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중국종류생물치료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85X
  • 国内刊号: 31-17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5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曹雪涛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过表达miR-125b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常军;刘玲芳;郑殊娟;张婵

    目的:探讨miR-125b过表达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HEC-1B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四川省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肿瘤及其癌旁组织标本,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及培养细胞中miR-125b的表达水平.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miR-125b模拟片段(mimic)与无关序列(scramble mimic)转染入HEC-1B细胞作为miR-125b组和对照组,以野生型HEC-1B细胞为未处理组.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25b对HEC-1B细胞周期、凋亡和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iR-125b对HEC-1B细胞中PIK3CD、p-AKT以及总AKT表达的影响.结果:人EC组织中miR-125b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显著下调(P<0.05).HEC-1B细胞转染mimic片段后,其miR-125b的表达上调820倍以上.转染48 h后,miR-125b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0.53 ±0.06 vs 0.82 ±0.07、0.89 ±0.08,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1.5±3.2)% vs(14.2±2.3)%、(13.5±2.1)%,均P<0.01],并且miR-125b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miR-125b组HEC-1B细胞中PIK3CD及其下游p-AK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未处理组显著降低(均P<0.01),而总AKT表达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miR-125b在EC组织中普遍低表达,其在HEC-1B细胞中过表达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和周期进程,促进细胞早期凋亡,这可能与miR-125过表达抑制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miRNA-486-5p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NRP2表达的影响

    作者:连海峰;李明;刘成霞;李锟;李丹

    目的:预测并鉴定miRNA-486-5p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靶基因及其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NA-486-5p的作用靶点,构建miRNA-486-5p过表达质粒(GV214-miR)并转染入SGC7901细胞(SGC7901-miR)中,以空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SGC7901-miR-NC)为阴性对照,以SGC7901细胞为空白对照.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细胞中miRNA-486-5p及其靶基因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NRP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P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486-5p对NRP2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经生物信息学预测,选择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NRP2作为miRNA-486-5p的靶基因.与空白组相比,GV214-miR转染后的SGC7901细胞miRNA-486-5p表达显著上调[(8.21±1.18)vs(1.02 +0.26),P<0.01],NRP2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NRP2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0.36±0.06) vs(0.76 ±0.05),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NA-486-5p可与NRP2 mRNA 3'-UTR直接结合,从而发挥对NRP2转录后翻译的抑制作用.结论:miRNA-486-5p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可直接作用于NRP2 mRNA 3'UTR,从而抑制其表达.

  • 5HRE增强子和hTERT启动子联合调控CDX2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的抑制

    作者:贺赛;郑见宝;孙学军;陈南征;周培华;魏光兵;王晖;姚建锋;张立

    目的:检测已构建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调控CDX2基因表达的载体pLVX-5 HRE-hTERTp-CDX2-3 FLAG(5 HhC)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增殖的影响.方法:复苏前期筛选的转染pLVX-hTERTp-CDX2-3 FLAG(hC)的LoVo细胞(hC/LoVo)、转染pLVX-5HRE-hTERTp-3 FLAG(5 Hh)的LoVo细胞(5Hh/LoVo)、转染pLVX-5 HRE-hTERTp-CDX2-3 FLAG(5 HhC)的LoVo细胞(5HhC/LoVo)及空白LoVo细胞,各组细胞均在常氧条件和缺氧条件(加入缺氧模拟剂CoGl2)展开实验.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实验观察细胞集落形成,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成功复苏转染5HhC的LoVo细胞及各组对照LoVo细胞.hC/LoVo、5HhC/LoVo细胞增殖显著低于LoVo及5Hh/LoVo,且缺氧微环境下的5HhC对于LoVo细胞的增殖速度抑制更为明显[细胞增殖率,第5天,常氧vs缺氧:(48.62±3.32)%vs (36.81±2.83)%,P<0.05;第7天,常氧vs缺氧:(56.44±2.28)%vs(38.51±3.21)%,P<0.05].hC/LoVo、5HhC/LoVo组的平板克隆数显著低于LoVo及5Hh/LoVo组,且缺氧微环境下的5HhC对LoVo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抑制较常氧环境下更为显著[集落数:(44.2±3.5)个vs (90.8 ±9.3)个,P<0.05];hC/LoVo、5HhC/LoVo组G1期细胞比例较LoVo细胞及5Hh/LoVo组明显提高[(63.59±0.55)%、(64.82±2.22)% vs (51.38±0.70)%、(51.59±0.38)%,P<0.05],且在缺氧微环境下,5HhC/LoVo组G1期细胞比例提高更加显著[(71.38±3.02)%vs(64.82±2.22)%,P<0.05].结论:治疗载体5HhC可使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发生G1期阻滞,增殖及集落形成能力受到抑制,且在缺氧诱导下5HhC的抑制能力更为显著.

  • hCaMKⅡNα对结肠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音;温巧莲;刘洋;王春梅

    目的:探讨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抑制蛋白α(human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 inhibitory alpha,hCaMKⅡNα)对结肠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CaMKⅡNα基因表达载体(pKⅡNα)或siRNA(si-KⅡNα)转染至结肠肿瘤细胞(LoVo细胞、SW620细胞和HT29细胞),形成过表达或干扰表达细胞.RT-PCR检测结肠癌LoVo细胞过表达hCaMKⅡα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转染pKⅡNα或si-KⅡNα对SW620和LoVo细胞中VEGF、PGE2、IL-8和IL-10分泌的影响.为观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在hCaMKⅡNα介导的细胞因子调控中的作用,利用U0126抑制HT-29细胞中ERK1/2活性后,检测hCaMKⅡNα表达下调对VEGF和IL-8分泌的影响.结果:hCaMKⅡ可显著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中VEGF、IL-8和IL-10mRNA水平的表达;可抑制SW620和LoVo细胞中IL-8和VEGF蛋白的分泌,但对PGE2和IL-10的分泌没有影响.相应地,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hCaMKⅡNα表达可显著上调HT29细胞中IL-8和VEGF的分泌;并且发现MEK1/2活性的抑制可完全阻断hCaMKⅡNα对IL-8的影响,但只能部分阻断对VEGF的影响.结论:hCaMKⅡNα通过抑制ERK活性下调结肠肿瘤细胞VEGF和IL-8的分泌,在结肠肿瘤免疫逃逸中起到负相调控作用.

  • 姜黄素对鼻咽癌C6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赵莉;蔡轶;何艳华;覃媛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鼻咽癌细胞株C666-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0、10、25、50及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24h或50 μmol/L姜黄素不同时间(0、6、12及24 h)后,CCK-8法检测C666-1细胞的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24 h后细胞内AMPK、S6K1及S6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与0 μmol/L组比,50、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24 h后,对C6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8.33±6.53)%、(21.14±5.36)% vs (100±0.00)%,均P<0.05];50 μmol/L姜黄素作用6、12、24 h后,对C6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49.6±5.67)%、(47.7±6.65)%、(46.86±9.4)% vs(100±0.00)%,均P<0.05].50、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43±12.53)%、(48±8.54)% vs(2.87±1.03)%,均P<0.05],50 μmol/L姜黄素作用12、24 h后,细胞凋亡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35.33±5.86)%、(47.33±13.01)% vs (4.33±3.21)%,均P<0.05].50、100μmoL/L姜黄素可促进细胞内AMPK磷酸化,抑制其下游mTOR信号通路中S6K及S6蛋白的磷酸化活化[(3.87±1.38)、(0.19 ±0.16)、(0.39±0.24) vs1; (4.34±1.34)、(0.059 ±0.043)、(0.11 ±0.095) vs 1,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鼻咽癌C666-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影响AMPK、S6K1及S6蛋白磷酸化有关.

  • 人脑胶质瘤细胞株中RIZ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作者:张晨冉;吴小军;胡刘华;贺华;蒋磊;胡国汉;丁学华;卢亦成

    目的:检测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retinoblastoma protein-interacting zinc finger gene1,RIZ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认识RIZ1在胶质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U87、U251、A172和T98中RIZ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其中U87细胞发生甲基化,被选为后续实验对象.RT-PCR检测U87细胞经5-Aza-CdR处理前后RIZ1 mRNA表达量的变化,MTT检测5-Aza-CdR对U8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U87和U251细胞中检测到RIZ1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U87细胞经5-Aza-CdR处理后其RIZ1 mRNA的表达量上调;MTT法检测显示5-Aza-CdR能抑制U87的生长增殖,且与5-Aza-CdR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负相关.结论:RIZ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RIZ1基因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 类泛素化蛋白酶1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延;李湘竑;杨定华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1,SENP-1)基因在不同侵袭潜能肝细胞肝癌细胞株及人永生化肝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方法对肝癌细胞株MHCC97L(低侵袭性)、MHCC97H和HCCLM3(高侵袭性)、SMMC-7721和HepG2(无明显侵袭性)SEN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人永生化肝细胞株HL-7702为对照,分析SENP-1的表达与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ENP-1 mRNA(F=5.658;P=0.042)和蛋白(F=88.909,P=0.000)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随着肝癌细胞株侵袭潜能的增高而增高;Westem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5种肝癌细胞株SENP-1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人永生化肝细胞株;免疫荧光法观察发现,SENP-1蛋白在肝癌细胞株内主要为胞质表达,部分胞核表达.结论:SENP-1基因在肝癌细胞株中的高表达可能具有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 融合穿膜肽的HSP70基因联合CIK细胞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梅伟群;李晓雅;王伟国;马炬明;季卫丹;胡慧珍;宋启哲;苏长青;吴孟超

    目的:观察融合穿膜肽的HSP70基因联合CIK细胞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治疗效应.方法:采用编码11个精氨酸(11R)的穿膜肽序列融合HSP70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HSP70s、AdCMV-HSP70(无穿膜肽对照)和AdCMV-EGFV(空载体对照).Western blotting、ELISA法检测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SP70基因在胃癌SCG-7901细胞中的表达,MTT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后HSP70分泌性表达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抗瘤实验检测HSP70基因联合CIK细胞对胃癌移植瘤的抗瘤效应.结果:与AdCMV-HSP70感染细胞比,AdCMV-HSP70s感染细胞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胃癌SGC-7901细胞:(360.72±20.89) vs(121.01±15.94) ng/ml,P<0.05;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188.62±10.82) vs(135.00 ±13.96) ng/ml,P<0.05].融合11R的HSP70蛋白能够穿膜并分泌到细胞外后对胃癌细胞产生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MOI=100 pfu/cell时,细胞存活率(66.33±4.33)%vs(101.33±7.64)%,P<0.01].AdCMV-HSP70s+ CIK联合治疗对胃癌移植瘤的抑制率显著高于AdCMV-HSP70+ CIK组[(66.5±7.3)%vs(43.6±5.6)%,P<0.05],该组移植瘤组织间质中CD3+T细胞浸润数量也明显多于后者.结论:融合穿膜肽可明显促进HSP70蛋白的表达和分泌,和CIK细胞联合治疗能增强抗瘤免疫效应,从而显著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

  • 木鳖子单体化合物对羟基桂皮醛诱导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的分化及其机制

    作者:赵连梅;耿艺曼;孙士萍;任风芝;韩丽娜;单保恩

    目的:探讨从中药木鳖子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对羟基桂皮醛(p-hydroxylcinnamaldehyde,PHD)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20、40μmol/L PHD作用B16细胞,设空白对照及福司克林(Forskelin)阳性对照组.磺酰罗丹明(suphrhodamineB,SRB)法检测PHD对B16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平板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比色法检测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 protein,Trp1)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p-P38、p-JNK和p-ERK1/2的表达.结果:PHD对黑素瘤B1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10、20、40 μmol/L PHD作用B16细胞48h后,其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12.78±0.87)%、(37.70±2.28)%、(42.17±4.18)%vs0,P<0.05],20、40μmol/L PHD组增殖抑制率与Forskelin组相比明显增加[(37.70±2.28)%、(42.17±4.18)% vs(22.00±1.13)%,P<0.05].40 μmol/L PHD处理B16细胞24、48、72 h后,B16细胞呈典型分化形态,黑色素含量及Tyr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0.097±0.02)、(0.13±0.04)、(0.15±0.05)vs(0.085±0.003);(1.11±0.31)、(1.43±0.05)、(1.67±0.49)vs(0.64±0.10),P<0.05];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HD处理组细胞Tyr和Trp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MAPK信号通路中p-P38和p-JNK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P<0.05),而p-ERK活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D通过上调MAPK信号通路中p-P38和p-JNK的活性而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产生明显的增殖抑制,并在形态和功能上诱导黑素瘤细胞的分化.

  • hSulf-1过表达提高乳腺癌MCF-7细胞对PARP抑制剂AZD2281的敏感性

    作者:徐高亚;季卫丹;严妍;包龙龙;沈舒文;顾蕾;傅晓辉;姜小清;苏长青

    目的:探讨人硫酸酯酶-1(human sulfatase 1,hSulf-1)基因过表达是否提高乳腺癌MCF-7细胞对PARP抑制剂AZD2281的敏感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ZD2281处理细胞,并筛选AZD2281处理的佳浓度.将携hSulf-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hSulf1感染MCF-7细胞,以Ad-hSulf1和AZD2281单独或联合处理MCF-7细胞,以Ad5-EGFP处理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CDK4)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Transwell法、MTT法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及增殖.结果:AZD2281浓度为7μmol/L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趋于峰值,用于后续实验.Ad5-hSulf1+ AZD2281联合处理与AZD2281单独处理相比,MCF-7细胞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22.15±0.17)%vs(17.44 ±0.57)%,P<0.01],细胞克隆形成率[(21.43±1.52)% vs(49.43±1.44)%,P<0.01]及细胞周期蛋白CDK4的表达[(0.67 ±0.02)vs(0.72±0.02),P<0.05]、AKT的磷酸化水平[(0.17 ±0.003)vs(0.42 ±0.02),P<0.01]均明显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率和迁移能力也有明显下降[(57.69±4.83)% vs(79.35±5.44)%;(10.33±1.53)个vs(50.67 ±2.31)个,均P<0.01].结论:hSulf-1过表达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细胞MCF-7对AZD2281的化疗敏感性,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并更明显地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CDK4及AKT通路产生的.

  • T4噬菌体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1型再极化

    作者:李嵚;于涛;何琳;惠林萍;赵晨阳

    目的:观察T4噬菌体对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再极化的诱导作用,并检测再极化的M1型巨噬细胞诱导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侵袭的作用效果.方法: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经白细胞介素-4(1L-4)诱导为替代性活化巨噬细胞(M2型),以T4噬菌体对M2型巨噬细胞再极化诱导;Real-time PCR检测IL-4诱导极化及T4噬菌体再极化后巨噬细胞中IL-12、TNF-α、Arg-1、TGF-β、IL-10和iNOS基因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巨噬细胞内iNOS和Arg-1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IL-12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T4噬菌体再极化巨噬细胞诱导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侵袭的作用效果.结果:RAW264.7细胞经IL-4处理后被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其iNOS和IL-12 mRNA表达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1/2.5和1/6.2,而Arg-1和IL-10 mRNA表达分别增加了161.2和120.3倍.M2型巨噬细胞经野生型和突变型T4噬菌体处理后,IL-12、TNF-α、iNOS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逆转上调,IL-10、TGF-β、Arg-1则明显逆转下调,呈现M1型特征;其中突变型T4噬菌体的诱导作用显著强于野生型.野生型和突变型T4噬菌体诱导M1再极化的巨噬细胞致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凋亡率较M2型巨噬细胞显著增高[(35.3±2.44)%、(39.1±2.08)% vs(4.68±0.56)%;均P<0.01)],同时,显著抑制了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侵袭细胞数:(43.8±7.51)、(23.2±4.33)个vs(177.5 ±12.33)个;均P<0.01].结论:T4噬菌体能够诱导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再极化,并增强巨噬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的能力.

  • MDA-7/IL-24基因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食管癌细胞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吴雅琼;张明增;刘北辰;周凤灵;高玉环;马光宇

    目的:探讨人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MDA-7)/白介素-24(IL-24)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抗瘤作用.方法:RT-PCR法检测人食管癌细胞株TE-11和YES-5中MDA-7/IL-24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的表达水平.用携带MDA-7/IL-24基因的重组人复制缺陷腺病毒Ad-MDA-7感染TE-11和YES-5细胞,Ad-LacZ为对照腺病毒,人成纤维细胞株OUMS-24为对照细胞.MTT法检测感染细胞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感染前后细胞中的MDA-7水平.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丝裂霉素(MMC)和足叶乙甙(VP-16)分别与Ad-MDA-7联合作用于食管癌细胞株,MTT法检测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d-MDA-7与化疗药单独或联合应用后食管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Ad-MDA-7与化疗药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相关分子的变化.结果:TE-11和YES-5细胞均表达3种IL-24受体.Ad-MDA-7感染后,两种食管癌细胞中均有MDA-7蛋白表达,同时细胞均被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生长,Ad-MDA-7达3×104VP/细胞时TE-11细胞抑制率超过80%、YES-5细胞超过50%;同剂量Ad-LaeZ对细胞无抑制作用,成纤维细胞OUMS-24被Ad-MDA-7感染后没有发生明显细胞抑制.Ad-MDA-7分别与5-FU、CDDP、MMC和VP-16联合应用后,与单独应用相比产生了更强的抗肿瘤协同效应.Ad-MDA-7与5-FU联合应用诱导细胞更多停滞在S和G2/M期,sub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与单用5-FU相比,联合应用时Ad-MDA-7诱导了更多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8、-9、-3的表达,增加了Akt的磷酸化,但降低了IκB-α的表达水平.结论:MDA-7/IL-24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于食管癌细胞,产生了更强的抗肿瘤协同效应,为临床化疗和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提供新选择.

  •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丽;毕经旺

    PI3K/AKT/mTOR通路的异常活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此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证明,针对PI3 K/AKT/mTOR通路的多种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显示,PTEN缺乏或PIK3 CA基因突变对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敏感,KRAS突变则预示着耐药;寻找针对这一通路抑制剂敏感的优势人群也成为结直肠癌的研究热点;此外,PI3 K/AKT/mTOR通路也会影响常规治疗的疗效,因此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联合细胞毒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 OLFM4与人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润哲;胡蒙;朱丽玲;龚涌灵

    人类嗅素蛋白(olfactomedin 4,OLFM4)属于olfactomedin相关家族成员,它是一种糖蛋白,正常表达于人的多种器官和组织.OLFM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它在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肿瘤中高表达.OLFM4有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细胞黏附转移、抑制细胞凋亡和免疫防御等多种功能.OLFM4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OLFM4已被证明为胃癌发生、发展和分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物,但其具体调控机制目前仍处于研究中,抑制OLFM4基因表达和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成为胃癌的治疗策略.OLFM4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提示其或许可成为胰腺癌新的标志物,OLFM4是通过作用于DNA合成的S期到有丝分裂的G2/M期来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OLFM4基因早是因为其在结肠癌细胞中的高表达被发现,OLFM4在结直肠癌的黏附转移中发挥着一定作用.OLFM4在早期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敏感性比其他肿瘤标志物高,是否能作为早期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OLFM4 肿瘤 消化系统
  • 肾癌相关抑癌基因

    作者:马伟杰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肾癌预后差且对放化疗不敏感.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抑癌基因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表达下调和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发现了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P16,P53等一批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这些基因在肾癌的调控中的作用有一些新的发现,为肾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同时,一些新的肾癌抑癌基因也被不断发现,如:UNC5Hs,Chmp1A,KISS-1,CADM2等等,为肾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就肾癌中抑癌基因的种类、作用以及调控机制等做一综述,为肾癌基因诊断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头颈部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岩;孙磊;于雷;于洋;池琦;贾晓晶

    近年来,放疗、化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了头颈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放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方面具有毒性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目前西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已被FDA批准用于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本文以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为主,同时介绍一些正处于研究中的靶向治疗药物,探讨靶向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 人骨肉瘤组织中Livin和Caspase-7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怀强;孙廓;蔡风;彭源祥;刘春龙;廖琦

    目的:分析Livin和Caspase-7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1例骨肉瘤患者的石蜡切片标本及12例正常骨痂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Livin和Caspase-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骨痂组织相比,骨肉瘤患者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66.7%(34/51)vs8.3% (1/12),P<0.01];而Caspas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降低[49.0% (25/51)vs 100.0% (12/12),P<0.01].Livin和Caspase-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大小、Enncking分期及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肿瘤的部位无相关性(P> 0.05);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和Caspase-7蛋白的阳性表达之间呈负相关性(r=-0.305,P=0.029).结论:Livin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而Caspase-7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性;Livin可能通过某种机制调控Caspase-7的表达,从而抑制了骨肉瘤细胞凋亡并促使骨肉瘤的发生与发展.

  • 单细胞克隆肝癌干细胞向间充质样细胞的分化潜能

    作者:刘虹麟;彭亮;王在;许世清;娄晋宁;冉宇靓;杨治华;王培刚;张文健

    目的:探讨单细胞克隆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LCSCs)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来源的LCSC克隆,采用RT-PCR法鉴定干细胞标志物;将该单细胞克隆分别用成骨、软骨和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及特殊染色技术比较诱导前后LCSC表达成骨、软骨及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的差异.结果:单细胞克隆的LCSC表达多种干细胞标志物、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巢蛋白(nestin)、CD3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2,ABCG2)、CD133.分化诱导培养3周后,成骨方向诱导的细胞茜素红染色呈现橘红色钙结节形成,软骨方向诱导的细胞阿尔新蓝染色显示蓝色蛋白多糖沉积,脂肪方向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大量脂滴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后成骨细胞特异标志物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软骨细胞特异标志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Ⅰ型及Ⅱ型胶原间为P<0.05,其他指标间均为P<0.01).结论:LCSC具有可塑性,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具有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 负载自体热休克凋亡癌细胞抗原的DC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作者:时伟锋;唐金海;孟东;朱玉兰;朱晨瑶;栾燕;时宏珍

    目的:评价自体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DC对Ⅰ到Ⅳ期ER、PR、Her2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患者治疗的疗效和患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方法:入选南京、常州、无锡三地3个医院的TNBC患者168例,按照2∶1的比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为DC免疫组112例、对照组56例.DC疫苗治疗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个月,共3个疗程.疫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谱(IL-2、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和肿瘤特异性CD8+ IFNγ+T细胞比例以及进行DTH试验.末次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2年,统计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R).结果:Ⅰ~Ⅲ期TNBC患者DC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IL-2、TNF-α和IFN-γ水平即较治疗前(基线)显著升高(PIL-2=0.038 4、PTNF-α=0.023 7、PIFN-γ=0.022 1),且随疗程增加其水平不断升高;而Ⅳ期TNBC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明显提高.Ⅰ~Ⅲ期TNBC患者外周血CD8+ IFN-γ+T细胞比例提升速度与幅度较为缓慢,3个疗程后提升幅度才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DTH试验阳性率伴随疗程数的增加而提升,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973);早期(Ⅰ期和Ⅱ期)TNBC患者DTH平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晚期患者(Ⅲ期和Ⅳ期).2年随访期内Ⅰ~Ⅱ期TNBC患者病情均较稳定,生存率100%;Ⅲ~Ⅳ期TNBC患者DC治疗组PFSR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 vs 32.73%,P<0.05).Ⅰ~Ⅳ期DTH阳性患者的PFSR明显高于DTH阴性患者(87.30% vs 51.02%,P<0.05).治疗组112例TNBC患者对DC治疗耐受良好,未发现Ⅱ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自体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DC可有效诱导早期TNBC患者产生Th1型免疫应答反应,分泌高水平Th1型抗瘤因子,3个疗程后可激发明显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反应,DTH试验可作为DC免疫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之一.该DC免疫治疗方法可抑制晚期TNBC患者疾病进展,从而提高PFSR,患者耐受性良好.

  • IDO对胃癌细胞移植瘤中E-cadherin、N-cadherin及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建稳;王改;申慧琴;刘小丽;武希润;李哲萍;康贵云;王琦

    目的:检测转染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MFC胃癌细胞移植瘤中E-cadherin、N-cadherin及IL-6的表达水平.方法:建立MFC胃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分为MFC胃癌细胞组、pcDNA3.1-MFC细胞(空质粒)组、pcDNA3.1-IDO-MFC细胞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的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荷瘤小鼠血清液中IL-6的表达水平.结果:pcDNA3.1-IDO-MFC组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较空质粒组和MFC细胞组明显减少(P<0.05),N-cadherin的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多(P<0.05).pcDNA3.1-IDO-MFC细胞组荷瘤小鼠血清IL-6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IDO转染导致胃癌细胞移植瘤中E-cadherin水平下调、N-cadherin和IL-6水平上调,该结果为IDO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提供实验依据.

  • 治疗性抗体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现状

    作者:吴介恒;杨安钢;温伟红

    目前,抗体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线治疗策略.截至2013年,美国FDA已批准了针对EGFR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针对HER2的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针对CD20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针对VEGF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以及针对CTLA-4的伊匹单抗(ipilimumab)等抗体药物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同时,随着新型抗体不断研发,例如针对PD-1分子的MDX-1 106和BMS-936558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得抗体治疗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是转化医学成功的范例之一.本文以FDA批准的针对HER2、CD20、VEGF以及CTLA-4的抗体,并结合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体为例,介绍用于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在临床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