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筋骨草提取物抑制乳腺癌转移与MMPs和TIMPs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彭博;贺蓉;徐启华;高杰;路艳丽;李建荣

    目的:探讨筋骨草提取物(HBG)对乳腺癌及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与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原位接种制作乳腺癌自发转移模型,给予50~200 mg· kg-1HBG后评价各组肿瘤生长和肺转移情况;并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肿瘤原位灶和转移灶MMP-2/9,TIMP-1/2的表达水平.结果:50 ~200 mg·kg-1HBG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肺转移;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上调TIMP-1和TIMP-2表达.结论:筋骨草提取物通过调节乳腺癌细胞MMPs和TIMPs的表达而发挥抗乳腺癌及其转移的作用.

  • 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丽琴;吕飞;刘圣;张善堂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0,100,200mg·kg-1 ·d-1)、消渴丸治疗组( XKW,0.8g·kg-1·d-1),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肾重/体重比(KW/BW)、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蛋白(Upro);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Ⅳ型胶原(Ⅳ-C)蛋白的表达.结果:ig给药,小檗碱可降低大鼠FBG,KW/BW,BUN,Cr及Upro水平,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TGF-与Ⅳ-C蛋白的表达.结论:小檗碱对DN大鼠肾微循环病变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与Ⅳ-C蛋白表达有关.

  • 白藜芦醇苷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艳;陈莉延;梁标

    目的:建立博来霉素(BLM)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分别给予3种剂量的白藜芦醇苷(PD),观察PD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92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肺纤维化模型组(B组),PD低剂量组(C组),PD中剂量组(D组),PD高剂量组(E组),地塞米松组(F组).每组于第3,7,14,28天各随机处死8只.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PLA2活性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含量变化.结果:第3,7,14,28天,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PLA2活性,BALF中的PGE2,LTC4和TGF-β1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HyP含量于第7天开始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第28天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3种剂量的PD( 10,20,40mg· kg-1·d-1)及地塞米松在各观察时间点均可降低肺组织匀浆中PLA2活性和HyP含量及BALF中的PGE2,LTC4和TGF-β1含量(P<0.05);P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述指标E组低于D组,D组低于C组;E组与地塞米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上述观察指标仍高于正常组(P<0.01).病理组织形态学提示,PD各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较轻.结论:PD具有抑制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其进展过程.

  • 大黄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黄疸的日服用次数初步研究

    作者:吕俊兰;付珊珊;郭静静;刘永;袁海龙;肖小河

    目的:研究大黄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黄疸(胆汁淤积型肝炎)时的日服次数,验证前期已建立以效应动力学为核心、成分药动学为辅佐,也即是基于PD-PK的中药日服用次数研究模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继续完善大黄日服用次数研究方法与模式.方法:采用4% ANIT造成大鼠高黄疸模型,48 h后分别每日灌服大黄提取物3.6 g· kg-11次、1.8 g·kg-12次和1.2g· kg-13次,观察8h内胆汁流量变化;眼眶后静脉取血,用于测定其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生化指标TBIL,ALT,ALP,AST,GGT值及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大黄酸浓度.分别以生物效应值(胆汁流量、血清生物学指标)和血中移行成分含量为指标,得到各自时-效曲线和时-量曲线.综合分析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制定大黄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黄疸时合理的日服用次数.结果:每日给药2次时,8h内胆汁总量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每日给药3次的1.56倍和1.7倍;而8h时TBIL值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23%,22%,ALT值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86%,65%,ALP值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50%,71%;AST,GGT值无显著影响;每日给药2次时,大黄酸血药浓度水平高且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这可能正是大黄发挥显著药理作用的主要原因.结论:前期建立的以效为核心,成分药动学为辅助的方法用于研究中药的日服次数科学可行;大黄用于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炎(黄疸)时,以每日服用2次为佳.

  • LC-MS测定制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鲍天冬;李玉洁;翁小刚;杨庆;张英丰;董宇;朱晓新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测定受试成分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5 ~100 μg·L-1(r =0.995 9)和1~200 μg·L-1(r =0.999 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同收率均大于7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0.4,0.8,2.4g· kg-1后,吴茱萸碱AUC分别为(2 215.24 ±414.49),(4 230.62±753.77),(13 219.21±3 740.95) min·ng-1.mL-1;t1/2分别为(146.57±38.38),(114.38±14.65),( 163.37±8.83) min; CL_F分别为(184 607.29±32 502.21),(192 878.22±31 897.37),( 193 224.63±62278.74) mL·min-1;吴茱萸次碱的AUC分别为(2 283.53±298.51),(4 424.84±276.95),(14 239.93±3 648.27) min·ng-1·mL-1;t1/2分别为(167.10±15.82),(131.58±20.07),(144.41±13.65) min;CL_F分别为(1 177 340.54±24942.21),(181 262.92±11 162.22),(177 508.10±52 611.80) mL· min-1.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体内定量分析.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大鼠体内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 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特点及人参皂苷Rb1的干预研究

    作者:谈善军;周锋;余震;杜璐迪;叶星照;章晓东;董千铜;张波;胡礼

    目的:研究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特点,并探讨人参皂苷Rb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70%中段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作为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将96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b1干预组.每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为术后第1,3,7,10天4小组,共12小组,每小组8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于术前1h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1次10 mL·kg-1的生理盐水.人参皂苷Rb1干预组在相同条件下腹腔注射10 mg·kg-1的人参皂苷Rb1.分别于术后第1,3,7,10天取大鼠骨骼肌组织,用高效液相检测ATP,ADP,AMP含量,比色法检测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骼肌ATP含量在术后第3天明显下降(P<0.05),ADP含量在术后第7,10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Na+ -K+ -ATP酶活性在术后第3,7天有不同程度的减弱(P<0.05),Ca2 -ATP酶活性在术后第7天明显减弱(P<0.05);补充人参皂苷Rb1后骨骼肌上述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一定时间内,术后疲劳综合征大鼠骨骼肌存在着能量代谢不足,补充人参皂苷Rb1能增强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 黄连生物碱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作者:陈颖;杨庆;邹丽娟;李玉洁;王怡薇;翁小刚;门薇;朱晓新

    目的:研究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2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肠吸收特征.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小檗碱( 50 mg·L-1)的Papp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巴马汀(160 mg·L-1)的Papp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质量浓度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同肠吸收的Papp有显著影响;相当浓度的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在不同的灌流液中灌流Ka为戊己丸配伍方>黄连提取物>标准品.结论: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回肠段吸收好;其吸收不是以简单的被动扩散起作用;以戊己丸和黄连粗提取物给药时可显著促进黄连中生物碱的肠吸收.

  • 土荆皮乙酸B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曲更庆;盛玉文;陈波;刘奔;于立春

    目的:研究二萜类化合物土荆皮乙酸(pseudolaricc acid B)诱导膀胱癌5637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土荆皮乙酸作用后5637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Annexin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土荆皮乙酸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土荆皮乙酸能诱导5637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survivin的表达,同时对caspase-3有上调作用.结论:土荆皮乙酸在体外可抑制5637细胞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土荆皮乙酸诱导5637细胞发生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可能与survivin的表达下降,caspase-3的表达上升有关.

  • 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海马和下丘脑5-HT1A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苏云祥;薛玲

    目的:研究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大鼠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1A受体( serotonin receptor-1A,5-HT1A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束缚造模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旷场实验评价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5-HT1A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前舒颗粒给药后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升高,海马、下丘脑5-HT1A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经前舒颗粒可上调海马和下丘脑中5-HT1AR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 四神丸对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Bax/Bcl-2mRNA,Fas/FasL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端勇;黄小英;程绍民;童文婷;万盼婷;管咏梅;赵海梅

    目的:评价四神丸灌肠给药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疗效的同时,探讨其对结肠炎结肠黏膜Fas/FasL,Bax/Bcl-2 mRNA的调控作用.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 kg-1)及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30 mg·kg-1)组,灌肠给药10d后,通过体重、结肠湿重、结肠质量指数、病理损伤评分及形态学分析评价其疗效,同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T技术检测大鼠结肠组织Fas/FasL水平和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结肠湿重及结肠指数(P<0.05),且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病理损伤评分(P<0.05),同时典型治疗组病理切片分析可见上皮修复,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溃疡浅而小,少量淋巴滤泡增生和炎细胞浸润,而且3个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Fas在结肠黏膜表达(P<0.05),升高Bcl-2/Bax(P <0.05).结论:四神丸灌肠给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控结肠组织Fas/FasL,Bax/Bcl-2 mRNA表达,延缓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或促进炎细胞凋亡实现的.

  • 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郑海娜;李吉学;姚会枝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小鼠按10 mg kg-1尾静脉注射冬凌草甲素后,不同时间点摘除眼球取血,乙酸乙酯萃取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冬凌草甲素的浓度,并用3P97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冬凌草甲素在0.202~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测得低、中、高浓度方法同收率均大于93%,低、中、高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冬凌草甲素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在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代动力学方程为C=16.192 5e-0.5546t+5.475 7e-0.0163t,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1.249 9 min,t1/2β42.638 4 min,K21 0.152 3 min-1,K12 0.359 3 min-1,K10 0.059 2 min-1,AUC 366.0350 μg· min-1·mL-1,CL 0.027 3 L·min-1·kg-11,Vc 0.461 5 L·kg-1.结论:建立的RP-HPLC测定方法适用于体内冬凌草甲素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冬凌草甲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快、分布也快,药物起效迅速,在体内以消除为主.

  • 黄芪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张冬青;汪德清;于勇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i Radix,TFA)和毛蕊异黄酮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实验对象,运用MT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药物对K562胞诱导凋亡的影响,并且应用RT-PCR技术检测药物作用下K562细胞中Cyclin D1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FA及毛蕊异黄酮处理24h后,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o分别为98.63,130.32 mg·L-1;TFA在100 mg·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7.8%,毛蕊异黄酮在130 mg·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5.8%;药物对K562细胞持续作用24h后,可以使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经IC50剂量的药物处理后,K562细胞内的Cyclin D1 mR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TFA和毛蕊异黄酮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将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以及降低细胞内Cyclin D1 mRNA水平可能是它们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主要作用机制.

  • 鹿药新呋甾皂苷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作者:赵淑杰;杨利民;韩忠明;韩梅

    目的:研究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根茎及根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柱色谱分离与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红外、质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鉴定结构,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呋甾-5-烯3β,12,17α,22ζ,26-五醇-12-O-乙酰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该化合物具有抑制入肺腺癌SPC-A-1细胞生长的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生姜中的姜辣素类化合物

    作者:王丽;方磊;赵恒强;王珊珊;杜金华;王晓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快速分析鉴定生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分析,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柱后流出液采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检测.根据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给出的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从生姜中分析鉴定了25种姜辣素,并用对照品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生姜中姜辣素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

  • 走马胎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封聚强;黄志雄;穆丽华;赵海霞;刘屏

    目的:对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走马胎干燥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走马胎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 各种柱色谱分离,根据所得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 -O-galloylbergenin(1),11 -O-syringylbergenin(2),11 -O-protocatechuoylbergenin (3),4-O-galloylbergenin (4),11-O-香草酰岩白菜素(5),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6),豆甾醇-3 -O-β-D-呲喃葡萄糖苷(7),(一)-4′-hydroxy-3′-methoxyphenyl-β-D-[ 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 -glucopyranoside(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走马胎 化学成分
  • 升麻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靳波;刘友平;陈鸿平;彭月;赵祎姗

    目的:首次研究建立升麻提取物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酚酸类和三萜皂苷类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式,以Hypersil BDS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均为1.0 mL·min-1,柱温为30℃,测定波长分别为316,210nm.结果:酚酸类指纹图谱以13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复性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3.0%,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三萜皂苷类指纹图谱以14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复性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4.0%,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该方法全面、稳定、可靠,可以有效用于升麻提取物纯化物的质量控制,为升麻提取物与同属植物提取物的比较及药效学差异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升麻提取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 河北涞水野生五灵脂挥发性成分GC-MS研究

    作者:程明;杨立新;杨连菊;冯学锋;王宏洁;张永欣;格小光;张小波

    目的:分析河北涞水野生五灵脂的挥发性成分组成.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灵脂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共鉴定出雪松醇(12.31%)、石竹烯(7.5%)等85个成分.结论:涞水产五灵脂中挥发性成分多为来自主要食料中的成分或者主体结构相同的物质.

  • 瑞香狼毒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乔立瑞;杨林;张德武;邹建华;戴均贵

    采用常压与减压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Sephadex LH-20等方法,从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细胞培养物8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纯化得到了17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杜仲树脂酚(2),松脂素(3),(1R,2S,5R,6S) -2-(4-hydroxyphenyl) -6-( 3-methoxy-4- 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4),表松脂酚(5),caruilignan D(6),3-羰基愈创木烷-4-烯-11,12-二醇(7),落叶松脂素(8),tetrahydro-2-( 4-hydroxy-3-methoxyphenyl) -4-[ (4-hydroxyphenyl) methyl] -3-furanmethanol(9),5′-甲氧基落叶松脂醇(10),vladinol D( 11),环(L-脯氨酸-L-缬氨酸)(12),7′-羰基马台树脂醇(13),(+) -guayarol( 14),acutissimalignanB(15),异落叶松脂素(16)以及β-谷甾醇(17).其中化合物12为环二肽类化合物,7为倍半萜类化合物.除化合物7,12与17外,其余均为木脂素类化合物.1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组织培养物中获得.

  • HPLC测定藏药翼首草中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谭德;古锐;张艺;孟宪丽;赖先荣

    目的:建立藏药翼首草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为翼首草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Welchrom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 m.结果:马钱苷在0.06 ~1.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0%,RSD 1.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可靠,可以为翼首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药材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现状分析

    作者:秦筱茂;郭顺星

    霉变是引起药材品质变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药材霉菌污染情况的分析发现污染霉菌主要有曲霉、青霉、镰刀菌、木霉、根霉等,当条件适宜时,这些霉菌会进一步产生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引起药材霉菌毒素污染,直接影响服用者的身体健康.药材在田间生长、储藏、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霉菌、霉菌毒素的污染,污染情况与药材性质以及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有关,尽管目前有一些物理、化学方法用于药材去霉,但是去霉效果有限.鉴于药材化学性质及服用者的特殊性,从安全、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各个环节控制药材霉变是重点.作者就药材霉菌、霉菌毒素污染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了解和控制药材霉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材 霉菌 霉菌毒素
  • 科学评价含雄黄、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

    作者:陆远富;时京珍;石京山;刘杰

    雄黄和朱砂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朱砂含汞,其安全性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现有对含雄黄和朱砂中药的金属含量仍以总砷和总汞为标准进行评价,所以含雄黄和朱砂的中成药因砷、汞超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忧虑,不但治疗作用受质疑,毒性作用被夸大,而且使其出口受限制,声誉受影响.因此,含雄黄、朱砂中成药安全性评价就尤为重要,本文就含雄黄和朱砂中成药的毒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计算机化学及其在中药分离技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玲娟;洪弘;徐雪松;郭立玮

    中药分离技术是中药研发领域的关键技术,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化学能够从中药体系的“复杂数据”中构造模型、寻找规律.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化学应用到中药分离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关键、基本模式及常用算法,介绍了提取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研究了基于计算机化学的中药膜过程的若干问题,并展望了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前景.

  • 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SAP标记

    作者:辛本华;田孟良;吴镔锣;王巧;杨华

    目的:研究重楼属植物DNA指纹图谱,初步探讨RSAP分子标记技术在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方法:采用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estriction sit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RSAP)技术对重楼属8个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用10条RSAP引物即选出18对引物组合构建了8个种的DNA指纹图谱.通过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重楼属8个种的进化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分辨.结论:RSAP标记能够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重楼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关键词: 重楼 RSAP 遗传多样性
  • 不同产地丹参功能基因表达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作者:李贝宁;周晓丽;黄璐琦;王学勇;刘春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丹参功能基因表达水平与有效成分积累之间的关系,为揭示丹参药材质量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采用自己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3个功能基因SmAACT,SmCMK,SmIPPI的表达量,探讨功能基因表达水平与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丹参质量差异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道地产区河南、山西产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及SmAA CT与SmCMK的表达水平相关系数相对较高,相关性明显,北京栽培丹参的这种相关性则较低.结论:SmAACT,SmCMK基因表达水平与丹参酮类成分积累具有一定相关性,而SmIPPI基因表达则对成分积累影响不大,说明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受上游途径SmAACT,SmCMK基因调控作用明显,SmAACT,SmCMK基因及其表达可作为丹参植物质量差异分析的分子靶标之一.

  • 夏枯草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及其干物质积累研究

    作者:陈宇航;刘丽;郭巧生;王澄亚

    目的:研究夏枯草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以期为夏枯草科学施肥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枯草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采样,测定全株与各器官生物量及其氮、磷、钾含量.结果: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4月中旬至5月上旬植株干物质阶段积累率高,达63.71%.3月下旬至4月中旬植株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5月上甸至5月下旬茎中于物质分配率高;至6月中旬,果穗干物质分配率大.4月中旬前,植株对氮磷钾吸收积累量较少,各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叶片;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氮磷钾吸收积累量均占整个生长期大,分别为72.35%,59.82%,87.41%,此期营养元素主要集中于茎中;转入生殖生长期(即5月上甸后),果穗中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分配率逐渐增大,并于6月中旬均达高值.整个生长期以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大期,同时也是氮、磷、钾大效率期.结论:拔节期至现蕾期(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夏枯草植株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期间需注意田间水肥调控,以促进植株顶端现蕾与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00 kg夏枯草果穗,需吸收1.62 kg N,0.36 kg P2O5,2.88 kg K2O,各养分间吸收比例N-P2O5-K2O为1:0.22:1.77.

  • 金莲花种子品质检验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赵东岳;李勇;丁万隆;丁建宝;孙志刚

    目的:建立金莲花种子品质检验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产地金莲花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率、发芽情况等指标,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利用SPSS 12.0软件中的K聚类分析方法,初步制定金莲花种子的分级标准.结果与结论:测定了不同产地金莲花种子品质,并初步制订了金莲花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 青蒿素对根瘤菌化感效应研究

    作者:李倩;吴叶宽;黄建国

    目的:研究黄花蒿释放的化感物质——青蒿素对根瘤菌的化感效应.方法:试验选用快生型和慢生型2株菜豆根瘤菌,在青蒿素质量浓度为0,20,40,80 mg·L-的根瘤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分别测定在不同青蒿素浓度下根瘤菌的生长曲线、碳源利用率、胞外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结果:青蒿素极显著的抑制根瘤菌的繁殖生长,在培养液中加入40 mg.L-1青蒿素培养8h,根瘤菌的数目不到正常培养的一半.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增加,根瘤菌对蔗糖和葡萄糖的利用速率显著降低,青蒿素妨碍根瘤菌对碳源的吸收利用可能是抑制它们繁殖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根瘤菌胞外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随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黄花蒿释放的青蒿素可能抑制根瘤形成,并干扰类菌体和寄主细胞之间的能量供需关系.固氮酶活性(y)与培养基中的青蒿素浓度(x)可用y=e-ax+b表示.当培养基中的青蒿素浓度达到48 mg·L-1时,固氮酶的活性几乎为0.因此,在形成根瘤后,土壤中的青蒿素也可能使根瘤丧失固氮活性.结论:在黄花篙种植的土壤中,它们释放的青蒿素对根瘤菌繁殖生长、根瘤形成和生物固氮的抑制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菜豆的氮源供应和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 丹参转录因子SmbHLH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汪琬宜;蒋喜红;张利华;陈平;申业;黄璐琦

    目的:获得丹参转录因子SmbHLH1全长基因,分析SmbHLH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部位,以及不同诱导子处理后的表达差异.方法:利用RT-PCR等技术获得SmbHLH1基因全长,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SmbHLH1基因在丹参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及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SmbHLH1基因由99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3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6 kDa;半定量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丹参的根中表达量高,其次是茎,在叶和花中有微量表达;茉莉酸甲酯,以及酵母提取物和Ag+共同诱导,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该基因的影响不大.结论:丹参SmbHLH1基因是bHLH家族新成员,其功能可能与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有关.

  • 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作者:金传山;李素亮;吴德玲;张伟

    目的:优选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客观技术参数.方法:以芍药苷、芍药总苷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白芍饮片外观性状,系统考察白芍饮片佳切片程度和厚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等,并通过中试生产,建立白芍饮片的产业化生产工艺客观技术参数.结果:初步建立鲜白芍和白芍煮后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即取鲜白芍或煮制后白芍,分档,投入滚筒脱皮机内刮去外皮后,置低温烘干机60℃烘9h至近干时(白芍药材在其含水量为28%~ 32%时),取出,以适量水喷淋后,闷润2~3h,切1.5~2 mm薄片,再60℃低温烘干,放凉,密封包装.结论: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稳定,有效避免了硫黄熏制和浸润软化,产品质量较好.

  • 北五味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周艳;祁英杰;闫小玉;毕开顺;陈晓辉;戴荣华

    目的:比较五味子生品与炮制品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差别,探讨五味子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炮制品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戈米辛N,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的含量.结果: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9.6%,98.7%,99.7%,97.0%,97.7%,RSD分别为2.8%,3.0%,2.5%,2.9%,1.8%,2.0%.与生品相比,炮制品中五味子醇乙有提高或降低外,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酒浸法的炮制品中总木脂素含量高.结论:五味子经炮制后,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酒浸法应是五味子的佳炮制方法.

  • 以多种数学模型探求降脂颗粒组方配伍优化的研究

    作者:杨铭;张莉;葛迎利;鲁艳柳;季光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多指标综合评价,多组分药物配伍优化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药效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LASSO算法建模—进化搜索寻优—试验验证的研究策略,以血清ALT,AST,TG,TC,HDL,LDL,肝TG浓度,肝体比值为药效指标,对降脂颗粒的组方配伍进行优化.结果:层次分析法结合CRITIC法确立的综合药效值,既反映了中药复方的多靶点、多层次的药理效应又反映了实际样本数据的信息,LASSO算法能较准确的反映复方组分与综合药效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的佳配伍组经实验验证,相对于原方组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药理效应.结论:层次分析法结合CRITIC法可用于中药复方药效多指标综合,结合LASSO算法是中药复方多指标评价,多药物配伍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 GC-MS分析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成分变化

    作者:李雨田;肖永庆;张村;于定荣;麻印莲;顾雪竹

    目的:比较栀子姜制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 上的变化,为阐释姜栀子配伍炮制的物质基础内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栀子、生姜、姜栀子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并比较分析3个样品中化学成分变化,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栀子、生姜、姜栀子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1.5μL·g-1.从栀子、生姜和姜栀子挥发油中分别检出42,75,77个色谱峰,总共鉴定了89种化合物,其中栀子30种、生姜58种、姜栀子67种,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4.10%,90.52%,94.38%.结论:栀子姜制后挥发油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 基于关联规则方法探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药对的应用规律

    作者:张玉华;华浩明;范欣生;王崇骏;段金廒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药对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胸痹心痛方数据库,筛选含有十八反同用的胸痹心痛方剂,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结果:收集到胸痹心痛方剂共850首,其中含反药的方剂88首,占总方数的10.3%;古今含反药胸痹心痛方的使用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古代使用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东晋和唐代,现代方中使用比例较低;方中常见的反药对为附子—半夏、川乌—半夏;反药的性味关系密切的是苦寒;剂型以汤剂为多.结论: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同用方约占一成,胸痹心痛方反药的配伍应用有一定的规律.

  • 中药上市后证候临床再评价四诊信息量表研制的探讨

    作者:何伟;谢雁鸣;王永炎

    中药上市后证候再评价是能够体现中药特色,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临床再评价内容.这种认识和重视程度的不足,直接表现在有关证候评价及上市后再评价临床方案设计方法探讨缺如,不利于提高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就证候再评价的临床试验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尤其是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的研制进行重点阐述,以提升证候再评价在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中的地位.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