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中药材骨碎补及其混淆品的显微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朱迎夏;张本刚;齐耀东;刘海涛;张昭;李兴博;邹珊珊

    目的:为中药材骨碎补正品及其混淆品提供科学可行的显微鉴定方法.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石蜡切片方法对骨碎补正品的来源植物槲蕨Drynaria roosii及其混淆品来源植物川滇槲蕨D.delavayi、栎叶槲蕨D.quercifolia和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的根状茎鳞片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槲蕨、川滇槲蕨和崖姜之间在鳞片长度方面两两比较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川滇槲蕨鳞片锯齿呈不均匀分布且多发生弯曲,有重锯齿现象;槲蕨、栎叶槲蕨和崖姜的鳞片基均着生于表皮凹陷处,而川滇槲蕨鳞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处.结论:几种材料的根状茎鳞片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骨碎补正品槲蕨及其混淆品的依据.

  •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灯心草

    作者:庞晓慧;宋经元;陈士林

    目的:应用植物类药材通用条形码ITS2鉴定中药材灯心草.方法:对灯心草药材及其密切相关种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运用CodonCode Aligner对所获ITS2序列进行拼接.应用MEGA5.0软件计算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采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PWG距离法及构建NJ(邻接)系统聚类树等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灯心草药材种内K2P 遗传距离在0~0.005,远远小于灯心草与其他密切相关种之间的K2P遗传距离(0.215~0.614);4种鉴定方法均表明ITS2序列可以有效区分灯心草与其密切相关种.结论:植物类药材通用条形码ITS2适用于鉴定中药材灯心草,进一步证明了ITS2对中药材的鉴定能力.

    关键词: 灯心草 DNA条形码 ITS2
  • ITS2和psbA-trnH序列鉴别马鞭草科药用植物

    作者:陈倩;刘义梅;刘震;陈士林;陈科力

    目的:评价几条热点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马鞭草科药用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选择psbA-trnH,rbcL,marK,ITS2和ITS序列进行评价,使用各序列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用扩增及测序成功率,种内种间差异,barcoding gap,基于BLAST 1和Nearest Distance方法的鉴定成功率等指标来评价各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对马鞭草科32个种55个样本的序列分析发现,,matK的扩增成功率太低,未纳入后续分析;ITS,ITS2,psbA-trnH以及rbcL的扩增及测序成功率分别为83.6%,83.6%,96.4%,98.2%,其鉴定成功率除rbcL为77.8%,75.9%外都为100%,但ITS2序列的种间,种内差异,barcoding gap较psbA-trnH,ITS有明显优势.ITS2序列进一步纳入网上163个样品的数据后其鉴定成功率依然可以达到89.5%,87.6%.结论:考虑到psbA-trnH较高的测序成功率,ITS2和psbA-trnH是适合马鞭草科植物鉴别的一个较好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 应用ITS2条形码鉴定中药材麻黄

    作者:庞晓慧;宋经元;徐海滨;姚辉

    目的:应用ITS2条形码快速、准确地鉴定中药材麻黄,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方法:提取麻黄药材及其同属密切相关种的DNA、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3.0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应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进行鉴定分析,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麻黄药材基原物种种内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02,基原物种与其他密切相关种之间的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4 ~0.034;几种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将麻黄药材与其他密切相关种鉴别开.结论:ITS2条形码适用于鉴别中药材麻黄,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关键词: DNA条形码 ITS2 麻黄
  • 6种柴胡属植物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作者:宋芸;乔永刚;吴玉香

    目的:试图利用核型参数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并探索植物之间的遗传进化距离.方法:利用柴胡属6种植物的核型数据,应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并计算物种间的核型进化距离.结果:红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与北柴胡B.chinense核型似近系数大(0.9920),核型进化距离小(0.0080),亲缘关系近;黑柴胡B.smityii与川岛柴胡B.falcatum 核型似近系数小(0.4794),核型进化距离大(0.7352),亲缘关系远;结论:植物的核型具有物种稳定性,是鉴定药用植物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柴胡属植物核型似近系数的聚类分析得出了不同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在6种柴胡属植物中,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物种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

  • 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生物评控方法研究——以板蓝根颗粒为例

    作者:谭曼容;鄢丹;邱玲玲;陈龙虎;闫琰;金城;李寒冰;肖小河

    针对中药材-中间体-成品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方法学“短板效应”,借鉴过程控制理念,从中药生产实际出发,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策略、新方法.以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的板蓝根颗粒为示例,采用性状鉴别、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和生物测定技术分别对板蓝根药材-中间体(水提醇沉)-成品进行质量评控,以化学信息转移率和生物效价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上述不同评控方法的效力性与传递性,终建立基于化学组分分析-生物测定关联分析的板蓝根颗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目前板蓝根颗粒生产厂家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以确保与提升其临床疗效,亦为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学构建提供了研究基础.

  • 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北五味子中木脂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

    作者:皮子凤;侯广月;艾军;宋凤瑞;刘志强;刘淑莹

    目的:通过五味子抗氧化活性与木脂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五味子抗氧化活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采自吉林省不同地区的37批不同五味子样品中的5种木脂素的含量,并分别从抑制肝、肾、脑中脂质过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几方面测定了上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以SPSS 11.5软件进行了双变量相关性(bivariate)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stepwise)分析.结果: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醇甲与抑制肝脏、脑脂质过氧化、·DPPH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均呈正相关;五味子醇乙与4种抗氧化活性均有相关性(P<0.05或0.01),均呈正相关;而五味子甲素与抑制肝脏、脑脂质过氧化、·DPPH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五味子乙素仅与抑制脑脂质过氧化能力具有负相关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Bivariate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并分别得出木脂素与不同模型中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的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另外10批样品的测定结果经回归方程模拟,所得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的抗氧化活性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模型,从而确定五味子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根据所测定的五味子中木脂素的含量来推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 中药人参与西洋参饮片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及识别模式

    作者:田程;刘春生;吴浩忠;杨瑶珺;王茜;张媛

    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研究中药人参与西洋参饮片的气味检测方法进行分析,采用PCA模式识别方法,达到准确、快速鉴别人参、西洋参饮片的目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人参、西洋参样品的粒径,检测样品量,顶空进样量,孵化时间,孵化温度等重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人参、西洋参饮片电子鼻检测的佳条件;并采用归一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PCA 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人参与西洋参饮片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得到人参、西洋参气味识别指纹图谱,建立了人参与西洋参饮片的PCA识别模式.结论:本实验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了人参与西洋参饮片准确而快速的鉴别方法,为中药真伪的快速鉴别及气味的科学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几种中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对比鉴别

    作者:马逾英;卢晓琳;翟萌;杨莹

    目的:对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几种中药材混伪品进行真伪对比鉴别.方法:采用微性状鉴定法,借助解剖镜、扫描仪器进行药材外形、表面、断面等特征的观察,拍摄照片或保存图片.结果:找出了灰毡毛忍冬与细毡毛忍冬、孜然、车前子、菟丝子、白芥子、丹参等中药材与其混伪品微性状特征的主要区别.结论:为相关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 药用菊花种苗计算机快速鉴别研究

    作者:毛鹏飞;郭巧生;汪涛;邵清松

    目的:通过建立药用菊花种苗判别方程,设计出快速鉴别软件,实现对其种苗的快速鉴别.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对12个栽培类型的药用菊花叶形结构11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鉴别程序,编写软件(基于Python语言).结果:通过对12个不同类型药用菊花的11个叶形参数指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各叶形参数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各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各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设计了药用菊花快速判别软件.结论:通过建立的药用菊花种苗判别方程,结合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药用菊花种苗的快速判别.

  • 基于居群DNA条形码的药用植物黄芩的产地鉴别研究

    作者:张彬;袁庆军;黄璐琦;刘晓光;李晓明;林淑芳;陈美兰;格小光

    目的:利用居群DNA条形码阐明不同产地(居群)黄芩的遗传分化程度,对其进行产地鉴别.方法:应用进化速率快和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基因间序列,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理论筛选出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的片段,构建单倍型网状进化树,根据单倍型在网状进化树中的位置、出现的频率和地理分布范围的大小,划分出不同层次的居群DNA条形码,以用于地理分布范围宽窄不同的产地鉴别.结果:本实验筛选出3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序列atpB-rbcL,trnL-trnF和sbA-trnH对17个黄芩野生居群进行分子谱系地理学分析,得到13个多态位点,共20个单倍型,其中3个分布广、频率高的单倍型可用于较广地域的产地鉴别,称为区域居群DNA条形码;3个分布次之、只存在于2~3个邻近居群的单倍型可用于较窄地域的产地鉴别,称为地区居群DNA条形码;另有8个仅局限在某一个居群的单倍型可用于特定居群的鉴别,称为居群特有DNA条形码.结论:叶绿体基因间序列在居群间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可用于地理分布范围宽窄不同的黄芩产地鉴别.

  • 车前子综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罗光明;曾金祥;朱继孝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车前子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乙腈-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车前子的HPLC-UV指纹图谱,并以24批药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车前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稍有差异.结论: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 中药材薄荷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作者:庞晓慧;徐海滨;韩建萍;宋经元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别中药材薄荷及其密切相关种.方法:提取薄荷药材及其易混品的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3.0对测序蜂图进行校对拼接,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获得ITS2序列.利用MEGAS.0软件计算物种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采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构建NJ系统聚类树等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薄荷药材与其他密切相关种之间的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71~0.231,大于薄荷种内K2P遗传距离(0~0.006);3种鉴定方法也表明ITS2序列适合鉴别薄荷药材与其密切相关种.结论:ITS2条形码可有效鉴别中药材薄荷及其易混品,为快速、准确地鉴定薄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DNA条形码 ITS2 薄荷
  • 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不同产地中药材质地鉴别的定量化研究

    作者:焦立公;刘景;陈浩;廖福龙;韩东

    目的:中药饮片产地鉴别在中药材生产与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方法经常通过不同质地的鉴别来区分中药材的产地,其方法简便、实用,但缺乏定量指标.定量数据提取将有效提升中药饮片产地鉴别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方法:本研究尝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常用中药材,麦冬Ophiopogonis Radix、玉竹Polygonati Odorati Rhizoma、郁金Curcumae Aromaticae Radix等进行微区力学性质的定量表征.结果:不同产地的上述中药在硬度和黏性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此种方法有望成为不同产地中药材质地鉴定中一种新的定量方法.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鉴别当归与硫磺熏蒸当归的研究

    作者:娄雅静;蔡皓;刘晓;裴科;马晓青;李松林;蔡宝昌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并结合二阶导数谱对当归与硫磺熏蒸当归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当归与硫磺熏蒸当归的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二阶导数进行进一步放大分析.结果:在红外光谱中非熏当归与硫熏当归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均有差异,而通过具有高分辨力的二阶导数光谱对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分析后,区分效果更加明显.红外光谱显示,在醇提物中,硫磺熏蒸后当归吸收峰明显减少,且有新吸收峰出现;水提物中,当归与硫磺熏蒸当归在1000 ~400 cm-1波长的“指纹区”变化较明显.二阶导数光谱显示,在醇提物中,硫磺熏蒸当归在约3578,3541 cm-1吸收峰减弱和消失,约1400~1200 cm-1以及800~600 cm-1两者有较明显变化;水提物中,在约3900 ~3850 cm-1以及3800~3750 cm-1附近两者有差异.结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阶导数可以高效、简便、准确地鉴别当归与硫磺熏蒸当归,为当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鉴别依据.

  • 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的基因序列比较

    作者:韩建萍;宋经元;姚辉;陈晓辰;陈士林

    该文综述了中药材DNA条形码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在中药材系统进化及鉴定中的优缺点.ITS序列在植物中迸化速率较快,适合属、种等较低分类阶元的系统关系研究,而ITS2更适合于中药材的鉴定.因此,中药材系统进化与鉴定研究应当根据研究问题选择相应DNA条形码序列.随着测序成本不断下降,叶绿体全基因组条形码在药用植物鉴定中的应用将更卓有成效.

  •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陈士林;郭宝林;张贵君;严铸云;罗光明;孙素琴;吴和珍;黄林芳;庞晓慧;陈建波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在方法通用性和可数字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光谱鉴定具有指纹特征性,在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管理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显微鉴定新技术、色谱鉴定、特定引物PCR标记鉴定、生物效应鉴定、DNA芯片以及仿生技术等其他技术在特定中药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与优势

    作者:赵中振;梁之桃

    作者对近年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品种鉴定、产地鉴定,加工炮制鉴定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各种中药鉴定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专属性鉴别、中药真伪鉴别和其内在质量评价以及道地药材鉴定方面的应用优势,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应用提出了思路和方向.

  • 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龙芳;李会军;李萍

    中药鉴定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性状与显微鉴别是中药鉴定的2种常用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对电子鼻、电子舌、组织化学定位、荧光显微技术、X射线相衬显微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 当前中药材市场几种常见假劣药形式

    作者:刘义梅;陈科力

    尽管中药市场上假劣药的品种较多,但其制假售劣的招法有其共同点.该文依据市场调查和相关文献报道发现当前假劣中药通常以4种形式存在:伪制、伪充品;经过浸提的药材和饮片;掺伪和染色的药材和饮片;生长时间不够或储存过久的药材.通过总结假劣药的各种产生形式及其共同鉴别特点,可以引起警惕并及时检出它们.

  •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定中药的进展

    作者:胡咏川;田晓鑫;刘蕾;胡世林

    作者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oscopy,NIRS)在中药真伪优劣应用研究的现状和新进展.一方面,NIRS以其非破坏性、快速、便捷等特点显示出在中药鉴定中应用的优势.另一方面,NIRS的实际应用也还存在样品代表性和模型的稳定性等问题.为了跟上NIRS在其他领域普及化的形势,建议对NIRS用于贵重药材和成药鉴定、中药添加西药的监测、大品种中成药从原料到终产品生产过程的在线质量控制等给予优先关注.

  •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多维信息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进展

    作者:刘江;陈兴福;邹元锋

    作为一种基于中药化学成分信息,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中药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药物、中成药质量的有效的方法;中药化学模式识别则是模糊数学概念渗透到药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的运用,解决了中药质量多维信息的综合分析问题,已逐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不断深入延展开来.随着当代化学分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检测手段应用到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工作中,更多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到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处理中来,使得更多的传统中药材、中成药的真伪鉴定、质量评定工作得以实现,且技术已日臻成熟,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该文对20余年来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中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生物信息学在中药材分子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黄家乐;邵鹏柱

    随着DNA技术鉴定中药材日渐普及,相关研究资料与日俱增,研究人员必需掌握生物信息学知识作有效序列信息搜集和分析.文章综述了生物信息学在DNA鉴定中药材的应用范围,包括查找物种分类条目、下载DNA序列数据、比对数据库序列、多重序列排序、及序列分析等.除逐一介绍外,也指出当中应注意事项.

  • 中药材二维分子标记法及其构建

    作者:黄璐琦;王学勇;郭兰萍;邵爱娟

    该文针对目前中药鉴定学重“真伪”、轻“优劣”的不足,充分发挥一般分子标记和测序技术的“真伪”鉴别优势,结合功能基因在表征药材“优劣”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中药材“真伪、优劣”二维分子标记的构建策略.该文系统介绍了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总结了该方法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展望了其在同时解决中药“真伪”和“优劣”鉴定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提出,将从技术方法层面,进一步拓展中药鉴定学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为真正实现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奠定方法学基础.

  •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展望

    作者:肖培根;陈士林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药源的前提和基础.中药的品种即真伪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有效以及中药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因此,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原料药来源物种的正确性,这也是中药标准化和中药研究的基础.然而,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中药资源的稀缺性以及鉴定的难度,导致商品市场中药品种混乱,甚至存在有意作假现象,例如假川贝母、伪制龙齿、假沉香、假巴戟天、伪制蕲蛇等.据新华网报道某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一季度在抽验的中药材33个品种48批样品中,检出不合格品种28个41批,不合格率为85.42%.其中,巴戟天和沉香抽验3批以上均不合格.综上所述,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基原鉴定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