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蟾毒灵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潘素娜;王育红;冯利兴;范翠英;果德安;刘璇;樊金玲

    目的:该文通过考察蟾毒灵(bufalin)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后对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寻找蟾毒灵在HeLa细胞中的可能作用靶点.方法:通过MTT检测细胞活性确定蟾毒灵的IC50,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蟾毒灵诱导细胞凋亡.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差异表达蛋白点并进行鉴定,用Western blotting试验进行确认.结果:蟾毒灵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50(154±21.5) nmol· L-1,可以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蛋白组学的结果显示蟾毒灵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有1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9个蛋白点发生了下调;2个蛋白发生了上调.这些蛋白可能是蟾毒灵在HeLa细胞中的作用靶点.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heat shock protein 27,vimentin,HNRPK在蟾毒灵处理后的表达调节结果与双向电泳的结果吻合.结论:蟾毒灵可以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诱导作用可能是多个靶点蛋白共同参与的结果.

  • 国产沉香中的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化学成分

    作者:杨林;乔立瑞;谢丹;戴均贵;郭顺星

    目的:研究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国产沉香的石油醚及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7-trimethyltri-cycloundecan-8-one(1),longifolene(2),norlongilactone(3),caryophyllenol-Ⅱ(4),humulene diepoxide A(5),kobusone(6),(一)-bornyl ferulate (7),(24R)-24-ethylecholesta-4,22-dien-3-one (8),(24R)-24-3-ono-4-en-sitosterone (9).结论: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6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7为单萜衍生物,化合物8,9为甾类衍生物.

  • 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韦柳斌;陈金嫚;叶文才;周光雄

    目的:对翻白叶树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H10个化合物,分别为金色酰胺醇酯( asperglaucide,1),2-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呋喃芹菜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methoxy-4 -hydroxyphenol-1 -O-β-D-apiofuranosyl-(1→6)-O-β-D-ghcopyranoside,2],5,5'-二甲氧基-9-β-D-木糖基-(一)-异落叶松脂素[5,5 '-dimethoxy-9-β-D-xylopyranosyl-(-)-isolariciresinol,3],(一)-表儿茶素[(一)-epicatechin,4],圣草酚(eriodictyol,5),花旗松素(taxifolin,6),3β-羟基-12-烯-28-乌苏酸(3β-hydroxy-12-en-28-ursolic acid,7),2β,3β-二羟基-12-烯-28 -齐墩果酸(2β,3β-dihydroxy- 12-en-28oleanolic acid,8),槲皮素(quercetin,9),豆甾-4-烯-3-酮(cholest-4-en-3 -one,10).结论:化合物1~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红花芒毛苣苔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辉鑫;廖海兵;袁珂

    目的:研究红花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moningeria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红花芒毛苣苔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8-C-β-D-葡萄糖色酮碳苷(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3),2,3,19,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4),5-羟基-6,4'-二甲氧基-7-[α-L-鼠李糖-1→6]-O-β-D-葡萄糖黄酮苷(5),5,7,3 ',4'-四羟基-C-β-D-葡萄糖黄酮醇碳苷(6),5,7-二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7);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醇碳苷(8),胡萝卜苷(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3-O-β-D-葡萄糖豆甾醇苷(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绒毛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曲桂武;岳喜典;安凤山;戴胜军;李桂生;李八方

    目的:研究绒毛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ⅡB(2),羟基丹参酮ⅡA(3),丹参酮Ⅰ(4),二氢丹参酮Ⅰ(5),隐丹参酮(6),丹参新醌甲(7),丹参新醌乙(8),丹参醛(9),紫丹参甲素(10),紫丹参乙素(11),柳杉酚(12),咖啡酸(13),迷迭香酸(14),迷迭香酸乙酯(15),紫草酸(16),原紫草酸(17),原儿茶醛(18),丹参素(19).结论:化合物2,3,7 ~13,15~19为首次从绒毛鼠尾草中发现.

  • 微波萃取-UPLC同时测定虎杖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卢燕;李华丽;林牡丹;陈道峰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虎杖药材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蒽苷B、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微波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为完善虎杖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S-8型多通量密闭微波化学工作站,以甲醇为溶剂,160 ℃微波萃取制备供试品溶液;UPLC分析条件为Waters Acquity H Class UPLC系统,BEH C18色谱柱(2.1mm×100 mm,1.7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6 nm.结果:5种活性成分采用微波萃取10 min可提取完全;经UPLC分析可在12 min内完全分离,且在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0% ~ 103.7% (n =6),RSD≤2.2%.16个产地的虎杖药材中,每种被测成分的批次间含量差异都比较大,但5种成分的总量相对稳定(3.683 3% ~7.103 1%).结论:微波萃取-UPLC法同时测定虎杖中多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快捷、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可以用于虎杖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 暗紫贝母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段宝忠;陈士林;魏大华;黄林芳;王珍

    目的:建立暗紫贝母药材的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Zorbax SB-Aq C18色谱柱(4.6 mm ×250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为25℃.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软件,对11批暗紫贝母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11批暗紫贝母药材中有14个共有峰,指认了9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暗紫贝母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70,质量均一性好.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暗紫贝母药材的质量综合评价.

  • 慈竹茹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朱梅;熊亮;王亚男;陈明华;江冰娅;林生;朱承根;杨永春;石建功

    通过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慈竹茹Sinocalamus afinis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借助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1S,2R)-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2),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3),(+)-(7S,8R,8'R)-5'-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7S,8R,8'R)-5,5 '-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5),(±)-秃毛冬青素Ⅰ(6),(-)-丁香树脂酚(7),(-)-杜仲树脂酚(8),(-)-(8R,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木脂烷-9,9'-二醇(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9,9'-缩丙酮(10),(+)-珍珠花树环木脂醇(11),2,6-二甲氧基吡喃-4-酮(12),β-谷甾醇(13),4-羟基桂皮酸(14)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15).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慈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

  • 短梗大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永明;刘华;尹小英;叶喜德;康丽洁

    目的:寻找短梗大参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现代波谱技术对短梗大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从短梗大参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三对节酸(1),serjanic acid(2),白桦脂酸(3),6β-羟基-3-羰基-齐墩果烷-12-烯-28-羧酸(4),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29-双羧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29-双羧酸-29 -甲酯-3-O-L-吡喃阿拉伯糖苷(6),3β-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29-双羧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βD-吡喃葡萄糖酯(7),东莨菪素(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3,4-二羟基苯甲酸(11),硬脂酸(12).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黄酮类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衍季;何小燕;左华;张齐雄;李逐波;施伦勇

    中药的黄酮类成分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其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降血糖、抗溃疡和抗自由基等生物活性会显著增强,原因可能是配合物形成后结构发生改变而使其更易接近靶点产生更强的结合力,或是发挥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与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该文就黄酮类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黄酮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 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作者:陈大霞;张雪;李隆云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灰毡毛忍冬的5个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处理数据,UPGMA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20条ISSR引物共得到18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03条呈现多态性,占54.63%,遗传距离0.058 4~0.230 8,平均值为0.1902.58个SRAP引物组合共得到591条扩增条带,其中有347条呈现多态性,占55.46%,遗传距离在0.1071~0.261 1,平均值为0.212 2.2种标记均表明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仅居中等水平.2种标记系统得到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聚类图.结论: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ISSR与SRAP标记均适用于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六神曲中酵母菌的鉴定

    作者:张丽霞;高文远;王海洋

    目的:对从市售六神曲样品中分离出的酵母菌进行鉴定.方法:结合形态特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以及26S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结果:所鉴定的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浅白隐球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扣囊拟内孢酵母.结论:经过发酵炮制后的六神曲样品中含有多种酵母菌,酵母菌是六神曲发酵炮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菌.

    关键词: 六神曲 酵母菌 PCR 鉴定
  • 平衡施肥及土壤改良剂对连作条件下三七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作者:欧小宏;金航;郭兰萍;崔秀明;肖焱波;刘大会;黄璐琦

    目的:探求三七连作障碍的解决途径.方法:采用间隔3年的三七连作土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和施用甘蔗渣、粉煤灰、糖泥、牛粪、发酵烟杆、沸石、玉米杆等改良剂,对三七出苗率、存苗率、植株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间隔3年的三七连作土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等成分的含量较新土大幅度增加,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钾素与氮素养分间比例则是大幅降低,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等微量元素比较缺乏.三七连作土采用“低氮+钙镁磷+高钾+石灰+微肥”的平衡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连作条件下三七的存苗率,促进三七植株生长,并显著提高三七单株生物量和总产量.使用甘蔗渣做土壤改良剂也可显著缓解三七连作土的连作障碍效应,提高连作三七的存苗率,促进三七植株生长,增加三七总产量;同对照相比(不施改良剂),其存苗率增加31.6%,三七地下部分总产量增加19.5%.使用粉煤灰做土壤改良剂对缓解三七连作土的连作障碍效应也有一定效果,其他土壤改良剂效果较差.结论:连作土连作三七时应采用“调酸(施用石灰)、减氮(低氮)、保磷(钙镁磷)、增钾(高钾)和补充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方法,并增施甘蔗渣作为土壤改良剂.

  • 粗毛淫羊藿不同部位、不同生境中淫羊藿苷、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分析

    作者:周涛;张小波;郭兰萍;蔺阁;江维克;艾强;张成刚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和总黄酮类成分在药用植物粗毛淫羊藿不同部位的代谢分布趋势及其与不同生境的相关性,为其栽培管理与药材采收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对4种生境24个样方中的成年植株采样,分为叶、茎、根、根茎4个部位,用HPLC,UV分别测定各样品的淫羊藿苷、总黄酮含量,SPSS17.0作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淫羊藿苷在叶、根的含量远高于在茎(地上茎、地下茎)中的含量,黄酮类成分在叶含量高于其他器官,其他器官含量则无差别;不同生境对淫羊藿苷在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有一定影响,而黄酮类在不同生境下植株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淫羊藿苷在植株中的含量分布具有较明显的部位、生境选择性;黄酮类在植株各部位中的代谢与积累则表现较均匀,且受环境影响不大.从淫羊藿苷、黄酮类成分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积累比例、不同生境下的生长策略综合考虑,采挖粗毛淫羊藿地上部分,既可保证药材的质量合格,也利于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 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与植株生长及药材产量和品质关系研究

    作者:毛鹏飞;汪涛;郭巧生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与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药用菊花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药用菊花种苗的株高、地径、根长、全株重、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和高径比7个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级;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对植株生长指标,药材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确立以苗高和地径为种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初步制定了药用菊花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对植株生长、药材外观形态和产量有影响,Ⅰ级苗和Ⅱ级苗的地径和分枝数要多于Ⅲ级苗,而Ⅲ级苗的株高要比Ⅰ级苗和Ⅱ级苗要高.Ⅰ级茁和Ⅱ级苗分枝数多,花心直径和管状花数显著大于Ⅲ级苗,药材产量也显著高于Ⅲ级苗药材产量.而对药材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结论:移栽时种苗以Ⅰ级苗和Ⅱ级苗为佳.

  • 河北香菊中黄酮类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探讨

    作者:孙静;黄芸;孙桂波;孙晓波;秦蒙;赵丁

    目的:通过研究河北香菊中5种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探讨河北香菊的抗氧化机制及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对H2O2诱导的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试剂盒法测定对大鼠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河北香菊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清除DPPH自由基、抗红细胞溶血、抑制脑匀浆脂质过氧化、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活性顺序表现为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金合欢素>金合欢苷.结论:河北香菊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黄酮类成分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有关,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 低温减压沸腾提取橄榄苦苷的工艺研究

    作者:谢普军;黄立新;张彩虹;游凤;王成章;周昊

    目的:对油橄榄叶进行低温减压沸腾提取橄榄苦苷以期获得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根据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溶剂种类、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真空度、提取次数7个因素对橄榄苦苷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了影响橄榄苦苷得率更重要的4个因素,分别为温度、时间、料液比及乙醇浓度,进行L9(34)正交试验,再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通过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4个因素都极显著,减压沸腾提取效果更佳.结论:橄榄苦苷低温减压沸腾提取优化条件为温度60℃,时间20 min,料液比1∶30,乙醇浓度85%,并在此优化条件下橄榄苦苷提取得率为5.90%.与传统提取方法及超声辅助提取相比,减压沸腾提取工艺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藏药佐太的炼制配方原料“能持八金”灰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分析

    作者:李岑;多吉;占堆;夏振江;杜玉枝;魏立新

    目的:对藏药“佐太”炼制的配方原料——“能持八金”灰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以探明佐太炼制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能持八金(金、银、青铜、红铜、黄铜、铁、锡、铅)灰的元素成分、结构组成及微观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八金灰中除了八金本身所含主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硫、氧、碳及一定量的其他元素.XRD结构分析发现,金灰中存在AuPb2,PbO(正方晶型和斜方晶型),Pb单质等,银灰中存在Ag2S和PbO等,青铜灰中存在Cu1.98(Zn0.73Feo.29)Sn0.99S4,CuS,SiO2,NaCu2S2及Ca( Fe+2,Mg)( CO3)2等,红铜灰中存在Cu7S4(斜方晶型和单斜晶型),CuO等,黄铜灰中存在Cu7 S4,PbS,ZnS,CaCO3,NaCu2S2等,铁灰中存在FeS,Fe+2 Fe2+3 O4及SiO2等,锡灰中存在SnS及SiO2等,铅灰中存在PbS,PbSO4,SnS2等物相.结论: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获得了八金灰的元素成分和微观结构组成的基础数据,为探讨佐太炼制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

  • 不同溶剂对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学东;伍勋;胡立翠;郭鹤男

    目的:比较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川芎中10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以及相应提取物的成分特征.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0.7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乙醇和甲醇对川芎中阿魏酸、羟基苯酞类、烷基苯酞类、藁本内酯二聚体4类成分提取较为完全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乙酸乙酯对于羟基苯酞类成分和阿魏酸的提取率显著偏低;水和石油醚对4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均显著偏低,并且水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成分特征.结论:乙醇和甲醇是适合提取川芎中4类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

  • 中药生产多工序多指标统计质量控制(MMSQC)方法

    作者:熊皓舒;傅迎;聂晶;瞿海斌

    目的:建立中药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产生的中间体质量监控方法,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批次一致性.方法:基于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一种中药生产质量监控方法——多工序多指标统计质量控制(multistag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MMSQC),采用Hotelling T2和SPE统计量,监控各个工序中间体的质量.以丹参注射液生产为例,介绍了MMSQC的应用方法.结果:MMSQC方法能监控多个工序产生的中间体质量,与单指标监控方法相比,更加简便、准确.结论:MMSQC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中药生产过程多工序的质量监控.

  • 鸦胆子油乳联合含铂类一线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作者:王权;王满才;何曦冉;高天明;曹慧;窦文婕;田金徽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价鸦胆子油乳( brucea javanica oil emulsion,BJOE)联合含铂类一线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1年2月,纳入有关鸦胆子油乳联合含铂类一线化疗药物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2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RCTs,共计病例数为1 5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运用含铂类一线化疗方案相比,联合鸦胆子油乳能明显增加NSCLC患者化疗效果(RR=1.31,95% CI:1.18~ 1.45,P<0.00001),提高生活质量(RR=1.78,95%CI:1.51 ~2.09,P<0.000 01),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骨髓抑制(OR =0.37,95%CI:0.27~0.51,P<0.000 01)和消化道毒副反应(OR =0.59,95% CI:0.44 ~0.80,P =0.000 7).结论:鸦胆子油乳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含铂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流化床干燥器的热能利用分析及节能措施

    作者:邢黎明;赵争胜

    目的:通过分析流化床干燥过程及运行原理,提出提高热能利用的措施,以指导流化床干燥设备优化升级.方法:通过对流化床干燥过程及控制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对干燥器作热量衡算,供给流化床干燥器的热能主要用于:蒸发水分消耗的热量Qw,由出口热风中排出设备的热量Qe,加热湿物料并被干燥产品带出设备消耗的热量Qm,以及由干燥塔、热风管路、旋风分离器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QL.结果:减少由尾气带出而损失的热量Qe,回收干燥器出口气流的热量,对干燥塔、热风管路、旋风分离器进行保温,对进风口洁净空气进行除湿,合理控制干燥时间和进风口风温是提高流化床干燥器热能利用的有效措施和主要途径.结论:通过对进风量、进风温湿度、物料温度、出风终点温湿度等工艺参数的设定和控制,可以有效实现药品干燥工艺过程的节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流化床 热能 节能 措施
  • 基于益气固脱功效的人参药材质量评价的探讨

    作者:王立岩;田义新;李海涛;王丽;吕晓军

    作者提出从益气固脱的功效入手,重建人参质量评价体系;中医药固然是独立的医学体系,但这不应成为因拿不出可信证据给自己辩解的理由.因此,相关的中医药科研亟待加强.现在的中药实验研究的一个误区是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对药物进行的验证性研究,针对“唯成分论”和“唯技术论”作者提出以下研究模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中医临床的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临床功效→药理作用→功效组分,在功效组分的层面上进行化学指纹图谱或有效成分的研究.重新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作者在分析历代本草文献和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人参(独参汤)无药可代的功效为“益气固脱”.从人参的这个主要功效入手,结合现代临床主治,建立药理模型,筛选人参药材的功效组分,对人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质量评价,为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栽培、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多途径综合分析比较芍药苷及芍药提取物的吸收差异

    作者:陈彦;周蕾;辛然;王晋艳;贾晓斌

    目的:多途径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方法:采用大鼠肠灌流模型同时收集肠灌流液、胆汁及血浆样品,结合肠道酶共孵育试验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多途径综合分析比较单体芍药苷与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差异.结果:相同浓度下,不同肠段芍药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高于单体芍药苷,尤其是在空肠及回肠肠段(P<0.05),但单体芍药苷及提取物中芍药苷在4个肠段的Peff*均较小(Peff*<0.5),单体芍药苷的Peff*在0.209~0.290,提取物中芍药苷的Peff*在0.252 ~0.333;提取物及单体的胆汁样品、血浆样品及肠道酶共孵育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芍药苷及其代谢产物.结论:和单体芍药苷相比提取物中芍药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明显提高,表明提取物中可能存在其他促吸收成分,但由于芍药苷总体吸收较差,这种影响在短时间(1 ~3 h)内并未能提高吸收入血及胆汁中芍药苷的含量.

  • 外翻肠囊法发现元胡止痛片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作者:陈晓萌;张迎春;林朔;杨洪军;吴宏伟;李韶菁;李德凤;许海玉

    目的:建立发现元胡止痛片吸收成分群的外翻肠囊模型法,研究元胡止痛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个浓度元胡止痛片饮片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的累计吸收量,同时比较元胡止痛片样品与吸收成分间比例.结果:元胡止痛片中8个成分可进入肠囊,分别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欧前胡素、盐酸小檗碱、白当归素、α-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此8个成分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元胡止痛片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元胡止痛片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及脑脊液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沈岚;林晓;洪燕龙;梁爽;袁莹;冯怡;徐德生;阮克锋

    目的:通过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及脑脊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准确、简便的体内定性分析方法,为大川芎方入血、入脑成分的研究奠定基础,对阐明其“引药上行”配伍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及脑脊液HPLC指纹图谱.结果: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2.0%,6批血浆、脑脊液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5以上.结论:所建立的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脑脊液指纹图谱相对稳定、准确,可用于体内成分的定性分析.

  •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作者:李峰杰;何萍;唐仁茂;李贻奎;郝伟;丛旭东;余学钊;曹苏闽

    目的:对新、旧2种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致食蟹猴类过敏反应的致敏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食蟹猴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旧工艺生脉注射液组、新工艺生脉注射液组及阳性对照药组.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h各猴的变化;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检测血清组胺含量;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测定血压及心率,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旧工艺生脉注射液导致食蟹猴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但是血清组胺未升高1倍以上;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可诱发食蟹猴出现不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血清组胺未升高.结论:旧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可诱发食蟹猴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其致敏性强;改进工艺后的新生脉注射液引发食蟹猴类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对食蟹猴的致敏性降低.

  • 药物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研究(Ⅰ)——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作者:梁爱华;李春英;易艳;赵雍;王云庭;李桂琴;叶祖光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作为类过敏评价指标.结果: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 Glu)后,未出现耳廓蓝染,说明无类过敏反应发生.阳性对照物质组胺和Compound 48/80均具有明显的致类过敏反应,可造成耳廓明显蓝染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敏感、可靠,与临床一致性好,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 生脉注射液(新工艺)各组分致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

    作者:何萍;李峰杰;唐仁茂;李贻奎;郝伟;丛旭东;余学钊;曹苏闽

    目的:对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各组分进行Beagle犬类过敏反应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致敏原因.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犬,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红参提取液、麦冬提取液、五味子提取液、五味子蒸馏液、生脉方、0.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溶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h各犬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红参提取液组1只犬出现不典型类过敏反应症状,2只犬血清组胺含量升高1倍以上,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0.2%吐温-80组各犬均出现类过敏反应症状,但血清组胺含量未见明显升高,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为可疑;其余各组药物未诱发Beagle犬类过敏反应.结论:新工艺生脉注射液所致Beagle犬轻度类过敏反应可能与所含红参提取液及0.2%吐温-80有关.

  •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与特异性免疫细胞之间关系的探讨

    作者:易艳;梁爱华;李春英;赵雍;王云庭;李桂琴

    目的:将ICR小鼠、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用于注射用双黄连(SHLI)类过敏反应研究,以探讨SHLI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特异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ICR小鼠、SCID小鼠和BALB/C裸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不同组的小鼠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不同浓度的Compound 48/80溶液、注射用双黄连(SHLI)、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SHLI 300,600 m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等效剂量和2倍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ICR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以上剂量的SHLI均未引起SCID小鼠和BALB/C裸鼠小鼠耳廓蓝染.结论:SHLI在临床等效剂量和2倍临床剂量下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ICR小鼠类过敏作用;相同剂量的SHLI对于免疫缺陷小鼠没有致类过敏作用,提示特异性免疫细胞可能参与了SHLI的致类过敏反应.

  • 注射用与药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类过敏反应比较研究

    作者:王云庭;李春英;易艳;秦林;赵雍;李桂琴;丛旭东;曹苏闽;梁爱华

    目的:比较注射用与药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探讨不同级别吐温-80的安全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组,包括生理盐水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 25 mg·kg-1组、0.2%,1%,5%的药用吐温-80和相同浓度的注射用吐温-80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的各种受试物(20mL - kg-1),观察给药后30 min后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及耳廓蓝染情况.记录给药后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按照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渗透性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0.6%伊文思蓝0.4mL,10 min后沿脊柱两侧皮内注射50 μL 5%葡萄糖,Compound 48/80 10 g·L-1,0.2%,0.4%,1%,5%的药用吐温-80和注射用吐温-80,20 min后记录注射点的皮内蓝染面积,测定注射点的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5%的药用吐温-80和注射用吐温-80可造成ICR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且药用吐温-80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明显强于注射用吐温-80;其他浓度吐温-80未造成明显小鼠耳廓蓝染.不同浓度的吐温-80溶液在注射部位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而且相同浓度的注射用吐温-80蓝斑直径较药用吐温-80的蓝斑直径小,除阳性药外,各组伊文思蓝渗出量无明显差距.结论:吐温-80有明显的增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其有致类过敏作用,并且其致类过敏作用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另外注射用吐温-80比药用吐温-80安全性高,但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降低类过敏反应的发生.

  • 药物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研究(Ⅱ)——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

    作者:梁爱华;赵雍;李春英;易艳;王云庭;李桂琴;叶祖光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含0.6%伊文思蓝(EB)的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背部皮内注射受试物50μL,20 min后,测量皮内蓝斑直径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以评价类过敏反应程度.结果: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造成很小的皮内蓝斑.阳性对照物Compound48/80可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和水肿,从而引起较大的蓝斑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与临床一致性.该方法敏感、可靠,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 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类过敏反应比较

    作者:易艳;李春英;唐仁茂;王云庭;赵雍;李桂琴;秦林;丛旭东;梁爱华

    目的:比较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对动物的类过敏反应的差异,以探讨提高生脉注射液安全性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5%葡萄糖注射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工艺改进前后的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试验:即动物先静脉注射给予0.6%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再从背部皮内注射给予上述受试物,每个点注射50 μL药液,20 min后处死大鼠,测量皮肤内的蓝色斑点大小,并定量测定其中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生脉注射液原工艺16.7 mL·kg-1组(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倍剂量)的小鼠可见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10mL·kg-1的生脉注射液(相当于临床等倍剂量)组未见明显的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新工艺16.7 mL·kg-1组的耳廓通透性增高程度较相同剂量原工艺组明显减轻.原工艺生脉注射液皮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导致明显的渗出、水肿,从而形成较大的蓝斑,有一定剂量关系.新工艺在注射局部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但蓝斑直径较原工工艺组减小,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减少,说明新工艺的皮肤类过敏反应较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原工艺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改进工艺后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不良作用减轻,提示改进工艺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 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致豚鼠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伟峰;余学钊;何萍;郝伟;李贻奎

    目的:采用豚鼠过敏试验研究丹参滴注液及其组分的致敏性,为改进该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物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在末次致敏后的第11天用致敏量的2倍量进行激发,观察激发前15 min及激发后40 min豚鼠反应,评价动物反应症状.激发后40 min采血制备血清,ELISA检测血清IgE,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结果综合评价药物致敏性.结果:各组豚鼠致敏期间无异常反应,激发后综合判定致敏性,丹参滴注液、丹参精制液为可疑,辅料组为阴性.结论:丹参滴注液在除去大分子成分后,其余成分仍可能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