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葛根素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月发;朱国旗;关亚丽;刘颖硕;胡艳;李庆林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浆Cyt C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DNA ladder分析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结果:在12.5~50 μmol·L-1,葛根素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PP+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并阻滞细胞于G2/M期,预先加入不同剂量的葛根素可以逆转MPP+对SH-SY5Y细胞损伤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分析结果均显示葛根素能够抑制MPP+诱导SH-SY5Y细胞的Cyt C的释放.不同剂量的葛根素也能够抑制MPP+诱导SH-SY5Y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但对Caspase-8的活性影响不明显;DNA ladder分析也显示葛根素可以抑制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结论:葛根素可以提高MPP+诱导的SH-SY5Y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Caspase通路和干预细胞周期有关.

  • 灵芝孢子油通过下调miR-21促进人肺腺癌SPC-Al细胞凋亡

    作者:赵光锋;郭葳;赵晓寅;王亚平;侯亚义

    目的:通过检测灵芝孢子油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l增殖、凋亡与miR-21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的抗肿瘤机制.方法:灵芝孢子油处理人肺腺癌细胞SPC-Al 24 h以及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miR-21及其靶基因PTEN和PDCD4的表达.结果:灵芝孢子油剂量、时间依耐性地抑制人肺腺癌SPC-Al细胞的增殖;当灵芝孢子油体积分数达到0.2%时,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Annexin-V/PI双染检测提示,灵芝孢子油在低浓度下就可促进细胞凋亡;灵芝孢子油显著下调SPC-Al细胞中miR-21的表达并相应上调PTEN以及PDCD4基因的表达.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SPC-Al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下调miR-21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FFEN以及PDCD4的表达,从而促进肺癌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中移行成分UPLC-MS分析

    作者:魏元锋;林晓;张宁;冯怡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以UP-LC-MS作为分析手段,以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川芎效应组分、天麻效应组分、天麻素、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作为对照,综合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特征,确认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结果: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给药后血浆中共发现10个人血成分,其中4个为天麻素等天麻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6个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等川芎效应组分中原型成分.结论:本研究将为阐明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 镰形棘豆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及M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光明;张芳芳;王栋;何媛媛;童丽;蔡宝昌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泌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250,500 mg·L-1)的镰形棘豆挥发油、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和总皂苷部位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部位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挥发油部位和总黄酮部位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24 h后细胞上清中MMP-2的分泌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处理24 h后MMP-2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和总黄酮部位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ELISA实验表明挥发油部位显著性地抑制MMP-2分泌量;Real-time PCR实验表明挥发油和总黄酮均显著抑制MMP-2 mRNA的表达.结论:镰形棘豆挥发油和总黄酮部位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活性,可能与其下调MMP-2的分泌量和转录水平有关.

  • 牛膝总皂苷对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

    作者:王丽君;朱焰;廖矛川

    目的:牛膝总皂苷对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卒中后血压、存活时间及平均寿命、神经症状、脑系数的影响.方法:将SHRsp大鼠随机分为牛膝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0.40,0.20,0.10 g·kg-1)、华佗再造丸组(2.5 g·kg-1)和模型组,正常组为SD大鼠,每组10只,连续给药20 d.观察牛膝总皂苷对SHRsp卒中后血压、神经状态变化、死亡率、脑系数及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结果:牛膝总皂苷可降低SHRsp大鼠血压,改善SHRsp脑卒中后的神经症状,延长卒中后存活时间,降低脑系数,降低脑卒中后大鼠死亡率,保护海马区神经元.结论:牛膝总皂苷对实验性SHRsp脑卒中有一定治疗作用.

  • 红花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作者:范莉;濮润;赵海誉;刘璇;韩健;王宝荣;果德安

    目的:研究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探讨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抗凝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红花药材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测定各化合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对体外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羟基芹菜素-6-氧葡萄糖-7-氧葡萄糖醛酸苷显示强效抗凝作用.结论: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凝作用与其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 基于生物标志物变化的黄芩干预肺热证候研究

    作者:刘树民;柳长凤;祖金祥;李俊行;汪娜;卢芳

    目的:通过黄芩干预肺热证候的代谢组学研究,确定表征肺热证候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群,并基于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探讨黄芩清肺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代谢组学理论,以UPLC-Q-TOF/MS为核心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为数据解析手段,研究空白大鼠、肺炎链球菌诱导肺热证候大鼠和黄芩干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结果:确定6个能够表征肺热证候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且黄芩对6个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初步鉴定了2个生物标志物:D-12-前列腺素J2和吲哚酚硫酸盐.结论:从生物体内代谢层面阐明黄芩具有较好的清肺热作用,并且清肺热作用机制与6个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相关联.

  • RAW264.7细胞中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卢德赵;林韬琦;沃兴德;王萍儿;周云;杨贞

    目的:应用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研究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和经过25 μmol.L-1姜黄素处理的RAW264.7细胞蛋白质经荧光染料Cy3,Cy5标记,与等量Cy2标记的内标混合后在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后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经DeCyder6.5软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ATP合成酶,MHC class Ⅱ,肌球蛋白轻链,细胞色素b5表达量增加,而磷酸二酯酶4D,eIF-3,Hnrpf蛋白,波形蛋白,核仁磷蛋白1,Ran结合蛋白1表达量降低.结论:姜黄素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十分复杂,是其增强细胞抗炎、抗氧化能力以及抑制胆固醇转运,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积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姜黄素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分化及凋亡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 新藤黄酸诱导细胞凋亡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增长的研究

    作者:杨莉;王梅;程卉;李庆林

    目的:通过体内移植瘤模型探讨新藤黄酸干预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实验,评价新藤黄酸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体组织COX-2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新藤黄酸8,16 mg·kg-1给药后裸鼠的移植瘤较模型组生长缓慢,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新藤黄酸各组肿瘤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模型组中癌细胞质无明显空泡化,核膜内侧异染色质区域表现正常,其他染色质正常分散分布;TUNEL结果表明,给药组瘤体组织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新藤黄酸作用后能够降低肿瘤组织的COX-2和VEGF的表达(P<0.01).结论:新藤黄酸可能通过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而干预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并调控肿瘤组织VEGF和COX-2蛋白的表达.

  • 蜘蛛香环烯醚萜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5-HT和5-HIAA的影响

    作者:闫兴丽;洪缨;石晋丽;秦谊;张建军;林清;陈振振;赵仁;崔小丽;高学敏

    目的: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蜘蛛香环烯醚萜高、中、低剂量组(24.92,12.46,6.23 mg·kg-1),各10只,以慢性应激加孤养的方法造模,观察蜘蛛香环烯醚萜对各组结肠、血清和下丘脑中5-HT和5-HIAA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结肠、血清含量均显著上升,而下丘脑5-HT含量显著下降,5-HIAA和5-HT/5-HIAA变化则不太明显,蜘蛛香环烯醚萜各剂量组对结肠和血清中的5-HT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下丘脑中5-HT则有升高作用.对5-HIAA的影响则无明显变化规律,而对结肠和血清中5-HTr/5-HIAA则表现为降低作用.结论:蜘蛛香环烯醚萜改善IBS症状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从胃肠到中枢的5-HT水平有关.

  • 蔓性千斤拔药材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

    作者:蒙蒙;闫利华;宋小妹;张启伟;王智民

    目的:研究蔓性千斤拔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有效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0.3%乙酸水-乙腈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结果:建立了蔓性千斤拔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23批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21批样品相似度达到0.80以上;确立了2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5个峰,分别为染料木素、染料木苷、5,7,3',4'-四羟基-6,8-双异戊烯基异黄酮、5,7,4'-三羟基-6,8-双异戊烯基异黄酮、flemiphilppinin E.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蔓性千斤拔指纹图谱的测定,并为评价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 白鹃梅化学成分

    作者:张家佳;李香梅;任丽花;方成武;王飞

    目的:研究蔷薇科植物白鹃梅Exochorda racem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以及RP-18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鹃梅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N-对-香豆酰-N'-咖啡酰腐胺(1)、sutherlandin trans-p-coumarate(2)、apigenin 7-O-methylglucuronide(3)、黄芪苷(4)、烟花苷(5)、kaempferol 3-neohespefidoside(6)、芦丁(7)、芹菜素(8)、木樨草素(9)、linalool-1-oic acid(10)、betulalbuside A(11)、熊果酸(12)、科罗索酸(13)、gynuramide Ⅱ(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尿嘧啶核苷(17)、腺嘌呤核苷(18)、紫丁香苷(19)、对羟基肉桂酸(2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是一个新天然产物,2是一个罕见的氰苷类化合物.

  • 山芝麻化学成分

    作者:魏映柔;王国才;张晓琦;王英;叶文才

    目的:研究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inn.肌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山芝麻根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芝麻酸甲酯(1),白桦脂醇-3-乙酸酯(2),3β-scetoxy-27-(p-hydroxyl)benzoyloxylup-20(29)-en-28-oic acid methyl ester(3),3β-acetoxy-27-benzoyloxylup-20(29)-en-28-oic said(4),3β-acetoxybetulinic acid(5),pyracenic said(6),葫芦素D(7),葫芦素B(8),异葫芦素D(9),3β-scetoxy-27-[(4-hydroxybenzoyl)oxy]olean-12-en-28-oic said methyl ester(10),β-谷甾醇(11),2α,7β,20α-trihydroxy-3β,21-dimethoxy-5-pregnene(12),十六烷酸(13),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5,8,9,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黄花紫玉盘枝、叶中的生物碱和蒽醌类化合物

    作者:吕子明;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目的:对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以硅胶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5种人肿瘤细胞系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bidebiline A(1),annobraine(2),oxoputerine(3),atherospermidine(4),鹅掌楸碱(5),大黄素甲醚(6),大黄素-8-甲醚(7),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8),大黄素(9).结论:化合物1~4,6~9为本属中首次分到.体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5对A549,Bel7402,BGC823,HCT-8,A2780等多种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 微花藤脂溶性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与钾通道阻断活性

    作者:甘茂罗;林生;张艳玲;訾佳辰;宋卫霞;胡金凤;陈乃宏;王玲;王晓良;石建功

    目的:研究微花藤Iodes cirrhosa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筛选.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其结构.通过去血清的方法建立JNK3转染细胞损伤模型对化合物的神经细胞保护活性进行评价.利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钾通道调节剂筛选模型对化合物的钾通道调节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微花藤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离鉴定为1β,3β-二羟基乌苏烷-9(11),12-二烯(1)、冬青醇乙酸酯(2)、3β-香树脂酮醇棕榈酸酯(3)、3β-乙酰氧基-乌苏-12-烯-11-酮(4)、白桦脂酸(5)、豆甾醇(6)、7β-羟基豆甾醇(7)、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东莨菪内酯(9)、东莨菪苷(10)、N-咖啡酰多巴(11)、异绿原酸甲酯(12)、异绿原酸(13)、2,6-二甲氧基-1,4-苯醌(14)、原儿茶醛(15)、香草醛(16)、原儿茶酸(17)、香草酸(18)、咖啡酸(19)、壬二酸(20)和丁二酸(21).在1×10-6mo1·L-1浓度时,化合物3,4,6,9,10,14,15,18,20对去血清后SH-SY5Y-JNK3细胞的抗损伤保护率分别为177%,144%,137%,137%,143%,145%,137%,189%和130%.化合物16在1×10-5mol·L-1浓度时在2种钾通道调节剂筛选模型上均使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薇花藤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3,4,6,9,10,14,15,18,20对神经细胞具有抗损伤保护作用.化合物16具有钾通道阻断活性.

  • 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陆炜强;傅承新;赵云鹏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是一种成功商品化的天然木脂素,其衍生物依托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治疗.植物提取是鬼臼毒素的主要来源,面对野生资源压力,人们分别开展了植物野生变栽培、植物细胞或器官培养、化学全合成等研究,以扩大鬼臼毒素来源.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研究是开展植物规范化栽培和代谢工程的重要前提.20多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鬼臼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迅速,但鬼臼毒素的下游代谢以及整个合成途径基因水平的评述仍不足,因此作者专门针对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对相关文献尤其是近10年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合成途径关键环节的过程、主要产物、酶的特点与功能、已报道的酶编码基因等内容,以合理推测和概括鬼臼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时对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 红厚壳属植物中色满酮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欢;王跃虎;李娟;陈丽娟

    红厚壳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作为民间药物用于治疗疾病,如牙痛、风湿、腹泻、慢性胃溃疡、皮肤感染以及创伤.该属植物富含色满酮衍生物,且此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病毒、抗真菌、抗细菌以及细胞毒等药理活性.为了对红厚壳属植物中的色满酮衍生物有更完整的了解,以便从我国红厚壳属植物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故对该属植物中色满酮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此类成分可能的生源途径.

  • 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制和效果

    作者:冯青;万毅刚;蒋春明;王朝俊;魏晴雪;赵青;姚建

    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进展的机制主要是指中药改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譬如,通过影响肾小球血流动力,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调整脂质代谢紊乱来改善肾小球硬化;通过减轻巨噬细胞浸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降低尿蛋白毒性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等.中药延缓CRF进展的临床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肾功能和某些并发症等方面,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复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复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及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等.另外,对于晚期CRF患者所出现的钙/磷代谢失衡、微炎症状态以及尿毒症毒素蓄积,中药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地黄内生真菌促生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贝贝;王敏;胡鸢雷;林忠平;于荣敏;黄璐琦

    目的:筛选出促进地黄生长的内生真菌,并初步研究其促生作用.方法:通过4株分离自地黄的内生真菌与地,黄无菌苗及地黄盆栽苗的共生实验,以苗重,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为指标筛选出促进地黄生长的内生真菌,通过PC比色法测定真菌分泌IAA的能力并研究内生真菌的促生作用.结果:通过共生实验,发现4株真菌中,Ceratobasidium属内生真菌-菌Ⅳ显著促进盆栽地黄生长(P<0.05),与该菌共生的地黄无菌苗平均增长量是对照组正常生长地黄的1.25倍,并显著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P<0.0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表明Ceratobasidium属内生真菌-菌Ⅳ分泌IAA,LAA浓度的峰值约可达到5.712 mg·L-1.结论:Ceratobasidium属内生真菌-菌Ⅳ促进地黄生长.

  • 冬虫夏草与其混淆品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作者:陈小秋;刘宝玲;赵中振;林文健;罗国伟;陈虎彪

    目的:提供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来区分正品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观察虫草类的虫体及子座,以及粉末显微鉴别法.结果:性状鉴别方面,冬虫夏草的正品及混淆品可通过子座的有无或形状,菌膜、虫体气门的排列方式和虫体颜色等特征区分.显微鉴别方面,则可从虫体体壁细胞的表面纹理,及背、足部短刚毛的有无、长短、形状和排列方式等各方面鉴别其品种.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鉴别冬虫夏草的正品及混淆品.

  • 中药山茱萸SCAR标记的研究

    作者:陈随清;卢小蕾;王利丽

    目的:建立山茱萸的SCAR标记,为山茱萸药材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引物进行RAPD筛选,获取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分离提取RAPD标记条带,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定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获得SCAR标记.结果: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序列设计筛选了4对特异引物,其中YST38,YST43分别对7个山茱萸品种样本的DNA进行SCAR扩增,7个山茱萸栽培品种均能产生单一的PCR条带,可以用作山茱萸的鉴别;而YST38对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还有1条特异性条带,可以做为这2个品种的鉴别依据;YST39对7个山茱萸品种进行扩增,纺锤形果型样本的谱带大小(350~400 bp)比其余6个果型的谱带大小(650~700 bp)短了300 bp左右,这条谱带可以做为纺锤形果型的鉴别依据;YST92对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均产生了1条600~700 bp的条带,椭圆形果型、短圆柱形果型产生了1条200~300 bp的条带,长圆柱形果型、纺锤形果型、短梨形果型3个果型无扩增,YST92可用来筛选山茱萸的几种果型.结论: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山茱萸品种选育和药材分子鉴定的依据.

  • 麻黄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场品种调查

    作者:洪浩;陈虎彪;徐风;臧新钰;杨东辉;王璇;蔡少青;御影雅幸

    目的:调查近年我国麻黄的资源分布和市售品情况,为麻黄的资源保护和品种整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委托调查和访问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由于20世纪末对麻黄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和野生资源遭严重破坏,正品麻黄的资源急剧减少,内蒙古中、西部已少见草麻黄,宁夏和甘肃西北部曾有的数万公顷中麻黄资源已完全消失,尤其是木贼麻黄资源已濒临灭绝,仅见零星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山脉一带.全国市场七的主流品种为草麻黄(33/38份商品药材),中麻黄次之(5/38份商品药材),但中麻黄在分布区(青海和新疆)的小规模诊所中常见,未见木贼麻黄商品药材.结论:应大力发展麻黄的栽培技术,尤其是推广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栽培,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并恢复麻黄的野生资源(如采用适当的采收方法).

    关键词: 麻黄 资源 品种
  • 连作地黄的生理生态响应与品质评价

    作者:张重义;李改玲;牛苗苗;范华敏;李娟;林文雄

    目的:以盆栽正茬、重茬和连作2年的"温85-5"地黄品种为实验材料,分析地黄生理生态及品质变化情况,探讨连作自毒作用对地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测定分析不同连作条件下地黄光合作用、根系活力、植株体内保护酶系统及MDA含量等相关指标,并应用HPLC法分析评价了地黄品质.结果:连作致使下荐地黄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根系活力减弱;地黄植株内由于连作造成的自由基增多,引起植株内保护酶POD,S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升高,且药效成分含量降低;且伴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这种影响作用更强.结论:连作影响了地黄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及光合作用能力,引起植株的抗氧化系统紊乱,导致地黄的生长受阻,致使药材品质下降.

  • 红芪不同生长时期的剪根剪茎处理对其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何淑玲;马令法;常毓巍;包富贵

    目的:研究剪根剪茎处理对陇西地区红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结果:经过剪根剪茎处理处理的产量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剪根剪茎处理的鲜产量高为13 070.00 kg·hm-2,剪茎处理次之为12 406.25kg·hm-2,剪根处理再次之为11 930.0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33.10%,26.16%,23.20%.剪根剪茎处理、剪茎处理、剪根处理的根径也都显高于对照(P<0.05).但剪根处理和剪根剪茎处理的主根长都比对照稍短,剪茎处理的主根长长.结论:只剪茎比既剪根义剪茎措施不但节省劳动力而且红芪的外观品质也优良,同时也较对照增产26.16%,建议在红芪的规范化生产中大力推广.

  • 了哥王生品及2种炮制品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作者:张金娟;熊英;李玮;张贵林;王建科;林昶;刘艳

    目的:比较了哥王生品及2种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大小及其西瑞香素含量,为初步探讨2种炮制方法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制备了哥王生品浸膏、了哥王汗液炮制品浸膏、了哥王人工汗液炮制品浸膏;再将3种样品分别1次给予小鼠灌胃,记录各样品不同剂量组小鼠死亡只数,用Bliss法计算出各样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样品中西瑞香素含量.结果:了哥王生品的LD50为46.678 g·kg-1,了哥王汗液炮制品的:LD50为72.190 g·kg-1,了哥王人工汗液炮制品的LD50为67.953 g·kg-1;生品、汗液炮制品、人工汗液炮制品中西瑞香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189%,0.407%,0.345%.结论:2种了哥王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均小于了哥王生品,表明2种炮制方法均能降低了哥王的毒性,但不是通过降低西瑞香素含量达到减毒目的.

  • 乌头母根、子根、须根多糖的比较

    作者:吕永磊;卜海博;杨蕾;李向日;李飞

    目的:研究乌头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含量及单糖组成.方法:分别以精制多糖测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以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含量;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乌头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含量分别为22.0%,33.5%,6.1%;母根、子根、须根的多糖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另外含有少量的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子根中还含有甘露糖,须根中还含有甘露糖、鼠李糖、木糖.结论:多糖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更客观、准确;须根中多糖含量低,且单糖组成与母根、子根有明显不同.

  • 微波萃取快速分析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

    作者:卢彦芳;安静;蒋晔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微波萃取法,用于提取补骨脂中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方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微波萃取的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以选择佳的萃取条件,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结果:以甲醇为溶剂,微波功率400 W,液固比400 mL·g-1的条件下萃取3 min,2种有效成分的提取量便可达到高,而传统的索氏提取、回流及超声提取法则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结论:微波萃取大大节省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为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分离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新手段.

  • 桂皮酸类壳聚糖接枝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作者:武雪芬;侯益民;马金刚;李合平

    目的:制备桂皮酸类壳聚糖接枝物,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为O2-源,用Marklund法和微量邻苯三酚-Vit C终止剂法2种方法测定合成物及原药捕获O2-的能力.结果:合成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原药.结论:桂皮酸类壳聚糖接枝物比较适宜作为O2-的捕获剂.

  • γ-巯丙基键合硅胶脱除金银花提取液中的铅离子

    作者:赵良;王智民;高慧敏;张启伟

    目的:探索γ-巯丙基键合硅胶(γ-mercaptopropyl-modified silica gel,MPS)脱除金银花药液中铅离子的吸附规律和佳工艺.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式考察铅的脱除率,并以药液含固量、HPLC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含量为指标,比较脱铅的过程中,药液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静态吸附表明,MPS吸附药液中铅的速度很快,铅的脱除率达到80%.动态吸附的铅脱除效果优于静态吸附,佳脱铅的工艺为上样量为6个柱体积药液,柱径高比1:10,洗脱速度6 BV·h-1,温度25℃.脱铅过程中,药液含固量、HPLC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γ-巯丙基键合硅胶可以有效地脱除金银花药液中的铅离子.

  • 大川芎方中天麻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研究

    作者:林晓;袁莹;洪燕龙;徐德生;沈岚;冯怡

    目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大川芎方中天麻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有效、全面地控制大川芎方及其制剂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PLC指纹图谱,比较空白血浆与含药血浆,空白脑脊液与含药脑脊液的成分异同,确定天麻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成分,并应用HPLC-DAD-MSn分析技术推测移行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浆中较明显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有2个,经推断分别为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而脑脊液中未明显检测到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结论:天麻体内移行成分研究有助于阐明其效应物质基础.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用于白芍配方颗粒原料药材质量控制的研究

    作者:涂瑶生;柳俊;孙冬梅;张建军;毕晓黎

    目的:提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白芍药材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及水分的新方法.方法:运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NIR)与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水分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8,0.943,0.976.验证集预测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6.5%,0.23%,3.8%.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不破坏样品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而且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繁琐的前处理,适合对组成复杂的中药进行快速分析,可用于白芍配方颗粒原料药材的质量监控.

  • 基于道地药材和生物测定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与方法研究——工作参照物

    作者:鄢丹;肖小河

    针对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与控制中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工作参照物的选择与标化,以黄连质量生物评价控制为例,从基原鉴定、常规检查、化学组分分析和生物测定等角度对其工作参照物(道地药材提取物)的研制过程进行阐释,凝炼共性技术,形成具有普适性的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与控制用工作参照物的选择与标化流程,以期为构建基于道地药材和生物测定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与方法提供技术参考.

  • 浅析《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对延长保护期中药保护品种临床试验管理工作的意义

    作者:吴娜;郝明虹;胡镜清

    自1993年1月1日<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至今已18年.根据<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在保护期满后可以延长七年",但仅说明"由生产企业依照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程序申报",对延长保护期品种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并未详细要求,这就造成了在2000年第一批到期后开始申请延长保护品种的临床试验申报资料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