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중국종류생물치료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85X
  • 国内刊号: 31-17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5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曹雪涛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c-Met抑制剂SU11274在HGF诱导不同EGFR基因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厄罗替尼耐药的逆转作用

    作者:吴美玉;玄香兰;王富佳;安昌善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敏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e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厄洛替尼耐药,本研究旨在探讨c-Met抑制剂SU 11274逆转HGF诱导不同EGFR基因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对厄洛替尼耐药及逆转耐药机制.方法:选择人NSCLC细胞株PC9(EGFR突变型,敏感株)、H292(EGFR野生型,敏感株)和A549(EGFR野生型,原发性耐药株),应用厄洛替尼和SU 11274(1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GF(40 ng/ml)诱导的细胞株,实验分为6组:C组(不加药对照组)、H组(HGF处理)、E组(厄洛替尼处理组)、S组(SU11274处理组)、HE组(HGF+厄洛替尼处理组)、HES组(HGF+厄洛替尼+SU11274处理组).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对各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m blotting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对各细胞中c-Met及其下游通道Stat3、Akt、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厄洛替尼对3种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HGF处理能够缓解厄洛替尼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不同浓度厄洛替尼联合SU 11274作用于HGF诱导细胞时3种细胞株存活率比厄洛替尼单独作用于HGF诱导细胞时明显降低(P<0.05);HGS组的细胞凋亡比HG组明显增加(P< 0.05);HGS组的c-Met、Stat3、Akt、Erk1/2活化蛋白量比HG组明显减少.结论:c-Met抑制剂SU 11274和厄洛替尼联合应用可逆转HGF诱导不同EGFR基因型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厄洛替尼耐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GF活化的c-Met及其下游通道蛋白表达有关.

  • Bestrophin 3高表达促进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

    作者:王雷;王煜霞;姬明丽;薛会朝

    目的:研究Bestrophin 3高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Bestrophin 3腺病毒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10、20、40、80转染HepG2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细胞内Bestrophin 3的表达,确定佳MOI值.设对照组(未转染病毒)、LacZ组(转染携带LacZ的对照腺病毒载体)、Ad-Best3组(以佳MOI值转染Bestrophin 3腺病毒),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estrophin 3过表达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Bestrophin 3过表达对HepG2细胞内Bcl-2、Bax以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JC-1染色观察Bestrophin 3 过表达对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Bestrophin 3腺病毒转染HepG2细胞的佳MOI为40,转染后细胞过表达Bestrophin 3.Ad-Best3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acZ组[(79.37±1.76)% vs(98.67±3.02)%、(99.67±3.25)%,均P<0.05],而其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9.47±2.37)% vs (5.47±0.37)%,(4.95±0.44)%,均P<0.05].AdBest3组HepG2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Bax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导致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0.32±0.047 vs 1.00±0.00,P<0.05);Ad-Best3组HepG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0.64±0.09)% vs (1.00±0.00)%,P<0.05],同时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明显减少(P<0.05),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Bestrophin 3可能通过促使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从而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

  • AKT反馈激活拮抗4EGI-1对黑素瘤A375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兰;邓仁远;涂云华;叶振源;薛月萃;曹煜

    目的:探索4EGI-1对黑素瘤A375细胞中AKT通路的激活作用及后者对4EGI-1抑制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20、40、60 μmol/L的4EGI-1处理黑素瘤A375细胞12、24 h,Western boltting检测4EGI-1对A375细胞中AKT磷酸化的影响;A375细胞分别受4EGI-1(40 μmol/L)、BEZ235(5μmol/L)、4EGI-1(40 μmol/L)+BEZ235(5μmol/L)联合处理,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EGI-1、BEZ235单独或联合处理对A375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oltting检测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结果:4EGI-1促进A375细胞中AKT的磷酸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BEZ235能够拮抗4EGI-1对AKT的促磷酸化作用.与4EGI-1组和BEZ235组相比,联合组的A375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24 h时,4EGI-1组和BEZ235组抑制率分别为(7.6±1.2)%和(2.4±3.1)%,而联合组抑制率为(19.8±4.3)%;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4EGI-1组和BEZ235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5.65%和25.82%,联合处理组细胞S期为13.08%;P<0.05),CyclinD1表达显著降低(4EGI-1组和BEZ235组CyclinD1相对表达值为0.81 ±0.04和0.76 ±0.04,联合处理组细胞CyclinD1相对表达值为0.25 ±0.03;P<0.05).结论:AKT反馈激活拮抗4EGI-1对黑素瘤A375细胞的抑制作用,联合使用AKT抑制药物能够增强4EGI-1对A37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 顺铂和紫杉醇对CIK细胞杀伤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徐虹;梅家转

    目的:研究顺铂、紫杉醇分别对CIK细胞杀伤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分别检测顺铂、紫杉醇处理A549细胞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LDH释放法检测IC50的顺铂,紫杉醇分别作用24 h对CIK细胞杀伤A549细胞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紫杉醇作用24h对A549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顺铂、紫杉醇作用对A549细胞内DNA损伤修复基因(ATM、ATR、CHK1、CHK2、P53)表达的影响.结果:顺铂和紫衫醇对A549细胞作用24 h的IC50分别为70、39 μg/ml.IC50的顺铂、紫杉醇分别作用24h后,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同时A549细胞表面MICA、MICB、ULBP2、ULBP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ULBP1表达降低(P<0.05);顺铂诱导A549细胞ATM基因表达明显增加[(3.23±1.62) ×10-6vs (5.49±3.91)×10-s,P<0.05],紫杉醇诱导A549细胞P5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14.90 ±5.49)×10-6vs(3.68±2.82)×10-6,P <0.05].结论:顺铂、紫杉醇均可增强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DNA损伤修复基因,进而增加NKG2D配体表达有关.

  • 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STAT3信号的交互作用

    作者:刘雅琦;顾金海;孟锐;安芳玲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 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EGF对HBMEC分泌IL-6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MEC与A172/U251细胞共培养30 min时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状态p-STAT3的影响,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VEGF(50 ng/ml)组和共培养组(HBMEC分别和A172,U251细胞共培养)HBMEC的IL-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30 min时,A172/U251细胞的IL-6(50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胶质瘤细胞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IL-6 (50 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 AZD1480)组的A172/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信号交互作用,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siRNA沉默Sema 4D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作者:陈武桂;沈伟伟;胡旭;卓云云;毛德举;初同伟

    目的:观察siRNA沉默信号素4D(semaphorin 4D,Sema 4D)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Sema 4D基因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MDA-MB-231细胞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效率,筛选有效序列.siRNA有效干扰MDA-MB-231细胞Sema 4D表达后,CCK-8法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Sema 4D si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Sema 4D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中以siRNA-C明显(P<0.05);与空白、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C沉默MDA-MB-231细胞Sema 4D表达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均P<0.05),同时明显减弱细胞的迁移能力[穿膜细胞数:(105.60±12.07) vs(196.20±9.04)、(186.40 ±6.69)个,均P<0.05].结论:siRNA沉默Sema 4D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迁移,可作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潜在位点.

  • STAT3在肿瘤放化疗不敏感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丁超;麦海星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近年来研究肿瘤细胞内异常活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多肽类配体激活.在肿瘤微环境中,STAT3呈持续性活化状态,不仅造成肿瘤对放、化疗的不敏感,降低了临床疗效,而且也参与了肿瘤免疫耐受现象的形成,削弱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STAT3有可能成为克服肿瘤治疗障碍的一个理想靶点.

  • 整合素家族与甲状腺癌

    作者:姜昕汝

    整合素作为细胞表面受体、细胞间的黏附分子,对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起介导作用.近几十年来,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速攀升,很大原因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极易增殖、侵袭和转移,而这种特性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整合素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发现,整合素α3β1、α6β1、αvβ3等通过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和细胞外基质胶原(collagen,CO)、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等配体结合,激活FAK-Ras-Raf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 K)-Akt-mTOR等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甲状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侵袭和转移.通过针对整合素信号通路上多个靶点进行分子靶向干预,可能研发出甲状腺癌的针对性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整合素在甲状腺癌的增殖、侵袭、转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 信号素家族在免疫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丛宇;包倪荣;许斌

    信号素(semaphorin,Sema)初被认定为是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的轴突信号因子.研究表明,信号素参与生理或病理性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能够调节免疫细胞(CD4+T细胞、B细胞)的活化或分化,促进DC的迁移.其中,Plexin家庭成员是信号素分子具代表性的受体,目前已经解析了Sema-Plexin复合体的晶体结构,为后续开展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本文中,我们综述了信号素家族分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基础,以及各个信号素分子在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DC)功能的新研究进展.

  • MALAT-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马丁丁;陈艳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MALAT-1)自首次发现以来,其在肿瘤中作用逐渐成为非编码长链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中的热点.MALAT-1主要通过调控可变剪接及直接调控编码蛋白质基因表达,参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抗凋亡、耐药形成.本文就MALAT-1结构、生物学功能特点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筒述.

  • Neuropilin-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戴长松;王美玲;戴华

    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Nrp-1)是一种多功能的非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内皮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Nrp-1主要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的共受体,可显著提高VEGF165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KDR)与VEGF165结合,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及肿瘤迁移.近期的研究表明,Nrp-1还能通过与脑信号蛋白Ⅲ(semaphorinⅢ,SEMA3)相互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纤连蛋白聚集,改善肿瘤微环境,并介导调节性T细胞到肿瘤组织等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由于Nrp-1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病理性促进作用,Nrp-1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标,本文主要介绍Nrp-1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对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 转录因子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子童;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司立博;鲁铭

    目的:检测热激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E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50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中HSF1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SF1mRNA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HS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1);HSF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P=0.453)、性别(P =0.692)、吸烟史(P=o.318)及饮酒史(P =0.367)均无显著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P =0.002)、分化程度(P=0.012)及TNM分期(P =0.024)显著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F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结论:HSF1在ESC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ESCC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劼;江龙委;姚露;艾月琴;张燕;黄伟谦;高艳荣;张闯;赵华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4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细胞通过结肠癌细胞株COLO 320或直肠癌细胞株HCT-116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结直肠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16.2%,疾病控制率为60.6%;1年生存率为47%,2年生存率为31%,3年生存率为31%;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I4+T细胞、CD8+T细胞、CD3+ CD56+ NK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CD4 +/CD8+比值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15)、治疗次数(P =0.037)及治疗前CEA值的正常与否为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P =0.024)和年龄(P=0.015)与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产生临床获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 IGFBP3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

    作者:孙萍萍;沈素朋;王晶田;郭炜;董稚明;郭艳丽;邝钢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至2011年间的82例ESCC手术患者的ESCC原发灶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的方法分别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处理前后的ESCC细胞系(TE1、TE13、YES-2、T.TN、Eca109)及82例ES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IGFBP3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BP3在E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IGFBP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在ESCC细胞株TE1、TE13、YES-2、T.TN、Eca109中,IGFBP3基因mRNA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用5-Aza-dC培养处理后,其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MSP检测结果显示,在ESCC细胞株TE1、TE13、T.Tn、Yes-2中IGFBP3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在ESCC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15 ±0.07) vs(0.88 ±0.32),P<0.01],且IGFBP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29.3%(24/82) vs84.1%(69/82),P<0.01],并与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IGFBP3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甲基率为68.3%(56/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5.9% (13/82) (P <0.01);IGFBP3基因在Ⅲ和Ⅳ期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和Ⅱ期肿瘤组织(P<0.05),而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肿瘤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IGFBP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表达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ESCC组织及细胞株中IGFBP3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该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导致其表达下调,并有可能是ESCC的发生机制之一.

  •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马增霞;关雅萍;张先欣;王俊;王宝成;荣学东;胡华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抗Hu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肿瘤转移部位和多种临床病理变量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NSCLC患者外周血清标本75例,同时收集成年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标本100例(除外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史)作为阴性对照,按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检测175例血清抗Hu抗体表达.纳入研究的变量主要包括:75例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核分化级别、EGFR突变状态、肿瘤标志物(CEA、CY21-1和NSE)水平及远处转移部位(脑转移、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40.00±35.76) 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6.40±8.19) ng/ml,P=0.000].75例患者中有62.67% (47/75)抗Hu抗体高水平表达,37.33% (28/75)呈低表达.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患者脑转移(P=0.015)显著相关;81.81%(9/11)的脑转移患者检测到高水平的抗Hu抗体,但仅仅50.00%(32/64)的非脑转移患者检测到高水平的抗Hu抗体;抗Hu抗体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期、EGFR突变、CEA水平、CY21-1、NSE、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无关(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抗Hu抗体水平是预测脑转移的独立变量(P=0.01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抗Hu抗体呈高水平,与脑转移显著相关.抗Hu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 自体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童刚领;农巧红;秦洁;申东兰;余振东;王树滨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 CD4+、CD3+ CD8+、CD3-CD16+ CD 56+和CD3+ CD16+ CD 56+细胞的表达水平;42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过程中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CIK细胞培养液体取样标本中CD3+总T淋巴细胞、CD3+ CD4+T辅助淋巴细胞以及CD3+ 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亚群水平分别为(82.79±11.98)%、(30.32±11.23)%和(49.10±11.65)%,CD4 +/CD8+的比值为0.67±0.34,而CD3-CD16+ CD56+ NK细胞和CD3+ CD16+ CD56+ CIK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为(16.58±11.83)%和(13.74±8.6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CD3+ CD8+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和CD3+ CD16+ CD 56+ CIK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3-CD16+ CD 56+ NK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过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均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控制.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

  •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微波热凝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寇晓霞;黄耀;袁振刚;吴孟超;钱其军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经皮微波热凝(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44例行PMCT+ DC-CIK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组),先行血细胞分离单采并进行DC-CIK细胞培养,采血后第2天进行PMCT治疗;培养10 d后行CIK细胞回输及DC疫苗皮内注射.此后分别于1、2个月后行第2疗程及第3疗程DC-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44例单纯行PMCT治疗的同期肝癌患者与之配对(对照组),该组患者仅行PMC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AFP变化、免疫功能、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有AFP下降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联合治疗组则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7.1 vs4.9个月;21.5 vs 14.0个月,均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PMCT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少.

  • 利用微滴数字PCR进行CpG岛甲基化表型结直肠癌分子分型

    作者:洪永刚;颜宏利;田兆峰;吴康;郝立强

    目的:利用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进行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ion phenotype,CIMP)结直肠癌分型,并探讨以血浆游离DNA进行CIMP分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8到2012年在长海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16例,抽提肿瘤组织DNA和血浆游离DNA,重亚硫酸盐处理后,利用DD-PCR进行CIMP分型.CIMP分型选用CA CNA1G、IGF2、NEUROG1、RUNX3、SOCS1五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P53突变情况,以巢式PCR测序方法检测K-RAS和BRAF突变.结果:216例肿瘤中17例(7.9%)存在BRAF突变,96例(44.4%)存在K-RAS突变和112例(51.9%) P53-IHC(+).31.5%(68/216)的结直肠癌为CIMP(+)(5个基因位点中高甲基化位点数目≥3),82.3% (14/17)的BRAF突变属于CIMP(+),而只有9.4% (9/96)的K-RAS突变和7.1% (8/112)的P53突变属于CIMP(+).除了K-RAS,BRAF和P53突变外,同CIMP(-)结直肠癌相比,CIMP(+)肿瘤还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更易发生在结直肠的近端位置,黏液性癌比例偏高,分化程度较高,CIMP(+)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CIMP(-)患者.利用血浆游离DNA进行分型和利用肿瘤组织进行分型的一致性为93.4%、灵敏度为87.2%、特异性为100%.结论:CIMP(+)结直肠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且预后较差;在缺乏肿瘤组织的情况下,利用DD-PCR对血浆游离DNA进行CIMP分型是可行的.

  • HIF-1α和GLUT-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中普;孙晓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9至2013-10间经南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鼻咽癌的79例患者的病理标本及45例慢性鼻咽炎症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HIF-1α及GLUT-1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并用CD34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位,计数MVD值;综合分析三者表达的临床意义.通过缺氧诱导剂CoCl2体外模拟缺氧微环境,初步探讨乏氧条件下HIF-1α对鼻咽癌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IF-1α蛋白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无表达,在鼻咽癌组织细胞核中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3.40%),且表达水平和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T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鼻咽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且鼻咽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GLUT-1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6.67%),在鼻咽癌组织细胞质(膜)中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3.16%),且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同时鼻咽癌组织中GLUT-1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另外HIF-1α蛋白与GLUT-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乏氧条件下鼻咽癌CNE1细胞中HIF-1 α、GLUT-1及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HIF-1α和GLUT-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鼻咽癌的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调控血管新生可能是通过激活VEGF来实现的;HIF-1α和GLUT-1似可作为今后诊治鼻咽癌的新靶点.

    关键词: HIF-1α GLUT-1 鼻咽癌 MVD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MPRSS4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李培超;田辉;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司立博;亓磊;鲁铭

    目的:检测穿膜丝氨酸蛋白酶4(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4,TMPRSS4)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NSCLC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87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TMPRSS4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计数CD34免疫染色阳性的内皮细胞测定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另取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早期NSCLC患者14例,应用Real-time PCR检测TMPRSS4 mRNA在NSCLC组织及邻近正常肺组织内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TMPRSS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肺组织(1.826±0.453 vs0.829±0.366,P<0.05);NSCLC组织、癌旁组织中TMPRSS4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60.9%、30.0%vs16.7%,均P<0.05).TMPRSS4蛋白高表达的癌组织中的MVD显著高于TMPRSS4蛋白低表达的癌组织(P<0.05).T2癌组织中TMPRSS4蛋白表达及MVD均显著高于T1癌组织(P<0.05).结论:早期NSCLC组织中TMPRSS4蛋白高表达与高MVD显著相关,并且TMPRSS4蛋白高表达、高MVD与NSCLC浸润深度密切相关,TMPRSS4可能成为早期NSCLC患者抗癌治疗的新靶点.

  • 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彭俊玲;汤涛;叶祖禄;邵琼;黄丽云;邓玲;王芳;邵建永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S-P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分析MSI发生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检出MSI 21例(28%),包括MSI-H 19例、MSI-L 2例,其他54例(72%)为MSS.检出MMR蛋白表达缺失16例(21.33%),其中15例(93.75%)为MSI-H、1例(6.25%)为MSS;MMR蛋白表达59例(78.67%),其中4例(6.78%)为MSI-H、2例(3.39%) MSI-L,其他53例为MSS.MSI组MMR蛋白缺失率(15/21,71.43%)显著高于MSS组(1/54,1.9%)(P<0.01).MSI与患者年龄,是否黏液腺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1),其中MSI-H好发于年龄>50岁、肿瘤无远处转移、MMR蛋白缺失人群,且类型以黏液腺癌为主.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SI发生率高于MMR蛋白缺失率,并且MSI-H的散发性结直肠癌转移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检测MSI状态对提高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 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董坚

    近几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于基因水平的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特异性靶向药物的应用,推动了癌症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新时代.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如WHO或RECIST标准不能准确地对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生存获益,因此,探索并建立适用于肿瘤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迫在眉睫.本文将回顾抗肿瘤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发展历史,介绍针对各类肿瘤的不同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及演化历程,并重点介绍结合免疫指标评价的新标准,对该新标准的具体定义、指导原则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有理由相信,随着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会给个体化肿瘤治疗带来新的进展.

  • 腺病毒介导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作者:李振海;吴红平;徐增辉;吕赛群;施军霞;刘品一;李林芳;金华君;吴孟超

    目的:构建腺病毒介导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并利用其筛选一种广谱高活性启动子.方法:将待检测启动子控制的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基因表达框插入腺病毒E1区,CMV启动子控制的海肾荧光素酶(Rluc)基因表达框插入E3区作为内参,构建腺病毒介导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病毒感染量条件下测得的启动子活性数据差异、组内差异,难转染细胞内的转染情况,分析该系统的操作简便性、稳定可靠性.应用该系统检测常用启动子CAG、CASI及新启动子CCAU在一系列细胞内的活性,从中筛选出一种广谱高活性启动子.结果:成功构建了腺病毒介导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不同MOI值下测得的各启动子相对活性值无显著差异(P>0.05);在所实验的细胞内均能有效且准确地测定各启动子的活性,且复孔间方差小;CCAU在所实验的9株细胞中的表达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CASI以及CAG的表达活性.结论:构建获得的腺病毒介导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通用性强,可作为启动子活性筛选的一种新方法;利用该系统筛选获得了一种新的广谱高活性启动子CCAU.

  • 胃癌免疫治疗新趋势:个体化肽疫苗

    作者:杜娟;刘宝瑞

    胃癌是恶性肿瘤中的常见病种,其肿瘤相关的病死率占全世界第三位,经传统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胃癌的生存率仍然很低.生物免疫治疗中肿瘤疫苗的研究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进步,根据肿瘤患者的个体遗传基因结构或蛋白表达的不同,选择个体化的肿瘤疫苗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个体化肿瘤抗原高表达肽疫苗、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以及个体化多肽疫苗等已在胃癌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个体化肽疫苗与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介绍个体化肽疫苗在胃癌领域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其与化疗、放疗等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及其相关疗效评价等免疫治疗临床转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一例

    作者:周留勇;尤建良;单珍珠;张辰岑;龚时夏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LS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严重时可致心、肺及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1].引起CLS的病因较多,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回输导致CLS,国内鲜有报道.为提高对该严重并发症的认识,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自体CIK细胞治疗后出现CLS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