10.89)、(70.23 ±9.64) vs(313.72±16.06)pg/ml,P<0.05,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表面脱落的sMICA可下调NK细胞NKG2D的表达和IFN-γ的分泌,抑制了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

  • 姜黄素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

    作者:陈健;林秀秀;林豪仁;兰艳艳;叶坤;林婷婷;仇容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以及survivin、caspase-3和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姜黄素(5~40 μmol/L)作用SW480细胞24、48和72 h,MTT法检测姜黄素对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W480细胞中survivin、caspase-3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以剂量(5~40μmol/L)和时间(24~72 h)依赖的方式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P<0.01),40 μmol/L姜黄素作用72 h对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可达(75.86±3.93)%.姜黄素抑制SW480细胞中p-Akt、survivin蛋白的表达、促进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呈时间和剂依赖性;40 μmol/L姜黄素作用SW480细胞48 h后p-Akt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0.204±0.025) vs(0.367±0.035),P<0.01;(0.208±0.014) vs(0.385±0.034),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0.371±0.028) vs (0.127±0.023),P<0.01].结论:姜黄素抑制SW480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磷酸化、下调survivin和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 针对MAGE-3抗原的DC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晗;张斌;陈虎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体内功能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器官中,在激活肿瘤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黑素瘤相关抗原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3,MAGE-3)是一种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属于黑素瘤相关抗原家族(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MAGEfamily),在上皮细胞来源的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AGE家族类肿瘤表面标志物能被用于早期发现肿瘤细胞,并针对该类抗原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抗原.由于DC能将肿瘤相关性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DC肿瘤疫苗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针对MAGE-3抗原的DC肿瘤疫苗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将MAGE-3负载DC,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为DC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曙光.

  • 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亭伍

    肺癌干细胞(lung cancer stem cell,LCSC)是肺癌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并且具有耐药性的特殊细胞.LCSC是目前肺癌研究中的热点.研究者通过对肺癌中CD133阳性细胞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及耐药存活细胞(drug surviving cell,DSC)的研究,证实了LCSC的存在;而乙醛脱氢酶Ⅰ(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及CD44可能是鉴定LCSC的新标志物.Notch、Wnt及Hedgehog信号通路与LCSC的发生及维持关系密切,靶向组断这些信号通路可以减少肺癌组织中LCSC的比例,可能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 髓源抑制性细胞产生及其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

    作者:王柯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肿瘤和其他多种病理条件下免疫抑制网络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疾病、感染、肿瘤等病理情况下,髓系细胞分化发生异常,导致MDSC累积,此过程受到髓系细胞分化发育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多种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都通过JAK-STAT和NF-κB信号通路来影响髓系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进而影响MDSC的产生和活化.STAT蛋白在调控MDSC的产生、扩增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可能提供MDSC累积的第二条途径.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aired immunoglobin-like receptor-B,PIR-B)参与调控了MDSC的功能和分化,PIR-A和PIR-B是调控MDSC分化为M1或M2型巨噬细胞的关键因子,同时对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和促进肿瘤发展有重要作用.Notch通路的异常也导致了MDSC的累积.C/EBP-β、IRF-8、HIF-1α等转录因子在调控MDSC产生、累积和功能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 RNA修饰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明瑛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一种安全可行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方法是将肿瘤相关抗原的mRNA或肿瘤细胞总RNA转染DC,使之将肿瘤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是髓系DC,体外培养DC的技术也一直在不断地改进.RNA转染DC的方法主要有脂质体介导的转染、裸RNA转染(被动转染)、电穿孔转染和核转染法.动物实验已经证实,RNA负载的DC能有效地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近年来研究者们对RNA修饰的DC瘤苗治疗临床常见各种肿瘤的免疫学效应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已显示出该类疫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RECK和MMP-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晶晶;顾振鹏;姚丽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RECK( 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标本42例,应用定量PCR法检测RECK mRNA及MMP-9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6.30±0.34)、(4.29±0.36)、(0.24±0.18),F=427.35,P<0.05],MMP-9 mRNA依次升高[(0.08±0.82)、(5.04±0.30)、(6.22±0.32),F=1117.52,P<0.05],RECK和MMP-9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关系密切(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MMP-9mRNA和RECK mRNA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8,P<0.01).结论:定量PCR检测RECK mRNA和MMP-9 mRNA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测癌前病变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杨阳;邹多武;朱伟;李兆申;蔡全才

    目的:评价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PubMed、EMBASE、CEN-TRAL(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abstract database,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中检索从建库以来至2011年12月关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共3 47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化疗组的合并缓解率分别为28.85%和18.63%,合并后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95%可信区间)为2.18(1.24 ~3.85,P=0.007).联合组和化疗组3~4级乏力发生率分别为10.91%和7.37%,合并RR值(95%可信区间)为1.46(1.19~1.79,P<0.01);3~4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0.41%和12.53%,合并RR值(95%可信区间)为1.62(1.37 ~1.92,P<0.01).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缓解率,但也增加了3~4级乏力和腹泻的发生率.

  • CD40和CXCR4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肌层浸润的相关性

    作者:徐健;瞿秋霞;黄沁;朱一蓓;张学光

    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和CD40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表达水平和宫颈癌肌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宫颈癌患者收集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9年至2011年),年龄29 ~53岁,中位年龄41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宫颈癌组织中CXCR4和CD40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和宫颈癌肌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D40和CXCR4在宫颈癌组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达,两者间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0.035);22例CXCR4强阳性的组织中有11例呈CD40强阳性.与CXCR4或CD40单独表达水平相比,CXCR4和CD40共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深度更具相关性,在CXCR4与CD40均高表达的宫颈癌组织中发生深层肌层浸润的比例高于单独高表达的宫颈癌组织(90%vs72%,P<0.05),明显高于两者均不表达的宫颈癌组织(90%vs20%,P<0.01).结论:CXCR4和CD4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肌层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 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

    作者:王盛典;贾明明

    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杀伤恶变的细胞,从而清除肿瘤细胞或控制其生长.在机体免疫选择压力下,肿瘤细胞可以依靠自身的高突变特性,逃避免疫监视,逐步建立起免疫抑制微环境,以抵抗和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能够突破限制而持续扩增,终发展成为临床可见的肿瘤.目前肿瘤治疗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杀伤和清除肿瘤细胞,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治疗导致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可以激活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诱发机体内在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治疗效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对防止残存肿瘤细胞的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肿瘤发生、发展和常规治疗过程中,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与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重点讨论两者在肿瘤常规治疗效应中的作用,解析以肿瘤免疫微环境为靶点的治疗策略,讨论该策略对提高目前肿瘤常规治疗疗效和发展新的肿瘤治疗方案的积极意义.

  • 多靶向VEGF-EGFR的Fc融合蛋白EVP1的构建及其结合特性

    作者:左明辉;金华君;黎江;易中梅;叶真龙;钱其军

    目的:构建能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Fc融合蛋白EVP1,并分析其多靶向结合功能,为后续的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Herin基因和Fh-1基因Ig样第二结构域( Flt-1 D2)编码序列,全序列合成带有点突变的人IgG1的Fc段编码序列.利用重组PCR方法将Herin、Fh-ID2和Fc基因依次连接,构成Herin-Fh- 1D2- Fc基因(命名为EVP1基因).再将EVP1编码基因插入质粒pDC659,构建携带EVP1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DC659-EVP1.将质粒pDC659-EVP1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PE3-F35共转染至293细胞,包装获得表达EVP1融合蛋白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5/35-EVP1,经PCR鉴定,扩增、纯化病毒,采用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用MOI=11的腺病毒Ad5/35-EVP1感染293细胞,4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和ProteinG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EVP1进行纯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融合蛋白EVP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融合蛋白EVP1的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Octet Red 96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对融合蛋白EVP1的靶向结合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成功包装出腺病毒Ad5/35-EVP1,滴度为5.4×109 PFU/ml.腺病毒Ad5/35-EVP1-293细胞系统能有效表达融合蛋白EVP1;MOI=11时、融合蛋白EVP1的表达量为(1 613.94 ±24.65) ng/ml.蛋白EVP1与高表达EGFR的A431细胞和高表达HER2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与抗原EGFR、HER2、VEGF结合的亲和力常数Kd分别为4.55、18.70和0.63 nmol/L.结论:成功制备多靶向融合蛋白EVP1,它能高效结合VEGF、ECFR受体家族成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 两种不同成分培养基制备CI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郑秀娟;刘荣军;李丽;张一评;汪强

    目的: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 cell)培养基(含低浓度IL-2、IFN-γ、IL-12和anti-CD3)和NK培养基(含高浓度IL-2和anti-CD3)体外刺激诱导CIK,分析CIK细胞的扩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方法:健康自愿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加入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24h后,换用含IL-2的1%自体血浆培养基继续诱导培养2周.在培养的第6天和第10天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情况,在培养的第10天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培养细胞表面CD3、CD4、CD8、CD16、CD56的表达情况.结果: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均可使培养细胞在第7天时开始明显扩增,第10天时可扩增至200倍.其中,CIK培养基获得的细胞扩增倍数明显高于NK培养基,其IFN-γ分泌明显高于NK培养基组[(724.7±434.8)vs(108.9±60.6) pg/ml,P<0.01];而以NK培养基培养的细胞,CD3 - CD16+ CD56+细胞比例高于CIK培养基[(6.27±3.33)%vs(2.88±1.88)%,P<0.05].结论:不同成分的CIK培养基和NK培养基均可促进CIK细胞的扩增和成熟,但呈现不同的生物学特征.

  • 携带癌胚抗原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DC诱导CTL活化

    作者:朱成英;董小林;韩亚萍;张俊萍

    目的:探讨携带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EA感染直肠癌患者的DC诱导CTL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抽取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培养DC细胞,用rAAV/CEA感染DC,DC成熟后与淋巴细胞混合诱导产生CTL,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DC的表型及其诱导的CTL杀伤活性.结果:实验组DC的CD40、CD80、CD86表达显著增高[(81.95±1.45)%vs (72.27±1.59)%,(80.10±1.03)%vs(70.59±1.04)%,(58.93±1.84)%m(48.66±1.97)%;均P<0.05].实验组DC中CEA的表达率显著增高[(59.04±1.68)%vs(46.03±1.23)%;均P <0.05].在效靶比为12.5∶1、25∶1、50∶1、100∶1时,实验组CTL对直肠癌LoVo细胞的杀伤率明显提高[(12.65±0.30)%vs(6.59±0.21)%,(25.77 ±2.53)%vs(8.35±1.12)%,(43.36±0.83)%vs(12.79±0.23)%,(61.03±1.83)%vs(23.35±0.69)%;均P<0.05],并且随着效应细胞比例的增加,杀伤率也逐渐增加.结论:携带CEA重组腺相关病毒感染DC激活CTL对肿瘤细胞能产生高效的杀伤作用.

  • DC-CIK治疗对肾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王赛男;高海燕;潘欣;廖丽;吴春喜;吴行伟;王丹红;陈虎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CIK)(DC-CIK)免疫疗法治疗肾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肾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1周和每次治疗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本研究中6例晚期肾癌患者接受1~3疗程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近期有效率为60%,临床反应率为90%.治疗前及1~3疗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的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 CD19-、CD3- CD19+、CD3- CD16+ CD56+、CD3+ CD16+ CD56+、CD3+ HLA-DR-、CD3+ HLA-DR+、CD3 +CD28+ CD8+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CD4+CD25+T细胞(Treg细胞)治疗后有降低趋势(P<0.05).除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DC-CIK免疫治疗肾癌能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