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52
  • 国内刊号: 1003-5370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西苑操场1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可冀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研究

    作者:梁嘉恺;胡玲;郑晓凤;鄢雪辉;古文莉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51例(包括湿重于热22例,热重于湿9例,湿热并重20例),另设健康志愿者1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安速Hp血清快速检测法判定Hp感染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 interleukin-12,IL- 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 10表达.结果 脾胃湿热证组患者Hp感染率(41.18%,21/5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各亚型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45%(10/22)、22.22%( 2/9)和45.00% (9/20),其中湿重于热、湿热并重亚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IL-12、IL-4及IL-10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IFN-γ和IL-12表达呈增高的趋势,而IL-4表达则呈下降的趋势.脾胃湿热证各亚型组比较,均呈现湿热并重组IFN-γ、IL-12、IL-4表达以及IFN-γ/IL-4、IL-12/IL-4比值较湿重于热组、热重于湿组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改变相关,“湿”和“热”邪可能是介导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病理因素.

  • 心肝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作者:王宪波;江宇泳;赵彩彦;王晓静;刘芳;王亚东;成军

    目的 探讨心肝宝胶囊(虫草菌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心肝宝胶囊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心肝宝胶囊组服用心肝宝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和络舒肝片,每次5粒,每日3次,两组均6个月为1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等项目.结果 心肝宝胶囊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黏联蛋白(LN)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肝宝胶囊组共有21例(53%入组病例)完成了治疗前后2次肝活检,心肝宝胶囊可使81%( 17/21)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下降1级或以上,52%( 11/21)患者纤维化分期下降1期或以上,33% (7/21)患者纤维化无变化.结论 心肝宝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 苯那普利联合祛风除湿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风湿内扰证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方一卿;鲁盈;王永钧;殷佳珍;涂晓;朱斌;袁博寒;陈佳韵;陈洪宇;周柳沙;毛俐婵;崔杏成;王旭强;张敏鸥;俞东容;王宇辉;童孟立;程晓霞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与祛风除湿中药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风湿内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CKD3期提供中西医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CKD3期中医辨证分为气阴(血)两虚、风湿内扰、肾络瘀痹、湿热内蕴4种证型,符合风湿内扰证挟或不挟其他3证为入组条件.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共入组6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23例)给予苯那普利10 mg/d口服;中医组(20例)给予辨证选方组合;联合组(17例)采用上述两药合用,总疗程24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中医证候均以风湿内扰挟气阴两虚、肾络瘀痹为多,其中中医组占75.0%,西医组占60.9%,联合组占82.4%.共54例患者完成整个试验,其中中医组19例,西医组19例,联合组16例.3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9%、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7%、94.7%、100.0%)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西医组血肌酐(SC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而中医组与联合组之间SCr和eGFR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治疗24周/治疗前比值联合组均值和中位数均小于其他两组,无一例出现尿蛋白>2.0 g/d.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西医组明显高于中医组(30.4% vs10.0%,P<0.05).结论 对于CGN CKD 3期具有风湿内扰证患者使用苯那普利联合祛风除湿为主辨证组方中药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延缓肾衰进展,提高临床总体疗效,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CGN CKD 3期的有效方法.

  • 中国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调查

    作者:田静峰;李俊德;雷燕;王硕仁;尚菊菊;刘红旭

    目的 研究国内部分中医三级甲等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治疗状况.方法 设计并采用病例报告表( case report form,CRF),收集2006年1-12月国内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住院AMI患者1 094例,观察AMI患者发病情况、心功能、并发症、既往史及中医证型,观察AMI患者西药治疗情况,以及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 中医证型实证以血瘀、痰阻为主,分别为854例(78.06%)、470例(42.96%);虚证以气虚、心阴虚为主,分别为683例(62.43%)、231例(21.12%).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355例(32.45%),其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224例(20.48%).西药使用率前5位依次为:阿司匹林[1001例(91.50%)]、低分子肝素[917例(83.82%)]、调脂药[833例(76.14%)]、ACEI及ARB[ 822例(75.14%)]、硝酸酯类[773例(70.66%)].使用中药静脉制剂患者946例(86.47%),其中使用频率>5%的中药静脉制剂依次为生脉注射液[520次(54.97%)]、丹参类注射制剂[305次(32.24%)]、三七类注射液[185次(19.56%)]、参附注射液[68次(7.19%)]、灯盏花素注射液[64次(6.77%)]及刺五加参附注射液[29次(3.07%)].使用中药汤剂患者575例(52.56%),治法主要为:活血法(477例)、益气法(332例)、化痰法(303例),常用方剂为:生脉散、桃红四物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二陈汤和四君子汤.使用中成药患者394例(36.01%).结论 中医医院AMI患者显示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为主,中医医院在AMI再灌注及规范化治疗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中医药得到广泛应用,应进一步加强AMI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

  • 脑出血中风闭、脱证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表达临床观察

    作者:杨瑞玲;吴成翰;王开宇

    目的 动态观察脑出血(ICH)中风闭、脱证患者血浆及血肿液凝血酶-抗凝血酶( thrombin-an-tithrombin,TAT)复合物的表达情况,探讨出血中风闭、脱证与TAT复合物表达的关系.方法 60例IC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闭证(18例)、阴闭证(22例)、脱证(20例)3组,并进行出血量评估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另选外科、妇科盆腔及下肢疾病且不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腰椎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10例作为脑脊液对照组;采用ELISA 法对ICH组静脉血及血浆血肿引流液、对照组静脉血浆或脑脊液检测TAT复合物.结果 各型按出血量和NIHSS评分高低顺序排列为脱证>阴闭>阳闭,按GCS评分高低排列为阳闭>阴闭>脱证.与组内1、2天比较,ICH组第4天血浆TAT复合物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H组第1、2、4天血浆TAT复合物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组第1、2、4天血肿引流液TAT复合物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脊液对照组比较,ICH组血肿引流液TAT复合物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33,P<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09,P<0.01);ICH组TAT复合物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1),且存在动态演变;阳闭、阴闲、脱证TAT复合物存在明显差异(P<0.01);ICH组血浆和血肿引流液TAT复合物含量变化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TAT复合物参与了ICH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客观化指标,并提供闭、脱证定量化依据.

  •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蒋海强;李运伦;解君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物变化,寻找其特征代谢物,探索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的证候本质.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0例为患者组,另设12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TOFMS)采集两组尿液代谢物谱,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寻找并鉴定尿液内差异代谢物,做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 PCA方法处理患者组和正常组的尿液代谢物谱数据显示,两组HPLC-TOFMS谱数据可以明显分开.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机体相关代谢发生显著变化.经PLS-DA确定与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有关的代谢物,通过查询KEGG数据库共确定了15个化合物的结构及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神经鞘氨醇等.结论 采用HPLC-TOFMS结合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对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患者尿液代谢物进行研究,从微观领域寻找小分子代谢标记物,有利于深入发现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

  • 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证候学研究

    作者:张允岭;郑硕;金香兰;南一楠;郭蓉娟;陈志刚;陈宝鑫;张艳霞;牛焕敏;白文;戴中;赵建军;黎明全;曹晓兰;张玉莲;陈志强;田军彪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LACI)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选取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03例(LACI组),脑白质疏松无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对照组),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LACI组15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照组12个公因子,对各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LACI组中阳虚占33.98%,痰占22.33%,阴虚占19.42%,气虚占10.68%,火占9.71%,血虚、血瘀占3.88%;对照组中阳虚占31.00%,气虚占27.00%,阴虚、火占24.00%,血虚、血瘀占12.00%,阳虚、痰、血虚占6.00%.结论 LACI的主要证候要素是阳虚、痰、阴虚、火,次要证候要素为气虚、血虚、血瘀.主要涉及肾、脾两脏,次要脏腑为肝、心,以虚为发病基础,痰、火等病理因素为其发展和加重的关键,复合证候要素多,病情复杂.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李青;张惠敏;费宇彤;邢建民;罗辉;刘建平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探讨DN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170例2008年3月-2009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及住院DN患者.根据患者随访期间的暴露因素(是否接受中医辨证论治)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结合组)和西医组,其中结合组116例,西医组54例.定期随访两组病例3、6、12、18、24个月时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次要结局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对结合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收集中药处方,统计中药使用频率.观察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结果 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可供分析的数据主要集中在随访第3、6、12、18个月,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两组在随访第3、6、12、18个月时的数据.符合方案分析(PPS):结合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7%,西医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向性分析(ITT):结合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1.2%,西医组为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6个月时,结合组BMI[ (25.0±3.1)kg/m2]、FBG[(7.9±1.5)mmol/L]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分别为(28.6±4.4) kg/m2、(8.8±2.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12个月时,结合组FBG[(7.9±1.4) mmol/L]、HbAlc[(7.8±1.4)%]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分别为(9.6±2.8)mmol/L、(8.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随访前SCr为(96.8±35.2).μmol/L,西医组为(80.5±2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中心3(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随访第3、6、12、18个月两组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随访第3、6、12个月时结合组SCr[分别为(82.4±25.7)、(78.1±25.9)、(80.3±24.0)μmol/L]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分别为( 101.4±37.2)、(96.5±34.1)、(93.9±25.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7张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前10位中药依次为黄芪(68.4%)、麦冬(67.5%)、生地(67.1%)、丹参(49.4%)、党参(41.8%)、玄参(35.4%)、五味子(29.5%)、红花(27.9%)、桃仁(26.2%)、当归(25.3%).随访期间两组未见肝功能、血常规异常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辨证论治,能降低患者部分时点BMI、FBG、HbAlc以及SCr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中医辨证论治DN主要使用益气滋阴、活血化瘀类药物.

  • 参附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10水平的影响

    作者:邱泽亮;叶一萍;张宁;刘建华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和IL- 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简称参附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28天病死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Marshall评分、IL-6、IL- 10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均有下降(P<0.05),但参附组下降更明显(P<0.05).参附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5.0% (9/36)和37.5% (1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参附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IL- 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清促炎介质IL-6水平,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

  • 青风藤治疗骨性关节炎药效物质基础多靶导向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作者:郑春松;徐筱杰;叶蕻芝;刘献祥

    目的 探讨青风藤治疗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对青风藤多靶导向作用做出药效学阐释.方法 (1)构建青风藤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应用分子对接探讨其与OA重要靶标的相互作用;(2)构建青风藤所含分子配体-靶作用网络及DrugBank药物库中有关OA的药物分子配体-靶作用网络,分析其网络特征,阐明青风藤治疗OA作用机制和特点.结果 青风藤中共有14个化学成分分子与2个及2个以上靶点相互作用,其中6个化学成分分子对4个及4个以上靶点有作用效应.青风藤分子配体-靶作用网络与药物分子配体-靶作用网络的轮廓和特征相似.结论 青风藤存在多成分、多靶导向效应,且部分成分存在多靶导向效应,为青风藤治疗OA的药效学分子机制提供了解释,同时也为寻找治疗OA的新型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狼疮平颗粒对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桂英;刘淑霞;路新卿;张增海;张军丽;李英;王春来

    目的 研究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PBBC)中的表达,并观察中药狼疮平颗粒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1周龄雄性BXSB狼疮性肾炎小鼠18只随机分为狼疮对照组、激素治疗组、狼疮平治疗组,每组6只;另取11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生理盐水(10 ml/d)、甲泼尼龙[5mg/(kg·d)]、狼疮平颗粒[4 g/(kg·d)]、生理盐水(10 mL/d),治疗4周,测定各组尿蛋白、ds-DNA和体重,分别应用ELISA、RT-PCR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BAFF(sBAFF)和外周血B细胞中BAFF-mRNA的表达及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与sBAFF的关系.结果 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PBBC中BAFF mRNA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清ds-DNA含量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升高.激素和狼疮平治疗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BAFF、BAFF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狼疮性肾炎小鼠血清sBAFF水平与肾病理活动性计分、24h尿蛋白定量、ds-DNA成正相关(r=0.8098、0.8220、0.8535,P<0.01).结论 BAFF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并预测复发,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理想靶点之一.中药狼疮平可以通过降低BAFF水平而改善狼疮性肾炎病情,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葛根素对钴60-γ射线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瑞;王磊;张卫星;秦俊昌;张杰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葛根素对钴60(60Co)-γ射线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低、高剂量组给予60Co-γ8.0 Gy下腹部均匀照射517 s.造模24h后,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葛根素230、450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抑制素β(Inhibinβ)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睾丸组织中Inhibinβ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低、高剂量组小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高剂量组改善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FSH水平显著提高,血清Inhibinβ水平及睾丸组织Inhibin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FSH、Inhibinβ水平及睾丸组织Inhibinβ mRNA表达显著改善(P<0.05),以高剂量组改善明显(P <0.01,P<0.05).结论 中药单体葛根索对60Co-γ射线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急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复方肾华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耿文佳;魏日胞;毛炜;刘旭生;师锁柱

    目的 观察复方肾华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在大鼠单侧左肾切除基础上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造模,造模后正常饮食9个月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肾华片组和厄贝沙坦组,给予6周灌胃干预治疗.观察干预前后大鼠一般状态及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B)、白蛋白( ALB)水平;进行肾组织PAS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药物干预6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及复方肾华片组大鼠一般情况均改善;两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SCr、BUN、GLU、TG和TC均较模型组及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肾脏病理及肾脏超微结构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复方肾华片具有减轻糖尿病肾损害,延缓肾脏功能损害进展的作用,疗效与厄贝沙坦相当.

  • 远志不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作者:官仕杰;闫小平;林敬开;黎丽

    目的 比较生远志、制远志、蜜远志60%乙醇提取液及水提取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远志的毒性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制备生远志、制远志、蜜远志的60%乙醇提取液及水提取液,测定其总皂苷含量,并采用灌胃给药,观察14天内小鼠的中毒情况及死亡情况,用改良寇氏法分别测定其半数致死量及95%可信限.结果 制远志乙醇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高,其毒性大;而蜜远志水提取液中的总皂苷含量低,其毒性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能改变远志皂苷类成分的含量,远志的毒性与总皂苷的含量成正比,总皂苷含量越高,其毒性越大.

  • 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丽娜;胡守玉;战丽彬;施翔;闫云;隋华;张福良

    目的 探讨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脾阴虚模型参照经典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行为学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RElα、JNK、IR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中磷酸化IRS-1、JNK及IRElα蛋白表达增强(P<0.05),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后表达减弱.结论 滋补脾阴方药可显著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改善内质网应激来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

  • 养肝益水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TGF-β1、CTGF含量和肾皮质AngⅡ、TGF-β1、CT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戴小华;王波;杨帆;董梅;许祖建;邵正斌;顾健霞;周宜轩

    目的 观察养肝益水颗粒对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含量和肾皮质AngⅡ、TGF-β1、CTGF mRNA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养肝益水颗粒发挥肾脏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12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拉普利组[ 1.8 mg/( kg·d)]、养肝益水颗粒低剂量组[5.4 g/(kg·d),简称低剂量组]、养肝益水颗粒高剂量组[27 g/(kg·d),简称高剂量组],每组10只;并设Wistar-Kyoto大鼠(WKY)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6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浆AngⅡ、TGF-β1、CTGF浓度和肾皮质AngⅡ、TGF-β1、CTGF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低、高剂量组血浆AngⅡ、TGF-β1、CTG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贝拉普利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拉普利组与高剂量组血浆AngⅡ、TGF-p1、CTGF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拉普利组及高、低剂量组肾皮质AngⅡ、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1,P<0.05);高剂量组优于贝拉普利组和低剂量组(P<0.01,P<0.05).结论 养肝益水颗粒主要通过降低肾脏局部AngⅡ、TGF-β1及CTGF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百会穴注射腺苷A1受体激动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的影响

    作者:戴勤学;王雷雷;晁娟;王宏法;刘俊伟;罗亮;王均炉;陈必成

    目的 观察百会穴( GV20)注射腺苷A1受体激动剂(2-chloro-N6-cyclopentyladenosine,CCP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CCPA组.采用线栓暂时性阻塞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MSO组和CCPA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即刻百会穴注射DMSO 20μL和CCPA(0.1 mmoL/L)20 μL;分别对大鼠行为学、大脑皮质半暗带区组织形态、Bcl-2蛋白表达量和神经细胞凋亡率进行评估.结果 与模型组和DMSO组比较,CCPA组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5);神经元无明显的胞浆空染、核固缩等现像;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百会穴注射CCPA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和大脑皮质半暗带区组织形态学,提高大脑皮质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量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率,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 中医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邓家刚;郝二伟;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唐志玲;邓秀琼;黄丽贞;唐云丽

    目的 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理论特点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组,每组10只.丹参组给予丹参水煎液13.5 g/kg灌胃,灌胃体积20 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均每天2次,连续7天.给药第4天,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50 mg/kg,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注射24h后,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 10 mL/kg),6h后观察大鼠体温、舌象、尾部瘀斑、耳廓和四肢皮肤颜色等表征以及耳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舌质红紫,舌下脉络增粗增长,爪甲色红紫,耳廓边缘发红,尾部出现明显瘀斑(P<0.01),体温明显升高(P<0.01)等瘀热表征;耳廓微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大鼠尾部瘀斑长度明显减少,微血流流态评分明显升高,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减少,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采用联合注射角叉菜胶和活性干酵母方法建立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具有动物表征明显以及重现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瘀热互结证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效筛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

  • 知柏地黄汤对解脲支原体感染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卢芳国;何清湖;刘朝圣;赵建业;李玲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汤对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经膀胱接种建立大鼠睾丸组织感染解脲支原体动物模型,将45只UU感染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知柏地黄汤治疗组[中药组,2 g/( 100 g·d)]、美满霉素治疗组[西药组,10 mg/(100 g· d)]及模型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予动物接种10天后开始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2天.于停药后第2天处死动物,检测睾丸重量指数,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超微结构.结果 各组大鼠左、右侧睾丸重量指数、睾丸重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可以引起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脱落,管腔中精子细胞减少等病理变化与生精细胞核膜皱缩,细胞核破裂,线粒体明显水肿等超微结构改变,用药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得到改善.R-模型与R-假手术不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模型与R-中药和R-西药不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中药和R-西药两组95%区间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感染可引起睾丸组织器官水平、细胞水平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知柏地黄汤能通过改善其病理变化和生精细胞超微结构而发挥治疗作用.

  • 从2005-2011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情况看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状况

    作者:李娌;王学美;谢囡;龚侃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中西医结合科技奖)是2004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国科奖字[2004]8号)设立的中西医结合学界的科学技术奖.该奖项授予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分为一、二、三等奖,奖励周期为每年1次.获得中西医结合科技奖的项目具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的资格.自2005年以来,该奖共评选了7届.笔者回顾分析了2005年以来中西医结合科技奖获奖项目情况,试图从中分析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奖励管理方法,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 四妙勇安汤联合西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热壅血瘀证患者PCI术后t-PA及MCP-1的影响

    作者:于波;宫丽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危险阶段.其病理基础是在脆性斑块破裂或内皮损伤基础上造成的冠脉血栓性闭塞或冠脉严重狭窄[1].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对斑块的形成和破裂起决定性的作用[2-4].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引起纤维蛋白溶解,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反应[5].

  • 不同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128例疗效观察

    作者:丁樱;闫永彬;张霞;刘玉清

    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常规抗菌和(或)抗病毒、退热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探讨了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剂量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现总结报道如下.

  • 调理亚健康与肿瘤防治策略的初步探讨

    作者:林举择;王昌俊

    本文拟从肿瘤休眠角度重新探讨亚健康的定义,认为目前亚健康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价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并提出亚疾病的概念和健康→亚健康→亚疾病→疾病4个发展阶段的见解,进而从目前肿瘤防治的现状和难点出发,认为中医调理亚健康应用于肿瘤防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防癌手段,这一见解和手段丰富了现代肿瘤防治学的理论.

    关键词: 亚健康 肿瘤 中医
  • 中医消化病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声生;周滔

    本文从中医消化病学科理论创新、诊疗共识意见与临床路径的制定、疗效评价及疗效评价量表的创制、学科优势病种及证候标准化探讨、科研进展、学术交流与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自“十一五”以来中医消化病学科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加强中医消化病学理论继承与创新、学科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拓展诊疗技术与特色疗法、阐明中医学理论与治疗的现代科学内涵等5个方面,对中医消化病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

  • 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

    作者:王阶;熊兴江;张兰凤

    病、证关系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来自半个多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的总结,是两种医学体系交叉融合的良好切入点,是较为成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意象思维、辩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学唯物论的结合,体现了中医学宏观整体与现代医学微观局部的结合.陈可冀院士在深入学习中医学经典著作,继承岳美中、赵锡武等中医名家经验基础上,临证时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研究模式,注重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以实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这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并在50余年的医疗、科研工作中不断实践、推广、完善,开创中医学临床研究新时代.

  • 病症结合的基础研究

    作者:黄烨;殷惠军;陈可冀

    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中医学和西医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研究并探索了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其中,中医学着重强调宏观和整体,西医学则注重微观和局部,二者存在着优势互补的可能[1].尽管先进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细化到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方面,但依然存在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病的高发生率和高致死率,而使用一些无法定性和量化的中医概念去解释疾病并进行治疗往往能起到一定效果,可见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1].而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正是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的具体体现.

  • 急性心肌梗死病证结合研究现状及思路

    作者:张敏州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提高AMI的防治水平,成为卫生医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的里程碑,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再灌注治疗后也产生了新的治疗难题和困惑,如并发的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支架内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室重构、再狭窄等.再灌注带来了生机,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且亟待解决.再灌注治疗侧重于冠脉局部病变的干预,术后可诱发斑块不稳定和血小板、凝血系统激活,中医药则善于从患者整体调节,二者互相补充,有机结合,将为AMI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如何实现AMI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是降低AMI病死率,改善AMI患者心功能,提高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回顾

    作者:沈自尹

    中西医结合,概言之是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中医的长处是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调节性治疗;西医的长处是从局部出发,针对功能采取拮抗性治疗,从研究的角度是与时俱进,使中西医有高起点的结合.我们从事中西医结合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肾”本质研究已有半个世纪,“肾”虽归属于五脏,但肾的功能涉及面广、亦根本,不但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由于明代众医家对肾的理论有较大的发展,提出了命门学说.以我们有限的精力仅就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深入探索:肾阳虚证的研究、从系统生物学研究肾虚与衰老、肾藏精与干细胞的研究.以下仅作简要的介绍.

  • 基于四诊信息决策支持的中医健康评价体系研究述评与展望

    作者:许家佗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关注,提高健康状态、提升生命质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健康状态的监测与评价也引起了医学界以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中医学在健康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和理论,但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价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医现代诊疗技术、诊疗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特色的健康诊断与评价已经成为可能,这一研究与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

  • 中西合璧求真至善——读《中西医结合研究系列丛书》

    作者:穆大伟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院长陈可冀院士的带领下,不懈努力,每年都有新进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11年编写出版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系列丛书》,这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再做贡献.有关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著作很多,但是这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 推荐《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修订版

    作者:刘茜蒨;刘明铭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修订版),经过近半个世纪终于2011年5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郝金凯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工作期间,开始从事经穴文献整理工作,后发现历代对经穴的研究十分系统,内容丰富.而奇穴却缺乏系统研究.

  • 雷公藤多苷片的肝毒性及增效减毒的文献研究

    作者:李红刚;纪伟;苏建明;宋亚楠;马成功

    检索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e tripterygium total,GTT)致肝损伤及其增效减毒的相关文献,探讨GTT使用剂量和时间与肝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归纳具有保肝作用的单体或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GTT与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讨论GTT的肝损伤机理和增效减毒机理,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应用GTT提供循证依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