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중국중서의결합신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587X
- 国内刊号: 14-127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目的:分析216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2012年01月~2016年12月P-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16例P-ANCA阳性肾病患者中,男103例,女113例,年龄12岁~89岁,60岁以上者110例(51.26%),平均年龄(63.50±11.29)岁.原发性小血管炎(AASV)142例、IgA肾病(IgAN)38例、狼疮性肾炎(LN)9例、紫癜性肾炎(HSPN)11例、干燥综合征(SS)16例;全身症状可见发热、乏力、消瘦、皮疹、关节/肌肉痛、消化道症状,肺部受累者以AASV和LN多见;各疾病均存在肾功能受损情况,但AASV患者肾衰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有124例行肾组织活检,主要为AASV(新月体肾炎Ⅲ型),IgAN和LN,均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但AASV组新月体比例明显高于IgAN和LN(P<0.05).结论:P-ANCA阳性肾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疾病在临床和病理上有各自特点,肾组织活检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血液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血液透析联合中药灌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血透透析联合中药灌肠对MHD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5月.由2名医师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2名医师独立进行偏倚评估,1名医师进行第三方裁定.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3个RCT,包括18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隙[RR=1.95,95%CI(1.51,2.51),P<0.00001];血肌酐水平[干预2月:MD=-3.21,95%CI(-15.55,9.13),P=0.61;干预3月:MD=-23.54,95%CI(-42.94,-4.15),P=0.02];尿素氮水平[干预2月:MD=1.31,95%CI(0.45,2.16),P=0.003;干预3月,MD=-0.84,95%CI(-2.37,0.69),P=0.28];肌酐清除率水平[MD=0.23,95%CI(-0.40,0.86),P=0.48];Kt/V[MD=-0.00,95%CI(-0.11,0.10),P=0.93];残余肾功能[MD=1.11,95%CI(0.78,1.43),P<0.000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中药灌肠能够增加MHD患者透析时间间隔、减少透析次数,并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一定程度保存了残余肾功能,干预3月治疗效果优于2月.但是,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
苏叶黄连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呕吐的经验总结
慢性肾衰竭(CRF)是肾单位严重毁损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群[1]. 本病在尿毒症期出现的呕吐症状与中医的关格较为近似[2]. 邱模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血液净化中心主任,第九、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曾师从已故著名中医学家、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教授,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业医30余载,对慢性肾脏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临床疗效满意. 现就邱模炎教授运用苏叶黄连汤治疗慢性肾衰呕吐的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易感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方法:选取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至少跟踪调查24个月,除非患者出现腹膜透析失功或者死亡.其中有40例患者并发有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设为腹膜炎组;另外36例患者没有并发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设为非感染组.对40例患者并发有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再分三个时间点进行自身配对观察:置管前、感染前、感染后.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前腹膜炎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较非感染组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较非感染组低,且均有统计学差异.腹膜炎组患者三个时间点自身配对比较发现,腹膜炎感染后分别与感染前及置管前相比,血清碱性磷酸酶、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三者均有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感染前与置管前相比有所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但升高后计数仍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膜透析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均是易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预测指标.
-
血液透析患者背力测定技术规范的临床研究
目的:肌肉力量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背力作为核心力量,能反映人体的全身肌肉力量水平,具有握力、捏力等不能比较的优势.目前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尚无背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和报道.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背力测定技术规范,为长期开展背力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入选我院长期规律血液透析患者92名,标准化背力测量流程和方法,研究背力重测的信度,以及透析间隔对背力影响、透析前后背力变化,观察背力测量的并发症.结果:背力重测ICC=0.961;重测散点图提示呈直线相关.透析前背力均值(81.54±28.00)kg,透析后(73.08±25.56)kg,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每周3次透析频次血液透析患者30例,短、长透析间隔背力均值分别为(82.57±27.16)、(82.47±27.70)kg;每2周透析5次患者34例,短透析间隔和长透析间隔背力均值分别为(84.24±32.63)、(81.82±31.17)kg;每周2次透析频次患者28例,短、长透析间隔背力均值分别为(76.04±26.39)、(77.61±25.99)kg.不同透析频率的不同透析间隔背力比较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背力重测信度高,透析不同时间间隔对背力无影响,且背力测量简单、无创,适合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状况的评估监测工具.
-
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近况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称Berger''s病,是全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总体发病率约为每年2. 5/10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别,在亚洲人群的发病率较高[1]. 据统计,IgA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 8%~54. 3% [2,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AN患者的预后不佳,约15%~40%的患者在确诊后的20 年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4,5].
关键词: -
从历次辨证指南变迁看IgA肾病中医病机认识的沿革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以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 是亚裔人群发病率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占23. 5% [1]. 其中约1/3患者在起病后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2]. 中医学治疗IgAN具有独特的优势. 辨证分型标准是特定时期内关于病机认识的高度概括,迄今为止,IgA肾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及临床实践指南已历经多次修改,从单纯虚证,到虚实夹杂,再到分期辨治,每一次修改都体现了中医病机认识的进步. 本文拟从历次辨证指南变迁来阐述中医学对IgAN病机认识的沿革.
关键词: -
PLA2R1相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进展
众所周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为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1] ,其发病率在中国的增长更是疾风迅雷. 曾有文献报道,截止到1997 年,IMN 发病率已从之前的6. 48%显着上升至22. 79%. 特别是在2009年~2011年期间,IMN已成为中国继IgA肾病(IgAN)后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 该病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在青少年人群中也有明显增加[3] ,这便敲响了我们防治IMN的警钟. 因此做到对IM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而新报道中已明确,在约70%的IMN患者血清中鉴定出了抗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的抗体. 本文就PLA2R1相关性IMN的早期诊断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
肾盂肾炎动物模型制作研究现状
肾盂肾炎是临床上危害较大的泌尿道感染疾病,晚期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虽然采取了多种治疗措施,但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肾盂肾炎的发病率、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制作与人类肾盂肾炎相似的动物模型,对于探究肾盂肾炎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研究药物的疗效以及如何运用免疫学方法防止感染复发等十分重要,现将近年来国内外肾盂肾炎模型制作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中尿蛋白的增加与足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密切相关. 足细胞是一种独特的、高度分化的终末分化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损伤后易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主要包括足细胞肥大、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足细胞脱离和足细胞凋亡[2]. 本文就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延缓DN进展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 -
益肾止衰颗粒治疗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 CKD4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止衰颗粒对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中心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的患者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益肾止衰颗粒,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尿毒清颗粒,疗程24周,每8周监测Scr、BUN、UA、K、eGFR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1)两组的总体疗效相当,组间比较Scr、BUN、UA、eGFR在各个随访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Scr翻倍患者,对照组有1例翻倍,所有患者研究期间均不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两组eGFR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患者无严重高钾血症发生.结论:益肾止衰颗粒能够延缓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CKD4期患者肾衰竭的进展,降低蛋白尿,安全有效,与尿毒清相比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
-
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内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及其与血尿酸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患者肾内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expressing regulatory T lymphocytes,Treg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纳入初发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74例,其中52例IgAN和2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按照肾组织是否表达Foxp3将IgAN患者分为Foxp3+和Foxp3-两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式检测肾内Foxp3表达情况,记录患者入院次日清晨检测所得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尿肌酐,采用同位素99m Tc-DTPA示踪定量法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较之MN组,IgAN组患者肾内Foxp3表达比例显著增高.IgAN亚组分析中,Foxp3+较Foxp3-者SUA水平和镜下血尿检出率增高,但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是IgAN肾内Foxp3+Tregs是否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原发性IgAN患者肾内Foxp3+Tregs表达增多并受SUA水平影响,Tregs可能参与保护高尿酸血症所致肾病进展.
-
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特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10年01月~2016年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并经肾穿刺确诊的165例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与CKD1期的患者相比,CKD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较重;(2)相关性分析显示,IMN肾功能与高血压、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具有相关性;(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为IMN患者eGFR<9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4)诊断ROC曲线提示尿酸对不同性别IM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男性、大量蛋白尿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IMN肾功能重要的预测因子,尿酸对肾功能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
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阿霉素 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实验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第4、8、12、16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检测肾组织HIF-1 mRNA、VEGF mRNA、Notch1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第4、8、12、16周实验组大鼠尿蛋白明显升高(P<0.01);Alb均明显下降(P<0.01);BUN、Scr持续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大鼠肾组织第4、8、12、16周HIF-1 mRNA、VEGF mRNA、Notch1 mRNA均表达升高(P<0.01);肾组织HIF-1α、VEGF、Notch1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进展有关.
-
不同药性祛风通络方干预下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RPV4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祛风通络方及寒热加味方对UUO模型大鼠肾组织TRPV4表达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探索不同药性祛风通络方对TRPV4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机理.方法:挑选SD雄性成年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建立UUO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温热大剂量组、温热小剂量组、寒凉大剂量组、寒凉小剂量组、祛风大剂量组、祛风小剂量组,进行药物干预.术后第21天将大鼠全部处死,取术侧肾脏组织,一半用作病理学染色,一半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和Western法检测肾脏组织TRPV4、α-SMA、vimentin mRNA含量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成功后21 d,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术侧肾脏体积较对侧增大,剖面肾实质不同程度萎缩,肾盂扩张呈囊状,模型组为明显.(2)干预各组病理情况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温热小剂量组改善为明显.(3)温热大剂量组TRPV4 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1),其余各组均表现不同程度下降.(4)治疗各组α-SMA mRNA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下降(P<0.05),以温热小剂量组下降为显著(P<0.01),各组Vimentin的表达表现出与α-SMA同样的变化趋势.结论:(1)TRPV4可能通过基因或蛋白水平的上调(下调)感受药性之寒热.(2)祛风通络方及加味方可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且温热小剂量治疗效果好.
-
肾痿复方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改善UUO大鼠肾纤维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肾痿复方对UUO大鼠肾纤维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肾痿复方(SWFF)治疗低、高剂量组、厄贝沙坦阳性对照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肾痿复方低、高剂量、厄贝沙坦灌胃预处理3 d,行UUO,于术后7 d取血及梗阻侧肾脏,测定血肌酐、尿素氮肾功能改变,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和肾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CD6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肾功能出现异常改变,而纤维化指标、炎症介质CD68、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0.01),与UUO组比较,肾痿复方低、高剂量组与厄贝沙坦组在肾功能方面出现明显改善作用,而纤维化指标、CD68、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肾痿复方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浸润而改善UUO大鼠肾功能及肾纤维化.
-
免疫源性IgAN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免疫原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免疫诱导IgA肾病大鼠模型是国内常用模型,本实验对以往的制作方法加以改良,观察模型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质量180~200 g,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造模方法:BSA,600 mg/kg,隔天1次灌胃,皮下注射蓖麻油0.3 ml+CCL40.10 ml,每周1次持续8周,第6周、第8周脂多糖(lypopolysaccharide,LPS)0.05 m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用注射用水等剂量刺激.第8周末大鼠,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检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蛋白尿、血尿以及肾组织病理.结果: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1),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肾组织IgA免疫荧光染色增强,荧光阳性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1).结论:运用改良的造模方法BSA+LPS+CCl4建立IgA肾病模型效果良好,病理、临床指标均与人类IgA肾病较为相似.
-
中药和解法治疗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急性肾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葡萄膜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TINU)综合征,是引起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少见原因,常被误诊为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而急性肾小管间质炎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常见原因,在AKI肾活检病例中占15%~27% [1]. TINU综合征全身系统性症状多非特异性、肾脏症状和眼部症状常常非同期发作,造成一定程度的漏诊和误诊. 因此,对于本病的纵向随访十分重要.TINU综合征自1975年首次报道以来[2] ,全球至今报告病例数300余例. 该病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大多数使用全身激素治疗和/或眼局部使用激素治疗. 既往认为TINU肾脏预后较好. 但北大医院近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报道却显示[3]:高达92%的TINU综合征,肾功能恢复不完全. 现将近年我科以中药和解法治疗的1例TINU综合征AKI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尿毒症合并自身溶血性贫血1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因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抗原抗体反应介导而引起机体红细胞破坏加剧所致贫血性疾病[1] ,临床较常见,但尿毒症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却少见,现将我科收治1例AIHA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王小琴教授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经验浅析
膜性肾病(MN)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患病率不断上升. 其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并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1] ,其中病因未明者称特发性膜性肾病(IMN).IMN患病率较高,起病隐匿,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态势,超过40%的患者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终末期[2]. 西医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配合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及抗凝溶栓药物. 大量的临床实践现已证实,中医药以其扶正祛邪兼顾、辨证论治等特点,可与西医规范化治疗相结合,有助于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实现个体化治疗、避免复发[3] ,因此探讨中医药防治IMN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数字医疗与腹膜透析: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数字信息化应用与前景
自20世纪70 年代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基本操作原则确立以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整体进步,持续的临床预后改善以及良好的社会经济学效益,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已经成为高质量、高成本-效益的透析方式,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
关键词: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稿约
关键词: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具有特征性的光镜改变,基于免疫荧光(IF)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免疫球蛋白介导型、C3 介导型、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型.免疫球蛋白介导的MPGN 由于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小球,通常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而致病,IF 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IF 下沉积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助于明确MPGN 的原因,如感染、异常蛋白血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见图1).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