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甲基原薯蓣皂苷对心肌细胞内钙及ATP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宁宗;李贻奎;张荣利

    目的:研究甲基原薯蓣皂苷(MPD)对大鼠心肌细胞内钙浓度([Ca~(2+)]_i)的活动及细胞膜ATP酶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乳鼠心肌细胞悬液随机分为对照组、MPD组、地尔硫卓(Dil)组,荧光分光光度计法观察心肌细胞[Ca~(2+)]_i的变化.将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MPD组,分别检测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并观察肌浆网钙ATP酶SERCA2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各组的心肌细胞[Ca~(2+)]_i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KCl刺激下,MPD和Dil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信号峰值和[Ca~(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心肌细胞膜ATP酶的活性中,MPD组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Mg~(2+)-ATP酶的活性在2组间的比较无差异性.MPD组与对照组2组SERCA2a的mRNA表达量也无差异性.结论:MP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细胞膜上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开放,减少钙离子内流.MPD还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膜钠泵和钙泵功能,影响心肌细胞钙离子跨膜转运,维持细胞内低钙离子的环境.

  • 丹参酚酸B盐对TGF-β1诱导的HK-2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周娟;王飞;陆海英;张悦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盐(salvianolic-acid B,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human 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cells)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复苏并传代培养HK2细胞,应用不同剂量的TGF-β1或同一剂量作用不同时间诱导HK2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同时给予骨形成蛋白7(BMP-7,阳性对照)(50μg·L~(-1))和SA-B(1×10~(-5)mol·L~(-1))干预观察二者对EMT的影响.应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结果:BMP-7显著抑制了TGF-β1诱导的E-cadherin下调(P<0.05)和α-SMA上调(P<0.05);而SA-B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表达增加(P<0.05),未见其抑制TGF-β1诱导的E-钙黏蛋白下调.结论:SA-B和BMP-7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K2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其共同的作用是抑制了TGF-β1诱导的α-SMA上调,而SA-B对E-钙黏蛋白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槐定碱致癫痫样作用研究

    作者:彭晓东;陆钊罡;牟青春;侯延辉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致痫大鼠清醒核团脑电(IEEG)变化特点;研究痫样特征分类和致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大鼠核团脑电(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IEEG)的方法,观察槐定碱对大鼠产生痫样放电的特点,并判断致痫原发部位;采用小鼠模型实施工具药拮抗实验,探讨槐定碱所致癫痫样发作的作用机制及类型.结果:海马齿状回(DG)内颗粒细胞对于槐定碱致病作用敏感,其次是内侧穿行通路(PP)和颞叶皮层(TC).阈下催眠剂量的地西泮、催眠剂量的巴比妥钠可以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对抗大电休克剂量的苯妥英钠不能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但可以减缓惊厥的发生时间和小鼠的死亡时间.结论:海马内部异常放电在槐定碱致痫作用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海马部位可能是痫样发作的原发部位;槐定碱的致动物癫痫样发作属于临床小发作类型,地西泮是较理想的预防药物.

  • 氧化苦参碱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鸣号;李桂忠;曹军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盲肠节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将56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OMT高、中、低(52,26,13 mg·kg~(-1))剂量组、阳性药地塞米松10 mg·kg~(-1)对照组.观察OMT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W/D、肺系数等指标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JAK_2及STAT_3的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改变.结果:不同剂量的OMT能使肺组织中JAK_2及STAT_3的阳性反应明显减弱,显著抑制了肺组织JAK_2及STAT_3的活性(P<0.05);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6的含量TNF-α:OM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36%,26%和16%(P<0.05或P<0.01);IL-6:OM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46%,39%和24%(均P<0.01);降低肺组织W/D比值及肺系数(均P<0.05),改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及透明膜形成等病变,并且该作用在OMT高、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的结果相一致.结论:OMT能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菌、病毒等对JAK_2的激活作用,减少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性病变发挥治疗作用.

  • 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内酯B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作者:徐静;孙长凯;马辉;王禄;张健;张玉梅;吴兰香

    目的:经预处理给药模式观察了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及其单体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以探讨EGb761及GB在抗兴奋毒性神经损害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途径.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建立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凋亡神经元测定及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EGb761,GB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与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的神经保护作用相比较.结果:EGb761,GB在不同剂量下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减少LDH泄露,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EGb761,GB分别在100 mg·L~(-1),100 μmol·L~(-1)的剂量下有佳的保护效果,但均弱于MK-801(10 μmol·L~(-1)),GB佳剂量下保护效果优于EGb761.结论 EGb761,GB对谷氨酸兴奋毒性损害有保护作用.在预处理给药模式的佳剂量下,GB的保护效果优于EGb761,将其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可能有更大价值.

  • IgG启动子探针对中药注射剂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作者:王玉刚;李乐乐;雷帆;梁爱华;邢东明;杜力军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构建免疫球蛋白G(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细胞,尝试以IgG基因表达起始为标准在临床前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其诱导Ⅱ型变态反应的可能性预测.方法:构建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转基因细胞系,用葛根素,KCl,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并尝试用该系统对不同批次鱼腥草注射液进行筛选评价,观察统计各给药组中发光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IgG表达启动过程有抑制作用,葛根素能显著激活IgG基因的表达,KCl对IgG表达无作用.所测批次鱼腥草注射液对IgG表达没有激活作用.结论: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细胞模型能在IgG表达层次评价药物致敏性,吐温80能在转录水平上抑制IgG的表达,所测批次鱼腥草注射液在IgG转录层次上无诱导Ⅱ型变态反应活性.

  • 吴茱萸水提物给药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张启云;徐国良;马晓雪;曾治君;黄丽萍;余日跃;刘红宁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液给药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吴茱萸水提物按0.385 7 g·kg~(-1)给SD大鼠连续灌胃33 d,收集尿液,通过Agilent 1200 6410三重四极杆质谱对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扫描分析,SIMCA-P软件经过PCA,PLS-DA分析.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尿液代谢物白细胞三烯,棕榈酰乙醇胺,二十二碳六烯酸,8(R)-氢过氧亚油酸/花生酸等有明显变化.结论:吴茱萸水提物灌胃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产生影响,为进一步阐释吴茱萸的药性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 蝎毒多肽提取物抑制肝癌H22细胞化疗期间再增殖实验研究

    作者:王兆朋;张维东;武利存;贾青;王朝霞;张月英;王燕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化疗期间再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96只Balh/c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肝癌H22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PESV高、低剂量组和荷瘤对照组.以5-Fu对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建立再增殖模型.按不同的用药方法对4组小鼠进行干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2次.各组每7 d处死6只小鼠,实验共进行35 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CD105,PCNA,VEGF,PDGF蛋白水平表达.以CD105标记微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荷瘤对照组肿瘤体积在13~24 d增加迅速,荷瘤对照组小鼠在第27天全部死亡,模型组肿瘤体积在17 d前增长较快,在第17~22天增加较慢,之后体积增加又较快,在第31天全部死亡.PESV高、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全程缓慢增加,体积在17 d以后显著低于模型组,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仅在第17天存在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肿瘤组织第31天PCNA表达水平高于第21,28天(JP<0.01),PESV高、低剂量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ESV高、低剂量组仪在第17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PESV高、低剂量组相比,模型组CD105-MVD在第21,28天(P<0.05),第35天(P<0.01)存在显著差异,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无差别.模型组VEGF表达第35天高于第21,28天(P<0.05),PESV高、低剂量VEGF表达在第21,28,35天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ESV高低剂量组无差别.模型组肿瘤PD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ESV高,低组在第21天表达水平低,之后逐渐增高,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在第35天存在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CD105-MVD呈正相关(r=0.669).结论:PESV可抑制H22肿瘤在化疗期间再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血管生成和使肿瘤血管正常化.

  • 4种延胡索成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和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澎;任钧国;段昌令;林成仁;刘建勋

    目的:观察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和巴马汀4种单体对心肌细胞缺氧、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延胡索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氧复氧和过氧化氢损伤模型;使用4种单体与细胞共孵育;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价药物的安全作用范围和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作用;酶反应动力监测法测定LDH活性,计算细胞LDH漏出量和药物对LDH漏出的抑制率,评价药物对缺氧损伤的作用.结果:多至500 mg·L~(-1)的延胡索乙索对细胞活力无任何影响,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巴马汀分别在质量浓度大于6.3,0.6,6.3 mg·L~(-1)时,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P<0.01);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和巴马汀分别在质量浓度为50~100,1.25~5,4,30 mg·L~(-1)时,显著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LDH漏出(P<0.05,P<0.01);4种单体对过氧化氢损伤无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与其成分延胡索乙素、脱氢紫堇碱、黄连素和巴马汀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保护能力有关;其中,延胡索乙素和脱氢紫堇碱的作用为重要,前者安全性高,但效能较低,后者安全性低,而效能较高;而这4个单体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之外的机制达到的.

  • 丹酚酸B盐对大鼠纤维化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及其MMP-2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丽娜;陶艳艳;李书;陈高峰;刘成海

    目的:探讨丹酚酸B盐影响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与MMP-2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酚酸B盐组与培哚普利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隔天1次,连续4周.丹酚酸B盐预防组与培哚普利对照组于造模开始即开始灌服,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HE染色与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坏死与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T.Bil)与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与GST活性;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和α-SMA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MMP-2/9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明显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模型大鼠血清T.Bil含量、ALT与AST活性明显升高,血清Alb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α-SMA与I型胶原蛋白、MMP-2活性明显增加,GSH含量、SOD与GST活性明显降低.丹酚酸B盐与培哚普利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与I型胶原蛋白表达,以丹酚酸B盐作用明显,且均下调肝组织MMP-2活性,而增加SOD活性与GSH含量;丹酚酸B盐尚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Bil含量、提高肝组织GST活性.结论:改善纤维化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与降低肝组织MMP-2活性是丹酚酸B盐预防肝纤维化重要作用机制.

  • 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秀兰;周秋兰;古丽丽;刘丹妮;李志勇;刘庆山;朱丹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N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心肌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在体外缺氧培养24 h后,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从正常对照组的(93.07±15.84)U·L~(-1)上升到(750.77±181.51)U·L~(-1)(P<0.01);心肌细胞内GSH-Px活性从正常对照组(46.96±8.36)U·mL~(-1)下降为(27.13±4.76)U·mL~(-1)(P<0.01).25,50,75 μmol·L~(-1)Res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内HIF-1α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分别为(486.17±69.97),(189.43±32.07),(155.34±29.57)U·L~(-1)(P<0.05或P<0.01);心肌细胞内GSH-Px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分别为(33.55±6.34),(37.67±6.73),(41.44±7.91)U·mL~(-1)(P<0.05或P<0.01).结论:Res对缺氧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有良好保护作用.

  • 陵水暗罗枝、叶中的巯基吡啶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吕子明;戴胜军;陈若芸;于德泉

    目的:对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枝、叶中的巯基吡啶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以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5种人肿瘤细胞系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暗罗素(1),2-巯基-N-氧化吡啶镍盐(2),2-巯基-N-氧化吡啶铜盐(3),2-甲磺酰基吡啶(4),2,2'-二吡啶基二硫醚(5),2-吡啶基硫醇-N-氧化物(6),2-巯基吡啶-N-氧化物-2-β-D-吡喃葡萄糖苷(7),以及吡啶-N-氧化物(8).结论:化合物2,4~6,8是新天然产物.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3,6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5具有较弱的细胞毒活性.

  • 藏波罗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傅予;白央;达娃卓玛;白冰如;丁立生

    目的:对藏药材藏波罗花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和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波岁花的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异佛手柑内酯(1),6-甲氧基当归素(2),欧前胡素(3),花椒毒内酯(4),珊瑚菜内酯(5),heraclenol(6),rivulobirin A(7),齐墩果酸甲酯(8),咖啡酸甲酯(9),银桦酸(10),boschniakinic acid(11),tert-O-β-D-glucopyranosyl-(R)-heraclenol (12),5-methoxy-8-O-β-D-glucopyranosyloxypsoralen (13),1'-O-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nodakenetin (14)和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 (15).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为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

  • 脂溶性去痴灵药效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作者:翁文;肖飞;李晓光;高勤;罗焕敏

    目的:通过对脂溶性去痴灵入血、入脑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体内化学成分的角度准确地确定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利用GC-MS技术分析进入血液以及进入脑组织的去痴灵化学成分.结果:初步确定进入血液的脂溶性去痴灵成分为11个;进入脑组织中的脂溶性去痴灵成分为6个.结论:进入血液的脂溶性去痴灵成分分别是β-细辛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δ-杜松烯、δ-杜松醇、菖蒲二醇;进入脑组织中的脂溶性去痴灵成分分别是β-细辛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菖蒲二醇.

  • RP-HPLC同时测定贝母药材中5种核苷类化合物

    作者:张建芝;宋昌慧;陈波;姚守拙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贝母药材中核5种苷类化合物尿苷、腺嘌呤、鸟苷、胸苷、腺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elch Materials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5mmol·L~(-1)乙酸铵-乙酸缓冲盐(pH 4.30)作为流动相,以1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程序为:0~10 min,0%~1% A;10~20 win,1%~5% A;20~25 min,5%A;25~35 min,5%~30% A;35~37 min,30%~0% A;37~40 min,0% A);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在0.24~13.60 mg·L~(-1),各核苷类化合物的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各待测物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2.1%;重复性良好(RSD<5.5%);回收率范围在93.55%~101.88%,RSD<3.0%.结论:不同种贝母药材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大致顺序为湖北贝母>浙贝>川贝≈平贝;本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贝母药材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为全面开发利用贝母药材提供进一步依据.

  • 川贝母开花动态及授粉习性研究

    作者:张少发;魏建和;陈士林;代勇;李西文

    目的:了解川贝母有性繁殖特性,为川贝母集约化良种繁育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观测川贝母单花开花动态及雌、雄蕊发育过程;采用分期授粉方式与套袋实验测定柱头熟性和自然异交率.结果与结论:川贝母单花从现蕾至开花结束约需12 d;花药散粉方式为纵裂式,散粉时间2~4 d;雌蕊先成熟,中蕾期开花第3天柱头均有可授性,佳授粉时期为花开放第2~3天;自然异交率为81.9%,属典型异花授粉植物.

  • 离体培养条件对人参不定根生长及其活性成分合成的影响

    作者:黄滔;高文远;王娟;曹宇

    目的:对人参不定根的摇瓶培养条件进行系统的优化.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接种量、蔗糖浓度以及无机盐浓度对人参不定根的生长、人参皂苷以及人参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每1 L培养基接种的不定根鲜重为20 g时人参不定根的干重增殖倍数达到大值;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人参不定根干重增殖倍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人参多糖含量增长趋势不明显,不同蔗糖浓度时各单体皂苷含量有显著区别,人参总皂苷含量随蔗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单位体积培养基中的多糖和皂苷产量均在40g·L~(-1)蔗糖质量浓度下达到大值;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对不定根的生长以及多糖和皂苷的合成与积累都有较大影响,3/4MS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以及皂苷的合成,而不定根中的多精含量则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接种量、蔗糖浓度、无机盐浓度都会显著影响人参不定根的生长以及其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

  • 川半夏生长期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申浩;吴卫;郑有良;李敏;刘千

    目的:在栽培条件下研究川半夏对氮、磷和钾营养吸收特性,为川半夏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定期采集川半夏S-29和S-33样品,分别测定其各自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磷、钾含量,研究其氮、磷、钾分配和累积规律.结果:川半夏不同生育时期各部分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其中对钾的吸收量大,对磷的吸收量少;在半夏大面积"倒苗"前后,各部分氮、磷和钾含量以及累积总量总体上高于非"倒茁"期.生长期间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磷、钾吸收量间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且地下部分磷和氮吸收量间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半夏生长过程中,每生产100 kg干品,大约需要吸收氮5.02~5.64 kg,P_2O_52.44~2.56 kg,K_2O 11.62~13.49 kg.结论:川半夏在大田栽培中应当施足底肥,并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前后及时追施氮、磷和钾肥,并适当提高钾的比例.追肥方式可采用地下浇施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川半夏地下部分对磷肥和氮肥的吸收有相互促进的效应.

  • O/W型微乳对鱼腥草油增溶作用的研究

    作者:易红;高进;杨华

    目的:研究O/W型微乳对鱼腥草油的增溶作用,确定鱼腥草油微乳处方.方法:通过滴定法制备的拟三元相图,绘制出增溶曲线,系统研究微乳对鱼腥草油增溶作用的影响,并比较胶体液与微乳液对鱼腥草油的增溶差异.结果:微乳辅料品种、用量对鱼腥草油增溶作用都有影响.确定的O/W型鱼腥草油微乳处方为中碳链三甘酯为油相,EL-35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比为2:1.结论:适宜的微乳处方可以增溶鱼腥草油,为进一步开发鱼腥草油微乳制剂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鱼腥草油 微乳 增溶
  • 加压溶剂法提取雷公藤多苷及其条件优化

    作者:杨磊;李彤;祖元刚

    目的:对卫矛科药用植物雷公藤提取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加压溶剂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分离,根据理化性质用显色-比色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经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5,提取温度115℃,提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雷公藤多苷的浸膏得率可达0.21%,纯度为0.52%.结论:加压溶剂提取方法与常规提取法相比优势明显,是一种有效的提取分离方法.

  • 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研究

    作者:陈军;张婷;蔡宝昌;陈明磊;方芸

    目的:制备了以氢化大豆磷脂(HSPC)和普通大豆磷脂(SPC)为膜材的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并与相应的单一磷脂脂质体比较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马钱子总生物碱并进行了纯化.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和隐形脂质体技术制备了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和相应的2种单一磷脂(HSPC,SPC)脂质体,比较了3者的包封率、粒径、电位、释放度等性质.结果:HSPC-SPC(1:3)为载药效果好的复合磷脂比例.当药脂质量比为1:6时,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SPC和HSPC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73.6±2.9)%,(62.9±1.8)%和(54.7±1.0)%(n=3).与2种单一磷脂脂质体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脂质体粒径明显减小但电位没有差别.释放度显著提高,但加入大鼠血浆后,复合磷脂脂质体的释放度显著低于SPC脂质体.结论:考虑到包封率提高、血液中稳定以及磷脂的价格,作为中药抗肿瘤药物载体,复合磷脂脂质体比相应的单一磷脂脂质体更具有开发价值.

  • 树枝状聚合物PAMAM包覆葛根素脂质体角膜渗透性研究

    作者:刘毅;孙考祥;姚文军;梁娜;慕宏杰;梁荣才;姚晨

    目的:研究树枝状聚合物PAMAM包覆葛根素(puerarin,PUE)脂质体的角膜渗透特性.方法:制备PAMAM G2和PAMAM G3包覆的葛根素脂质体,以葛根素水溶液和未包覆葛根素脂质体为对照,进行兔离体角膜渗透试验,同时考察包覆脂质体中,不同的摩尔投料比(PAMAM/磷脂=0.1%,0.5%,1.0%,2.0%),PAMAM对角膜渗透性的影响,计算渗透参数.结果:PAMAM/磷脂摩尔比为1.0%(PAMAM G2)和0.5%(PAMAM G3)的包覆脂质体的P_(app)(表观渗透系数),J_(ss)(稳态流量)均明显高于葛根素水溶液和未包覆脂质体(P<0.01),且PAMAM/磷脂摩尔比为1.0%(PAMAM G2)和0.5%(PAMAMG3)包覆脂质体的促角膜渗透性高于其他比例包覆的脂质体(P<0.01).结论:PAMAM包覆葛根素脂质体可以显著改善葛根素在兔眼部的角膜渗透性,作为眼用载体有希望增加药物的眼部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 黄连解毒汤提取动态过程及沉淀产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潘林梅;傅佳;朱华旭;郭立玮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黄连解毒汤提取动态过程中"沉淀物"的产生及机制.方法:采用UV测定其中总生物碱、总黄酮的量,HPLC同时测定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并计算固含率,沉淀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评价各指标性成分、沉淀率、固含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总生物碱中的小檗碱等的量均与总生物碱呈较好的相关性.总黄酮中黄芩苷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而总黄酮与栀子苷的相关系数略高;沉淀率与各指标性成分不显示有极高的相关性.固含率与各指标性成分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大.结论:随提取时间的变化,提取液中以小檗碱为代表的总生物碱及黄芩苷等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视为一平衡点或称为沉淀生成的临界点,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由于"沉淀物"的生成,降低了上述成分浓度,破坏了"平衡状态".药材中相关成分溶出速度增加,同时沉淀物可能部分溶解,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 论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对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

    作者:唐仕欢;杨洪军;黄璐琦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根据中医传统认识,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或属性.药性功效的发挥是通过药材得以体现的,而药材的形成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药物生长的温度、湿度、降水、风、地形、土壤、微生物等因素.本文从中药药性形成的历代医籍考证入手,结合现代研究的认识和结果,剖析了中药生成禀受元素与自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自然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指出中药药性是中药秉承了自然环境中各元素的变化而形成的,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 系统生物学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黄璐琦;高伟;周洁;王睿婷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通常是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药材品质的物质基础.但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复杂,其产生和积累受到自身遗传和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调控,影响了药用植物作为药材的品质控制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系统生物学思维与方法是系统全面探索生物的有力工具,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系统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将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径、信号转导、生态环境及其代谢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构建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模型,对于系统阐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成因和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代谢工程产生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和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 迎接中医药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作者:肖培根;王永炎

    我们又迎来了新的虎年!新的一年将是中医药事业龙腾虎跃的一年.全国范围第四次中药普查即将开始.由于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是药材的主要产地,因而搞清药材的资源情况必将对西部大开发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普查还将对我国散落在民间的传统疗效进行挖掘和抢救,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重放光彩;通过普查还将对中药材的科学利用和管理,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