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甘肃省大黄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

    作者:王艳;陈秀蓉;李应东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省大黄主产区大黄病害种类及其特性,为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相结合.结果和讨论:共发现真菌性病害8种,分别为叶黑粉病Thecaphora schwarzmaniana、斑枯病Septoria sp.、锈病Puccinia rhei-palmati、轮纹病Ascochyta rhei、叶点霉灰斑病Phyllostica rhe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灰霉病Botrytis sp.、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iums、1种病毒病(毒源待定).黑粉病发病率为:14%~26%,为害严重,急待解决.白粉病、灰霉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 金银花不同干燥技术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熊艳;高慧敏;王智民;朱晶晶

    目的:对不同干燥技术所得金银花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方法: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乙腈-0.4%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结果:建立了不同干燥技术处理的金银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但是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的反映不同干燥技术处理的金银花间的差异.

  • 芪参益气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蛋白质组的影响

    作者:洪诚韬;王毅;楼剑洲;刘骞;瞿海斌;程翼宇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芪参益气方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在蛋白质水平上探讨芪参益气方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假手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芪参益气方给药大鼠的心脏,使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质谱,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心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心肌梗死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方给药组心肌组织中有9个蛋白点的表达量显著上调,5个蛋白点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这些蛋白点的功能与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及细胞骨架构成等相关.结论:芪参益气方能够部分回复心肌损伤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减少氧化应激,促进受损细胞恢复,从而达到其心肌保护作用.

  • 管花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施树云;周宏灏;张宇平;黄可龙;刘素琴

    目的:研究菊科管花蒲公英属Neo-Taraxacum植物管花蒲公英Neo-Taraxacum siphona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C_(18)反相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的方法对管花蒲公英的抗氧化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以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绿原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D-呋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管花蒲公英中分离得到.

  • 川芎超微振动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代龙

    目的:优选川芎佳超微振动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川芎嗪和阿魏酸为测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超微振动提取的次数、时间和溶剂用量,并与常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川芎超微振动提取佳工艺为药材粗粉加4倍量90%的乙醇超微振动提取,室温提取2次,每次15 min.在此条件下,与常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相比,提取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6,溶剂用量为4/7,盐酸川芎嗪和阿魏酸提取率分别为常规工艺的1.19,1.09倍.结论:超微振动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有效成分提取率高,具有工业化推广的前景.

  • 白藜芦醇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宏胜;王金环;徐新女;林娜;张飚;冯学泉;罗仲秋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Res作用于U251细胞系,MTT法检测Res对U251细胞生长增值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Re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es处理前后Bcl-2,Bcl-XL,CyclinD1,STAT3的表达及Westem blot(蛋白印迹法)法检测Bcl-2,Bcl-XL,cyclinD1,Caspase-3,Bax,STAT3的表达.结果:经Res处理后的U251细胞,MTT结果显示细胞增殖现象被抑制,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FCM显示随着Res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晚期凋亡数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Bcl-2,Bcl-XL,CyclinD1,STAT3的表达下降;Westem-blot检测显示Bcl-2,Bcl-XL,CyclinD1,STAT3表达下降,而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上调.结论:Res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Bcl-XL蛋白的表达,而上调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随着Res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在加强.

  • 千层塔中的2个二萜类化合物

    作者:杨亚滨;杨雪琼;徐艳群;太志刚;董刘宏;丁中涛

    目的:对千层塔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NMR,MS等波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二萜化合物:(15R)-12,16-epoxy-11,14-dihydroxy-8,11,13-abietatrien-7-one(1)和3β9-hydroxysandamcopimaric acid(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炮制工艺丹皮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

    作者:丁安伟;张丽;赵学龙;李娴

    目的:研究牡丹皮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丹皮炭的炮制机制.方法:取生丹皮及经不同炒炭工艺制得的丹皮炭,加乙醇50 mL超声30 min 2次,再经聚酰胺柱纯化后采用HPLC,在360 nm波长处,流动相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条件下,测定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丹皮炭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炒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不同炮制条件对丹皮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总体变化趋势是高温长时间导致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Ⅲ

    作者:张村;肖永庆;谷口雅彦;马场きみ江

    目的:研究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ghcopyranose-1-hexadeeanoate(1),D-mannitol monohexadecanoate(2),腺苷(adenosine,3),丁酸(butyric acid,4),eleutheroside B_1(5),apiosylskimmin(6),甘露醇(mannitol,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海南草珊瑚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曹聪梅;许利嘉;陈葵;彭勇;肖培根

    目的:研究海南草珊瑚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草珊瑚全草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花生酸(2),β-谷甾醇(3),硬脂酸(4),大黄素(5),大黄酚(6),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7),2'-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8),cardamonin(9).结论:化合物1~9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9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 锰、铁、锌、铜4种微量元素对芍药生长和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陈暄;张雪媛;张荣荣;王康才

    目的:研究锰、铁、锌、铜4种元素对二、三年生芍药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测定施用各微量元素后芍药产量等生理指标和质量指标芍药苷的变化,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元素在芍药根、茎、叶及土壤中的含量.结果与结论:锰、铁、锌、铜在一定水平下能显著促进芍药的生长并能提高根中芍药苷的含量,但施用过多会产生生长抑制,除锌外其他元素均不在根中积累.

  • 曼地亚红豆杉枝条中紫杉醇的提取纯化研究

    作者:乔亮杰;满瑞林;倪网东;梁永煌

    目的:探索曼地亚红豆杉枝条中紫杉醇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提取阶段,对紫杉醇的溶剂提取、超声浸提和超临界CO_2萃取进行对比试验;纯化阶段,硅胶柱色谱及制备型薄层色谱处理提取物,正己烷沉淀结晶.HPLC检测试样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超声提取紫杉醇的回收率高,超临界CO_2萃取紫杉醇的提取选择性好;硅胶柱色谱适宜的过柱次数为2次,流动相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一甲醇(53:44:3),薄层色谱展开剂为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醇(88:7:5),提取所得浸膏经过分离纯化终得到淡黄色晶体.结论:产物中紫杉醇质量分数为87.43%,回收率89.57%,紫杉醇得到有效富集.

  • 益智仁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徐俊驹;谭宁华;曾广智;韩洪金;黄火强;嵇长久;朱梅菊;张玉梅

    目的:研究益智仁Alpinia ox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用SRB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从益智仁的70%丙酮-水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分别为(9E)-humulene-2,3;6,7-diepoxide(1),3(12),7(13),9(E).humulatriene-2,6-diol(2),(-)-oplopanone(3),yakuchinone A(4),yakuchinone B(S),杨芽黄素(6),异香草醛(7),(2E,4E)-6-羟基-2,6-二甲基-2,4-庚二烯醛(8);用肿瘤细胞株A549,HT-29和SGC-7901测定了化合物1,3~5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 10 mg·L~(-1)对肿瘤细胞株A549,HT-29和SGC-7901未显示出细胞毒活性.

  • 淫羊藿质量控制的取样数量研究

    作者:王川易;曹金一;梁云;黄文华;郭宝林

    目的:探讨取样数量对药材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柔毛淫羊藿和心叶淫羊藿为样本,确定单株,以及5,10,20,30,50株个体混合6个取样数量级别,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含量以及朝藿定A、朝藿定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宝藿苷Ⅰ等4个成分的峰面积.结果:同一取样数量级别各成分的3个重复测定值的RSD值以及其中一次的测量值偏离假定真实值(50株个体混合的平均值)的大偏差(大变异率)随着取样个体数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不同药材、不同成分因取样数量不同产生的变化是有差异的.结论:进行淫羊藿药材含量测定时,研究样本的取样个体数不应少于10株,而取样个体数在50株以上时则更能代表研究样本的真实含量.

  • 泽泻的化学成分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筛选

    作者:张朝凤;周爱存;张勉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的免疫抑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萜类化合物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从泽泻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倍半萜类clovandiol(1),orientalol E(2),alismoxide(3),alismol(4)和三萜类4α,10α-dihydmxy-5β-H-guaj-6-en(5),alismorientols A(6),泽泻醇F(7),泽泻醇A(8),13β,17β-环氧泽泻醇A(9),23-乙酰泽泻醇B(10),1H-indole-3-carhox-ylic acid(11)和琥珀酸(12).化合物9,10和24-去乙酰泽泻醇A均具显示了剂量依赖性免疫抑制趋势.结论:化合物1,5,11和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的NMR波谱数据归属问题进行了修正,活性结果显示原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

  • 萸连巴布剂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的研究

    作者:杜茂波;刘淑芝;李曼玲;金日显;康琛;李军红

    目的:考察萸连巴布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和规律.方法: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用HPLC法使用1种流动相测定接收液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释放速率分别为0.023 9,0.015 6,0.072 5,0.819 1 mg·cm~(-2)·h~(-1/2);透皮速率分别为1.256,1.030 2,2.802 9,20.919μg·cm~(-2)·h~(-1).结论:萸连巴布剂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行为为零级过程.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景浩然;郭怀忠;王子君;王敏;张斌

    目的: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方法:电泳缓冲液为50 mmol·L~(-1)硼砂/20 mmol·L~(-1)苏氨酸缓冲溶液(1 mol·L~(-1) NaOH溶液调pH至9.27);紫外检测波长210 nm,分离电压15 kV;以苯巴比妥为内标物,采用压力进样(10 cm×20 s),柱温室温.结果: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3~213,8.4~84 m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5,检测限分别为1.45,1.48 mg·L~(-1),定量限分别为4.81,4.93 mg·L~(-1).将该法用于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8.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度高,麻黄及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可获得满意的分离,可作为麻黄和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青藏高原东缘蓼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

    作者:巩红冬;谢德芳;马海财;郭淑青;马雄;王玉林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多样,蓼科藏药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6属15种.为此对青藏高原东缘蓼科藏药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药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 种子引发对夏枯草种子耐盐性的影响

    作者:张贤秀;郭巧生;沈雪莲

    目的:通过引发技术,探讨增强夏枯草种子耐盐性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分胁迫;引发处理种子置于0.8%NaCl盐胁迫下发芽.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夏枯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下降;经过15%~35% PEG,100~500 mg·L~(-1) GA_3,0.4%~2.0% KNO_3-KH_2PO_4引发处理,3个居群夏枯草种子在盐胁迫下种子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显著提高;NaCl引发,夏枯草种子在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结论:适量浓度聚乙二醇(PEG),赤霉素(GA_3),KNO_3-KH_2PO_4引发,可以增强夏枯草种子萌发阶段耐盐能力.

  • 连作地黄根际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作者:杜家方;尹文佳;李娟;张重义

    目的:通过对正茬和重茬地黄进行大田生物测试,并检测土壤中的一元酚酸类物质,为缓解地黄化感自毒作用和消减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检测不同生育时期的正茬和重茬地黄根际土壤中与化感现象密切相关的5种酚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和丁香酸).结果:正茬地黄生长健壮.收获时,正茬地黄的块根干重和体积分别为重茬地黄的6.02,7.71倍.结论:苗期和伸长期是连作地黄自毒作用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时期,重茬地黄土壤中阿魏酸、香豆酸、丁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和重茬地黄叶片、块根的生长有较强的反比关系,其中阿魏酸对重茬地黄的抑制作用占主要方面.

  • 藏药小叶棘豆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彭程;杨中铎

    目的:研究小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叶棘豆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黄芩素(2),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3),豆甾醇(4),谷甾4-烯-3β-醇(5),β-谷甾醇(6),羽扇豆醇(7),去氢木香内酯(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枸骨叶中的三萜类成分

    作者:姚志容;李军;周思祥;张芸;屠鹏飞

    目的:研究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clex LH-20柱色谱及硅胶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枸骨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0α-羟基-乌索酸(1),阿江榄仁酸(2),23-羟基-乌索酸(3),27-O-(Z)-香豆酰基-乌索酸(4),27-O-(E)-香豆酰基-乌索酸(5),积雪草酸(6).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到,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HPLC法测定头花蓼及制剂热淋清颗粒中槲皮苷的含量

    作者:谢宇;张丽艳;梁斌;李孟林;唐靖雯

    目的:建立头花蓼及热淋清颗粒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TM)(钻石)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1%醋酸-四氢呋喃,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8 nm,柱温25℃.结果:槲皮苷在0.082~0.40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7),头花蓼平均回收率102.3%,RSD 0.99%,热淋清颗粒平均回收率102.7%,RSD 2.2%.结论:该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控制头花蓼药材及其单方制剂热淋清颗粒的质量.为头花蓼药材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 岩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小叶;奉建芳;金从波;陈满仓

    目的:以脱氢卡维丁为指标成分研究岩黄连总生物碱在大鼠胃、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胃、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肠灌注液中药物的含量.结果:药物在胃和小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分别为8.88%,2.08%;药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的吸收速率常数略高于回肠和结肠部位,但无显著性差异;药物中、高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一致,低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明显降低;随灌流液pH升高,药物吸收速率常数增大,但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在胃、全肠道均有吸收,但吸收均较差,胃中高于小肠中;不同肠段和灌流液不同pH对吸收无显著性影响;中、高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被动扩散吸收机制.

  • 防风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路正营;郭玉海;骆翔

    防风Saposhnicovia divaricata(Turz)Schisck为伞形科多年生植物,以未抽薹开花植株的干燥根入药,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等功能,是治疗外感风寒的常用中药[1].虽然前人已经在种子萌发、采收加工以及种苗移栽方面做了一些的研究[2-3],但防风需肥特点及需肥量与生育阶段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防风第1年的营养生长及氮磷钾的吸收特性,旨在为防风人工栽培过程中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乌拉尔甘草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作者:马春英;王文全;赵玉新;肖凯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等功效[1],我国甘草资源野生分布区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2].研究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草形成了适应干旱荒漠条件的生物特性和丰富的遗传变异[3].

  • 麻山药土传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作者:郭荣君;李世东;缪作清;李社增;鹿秀云

    麻山药(薯蓣)是河北省重要的道地中药材.连年种植使麻山药土传病害加重,成为制约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麻山药根腐病害是一种常发性病害,一般造成的损失在2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达50%以上,在多年连作地块,有时可造成整田毁种.

  • 中药决明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作者:何家庆;王兴;陈淑芳;常莉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祛风散热,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1].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久服能益精光,轻身"等记载,被列为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的上药之一.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69种药食同源的物质之一[2].

  • HPLC同时测定番荔枝子中3种番荔枝内酯的含量

    作者:李建华;邹节明;云强;钟小清

    番荔枝子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作为消积杀虫类药材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主要用于恶疮肿痛,驱虫.标准中只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尚缺乏对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控制标准[1].

  • 黄山栝楼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礼英;张小平;蒋继宏

    黄山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var.huangshanensis S.K.Chen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产于黄山、歙县(清凉峰),生于海拔600~800 m的山坡灌丛和乱石堆中,是安徽特有的药用植物[1].其根有清热解毒、生津和止渴的功效,根中的天花粉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2];其果实、果皮和种子有宽胸散结、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等功效;其籽粒营养丰富,经过炒制加工,清香可口.

  • 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对缺氧/复氧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拯忠;朱陵群;庞鹤;单泽松;王硕仁;高永红;牛福玲

    中风病的临床表现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可以表达多种黏附分子.在缺血一再灌注脑损伤级联反应中,多种黏附分子的高表达在整个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属于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黄连解毒汤有效成分栀子苷、黄芩苷和小檗碱对I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

  • 中医药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华芹;胡元会;周育平;褚瑜光

    干细胞移植再生心肌是近年来心血管界研究的热点,作者综述了中医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动员骨髓干细胞、促进干细胞增殖、成活、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等,显示出了中医药在于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中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

    作者:窦晨辉;万毅刚;孙伟;张慧兰;陈婧;水光兴;姚建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的病理基础包括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动脉硬化,这些病理改变与足细胞及其相关膜蛋白结构或表达异常、尿蛋白肾毒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中药可以改善影响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动脉硬化的增恶因素,从而,延缓CKD进展.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药
  •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作者:程芳;刘兆平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诸多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解决此问题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本研究综述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和原因,并结合科技部支撑课题计划研究取得的初步结果,提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的2个关键技术,即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研究和代谢组学研究,希望能为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 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欣;凌霞;陈立怀;杨宗孟

    慢性盆腔炎是造成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和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发病率逐年上升[1].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病人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改变:血液呈浓、黏、凝、滞状态[2-3],表明慢性盆腔炎病人机体存在明显的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何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临床疗效显著的自拟方盆腔炎康,对治疗前后盆腔血液流变学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