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CT平扫、增强扫描与MRI平扫、DWI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CT平扫、增强扫描与MRI平扫、DWI的表现。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乙肝肝硬化背景下的小肝癌65例共74个肿瘤病灶,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MRI平扫、DWI对小肝癌总的检出率、不同直径小肝癌的检出率及包膜显示率。结果:CT平扫对病灶检出率为64.86%;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对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5.14%、68.92%、72.97%;MRI平扫对病灶检出率为86.49%;DWI为93.24%。各种方法对小肝癌病灶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T平扫、CT增强扫描、MRI平扫、DWI对包膜的显示率分别为40.54%、59.46%、71.62%、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对直径≤1 cm的小肝癌检出率均低于对直径1~3 cm小肝癌的检出率(均P<0.05)。结论:DW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和包膜显示率高,且CT增强扫描更易检出直径1~3 cm的病灶。
-
双源CT气道重建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结合气道重建技术在诊断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5例BO患者,病程均超过6个月,均行DSCT扫描及气道三维重建,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DSCT特点及气道重建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持续性喘息25例(100%)、反复咳嗽21例(84%)、气促16例(64%)、肺部反复湿啰音17例(68%)、唇周发绀2例(8%)。19例明确为呼吸道感染后引起。CT特点:Mosaic灌注不良25例(100%),斑片模糊影15例(60%),肺实变6例(24%),节段性肺不张4例(16%)。气道三维重建表现:支气管壁增厚16例(64%),支气管扩张5例(20%),支气管内痰栓3例(12%)。结论:感染是BO发生的主要原因,DSCT结合气道重建能较好地显示BO患儿肺实质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对BO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OT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并分析其MRI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7例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或卵圆形,均见低信号包膜。 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为主,1例主要表现为云絮状高信号,夹杂低信号;6例病灶内见囊性区,4例包膜下见囊性区,1例肿瘤外上方见多个小囊性灶。增强扫描后7例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延迟后呈渐进性强化,但低于子宫肌层。显微镜下瘤细胞比例1例较高,6例较低;纤维成分6例较高,1例较低;可见假包膜及囊变、水肿区。结论:OT在T2WI的信号特点和轻度渐进性强化方式有一定特征,能反映其病理基础,掌握其MRI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3DCE-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特征的研究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MRI血管造影(3DCE-MRA)对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M下肢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7例DM(DM组)和39例非糖尿病(NDM)(NDM组)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3DCE-MRA检查。以NDM组为对照,分析DM组下肢动脉病变特点。结果:DM组狭窄血管累及率为58.2%,NDM组狭窄血管累及率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以轻中度狭窄为主,闭塞血管(9.1%)发生率较NDM组(19.9%)低(P<0.05)。DM组血管狭窄主要分布在膝下中小动脉(56.5%),NDM 组主要分布在膝上大血管(54.5%)。 DM 组膝下狭窄血管,腓动脉(15.2%)分别与腘动脉(27.2%)、胫前动脉(29.8%)、胫后动脉(27.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CE-MRA能较准确显示DM下肢动脉病变;DM下肢动脉硬化发病率较NDM高;DM更易累及膝下中小动脉,以轻中度狭窄为主,且多累及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例(共33处病灶)子宫腺肌病患者行一次性超声消融治疗。术前1~2 d及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子宫MRI平扫加强化评估其消融率,分析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弥散程度、团块灰度出现与否等因素对消融率的影响。结果:病灶位置不同、弥散程度不同消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前壁、后壁和宫底病灶的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2.81±5.16)%、(75.73±8.24)%、(69.80±5.99)%,其中宫底病灶和后壁病灶的平均消融率均<前壁病灶的平均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病灶、弥散病灶平均消融率分别为(81.14±7.00)%、(75.0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位置、弥散程度影响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消融率。
-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对轻中度急性脑梗死侧支代偿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对轻中度急性脑梗死侧支代偿状态及近期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且未经溶栓治疗的35例急性期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GE 3.0 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和三维伪连续式标记(3D-PCASL)序列检查,根据脑血流量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35例分为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入院当日与30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分析比较。结果:2组入院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代偿组入院当日及30 d 临床NIHSS评分好转率、稳定率及进展率分别为76.47%(13/17)、17.65%(3/17)、5.88%(1/17);而对照组入院当日及30 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率、稳定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3.33%(6/18)、27.78%(5/18)、38.89%(7/18);2组近期预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ASL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血液灌注信息反映侧支循环代偿状态,可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近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管末端影像学定位标志及个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评估不同人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管末端位置的解剖定位及影响因素,提高置管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PICC置入患者的胸部CT资料,分别测量并记录上腔静脉-右心房连接点(CAJ)与右锁骨胸骨端、气管隆突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1、A2值)及其与胸椎椎体高度的比值(V1、V2),分析性别、年龄、身高和BMI等个体因素对上述各值的影响。结果:A1为(94.93±20.33)mm,V1为4.10±0.78。 A2为(38.71±14.9)mm,V1为4.10±0.78,V2为1.70±0.60;性别间A1、A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身高对A1有显著影响,BMI对A1、A2值无显著影响,V1仅受年龄影响,而V2不受性别、年龄、身高、BMI等因素影响。结论:气管隆突可作为CAJ定位的可靠解剖标志,气管隆突下1.7个胸椎椎体位置为PICC管末端的合理位置。
-
超声联合数字乳腺摄影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目的:评估超声和数字乳腺摄影术(DM)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DM及全乳超声检查85例女性患者影像学资料。使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85例共检出96个病灶,其中恶性39个,良性57个。乳腺恶性肿块组平均年龄(47.29±10.755)岁,高于良性组的(42.64±8.108)岁(P<0.05)。 DM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8.9%,假阳性率为21.1%,假阴性率为23.1%。超声的敏感性为74.4%,特异性75.4%,假阳性率为24.6%,假阴性率为25.6%。DM与超声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9%、75.4%、24.6%、5.1%。结论:DM和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均有重要的鉴别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
泉州地区髋部及脊柱非暴力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髋部及脊柱非暴力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值,探讨泉州地区人群髋部及脊柱骨折与骨密度值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新入院髋部及脊柱非暴力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并按年龄分组,对所测得骨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腰椎骨密度值<0.939 g/cm2、T值<-1.2,髋部(Neck)骨密度值<0.719 g/cm2、T值<-1.3,髋部(Total)骨密度值<0.824 g/cm2、T 值<-1.1时,髋部发生非暴力性骨折风险较高。当腰椎骨密度值<0.931 g/cm2、T值<-1.2,髋部(Neck)骨密度值<0.774 g/cm2、T值<-0.7,髋部(Total)骨密度值<0.902 g/cm2、T值<-0.6时,脊柱发生非暴力性骨折风险较高。结论:骨密度值衡量与预估骨折风险时,不宜单纯采用WHO关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应考虑地域及种族的差异。需与各地区内卫生部门合作进行大宗数据的统计,以制订出适合本地区的诊断标准。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征象,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腮腺BCA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女性多见,平均年龄52岁,临床病程较长,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3例34个病灶,25个位于腮腺浅叶,7个位于深叶,2个跨深浅叶;类圆形或椭圆形26个,分叶状或不规则状8个;28个病灶直径≤3 cm,6个>3 cm;2个部分边缘欠清,32个边缘清晰,其中24个可见低信号包膜,7个边缘清晰,但包膜未显示,1个于T1WI上周围见薄层高信号环;肿块实性部分大部分呈稍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21例中(22个病灶),18个呈明显持续强化,4个呈中度持续强化,4个见短T1长T2出血及液平,14个见未强化囊变区,其中4个为较大囊,10个为微囊或裂隙状。2个见壁结节。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但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
目的:分析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ELG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颌下区5例,腮腺5例,耳后皮下1例;双侧发病2例,单侧发病9例。其中颌下区病变大者截面3.6 cm×2.5 cm,腮腺病变大者截面9.0 cm×5.0 cm,耳后病变较大者1.5 cm×0.8 cm。CT表现为颌下区病变(累及腺体或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增强扫描后病变以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为主。腮腺病变表现为腮腺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内示多发结节或团块影,增强扫描呈结节样强化。1例发病在左侧耳后皮下,表现为左耳后皮下2枚结节影。体积增大的病灶均对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或浸润。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加。结论:头颈部ELG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作出诊断并不困难。
-
MRI对肛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MRI对肛周窦道及瘘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8例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检查序列主要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T1WI及脂肪抑制PDWI,并比较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结果。结果:158例肛瘘共183个原发瘘管,184个内口,171个外口,124个肛周脓肿。 MRI对肛瘘原发瘘管,肛周脓肿及内口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95.6%,99.1%,93.1%。结论:MRI可准确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走行、有无脓肿、支管形成,以及肛瘘内口的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MRI T1ρ值的测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I T1ρWI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并根据不同的自旋锁定时间(10、20、40和80 ms)行4次屏气T1ρ扫描。分别测量出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的T1ρ值并进行对比;在对照组内分析受检者的年龄与肝脏T1ρ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平均T1ρ值(56.0±4.0)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7±3.5)ms。观察组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A和B级的T1ρ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年龄与肝脏T1ρ值无明显相关性(r=0.18,P=0.58)。结论:T1ρ值在量化诊断早期肝硬化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传统造影法所做的55例瘘管窦道造影与介入放射法所做的51例瘘管窦道造影的对比剂外溢发生率、病变全程显示率、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介入放射法组对比剂外溢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造影法组,瘘管窦道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造影法组。结论:介入放射法进行瘘管和窦道造影比传统造影方法无论从操作、病变显示及医患双方的辐射防护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完全可以进行技术替代。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点的选择应用
目的:分析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寻找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的佳定位点。方法:选择我院行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模拟X线平片,通过对应CT图像测量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至CAJ的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至CAJ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93,P=0.000)。 PICC导管头端置于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右侧第六后肋、右侧第七后肋时,其与CAJ距离0~20 mm及<0 m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0,P=0.000)。结论:右侧第七后肋是接近CAJ投影点位置,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六七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的CT及MRI资料。结果:21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头7例,胰尾11例,胰体3例;囊实性肿块16例,完全囊性2例,完全实性3例;18例病灶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1例低度恶性病灶包膜不完整,2例较小完全实性病灶未见明显包膜;5例肿瘤有钙化,3例肿瘤术后病理证实病灶内陈旧性出血;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实质部分及包膜渐进性强化。结论:多数SPTP的CT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全面分析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
先天性肝门-体静脉分流的MSCT表现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门-体静脉分流(CIPSVS)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IPSVS的影像学表现,均利用MPR、MIP及VR显示病灶。结果:6例中,5例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1例门静脉直接与下腔静脉分流,其中4处合并静脉瘤。结论:MSCT利用MPR、MIP及VR,在IPSVS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的MRI表现及特点,以提高SCD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SCD,均行颈、胸段脊髓MRI平扫,其中9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28例中血清维生素水平降低17例(60.7%),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1例(39.3%)。 MRI上出现阳性特征16例(57.1%),其中颈髓阳性9例,胸髓阳性5例,颈胸髓同时阳性2例。增强扫描仅1例轻度强化。治疗后2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MRI上异常信号范围缩小。结论:VB12降低可引起SCD,当VB12水平未明显下降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有助于诊断该病。SCD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NC)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MN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5例中,胸闷4例,呼吸困难2例,胸痛3例,咳嗽2例;2例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4例坏死,1例钙化,病灶直径4~14 cm,4例呈侵袭性生长,包绕纵隔血管及气管,2例分叶征,3例与肺组织分界清晰,3例与胸壁呈锐角,增强扫描后5例可见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病灶内见血管影。结论:MNC体积较大,易坏死,呈侵袭性生长,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
MS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SCT小肠造影(MSCTE)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CD患者的MSCTE资料;均行CT平扫、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薄层重建等后处理。结果:CD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回肠(91.5%,43/47)、回盲部(63.8%,30/47)、空肠(46.8%,22/47)。肠壁厚度4~21 mm,平均(12.2±1.4)mm,呈“假憩室征”改变34.0%(16/47)。增强扫描3层强化、呈“靶征”改变36.2%(17/47),3层强化、浆膜层和黏膜层轻度强化、黏膜下层见脂肪沉积23.4%(11/47),2层强化、仅黏膜层强化19.1%(9/47),无分层改变、呈均匀一致强化21.3%(10/47),呈“梳样征”48.9%(23/47)。结论:MSCTE不仅可清晰显示肠壁、肠腔内外、腹部实质脏器及并发症等情况,还能评估CD活动性和评价临床疗效,可作为C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颈部良性脂肪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颈部良性脂肪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51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颈部良性病变(Madelung病26例,向心性肥胖6例,颈部良性脂肪瘤19例)的CT和MRI资料。结果:26例Madelung病表现为颈部浅层皮下脂肪及颈深层间隙脂肪增多,弥漫分布于颈部,增强扫描无强化,颈部肌肉和血管受压移位,肌肉变细、拉长。6例向心性肥胖表现为颈部皮下脂肪增多、增厚,呈均匀低密度,无包膜,内无纤维分隔,以颈前部和项部为著。19例颈部良性脂肪瘤表现为颈部单发的脂肪密度包块,包膜完整,增强扫描时包膜可强化,相邻颈部组织结构呈受压推挤改变。结论:颈部良性脂肪病变各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胆道内支架和内外引流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PTCS)和内外引流管(PTCD)2种引流法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28例行PTCS,20例行PTCD。比较术后生存期、引流通畅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原发肿瘤类型对胆道支架通畅时间的影响。结果:2组减黄有效率、支架通畅时间、术后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胆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肿瘤类型对支架通畅时间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内引流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减轻黄疸,原发性肿瘤类型不能作为胆道支架置入的参考因素。
-
胃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4例侵及胃体及胃窦,4例侵及胃体及胃底,2例侵及胃体、胃底及胃窦,1例侵及胃体,1例侵及贲门。胃壁普遍性增厚6例,节段性增厚4例,局限性增厚2例。12例平扫呈均匀一致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1例胃淋巴瘤侵犯邻近器官及胃周脂肪间隙。12例胃周均出现散在淋巴结肿大,3例肿大的淋巴结出现在肾蒂平面以下。结论:胃淋巴瘤侵及范围广,胃壁明显增厚,呈均一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较少侵犯邻近器官及胃周脂肪,胃周有散在肿大淋巴结。胃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作为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依据。
-
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单发21例,多发2例(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7个病灶)。23例共30个病灶,左侧10个,右侧20个。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12 cm,平均4.6 cm,其中≤3 cm 12个。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4个,囊性低密度3个,混杂密度23个;钙化6个。增强扫描:除2个较小肿瘤呈均匀强化外,28个强化不均匀;皮髓质期25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明显区高于邻近皮质者15个,相似或略低于邻近皮质者10个;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降低;排泄期肿瘤与肾实质相比呈明显低密度,病灶边界更清楚;25个病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13个有假包膜。3个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囊状,2个表现如单纯性肾囊肿,1个可见网格状分隔;增强扫描1个肾透明细胞癌明显囊变,囊壁及分隔明显不规则强化;2个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分隔不规则强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瘤内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及假包膜,CT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多可准确诊断。
-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
目的:探讨MSCT对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18例中,病灶位于纵隔7例(38.9%),胸膜6例(33.3%),右心膈角2例(11.1%),胸壁3例(16.7%)。8例平扫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1例见环形钙化;增强扫描8例呈典型的斑片样、地图样强化,内见血管飘逸征,2例呈环形强化,4例呈轻度强化,3例呈不均质强化,1例有胸膜转移。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易与胸部良恶性肿瘤混淆,确诊仍依据病理及免疫组化。
-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或主动脉造影确诊的PAU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单纯性溃疡和复合型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MSCT特点及溃疡形态的差异。并比较CT增强扫描、CT图像后处理及CDFI诊断单纯性溃疡和复合型溃疡的准确率。结果:单纯性溃疡的主动脉厚度和累及范围低于复合性溃疡合并壁间血肿和复合性溃疡合并主动脉夹层(P<0.05)。单纯性溃疡患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比例小于复合性溃疡合并壁间血肿和复合性溃疡合并主动脉夹层(P<0.05)。单纯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合并壁间血肿、复合性溃疡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溃疡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增强扫描、CT图像后处理及CDFI诊断单纯性溃疡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复合性溃疡合并壁间血肿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复合性溃疡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PAU的病变特点,且其诊断准确率高于CDFI。
-
MSCT在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例成人乙状结肠冗长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9例乙状结肠先向右突入右侧髂窝区、盲肠内侧,后向上蜿蜒迂曲延伸至中上腹部,后向左下方与降结肠相续。11例直接向上延伸至中上腹部,其中4例达肝脏下缘或左膈下,后向左下延伸与降结肠相续。5例并发乙状结肠扭转。结论:MSCT对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原发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原发鼻型NKTCL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位于单侧12例,其中右侧鼻腔5例,左侧鼻腔7例;双侧鼻腔6例。位于鼻腔前份3例,前中份2例,鼻腔后份2例,整个鼻腔受累11例。鼻翼、鼻旁、面颊浸润15例,硬腭穿孔2例,面部及鼻前庭破溃2例。向后浸润鼻咽受累3例。伴骨质破坏15例,鼻甲破坏14例,鼻中隔破坏5例,上颌窦4例,筛窦4例。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原发鼻型结外NKTC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仍需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
-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立体定向病理活检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表现。结果:15例,共31个病灶,单发6例,多发9例(病灶1~4个),直径平均17.1 mm。幕上27个(大脑半球13个,丘脑8个,基底节6个),幕下4个,位于小脑半球。29个病灶T1WI、T2WI及FLAIR呈等或等低均匀信号,D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25个病灶呈团块状强化,6个呈环状或轻微强化。病灶周围均有脑水肿,其中重度23个,中度5个,轻度或无水肿3个。24个病灶邻近蛛网膜下腔,未见脑膜转移。幕下病例未见脑积水征象。所有病灶均未见坏死及囊变。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多位于幕上脑实质深部,多灶生长,邻近蛛网膜下腔、很少沿脑膜播散,多数病灶呈团块状强化,坏死囊变罕见,占位效应较轻,大部分病灶呈明显弥散受限。
-
MRI高分辨力黑水成像对交通性脑积水中脑导水管通畅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黑水序列判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是否通畅。方法:选择5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矢状位黑水序列和轴位脑脊液相位对比电影(PC cine)序列。扫描结束后,由2位高年资医师行双盲法判读;先根据黑水CUBE T2判断中脑导水管是否流通,根据图像特点诊断中脑导水管流通性。后使用PC cine序列测量中脑导水管处流速,并以此为中脑导水管通畅与否标准,与黑水CUBE T2序列进行对照。比较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常对照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和流量。结果: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流速和流量明显大于正常志愿者(均P<0.05)。2名医师根据黑水序列诊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畅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 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95%CI 0.883~0.990),AUC>0.9,说明对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MRI黑水序列无创、简便易行,能充分显示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脑脊液流动路线,可用于诊断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脑导水管通畅性。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二聚体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彩色超声检查阳性患者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D-二聚体结果判断DVT是否有节点阈值及其与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将D-二聚体结果分为5组,分别为0.5~3、>3~5、>5~7、>7~9和>9 mg/L组。组内比较D-二聚体在0.5~3 mg/L所占比例高,发生下肢DVT可能性高;组间比较D-二聚体在5~9 mg/L时比例较对照组高,发生DVT可能性高。ETA相关性检测,ETA2=0.0053说明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彩色超声结果基本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仍是诊断DVT的必要手段,D-二聚体值与DVT的形成之间无必然关系,但D-二聚体检测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可为骨折术后早期发现DVT提供一定的依据。
-
甲状腺结节的CT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经CT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0例中,CT诊断正确104例,其中良性结节7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6例,腺瘤31例),结节较大,伴囊变、钙化及出血;恶性结节27例,相对良性结节偏小,钙化亦较小。3例甲状腺癌CT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诊断为甲状腺癌。结论:CT通过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边缘、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淋巴结增大及强化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着重要价值。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及MRI表现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密度、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5例行MS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MSCT和MRI检查。结果:精原细胞瘤MSCT主要表现为密度相对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卵圆状或分叶状,信号均匀,T2WI示更低信号条带状样分隔,增强扫描时分隔强化程度高于其他实质部分。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MRI检查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
64排CT探测器不同Z轴宽度对头颅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Z轴覆盖宽度的探测器设置对头颅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行头颅CT平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例。 A组使用20 mm探测器扫描,B组使用40 mm探测器扫描。扫描结束后,选取基底节及附近层面,测量大脑左右两侧灰质、白质的CT值及侧脑室内脑脊液的噪声(SD),取平均值,并计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由2位放射医师按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对2组图像CT值、SD和CNR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图像质量评分采用K-W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组图像CT值、SD、CNR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64排CT上,与使用20 mm探测器相比,使用40 mm探测器行头颅CT平扫,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同时可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射线利用率。
-
幕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幕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的常规MRI表现及DWI、T2 FLAIR信号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幕下PA患者的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DWI及T2 FLAIR信号特点。结果:14例中,位于小脑蚓部5例,小脑半球7例,延髓和脑干各1例;肿瘤呈实质性1例,囊实性12例,完全囊肿型1例。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5例,8例呈显著强化。14例肿瘤实性成分DWI呈低信号12例,等信号2例。实性成分T2FLAIR呈高信号11例,等信号3例;囊性成分T2 FLAIR呈高信号7例,略高信号2例,低信号4例。结论:幕下P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WI及T2 FLAIR可明显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RT)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针对119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给予3D CRT并随访其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119例中出现急性食管反应118例,急性放射性肺炎31例;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稳定病例分别为89、12、7例;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7%、67.6%和47.2%;死亡69例。结论:3D CRT能明显提高病灶区域所受剂量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适用于食管癌的治疗。
-
DW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DW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软组织肿瘤的DWI表现,其中恶性16例,良性9例;b值为0、800 s/mm2;ROI置于肿瘤实性部分及同层面正常肌肉组织,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钙化、肌间隙等部位,测量病灶与正常肌肉组织ADC值,比较良恶性肿瘤及正常肌肉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组(t=3.35,P<0.05);恶性肿瘤组与正常肌肉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中瘤周水肿16例,其中恶性13例,良性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和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早期异位妊娠与妊娠黄体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异位妊娠与50例早孕卵巢黄体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为宫旁不均质包块,周围均无小卵泡样回声,妊娠黄体中31例(62.00%)周围可见小卵泡回声;45例(93.75%)异位妊娠患者血流呈点状血流及带状血流,2例(4.17%)呈环状血流,1例(2.08%)无明显血流信号,48例(96.00%)妊娠黄体呈环状及半环状血流,2例(4.00%)呈点线状血流;异位妊娠患者较宫内早孕妊娠黄体收缩期峰值流速(PVS)低,而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高。结论:经阴道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与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
Chiari畸形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Chiari畸形(CM)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下疝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后脑疾病。临床上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为Ⅰ~Ⅳ型,其中Ⅰ型临床常见。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同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 X线和CT检查对该病诊断价值有限。 MRI在CM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可提供CM的各种形态学改变(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是否伴脊髓空洞等),尤其是MRI新技术(如MRI脑脊液成像技术、电影成像和DTI)的发展和应用,可评估脑脊液流动、小脑扁桃体的节律性运动、脊髓纤维束等功能方面的信息,为该病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随访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新文献进行复习,对CM的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一综述,总结分析CM影像学研究特别是MRI研究的相关进展及临床价值。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分型与影像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分型主要根据患者的症候、脉象、舌象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该分型存在主观片面性,并与医师的诊断水平有明确的相关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规范化诊断与中医药治疗。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类的准确性,对近年来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影像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超声、CT及MRI对症候分型的价值,以期从影像学的角度为乙肝后肝硬化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及规范化中医药治疗。
-
介入放射学中的中药应用及药理学研究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中医中药发挥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学者经过不懈努力,创造性地进行了一些传统中药与介入放射学结合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从药物实验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剂型、方法学、比较学、疗效学等方面对中药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及药理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
高频超声在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关节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尿酸盐(MSU)沉积是判定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AH)进展为痛风性关节炎的金标准。如何无创性诊断关节及周围组织中存在的MSU沉积,在AH患者中筛查出早期关节病变患者,并为开始规范降尿酸治疗选择合适的时机,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骨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且对早期MSU沉积组织有特异性表现,相对其他影像学技术,对筛查AH早期关节病变有一定优势,现予以综述。
-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CT鉴别诊断(一)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属于机遇性肺感染,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器官移植、淋巴瘤、艾滋病及重症患者晚期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分为血管受侵型和气道受侵型。 IPA是肺曲霉病中严重的类型,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CT检查对IP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主要CT征象为肺实变、结节及肿块、空洞、胸腔积液、支气管改变和肺实质改变,对IPA的诊断均无特异性。
-
拇指末节指骨表皮样囊肿1例
男,52岁,右拇指外伤后30年,明显增粗2年,2个月前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入院。查体:右拇指较左拇指明显增粗,拇指远端向外偏曲,屈伸活动轻微受限,拇指背伸、屈曲肌力较左侧减弱,毛细血管充盈实验(+),拇指浅感觉、深感觉减弱。 CT示右手拇指末节指骨骨质呈囊状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密度降低,大部区域结构尚完整,腹侧局限性缺失,周围未见确切骨膜反应,邻近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皮下脂肪筋膜呈网状改变(图1)。 MRI示右手拇指末节指骨骨质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边缘不光滑,其内骨质信号异常,骨髓腔信号异常,T1WI呈低信号,邻近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皮下脂肪筋膜呈网状改变(图2),压脂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图3)。术中所见:右拇指末节指骨骨皮质内见一白色囊样结构,边界清楚,其内容物为白色泥沙样组织。病理结果:右拇指表皮样囊肿。囊壁内衬为复层排列的角质化鳞状上皮(图4)。
-
血友病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1例
男,32岁。主诉右上中腹疼痛1周。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64×1012/L,血小板278.00×109/L。 APTT 56.80 s,凝血功能降低,凝血因子V活性(FV∶C)21.7%。 CT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假性动脉瘤(图1)。根据临床及影像特点,诊断为血友病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腹腔血肿形成。
-
国医大师尚德俊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经验的应用研究
国医大师尚德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特别是在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方面独具特色,疗效显著[1]。该研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研究名老中医尚德俊诊治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经验和方案[2]、探讨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推广应用方法为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总结尚德俊教授诊治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诊疗特色、辨证思维模式和规律[3],以及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初步评价诊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指标的相关性。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年第14卷总目次
关键词: -
2016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专委会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培训班、绵阳市中西医结合影像专委会成立大会成功召开
由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委会主办、绵阳市中医医院承办的2016年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专委会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培训班、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专委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11月18~20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成功召开,注册代表共176名参加了此次会议。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